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三明泰宁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F

合集下载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一中高二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pdf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一中高二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pdf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名篇名句。

? (李密《陈情表》) , 秋水共长天一色 。

渔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 。

? 木欣欣以向荣,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古诗文阅读(分) 文言文阅读(21分) 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代诗歌阅读(6分) (1)这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3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

试简要分析。

(3分) 三、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0.?请简要叙述。

.现代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4题。

以内容与形式关系而论,先秦至汉魏时代的文学质朴无华,还没有考虑到形式问题,是质胜文的时期;随后的六朝文学与之完全相反,过分地讲究形式,形式甚至淹没了内容,可以说是文胜质的时期;再后来的唐宋文学综合了二者的成就,既重视内容,也不忽略形式,追求内容与形式并重,可以说是文质彬彬时期。

如果说先秦至汉魏时代是有关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正命题,六朝时代就是它的反命题,唐宋就是合命题,否定之否定。

以诗的特点而论,唐诗富有情趣,视野开阔宏大,充满外向精神,是以诗为诗的时代;随后的宋诗别开蹊径,以理趣取胜,眼界狭小,是内向型的,是以文为诗的时代;再后来的明诗追慕盛唐,批驳宋诗,但缺少宋诗开创新路的精神,走上了复古模拟之路,其内在的精神指向实际是企图揉合唐、宋诗的特点。

如果说唐诗是诗歌写作原则的正命题,宋诗就是一个反命题,是对唐诗的否定,明诗就是一个合命题,是否定之否定。

(本文节选自刘登阁著的《中国文学史话》) 1、以下不属于本文语段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的起源B.诗歌的音乐性C.诗歌的内容与形式 D.诗歌的特点 1、下列表述中,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是可唱的,楚辞是不可唱的,汉乐府和五言诗与音乐有联系,也可以当作专门用来演唱的作品。

【新课标】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新课标】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新课标】 第Ⅰ卷(选择题42分) 一、基础题(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驾驭/与会 栅栏/删除 参加/参差不齐 B.复辟/媲美 嫔妃/濒危 毒蛇/虚与委蛇 C.古刹/诧异 绚烂/殉职 曾祖/曾经沧海 D.信笺/翩跹 伫立/贮存 呼吁/长吁短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长年 常年积雪 原气大伤 赋予重任B.旁证 旁证博引 委屈求全仗义执言 C.修养 休养生息 D.交代交待问题牟取暴利4.下列各项中有关修辞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楚山孤”是诗词中常见的移情于物的手法,不是楚山孤独的意思,而是人有孤独的感觉,因而看山也觉得山是孤独的。

) B.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有新月吐蛾眉。

(王涯《秋思赠送》)(“新月”“蛾眉”:作者浮想联翩,仿佛那弯弯的新月牙是娇妻的蛾眉。

) C.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节的情形。

早晨,警察到门,吩咐着,“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地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

这样一直到夜,——收了旗关门;几家偶然忘却的,便挂到第二天的上午。

(这里运用借代的手法,用“洋布”代旗,以“卑俗”代替“崇高”,故意将崇高降下格来,将尊贵庄严的形象装进滑稽卑俗的外壳之中,收到良好的讽刺效果。

) D.在欢迎日本青年代表团的宴会上,热情的中国朋友用著名的“人参母鸡汤”来款待客人。

不想这可为难在场的翻译了。

原来,他没有记住日语“母鸡”这个词。

只见他机灵地站起来,指着汤,笑着对客人说:“这是公鸡的太太和人参做的汤,请诸位品尝。

”(这里运用借喻修辞,将崇高之人比一个卑俗之物的形象,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塑料购物袋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从源头上限制了塑料袋的生产,但要真正减少 塑料袋污染,还需消费者从自身做起。

福建省三明市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

福建省三明市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

福建省三明市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整理录入:青峰弦月一、基础知识(4分)1.下列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敕(chì)造炮烙(lào)雕粱画栋杜撰B.饿殍(piǎo)睥(bì)睨知人论事谪戍C.罪愆(yān)凝噎(yē)穿流不息畏葸D.汗涔涔(cén)纶(guān)巾礼尚往来蹒跚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电视画面显示,当日的民主党竞选总部沸反盈天....,奥巴马的支持者们有序地握手拥抱,庆祝奥巴马开创新的选举记录,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B.我曾在幼稚中渴望少不更事....的气质,将来的我也会老,或许有一天又会在皱纹与霜鬓中寻找一颗未泯的童心。

C.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认为写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切不可拾人牙慧....。

D.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晚年因为眼疾,只能述而不作....,由他的助手记录下他口述的内容,最终完成了学术专著《柳如是别传》的创作。

二、古代诗文阅读(22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2),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3)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4),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柳永《雨霖铃》)(6),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7)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8)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二)文言文阅读与翻译(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共6分)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012-201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泰宁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文数B

2012-201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泰宁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文数B

1.按课文内容填空。

(每空1分,共12分)1、《体育颂》的作者是________,由于他对奥林匹克运动作出的伟大贡献,因此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这篇课文告诉人们:不切实际的照搬照抄,效果一定会适得其反。

3、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诗出自____代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

4、君不见,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___ 。

6、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面的诗歌补写完整。

(10分)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②天时不如地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③__________,风多杂鼓声。

(《从军行》杨炯)④永结无情游,。

(《月下独酌》李白)⑤锦江春色来天地,。

(《登楼》杜甫)⑥过尽千帆皆不是,。

(《望江南》温庭筠)⑦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

(《武陵春》李清照)⑧,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辛弃疾)⑨簌簌衣巾落枣花,。

(《浣溪沙》苏轼)⑩臣本布衣,__________,苟全性命于乱世。

(《出师表》诸葛亮)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不炼,不成器杨绛①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

黄金也需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

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从苦痛中炼出美德。

孟子说:“______________。

”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他坚忍的性格。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三明市普通高中阶段性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样卷)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三明市普通高中阶段性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样卷)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三明市普通高中阶段性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样卷)(考试时间:6月25日上午8:30——11:00 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一、基础知识(6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形骸.(hái)畏葸.(xǐ)毋.庸赘言(wú)汗流浃.(jiá)背B、讥诮.(qiào)迂讷.(nè)残羹冷炙.(zhì)少不更.事(gēng)C、债券.(quàn)茶峒.(dòng)牛山濯濯..(zhuó)锱.铢必较(z hī)D、吮吸.(shǔn)投奔.(bèn)战战兢兢..(jīng)敛声屏.气(pí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萌蘖百无聊赖沸反盈天礼尚往来B、涎皮流觞曲水仓皇失措聊以慰籍C、付梓得鱼忘筌走头无路飞扬跋扈D、国粹殚精竭虑百战不殆默守成规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图书馆里有外国小说,古典小说和侦察小说等。

B、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正的英雄。

C、鲁迅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主要成就在杂文、小说、文学史等方面,著作有深刻哲理。

D、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共6分,每小题2分)地震可能是月亮惹的祸地震和月球到底有没有关系?这是近百年来始终困扰科学家的问题。

现在,日本防灾科学研究所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终于证实:月球引力影响海洋潮汐,在地壳发生异常变化积蓄大量能量之际,月球引力很可能是地球板块间发生地震的导火索。

海水的自然涨落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潮汐。

由于月亮围绕地球旋转,地球面对月亮那一面的海洋受月球引力牵引,会出现海潮。

与此同时,地球上远离月球那一面的海洋也会出现海潮,这是由于月球对地球本身的引力牵引作用大于对其水体的作用,从而使另一面的海水向外“鼓”所致。

高中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福建三明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中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福建三明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三明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1.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卷前请先将自己的校名、班级、姓名、座号等填写在答题卷左边的密封线内。

一、基础知识(10分)1、下面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2分)A潦(liǎo )缩赪(chéng)色老妪(yǜ)疱( páo)丁肯綮(qìng)B麾(huī)下刈(yì)旗数阙(què)草芥(jiè)殆(dài)尽C 仇雠(chóu )子嗣(shì)轮扁(piān)病缕(lǚ)铿(kēng)尔D修葺(qì)栏楯(dùn)先妣(bǐ)呱呱(guā)而泣扃(jióng)牗2、下面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字而.幼孩,遂而鸡豚死而.有知,其几何离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民C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胡为乎惶惶欲何之.D吾为.公取彼一将天之亡我,我何渡为.?3、从特殊句式角度的分析,与例句不同于的一项是()(2分)例句:不省所怙,惟兄是依A吾实为之,其又何尤?B合于桑林之舞C信造化之尤物也D而智勇多困于所溺4、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早实.以蕃②客逾庖而宴.③群集俊秀..,皆为惠连④如宝.装屏风⑤良庖岁.更刀⑥项王军壁.垓下⑦辇.来于秦⑧能守其土,义.不赂秦⑨强者夭而病者全.⑩赤也为之A①⑦⑧\②④⑤⑥\③⑨\⑩B①②⑥④\⑧⑦⑤\⑨\⑩C①②⑤\⑥⑧\④⑤⑦\⑨⑩D①②⑥⑧\③\④⑤⑦\⑨⑩5、下面加点词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A几何不从....汝而死大块假我以文章B吾小人..害之..飨饔以劳吏者虽曰爱之,其实C将成家..千里..以致汝地方D思厥先祖父....燕赵之收藏二、古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4分)6、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会桃花之芳园,。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古诗文阅读(33分)(一)默写(12分)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2分)(1)_____ 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李密《陈情表》)(3)__________ ,_________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王勃《滕王阁序》)(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 ___。

(韩愈《师说》)(5)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6)___________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7)______________ _,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8)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 。

(李商隐《锦瑟》)(9)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10),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11)当余之从师也,。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曹操《观沧海》(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张益州①画像记苏洵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

妖言流闻,京师震惊。

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

外乱不作,变且虽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

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

”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

”天子曰:“然。

”公以亲辞。

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

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在吾,无尔劳苦。

”明年正月朔②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

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

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

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

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未坠于地。

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

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

2010-2023历年福建三明泰宁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福建三明泰宁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福建三明泰宁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2题)1.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绘事后素②子路从而后B.①由也兼人,故退之②陈亢退而喜曰C.①小人学道则易使也②贤贤易色D.①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②是以君子远庖厨也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涉及的人物:子夏、子路、陈亢、伯鱼、子贡、樊迟、伯牛、颜渊、曾参、曾皙等都是孔子的学生,其中曾参和曾皙是父子关系。

B.仪封人是孔子政治主张的理解者和支持者;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等人都是隐士,不支持孔子的政治主张。

C.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由这些论述来看,孔子所谓的“好学”,指人的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事的能力,和我们今天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D.“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3.(万章)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受之,暴①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

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

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

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而②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

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孟子·万章上》【注】①暴:公开介绍。

②而:如果。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章对尧推荐舜、舜终于得天下这件事心存疑问,于是向孟子请教。

B.孟子认为,尧的儿子没有得到天下,是他仇视百姓招来的恶果。

C.孟子认为,君王是没有那样大的权力把天下授予他人的,即便是伟大的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默写。

(8分)①__________,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②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④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⑤《小石潭记》中,作者坐在小石潭边突出的感受是__________,。

⑥《岳阳楼记》中写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天气晴朗时“登斯楼”就会产生“__________,”愉悦的心情。

2.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每横线1分,共7分。

)(1)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会挽雕弓如满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背灼炎天光。

(白居易《观刈麦》)(4)何处望神州?。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5),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王磐《朝天子咏喇叭》)3.默写(18分)1.昨夜江边春水生,______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2.__________________。

可怜白发生!(《破阵子》)3.道狭草木长,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4.__________________,无言谁会凭阑意。

(《蝶恋花》)5.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__。

(《狼》)6.__________________,岂若吾相邻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1.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哑巴与春天①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②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

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

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③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④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

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

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

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

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他。

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

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

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

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

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

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⑤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

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

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

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

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

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⑥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

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

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

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

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

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

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

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

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

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

后来,他终于安静了。

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⑦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

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

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角落里打瞌睡。

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

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

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⑧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小题1】文章第②段,作者用浓重的笔墨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这有什么作用?【小题2】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说说“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中“积雪”的含义。

②第⑥段画线句子中,“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为什么是“最温柔的”?【小题3】老哑巴的“春天”指的是什么?【小题4】文章以“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结尾,水到渠成而又让人深思,请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2.宗月大师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

母亲有时候想叫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

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

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

一进门,他看见了我。

“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

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

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

学校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庙里。

庙不甚大,学校是在大殿里。

大殿里很黑、很冷。

神像都用黄布挡者,供桌上摆者孔圣人的牌位。

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

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这是"改良"私塾。

我拜了圣人及老师。

老师给了我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

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到刘大叔的家中去。

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

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

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的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

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

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

他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

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

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

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

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

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

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

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

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

假若在这时候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

可是,他好善。

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

他忘了自己。

就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得最密。

他办贫儿学校,我去做义务教师。

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

在我心里,我很明白:放粮放钱不过只是延长贫民的受苦难的日期,而不足以阻挡住死亡。

但是,看刘大叔那么热心,那么真诚,我就顾不得和他辩论,而只好也出点力了。

即使我和他辩论,我也不会得胜,人情是往往能战败理智的。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

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

他入庙为僧,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

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

对佛学,他有多么深的认识,我不敢说。

我却真知道他是个好和尚,他知道一点便去做一点,能做一点便做一点。

他的学问也许不高,但是他所知道的都能见诸实行。

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

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

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到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

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

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

我在物质上精神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他是宗月大师。

【小题1】从全文看,宗月大师给过“我”哪些好处?【小题2】宗月大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写出两个方面即可)【小题3】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1)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

(2)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小题4】怎样理解“人情是往往能战败理智的”这句话?【小题5】文章通篇以“刘大叔”来称呼宗月大师,直到最后才点明“他是宗月大师”。

请分析作者怎样写的意图。

【小题6】概括本文读后的感受,必须用“不仅……而且……更……”这组关联词语。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不足为外人道也【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