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
《别伤着自己》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14(2)

《别伤着自己》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14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七章《安全防护,保护自己》中的第二节《别伤着自己》。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潜在危险,学习避免意外伤害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可能导致意外伤害的各种因素,提高防范意识。
2. 使学生掌握避免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态度,增强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避免意外伤害。
教学重点: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潜在危险,学会避免意外伤害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意外伤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安全的关注,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可能导致意外伤害的因素。
a. 案例分析:呈现几个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危险因素。
3. 知识讲解:a. 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
b. 讲解避免意外伤害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情景引入: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判断其中是否存在危险,并提出防范措施。
5.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别伤着自己》2. 内容:a. 日常生活中可能导致意外伤害的因素b. 避免意外伤害的方法和技巧c. 培养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编写一篇关于如何避免意外伤害的短文。
a. 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b. 阐述避免意外伤害的方法和技巧c. 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2. 课后实践:让学生在家庭或社区中观察,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一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别伤着自己第一课时教案(推荐5篇)

一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别伤着自己第一课时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一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别伤着自己第一课时教案别伤着自己【学习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第一课时【课程标准描述】健康、安全地生活:知道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方法。
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学习目标】1. 通过小组活动,了解家庭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 结合情境故事表演和生活经验体验如果遭遇意外伤害,自己和家人承受的痛苦和烦恼,树立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3.通过交流和讨论,初步掌握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学会求助大人。
【评价活动方案】1.通过走走迷宫棋的小组活动,辨别家庭生活中不安全的做法。
2.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明确即使是家庭生活也会存在安全隐患,通过情景故事表演引导学生明确遭遇意外伤害,自己和家人将要承受的痛苦和烦恼,形成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3.通过交流和讨论引导学生针对遇到的问题积极思考解决的方法,明确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明确有哪些事情可以寻求大人的帮助。
【学习过程】活动一走走迷宫棋,找找家里的不安全(评价目标1)1.过渡:家是我们每个人的“安全避风港”,可是,同学们,在家里也可能发生一些危险的事。
2.打开课本44页、45页。
我们一起走一走迷宫棋,他们的做法是否安全?3.学生小组活动,走一走家里的迷宫棋,完成学习单上的问题。
预设问题:图中的小朋友在家里干什么?他(她)是怎么做的?这样的做法安全吗?容易发生什么危险?如果你认为他(她)的做法不够安全,给他(她)提提建议,帮帮他(她)。
教材内容提示:(1)我对妈妈的化妆品特别感兴趣。
(2)药瓶里的药好像我吃过的糖豆,会是什么味道呢? (3)我也要做一个漂亮的剪纸,用什么样的剪刀? (4)我的手洗干净了,插座能动吗?(5)我和弟弟玩捉迷藏,我藏在柜子里,他肯定找不到。
(6)书架上的书太高了,我够不到,怎么办。
别伤着自己教学实践课(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别伤着自己”为主题,旨在通过教学实践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文章从课程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一、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意外事故和安全事故层出不穷,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由于年龄和经验的原因,更容易受到伤害。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了解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受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学会在危险情况下保护自己。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自我保护时的应变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2. 常见伤害事故及预防措施3. 基本自我保护技能4. 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5. 团队协作与自我保护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事故原因,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3. 实践操作法:通过模拟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自我保护技能。
4.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心得,分享经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会自我保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安全事故视频,引起学生关注,导入新课。
2. 讲授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自我保护的意义。
3. 分析常见伤害事故及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4. 教授基本自我保护技能,如如何避免摔倒、如何应对火灾等。
5. 通过模拟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自我保护技能,如摔倒时的自我保护、火灾时的逃生等。
6. 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7. 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会自我保护。
11《别伤着自己》(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11《别伤着自己》(教案)-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理解“不留伤疤不说伤痛”这一话语的含义。
2.学生理解如果发生了错误,应该勇于承认,并及时纠正错误。
3.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手段,不伤及自己身体。
4.学生了解公共场合的行为规范和树立公益意识。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不留伤疤不说伤痛”这一话语的含义。
2.学生能够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手段,不伤及自己身体。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如何在公共场合做出合适的行为。
教学过程1. 导入师生互动,询问学生:你们知道“不留伤疤不说伤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2. 观看视频请学生观看视频《别伤着自己》。
3. 合作探讨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下面问题:1.这个视频的主题是什么?2.视频里主人公犯了什么错误?3.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4.这个视频告诉我们什么?4. 集体分享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介绍讨论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这个问题,并将其探讨变成学习的问题。
5. 学习内容1.什么是自我保护?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相关部分的内容,并一起探讨和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手段?•自我保护的内容有哪些?•学生如何才能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手段?2.如何遵守守则?让学生阅读教材上关于行为规范的内容,并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学生应该在公共场合怎么样做?•为什么要遵守公共场合的规矩和行为准则?•学生应该如何树立公益意识?6. 板书讲解根据讨论中涉及到的一些内容,让学生帮助教师进行板书。
7.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理清思路,巩固知识。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中相关的“自我保护”练习。
•练习在公共场合中如何树立公益意识,并在家长的陪同下,找到一些表现良好的公民,向家长进行介绍。
参考文献•《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第11课《别伤着自己》教案

4.培养责任担当:使学生明白在紧急情况下应承担的责任,学会关爱他人,勇于担当,为社会安全和谐贡献力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识别安全隐患:使学生能够明确家庭、学校、户外等场所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例如热水瓶、刀具、楼梯、游泳池等。
第11课《别伤着自己》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1课《别伤着自己》教案,选自《健康教育》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章“安全防护我知道”。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认识常见的安全隐患,如家庭、学校、户外等场所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
2.学习预防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如烫伤、割伤、摔伤等。
3.掌握紧急处理意外伤害的技巧,如止血、包扎、拨打急救电话等。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程结束后,我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进行思考,这个做法很有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被动,可能是因为这些内容比较抽象,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和掌握理论知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意外伤害的基本概念。意外伤害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小心或不可预知的原因导致的身体伤害。它严重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掌握预防意外伤害的知识和技巧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在家庭中如何预防烫伤、在学校中如何避免摔伤等,以及这些方法如何帮助我们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预防方法和紧急处理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如何正确止血、包扎,我会通过举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大家理解。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别伤着自己》教案3篇

11《别伤着自己》教案篇一课时1教学目标1、过对实际生活观察,知道在家庭生活中存在着安全隐患,活动中会有危险,要有安全意识。
2、初步知道一些有关安全用电、防煤气中毒、放火、防溺水、防摔伤、防动物抓咬等的小常识,掌握一些避免伤害的方法。
3、初步知道一些与人打交道的一些原则,形成社会中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1、家庭生活中存在着安全隐患。
2、有关安全用电,防煤气中毒,放火,防溺水,防摔伤,防动物抓咬等的小常识,掌握一些避免伤害的方法。
教学难点与人打交道的一些原则,形成社会中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钻研好教材,备好课,整理好自己的教学思路;做好教具准备,如课件、多媒体设备等。
2、学生准备:做好预习。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询问学生。
(1)是否曾经因为不小心而受伤?(2)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受的伤?(3)受伤的经过是怎样的?(4)当时自己有什么感觉?2、学生小组自由交流经验。
3、请几个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相关经历。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危险的事情吗?要预防不安全的因素发生,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些安全的知识吧。
观看图片,说说图中存在那些安全隐患。
二、开展活动一:安全小检查1、检查预习:你家中有那些安全隐患,它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想一想一旦危险发生会给家里带来什么影响。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检查情况,并一一列出。
(1)分析这些隐患属于生活中的那些方面。
(2)为什么认为它们是隐患。
(3)怎样才能避免危险发生。
3、小结:安全事故应防范于未然。
三、开展活动二:小组擂台赛将小组汇集的情况编成问题,各小组以“我出题,你答题”的方式进行擂台赛。
四、开展活动三:大眼睛转转转提出活动要求:认真检查校园存在不安全的因素。
全体师生按一定的顺序巡视校园,寻找不安全的因素。
教室开展活动,主持人宣布规则:把全班学生分成六组,在黑板上画出六只眼睛,分别表示六个小组:每一组眼睛由以小到大套合的眼睛组成,图中最里边的一圈是实线,往外扩大的是虚线。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别伤着自己》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学会自我保护,避免伤害。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的危险,并学会相应的保护自己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初期阶段,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但同时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容易受到伤害。
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了解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学会自我保护。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学会在遇到危险时,采取正确的保护自己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互相帮助。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的危险,并学会相应的保护自己的方法。
2.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模拟:通过模拟生活中的危险情境,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保护自己。
3.游戏互动: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保护自己。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危险后果,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危险情境的图片和视频。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3.准备游戏道具和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危险情境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危险后果,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如何避免危险,保护自己。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通过游戏互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保护自己。
如进行模拟火灾逃生、地震避险等游戏。
5.拓展(5分钟)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自我保护知识。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
别伤着自己-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别伤着自己-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自己的身体是宝贵的财富,应该好好爱护它;2.认识到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会伤害自己的身体;3.知道一些保护自己身体健康的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思考、观察和互动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积极参与活动的良好习惯;3.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自己的身体,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2.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观;3.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自然保持感激之心。
二、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通过故事和情境,让学生认识到珍视自己的身体和生命;2.让学生意识到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的危害;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教学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对身体的危害;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三、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老师自我介绍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老师提问:“身体是人类最珍贵的财富,我们怎样才能好好爱护它?”让学生发表看法,并给予肯定和引导。
创设情境(10分钟)1.根据教案给出的情景,向学生描述并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进入情境。
2.老师可以请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就所展示的图片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体验、感受等。
教学展开(30分钟)第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15分钟)1.将教室或课堂分成若干组,每组分派一张图片、卡片或者故事情节,要求学生根据卡片内容或故事情节想一件让人受伤的事情并提出应该怎么做。
2.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理性分析、思考,自由发挥,尽量多的思考一些保护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措施。
第二部分:游戏环节(15分钟)1.总结学生提出的措施,选择其中一些好玩、好记、重要的话题作为游戏的主题。
2.老师根据活动情况为获胜组分别发放奖励。
3.游戏环节可以以“创意竞赛”、“拍照集锦”、“优秀范例展示”等形式展开。
课堂小结(5分钟)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亮点、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11.别伤着自己
教学目标
1、体验如果遭遇意外伤害,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
2、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3、受伤后,在成人不在的时候,学会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事故。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让孩子健康安全地生活是每位家长的美好愿望。
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可辨析能力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而家长又大多忙于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管孩子,以至于少年儿童意外伤害事故非常多。
交通、家用电器、宠物等方嘶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很多,根据以上情况我制定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
2、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经验交流
1、教师出示讨论题目:课件一
(1)是否曾经因为不小心而受伤?
(2)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受的伤?
(3)受伤的经过是怎样的?
(4)当时自己有什么感觉?
2、学生小组自由交流经验。
3、请几个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相关经历。
二、观察分析
1、看一看:观察同学们的课间活动。
2、说一说:在学校生活中哪些行为与表现容易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1)课间猛跑;
(2)踢球不注意;
(3)上下楼梯奔跑;
(4)教师里追跑;
3、想一想:在家里会有危险吗?居家生活中容易发生哪些伤害呢?
(1)防触电
(2)防烫伤……书上P44的一起走走迷宫棋
三、情境表演
1、师提供情境:当自己受到意外伤害时,家人…
2、学生模拟表演:鼓励学生创设多种情景
3、尝试总结意外伤害对自己和家人带来的痛苦和烦恼。
4、说一说导致意外伤害的原因。
5、教师小结:意外伤害是指由于我们疏忽大意或缺乏安全意识而引起的身体伤害,如磕伤、撞伤、烫伤等,伤害无论大小都会给他人带来痛苦,还会给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我们要多加注意,尽量避免伤害。
四、判断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下列情况下如何做:
课件三(1)乘车时(车上车下)……
(2)课间活动时……
(3)看见剪刀放在沙发上……
(4)插电源时……
(5)学生自己说出几种情境
五、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校园安全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校园安全要牢记。
你拍二,我拍二,不打架来不骂人。
你拍三,我拍三,危险物品咱不玩。
你拍四,我拍四,校园疯打要禁止。
你拍五,我拍五,文明游戏要记住。
你拍六,我拍六,建筑施工绕着走。
你拍七,我拍七,上下楼梯不拥挤。
你拍八,我拍八,栏杆柱子不攀爬。
你拍九,我拍九,危险地方不逗留。
你拍十,我拍十,牢记安全小常识。
六、实践操作
1、了解一些常见的医药常识
(1)学生自由介绍;
(2)教师介绍;
(3)教师小结:虽然我们受伤时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说明情况,以获得及时的治疗。
但是,如果我们能了解一些常见的医药知识,学习一些小伤口的处理办法,当家长和老师不在身边的时候,先对伤口进行一下处理,对日后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2、分组展示自带药品
(1)小组互相介绍自带药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全班介绍
3、教师补充:选出常见的几种药品,介绍其作用并模拟演示使用方法。
4、学生模拟:小伤口的处理方法
(1)擦伤
(2)划伤
(3)流鼻血
七、讨论分析
1、课件四,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47页图)?
2、讨论:能不能因为害怕家长的责备而隐瞒情况?
3、教师小结:当我们受到伤害的时候,无论轻重都要注意及时向家长或老师说明情况,这样才会使我们更加安全。
八、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师小结: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将安全牢记于心,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
板书设计: 11. 别伤着自己
安全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