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儿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柳叶儿》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柳叶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柳叶儿》。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准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柳叶儿》。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含义。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准确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写作手法进行实际写作。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课文所描述的美好景色和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或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错误,指导情感表达。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讨论。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4. 分析课文:(1)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文章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各自的分析成果,进行总结和点评。
七年级下册语文《柳叶儿》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柳叶儿》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柳叶儿》的基本内容,掌握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主要情节的把握。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和应用。
2.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的理解和解读。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的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柳叶儿》的文本。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3.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节。
4.2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节。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使用。
4.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的某个问题或情节。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进行分享。
4.4 口语表达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5.1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短文。
5.2 评价方式: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展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的学习进步。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课堂互动: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积极性。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6.2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
《柳叶儿》

积累重点字词
sè
苦涩
luō
捋下来 兀地 噌噌
zuà n
攥着
jiá o
嚼
chěng
逞能 咔嚓 咯嘣嘣
wù
sōu
飕飕
chá
一茬
kā chā cēng bēng
cè ng
蹭着 勒紧
mēng
蒙蒙亮
lēi
多音字:
o 嚼( 大吃大嚼 jiá 咀嚼 jué ng 蒙( 蒙 mēng 头转向, 启蒙 mé 蒙 měng 古) 勒(勒 lēi 紧 争欲 满足口舌欲
童年“我”的乐趣是爬树、抢柳叶儿、吃 柳叶儿,这是在特殊年代里的特殊经历,因为 当时“我”小,还不懂得生活的艰难,所以有 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觉。但在今天看 来,这“乐”却是“苦中略带些涩”,是苦中 取乐而已。
小
结
柳叶儿,那在春天里,在微风中轻歌 曼舞的柳叶,在作者的童年生活中却是救 命的粮,也让作者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找 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然而今天,当作者 静静地回忆起那段岁月时,却“苦中带 涩” 。这种复杂的情感我想同学们在成长 的经历中也一定是有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
1、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饥荒年代里,“我”与三叔抢柳叶儿的故事。
2、作者围绕“柳叶儿”的哪几个方面来 写童年?试在“柳叶儿”前面加一个表示动 作的词来概括。
恋柳叶儿 抢柳叶儿 吃柳叶儿 赞柳叶儿
3、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是指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情?
巩固新知,当堂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捋( luō ) 逞( chěng)能 勒( lēi )紧 兀( wù )地 噌( cēng )地 唾沫( tuò) n ) 干嚼( jiá o) 涩( sè ) 攥( zuà 粥(zhōu ) 飕( sōu ) 一茬( chá) 2.在空白处填入适当动词。 他们在长杆上________ 绑 一把镰刀,咔嚓咔嚓把树枝 全________ 下来,一抱一抱________ 回家去,柳叶 割 运 儿________ 捋 下来吃,树枝儿烧火。
《柳叶儿》 教案教学设计篇四

《柳叶儿》教案教学设计柳叶儿【教学目标】1、品味本文妙趣横生的描写,通过具体的句子赏析,领略寓情于景的写作技法,丰富语言情感积累。
2、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紧紧抓住“乐中带苦,乐中带涩”这个神,领略文章的思想内涵。
3、了解柳叶背后的苦乐含义,培养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句子赏析,领略寓情于景的写作技法,丰富语言情感积累。
了解柳叶背后的苦乐含义,培养感恩之心。
【教学难点】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紧紧抓住“乐中带苦,乐中带涩”这个神,领略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初识柳叶。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柳依依,多么诗情画意,历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见之物,从未想过视之为食物。
今年的二月似乎特别寒冷,但蒋老师还是摘了些嫩芽,煮好后带来给大家尝尝。
请同学品尝,并告知同学柳叶的滋味是什么样的。
——(预设)苦中略带些涩。
就是这苦吟吟的柳叶儿救过很多人的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曾受过柳叶救命之恩的宋学孟所写的《柳叶儿》。
二、回忆柳叶。
1、在PPt上,老师给出了一些词语,大家先来看看,是否都认识?并且回忆一下,这些词在文中是在怎样的语境中运用的。
苦涩在作者的记忆中,柳叶儿的味道是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
瓜秧那一年的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
榆树皮吃光了。
捋下来把柳叶儿捋下来吃。
逞能从小就喜欢爬树逞能,在摘柳叶时刚好发挥了大作用。
凉飕飕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
兀地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
攥干把柳叶儿攥干了剁碎。
一茬吃光了一茬,长出来一茬。
——(预设)同学们的回答很精彩,可见大家都是充分预习了的。
不仅字词没有问题,顺带着把文章内容也预习地很好了。
2、在预习的过程中,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柳叶会救人的命?为什么天那么冷,还要去抢着摘柳叶儿呢?——因为当时是饥荒。
《柳叶儿》的教学设计

《柳叶儿》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柳叶儿》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和故事背后的寓意。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2.学生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本《柳叶儿》,多媒体设备,课件。
2.相关图片、音频等素材。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引入话题:先给学生看一幅插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里面的场景和人物。
2.师生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插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Step 2 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同时放映幻灯片展示生词和词语,引导学生跟读,并对生词进行解释。
2.教师再次朗读全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述说课文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3.学生合作讨论,小组展示自己的理解。
Step 3 深入探究1.阅读理解:学生个人完成课文的阅读理解题,然后与小组成员互核答案,最后与全班讨论。
题目例:(1)课文中的“柳叶儿”是一个什么角色?她的形象和性格特点是怎样的?(2)课文中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你是如何理解的?2.语言运用: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所学句型和词汇,创作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情节。
Step 4 欣赏与评价1.学生观看与课文相关的音频或视频,加深对课文情节的理解。
2.学生欣赏名家对《柳叶儿》的评价,并就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发表看法。
五、巩固与拓展1.巩固:学生用自己的话重新讲述课文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拓展:学生在家中阅读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
六、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七、板书设计:书名:《柳叶儿》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小组合作、个人思考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
《柳叶儿》教案1

《柳叶儿》教案1教学目标:1、从理解“苦”与“乐”来让学生感念生活。
2、结合课文的语句,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一、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请描绘一下你所能想到的艰苦的生活。
(捋槐树叶、地瓜叶子,榆树皮,挖观音土、草根充饥,爬树好就是这样被逼出来的啊。
)互相合作,交流感受。
(从衣食住行角度来谈)2、柳叶儿是什么?能用具体的语言描绘一下它吗?学生具体描绘: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绘。
3、就是这我们江南随处可见的柳叶儿,文人墨客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请从你的积累中回忆出写柳的诗句。
回顾积累,再现,增强知识储备。
二、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那作者在成年之后对小小的柳叶怀有怎样的感情?抓住文本进行。
2、为什么呢?你能否简单复述一下文中所讲的故事。
四人一组讲述故事。
3、中找出些语句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写法。
三、拓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我们现在的生活怎样?结合自身来讲。
2、那我们对待生活应该怎样?培养学生感念生活的思想感情。
3、请你用一、二句名言警句来对不知道珍惜的人进行劝说。
发挥学生主动性进行探究合作。
教学板书柳叶儿苦、涩珍爱生活宋学孟乐附: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柳叶儿》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柳叶儿》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柳叶儿》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学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深入研究,文学教育不再是单纯地教导学生一些字词和诗词歌赋,而是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
本文以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柳叶儿》为例,介绍一种针对中学生的文学教育教案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柳叶儿》的寓意,掌握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及其特点。
2. 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增进对生命的感悟和理解。
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小说《柳叶儿》的主题和寓意。
2. 掌握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柳叶儿》中的意图和寓意。
2. 帮助学生掌握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及其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式教学。
老师通过介绍小说的作者以及小说的背景和主题引导学生。
2. 报告性阅读。
老师派学生在课前阅读小说,并让学生撰写小说的读后感。
3. 课堂讨论。
老师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生的读后感和自身所获得的文学素养展开讨论,进行思想碰撞,促进学生思维的启迪和思考。
4. 写作指导。
老师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文学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写作,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小说《柳叶儿》的主题和意图。
2. 小说《柳叶儿》的语言表达及其特点。
3. 基于小说《柳叶儿》的写作指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
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听讲、阅读、观察、讨论、交流等方面。
2. 书面作业。
学生需要根据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写作一篇小论文,包括对小说的评述和个人思考。
3. 全校参加的文学阅读比赛。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到的文学素养和知识,进行文学阅读比赛,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总结本篇文章通过教案教学设计的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
通过针对性的教学目标、难点和重点设计,以及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文学素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年级语文教案柳叶儿

七年级语文教案《柳叶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教育学生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板书课题:柳叶儿2. 配乐朗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讲细读,体会感情1.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使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2. 学生汇报,教师重点引导品味。
四、朗读课文,感悟情感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学生配乐朗读课文。
1. 讨论: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
在拓展部分,我引导学生讨论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主题。
但我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朗读的指导还不够,今后我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课文的主要情节。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作者通过对柳叶儿的描述,表达出的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童年的回忆。
教学过程: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的主要情节。
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重点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
3.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七、课堂练习:(1)课文中的“柳叶儿”是什么?(2)作者为什么对柳叶儿情有独钟?(3)课文中的“我”指的是谁?2. 结合课文,谈谈你对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的理解。
八、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柳叶儿》的主要内容,深刻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童年的回忆。
我们也学会了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阅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
全班交流并评价谁概括得好。
学生边读边在书上作批注。
全班交流。
学生大声朗读体会感情。
全班交流。
学生在书中找答案并进行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
全班可展开讨论。
板
书
提
纲
课 后 小 结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三、深入研读,通过赏析词句,体会乐中带苦,苦中带涩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五、布置作业。
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营造悲凉的气氛。)
我家住在县城边一个叫官田坝的村子里,因为父母亲都在战争中牺牲了,家里只剩我和妹妹,那年冬天,最残酷的时刻终于来临了,为了吃饱肚子,每天我都不停地在池塘里挖田螺,捉很稀少的几只青蛙。可是我们还是吃不饱,而且因为每天吃的都是田螺这样有大量寄生虫的东西,我和妹妹都变得很虚弱。看着妹妹,我的心像被刀绞一样的痛。那天傍晚妹妹抱着布娃娃,躺在床上。不知道在嚼着什么东西,我拣起掉在地上的那个装糖果的铁盒子,里面是几颗玻璃珠,难道……我赶紧把妹妹扶起来,从她嘴里把那颗玻璃珠掏了出来。“静子,这是玻璃珠,不是糖果呀!吃下去会死的!”静子的眼神显得非常散乱,从身边拿出两个泥巴团说:“哥哥,团子送给你吃!”“请拿着,静子要和哥哥再见了!”说完后静子竟然再也没有睁开过眼睛来。第二天,当我为妹妹收拾她最心爱的遗物时,我才发现床底下还有许多个泥巴做成的饭团,有的被用树枝串在一起,有的整齐地放在小盘子里,其中的一个泥巴团子竟赫然有妹妹咬下一口的痕迹……
柳叶儿教案
课题
柳叶儿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一、能感知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能体会并说出文章“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内涵。
三、能找到并指出饱含深情的语句。
教具
多媒体
重点
能体会并说出文章“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内涵。
难点
能体会并说出文章“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内涵。教学内容源自教学目标教师组织指导
现在的我又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回忆往事的呢
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为什么
你觉得这幅照片和我们今天学的文章有什么相似或不同点吗
请你用一段话或一两句名言警句来对不知道珍惜幸福生活的人进行劝说.
方案二:有人说:苦难是一笔财富。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
完成课上的一段话写成一篇小短文或者就苦难这一话题写一篇小作文。
学生认真听讲。
引导:同学们知道人们是怎样度过那些艰苦的岁月的吗
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朗读课文,找出能体现当时生活艰辛的词语和句子作简要分析并谈谈你的感受。
朗读优美语句,用摘记的方法摘出饱含感情的句子,并体会其感情。
抢柳叶儿吃,本来是一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却感到乐趣无穷。“我”的乐体现在哪些地方童年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