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练习14_克、千克、吨-优质公开课-青岛五四制2下精品
克、千克和吨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制二下第六单元达标卷

克、千克和吨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制二下第六单元达标卷
在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安排里,我们学习的是《克、千克和吨的认识》。
前边我们学习了元角分,厘米毫米米的认识,再学习这类计量单位的知识比较容易一些。
在这个单元,记住下边几个知识点,再加上日常的学习,本单元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知识点:我们通常用到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其中克可以写作g,千克用kg,吨用t来表示。
它们之间的换算率都是1000,也就是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千克还可以用公斤来表示。
本单元学习的难点在于如何理解1克到底有多重,1千克呢?1吨呢?通常我们用实物来举例。
我们使用的第五套人民币1角硬币的重量是1克多一点,一枚回形针的重量也是在1克左右。
一粒米呢?大约20粒大米的重量是1克。
1千克的重量是多少呢?大约是2瓶矿泉水的重量。
在我们日常买的食品包装上,都有重量的标注,通过实物来感知重量单位。
这套试卷整体难度中等偏上,主要是最后的解决问题和附加题难度比较大。
这类思维拓展题,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可以多加练习。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克、千克和吨的认识练习课

教案:第六单元克、千克和吨的认识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的概念,能够准确地进行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的认识。
2. 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3. 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的认识,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2. 教学难点: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的概念。
-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 学习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讲解克、千克和吨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等。
- 让学生通过举例加深对质量单位换算的理解。
3. 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小红的体重是25千克,请问他们的总体重是多少千克?多少克?- 引导学生运用质量单位进行解答,并解释解题思路。
4. 实践活动- 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称量物品的质量,并进行单位换算。
- 学生分享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的认识及换算方法。
- 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质量单位。
六、作业布置-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与质量单位相关的实例,进行观察和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的概念,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能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质量单位换算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二年级下册《吨的认识》达标训练1

青岛版小学数学
五四制
二年级下册
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
更为重要。
浩瀚的知识海洋伴你成长,每天都有新的进步!
让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吧!
《吨的认识》达标训练1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共30分)
1.1只熊重500千克,2只熊重()吨。
A.1
B.10
C.100
2.2个西瓜重10千克,()个这样的西瓜重1吨。
A.100
B.50
C.200
3.下列物体中,适合用“吨”做单位的是()。
A.
B.
C.
4.3吨-400千克=()
A.600千克
B.2600千克
C.1600千克
5.一袋面粉的质量是25千克,()袋正好是1吨。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
A.4
B.40
C.400
6.5吨+400千克=()
A.5400千克
B.540吨
C.5400克
7.比较下面的重量,最重的是()。
A.3吨300千克
B.2900千克
C.3330千克
8.下面接近1吨的是()。
A.10瓶矿泉水
B.3头大象的体重
C.25名六年级学生的体重
9.5千克300克=()克
A.5300
B.530
C.53000
10.一头大象重6吨60千克,合()。
A.6060千克
B.6600千克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
C.60060千克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
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操作浩大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
能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学生观察、提问)2、学生置疑:(1)为什么有的是克,有的是千克、吨?(2)1克有多重?(3)克、千克、吨是什么?3、带这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二、探究新知1、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导,再体验)(1)问:“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
(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
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3)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3、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
4、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1)让同学们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2)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3)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三、巩固练习师:认识了克、千克你能用它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1、自主练习1、22、实践活动:小组合作估一估、称一称你身边的物品。
四、教师小结我们认识了克、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能举例说说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五、作业布置同学们,你能到超市中找一找和千克、克有关的物品吗?。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克、千克和吨的认识复习

教案标题: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克、千克和吨的认识复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克、千克和吨的定义和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克、千克和吨进行计量和比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克、千克和吨的定义和概念。
2. 克、千克和吨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运用克、千克和吨进行计量和比较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克、千克和吨的定义和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克、千克和吨进行计量和比较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教具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展示实物,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质量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讲解克、千克和吨的定义和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可以通过举例、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克、千克和吨进行计量和比较,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克、千克和吨进行计量和比较,完成练习题。
2. 请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品,尝试用克、千克和吨来描述它们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克、千克和吨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克、千克和吨进行计量和比较的情况,评价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数学下册6.3 认识质量单位吨及吨和千克的关系 课件

克、千克、吨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吨及吨和千克的关系
探究新知
例
1吨有多重?
1912年在大西洋 捕到的一条蓝鲸 大约重150吨,它 的肾大约重1吨。
返回
克、千克、吨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吨及吨和千克的关系
认识质量单位吨: 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 吨作单位,吨用符号“t”表示。
返回
克、千克、吨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吨及吨和千克的关系
900×4=3600(千克) 4吨=4000千克 4000千克>3600千克, 所以这辆汽车能一次将这些机器运完。
返回
克、千克、吨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吨及吨和千克的关系
四季水果超市要 运进大批水果, 数量如右表:
(1)哪些水果的质量合起来正好是1吨?
1吨=1000千克 700+300=1000(千克) 400+600=1000(千克) 答:苹果和香蕉合起来正好是1吨,西瓜和桃 子合起来正好是1吨。
克、青千岛克版、(吨五的年认制识) 认数识学质量二单年位级吨及下吨册和千克的关系
六 克、千克、吨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吨及吨和千克的关系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克、千克、吨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吨及吨和千克的关系
情境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质量单位? 我们学过的质量单 位有克和千克。
克用来计量较轻物品有多重,千克 用来计量较重物品有多重。
2吨=2000千克 4000克=4千克
返回
克、千克、吨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吨及吨和千克的关系
例
2吨=( 2000 )千克 4000克=( 4 )千克
返回
克、千克、适的质量单位。
50( 克 ) 2(千克) 载重是6( 吨) 20(克 )体重35(千克)
克、千克和吨的练习课(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克、千克和吨的练习课(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克、千克和吨的练习课。
我们将通过练习来巩固对重量单位的理解,提高换算能力。
教材中涉及的章节有:克与千克的认识,吨的认识,以及克、千克、吨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1. 熟练掌握克、千克、吨三个重量单位,明确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克、千克、吨三个重量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能够将实际生活中的重量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称重工具。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假设我们班上有30位同学,每位同学体重平均为40千克,那么我们班上所有同学的总体重是多少?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进行计算。
2. 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同学们发放练习题,让他们自行解答,然后我会挑选几位同学进行答案的讲解和分析。
4. 小组合作我会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生活中的重量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然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和讲解。
5. 课堂小结在课程接近尾声时,我会带领同学们对今天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加深记忆。
六、板书设计我会将克、千克、吨三个重量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板书的形式展示给同学们,方便他们进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2千克等于多少克?2. 3吨等于多少千克?3. 一只苹果重200克,5只苹果重多少千克?4. 一头牛重1吨,2头牛重多少千克?答案:1. 2000克2. 3000千克3. 1000克,1千克4. 2000千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今天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会鼓励同学们在课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进行拓展延伸。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练习课学习任务单 青岛版(五四学制) (1)

第六单元信息窗《克、千克、吨的认识》练习课—学习任务单
学习内容:
五四制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79-82页第六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自主练习。
课前准备:
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三个常用质量单位的认识,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
2.运用所学克、千克、吨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知识回顾
二、跟进练习
(一)智力大闯关(第一关)
1.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2.体验“千克”的大小,感知“克”与“千克”之间的联系。
3.体验“吨”的大小,感知“千克”与“吨”的联系。
(二)智力大闯关(第二关)
1.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知道不同单位之间的进率,会比较的方法。
(三)智力大闯关(第三关)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你知道吗?
四、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