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制度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完整版课件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完整版课件

2、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教化 (1)理学: ①南宋后期,程朱理学逐步建立统治地位,控制教育与科举,并 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 家训之中。 ②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
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
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记而佩之,时省而速行之。事毕,则返命焉。或所
命有不可行者,则和色柔声,具是非利害而白之,待父母之许,而后改之

.......
凡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
——朱熹《家礼》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朱柏庐《朱子家训》
(2)乡约 ①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道德教化为主,以乡约教 化乡里。北宋《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 ②明朝后期,乡约宣讲明太祖的“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约 成分,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儒学士人引用《大明律》解释六谕 ,不遵乡约要受处罚,甚至治罪。 ③清朝乡约基本延续明朝的模式,宣讲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 正帝《圣谕广训》,常引用《大清律例》。 (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 力,并与法律合流)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尚书·蔡仲之命》
2、法治思想的渊源
(1)夏商周:夏《禹刑》,商《汤刑》,周《九刑》。
(2)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
成文法。 3、特点:夏商重刑轻德,西周明德慎刑。
叔向使诒子产书,曰:“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 ……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 为矣……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效整合教育课件PPT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效整合教育课件PPT

(3)审问题语 “原因”“背景”“内容”“影响”“评 价”“比较”“归纳”等都是常见的问题 语,正确理解这些问题语的内容对于正确 解答试题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原因” 和“背景”,“原因”是“背景”的组成 部分,但是,“背景”除了包含推动历史 进程发展的因素,还包含阻碍历史进程的 因素,概念的内涵比“原因”更大。 (4)审赋分 “赋分”与答案的设置有很直接的关系,赋 分较多的问题答案必然多,相反亦同。4分
(2013年天津文综,12)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 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 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 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 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 概要》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 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 受封的诸问逻辑, 没有注意到问题之间的递进关系,造成解 答完第一问后,后面的问题无话可说的窘 境。这是考生匆忙答题,审题不足造成的。 比如,例题的设计,体现了“制度→问题 →解决”的思路,在审题过程中要注意从 命题者的角度发现试题内部的逻辑关系, 科学分配答案。 3.不能有效地借助试题提供的解题信息, 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很多高考试题为了降 低试题的难度,给出了考生解答问题的角
经济
政治 外交
思想
阅卷名师点评
高考中考生失分,很多是解题技巧不够造 成的,其中,审题存在的问题最为常见。 1.很多考生的答案严重超出试题要求的范 围,增加了答题的时间,超出部分冲淡了 正确的答案,失分非常严重。例题中的第 (2)问,很多考生没有注意“矫秦县之失策” 的限制范围,随意列举西汉实行的加强中 央集权的措施,既不符合要求,又增加了 答题时间,可谓费力不讨好。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 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 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 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 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 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 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 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 编中国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 其渊源。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

中国教育发展史ppt课件

中国教育发展史ppt课件
2019 6
3、秦、汉的教育
秦代推崇法家学说,以暴力和苛政统一思想,焚书禁学,以法 为教,以吏为师,结果迅速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王朝覆灭。汉初, 去秦苛政,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有效地恢复了经济和民间学术文 化。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学 校,行选士,确立起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意识形态,也成为此后延 续两千余年的文教政策。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 289年),名轲,字子舆。汉族,东 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市 是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人,战国 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 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 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 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 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 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 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 “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作《孟子》七篇”。
2019
-
1
目录
一、古代教育的发展 二、古代教育代表人物 三、近代教育的发展 四、现代教育的现状
2019
-
2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的文化没有中 断过的文明古国,专门的、有组织的 教育活动至少已延续了4000多年。 在整个古代,文化教育可以说一直居 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将教育视为 治国安邦之本,更是中国的一贯传统。
2019 3
一、古代教育的发展
2019
-
4
1、奴隶社会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 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 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 掌握在官府。 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领主贵族政治,并垄断文化教育,即 “学在官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的“六 艺”教学内容,也都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 会作用主要是承担着社会上层建筑的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的 阶级性、等级性是鲜明的。

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ppt课件

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ppt课件

知识梳理
主 题 二 秦汉至明清的法律与教化
知识梳理
1.秦汉时期 特点:律令合一
(1)秦朝:以法家思想 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竹简共1155枚,残片80 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图片为《法律答问》。 《法律问答》多采用答问形式对秦律条文、术语等 作出解释。秦代“以吏为师”,《法律问答》可能 就是当时培训官吏时使用的教材。
清朝 ”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也常引用《大清律例》
拓展深化 从宋朝到清朝乡约内容变化
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用来教育百姓向善互助; 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也更多强调顺从、安分守己。
特点: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 礼法融合
作用: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②有利于发展生产; ③促进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汉律的一个重要特点 是“礼入于刑”,从 而确立了礼法合流、 刑德并用的立法原则。 受儒家思想影响,汉 朝也重视礼治,用儒 家思想来解释律令, 称“以经断狱”。
知识梳理
2.魏晋时期: 律令儒家化
(1)原因: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材料:《晋律》首先确立“准五服 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魏明帝
以制罪”的定罪量刑原则,把“五 设律博士,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
——《唐律疏议》
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如对儒家伦理中的“孝”特别重视。
知识梳理
2.唐朝的法律与教化
①注重基层教化:对“孝”特别重视,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
经验,强化基层教化。
体系庞大、体例严谨 内容繁复、集大成
②提倡礼治:颁行《大唐开元礼》,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整齐门内,提斯子孙。 —颜之推《颜氏家训》

98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教育PPT课件

98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教育PPT课件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教育
一、秦汉时期的文教政策 二、汉朝教育制度的确立 三、汉代的教育思想
1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 之政,得始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 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 国也。”
2
一、秦汉时期的文教政策
(一)秦朝的文教政策(前221年——前206年) 1、书同文:小篆
➢ 熹平石经,是我国古代由政府颁布的第一套标 准教村,是经学发展史上第一部公诸于世的官 定经书,是书法被视为一门艺术的重要标志, 也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令人瞩目的创举。
12
(一)太学
▪ 4、太学的考试与学生出路
▪ 汉代太学没有规定修业年限,只要通过了考试就可以毕 业授官。考试方法:
➢ “射策”,类似于抽签考试;
4、禁止私学,焚书坑儒
➢ 私学而相与非法教。李斯提“挟书”之策;前213年焚书 ➢ 前212年,坑杀(活埋)460个儒生
5、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3
二、汉代“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 西汉(前206年—25年) ▪ 东汉(后25年—220年) ▪ 汉初,奉行黄老学说,主张“无为而治”、 “静作相
10
(一)太学
▪ 3、太学的教学内容与形式
▪ 汉代师少徒多,所以太学的教学是一种以经师 讲学为主(“大都授”)、学生自学互教为辅 的方式。
▪ 太学的“师法”和“家法”:
➢ 所谓师法是指传经时以汉初立为博士的经师的经说 为准绳。如《公羊春秋》以董仲舒所传经说为师法。
➢ 所谓家法:大师们的弟子在传经时,又有新发展, 形成一家之言。那么,博士教授要专主一家,这便 形成家法。
➢ 丞相李斯编的《苍颉》,中书令赵高编的《爰历》,太史令 胡毋敬编的《博学》成为当时蒙童读书识字的标准版本。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精讲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精讲
2、设分科大学 刘宋设四大学馆:
儒学馆、玄学馆、史学馆、文学馆。
意义:分科办学冲破了汉以来儒家学说垄断 太学课程的局面,对隋唐的分科教育很有 影响。
六、隋唐时期的教育
1、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 2、学校等级性设置进一步明确:弘文馆,崇
文馆;国子学;太学;律学;药学。
3、形成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 ①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
参考古代教育制度, 你最喜欢哪一时期的教育? 你对教育事业有何看法? 你理想中的教育模式?
4、宋代书院教育制度的意义:
书院教育制度体现出来的有别于官学的特征, 弥补了官学教育急功近利、常常流于形式的弊 病:
①书院本身学术自由的风气,极大促进了 宋代理学的发展;
②构成对官学教育的挑战,从而促进了官学的 发展。
八、元代:国子学中采用积分法 积分法:是累积计算学生全年学业成绩
的方法,它始于宋朝,至元朝趋于完善。将 学生平时的表现、测试计分,作为定级升退 的依据之一。
书的机构
②、由民间设立的主要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
2、宋代书院的特点: ①、自由风气浓重:教学上实行自由讲学 、学习以
个人钻研为主 。
②、教学条件(场所、设备)逐渐规模化 。
③、教育管理的规范化:管理人员(山长以及职事人 员)、管理制度(学规)等等。
④、师生之间有着极强的和谐精神。
3、宋代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 天府书院、嵩阳书院
②科举腐败,官学缺乏生命力。
③士人的重道精神,愈禁愈盛。
明代第一书院:东林书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特点:将讲学活动与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
顾宪成
十、清代教育: 1、官学教育的衰落
①官学教育的有名无实:多数官学正常教学无法进 行。 ②教学内容的僵化:朱程理学形式的儒家学说。 ③ 科考内容的僵硬与不切实际:八股文。 ④有识之士对官学的失望与反思。 2、书院的衰落 ①大兴文字狱,对意识形态控制得十分严格。 ②书院官学化倾向发展十分严重: ◆赐匾额褒奖 ◆赐学田 ◆赐官职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精讲PPT39页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精讲PPT39页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பைடு நூலகம்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精讲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39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

2.私学的兴起意味着我国古代 第一批教育家的出现。
3、各派的教育家,尤其是儒 家学派的教育家,为我国古
代提供了系统的教育理论思 想。
(二)汉、晋时期:
• 汉代经学教育重师法、 • 魏晋学校衰废,私学兴
家法,实承先秦诸子教
盛。这与士族旺姓势力
育传统,官学、私学是
的形成有关。
一致的。
• 大族学门构成魏晋以来
2、地方官学:泮宫和乡学(诸侯所设立) 泮宫设立在诸侯国的都城里。 乡学则设在都城以外的地区。 周朝的地方各级组织都有学校,塾、庠、序,统称为乡学。
周代教育内容,以“明人伦”为核心,涉及礼、乐、射、驭、书、 数(六艺)等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以礼乐教化为主的人文教育 观念。
(二)春秋战国至秦朝
• 周天子失权,诸侯王称霸,《左传》所谓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私学兴而官学 衰,这已成为不争事实。
史和时务策。 书学:招收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通其学者,学《石经》、
《说文》等文字学。 算学:招收对象同上,学习《九章算术》、《周髀算
经》、《缀术》等。 律学:招收对象同上,以律令为专业,兼习格式法令。
2、唐朝中央旁系学校
• 弘文馆:隶属门下省,学习经史和文字学 • 崇文馆:隶属东宫, ,学习经史和文字学 • 崇玄馆:隶属尚书省词部,修《道德经》、
门阀教育:
晋代朝廷中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立学,于太学 课程设置:
之外别立国子 学。国子学为 士族贵胄的教 育,限五品以 上子弟入学。 太学生员则为 庶族子弟。
除了讲授五经 之外,增设黄 老、庄老、太 史公、楚辞汉 赋等科目。这 与玄学思潮之 兴盛有关。

四经学、馆玄的、设史置、: 文四馆,后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