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原文及译文解析
李靖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也。
父孝恭,隋末为郡守,为贼所害。
靖幼聪慧,有奇才,博览群书,尤善兵法。
及长,美须髯,长七尺余,姿貌雄伟,神情爽朗。
【注释】1.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也:李靖,字称为药师,他是京兆府三原县人。
2. 父孝恭,隋末为郡守,为贼所害:他的父亲李孝恭,在隋朝末年担任郡守,后来被贼人杀害。
3. 靖幼聪慧,有奇才,博览群书,尤善兵法:李靖自幼聪慧,有非凡的才能,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尤其擅长兵法。
4. 及长,美须髯,长七尺余,姿貌雄伟,神情爽朗:长大后,李靖须髯浓密,身高超过七尺,容貌雄伟,神情开朗。
靖弱冠之年,始游长安,谒见高祖,高祖奇其才,留为从事。
时天下未定,靖献策高祖,言国家大计,高祖大悦,遂拜为左卫率。
未几,转右卫率,又转秘书监,寻迁侍中。
【注释】1. 弱冠之年,始游长安,谒见高祖,高祖奇其才,留为从事:弱冠之年,李靖初次来到长安,拜见高祖李渊,高祖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奇,留他担任从事。
2. 时天下未定,靖献策高祖,言国家大计,高祖大悦,遂拜为左卫率:当时天下尚未安定,李靖向高祖献上策略,谈论国家大计,高祖非常高兴,于是任命他为左卫率。
3. 未几,转右卫率,又转秘书监,寻迁侍中:不久之后,他又转任右卫率,后来又担任秘书监,最终升迁为侍中。
靖在职,屡有奇谋,多所裨益。
高祖尝问曰:“朕欲伐颉利,卿以为如何?”靖对曰:“颉利虽强,然其国势日衰,若乘其衰,必可克也。
”高祖从之,遂命靖为元帅,率师伐颉利。
靖出师未捷,病卒军中。
【注释】1. 靖在职,屡有奇谋,多所裨益:李靖在任职期间,多次提出奇特的谋略,对国家多有贡献。
2. 高祖尝问曰:“朕欲伐颉利,卿以为如何?”:高祖曾经问李靖:“我想讨伐颉利可否?”3. 靖对曰:“颉利虽强,然其国势日衰,若乘其衰,必可克也。
”:李靖回答说:“颉利虽然强大,但他的国家势力正在衰落,如果我们趁他衰落之际进攻,一定能取得胜利。
”4. 高祖从之,遂命靖为元帅,率师伐颉利:高祖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任命李靖为元帅,率领军队讨伐颉利。
【诗歌鉴赏】新旧唐书李靖传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新旧唐书?李靖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李靖传原文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
祖崇义,后魏殷州刺史、永康公。
父诠,隋赵郡守。
靖姿貌瑰伟,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
"其舅韩擒虎,号为名将,每与论兵,未尝不称善,抚之曰:"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后历驾部员外郎。
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
素尝拊其床谓靖曰:"卿终当坐此。
"大业末,累除马邑郡丞。
会高祖击突厥于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
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
太宗寻召入幕府。
武德三年,从讨王世充,以功授开府。
时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
轻骑至金州,遇蛮贼数万,屯聚山谷。
庐江王瑗讨之,数为所败。
靖与瑗设谋击之,多所克获。
既至硖州,阻萧铣,久不得进。
高祖怒其迟留,阴敕硖州都督许绍斩之。
绍惜其才,为之请命,于是获免。
会开州蛮首冉肇则反,率众寇夔州,赵郡王孝恭与战,不利。
靖率兵八百,袭破其营,后又要险设伏,临阵斩肇则,俘获五千余人。
高祖甚悦,谓公卿曰:"朕闻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其效。
"因降玺书劳曰:"卿竭诚尽力,功效特彰。
远览至诚,极以嘉赏,勿忧富贵也。
"又手敕靖曰:"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
"四年,靖又陈十策以图萧铣。
高祖从之,授靖行军总管,兼摄孝恭行军长史。
高祖以孝恭未更戎旅,三军之任,一以委靖。
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
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
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
今兵始集,铣尚未知,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贞观政要 李靖传》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李靖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李靖,京兆三原人也。
隋大业末,为马邑郡丞。
会高祖为太原留守,靖观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诣江都。
至长安,道塞不能而止。
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太宗亦加救靖,高祖遂舍之。
武德中,以平萧铣、辅公祏功,历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太宗嗣位,召拜刑部尚书。
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中书令。
三年,转兵部尚书,为代州行军总管,进击突厥定襄城,破之。
突厥诸部落俱走碛北,北擒隋齐王暕之子杨道政,及炀帝萧后,送于长安。
突利可汗来降,颉利可汗仅以身遁。
太宗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书竹帛①。
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实古今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矣。
”以功进封代国公。
此后,颉利可汗大惧。
四年,退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内附。
又以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往迎颉利。
颉利虽外请降,而心怀疑贰。
诏遣鸿胪卿唐俭、摄户部尚书将军安修仁慰谕之,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宽,乃选精骑赍二十日粮,引兵自白道袭之。
”公谨曰:“既许其降,诏使在彼,未宜讨击。
”靖曰:“此兵机也,时不可失。
”遂督军疾进。
行至阴山,遇其斥候千余帐,皆俘以随军。
颉利见使者甚悦,不虞官兵至也。
靖前锋乘雾而行,去其牙帐七里,颉利始觉,列兵未及成阵,单马轻走,虏众因而溃散。
斩万余级,杀其妻隋义成公主,俘男女十余万,斥土界自阴山至于大漠,遂灭其国。
寻获颉利可汗于别部落,余众悉降。
太宗大悦,顾谓侍臣曰:“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往者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
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②,耻其雪乎!”群臣皆称万岁。
寻拜靖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赐实封五百户。
又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征吐谷浑,大破其国。
改封卫国公。
及靖身亡,有诏许坟茔制度依汉卫、霍故事,筑阙象突厥内燕然山、吐谷浑内碛石二山,以旌殊绩。
《卷二-论任贤》(贞观政要)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贞观政要》卷二·论任贤关于贞观政要《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
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军政思想,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论任贤原文房玄龄,齐州临淄人也。
初仕隋,为隰城尉。
坐事,除名徙上郡。
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
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
玄龄既遇知己,遂罄竭心力。
是时,贼寇每平,众人竞求金宝,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与之潜相申结,各致死力。
累授秦王府记室,兼陕东道大行台考功郎中。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恒典管记。
隐太子、巢刺王以玄龄及杜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高祖,由是与如晦并遭驱斥。
及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召玄龄、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閤谋议。
及事平,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左庶子。
贞观元年,迁中书令。
三年,拜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封梁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
既总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
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疏贱。
论者称为良相焉。
十三年,加太子少师。
玄龄自以一居端揆十有五年,频抗表辞位,优诏不许。
十六年,进拜司空,仍总朝政,依旧监修国史。
玄龄复以年老请致仕,太宗遣使谓曰:“国家久相任使,一朝忽无良相,如失两手。
公若筋力不衰,无烦此让。
自知衰谢,当更奏闻。
”玄龄遂止。
太宗又尝追思王业之艰难,佐命之匡弼,乃作《威凤赋》以自喻,因赐玄龄,其见称类如此。
杜如晦,京兆万年人也。
武德初,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俄迁陕州总管府长史。
时府中多英俊,被外迁者众,太宗患之。
记室房玄龄曰:“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
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
若大王守藩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
人物传记文言文范文

人物传记文言文范文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以下是人物传记的文言文范文,供您参考:《李靖传》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人也。
少有文武才略,每与诸兄论兵,即屈其下。
初为长安令,不事豪贵,遇之必以礼。
时京兆韦氏、独孤氏贵盛,与靖未尝俯仰,而礼数加焉。
大业末,为马邑郡丞。
高祖击突厥于塞外,靖进说曰:“公与突厥交战,必大克之。
突厥既亡,其国俗、政事、制度、法令,皆须备知之。
非得大唐子弟在彼为间不可。
”高祖深然之,召授太府卿,兼灵州道行军总管,遣往碛口镇守。
靖至虏中,因留察观山川形势,尽得其要害。
及义师起,武阳郡丞大拒之。
太宗以靖为使,往说之。
靖乃慷慨陈大策,数日而降。
因从平京师,执诸反者。
及东征,历相州、魏郡、廉州、定州诸镇,皆得其志。
贞观八年,靖上疏请讨辽东,太宗难之。
靖曰:“往岁初平突厥颉利可汗,其部落皆臣附,惟俟斤恃远犹未归心。
今请往讨,则向服国家者皆望国家之恩,不可以失事机也。
”太宗然之。
乃拜靖为行军总管、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发天下诸州府兵二十万征之。
九年秋七月,太宗车驾至幽州。
靖引诸将见帝于幽州城下,帝谓曰:“辽东之事,宜早进兵,恐有先我者。
”靖请进兵,遂进至清沙河所。
是岁大疫,屯营者多病。
遇大雪深数尺,冻死者数千人。
十年正月,渡辽水抵辽东城下。
时城中无兵,众大扰,靖斩先来者数十人乃定。
既入城安抚人民,得其男女四万口,置州县以处之。
获隋所遗器物甲仗数千件。
遂以其城为襄平城。
是时城邑皆空无人居,乃以汉户居之,仍用隋官府处之。
三月大破高丽兵于辽东城及白岩城下。
既而闻太上皇崩于长安,乃与高丽使来而吊,并遣散士卒,令其归农。
太宗闻而谓曰:“昔晋襄公击强楚丧师不追而师压晋国之望独先及高丽服罪而能礼吊恪事君之道也。
”赐物千段。
六月班师。
是岁大稔,幽州米斗四五钱。
自此屡征高丽不绝岁所获俘斩万计靖复居于洛岁余乃卒年七十九赠司徒谥曰景武。
——《旧唐书·李靖传》。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
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
”其舅韩擒虎,号为名将,每与论兵,未尝不称善,抚之曰:“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
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
素尝拊其床谓靖曰:“卿终当坐此。
”大业末,累除马邑郡丞。
会高祖击突厥于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
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
四年,靖又陈十策以图萧铣,高祖从之。
铣集兵于夔州。
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
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
”进兵至夷陵。
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
时诸将咸云铣之将帅与官军拒战死者,罪状既重,请籍没其家,以赏将士。
靖曰:“王者之师,义存吊伐。
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
但恐自此已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
”于是遂止。
江、汉之域,闻之莫不争下。
以功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
乃度岭至桂州,遣人分道招抚,其大首领冯盎、李光度、宁真长等皆遣子弟来谒,靖承制授其官爵。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
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
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
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
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
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
”(节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累除马邑郡丞——除:担任B.执靖将斩之——执:捉住C.主者之师,义存吊伐——吊:慰问,安抚D.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虞:欺骗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李靖军事才能的一组是()①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②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③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④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⑤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⑥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A.①②⑥B.③④⑤C.①③⑥D.④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靖年轻时就有文才武略,左仆射杨素认为他将来做官一定能做到自己现在的位置。
《贞观政要·李靖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李靖,京兆三原人也。
隋大业末,为马邑郡丞。
会高祖为太原留守,靖观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诣江都。
至长安,道塞不能而止。
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太宗亦加救靖,高祖遂舍之。
武德中,以平萧铣、辅公祏功,历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太宗嗣位,召拜刑部尚书。
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中书令。
三年,转兵部尚书,为代州行军总管,进击突厥定襄城,破之。
突厥诸部落俱走碛北,北擒隋齐王暕之子杨道政,及炀帝萧后,送于长安。
突利可汗来降,颉利可汗仅以身遁。
太宗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书竹帛①。
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实古今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矣。
”以功进封代国公。
此后,颉利可汗大惧。
四年,退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内附。
又以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往迎颉利。
颉利虽外请降,而心怀疑贰。
诏遣鸿胪卿唐俭、摄户部尚书将军安修仁慰谕之,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宽,乃选精骑赍二十日粮,引兵自白道袭之。
”公谨曰:“既许其降,诏使在彼,未宜讨击。
”靖曰:“此兵机也,时不可失。
”遂督军疾进。
行至阴山,遇其斥候千余帐,皆俘以随军。
颉利见使者甚悦,不虞官兵至也。
靖前锋乘雾而行,去其牙帐七里,颉利始觉,列兵未及成阵,单马轻走,虏众因而溃散。
斩万余级,杀其妻隋义成公主,俘男女十余万,斥土界自阴山至于大漠,遂灭其国。
寻获颉利可汗于别部落,余众悉降。
太宗大悦,顾谓侍臣曰:“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往者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
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②,耻其雪乎!”群臣皆称万岁。
寻拜靖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赐实封五百户。
又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征吐谷浑,大破其国。
改封卫国公。
及靖身亡,有诏许坟茔制度依汉卫、霍故事,筑阙象突厥内燕然山、吐谷浑内碛石二山,以旌殊绩。
初中文言文翻译-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
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
仕隋为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弘见之曰:“王佐才也!”左仆射杨素拊其床谓曰:“卿终当坐此!”大业末,为马邑丞。
高祖击突厥,靖察有非常志,自囚上急变,传送江都,至长安,道梗。
高祖已定京师,将斩之,靖呼曰:“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杀义士乎?”秦王亦为请,得释,引为三卫,从平王世充,以功授开府。
九月,舟师叩夷陵,铣①将文士弘以卒数万屯清江,孝恭欲击之,靖曰:“不可。
士弘健将,下皆勇士,今新失荆门,悉锐拒我,此救败之师,不可当。
宜驻南岸,待其气衰乃取之。
”孝恭不听,留靖守屯,自往与战,大败还。
靖每参议,恂恂似不能言,以沈厚称。
时遣使十六道巡察风俗,以靖为畿内道大使,会足疾,恳乞骸骨。
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谕旨曰:“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虽疾顿惫,犹力于进。
”帝将伐辽,召靖入,谓曰:“公南平吴,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惟高丽未服,亦有意乎?”对曰:“往凭天威,得效尺寸功。
今疾虽衰,陛下诚不弃,病且瘳矣。
”帝悯其老,不许。
二十三年,病甚,帝幸其第,流涕曰:“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
今疾若此,为公忧之。
”薨,年七十九,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曰景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八》)参考译文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
李靖每次上朝参议政事都是很恭顺的样子,好像不会说话一样,以沉稳忠厚著称。
当时皇上派遣使者巡查国内十六道的民风习俗,让李靖担任畿内道大使,正好碰上李靖生了脚病,就向皇上请求退职离休。
皇上派遣中书侍郎岑文本传旨说:“自古以来富贵了但是知道节制的人大概很少,(他们那些人)即使生病了劳累了,还是致力于进上之务。
你现在因身体不好而提出退职的请求,我很是赞赏。
我想要成全你的美事,使你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不去也可以,用个方法替代吧)这次不可以不同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原文及译文解析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
姿貌魁秀,通书史。
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仕隋为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弘见之曰:“王佐才也!”大业末,为马邑丞。
高祖击突厥,靖察有非常志,自囚上急变。
高祖将斩之,靖呼曰:“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以私怨杀谊士乎?”得释,引为三卫。
从平王世充,以功授开府。
萧铣据江陵,诏靖安辑。
时秋潦,涛濑涨恶,诸将亦请江平乃进。
靖曰:“若乘水傅垒,是震霆不及塞耳,有能仓卒召兵,无以御我,此必禽也。
”纵兵击破之,取四百余艘,溺死者万人。
铣大惧,明日降。
靖入其都,号令静严。
或请靖籍铣将拒战者家赀以赏军,靖曰:“王者之兵,吊人而取有罪,彼其胁驱以来,本非所情,不容以叛逆比之。
今新定荆、郢,宜慰其心。
”止不籍。
由是江、汉列城争下。
辅公祏据丹阳反,靖率黄君汉等苦战,杀伤万余人,江南平。
八年,突厥寇太原。
靖率劲骑三千繇马邑趋恶阳岭,纵谍者离其腹心,夜袭定襄,破之。
颉利走保铁山请举国内附靖督兵疾进行遇候逻皆俘以从去其牙七里乃觉部众震溃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万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靖每参议,恂恂似不能言,以沈厚称。
时遣使十六道巡察风俗,以靖为畿内道大使,会足疾,恳乞骸骨。
授检校特进,就第,禄赐、国官、府佐皆勿废。
二十三年,病甚,帝幸其第,流涕曰:“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
今疾若此,为公忧之。
”薨,年七十九,赠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日景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八》)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颉利走保铁山/请举国内附/靖督兵疾进/行遇候逻/皆俘以从/去其牙七里乃觉/部众震溃/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万/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
B.颉利走保铁山/请举国内附/靖督兵疾进行/遇候逻/皆俘以从/去其牙七里乃觉/部众震溃/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万/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
C.颉利走保铁山/请举国内附/靖督兵疾进行/遇候逻/皆俘/以从去其牙/七里乃觉/部众震溃/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万/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
D.颉利走保铁山/请举国内附/靖督兵疾进/行遇候逻/皆俘/以从去其牙/七里乃觉/部众震溃/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万/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史,可指记事的史官,或掌文书等事的吏员;文中指典籍,指经史一类的书籍。
B.章句,可指古文的章节和语句停顿;文中指寻章摘句,即分析古文章节、句读。
C.籍,可指登记册、书册或者个人对国家或组织的隶属关系等,文中指查抄没收。
D.就第,指建造府邸,文中皇帝很是优待李靖,为其建造府邸且
其所享待遇不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靖富有才干,志气不凡。
他希望能为国家做出贡献,不愿做一介书生;在隋朝担任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弘认为他是能够辅佐帝王的人才。
B.李靖忠于旧朝,胆识过人。
仕隋时,李靖察觉李渊有异志,伪装成囚徒,准备向隋帝密告;后被俘获,临刑将斩时,大声疾呼而改变命运。
C.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
平定萧铣,出其不意纵兵击破;平定辅公祏,率军苦战;平定突厥,利用矛盾离散敌人,后长驱袭击,大胜敌人。
D.李靖治军仁义,性情沉厚。
李靖打败萧铣,号令整肃,并未用萧铣部将的家资犒赏军队;每次参议国政,恭谨温顺好像不会说话,后得善终。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若乘水傅垒,是震霆不及塞耳,有能仓卒召兵,无以御我,此必禽也。
(2)王者之兵,吊人而取有罪,彼其胁驱以来,本非所情,不容以叛逆比之。
参考答案
4.A
5.D 就第指免职回家
6.A “希望能为国家做出贡献”人为拔高了,李靖当时只是想凭借功名博取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