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特长隧道施工粉尘含量 QC

合集下载

降低特长隧道施工粉尘含量演示课件

降低特长隧道施工粉尘含量演示课件
图5-1 绘图:肖伟良 绘图时间:2010年 5 月 30 日
8
目标值设定依据:
查阅相关资料,同行业类似隧道的降尘效果曾达到

了或低于规范要求。



本隧道的技术及管理人员施工能力强、经验丰富,

具有较强攻关能力。


现 场 调 查 计 算 关 键 区 段 降 尘 80% 以 上 12.2*(171.8%*80%) =5.19mg ,粉尘总量不大于 5.5mg 的目 标是可以实现的。
图2-1 制图:肖伟良
制表时间:2010年 5 月 20 日
4
三、选题理由
规范标准、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要求: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4-20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求粉尘允许浓度,
每立方空气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总量不大于6mg。
施工现场粉尘浓度超标: 经检测,隧道作业面连续3个月粉尘普遍超标,部分地段超过标准要
9
为指导课题有效实施,小组编制了活动计划。
表5-1 制表:刘江 制表时间:2010年5月5日
10
六、原因分析
小组成员利用头脑风暴法经过充分讨论,从人、机、法、料、环 五个环节分析,绘制了因果图,得出了 15项末端因素。
图6-1
绘图:肖伟良 绘图时间:2010 年 11 月 20 日
11
七、要因确认
2
一、 QC小组简介
课题名称
降低特长隧道施工粉尘含量
小组名称
中铁五局一公司贵广铁路项 目部QC小组
注册编号
WJ-2010-15
成立时间
2010年
课题类型
攻关型
课题登记时间
2010年

降低特长隧道施工粉尘含量 QC

降低特长隧道施工粉尘含量  QC

表7-2
制表:刘江
制表时间:2010年6月 26日
结论:非要因
确认3:喷浆作业操作要点不明确 确认内容:对照作业指导书检查喷浆作业 确认过程:小组成员司亚洲2010年6月对现场进行了现场验证,喷浆 作业按作业指导书要求操作,现场采用机械手喷浆,喷浆时按蛇形压圈 进行,操作熟练规范。
图7-3
图7-4
领导及员工的希望: 由于隧道内粉尘含量高、空气质量较差、严重影响洞内作业人员的 身心健康,广大一线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急切希望隧道施工粉尘得到控 制和消减。
选择课题:降低特长隧道施工粉尘含量
四、现状调查
2010年5月小组成员对隧道内不同工点、部位,分时间段进行了 现场检测,并对粉尘源的分布部位与区段进 制表时间:2011年 5 月 30 日
雾粒的相对运动速度不得少于20~30m/s。喷雾雾粒的初 速度要求很高,以80~100m/s为宜,试验表明,随着水压提 高,雾粒速度显著提高,提高水压是提高水雾电荷值,即提高 水雾荷值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喷雾降尘取得最佳效果的原因所 在。
结论:
经过对15条末端因素逐一确认,小组最终确认了3项要因:
1、降尘站制作存在偏差 2、水雾喷射速度低 3、粉尘未及时进行冲洗
小组自成立以来,共发表4篇QC成果,2011年小组被评为贵州省优秀QC小组
二、小组活动场所简介
岩山隧道为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客运专线第一长隧道,全长14693m 。隧道 正洞内轨顶面以上净空面积为92m2,全隧按锚喷构筑法设计,光面爆破,辅以 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等信息化手段施工,全隧仰拱超前拱墙施作,拱墙一 次衬砌。 岩山隧道施工面多,单口掘进长,施工粉尘量大,降尘效果直接关系到现场 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 ,影响到施工安全和生产进度。

(QC成果)减少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

(QC成果)减少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

一、工程概况宇杰总部中心项目位于浙江省仙居县环城北路以西,环城南路以北,总用地面积26665㎡,总建筑面积131086㎡,其中地上面积9.33万㎡,地下面积3.78万㎡。

共4栋,住宅楼3栋,地上31层,地下3层,桩筏基础,剪力墙结构;宇杰国际大酒店1栋,准五星级,地上2 6层,地下2层,桩筏基础,框架-剪力墙结构。

项目由台州广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浙江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勘察,杭州市城建设计研究院设计,宁波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监理,宇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

三、选题理由1、2016年,“雾霾”问题上榜年度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十件大事,而工地扬尘是PM2.5颗粒物的三大来源之一,也是PM10的重要来源之一,工地扬尘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作为建筑人,作为有责任感的公司,积极参与扬尘控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事。

2、积极响应仙居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创建“山水画城市”,建设绿色示范工地。

3、本课题研究确保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有利提升绿色施工水平,从而提升公司竞争力。

4、本项目土方开挖16.5万立方,土方回填3万立方。

土方开挖、外运及回填极易形成扬尘,可能产生的危害较大,社会关注度高。

四、调查研究工程开工前,我QC小组成立专项调查组,实地走访了25个台州市在建民用与工业建筑,特别是与本工程施工内容类似的高层建筑项目。

现场检测了100个点的空气质量(PM2.5和PM10值),PM2.5及PM10高于台州市环境监测中心附近监测点实时数据显示浓度10%的监测点共28个,合格率为72%。

同时施工现场发现扬尘污染源共367处,污染源调查结果见《扬尘污染源调查表》:扬尘污染源调查表扬尘污染源排列图根据上图看出,造成工地扬尘污染源主要有:土方开挖运输及露土裸露、场内道路场地积土未硬化、车辆出场未冲洗干净及未覆盖、水泥等粉质材料及建筑垃圾裸露、搅拌机及加气块切割等加工场未封闭、建(构)筑物拆除等。

QC成果汇报材料----提高施工现场防尘降尘能力

QC成果汇报材料----提高施工现场防尘降尘能力

提高施工现场防尘降尘能力XX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XXXXQC小组一、前言XX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于2005年9月成立,前身为XXX建筑有限公司,具有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是XXX建筑业协会会员单位也是XXX发展较快的民营企业之一,公司现有员工576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6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45人,初级职称人员106人,二级建造师30余人。

公司具有较强的建筑施工能力和专业安装技术力量,施工队伍过硬,现代化施工机械设备齐全,并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完整的质量和安全文明保障体系,年综合施工能力超亿元。

企业精神:开拓、创新、高效、进取企业理念:质量求生存,诚信谋发展企业方针: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始于顾客要求,终于顾客满意二、工程概况工程名称:XXX第三高级中学工程位置:XXX七号路以西,四号路以东工程结构:框剪结构建筑层数:5层建筑面积:11004.84平方米三、小组概况1、小组简介本小组自2007年组建以来,坚持科技创新,技术攻关,解决了施工中多项技术和管理难题,克服了工程中大多质量通病,使我们公司的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已获得XXX建筑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一等奖三项,省级两项。

制表人:XXX 制表日期:2017年4月10日2、小组成员简介小组成员情况一览表制表人:XXX 制表日期:2017年4月10日四、选择课题:制表人:XXX 制表日期:2017年4月10日2、课题确定目前,城市建筑施工造成的扬尘,已经成为我国很多市区可吸入颗粒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影响人类的呼吸系统,损害人类的肺部组织,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扬尘污染已经成为城市污染中的重中之重。

为此我QC小组将“提高施工现场防尘降尘能力”作为此次小组活动的课题。

五、现状调查根据课题要求,本小组对施工现场扬尘控制情况进行了调查比较。

在2017年4月初,小组成员对本公司和周边项目进行调查、评价。

本项目调查监测数据显示:扬尘达到1.865mg/m3,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大。

特长隧道施工通风、除尘方案及施工管理

特长隧道施工通风、除尘方案及施工管理

特长隧道施工通风、除尘方案及施工管理隧道施工中,由于有大量的矿物粉尘,通风和除尘技术是相当重要的。

因此,施工管理方面要重视针对性的通风及其他技术措施,以降低施工给工人和环境造成的健康危害。

一、特长隧道施工通风1、设计原则(1)保证可靠的施工通风施工通风是隧道施工必备的技术措施,其目的是消除施工空间内的煤尘造成的危害,保证工人的健康安全。

施工通风的设计原则是:⑴采用低速高效的技术,使煤尘在施工空间内充分消散;⑵控制施工空间内的温度,保持适宜的气候条件;⑶采用隔离技术,防止污染物扩散到其他空间。

(2)考虑通风口的位置施工通风的设计要考虑选择适当的位置和数量,使得通风口之间的空气流通能够充分弥补施工空间内的气流能力不足。

因此,通风口的位置常常定在施工面的正前方,以用于抽取煤尘;如果施工面偏向另一侧,则需要设置多个通风口。

2、施工通风系统(1)风管系统风管系统是提供施工空间内的新鲜空气的核心技术,它由多台大型通风机和一套分布在施工空间内的管道连接而成。

(2)安全阀系统安全阀系统主要由一组安全阀、气动换向阀和其他装置组成,负责将施工空间的危险气体排出,以防止施工犯出安全事故。

(3)强风系统强风系统是一个在施工空间内安装在墙上的装置,其内部采用活门控制空气流量,以产生额外的强风。

二、特长隧道施工除尘方案1、控制静电除尘施工机械振动产生的静电是一种重要的煤尘来源,而且这些静电煤尘很容易悬浮在空气中,如果不及时消除,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因此,要有效控制静电除尘,首先必须采用适当的抑尘技术,以降低活动煤尘的尘埃粒度;其次,对施工设备中的摩擦表面和振动边缘进行抗静电处理,减少起激励作用而产生的静电煤尘;最后,采用恒定的通风方式,尽快把煤尘排出施工空间,以降低煤尘浓度。

2、清除施工空气中的煤尘除控制静电煤尘外,还应采取技术措施清除施工空气中的煤尘。

所有涉及施工的机器设备都要采用高效的滤清器,或者在施工空间外设置除尘器,以提高施工空气质量;随着施工进行,煤尘浓度可能会增加,这时可以考虑采用洁净室技术,用洁净的空气将施工空间内的煤尘绝缘以外。

QC降低长隧道施工粉尘含量

QC降低长隧道施工粉尘含量

五、确定目标
小组成员通过对上述调查结果的讨论和研究,并根据规范 要求,确定了以下目标:控制关键时段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总量 不大于5.0mg。
图5-1:小组活动目标柱状图
制图人:高祎天
制图日期:2015年5月28日
六、原因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QC小组多次召开小组会议,围绕“隧 道初期支护粉尘含量较高”这一关键问题,小组成员采用“头 脑风暴法”,分别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进行原 因分析,绘制了因果图如下:
确认2:未建立质量责任制度 确认内容:是否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度 确认过程:小组成员杨中坤对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调查分析,项目部已 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度,并严格按要求执行。
确认3:设备选型不合理 确认内容:核实通风机型号及功率 确认过程:小组成员杨杰、高祎天对隧道通风设备型号及功率进行了调 查,核实所有设备型号均与方案设计相符。
新建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站前工程CYZQ-Ⅱ标段,位于四川省雅安市 境内。本标起点里程:D1K111+477.82,终点里程:D3K138+020,线路长度 25.907km。主要分为路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框架涵、站场工程。其 中隧道4座、特大桥4座、大桥12座、中桥1座、站场2座、框架涵39座、地 道3座、渡槽2座中,中标合同金额11.76亿元。 金鸡关二号隧道按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160公里客货共线(开行普通 货物列车)双线隧道设计,基本线距为4.2m。洞内采用重型轨道碎石道床, 铺设Ⅲ型轨枕(2.6m)及60kg/m钢轨,轨道结构高度766mm。 起止桩号:D3K134+426~D3K136+165,长1739m。全隧除D3K134+426~
确认10:检测工具少 确认内容:是否配备足够检测设备 确认过程:小组成员杨中坤2015年6月20日对现场检测设备进行查看, 现场配备有粉尘监测报警器,粉尘含量过高,设备会自动报警,隧道粉 尘含量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非要因

[QC]降低施工期间外架的扬尘 [详细]

[QC]降低施工期间外架的扬尘 [详细]

降低施工期间外架的扬尘浙江湖州市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湖州市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项目部QC小组一、工程概况湖州市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工程,位于湖州市青铜路湖州市公安局大院内。

本工程建筑设计地下一层,地上六层,主体为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22788.18㎡。

在施工期间,搭设落地双排扣件式钢管外脚手架,采用密目式安全网进行立面全封闭围挡。

目前施工现场在控制扬尘方面已经采取了不少办法,如进出现场车辆必须加以覆盖、冲洗、现场垃圾及时清理,配备降尘炮、设备加以围护等,但是对外脚手架扬尘的控制还是一个空白,因此QC小组将控制外脚手架扬尘作为一个重点来开展活动。

二、QC小组简介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QC活动小组,基本情况见表1、表2QC小组概况表表120XX.4.10QC小组成员一览表2表20XX.4.10三、选题理由1、20XX年杭州召开G20XX,乌镇召开国际互联网大会,市政府对扬尘治理要求高。

湖州属于核心控制区域,大环境要求做好降尘工作。

2、湖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XX-20XX年出台多项政策对市区建筑工地的扬尘治理和安全文明施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施工现场必须落实降尘工作。

3、安全文明主管部门对建筑工地围挡、进出车辆冲洗、施工道路硬化、土方开挖、总部施工、建筑垃圾及砂石料堆场等都进行重点扬尘控制,而对外脚手架扬尘缺少具体的要求。

所以本QC小组以“降低施工期间外架的扬尘”作为活动课题。

四、现状调查20XX年4月10~15日,项目经理张锦方组织小组相关成员,实地走访了湖州市区多个在建的同类工程项目,了解产生外脚手架扬尘情况。

调查情况汇总见表3(外架)现场扬尘多发作业调查表表32现场外架扬尘不合格点频数统计表4根据统计,绘制排列图:制图人:蔡斌美日期:20XX.4.25图1 外脚手架扬尘不合格问题排列图根据排列图分析,产生外脚手架扬尘的主要是由外架、楼层垃圾清理和安全网扬尘产生的,累计频率达到77.14%,是QC活动解决的主要问题。

隧道工程施工防尘措施

隧道工程施工防尘措施

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防尘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隧道工程施工环境复杂,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对施工人员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施工质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隧道工程施工防尘措施。

一、加强施工通风通风是降低隧道工程施工现场粉尘浓度的重要手段。

施工单位应根据隧道长度、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合理安装通风设备,确保隧道内空气流通。

此外,还需加强对通风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二、采用先进施工技术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粉尘产生。

例如,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严格控制周边眼间距、外插角和装药量等参数,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及超欠挖数量。

同时,采用湿式钻孔、喷雾降尘等技术,也能有效减少粉尘排放。

三、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应根据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和设备配置等因素,合理规划施工进度和作业顺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交叉干扰。

此外,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清洁卫生管理,及时清理产生的废渣、浮尘,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

四、提高施工人员防尘意识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人员的防尘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防尘意识。

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防尘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正确佩戴防尘口罩、防尘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同时,施工单位还需关注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定期进行体检,确保施工人员身心健康。

五、加强监管与执法力度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隧道工程施工防尘措施的监管与执法力度,确保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对违反防尘规定的行为,应依法予以查处,保障施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六、推广绿色施工理念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积极推广绿色施工理念,采用环保型施工材料和设备,降低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的绿化,设置防尘降噪设施,切实减轻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隧道工程施工防尘措施是保障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和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施工单位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防尘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认15:积尘未进行冲洗 确认内容:检查施工地面及隧道轮廓是否湿润 确认过程:小组成员刘江2011年6月,对各作业面进行了目测调查, 发现粉尘沉积,4个作业面地面粉尘厚度达到2mm以上,通道口最为严重, 隧道轮廓面、地面干燥,冲洗不及时,在通风、行车、作业中粉尘漂浮、 扩散,加大了粉尘控制难度,造成粉尘量再次增加。 结论:是要因
小组自成立以来,共发表4篇QC成果,2011年小组被评为贵州省优秀QC小组
二、小组活动场所简介
岩山隧道为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客运专线第一长隧道,全长14693m 。隧道 正洞内轨顶面以上净空面积为92m2,全隧按锚喷构筑法设计,光面爆破,辅以 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等信息化手段施工,全隧仰拱超前拱墙施作,拱墙一 次衬砌。 岩山隧道施工面多,单口掘进长,施工粉尘量大,降尘效果直接关系到现场 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 ,影响到施工安全和生产进度。
对照作业指导书检查作业 现场验证
王福聪 2010年11月 王福聪 2010年11月 王福聪 2010年12月 王福聪 2010年12月 熊胜 熊胜 熊胜 刘江 刘江 刘江 2011年2月 2011年4月 2011年5月 2011年6月 2011年6月 2011年6月
表7-1
制表:刘江
制表时间:2010年12月 10 日
确认1:未使用水钻 确认内容: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检查现场所采用风钻类型 确认过程:小组成员司亚洲2010年6月共3次对现场进行了现场验证,风钻型 号为TY28,符合作业指导书要求。
图7-1
图7-2
结论:非要因
确认2:司钻水压不够 确认内容:现场检查水压 确认过程:小组成员司亚洲2010年6月共5次对现场进行了随机检测,水压均 大于设计0.3Mpa。
结论:非要因
确认4:操作人员未培训 确认内容:是否全员岗前培训 确认过程:小组成员司亚洲2010员工龄均在2年以上,为熟练操作工,全部培训 合格。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姓名 罗邓平 刘正强 王兴明 罗康生 刘永强 胡方友 江庆敏 余家前 班组 喷浆班 喷浆班 喷浆班 喷浆班 喷浆班 喷浆班 喷浆班 喷浆班 性别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学历 高中 初中 初中 高中 初中 初中 高中 高中 表7-3 名族 汉 汉 苗 汉 汉 汉 汉 籍贯 出生年月 实际操作 培训成绩 培训结果 工龄 (分) 9年 10年 5年 3年 3年 3年 3年 86 82 75 75 78 82 85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确认8:设备选型不合理 确认内容:核实通风机型号及功率 确认过程:小组成员王福聪对隧道通风设备型号及功率进行了调查,核 实所有设备型号均与方案设计相符。
表7-4
制表: 王福聪 制表时间:2010年 12 月 1 日
结论:非要因
确认9:通风时间不够 确认内容:检查每循环通风时间 确认过程:小组成员王福聪2010年12月查看了2010年5月至12月施工
经过对15条末端因素逐一确认,小组最终确认了3项要因:
1、降尘站制作存在偏差 2、水雾喷射速度低 3、粉尘未及时进行冲洗
降低特长隧道施工粉尘含量
中国中铁五局集团第一责任有限公司
贵广铁路项目经理部QC 小组

一 小组简介 二 小组活动场所介绍 三 选题理由 四 现状调查

七 要因确认 八 制定对策 九 对策实施 十 效果检查 十一 巩固措施
五 确定目标
六 原因分析
十二 总结打算
为指导课题有效实施,小组编制了活动计划。
表5-1
制表:刘江 制表时间:2010年5月5日
六、原因分析
小组成员利用头脑风暴法经过充分讨论,从人、机、法、料、环 五个环节分析,绘制了因果图,得出了15项末端因素。
图6-1
绘图:肖伟良
绘图时间:2010 年 11 月 20 日
七、要因确认
为找出真正导致隧道施工粉尘量大的主要原因,小组制订了要因确认计划, 分别运用现场验证、测量和调查分析的方法对15条末端因素进行逐条确认,找 出要因。
表4-1
制表:刘江 制表时间:2010年 5月 30日
表4-2
制表:刘江 制表时间:2010年 5月 30日
调查结果: 隧道施工粉尘自洞内往洞外增加依次减少,掌子面至二衬 台车区段粉尘超标尤为严重,是控制的关键。
五、确定目标
本次活动目标:控制关键区段游离二氧化硅粉 尘总量不大于5.5mg。
图5-1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末端因素 未使用水钻 司钻水压不够 操作要点不明确 操作人员未培训 未按规定配备降尘人员 未安装消烟器 维修保养不及时 设备选型不合理 通风时间不够 降尘站制作偏差 降尘站数量不够 水雾喷射速度低 施工用水浑浊度高 清扫频率不够 积尘未进行冲洗 确认内容 风钻类型 司钻水压 是否全员岗前培训 降尘人员数量 有无消烟器 检查维修保养情况 通风机型号及功率 通风时间 喷雾孔径、眼间距 降尘站设置数量 水雾喷速 浑浊度 清扫频率 有无冲洗 确认方法 现场验证 现场测试 查看记录 现场调查 现场验证 查看记录 现场调查 查看记录 现场测量 现场调查 现场测量 现场测试 查看记录 现场目测 确认标准 TY28水钻 大于0.3Mpa 蛇形喷射 培训合格 每班配置1人 每台配置 维修保养计划 功率不小于2*110KW 每循环不小于4小时 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区段至少设置1处 不少于20m/s 小于5mg/l 每周不小于2次 地面及隧道轮廓面湿润 负责人 司亚洲 司亚洲 司亚洲 司亚洲 司亚洲 完成时间 2010年6月 2010年6月 2010年9月 2010年9月 2010年9月
一、 QC小组简介
课题名称 小组名称 降低特长隧道施工粉尘含量 中铁五局一公司贵广铁路项 注册编号 WJ-2010-15 目部QC小组 成立时间 2010年 课题类型 攻关型 课题登记时间 2010年 活动次数 29 活动时间 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 小组成员数 12 小 组 成 员 概 况 姓名 年龄 学历 职称 工龄 职务 小组内分工 彭学军 37 本科 高工 15 项目总工 组长 熊 胜 30 本科 工程师 11 项目副总工 副组长 杨文国 43 本科 教高 21 公司总工 顾问 刘建明 45 本科 高工 23 公司安全总监 组员 阳昌标 35 本科 高工 13 高级工程师 组员 吕保良 54 本科 工程师 35 项目经理 组员 曹振兴 36 本科 高工 14 高级工程师 组员 刘 昭 41 本科 高工 20 高级工程师 组员 刘 江 34 本科 高工 12 项目安全总监 组员 肖伟良 32 本科 工程师 9 工程部长 组员 司亚洲 37 专科 高级技工 17 作业队长 组员 王福聪 30 本科 工程师 9 工程师 组员 小组平均接受TQC教育时间96小时,TQC考试平均成绩为96分
循环记录,确认通风作业正常,每循环通风时间大于4小时。 结论: 非要因
确认10:降尘站制作存在偏差 确认内容:降尘站喷雾孔径、眼间距等制作要求 确认过程:小组成员熊胜2011年2月对各作业面降尘站进行了现场测 量、调查,发现降尘站在制作方面较为随意、粗糙,结构尺寸均大于设 计要求。
降尘站设施随机检测数据表
绘图:肖伟良
绘图时间:2010年 5 月 30 日
目标值设定依据:
目 标 值 确 定 依 据
查阅相关资料,同行业类似隧道的降尘效果曾达到 了或低于规范要求。
本隧道的技术及管理人员施工能力强、经验丰富, 具有较强攻关能力。
现 场 调 查 计 算 关 键 区 段 降 尘 80% 以 上 12.2*(171.8%*80%) =5.19mg,粉尘总量不大于5.5mg的目 标是可以实现的。
式中: n rp w ——在有限容积内尘粒 雾粒的数量;
孔径与排距的偏差,直接
影响雾化粒径,当喷雾水 量相等时,水雾颗粒数量 随着雾粒变大而减少,降 低水雾与粉尘相遇的概率 ,从而影响降尘效果。
结论:是要因
nc r w
——尘粒、雾粒半径。
确认11:降尘站数量不够 确认内容:降尘站设臵数量 确认过程:小组成员熊胜2011年4月对各作业面降尘站设臵情况进行 了现场调查,各作业面在掌子面30m内利用开挖台车设臵了降尘站,二 衬台车至掌子面间分别设臵了1-2处降尘站,成洞段结合养生台车亦设 臵了降尘站,降尘站数量满足要求。 结论:非要因 确认12:水雾喷射速度低 确认内容:现场测量水雾喷速 确认过程:经现场检测水雾喷射速度平均为18m/s.
表7-2
制表:刘江
制表时间:2010年6月 26日
结论:非要因
确认3:喷浆作业操作要点不明确 确认内容:对照作业指导书检查喷浆作业 确认过程:小组成员司亚洲2010年6月对现场进行了现场验证,喷浆 作业按作业指导书要求操作,现场采用机械手喷浆,喷浆时按蛇形压圈 进行,操作熟练规范。
图7-3
图7-4
领导及员工的希望: 由于隧道内粉尘含量高、空气质量较差、严重影响洞内作业人员的 身心健康,广大一线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急切希望隧道施工粉尘得到控 制和消减。
选择课题:降低特长隧道施工粉尘含量
四、现状调查
2010年5月小组成员对隧道内不同工点、部位,分时间段进行了 现场检测,并对粉尘源的分布部位与区段进行了统计整理,绘制了 统计图表:
表7-6
制表:王福聪 制表时间:2011年 5 月 30 日
雾粒的相对运动速度不得少于20~30m/s。喷雾雾粒的初 速度要求很高,以80~100m/s为宜,试验表明,随着水压提 高,雾粒速度显著提高,提高水压是提高水雾电荷值,即提高 水雾荷值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喷雾降尘取得最佳效果的原因所 在。
结论:
图2-1
制图:肖伟良
制表时间:2010年 5 月 20 日
三、选题理由
规范标准、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要求: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4-2008 要求粉尘允许浓度, 每立方空气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总量不大于6m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