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原文、翻译与赏析

合集下载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诗文《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注释淮:淮河。

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春阴:春天的阴云。

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古祠:古旧的祠堂。

满川:满河。

三、译文春天的阴云,低垂在草色青青的原野上,时而可见在那幽静的地方,有一树红花正在开得鲜艳耀眼,天晚了,我把小船停泊在古庙下面,这时候只见淮河上面风雨交加,眼看着潮水渐渐升高。

四、作者简介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词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曾祖时迁至开封(今属河南)。

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

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

罢职闲居苏州。

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

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合称“苏梅”。

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

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五、赏析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

《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赏析(最新)

《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赏析(最新)

《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赏析原文淮中晚泊犊头宋代: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译文春天的阴云,低垂在草色青青的原野上,时而可见在那幽静的地方,有一树红花正在开得鲜艳耀眼,天晚了,我把小船停泊在古庙下面,这时候只见淮河上面风雨交加,眼看着潮水渐渐升高。

注释①淮:淮河。

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②春阴:春天的阴云。

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③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④古祠:古旧的祠堂。

⑤满川:满河鉴赏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

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

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

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

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

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淮中晚泊犊头注释赏析【北宋】苏舜钦

淮中晚泊犊头注释赏析【北宋】苏舜钦

THe EnD

感 谢 阅
Hale Waihona Puke 读感 谢 阅读思想
诗人想起明日的旅途,内心起伏不平。 苏舜钦因为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屡屡 受到保守派的打压。在写这首诗的两年后, 苏舜钦被诬陷,削籍为民。罢黜后,苏舜 钦流寓苏州,筑沧浪亭,读书其中,将一 腔愤懑寄托在诗中。罢黜四年后,苏舜钦 被重新启用为湖州长史,未赴任就去世了, 终年四十一岁。全诗看似专门写景,其实 是在借景抒情,后半首诗中表现的动荡起 伏、潮起潮落,实在喻宦海沉浮,世事难 测。
他本是自视很高的人,却总是受排挤乃至遭诬 陷,所以既感到自己无法为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 又感到个人失意的苦闷。
《宋史》本传说苏舜钦“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 豪放,往往惊人”。
在北宋诗人中,他确是有些唐人的气味。所以 他的理论表述虽然迂腐,诗歌却因情感袒露而显得 颇有生气,不是一副道学面孔。
在诗歌的语言艺术方面,苏舜钦也同梅尧臣一 样,力图用新意象、新句法来打破圆熟陈旧的诗歌 格局。他的诗中常可以看到散文化的句子,生僻艰 涩的语汇,怪异奇丽的意象。
晚泊孤舟古祠下, 天晚了,我把小船停泊在古庙下面。
满川风雨看潮生。 这时候只见淮河上面风雨交加,眼看着潮水渐渐升高。
诗中的“动静”
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 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日间船行水上, 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 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 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 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 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 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在对诗歌的政治作用的认 识上,苏舜钦与梅尧臣是一致 的。他提出过“文之生也害道 德”的颇为极端的意见。其实 苏氏为人性格偏于豪放开张, 他的这些主张与他在仕途上积 极进取的欲望有重要的关系。

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赏析

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赏析

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赏析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赏析原文: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注释:①淮:淮河。

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②春阴:春天的阴云。

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③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④古祠:古旧的祠堂。

⑤满川:满河翻译:春天的阴云,低垂在草色青青的原野上,时而可见在那幽静的地方,有一树红花正在开得鲜艳耀眼,天晚了,我把小船停泊在古庙下面,这时候只见淮河上面风雨交加,眼看着潮水渐渐升高。

赏析: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

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

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

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

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

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2024年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赏析

2024年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赏析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这两句侧重写白天行舟所见。毕竟是春天来了,虽然阴云低垂,笼罩四野,但仍然可以看见两岸青青的芳草。在昏暗的天色里,河岸上不时闪过的`一树一树色泽幽暗的怒放的鲜花。“一树明”与“幽花”是随距离而变化的结果,远则“幽暗”近则“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这两句写傍晚泊舟所见。在这里,诗人选择的泊舟地点既不是“星火”点点的渡口,也不是喧嚣的集镇,而是清冷凄楚的“古祠下”。这和诗人此时的心境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是作品表现的需要,只有此时此地才能在“满川风雨”中“看潮生”。在夜幕的覆盖下,风雨“满川”,河水喧涨,景象固然别有一番情致。诗人用“满川风雨”极为传神地勾画出了一幅奔腾、喧嚣、浩荡的“夜雨图”,尤其是“看潮生”三个字更可谓是的点晴之笔。形象,传神,令人读之仿佛置身于其中。
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我们欣赏这首诗,着眼点应放在人与景物之间的动静变化上。白天船行江上,相对于行进中的诗人来说,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着相当的距离,教人不禁将诗的意境与诗人经历的宦海沉浮联系在一起,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翻译赏析

《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翻译赏析

《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翻译赏析《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翻译赏析《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翻译赏析1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翻译/译文春天的阴云低低地笼罩着绿草如茵的旷野,船行江上,一树树鲜花不时地从眼前掠过。

傍晚时分,将小船停靠在古老的祠堂附近,在满川风雨之中欣赏着潮起潮落。

注释淮:淮河。

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春阴:春天的阴云。

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古祠:古旧的祠堂。

满川:满河。

创作背景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秋冬之际,诗人被政敌所构陷,削职为民,逐出京都。

他由水路南行,于次年四月抵达苏州。

这首诗是其旅途中泊舟淮上的犊头镇时所作。

赏析/鉴赏本篇是一首咏景抒情诗,诗人借描写春日晚景,抒发其内心的孤寂情绪。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这两句侧重写白天行舟所见。

毕竟是春天来了,虽然阴云低垂,笼罩四野,但仍然可以看见两岸青青的芳草。

在昏暗的天色里,河岸上不时闪过的一树一树色泽幽暗的怒放的.鲜花。

“一树明”与“幽花”是随距离而变化的结果,远则“幽暗”近则“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这两句写傍晚泊舟所见。

在这里,诗人选择的泊舟地点既不是“星火”点点的渡口,也不是喧嚣的集镇,而是清冷凄楚的“古祠下”。

这和诗人此时的心境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是作品表现的需要,只有此时此地才能在“满川风雨”中“看潮生”。

在夜幕的覆盖下,风雨“满川”,河水喧涨,景象固然别有一番情致。

诗人用“满川风雨”极为传神地勾画出了一幅奔腾、喧嚣、浩荡的“夜雨图”,尤其是“看潮生”三个字更可谓是的点晴之笔。

形象,传神,令人读之仿佛置身于其中。

我们欣赏这首诗,着眼点应放在人与景物之间的动静变化上。

白天船行江上,相对于行进中的诗人来说,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

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着相当的距离,教人不禁将诗的意境与诗人经历的宦海沉浮联系在一起,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全诗出处作者翻译赏析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全诗出处作者翻译赏析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全诗出处作者翻译赏析“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出自宋代诗人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作品赏析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

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

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

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

日间船行水上,人在————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

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2————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赏析(最新)

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赏析(最新)

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赏析原文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译文春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青青。

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

黄昏的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在满河的烟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的潮水。

注释淮:淮河。

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春阴:春天的阴云。

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古祠:古旧的祠堂。

满川:满河。

赏析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

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

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

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

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

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原文、翻译与赏析
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原文、翻译与赏析
原文: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译文:
春天的阴云,低垂在草色青青的原野上,
时而可见在那幽静的地方,有一树红花正在开得鲜艳耀眼,
天晚了,我把小船停泊在古庙下面,
这时候只见淮河上面风雨交加,眼看着潮水渐渐升高。

赏析:苏舜钦,宋代人。

有苏学士文集存世。

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
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


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
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
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

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
之中了。

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
快意的吗?
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

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
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

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