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子孙
宋史·徽宗二(本纪)(3)原文-翻译

宋史·徽宗二(本纪)(3)原文|翻译冬十月二十一日,升澶州为开德府。
二十二日,向开德府颁布德音文告,囚犯减罪一等,徒刑以下释放。
十一月初四,陈王赵亻必逝世。
十八日,下诏立武士贡法。
二十四日,京畿提刑并入转运司。
十二月初一,日食没有出现,大臣们称赞庆贺。
初二,刘逵被罢免。
初五,下诏臣僚休息时间请对,特到便殿。
十二日,下诏:监司按察事情,有怀奸挟情不尊重事实的,流放不再录用。
这一年,广西黎洞韦晏闹等内附朝廷。
大观元年(1107)春正月初一,赦免全国。
初七,任命蔡京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十一日,到兴德禅院。
恢复废官。
十三日,重新在尚书省设置议礼局。
甘露降到皇帝大鼎内,大臣们称赞庆贺。
十五日,吴居厚被罢免。
二十一日,进封卫王赵俣为魏王、定王赵..为邓王。
二十五日,任命何执中为中书侍郎,邓洵武为尚书左丞,户部尚书梁子美为尚书右丞。
二十八日,封赵仲损为南康郡王,赵仲御为汝南郡王。
二月初五,任命向宗回为开府仪同三司,迁封为安康郡王。
初七,因黎洞纳土依附,特赦免广西。
十八日,恢复医学。
二十二日,重新实行方田法。
二十九日,封平昌郡君韦氏为才人。
三月十一日,赵挺之被罢免。
任命何执中为门下侍郎,邓洵武为中书侍郎,梁子美为尚书左丞,吏部尚书朱谔为尚书右丞。
十八日,确立八行取士科。
二十七日,赵挺之去世。
夏四月初九,命淑妃王氏为贵妃。
五月初四,封儿子赵木或为扬国公。
朝散郎吴储、承议郎吴侔因与妖人张怀素谋反获罪,被处以死刑。
贬吕惠卿为祁州团练副使。
初五,邓洵武被罢免。
初九,下诏向全国颁布新乐。
十八日,下诏:自今以后凡是总管一路事务及监司的职任,不要选择元..学术及不同意元..学术的人担任。
因安化蛮犯攻边境,增兵赴广西征讨。
二十日,儿子赵构出生。
六月初四,任命梁子美为中书侍郎。
初七,下诏景灵宫建造僖祖殿室。
初九,以黎人地设为庭州、孚州。
十八日,赐上舍生二十九人及第。
二十日,朱谔去世。
二十二日,讯察囚犯罪状。
二十九日,以才人韦氏为婕妤。
蔡京子孙文言文启示

蔡京子孙文言文启示蔡京子孙文言文自古以来被视为典范,其启示深深影响了后人。
蔡京之孙文言文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学习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下面来看看蔡京子孙文言文启示中的几个重要方面。
首先,在蔡京子孙文言文启示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学问的高度重视。
孙文言文在文笔上独具匠心,他的文章富有意境和内涵,内容广博而充实。
他注重读书修身,勤奋刻苦地学习,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才情。
蔡京子孙文言文启示告诉我们,学问是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基石,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够开拓更广阔的视野,提升自己的素养和能力。
其次,在蔡京子孙文言文启示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修身养性的强调。
孙文言文在文章中强调了人的道德修养和品质提升,他讲究言行一致,强调人的自我净化和修身养性。
他提倡诚实守信、谦逊宽容、正直守法的价值观,他认为只有做一个品德高尚、合乎伦理的人,我们才能够真正幸福、成功和进步。
蔡京子孙文言文启示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在言谈举止中保持端庄自重,要以实际行动诠释在道德准则下的价值观。
此外,在蔡京子孙文言文启示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对真理和智慧的追求。
孙文言文敏锐洞察社会现象,深思熟虑地探讨人生价值和社会伦理问题。
他坚守真理,以智慧和见识揭示了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规律,他用他的思想和洞察力挑战了传统观念和权威观点。
蔡京子孙文言文启示告诉我们要勇于追求真理,要善于思考和调查研究,要不断质疑和反思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和智慧的运用,我们才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综上所述,蔡京子孙文言文启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伟大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源泉。
在今天的社会和学习中,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示和指导。
要注重学问,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要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要勇于追求真理和智慧,不断思考和质疑。
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才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也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天道好还、报应不爽——奸臣蔡京和他的八个儿子,下场个个凄惨

天道好还、报应不爽——奸臣蔡京和他的八个儿子,下场个个凄惨蔡京字元长,北宋书法家,遗臭万年的大奸臣,被宋史列入奸臣传。
蔡京有八个儿子:长子蔡攸,字居安,曾任宰相,与蔡京不睦,靖康元年赐死。
次子蔡鯈(音tiáo),早卒。
三子蔡翛(音xiāo),曾任宋朝礼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靖康元年赐死。
四子蔡绦,字约之,官至徽猷阁待制,后流放白州。
五子蔡鞗(音tiáo),娶宋徽宗女儿茂德帝姬赵福金为妻,官宣和殿待制,靖康元年被掳至金国,下落不明。
七子蔡脩,靖康元年与父在潭州崇教寺暴病而亡。
六子八子不详。
水浒传里面有个蔡九知府,说是蔡京第九个儿子,其实是编的。
蔡京没有第九子。
今天说的是第三子蔡翛。
蔡翛最初为宋徽宗的贴身侍卫和秘书,文才很高。
宣和年间,蔡京的权势日益衰落,蔡氏兄弟们也知道好日子没几天了,于是一帮人一商量,得想辙,蔡翛就跟老大蔡攸合计,一起反对老爸蔡京。
但是又不能反对的太明显,毕竟儿子反对老子在礼法森严的大宋朝可不是闹着玩的。
于是就让李纲、李光等人反对蔡京,以挽救蔡家的声望。
宋钦宗当了皇帝,蔡翛给宋钦宗上了去陕西募兵的计策,而且自告奋勇主动请缨,又劝宋钦宗迁都长安城,宋钦宗也觉着这些计划可行,正准备让他干这事,没想到他的大哥蔡攸怕他立功,恰好赶上金人大胜,宋徽宗准备南渡长江,蔡攸假传宋徽宗圣旨,让蔡翛守镇江。
有人跟蔡翛说,你已经答应去陕西募兵了,就不要去镇江了。
但是蔡翛不听,坚决要去。
流言传到京师,人们都说他要在镇江让宋徽宗复辟。
宋钦宗赶紧半道把宋徽宗接回汴州,写信严厉批评了蔡翛。
但是宋徽宗南下这件事深深刺激了宋钦宗。
宋钦宗心说把皇位让给我是为了让我顶雷当替死鬼你好逃跑啊。
美得你,要死一起死。
于是宋徽宗被迫北返,到了汴州,宋钦宗开始清算蔡京的势力,因为跟随宋徽宗南下的就有老大蔡攸。
蔡攸被贬斥到永州,后又到了雷州。
蔡京死后,人们说蔡家一窝子坏蛋。
蔡攸被流放到海南岛,接着让使者追到海南岛赐死。
历史趣谈解密:宋江为什么要为大贪官蔡京的儿子开脱?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解密:宋江为什么要为大贪官蔡京的儿子开脱?导语:《水浒传》里的官员,大部分都是贪官,由于他们的存在,这大宋江山已经是昏暗不堪。
尤其是大奸臣蔡京,到处安插自己的亲信,这大宋的官位,《水浒传》里的官员,大部分都是贪官,由于他们的存在,这大宋江山已经是昏暗不堪。
尤其是大奸臣蔡京,到处安插自己的亲信,这大宋的官位,几乎就是他家的座椅,想要谁坐谁就可以坐。
由于这些人无恶不作,这大宋的子民实在是没法子活了,因此那些不甘忍受的“好汉”们就向往着那个仁义之地梁山泊,只要有可能就到那里去,或者是到哪儿“快活”,或者是“暂栖身”,等待着将来有一天再为国家出力。
这时候的大宋皇帝,虽然是“至圣至明”,可是已经被四大奸臣闭塞了视听,因此这天道也就到不了百姓身上。
好在这大宋天下还有一个梁山泊,他们不但在梁山上行仁义,还要走出去“替天行道”!也正因为如此,一个个贪官都成了好汉们的刀下之鬼。
宋江从杀阎婆惜到上梁山坐稳了第二把交椅,一共吃了四次较大的苦头,不是险些丧失了生命,就是被打得皮开肉绽。
第一次,宋江被清风寨知寨刘高捉拿,说他是清风寨的强盗,被打了一个皮开肉绽,差点儿被押往济州府开刀问斩。
第二次,宋江从清风寨刚回到家就被赵能、赵得捉拿归案,亏得遇上大赦,罪名减了一等,这才被判了一个流放罪,押到江州牢城服刑。
第三次,宋江在江州牢城写了反诗,已经被押上断头台,几乎就要性命不保。
第四次,就是上梁山后不听晁盖劝告,执意独自一人要回家搬取老父亲上山。
还是这个赵能、赵得,几乎把他追得走投无路,又亏得晁盖派下大队人马救他才得以脱险。
纵观这四次“磨难”,最严重的就是江州这次,宋江几乎就要到阎王生活常识分享。
宋史·高宗七(本纪)·卷三十(3)原文-翻译

宋史·高宗七(本纪)·卷三十(3)原文|翻译八月初二,派吏部侍郎江邈到温州奉迎历朝神主。
初三,命令各路有出身的监司一人提举学事。
十四日,洪皓从金国回国,朝见高宗。
十五日,派郑朴等出使金国,祝贺正旦,王师心等人祝贺金主生日。
郑刚中献一万两黄金。
十七日,恢复昌化、万安、吉阳军。
阶州知州田晟率所部三千人到行在。
二十三日,任命田晟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他的部众仍隶属他。
二十五日,加给钱忄面太尉衔。
二十六日,下诏监司、守臣讲求恤民事宜。
九月初四,宗室赵子翶在秀州逝世。
十一日,洪皓出任饶州知州。
十五日,命令各路设置敦宗院。
十六日,诏令淮东、京西监司每年年终上报州县所增长的户口数,作为考核守令政绩好坏的依据。
十七日,因兵部侍郎司马朴为国捐躯,赠给兵部尚书职衔,赐给他家银绢。
二十日,下诏各州正副长官提举学事,县令、佐主管学事。
二十五日,免除淮南拖欠的坊场钱和上供帛。
冬十月初六,秦桧进呈《监学敕令格式》。
初七,制作浑天仪。
十二日,把历朝帝后神主恭敬安置在景灵宫。
十一月初八,冬至日,在圆丘合祭天地,以太祖、太宗配享,大赦全国。
十二月初一,日食,阴云密布看不见。
初九,毁掉私铸的劣质小钱。
十一日,修建秘书省。
十五日,增加太学生员二百名。
十七日,郭浩朝见高宗。
二十五日,命令行在宗室子弟进入宫学。
二十七日,金国派遣完颜晔等来祝贺明年新春。
这个月,开始向各路监司、守臣颁布来年历。
这一年,关外开始实行营田。
绍兴十四年春正月初五,派遣罗汝楫等人答谢金国。
十二日,临安府火灾。
二十六日,命令普安郡王为子翶解官守丧。
二月初六,重新设置靖州新民学。
十二日,免除江、浙各路拖欠官府的钱帛。
十七日,初次下命四川都转运司每年拨总制司钱一百七十三万缗,购买绸绢绵输纳鄂州总领所。
二十五日,罢除万俟..。
确定宗学生员为一百名。
二十八日,任命资政殿学士楼火召为签书枢密院事兼代理参知政事。
加给郭浩检校少保职衔。
三月初四,免除江、浙、京、湖多年拖欠的上供钱米。
《走进文言文》(八年级)1-7单元的翻译

《走进文言文》(八年级)【第一单元】1.刘裕诫子孙高祖既贵(指刘裕做了南朝宋代的皇帝),命藏微时耕具以示子孙。
帝(指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至故宫,见之,有惭色。
近侍或进曰:“舜躬耕历山(古地名,今山东境内),禹亲事水土。
陛下不睹遗物,安知先帝之至高、稼穑之艰难乎?”[译文]高祖已经是至尊至贵(即:刘裕做了南朝宋代的皇帝)了,吩咐收藏地位低微时所用的农具用来给子孙观看。
(他的儿子)文帝到旧时的宫殿去,看到(他父亲早年用过)那些耕具,有惭愧的神情。
(他)身边侍臣中有人进言说:“大舜亲自在历山耕种,大禹亲自治理水土。
陛下不看到这些遗物,怎能知道已去世的皇帝(刘裕)极高的品格,(以及)耕种收获的艰难呢?2.田父遗产昔有一田父[fǔ] ( 种田的男子),自幼孤寒,而立之年乃始有家室。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躬养子女,赈(zhân,救济)穷济贫。
年八旬而卧床不起,弥留之际(临死之时)呼儿孙于床前,曰:“吾行将就木,无有金银遗(留)尔,惟有二物可为纪念。
”遂指木椟,命长儿启之。
众人但见一锄一布衣而已,皆愕然。
田父曰:“锄者,冀尔等(你们)一生勤劳;布衣者,愿若终身俭朴。
”言讫[qì]而亡。
儿遂永志其志。
译文:过去有一个耕田的男子,从小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三十岁才有妻子。
(他)太阳升起就起身劳动,太阳下山才休息,亲自抚养子女,救济帮助贫穷的人。
八十岁时病卧床上,不能起来,临死的时候叫儿孙到床前,说:“我不久就要走进棺材(即:我不久就要死了),没有金银留给你们,只有两样物品可作为纪念。
”于是指着木柜箱子,叫大儿子打开它。
大家只看到一把锄头和一件布的衣服罢了,都惊讶了。
耕田男子教育(他们)说:“锄头(留给你们),希望你们一生勤劳;布衣(留给你们)希望你们能终身俭朴。
蔡京与蔡襄是什么关系 蔡京有几个儿子

[键入文字]蔡京与蔡襄是什么关系蔡京有几个儿子蔡京是北宋时期的宰相,也是一位书法家,一度位极人臣权倾朝野。
蔡京出生在官宦人家,之后考中进士进入官场的。
他先是在地方做地方官。
后来出使辽国,回来之后被封为中书舍人。
之后的十年间,蔡京在当时朝野中的两个派系之间周旋,一路平步青云,这时也有人发现了蔡京的艰险狡猾。
后来因为蔡卞已经做了右丞相,有人记恨蔡京,就和宋哲宗禁言说蔡京不能和弟弟蔡卞一同被提拔。
之后的几年里,蔡京在官场浮沉,因为这样那样的关系,始终也没有什么大作为。
直到后来宋徽宗决定重用蔡京,蔡京的人生轨迹才开始改变,公元1103 年的时候,蔡京升任了左仆射。
原本大家都以为蔡京会有所作为,但是蔡京却偷偷以“绍述”的名义,钳制了太子,掌握天下大权。
蔡京掌权拥立新法,但是新法并没有让北宋的人民真正的富强起来,而且为了拥立新法,蔡京还对许多反对新法的人进行打压。
而且往大了说,其实后来北宋覆灭,其中也有蔡京的份。
到了公元1112 年的时候,被弹劾辞官之后的蔡京又被召回到京城,宋徽宗继续让蔡京做宰相,蔡京再一次掌权。
之后蔡京又大姓花石纲,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到了1120 年的时候,宋徽宗命令蔡京辞官,但是蔡京又凭借朱勔的势力,再次掌权为相,但是这时的蔡京已经老眼昏花,根本没有能力办理政事了。
都是蔡京的儿子蔡眥为他在处理事情,但是蔡眥却常常恣意为奸,中饱私囊,因此后来蔡京也不得不辞官。
后来蔡京被贬官到南京,走到潭州的时候病死在了这里,享年八十岁。
蔡襄与蔡京蔡京和蔡襄确实有关系,蔡京是蔡襄的堂弟,两位都是北宋时期的权臣,在书法上也非常有成就。
一个是“一代名臣”端明殿学士,另一个做了五次的宰相,但是两个人1。
上海市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二)《家教有方》

例题李存审诫子存审①出于寒微,常诫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②将相,其间出③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④者凡百余。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⑤,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五代纪》)【注释】①存审:李存审,五代时人。
②极:达到③出:经历④镞:金属箭头⑤膏粱:膏,肉;梁,精米。
泛指富贵人家。
【文言知识】1. 释“微”。
上文有“存审出于寒微”,其中“微”指地位低下,句意是:李存审出生在家境贫寒地位低微的人家。
“陈胜微时,为人佣耕”,大意是:陈胜在地位低微时给人家种田做雇工。
“微”又指“无”。
如《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2. 第二人称代词。
古文中的第二人称代词常用的有尔、若、汝、乃等。
上文“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尔曹生于膏粱”及“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中的“尔”,都是第二人称,相当于“你”,“尔曹”指你们“汝为何人”,意为你是什么人“若不知乎”,意为你不知道吗?陆游的《示儿》诗:“家祭无忘告乃翁”,“乃翁”即你们的父亲。
【启发与借鉴】主题:忆苦思甜。
从文中可以看出李存审的子孙可以称为是高干子弟,吃得好住得好,可他们不知道父辈是如何艰苦奋斗的。
因此李存审要告诫他们,并把从身上取出的箭头让他们好好保存。
这是一种忆苦思甜的教育。
对现今教育的意义?现在的初中生,太多存于养尊处优的生活,父母的呵护给予了他们太多的安乐,作为长辈应该让他们知道往日的艰苦,作为晚辈也应该多听听长辈艰苦奋斗的家史。
【全文翻译】李存审出身贫寒,地位低微,常常告诫几个儿子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握着一把剑离开了乡里,四十年后,地位达到将相,这中间多次经历过万死一生(的险境),多次剖开骨肉取出箭头一百多枚。
”于是把从身上取出的箭头交给儿子,命令他们把它保存好,说:“你们生在富贵人家,应当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
”【课外训练】1.刘裕诫子孙高祖既贵①,命藏微时耕具以示子孙。
帝②至故宫见之,有惭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其一对曰 从臼里出。”京大笑。 其一对曰:“从臼里出 从臼里出。 京大笑。 • 他的一个孩子回答说:“米是从石臼里舂 他的一个孩子回答说: 出来的。 蔡京听了,哈哈大笑。 出来的。”蔡京听了,哈哈大笑。 • 其一旁应曰 非也,我见在席子里出。” 其一旁应曰:“非也 我见在席子里出。 非也, • 另一个孩子在旁边回答道:“他说的不对, 另一个孩子在旁边回答道: 他说的不对, 我看到米是从用草席编的袋子里倒出来 的。”
诸 汝曹: 汝曹:你们 对:回答 囊:袋子
• 蔡京诸孙,生长膏粱,不知稼穑。 蔡京诸孙,生长膏粱,不知稼穑。 • 蔡京的子孙,都在富贵人家长大,都不懂 蔡京的子孙,都在富贵人家长大, 得种植和收获粮食。 得种植和收获粮食。 • 一日,京戏问曰:“汝曹日啖饭,为我言米奚 一日,京戏问曰 汝曹日啖饭 汝曹日啖饭, 自?” • 一天,蔡京开玩笑地问子孙们:“你们每 一天,蔡京开玩笑地问子孙们: 天都要吃饭, 天都要吃饭,谁能告诉我米是从哪里来 的?”
• 盖京师运米以席囊盛之,故云。 盖京师运米以席囊盛之,故云。 • 原来运到京城的米都是用草席编的袋子装 载的,所以那的孩子才会这样说。 载的,所以那的孩子才会这样说。
• 上文“生长膏粱”中的“膏”是指:油脂, 上文“生长膏粱”中的“ 是指:油脂, 肉食。 是指:粮食,细粮。 膏粱” 肉食。“梁”是指:粮食,细粮。“膏粱” 泛指:精美食品,借指富贵家庭。 泛指:精美食品,借指富贵家庭。
• 想要让子孙明白各种事理,就不可 让他们贪图享乐,否则只会一事无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