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安全法制《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1 别伤着自己(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11 别伤着自己(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11 别伤着自己(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学习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提升学生自我保护和避免意外伤害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教授学生如何保护自己安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意外伤害的危害,掌握应对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提升学生自我保护和避免意外伤害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建立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意外伤害的危害,培养学生的意外防范意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意外伤害的情景和重要性,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视频欣赏法:通过播放适合年龄段的安全教育视频,引导学生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行为。

五、教学准备1.道德与法治教材。

2.提前准备好安全教育视频,并能播放。

3.教具:手势、图表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让学生观看一段安全视频或者进行一个故事情境,引出本节课要讲解的知识点。

2. 意外伤害的危害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意外伤害的危害,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3. 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在给学生讲解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时,可以通过一些图表和手势进行辅助演示。

4. 练习和巩固在教学完相关知识点后,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和巩固。

七、巩固评价1.在课堂上随时进行趣味互动测试,及时调整和补充相关内容。

2.布置作业,巩固学生的相关知识点。

八、教学反思1.本课程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新,需要将知识点按照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分解。

2.在课堂上要重视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操作性的教学方式也要得到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会技巧。

2021年最新《别伤着自己》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7(完整版)

2021年最新《别伤着自己》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7(完整版)

《别伤着自己》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 111、别伤着自己(一)教材分析《别伤着自己》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11课,它包含了两个话题,分别是“在家会有危险吗”和“受伤了怎么办”而本课侧重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培养基本的安全意识。

同时,侧重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方法,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教材P44和P45采取了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迷宫游戏”,结合判断对错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居家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危险。

空白的两个游戏格,又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主动思考家庭生活中有可能面临的危险,以及自己做得对的地方。

而教材P46-47中出示了小朋友过分逗弄小狗导致被咬的故事,让学生探讨危险发生的过程,旨在引导学生避免伤害的发生。

最后,教材中出示了被狗咬伤,和烫伤、割伤的图片,着重强调“受伤了要告知大人” , 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应急解决方法。

教材以图片为主,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较为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为教师提供了主要的教学板块和逻辑线索,同时留给教师和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

(二)学情分析家庭中的儿童安全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家长在照看孩子的过程中,难免遇到临时短暂离开,孩子脱离家长视线的情况。

虽然一年级的学生对有些常见的危险是有一定的识别能力的,但是由于儿童自身的发展受到年龄特点所限,其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还相对薄弱,对有些安全隐患所带来的后果不够了解。

而且,当学生遭遇意外伤害时,对于规范的处理方法也缺乏了解,也很少会主动思考处理方法,这有可能导致延误最佳处理时机,造成更大的伤害。

因此,初步了解生活中的意外伤害,懂得避免意外伤害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是本课的主要任务。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懂得远离危险的意义,有自觉保护自身安全地意识。

2. 知识与技能:知道生活中可能会伤害到自己的危险,学习避免意外伤害的知识,掌握一些受伤后基本处理技巧,形成一种生活技能。

11《别伤着自己》(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11《别伤着自己》(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11《别伤着自己》(教案)-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理解“不留伤疤不说伤痛”这一话语的含义。

2.学生理解如果发生了错误,应该勇于承认,并及时纠正错误。

3.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手段,不伤及自己身体。

4.学生了解公共场合的行为规范和树立公益意识。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不留伤疤不说伤痛”这一话语的含义。

2.学生能够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手段,不伤及自己身体。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如何在公共场合做出合适的行为。

教学过程1. 导入师生互动,询问学生:你们知道“不留伤疤不说伤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2. 观看视频请学生观看视频《别伤着自己》。

3. 合作探讨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下面问题:1.这个视频的主题是什么?2.视频里主人公犯了什么错误?3.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4.这个视频告诉我们什么?4. 集体分享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介绍讨论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这个问题,并将其探讨变成学习的问题。

5. 学习内容1.什么是自我保护?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相关部分的内容,并一起探讨和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手段?•自我保护的内容有哪些?•学生如何才能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手段?2.如何遵守守则?让学生阅读教材上关于行为规范的内容,并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学生应该在公共场合怎么样做?•为什么要遵守公共场合的规矩和行为准则?•学生应该如何树立公益意识?6. 板书讲解根据讨论中涉及到的一些内容,让学生帮助教师进行板书。

7.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理清思路,巩固知识。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中相关的“自我保护”练习。

•练习在公共场合中如何树立公益意识,并在家长的陪同下,找到一些表现良好的公民,向家长进行介绍。

参考文献•《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了解居家生活中哪些行为会伤着自己。
难点:懂得怎么做才是安全的。
六、教学准备
课件、迷宫图、分组学习小图片、固体胶
七、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谈话,
导入话题
1.认识“危险”标志。
2.小朋友们觉得我们平时在家里会有危险吗?
3、聘请安全宣传员。
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家中的危险。
视频中的小朋友与一年级孩子年龄相仿,内容也是孩子们常经历的生活片段,能引起共鸣,激发孩子们谈话的兴趣,初步了解家中也有危险。
活动二:
行为对错我来辨
1、出示教科书44、45页插图:认真想一想,再和你身边的伙伴一起讨论讨论,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这样做危险吗?没危险为正确的做法在旁边的圆圈内划“√”有危险则为错误的行为,在旁边的圆圈内画“×”。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设计
课题
11 别伤着自己 (第一课时:在家会有危险吗)
教学对象
一年级
课时
1课时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
分析
《别伤着自己》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中的第三课。这一课有三个话题,分别是:在家有危险吗?危险是怎么发生的?受伤了怎么办。本节课我执教的是第一个话题:在家会有危险吗。这个话题和学生平时的生活结合紧密,可以让一年级的小同学从小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2、请一生“走迷宫”。告诉孩子:只有注意安全,才能顺利地从“起点”走到“终点”。
同组的伙伴互相讨论、合作、交流,将迷宫图补充完整,并和组内同伴一起玩走迷宫,并在书本上标出正确安全的路线。
一生演示“走迷宫”。
既巩固了学习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走迷宫,引导学生走安全的路,不做危险的事,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别伤着自己》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第11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学会保护自己,避免意外伤害。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互动游戏,引导学生认识并避免生活中的一些潜在危险,如电器使用、火源、高空作业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但同时也缺乏安全意识,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已经遇到过一些小伤害,但不一定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和预防。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提高安全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保护自己,避免意外伤害。

3.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提高安全意识。

2.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模拟: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会保护自己。

2.互动游戏:通过有趣的互动游戏,引导学生认识并避免生活中的一些潜在危险。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危险后果,提高安全意识。

4.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避免危险,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案例、图片、互动游戏等教学内容的PPT。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道具,如安全帽、灭火器等。

3.教学资源: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安全常识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危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这些危险。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危险后果,提高安全意识。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操练(10分钟)利用教学道具和互动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保护自己。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别伤着自己》教案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别伤着自己》教案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别伤着自己》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知道身体各部位的重要性和脆弱性。

2. 使学生掌握生活中常见的危险情况,学会避免和处理这些危险,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安全生活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识别危险,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黑板、粉笔。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危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安全问题。

2. 讲解与互动(15分钟)(1)认识身体:让学生指出自己身体的重要部位,了解各部位的作用。

(2)识别危险: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险。

(3)学会保护:讲解如何避免和处理危险,引导学生掌握自我保护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遇到危险时如何保护自己,然后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应对危险。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讲解如何正确应对生活中的危险。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身体部位图2. 黑板右侧:(1)生活中常见的危险(2)如何避免和处理危险(3)安全意识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身体部位,并说明原因。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庭、学校、社区等场合,积极宣传安全知识,提高身边人的安全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与实施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安排4. 作业设计的内容与答案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落实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和难点解析:二、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与实施重点和难点解析:1. 紧密联系生活: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危险情境,如过马路、使用电器等,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一年级安全法制《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

一年级安全法制《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

《别伤着自己》道口小学朱千小学生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上册《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中的主题《小心,别伤着》。

本单元以“健康生活每一天”为主题,试图通过“我换牙了”、“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小心,别伤着”、“夏天,我们注意什么”四个活动主题,让孩子通过学习具有基本的自我保健意识与能力,从而尽可能地帮助孩子们健康生活每一天。

《小心,别伤着》是第三个活动主题的第一课时,它围绕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让学生体验到遭遇意外伤害时,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从而懂得避免意外伤害的必要性,并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理念在这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创设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通过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生活、思考、感受、情绪、表达。

把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生的内心认知联系起来,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

我们都知道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当学生们在生活中获得更多体验时,将这些知识带入课堂通过交流、分析、演示、讨论、判断、评价等多种手段,将学生常见的生活范例反思后上升为理论、经验,尊重每一个儿童个体生活经验和感受,帮助学生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从而达到明白如何避免伤害;掌握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技能;学会救护小常识。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辨别能力较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家中、学校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特别多,比如交通、建筑工地、体育活动、家用电器以及养的宠物等都存在不安全隐患。

针对以上情况,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类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利用看、听、讲、想、做、动、静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知道他们生活的各种场景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掌握的预防受伤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目标1.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懂得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明白注意安全的重要性.2.体验如果遭遇意外伤害,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懂得爱护和珍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别伤着自己》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学会保护自己,避免意外伤害。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对话,引导学生认识危险,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急救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往往缺乏对危险的认知和自我保护意识,他们好奇心强,好动,容易接触到各种潜在的危险源。

因此,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非常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提高安全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急救的基本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和避免危险,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急救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判断和避免危险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危险,学会自我保护。

2.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实践教学法:通过模拟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自我急救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自我急救的道具,如急救包、绷带等。

3.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情境,如触电、溺水、火灾等,引导学生关注安全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危险的情况和后果。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危险,提高安全意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急救的基本方法。

4.巩固(5分钟)出示一些常见的安全问题,让学生判断和解决。

通过这个环节,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伤着自己》
道口小学朱千小学生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上册《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中的主题《小心,别伤着》。

本单元以“健康生活每一天”为主题,试图通过“我换牙了”、“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小心,别伤着”、“夏天,我们注意什么”四个活动主题,让孩子通过学习具有基本的自我保健意识与能力,从而尽可能地帮助孩子们健康生活每一天。

《小心,别伤着》是第三个活动主题的第一课时,它围绕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让学生体验到遭遇意外伤害时,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从而懂得避免意外伤害的必要性,并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理念
在这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创设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通过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生活、思考、感受、情绪、表达。

把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生的内心认知联系起来,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

我们都知道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当学生们在生活中获得更多体验时,将这些知识带入课堂通过交流、分析、演示、讨论、判断、评价等多种手段,将学生常见的生活范例反思后上升为理论、经验,尊重每一
个儿童个体生活经验和感受,帮助学生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从而达到明白如何避免伤害;掌握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技能;学会救护小常识。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辨别能力较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家中、学校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特别多,比如交通、建筑工地、体育活动、家用电器以及养的宠物等都存在不安全隐患。

针对以上情况,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类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利用看、听、讲、想、做、动、静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知道他们生活的各种场景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掌握的预防受伤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目标
1.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懂得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明白注意安全的重要性.
2.体验如果遭遇意外伤害,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懂得爱护和珍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关键项:发现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学习防范意外伤害,进一步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A四、课前准备
将书上P44—P45的迷宫棋空缺部分打印出来,每人共用一套。

五、教学过程
一、在家会有危险吗?
1.引入:
一年级全家福引入
大家看这张照片我们幸福吗?(幸福)但是危险无处不在,譬如在我们的家里面就隐藏着很多的危险,我们一定要小心,别伤着自己。

(板书:别伤着自己)
2.(1)出示女孩化妆的图片
现在我们就看看在家里会有哪些行为存在着危险,我们先来看一张小女孩儿的图片,大家来说一说她在干什么?(在化妆,在用妈妈的化妆品)她这种行为有没有危险?
一是由于成人护肤品是按照成人的皮肤性质设计的,成分的浓度较高,且添加物质比较多,娇嫩的儿童皮肤难以耐受;
二是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皮肤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敏感,使用成人护肤品容易引起过敏;
(2)出示男孩图片
在这幅图中,这个男孩在干什么?他想告诉我们什么?手能不能摸电源?湿手摸电源会有什么危险?
儿童使用插电板,如果使用不当会触电,尤其是湿手摸电源,会有生命危险。

展示孩子在家中的生活的图片,依次出示图片,学生讨论。

2.出示课本中的例图。

在我们课本上有很多在家中的行为,我们来看一看有没有危险?先不用看课本,先看大屏幕。

出示图一:用成年人的化妆品
学生讨论
出示图二:不要用湿手摸电源
师:这幅图上的小朋友想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讨论
3.我们的课本44页还有很多的插图它们是危险的还是安全的?同桌小朋友做裁判,一起来看看是对还是错,用小铅笔在圆圈里画上√或者×。

小朋友们都判断完了,现在我们来看大屏幕!
依次出示图片,判断对错。

4.现在小朋友把这些图连起来看一看,这是我们平时非常喜欢的一个游戏,是什么呢?(迷宫棋)迷宫棋里面有两幅空白的,这是什么意思呢?
同学回答。

5.神秘信封
我们的桌子里有一封神秘信封,里面有几幅图,同桌小朋友一起讨论并从中选出合适的图片来贴到书中的空白处。

贴完以后和同桌小朋友一起来走一走迷宫棋。

很多小朋友都做完了,现在一起看大屏幕,你是这样做的吗?
只需要从这些图里选择一幅贴到空白处就可以了。

现在请一位小朋友从起点走到终点看走哪条路是合适的。

小结:只有像现在这位同学这样,注意安全,才能从起点走到终点,
只有时刻注意安全,防范危险,我们才能平安健康的生活,才能积极快乐地学习,安全是开展其他任何活动的前提条件。

老师这里有一首小童谣,大家来一起唱一唱,把安全即在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