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综合检测
历史人教选修1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单元检测(附答案)

历史人教选修1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世纪后期,日本农民高唱这样一首歌:“长州进京,还不好吗?长州与萨摩,还不好吗?总算响起了黎明的钟声……”这首歌出现的背景是()A.日本门户打开了B.改革时代到来了C.民主政治建立了D.扩张战争开始了2.下列是生活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的一名武士,他可能从事的活动有()①在京都杀死一名平民,但没受惩罚②他迫于生计,不得不经商③他参与了“尊王攘夷”活动④他被废除了佩刀的特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3.日本名人久坂玄瑞对“尊王攘夷”曾这样说:“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
”“草莽志士”主要是指()A.广大农民B.中下级武士C.新兴地主D.高利贷者4.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
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A.“废藩置县”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C.“殖产兴业”D.“文明开化”5.下图反映了明治维新给日本带来的变化,从图中我们可以获知的历史信息是()A.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国力空前增强B.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军事强国C.明治维新使日本社会迅速地西化D.明治维新使日本教育迅速发展6.日本人涩泽荣一(1840—1931)提出“一手握《论语》,一手握算盘”的理论,并认为:“缩小《论语》与算盘间的距离,是今天最紧要的任务。
”在他看来()A.要在学堂加强中文和数学教学B.日本要增强实力迅速征服中国C.日本要抓住机遇与欧洲竞争D.伦理道德与发展经济是统一的7.观察下图,这是日本的一幅宣扬军国主义的作品,图中的内容是日军在平壤大败清军。
这幅画最早问世有可能是在()A.1869年B.1894年C.1905年D.1910年8.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对外大肆侵略扩张。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单元测试

C.增强了日本军队的战斗能力D.导致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15.1873年日本明治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在此前后,地税占全国收入比例如下表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1868年,地税所占比例极低与幕府体制无相关性
B.当时日本土地改革的措施是农民出高价购买份地
D.政府扶植
8.明治维新中,改革派领袖大久保利通提出:“若徒鼓励人民,不予以低息贷款,人民依何振兴产业?”随后,政府颁布了《日本银行改定条例》,鼓励成立公、私银行。政府此举
A.目的在于强化国营企业B.推动了日本的土地私有
C.打击了传统的幕藩体制D.有利于殖产兴业的推行
9.明治天皇曾经下诏:“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③文化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④对外:取得海外市场的目标和________传统的结合推动日本加入欧美国家瓜分和争夺殖民地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成为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之一。
17.明治维新的结果: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变成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________国家;基本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使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
明治改革: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是自上而下完成的,日本由此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0.黑船来航
________年,美国人培理以武力叩关,迫使幕府开国,相继和美国、英国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三、材料分析题
21.解决土地问题是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财源的关键,成为明治维新后新政权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不如脱离其行伍(东亚)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该言论是哪国的近代化指导思想A. 美国B. 德国C. 日本D. 俄国【答案】C【解析】2.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实行地税改革关于土地的规定是A. 承认私有和买卖权B. 没收封建主土地C. 全国土地收归国有D. 给无地农民分田【答案】A【解析】3.推动日本实现脱亚入欧追赶先进国家的重大举措是A. 圈地运动B. 完成统一C. 明治维新D. 洋务运动【答案】C【解析】4.19世纪下半叶通过改革迅速崛起为新兴工业化强国并向旧殖民体系下的远东国际关系格局提出挑战的是A. 日本B. 俄国C. 英国D. 德国【答案】A【解析】5.明治维新中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下列措施中属于“文明开化”政策的是()A. 实行四民平等B. 创办模范工厂C. 创办近代学校D. 废除武士特权【答案】C【解析】明治维新中在文化领域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大力引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努力改变愚昧落后的社会风俗所有这一切的实质是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故C正确ABD三项分别是明治维新在文化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举措不合题意故排除ABD 故选C6.阅读并分析如图漫画相关解读不正确的是()A. 漫画反映了日本政治改革的必要性B. 漫画反映了日本政府的专制、高压政策C. 自由民权运动的主体是中小地主和大商人D. 在自由民权运动的影响下日本颁布了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答案】C【解析】7.据《日本史》记载 1973年日本在全世界办厂1747个到1983年增加到4176个 1985年末日本的海外净资产额达到1298亿美元约为1981年的12倍到1986年底日本的银行、证券公司等在海外设置的分行等是1979年的2.5倍如今对美国来说“同日本的斗争比同苏联的斗争更重要”据此可知 80年代的日本()A. 投资回报率日益增长提高B. 由债务国成功的转变为债权国C. 金融机构国际化程度加深D. 与美苏构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答案】C【解析】A材料没有体现出日本的投资回报率提高而是反映出投资的数额增多了故排除B材料看不出债务国变成债权国故排除C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日本海外投资的规模和比例迅速增多体现了国际金融机构深化的特点故正确D材料没有体现出三足鼎立的格局特征故排除故选C8.日本维新派人物山县有朋认为改革军制的目的就是“内以镇压草贼外足以伸张对峙之势力” 在军事改革中向军人灌输忠于天皇的封建思想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并且以所谓“武士迫”精神作为军人的行为准则这一军事改革思想A. 使日本摆脱了被殖民的地位B. 推动了日本军事向近代化发展C. 增强了日本军队的战斗能力D. 导致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答案】D【解析】根据“内以镇压草贼外足以伸张对峙之势力”“向军人灌输忠于天皇的封建思想” 说明日本的军事改革体现军国主义精神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奠定基础故选D 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日本军事向近代化发展排除B 日本军事改革的目的和灌输的思想与日本军队的战斗能力是否增强无关排除C.9.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五条誓文》“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盛展经纶……”这表明日本实行()A. 归政天皇学习西方B. 文明开化国民皆学C. 四民平等中央集权D. 自由民权确立立宪【答案】D【解析】“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盛展经纶”表明日本实行自由民权确立立宪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10.19世纪后半期晚清通过整顿士气和经世致用来恢复统治秩序出现了“同光中兴” 但这里所谓的“中兴”没有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的内涵这里的内涵主要指()A. 向近代化的转型B. 中央集权的重建C. 社会性质的转型D. 民主制度的建设【答案】C【解析】“同光中兴”时期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衰落始终无法取得与其同期的日本的成就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改变了国体改变了社会制度由过去的幕府、君主政体改为君主立宪制政体所以这里的内涵应该指的是社会性质的转型故C项正确ABD不符合内涵排除11.在明治维新实行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A. 宣布实行废藩置县B. 废除土地买卖禁令C. 大力发展近代教育D. 继续推行征兵制度【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教育在明治维新实施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是关键措施应排除12.1867年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上奏朝廷说“当今与外国交际日盛……若改从来之旧习政权奉还于朝廷广尽天下之公议上仰圣断同心协力共保皇国必可与海外万国并立”德川庆喜“大政奉还”的主要原因是()A. 日本被迫开国B. 武装倒幕运动兴起C. 明治天皇支持改革派D. 幕府统治土崩瓦解【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大政奉还是在武装倒幕运动兴起之后幕府企图消除武装倒幕的借口保住实际权力故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3.1872年日本政府发布告谕“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这最能说明()A. 日本实行征兵制B. 日本以武士道精神来教育熏染军队C. 日本发展军事企业D. 日本积极准备对外扩张【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式选择题阅读分析材料抓住关键词“有国则有兵备”和“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即可作出判断故A符合题意故选A14.历史学家田口卯吉曾于1883年发表《时势论》中指出“□□一旦进入内海海内之人民开始知道强国横行于海外……皇国不得安王室不得贵德川氏威严不得保士农工商求俸禄安息而不得”□□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 黑船B. 鸦片C. 兰学D. 报纸【答案】A【解析】“皇国不得安王室不得贵德川氏威严不得保士农工商求俸禄安息而不得”表明是黑船事件打开日本的大门冲击了日本的封建统治故A正确B发生在中国排除C是日本锁国时代通过荷兰传入的西方科学文化知识排除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5.日本明治维新给日本带来的最大影响是A. 走上对外侵略扩张之路B.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C.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D. 建立起新的社会体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16.著名学者萧功秦认为“明治维新的日本与1918年以前的德国则属于一种特殊的‘非典型的立宪政体’ ”下列关于日本的评价可以佐证上述观点的是()A. 不具有立宪政体的基本形式B. 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残余C. 与德国的政治体制完全一致D. 实现了“脱亚入欧”的改革目标【答案】B【解析】“不具有”一词表述不当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明治维新的日本与1918年以前的德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故B项正确“完全一致”一词表述不当故C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B17.1871年日本刊物《全译中学西校改定普学规则》中写道“且初学者未通其语言未习其文学故宜先就汉人所译之书加以研习以得其略”这说明日本明治维新()A. 坚守儒家文化主阵地B. 全盘接受西方新文化C. 从中国间接输入西学D. 向中国学习改造文化【答案】C【解析】1871年的日本处于明治维新时期不可能坚守儒家文化主阵地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日本全盘接受西方新文化故B错误“宜先就汉人所译之书加以研习以得其略”反映了从中国间接输入西学的主张故C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向中国学习改造文化故D错误故选C18.巴里•艾肯格林在《嚣张的特权》中写道上个世纪以来美元主导着全球货币不仅美国人使用美元而且还有许多其他国家也使用美元美元的崛起记述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兴起“美元的崛起”反映了()A. 美元成为各国通用的货币B. 世界经济发展的体系化和制度化C.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D. 市场经济体制被各国一致认同【答案】B【解析】A.美元成为各国通用货币的表述是错误的每个国家内部还是以自己的货币为主只是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美元B.材料反映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这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C.世贸组织不涉及到货币问题而是涉及到贸易问题D.市场经济体制被各国一致认同应该是冷战结束以后而不是战后初期而材料反映的时间是从战后初期开始的故选B19.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客观原因是()A.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B. 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C. 新政权进行了有效改革D. 国际环境对日本有利【答案】D【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属于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主观原因或内部条件这与题意不符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属于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主观原因或内部条件这与题意不符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政权进行了有效改革”属于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主观原因或内部条件这与题意不符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客观原因或外部条件是日本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明治维新时世界处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到来西方列强侵略矛头主要指向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运动的兴起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牵制了西方列强的势力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20.明治政府视为推动近代化关键所在的是A. 工业发展B. 废除割据状态C. 建立新军队D. 教育【答案】D【解析】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21.(1)分别归纳上述三则材料的核心观点不得摘抄原文21.(2)上述思想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材料一反对闭关锁国主张与外国进行通商贸易实现互市互利以求发展图强富国强兵材料二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充分利用政府手段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发展富国强兵从发展工商业入手材料三倡导西洋文明但反对全盘西化和生搬硬套学习西方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解析】(1)从材料中的“如仍闭关锁国坐以待之则势屈力缩非亡又何待耶”可以看出材料一反对闭关锁国主张与外国进行通商贸易以求发展图强富国强兵从材料中的“虽以人民之勉励工业与否为其胚胎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政官诱导奖励之力”可以看出材料二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充分利用政府手段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发展富国强兵从发展工商业入手从材料中的“也不应骤然强搬硬套吸收外国文明当取则取当舍则舍”可以看出材料三倡导西洋文明但反对全盘西化和生搬硬套学习西方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答案】(2)明治维新吸收这些思想大力兴办工商业推行富国强兵使日本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困境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解析】(2)联系所学可知明治维新吸收了这些思想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采取措施使日本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困境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因素22.(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关于1861年改革的观点并据材料二论证此观点22.(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政府地税改革的影响22.(4)综合上述两国农业政策的材料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主要因素政治上农奴不断起义经济上工业举步维艰思想上废除农奴制思潮的涌动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解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概括【答案】(2)观点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论证促进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二“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可知观点是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小问的论证可从农业现代化、工业的自由劳动力、农业商品化和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等角度分析【答案】(3)影响政府财政增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原料、市场、劳动力农民负担重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刺激日本对外侵略【解析】(3)根据材料“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 不因年景的丰歉有所增减地税一律用现金缴纳”“政府规定的价格很高”“农村佃农数量大量增加而新兴的地主则将负担转嫁到广大佃农身上佃农每年劳动果实接近70%被政府和地主夺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财政增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原料、市场、劳动力农民负担重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刺激日本对外侵略【答案】(4)认识政策的调整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关注民生【解析】(4)根据上述两国农业政策可知政策的调整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关注民生23.(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俄、日各自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23.(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国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的主要表现并谈谈你对日本进行的“比俄罗斯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的认识【答案】(1)俄国农奴制度阻碍经济发展农奴起义威胁沙皇统治克里木战争俄国失败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引发幕府统治危机美国打开日本国门面临民族危机【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俄国面临的问题从题干给出的时间入手分析当时俄国的内部问题主要是农奴制的问题外部是克里木战争战败日本面临的内部问题是幕府统治危机外部出现民族危机【答案】(2)表现经济工业化、军事近代化认识俄保留了封建专制政权继续维护封建统治相比俄国的改革日本虽然保留了封建残余与军国主义传统存在不彻底性但日本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解析】(2)有关于两国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其本质上是要求回答俄日两国是如何效法西方进行挽救自身的统治危机并走向近代化的这个需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来分别分析回答有关于日本进行的“比在俄罗斯社会中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的认识的问题需要从两国学习西方的内容、特点及效果上来分析解决。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政府通过“废藩置县”、倡导“四民平等”等政策措施的改革是()A. 彼得一世改革B. 俄国农奴制改革C. 日本明治维新D. 清末新政【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废藩置县”、“四民平等” 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明治维新中政治方面的措施故C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中没有涉及“废藩置县”、“四民平等” 故A项错误农奴制改革主要涉及废除农奴制没有涉及“废藩置县”、“四民平等” 故B项错误清末新政措施中没有涉及“废藩置县”、“四民平等” 故D项错误2.“自上而下的近代化换言之就是实现‘上’即统治阶级的要求特别是以军事技术与装备的现代化为中心……不管是产业或科学技术都是军事优先”上述现象最符合()A. 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B. 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C. 19世纪70年代的日本D. 20世纪20年代的土耳其【答案】C【解析】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正在推行工业革命主要涉及经济领域与材料中“军事优先”冲突故A项错误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正在推行农奴制改革这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制残余与“现代化为中心”不符合故B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的曰本完成明治维新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与材料中“不管是产业或科学技术都是军事优先”相符合故C项正确20世纪20年代的土耳其凯末尔推行改革与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建立良好关系而不是展发军事技术故D项错误故选C3.日本从“中国的学生”一跃成为“东方的列强”的历史转折点是()A. 遣使赴唐B. 闭关锁国C. 明治维新D. 七七事变【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从“中国的学生”一跃成为“东方的列强”的历史转折点是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 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故C正确4.最早对日本进行武力叩关的国家是A. 美国B. 英国C. 法国D. 俄国【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一支舰队来到日本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史称“黑船事件” 故答案为A项其它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C、D项5.明治维新最初的25年里共建有铁路2039英里还出现了九州、山阳、关西、北海道四家大型私营铁路公司工厂企业由405个增加到334个根据材料可以得出明治维新()A. 追求强兵实现了军事现代化B. 追求富国大力推行文明开化C. 政府主导帮助民营企业发展D. 殖产兴业私人经济发展迅速【答案】D【解析】“明治维新最初的25年里共建有铁路2039英里还出现了九州、山阳、关西、北海道四家大型私营铁路公司工厂企业由405个增加到334个”表明明治维新殖产兴业私人经济发展迅速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6.有人说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而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其中“外部因素”指()A. 中下级武士破产B. 西南大名强大C. 民族危机加剧D. 倒幕派形成【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问的是“外部因素” 而A、B、D都是内部因素均排除故选C7.明治政府视为推动近代化关键所在的是A. 工业发展B. 废除割据状态C. 建立新军队D. 教育【答案】D【解析】8.1872年明治政府宣布“自今以后允许四民买卖和私有” 1873年政府又规定取消过去封建贡租按村摊派由实际耕种者缴纳的办法改为由持有土地执照的土地所有者交纳政府还按地税的1/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村费这些措施()B.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四民平等C. 阻碍了近代日本资本原始积累D. 确立了封建领主的土地私有制【答案】A【解析】“允许四民买卖和私有”实质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制故选A项“允许四民买卖和私有”是指民众具有买卖土地的自由权并不等同于实现政治地位的平等“真正意义”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征收土地税有利于加速近代日本的资本原始积累排除C项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领主的土地私有制排除D项故选A9.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实行地税改革关于土地的规定是A. 承认私有和买卖权B. 没收封建主土地C. 全国土地收归国有D. 给无地农民分田【答案】A【解析】10.推动日本实现脱亚入欧追赶先进国家的重大举措是A. 圈地运动B. 完成统一C. 明治维新D. 洋务运动【答案】C【解析】11.“废藩置县”对资本主义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在于()A. 彻底结束了日本封建割据的局面B. 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C. 有利于明治政府各项改革措施的实行D. 彻底破除了旧的政治体制【答案】B【解析】幕府统治时期的各藩国是在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废藩置县”的措施消除了各藩国的封建割据状态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故B正确A是非凡支线的影响但不是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排除能治政府进行各项改革措施的实行不是废番制宪的主要作用排除CD彻底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12.19世纪60年代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共同点是()A. 废除了部分阶级的封建身份B. 其主要内容都围绕大力发展军事工业C. 通过改革赢得了民族独立D. 政权的更替是其改革的共同前提【解析】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的封建身份成为自由农民而日本明治维新则取消了武士特权实行四民平等故A正确BCD三项均只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故BCD排除故选A13.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中对以后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是()A. 保留了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B. 人民并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C. 推行军国主义政策D. 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答案】C【解析】日本明治维新后藩阀专政在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存在的问题时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大肆推行军国主义政策故C符合题意故选C14.英国圈地运动后产生了新贵族美国南北战争前有种植园主德国在普鲁士改革后保留了容克日本明治维新后新兴地主势力发展了上述四个阶级“新贵族、种植园主、容克、新兴地主”的共同点是()A. 都是旧的封建生产关系的维护者B. 都是资产阶级化的新阶级C. 都是反对革命的旧势力D. 都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阶级【答案】B【解析】英国圈地运动后产生了新贵族是指保留了贵族头衔却也从事一些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活动的社会阶层种植园主是指排斥自由雇佣劳动制度但为资本主义工业提供原料为资本主义经济服务起到配合的作用的社会阶层容克是资本主义化的半封建型的贵族地主日本明治维新后新兴地主是从事农业资本主义的地主阶层由此可见“新贵族、种植园主、容克、新兴地主”都是资产阶级化的新阶级故排除ACD B符合题意故选B15.如图为发表在2004年3月5日的《讽刺与幽默》的一幅漫画《战车装配中》它主要反映了日本()A.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 极右势力否认侵略罪行C. 社会暴力激烈D. 军国主义阴魂不散【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参拜战犯、突破和平宪法和周边有事”可以判断出日本仍有对外扩张的企图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 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就已经开始了 A选项排除BC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16.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的标志事件是()A. 戊戌变法B. 农民起义C. 王安石变法D. “戊辰战争”【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1868年戊辰战争推翻幕府统治确立了明治政府的统治为明治维新提供了前提条件故D正确戊戌变法是中国的改革故A错误日本的农民起义被幕府镇压故B错误王安石变法在中国宋朝不是日本的故C错误17.日俄之所以会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因为()①两国封建势力都较为强大②两国都没有出现革命形势③两国资本主义都较弱④两国统治者都希望发展资本主义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④【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①都符合两国的情况故①正确②与日本不符排除③与两国情况符合故③正确④与俄国情况不符排除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8.(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18.(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并指出俄、日两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答案】(1)“西方的脚步” 近代资本主义文明“旧制度” 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解析】(1)第一问“西方的脚步” 据材料“警告俄罗斯会因为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结合所学得出是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第二问“旧制度” 据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结合所学得出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答案】(2)表现政治宪法赋予天皇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文化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崇拜【解析】(2)第一问表现据材料二“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结合所学从政治、文化方面分析得出宪法赋予天皇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崇拜第二问启示据材料“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结合所学得出要顺应历史趋势及时改革据材料二“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结合所学得出要与本国国情结合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相比《日本国宪法》内容的变化19.(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评日本新安保法案【答案】(1)从天皇权力至上到人民主权从限制到保障国民的基本人权放弃战争【解析】(1)依据材料“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政体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在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本宪法所保障的国民的基本人权作为不可侵犯的永久权利”可得出从天皇权力至上到人民主权从限制到保障国民的基本人权的变化由材料“根据《每日新闻》在1946年5月做的民意调查赞成‘放弃战争(即宪法第九条)’的高达70% 反对的仅占28%”可以得出放弃战争【答案】(2)违背了《日本国宪法》自卫队拥有了进攻的法律权限扩大了自卫队活动的地理范围有利于美日军事合作谋求成为政治和军事大国违背民意【解析】(2)“但现任政府和执政党依据2014年7月做出的变更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制定了法案于2015年5月提交国会审议”可以得出自卫队拥有了进攻的法律权限扩大了自卫队活动的地理范围违背了《日本国宪法》“7月15日在一片反对声浪中日本众院强行表决通过了新的安保法案日本民众在国会门前抗议要求撤回法案”可以得出违背民意。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单元综合卷: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满分60分1.1854年3月11日,一支由外国人率领的舰队来到日本,日本答应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这支舰队属于。
A. 美国B. 德国C. 俄国D. 法国【答案】A2.“三千年来独立不羁之大日本,一旦受人羁缚,有血性者岂能忍视之乎?”吉田松阴这段话表明。
A. 幕府统治阻碍了社会进步B. 天皇专制阻碍了日本发展C. 美国叩关唤醒了民族意识D. 封建藩国林立成为了束缚【答案】C3.下列各项,与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主张或要求不相符的是A. 制定民主宪法B. 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制定宪法C. 废除不平等条约D. “自由经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答案】B4.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设立了议会,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日本议会A. 议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B. 贵族院议员有一定的身份限制C. 众议院议员都通过选举产生D. 议会享有最高的法律解释权力【答案】D5.观察下图,通过图中人物的装束和姓氏,他最有可能是。
A. 日本天皇B. 幕府将军C. 著名武士D. 普通农民【答案】B6.直到19世纪上半期,东亚的中国和日本依然在奉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的含义是。
A. 禁绝一切对外贸易B.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 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 封锁边界固守边疆【答案】B7.17世纪初,日本开始了德川幕府的统治时期。
这一时期。
A. 天皇掌握了日本实权B. 武士构成幕府的统治基础C. 打破了身份等级制度D. 政府格外重视工商业发展【答案】B8.日本名人久坂玄瑞对“尊王攘夷”曾这样说道:“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
”材料中的“草莽志士”主要是指A. 中下级武士B. 大名和武士C. 广大民众D. 上级武士【答案】A9.德川幕府实行封建等级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 区分四个阶层B. 便于管理、剥削C. 巩固封建统治秩序D. 有利于控制人口【答案】C10.19世纪中期,日本出现了经营手工工场的富裕农民和商人,这种现象表明。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高效整合与测评新人教版选修1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驻日参赞黄遵宪作《樱花歌》曰“一朝轮舶炮声来,惊破看花众人梦”,描写的是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 )A.“黑船事件”B.“武装倒幕”C.“废藩置县”D.“修约运动”解析:由“一朝轮舶炮声来,惊破看花众人梦”信息,可知是1854年美国佩里舰队来到日本,打开日本大门事件,即“黑船事件”。
答案: A2.日本没有把率领舰队粗暴踢开国门的佩里当作侵略者,反而把他塑造成英雄,民间每年都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
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日本人没有民族的意识B.日本缺乏远见卓识C.日本认为开国非常重要D.日本崇拜对外侵略的人解析:本题考查日本大门被打开,客观上的进步作用。
A、B、D说法错误。
答案: C3.19纪60年代,日本出现了倒幕派。
组成倒幕派的核心力量是( )A.农民B.市民C.大名D.中下级武士解析: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中下级武士是倒幕的核心力量。
答案: D4.下列关于改革派最初斗争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主力是一部分大名②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③组建武装力量抗击西方的侵略④明确提出了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日本改革派的主体力量是中下级武士。
“尊王攘夷”是改革派用于发动人民与外国侵略势力进行斗争的口号,但并未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这一要求是在“尊王攘夷”运动遭到幕府的镇压后提出的。
答案: B5.鸟羽、伏见战役后,西方列强对戊辰战争的态度是( )A.武装干预B.保持中立C.支持幕府D.支持新政府解析:鸟羽、伏见战役沉重打击了幕府军队,国内形势也越来越有利于新政府,幕府垮台在即。
所以,西方列强从自己本身利益出发,宣布保持中立。
答案: B6.“废藩置县”对资本主义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A.彻底结束了日本封建割据的局面B.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C.有利于明治政府各项改革措施的施行D.彻底破除了旧的政治体制解析:幕府统治时期的各藩国,是在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9小题每题3分共计27分)1.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未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重要的原因是()A. 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B. 资产阶级还没有能力克服封建专制主义C. 倒幕中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D. 1889年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答案】A【解析】“明治维新”是一种以相对和平的方式进行的改革在打败了幕府将军后拥立天皇上台从而进行改革这种改革明显的带有强烈的封建色彩也可以说成是地主阶级受到资本主义思潮的熏陶加之外忧内患不得不进行的改革所以和封建因素就存在着很大的妥协也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故A正确故选A2.《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一书中认为每种外来文化都被采用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只要外来文化有助于日本进步就把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实来接受这种态度造成了“和魂汉才”的观念这种“和魂汉才”的观念反映了()A. 日本文明的中国化B. 儒家文明的日本化C. 中国文明的日本化D. 日本文明的儒家化【答案】C【解析】明治政府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和魂”指的是忠君爱国思想“汉才”指的是中国文化“和魂汉才”意思是利用中国文化为日本服务故C 正确其余选项均与材料不符排除ABD故选C3.1970~1978年英国社会福利支出增长率变化表(单位 %)由如表可知英国()A. 经济状况制约政策实施B. 逐步向非福利国家转型C. 政府放弃对经济的干预D. 社会保障对象显著缩减【答案】A【解析】表格数据显示英国各项福利开支大体呈现缩小趋势结合所学可知 20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出现“滞胀” 英国调整经济政策缩减福利开支故选A 英国缩减福利开支并非要向非福利国家转型排除B C项“放弃”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保障对象的信息排除D.4.日本战后 1950年公布《外国投资法》引进发达国家技术 1953年开始对企业购买新技术进行补贴 1956年设立科学技术厅 1957年建立科技情报中心 1980年明确提出“技术立国” 日本以上举措()A. 表明政府是科技发展的主体B. 反映日本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中心C. 使综合国力居于世界第二位D. 说明政府以科技创新谋求发展之路【答案】D【解析】日本战后 1950年公布《外国投资法》引进发达国家技术 1953年开始对企业购买新技术进行补贴 1956年设立科学技术厅 1957年建立科技情报中心 1980年明确提出“技术立国” 这一切说明政府以科技创新谋求发展之路故D项正确政府是科技发展的主体表述错误故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日本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中心故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日本综合国力居于世界第二位故排除C故选D5.日俄之所以会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因为()①两国封建势力都较为强大②两国都没有出现革命形势③两国资本主义都较弱④两国统治者都希望发展资本主义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④【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①都符合两国的情况故①正确②与日本不符排除③与两国情况符合故③正确④与俄国情况不符排除故选B6.日本明治维新初期岩仓使节团出访欧美成员中江兆民在“目睹彼邦数百年来收获蓄积之文明成果粲然夺目”之后发出了“始惊次醉终狂”的感慨此次出使对日本的影响是A. 与西方国家的外交由此开始B. 增强了向西方学习的动力C. 取得与列强平等的国际地位D. 推动政府颁布《五条誓文》【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岩仓使节团回国后增强了日本向西方学习的动力日本政府参照各国经验制定政治经济改革计划维新改革开始加速故B正确日本开始与西方国家外交早于此时故A错误此行没有取得与列强平等的国际地位故C错误《五条誓文》在出访之前颁布故D项错误7.1891年正在访问日本的俄国皇太子尼古拉伊(后来的尼古拉二世)被警卫漳田三通刺伤当时的内阁政府对司法机关施加压力要求判处被告死刑但是担任大审院长的儿岛惟谦指示具体负责审判的法官要求按照法律规定以普通人的谋杀未遂罪论处最终被告判无期徒刑这一案件的处理结果说明日本()A. 确立了美国式政治体制B. 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对立C. 司法取得了独立的地位D. 极端民族主义迅速抬头【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在审判时虽然受到内阁的干涉但处理时依然按照法律的要求来判决可见司法是在独立行使权力故C项正确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与美国的体制完全不同故A项错误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对立并非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通过对此事件的处理体现了依法的原则无法推断是否极端民族主义故D项错误故选C8.伊藤博文曾说“欧洲革除封建制度需要进行长时期的战争而日本滴血未流、一弹未发就根除了封建制度”该言论反映的措施是()A. 废藩置县四民平等B. 移风易俗开化文明C. 鼓励工商嘉奖贸易D. 富国强兵对外扩张【答案】A【解析】“欧洲革除封建制度需要进行长时期的战争而日本滴血未流、一弹未发就根除了封建制度”指的是日本废藩置县四民平等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9.19世纪中叶日本民族危机加深被迫由锁国到开国、面向世界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重要转折点是()A. 黑船事件B. 《日美亲善条约》的签订C. 迁都至京都D. 倒幕运动【答案】B【解析】“黑船事件”虽然早于《日美亲善条约》的签订但通商口岸的开放是在《日美亲善条约》签订之后故B正确 A错误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0.(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促使“四民渐得自由之权”的具体改革措施“四民”“均为皇国一般之民”对日本历史发展有何意义?10.(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现象对日本社会的影响10.(3)概括材料四的观点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答案】(1)措施明治政府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废除贵族称号)宣布“四民平等”(规定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迁徙允许华族、士族和平民之间通婚).意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四民渐得自由之权”措施即明治政府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废除贵族称号)宣布“四民平等”(规定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迁徙允许华族、士族和平民之间通婚).第二小问要结合所学知识从这一改革措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角度加以回答即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答案】(2)现象个人依旧受到家族(家长)的控制利用家族亲情宣扬忠君思想.影响使日本近代化带有封建主义、军国主义色彩走上侵略扩张道路.【解析】(2)第一小问的现象从材料二“第749条”“第750条”与材料三“子敬感父母乃人情自然的流露忠孝之大义乃发自此至情”可以得出个人依旧受到家族(家长)的控制利用家族亲情宣扬忠君思想.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所学从这一思想对日本近代化与对外政策的影响角度加以回答.【答案】(3)观点人是近代化的主体没有人的近代化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近代化(或近代化的实现必须保障人的自由与权利).认识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并未真正实现人的近代化.【解析】(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一个国家如果它的国民没有从心理、思想和行为方式上实现由传统人到近代人的转变使之具备人的近代人格、近代品质就不可能成功地从一个落后国家跨入近代化国家的行列”可以得出观点是人是近代化的主体没有人的近代化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近代化(或近代化的实现必须保障人的自由与权利)第二小问所学的认识结合从明治维新对资本主义与人近代化的影响角度加以回答.11.(1)材料一反映的明治维新的措施及意义如何?11.(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从中你能获得哪些重要历史信息?11.(3)材料三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在军事改革方面的首要目的是什么?军事改革方面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案】废藩置县消灭了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解析】通过材料一“各藩奉还”“任命各藩主为藩知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措施是废藩置县叶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消除了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日本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的建设人才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解析】通过材料二中的图片可以从农业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承认了土地私有工业上引进西方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教育上兴办近代新式教育培养建设人才等方面概括回答【答案】首要目的在于对外侵略扩张为大资产阶级开拓国外市场具体内容是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一支绝对忠于天皇的常备军改进军事装备、培养军事人才、建立现代军队【解析】首要目的通过材料“开拓朝鲜之釜山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加快对外侵略扩张开拓海外市场的方面回答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从实行义务兵制组建常备军培养军事人才建立现代军事学校等方面概括回答12.(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治政府改革的目标12.(2)两则材料中伊藤博文对政治制度改革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在明治政府采取的举措中有何体现?对此加以评价【答案】改变落后状况实现文明开化成为世界强国与欧美各国平等【解析】要根据材料“充满对欧美社会的美好憧憬决心把西方的一切--从物质到精神到规范制度统统搬进日本”、“要把‘超越我东洋’的‘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等‘开明之风一概移入我国使我国民迅速进步达到同等化域’”进行概括分析【答案】变化由全盘照搬欧美各国先进政治制度转向仿效德国政治制度体现制订《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内阁对天皇负责(建立近代天皇制)建立陆军省、参谋本部等军事机构把军队置于天皇指挥之下评价促进日本政治近代化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解析】题的前一问要注意材料一主张学习“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 而材料二主张仿效德国政治制度后一问答出《日本帝国宪法》的内容及其评价即可明治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但它毕竟是近代亚洲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规定了人民的某些基本权利表面上依照“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了日本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但缺乏比较健全的民主宪政精神因而在实施后权利重心仍握在官僚寡头手中13.(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四周铸有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山陵成为旅游胜地的主要原因13.(2)材料三中毛泽东诗词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13.(3)上述材料反映了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三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命运请运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对其原因作一探究【答案】(1)《南京条约》的签订、香港回归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们深切怀念孙中山的丰功伟绩【解析】(1)根据材料和题干的叙述我们可知与南京有关的事件是指鸦片战争与香港回归 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使香港脱离了祖国的怀抱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洗雪了中国的百年耻辱对于中山陵来说主要是为了纪念孙中山以及他的主要功绩【答案】(2)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意义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覆灭解放战争取得了基本胜利【解析】(2)根据毛泽东的这首诗可知这描述的是解放战争期间的渡江战役渡江战役之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标志着国民党的统治结束【答案】(3)①清朝封建统治者腐败无能②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③无产阶级具有先进性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解析】(3)根据题干的要求我们要从阶级分析的角度来分析近代中国的三个时期南京在第一阶段就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主要体现出的是封建阶级的腐败无能第二阶段是资产阶级的统治有两面性最终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第三阶段是无产阶级的统治是历史的选择。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检测题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检测题一、选择题1.19世纪中叶,日本出现了新兴地主,这表明A.商品经济发展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B.日本封建统治危机加剧C.日本封建社会日益解体D.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瓦解2.“黑船事件”和下图事件客观上对日本产业的积极影响是( )A.议定关税B.日本能获得欧美国家的廉价工业品C.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D.使日本社会更加动荡3.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B.下级武士已经成为资产阶级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4.日本倒幕派领袖久玄端曾说过:“英法之所以未能随心所欲地对皇国大动干戈,就是因为中国的太平军声威雷震所致,万一的万一,太平军屈服于英法,英法必将入寇我国。
”这表明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A.把反对西方列强入侵作为主要斗争内容B.牵制了西方列强对日本倒幕运动的干涉C.促使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日本D.与日本共同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5.1868年,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指出要“破历来之陋习”。
以下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符合这一誓文的有①废藩置县②废除封建等级制度③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④剪去武士头上的发结,解除腰刀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6.明治时期,日本外相井上馨认为:“只有实现西欧化,我国才能同西方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独立、富裕起来。
”与此观点不符合的是A.殖产兴业B.文明开化C.废藩置县D.自由择业7.明治政府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A.废除身份制度实行形式上的平等B.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C.殖产兴业D.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8.明治维新前,日本只有贵族和武士才有姓,19世纪70年代,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明治政府规定“凡国民,必须取姓”,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四民平等,加强对百姓的管理B.引进西方生活方式,促进文明开化C.实行废藩置县,强化中央集权D.鼓励殖产兴业,实现富国强兵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了解日本在迅速西方化方面取得成功的真正秘密的历史学家,也掌握着远东近代历史的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综合检测(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1799年,美国商船“富兰克林”号第一次访问日本,船长下命当海岸一旦在望的时候,立即悬起荷兰旗,冒充荷兰船只。
船上的一切书籍,特别是宗教书,在临近日本的时候,必须装箱钉死。
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日本和荷兰是同盟国家B.美国的国力不及日本C.日本推行闭关锁国政策D.荷兰是当时世界大国解析:选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99年日本还处于幕府统治后期,其与中国一样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只与中国、朝鲜、荷兰等国进行通商贸易,所以才会出现材料所述现象,故选C项。
2.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当分遣舰队指挥官马修·佩理的舰队……在江户湾停泊时……它(日本)似乎注定要灭亡。
但是,日本人却是唯一的以平等条件进入19世纪世界市场的民族。
”这里所说的“灭亡”和“唯一”是指()A.亡国的命运∥确立天皇统治实现独立B.被殖民命运∥脱亚入欧实现政治民主C.亡国的命运∥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被殖民命运∥摆脱民族危机跻身列强解析:选D。
“马修·佩里”暗示黑船事件,使日本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险,“唯一”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成为亚洲最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和建立民主政治的国家,随着国力增强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
3.与下面图片信息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明治维新C.南北战争D.德国统一解析:选B。
图片中的“脱亚论”是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于明治维新时期在日本《时事新报》上发表的著名短文,故选B项。
4.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A.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发展“样板企业”B.加紧建设近代交通通信事业C.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企业D.大资本家控制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治维新中日本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推行了“殖产兴业”的政策,即先由政府设立“样板企业”,然后以低价将“样板企业”转让给私人大资本家,从而推动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故而大资本家控制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答案选D项。
A、B、C三项与题意不符。
5.鹿鸣馆是位于日本东京的一所欧式风格的类似于沙龙的会馆,建成于1883年。
由于来客大都是日本近代化的栋梁型人物,很多重要的政策都出自鹿鸣馆,于是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鹿鸣馆时代”。
据此可知,“鹿鸣馆时代”的内涵应该是()A.学习西方以助文明开化B.推翻幕府以建立近代国家C.针砭时弊以商开国大计D.尊崇天皇以推行军国主义解析:选A。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鹿鸣馆是一所“欧式风格”的会馆,其来客大都是日本近代化的栋梁型人才,他们极力促使日本学习西方,推动日本的近代化。
故A项正确。
6.一位明治元勋说:“最迫切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方面稍作准备,主要以朝廷之兵务,开拓朝鲜之釜山港。
”此语说明()A.军事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B.明治维新的首要目的是建立海陆军C.军事改革的目的是对外侵略扩张D.明治维新的实质是变日本为军事强国解析:选C。
根据材料“开拓朝鲜之釜山港”可知,日本军事改革的目的是对外侵略扩张,故C项正确。
7.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主要有()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②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③由半殖民地状态走向了殖民扩张的道路④封建等级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B。
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封建国家,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所以①正确;明治维新期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②正确;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同时,废除了不平等条约,结束了半殖民地状态,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故③④也正确。
选择B项。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8.描述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埃及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成果时,共同采用的关键词是()A.政治民主B.民族独立C.富国强兵D.近代工业解析:选D。
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埃及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都发生在19世纪工业革命后,故选D。
日本、俄国专制残余明显,埃及和中国维护专制,故A项错误;俄国本就是民族独立的国家,故B项错误;富国强兵是目标,与材料中“成果”不符,故C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通往进步的大道上,却横卧着一个守旧衰老的政府。
应该如何是好呢?保存政府的话,文明是绝对进不来的……如果试图阻止文明的入侵,日本国的独立也不能保证,因为世界文明的喧闹不允许一个东洋孤岛在此独睡……对此,我们日本的有识之士……依靠帝室的神圣尊严,断然推翻旧政府。
——福泽谕吉(1)上述材料中“守旧衰老的政府”“帝室”分别指的是什么政府?为什么要推翻“旧政府”?(6分)(2)明治维新时,“帝室的神圣尊严”是怎样被强化的?简析其影响。
(9分)解析:(1)应注意分析材料,围绕武装倒幕去思考。
(2)实际上是考查明治维新的措施及天皇权力的加强。
答案:(1)政府:德川幕府和明治政府。
原因:要保证日本独立,必须接受西方文明;要接受西方文明,必须推翻旧政府。
(2)强化:政治上,在宪法中规定天皇大权独揽;思想上,灌输天皇崇拜思想,强制民众服从天皇。
影响:使专制主义统治长期存在,人民缺乏民主权利。
(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 10.“富国强兵”与“文明开化”被视为最能表达明治维新精神的口号。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治维新中崭露头角的领导者们正是新日本的缔造者,在他们的领导下,日本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封建割据让位于中央集权;社会秩序得以重构;征兵制的军队取代家族武士;工厂得以开设,贸易得到奖励;西式教育经过国立学校系统的建立而得以推广。
结果,日本仅仅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就能在世界文明强国中占有一席之地。
——摘编自(英)威廉·G·比斯利《明治维新》材料二日本政府大力倡导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即所谓“文明开化”,从19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后期,是日本近代第一个“热情吸收期”,该时期有些人对自身传统文化极端蔑视和疯狂破坏,对西方文明却盲目追求和崇拜。
“文明开化”在城市里宣传和实施的力度比广大的农村地区好。
——摘编自吴延谬《日本近代化研究》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分析日本成为“世界文明强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亚洲各国的影响。
(8分)(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文明开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倡导“文明开化”的必要性。
(7分)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封建割据让位于中央集权……西式教育经过国立学校系统的建立而得以推广”和所学明治维新的措施从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身份等级制度、殖产兴业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该时期有些人对自身传统文化极端蔑视和疯狂破坏,对西方文明却盲目追求和崇拜”可知是盲目西化以及发展不均衡;第二小问,依据所学明治维新的原因,从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方面回答。
答案:(1)原因: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身份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实行征兵制;殖产兴业;发展教育。
影响:侵略扩张给亚洲各国带来灾难;强国道路给亚洲各国提供借鉴。
(2)不足:盲目西化;发展不均衡。
必要性:民族危机加剧;社会矛盾激化。
11.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资本主义因素在19世纪中期的德川经济中就已经出现,封建主义被削弱但没有完全瓦解。
来自西方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挑战,揭露出幕府和上层武士统治集团的软弱无能,由此引起人们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怀疑。
西方的挑战还带来了幕府或藩无力承担的财政负担。
难以承受的财政负担推动物价疯涨,给了业已存在的不满一个新的刺激和方向,激起了一场导致“王政复古”在先,“维新”随后的政治运动。
一家叫《日本》的报纸宣称,“我们承认外国文化的优秀,我们珍视西方的权利、自由和平等的理论……首先,我们看重西方的科学、经济和工业。
不仅仅因为它们是西方的而被采纳;它们之所以被采纳只能是因为它们能对日本的福祉作出贡献”。
日本在文化选择方面相对的自由,吸收欧洲文化的一部分,并不会损坏完整且独特的日本文化实体。
日本人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建立“现代”国家的政策,这个国家最终将是一个能够与西方平起平坐的强国,日本走向了帝国和发展工业之路。
——摘编自(英)威廉·G·比斯利《明治维新》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明治维新的主要因素,归纳明治维新中日本建立“现代”国家的主要政策措施。
(7分)(2)据材料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发展的影响。
(8分)解析:(1)因素,根据材料“来自西方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挑战,揭露出幕府和上层武士统治集团的软弱无能”可从西方列强侵略、资本主义发展受阻等角度进行说明;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方制度、军事政策、文明发展等角度进行概括。
(2)特点,根据材料“吸收欧洲文化的一部分,并不会损坏完整且独特的日本文化实体”“‘王政复古’在先,‘维新’随后的政治运动”可从政治、文化角度进行概括;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应从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稳定、国际地位、社会性质转变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因素: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封建主义的阻碍;西方列强侵略引发了统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政策:废藩置县、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等。
(2)特点:先“王政复古”后维新改革;吸收西方文明的同时保留独特的日本文化。
影响:推动了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赢得独立自主地位,成为现代化亚洲强国;仍有封建主义残余;成为新兴帝国主义国家,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2.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要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够冷静地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
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
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
——摘编自唐纳德·基恩《明治天皇:1852—1912》材料二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摘编自王光波《一本书读懂日本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