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法范畴对比

合集下载

英汉间的语法差异与联系

英汉间的语法差异与联系

英汉间的语法差异与联系作为不同的语种,英语和汉语之间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语法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了解这些差异和联系,对英语学习大有裨益。

就英语和汉语而言,其语法规则大致是相同的,如汉语中有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等结构,英语中同样有这些结构。

这些语言结构的相同点,是我们搞好翻译的有利条件。

但是,由于英语和汉语不属于同一语系,因而二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于帮助我们有效实现英汉语法的衔接、提高翻译的质量大有益处。

下面就介绍几种差异,供大家参考。

一、词法的差异与联系英语与汉语词法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的差异与联系英语与汉语数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上,代词,特别是人称代词,没有很大的差异。

如汉语中的人称代词你、我、他(她、它)、你们、我们、他们,在英语中有相应的you, I, he, (she, it), you, we, they等词与其对应。

另外,汉语中的人称代词有数和性的区别,英语中也有这些区别。

对于普通名词,汉语是没有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之分的,数量只用数量词来表示。

而英语则有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之分,并且可数名词又有单数和复数之分,在这一点上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如:汉语“我校有700名学生。

”英语为“There’re seven hundred students in our school.”汉语“3瓶水”,英语为“three bottles of water”。

“学生”和“水”在汉语中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在英语中却发生了变化(students, water)。

2、动词的差异与联系汉语中的动词是不受人称和数的影响的,如汉语“我有一个小孩”“你也有一个小孩”“西蒙有3个小孩”这3句中的“有”字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而英语“I have one child.”“You also have one child.”“Simon has three children.”就发生了变化,Simon后面用的是has。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语法是研究句子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表示这种关系的规则的学科。

英汉语法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下面将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一、主谓结构英语的主谓结构较为简单,一般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修饰语一般在主语或谓语后面。

而中文的主谓结构复杂,除了主语和谓语外,还常常有状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二、时态和语态英语的时态和语态非常丰富,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等。

而中文的时态相对简单,只有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

三、动词词形的变化英语动词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常见的变化包括加s、ed、ing等。

中文动词没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而通过使用助词和语序的变化来表示时间。

四、语法规则的灵活性英语的语法规则较为严格,对于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结构有明确的要求。

而中文的语法规则相对灵活,有时候可以通过改变语序或者添加一些成分来改变句子的意思和语气。

五、被动语态的表达英语中的被动语态使用be + 过去分词的形式,非常直观。

中文的被动语态使用被字结构,较为复杂。

英语中“他被我打了”可以直译为“He was beaten by me”,而中文中则需要改为“我把他打了”。

六、连接词的使用英语中连接词的用法较为丰富,有and、but、or等表示并列关系的词,也有if、when、because等表示因果关系的词。

而中文中连接词的使用相对简单,一般用“和”、“或者”等简单的词语来表示。

英汉语法在结构、时态和语态、动词词形的变化、灵活性、被动语态的表达以及连接词的使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汉语法。

中英文语法对比

中英文语法对比

中英文语法对比中英文语法对比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主题,涉及两种语言在结构、功能和用法上的显著差异。

以下是一些中英文语法的主要对比点:1.句子结构:1.中文:中文句子结构相对松散,重点在于意义的传达,而不是形式。

中文句子往往以主题-述题结构为主,即先给出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描述。

此外,中文句子中的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往往不需要明确的形态标记,而是通过语序和语境来表达。

2.英文:英文句子结构严谨,注重形式上的完整和准确性。

英文句子以主谓结构为基础,主语和谓语之间需保持一致关系。

此外,英文句子中的成分通常需要通过形态变化(如名词的复数形式、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等)来明确其在句子中的角色。

2.时态和语态:1.中文:中文没有严格的时态系统,时态的表达主要依赖于词汇手段(如时间副词、助词等)和上下文。

中文的语态也相对简单,主要通过词汇和语序来表达。

2.英文:英文具有丰富的时态系统,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以及它们的各种细分时态。

时态的表达主要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实现。

此外,英文还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分,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和助动词来表达。

3.词类:1.中文:中文的词类界限相对模糊,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充当不同的成分。

例如,“跑步”既可以是动词(他去跑步了),也可以是名词(他喜欢跑步)。

此外,中文还有丰富的量词系统,用于修饰名词。

2.英文:英文的词类界限较为清晰,每个词都有固定的词性(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并在句子中充当特定的成分。

英文中也有量词的概念,但使用范围相对较窄。

4.定语和状语:1.中文:中文的定语通常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如“红色的苹果”),但有时也可以放在后面(如“苹果红色的”)。

状语的位置则相对灵活,可以放在句首、句中或句末。

2.英文:英文的定语通常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如“an apple that is red”),形成定语从句。

状语的位置则相对固定,通常放在句首或句末。

5.语气和语调:1.中文:中文的语气和语调变化丰富,可以通过词汇、语序和语调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态度。

英汉语法对比

英汉语法对比
汉英语法特征对比
0. 汉语和英语语法特点最本质区别:
第一,汉语语法是隐性的,英语语法是显性 的。汉语语法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第二,汉语语法是柔性的,英语语法是刚性 的。
1. 汉语语法的隐性与英语语法的显性
语法上所谓隐性implicit和显性explicit是指有无 外在的形式标志。
就英语和汉语而言,隐性和显性的内容相差较 大,形成明显对比。
身体 牛马 烟酒 街道 云贵 衣帽 肢体
成语:平仄、四声八调、阴阳上去
阴阳上去:生财有道 山盟海誓 诸如此类
5.4 英语的贴近律:英语中除形态外影 响语序的重要因素是“邻近原则”:语 义相关的成分放在一起
形容词作定语尽量靠近所修饰的名词 副词前贴所修饰的形容词、副词、介词、
连词 副词前贴所修饰的不及物动词 副词修饰及物动词时,不得隔开动词及
英语句子的扩展或复杂化是在主干上进行,不改变主干。
英语句子的分析顺序:先切分主谓,再切分谓语部分, 然后切分附加成分。
二、汉语的竹式结构
汉语不存在一个主干结构,也没有主干和树杈之分。
汉语句子的构造方式就像竹子一节一节地,这样的竹节可 多可少,是开放性的。构成句子的竹节可能是词、词组、 分句。
逻辑律的第一个表现:时序上的先后律
构词:古今 早晚 先后 教学 兴亡 生死 父子 子孙 老少
成语:春夏秋冬 冬去春来 一朝一夕 穿针引线
时间表达:1995年10月13日下午3时 汉语所谓连动、兼语,大都按时间顺序:进城卖菜、
送他上路、去医院看病
逻辑律的第二个表现:空间上的上 下-大小律。即从大到小、从上到下、 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符合人观察 周围世界的逻辑顺序。
汉语语法的隐性造成汉语语法单位界限的 模糊不清。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汉语法的比较可以是有趣又很复杂的了解语言的方式。

首先,英汉语法的基本单元是不同的。

英语语法主要关注的是单词、动词和句子结构,同时多使用不同的时态,语态和主谓宾的句式。

汉语语法则强调词和句子中的成分,如主语、宾语、状语和补语等。

汉语也有不同的句式,如主谓、主谓宾和宾补等。

虽然这两种语言的语法单元不同,但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语言更加清晰地表达思想。

其次,英汉语法的动词时态和语态也是不同的。

英语有12个时态,其中包括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等。

此外,英语还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的使用要比汉语频繁得多。

而汉语只有两种时态:过去时和现在时。

汉语中没有被动语态,但可以通过语序和语气来表达。

第三,英汉语法的问题代词不同。

英语中的问题代词包括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等。

汉语也有类似的疑问代词,如谁、什么、何时、哪里、为什么和如何等,但它们的用法和位置与英文不同。

在英语语法中,问题代词通常是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在汉语中,问题代词通常出现在句子的开头或结尾,并且需要结合句子的语气来表达完整的意思。

最后,英汉语法的语序也有区别。

在英语中,语序是主谓宾或主谓补,通常是以主语开头,接着是谓语动词,然后是宾语或补语。

英语语法通常采用平行语法结构来清晰地表达思想。

汉语语序更加灵活,可以通过语序来突出某个成分,表达不同的语气和感情色彩。

在汉语中,最重要的成分通常出现在句子开头,而次重要的成分会放在句子的后半部分。

综上所述,英汉语法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使用方式。

虽然英汉语法在某些方面存在不同,但它们都旨在使语言更加有效地表达思想。

英汉语法差异

英汉语法差异

1.英语注重结构的严谨性,而汉语相比之下则更注重意思的传达。

于是汉语中便有大量的无主句。

如很多书的前言部分都有这样一句话“由于时间仓促,经验不足,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指正。

”这句话中国读者看来是没有问题的,可如果用英语的语法标准来衡量,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无主句。

其实是“由于(作者)时间仓促和经验不足造成了疏漏,(作者)恳请读者不吝指正。

”因此在将这句话翻译成英语时,就要将它潜在的被省略的主语还原,才能被英语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2.和汉语一样.英语也习惯将形容词放在名词前面对其进行修饰限侧,这个形容词称为定语修饰部分((attributive modifier),这个部分可以由n个并列的形容词构成(如a beautiful pale pink sunset)。

问题是如果这部分是一个句f而不是简单几个形容词的并列时,按照英语的思维习惯需要将这样一个做名词修饰语的部分移到名词后面,由关系代词引导构成定语从句。

(如Can you show me the house where Shakespeare once lived?)而在汉语中,定语修饰部分即便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仍然保留在它原来的位置,即名词的前面,如“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

”这句话的骨干为“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理论”,中间复杂的部分是说明邓小平理论作用或重要性的定语。

当把这样一句中国人非常熟悉的话翻译成英语时,就要遵循英语的思维习惯和语法特征,将其译成定语从句(试译为Deng's theory is the scientific theory which directs the Chinese to fulfill the modernization of socialism )3.词序的不同。

汉语的思维习惯是“何时何地发生何事”.因此将时间和地点状语置于句首(昨天在教室里两名间学争吵起来)。

英语却不同,它习惯将这类次信息放到句末(Two students quarreled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是语言学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的范围广泛,从语音、语义、语用等各个方面都有丰富的对比研究。

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着重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对比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的原因。

一、英汉句子结构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

英语属于主谓宾语结构,汉语则是主谓宾补结构。

英语中通常采用主动语态,而汉语则更倾向于使用被动语态。

在形式上,英语中采用词序来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而汉语则主要依靠语法成分之间的词序来表达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英语中,一个简单的句子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如“I love you”。

而在汉语中,一个简单的句子通常由主语、谓语、宾语和宾补构成,如“我爱你”。

此外,英语中的被动语态通常由be动词加上过去分词构成,如“This book was written by him”;而汉语中的被动语态通常由“被”字结构或“让”字结构加上动词构成,如“这本书被他写了”、“我让他写这本书”。

二、英汉名词对比英语名词的数量较少,而汉语名词的数量较多。

英语中名词的复数形式通常由在末尾加s或es实现,而汉语则是通过量词和数值来表示复数。

在英语中,名词的存在形式则是通过不同的前缀和后缀来表达,如“library”与“librarian”;而在汉语中,则是通过在名词前面加上修饰成分来表达,例如“图书馆员”、“数字图书馆”。

此外,在英语中,名词的性、数和格都需要变化,例如“he”与“him”、“she”与“her”;而在汉语中,则不存在这样的变化。

动词是英语和汉语中的最重要的成分之一,但是两种语言在动词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英语中,动词的时态非常丰富,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完成时等,而在汉语中则没有时态的概念,只有动词本身的状态和动作的完成与否。

在英语中,动词也有被动语态和进行时态,而在汉语中也有“被”字结构来表达被动语态,但表示进行时态则需要借助其他成分,如“正在”、“一边...一边...”等。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是两种语言,其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有着较大的差异。

在英汉篇章结构中,语法对比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比较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特点。

一、句子结构的对比英语中,句子的结构通常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排列,而汉语则通常是主谓宾的结构。

如:英语:He eats an apple.汉语:他吃了一个苹果。

同样的句意,语法结构也有所不同。

在汉语中,动词通常是搭配一个宾语使用。

而在英语中,动词通常是搭配一个主语和一个宾语一起使用。

此外,在英语中,句子的形式非常灵活,可以利用被动语态、倒装等手段来变换句子结构,而汉语中相对较少使用这些手段。

例如:英语:Not only did he eat the apple, but he also ate the banana.(倒装)汉语:他不仅吃了苹果,还吃了香蕉。

(正常语序)二、动词的对比英语中动词的时态、语态、情态动词等极为丰富,这与英语本身的语法特点有关。

而汉语中动词的时态、语态相对较少,主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断其时间、语态等。

例如:英语中的“will”表示将来时态,而汉语中通过上下文可以推断出“会”表示将来的意思。

同样的,“be”动词在英语中十分常见,而汉语中却几乎不用。

例如:在英语中强调身份、职业等通常需要用到be动词,而在汉语中则可以直接用“是”来表达。

连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连接并组织句子,让句子变得更加完整、连贯。

在英语中,连词种类繁多,常见的有and、or等表示并列的连词,as、because等表示原因的连词,if、unless等表示条件的连词。

而在汉语中,连词则相对简单,如和、或、因为、但是等常用的连词较少。

英语中使用了but来表示对比,而汉语中则直接用“但是”来表示对比。

在英语中,代词的使用非常频繁,而汉语中代词的使用则相对较少。

例如:英语:He likes apples because they are delicious.汉语:他喜欢苹果,因为苹果很好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咱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 ;英语中的人称代词分别是 成体”则与时制无关。除此之外,汉语还有一些特殊的“体”,
156
文化长廊
如“尝试体”、“瞬时体”、“起始体”“继续体”等等。一些 情,受事者因此受到不好的影响。
动词的重叠式就或者“动词一动词“可以表达一种“尝试体”
英语的被动语态有明确的形态标记,被动态与“时”、
或者“瞬时体”的语法范畴,如“瞧瞧”、“看一看”、“笑一 “体”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丰富的词形变化,我们可以从动
笑”,说明动作的发出者抱着尝试的态度去做一件事情,并 词的形态来辨别该句子是否为被动句。英语的被动句并不像
且动作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起始体”以动词后的“上”“起 汉语一样用来强调受事者或影响,也不代表说话人的主观意
方面。汉语是一种没有明确的形态标记的语言,所以英语 将来,所以汉语是没有表达“时”这一语法范畴。而英语在
与汉语在性、格、式方面不便作比较,所以本文将从其余 一般的情况下却需要通过一定的词形变化来表达各种时间,
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
同前面所说到的“数”的形式变化一样,有规则的变化也有
二、英汉数量、人称的对比
语法意义上看,包括所有结构意义、功能意义和表述意义。 阶段和状态,最常见的有完成体或未完成体。时和体的关系
狭义语法范畴是词的形态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又 非常密切,往往互相配合,甚至互为一体。如英语有三种时
称形态语法范畴,语法意义是从各种具体词语的意义和用 和三种体,可以配合成十六种格式,汉语的“着、了、过”
法中进一步抽象出来的高度抽象的意义,广义语法范畴是 也可以表示时和体。
一个比语法意义更广的概念。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类,
从历史语法的角度看来,汉语和英语在动词的时体存在
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由词形的变化 一定的异同。汉语中有各式各样的手段表达时间,却几乎没
表现出来的语法范畴,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所具有的。语 有表达时间概念的语法形式,汉语的句子只要结构完整意思 法范畴主要表现在性、数、格、时、体、态、式、人称等 清晰,就很容易判断出事情发生的时间是过去、现在、还是
不规则的变化。英中的“时”大概可以分为过去时、现在
汉 语 没 有 明 确 的 单 复 数 概 念, 也 许 有 人 会 说“ 们 ” 时和将来时,也有学者认为英语的情态动词即为汉语的能愿
可 以 标 记 复 数, 但 是“ 们 ” 只 适 合 放 在 一 些 人 称 代 词 动词,所以英语中没有将来时,只有其余两种时,他们认为
逻辑概念上的复数与语法上的复数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二 下“完成体”就存在较大的差别。关于“完成体”,在汉语
者并不对等。英汉的复数概念都可以通过词汇手段、语法手 和英语中都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完成,并强调动作或状态所造
段、修辞手段等来表达。
成的结果与影响 ;但英语的“完成体”与时间混合在一起,
现在汉语中的人称代词主要有我、你、您、他、她、我们、 可以分为过去完成时、现在完成时和将来完成时,汉语的“完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 :汉语国际 的“咱们”(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在内的一种人称),英语中
教育。
没有与“您”相对应的词语,英语中表示说话人和听话人在
[ 中图分类号 ] :H04 [ 文献标识码 ] :A
内的人称通常是采用别的语法形式表现的,如“let’s”这
[ 文章编号 ] :1002-2139(2019)-26-156-02
记。在英语里,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遵循有规则变化和不规 中的“体”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几乎一致,表示动作或过程的
则变化,除此之外,还有不可数名词、集合名词等等。熊文 进行方式,一般可分为“一般体”、“进行体”、“完成体”等,
华在《汉语与英语单复数表达手段的比较》(1998)中提及, “一般体”和“进行体”在汉语与英语中相差不大,相比之
第一,现在汉语中的人称代词没有主格与宾格之分,而
负荷量。语法手段具有一定的语法功能,表达一定的语法意 英语有 me ,her ,him 这些专门表示宾格的代词 ;
义,因而将语言单位组成一个语法结构,各种语法手段所表
第二,现代汉语中表示第三人称复数的代词比英语丰
达的功能意义可以归纳为几类,这就语法范畴。本文从语言 富,有表示不同性别的“他们”和“她们”,而英语只有一
“你”“我”“他”“她”和一些特有指人的名词“同学”“老师”“朋 这样的观念更接近语言本身的面貌。
友”等后面,当这些名词被数词修饰的时候,名词后面不能
英语中有“时”和“体”两种语法范畴,而汉语中只有
带“们”,所以在汉语里,“们”不能是严格意义上的复数标 “体”的范畴而没有“时”的范畴,汉语中的“体”与英语
文化长廊
英汉语法范畴对比
冯欣悦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摘 要 :汉语与英语的对比是多方面的,可以从语言的 I, you ,he, she, we, they, me , him her them。二者主
形式出发,也可以从语言的功能出发,形式包括语言系统、 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
语言结构和语言规则,功能包括语法功能、篇章功能和功能
样一种缩略形式。
三、英汉“时”“体”的对比
一、绪论
时、体都是与动词相关的语法范畴,表示动作行为的时
语法范畴是各种语法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从语 间和状态。时表示行为动作的时间与参照时间的时序关系,
法形式上看,包括所有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从 一般分为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体表示动作行为的各种
来”为标记,“继续体”以动词后面的“下去”为标记,如“大 见,而只是简单地陈述一件事情。同汉语一样,英语中也并
家行动起来把”,“不能这样等待下去”。
非一切以二价动词为谓语的句子都可以改为被动句,是否能
四、英汉“态”的对比
用被动语态来表达要受到动词、宾语、主语、意义等各方面
的语法功能出发,对汉语和英语中共同存在的几种语法范畴 个“they”;
进行描写对比。
第三,英语中的“you”既表示单数的第二人称又表示
关键词 :语法范畴 ;人称 ;时体 ;语态
复数的第二人称,即单复数同形 ;
作者简介 :冯欣悦(1991-),女,汉族,四川巴中市人,
第四,现代汉语中有表示尊称的“您”和表示特定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