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专题演练

合集下载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1.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跟踪训练(答案有解析)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1.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跟踪训练(答案有解析)

冀教版八下生物跟踪训练7.1.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单选题1.生活在绿色草丛中的昆虫,它们的体色往往是()A. 黄绿色B. 土灰色C. 黄黑色D. 黄褐色2.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A. 北极熊白色的体毛B. 鱼的体型为梭型C. 牦牛的绒很保暖D. 孔雀开屏3.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 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B. 大树底下好乘凉C. 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D. 青蛙冬眠4.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的一项是()A. 冬天青蛙钻井泥里冬眠B. 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C. 秋天木棉落叶D. 缺乏肥力,农作物长得矮小5.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的多,这主要是()A. 骆驼刺喜欢沙土B. 骆驼刺怕被风刮走C. 骆驼刺需要营养物质D. 骆驼刺对缺水环境的适应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A. 生物能影响环境B. 生物能适应一定环境C.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7.下列哪一项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 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B. 朵朵葵花向太阳C.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D. 蚯蚓能疏松土壤8.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 鱼儿离不开水B. 蚯蚓使板结的土壤疏松C. 沙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的很多D. 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向南方9.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 环境影响生物B. 生物影响环境C.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D. 生物与环境互不影响10.以下叙述中,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是A. 黄鼬遇到敌害能释放臭气B. 在沙地上栽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C. 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D. 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其地下的根特别发达1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成语是()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2.乌贼能喷出墨汁,逃避敌害,这属于()A.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 生物改变环境13.生活在北极的狐跟生活在非洲沙漠的狐相比,耳朵要小得多,这是为了()A. 听觉更灵敏B. 迅速奔跑以找到食物C. 适应北极寒冷环境D. 不易被食狐动物发现二、填空题14.生长在荒漠中的骆驼刺低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说明生物能够________ 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练习题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练习题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练习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练题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地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如狮子捕食斑马,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等)、竞争关系(如稻田里的秧苗与稗草,草原上的狼与狐等)、合作关系(如群狮围捕野牛,蚂蚁搬蝗虫尸体等)等。

4.相关的生物学观点:生物的形态和结构适应其生理功能;(如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适应其生活性;()生物的生活性适应其生活的环境。

()1.鱼在水中用鳍游泳,鸟在空中用翼飞行。

由此说明的问题是A.情况造就了生物B.生物的布局很复杂C.环境对生物的改造D.生物体的结构功能与环境相适应2.下列影响玉米生存的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A.阳光B.蝗虫C.水份D.温度3.当前,某些地方的个别官员为了打造所谓的“城市名片”,不惜重金移栽一些南方树种,但因“水土不服”,成活率较低。

请你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一些南方树种在北方成活率低主要是受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A.水分B.空气C.温度D.阳光1.鸭是比较耐寒的一种鸟。

宋代诗人XXX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

1春江水暖鸭先知。

”该诗句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A.光B.温度C.水D.空气2.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成语是()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3、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边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动物资本,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而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高山上也有丰富的动物资本,它们在山上的垂直分布也有分层现象。

藻类动物和高山动物的这种分布分别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A、阳光?阳光。

初一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试题

初一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试题

初一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试题1.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作用,这一事实说明()A.生物能够适应环境B.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C.生物依赖于环境D.生物能影响环境【答案】B【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故选:B【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影响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影响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2.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答案】D【解析】生物的生存要受到环境的限制,当生物离开它来一生存的环境时就无法继续生存下去,题文中鱼儿离开水会死亡,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生物入侵是指()。

A.饲养当地的野生动物B.改良和培育动植物新品种C.生物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而造成的严重危害现象D.采取保护措施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答案】C【解析】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如,100多年前,有人将20多只英国的家兔带到澳大利亚饲养,由于在火灾中兔舍被毁,幸存的家兔变成野兔,在适宜的环境中,加上没有天敌,野兔大量繁殖,破坏草原植被,给畜牧业造成极大的损失。

4.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是:()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B.鲫鱼体色与水的颜色保持一致C.生活在雪地的北极熊的毛为白色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答案】D【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

讨论
1.这两位同学各找到了多少只蝴蝶?你粘贴的纸 蝴蝶被发现了吗?分析被找到的和没有被找到的 纸蝴蝶各自具有什么特点? 颜色、形态与周围环境特点差异大的蝴蝶容易被 发现,而与周围环境相似的蝴蝶不容易被发现,这 样的蝴蝶才能更好地生存与繁衍。
2.如果是一只活的蝴蝶,它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
中不易被鸟类等天敌发现?这对蝴蝶的生存有什 么意义?
马、野牛、鹿、兔等: 奔跑速度很快、适于逃命。
北极熊具有与冰雪相似的体色,毛皮下厚厚 的脂肪层能够抵御寒冷
北极熊
竹节虫具有与树枝相似的体形,用“欺骗” 的方式保护自己免遭捕食。
竹节虫
体形: 流线型 体表: 光滑 身体结构:有适宜水中生活的呼吸、 觅食、运动等器官
许多生物外形、 体色还具有明显的适 应特征
保护色
能说明这些生物很聪明吗?

不能,这只是生物在不定向的变异 过程中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适应的相对性: 适应→不适应
二、适应的相对性: 适应→不适应 环境条件多变,遗传物质相对稳定
小结:
适应的普遍性

适应的相对 性
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又能影响一定的环境 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练习:

冬季森林里的雪兔换上了 白毛,可以适应降雪后的 环境,但是,当降雪延迟, 一身白毛的雪兔反而容易 被捕食者发现,这种现象 在生物学上称:
A.保护色 B.适应性 C.生存斗争 D.适应的相对性

应用练习2:

在一个森林里,有色彩鲜艳的有毒蛇、色彩不 鲜艳与环境相似的无毒蛇和色彩鲜艳的无毒蛇, 它们分别属于何种适应情况?
第四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游戏:一、寻找教室里的纸蝴蝶
方法: 1.参照右图蝴蝶的轮廓每位同学制作1 只纸蝴蝶。 2.将一张大的风景画粘贴在黑板上。请 2位同学蒙上眼睛,其余同学将各自 做的蝴蝶粘贴在风景画上。在粘贴之 前,将纸蝴蝶涂上尽可能与风景画一 致的颜色。 3.让蒙上眼睛的2位同学拿掉遮挡眼睛 的物体,“重见光明”后,请他们寻 找粘贴的纸蝴蝶。要求在1分钟内找 出尽可能多的纸蝴蝶。

湖北省丹江口市七年级生物生物对环境的 适应和影响专题训练(含答案)

湖北省丹江口市七年级生物生物对环境的 适应和影响专题训练(含答案)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专题训练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A、蛾夜间活动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C、候鸟的迁徙D、山顶的旗形树2、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变态成刺,是因为那儿缺少()A.动物 B.阳光 C.温度 D.水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成语是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生物依赖和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与环境互不影响 D.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5、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生物依赖和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与环境互不影响 D.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6、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变态成刺,是因为那儿缺少()A.动物 B.阳光 C.温度 D.水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大雁南飞B.大树底下好乘凉C.鱼儿离不开水D.秋风扫落叶8、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最为确切的是()A.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温度较低有直接关系B.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仅指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改变环境.9、在大自然,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

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A.森林可保持水土B.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蚯蚓疏松土壤10、地衣(一种植物)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能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的作用。

这一事实说明()A.生物能够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环境 B.生物能够影响其生活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又能影响环境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1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 (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12、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13、青岛崂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崂山石是景点的点缀,石上的地衣引起了游人的注目.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腐蚀岩石.这说明生物体()A.都能适应环境B.与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C.都能改造环境D.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14、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

初一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这都体现了()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一定环境C.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是大树的存在使环境温度降低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的也是生物带给环境得改变。

故选:A【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植被丰富的山坡不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说明A.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生物对刺激能作出反应D.生物能从外界获得物质和能量【答案】B【解析】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植被丰富的山坡不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考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说明了()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环境制约生物【答案】A【解析】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又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氧、二氧化碳、水等)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境也有影响,例如,森林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是大树的存在使环境温度降低了,体现的是生物带给环境的改变,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4.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B.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C.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D.企鹅胸部厚厚的脂肪层。

【答案】D【解析】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又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氧、二氧化碳、水等)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境也有影响.A.森林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柳杉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此项反映生物影响环境.B.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通气和吸水能力,它以腐烂的植物和泥土为食,排出物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此项反映生物影响环境.C.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中溶解氧急剧减少,导致水质恶化;此项反映生物影响环境.D企鹅胸部厚厚的脂肪层,能够适应寒冷的环境,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5.具备下列哪一特征的植物不适宜生活在沙漠环境中()A.叶片薄而宽大B.具有发达的根系C.具有肥厚的肉质茎D.叶片退化成刺【答案】A【解析】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沙漠地区最大的特点就是缺水,叶片小,可以减少上面部分对水分的散失,从而适应干旱的环境,而如果叶片宽大就会造成水分大量散失,使得植物因缺水而死亡,故选A。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学历案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学历案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学历案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每一种生物都在不断地适应着周围的环境,以求得生存和繁衍。

那么,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呢?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和规律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精妙的过程。

首先,从形态结构方面来看,许多生物为了适应特定的环境,进化出了独特的身体结构。

比如,骆驼为了适应沙漠干旱缺水的环境,长出了厚厚的驼峰来储存脂肪,这为它们在长途跋涉中提供了能量来源;仙人掌的叶片退化成了刺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它的茎变得肥厚多汁,能够储存大量的水分,使其能够在干旱的沙漠中顽强生存。

动物的形态结构适应环境的例子还有很多。

例如,鸟类的骨骼中空,这减轻了体重,有利于飞行;鱼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减少了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北极熊拥有厚厚的皮毛和大量的脂肪层,帮助它们抵御北极的严寒。

植物方面,除了仙人掌,还有一些水生植物,如荷花,它的叶柄和茎中有发达的通气组织,便于从水中获取氧气。

再从生理功能的角度来探讨,生物也有着令人惊叹的适应能力。

比如,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他们的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相对较多,这样可以增强运输氧气的能力,以适应低氧的环境。

许多动物在寒冷的冬季会通过冬眠的方式来降低自身的新陈代谢,减少能量消耗,从而度过食物匮乏的时期。

一些植物能够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自身的生理活动。

比如,在干旱季节,一些植物会关闭气孔,减少水分的蒸腾,以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行为方面的适应同样重要。

候鸟每年会进行长途迁徙,以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环境和食物资源。

有些动物会通过改变活动时间来适应环境的变化,比如夜行性动物在夜间活动,避开白天的高温和天敌。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还表现在生殖方面。

一些生物会根据环境条件来调整繁殖的时间和方式。

例如,某些昆虫在气候适宜、食物充足的时候大量繁殖;一些动物在繁殖季节会表现出特殊的求偶行为,以吸引异性,确保基因的传递。

初三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动物适应环境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以下不是动物适应森林生活方式的是()A.肉食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B.大多数动物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C.鸟类把自己的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D.有些动物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避敌害【答案】B【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肉食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鸟类把自己的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有些动物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避敌害,这些都是与适应森林环境的生活方式;而大多数动物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是与草原环境或沙漠环境或平原环境相适应的.森林里树木众多,土壤中树根遍布,不利于挖洞,又有高达树木遮挡或密集灌木丛遮挡便于隐蔽,不用挖洞.因此大多数动物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不是动物适应森林生活方式.故选B.【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下列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是(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大树底下好乘凉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鱼儿离不开水【答案】B【解析】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属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B、“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散发水分,带走大树周围的一些热量,从而降低了大树周围的温度,使得大树地下比较凉爽.这说明大树影响了周围环境的温度,属于生物影响环境,B正确;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是为了获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存,体现了生物间的捕食关系,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D、鱼儿离不开水,是环境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3.我国南方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往往降雨较多,而且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A.环境影响生物生存B.生物能适应环境C.生物生存依赖环境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答案】D【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是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使降雨量多、气候湿润,体现了生物(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故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专题演练一、单项选择1、(2006山东中招)黏虫的幼虫危害小麦。

当黏虫大发生时,农民常用木棍、簸箕等工具,顺麦垄敲打小麦植株,黏虫受震就会装死跌落在簸箕中,便于集中消灭。

农民的这种做法利用了动物的()A.防御行为 B.攻击行为 C.社群行为 D.节律行为2、(2006山东中招)蝙蝠之所以不属于鸟类,是因为蝙蝠()A.大脑发达 B.体温恒定 C.胎生哺乳 D.心脏有四腔3、(2006山东中招)鸟类的形态特征与其他脊椎动物有明显的不同,最突出的特征表现在()A.体被羽毛 B.趾端有爪 C.颈部明显 D.体呈流线型4、(2006山东中招)家鸽的卵产出后,胚胎就停止发育。

若使胚胎继续发育,必须的条件是( )A.充足的阳光B.适宜的温度C.一定的水分D.雌鸽孵卵5、(2006年威海结业)小红的姥姥在笼子里养了两只母鸡。

它们能生蛋并孵出小鸡吗?( )A.不能生蛋,当然也不能孵出小鸡B.能生蛋,但该蛋只能孵出小母鸡C.能胜蛋,但该蛋孵不出小鸡D.能生蛋,该蛋也能孵出小鸡6、(2006年威海结业)下列哪项不是家兔所具有的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的结构( )A.门齿B.犬齿C.臼齿D.发达的盲肠7、(2006年菏泽中招)下列关于动物的行为共同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行为的产生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B.动物的行为都是一个运动变化的过程C.动物的行为对其生存繁衍有重要作用D.动物的行为都是可以遗传的8、下列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A、蚯蚓B、家鸽C、蟾蜍D、金鱼9、家兔适于草食生活的特点中,不正确的是()A、消化管很长B、盲肠发达C、臼齿发达D、犬齿发达10、下列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A、蚂蚁的群体B、蜜蜂的群体C、白蚁的群体D、草原上的羊群11、草履虫进行呼吸是通过()A、表膜B、口沟C、细胞质D、伸缩泡12、下列几种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黑猩猩用树枝钩取食物B、蜜蜂采蜜C、马拉车D、人见红灯停车13、老鼠对人类有害并被列为“四害”之一,我们对它应()A、想尽办法赶尽杀绝B、顺其自然不加控制C、大力保护并减少其天敌的数量D、设法控制其数量,减少危害14、鲫鱼胸鳍和腹鳍的主要作用是()A、划水游泳B、平衡身体C、在水底爬行D、控制前进的方向15、鸟体内最发达的肌肉是()A、后肢肌肉B、两翼肌肉C、颈部肌肉D、胸肌16、提一桶水上楼,这时手臂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A.收缩,收缩 B.收缩,舒张 C.舒张,收缩 D.舒张,舒张17、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A.蚯蚓 B.大山雀 C.马D.黑猩猩18、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A.环境因素 B.后天“学习”所得 C.遗传物质D.亲代训练19、下列哪种行为属于动物的学习行为()A.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 B.小鸟在池边喂鱼C.蜜蜂筑巢 D.小鸡绕道取食20、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A.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 B.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C.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狗辨主客、黄牛耕地、老马识途二、理解与应用21、(2006年威海结业考试)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资料一: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养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

资料二: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

不久那里其他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___行为。

“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行为。

(2)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时其体内的____________决定的行为。

其他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是在______________因素的基础上,通过______________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行为。

从维持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一行为比前一行为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

分析“资料一”,并说出其中动物通过运动完成自己行为的两个实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2、(2006年济宁中招)几只蝗虫正想啃玉米,发现了“田园卫士”青蛙。

一只蝗虫展翅就逃,结果被青蛙逮个正着。

其他蝗虫目睹这残酷的一幕,吓得一动不动藏在草丛中,结果躲过一劫。

这时一条蛇爬过来,将青蛙吞进肚里。

请分析回答:(1)蝗虫发现青蛙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想逃的蝗虫和不动的蝗虫结局不同,说明蛙眼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从发育过程看,蝗虫属于________________,青蛙属于___________(4) 请写出材料中显示的该农田中最长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食物链数量最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分析与识图23、(2006山东中招)中国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美丽的丝绸是以“蚕宝宝”吐出的细丝为原料织成的。

请观察下图四幅照片,并回答:(1)与蝗虫相比,家蚕的发育过程多了_______________期。

(2)若要保证蚕茧高产,应在家蚕发育的________________期满足食物供应。

(3)图4显示家蚕正在“作茧自缚”,这是一种有家蚕体内的____________所决定的行为。

(4)2003年底,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绘制工作。

若分别用1、2、4时期的家蚕细胞为研究材料,请你判断所绘制的基因组框架是否一样?___________(1)图中3为____________,它的存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对鸟与人的心脏大小及心搏次数的比较,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

25、资料一:下图中两个狐(A、B),一个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另一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资料二:科学工作者在南极研究中发现,在南极,由于冰雪融化,长期被冰冻的种子解冻萌发,在这里出现了新的物种;从南极冰盖钻取样芯分析表明:半个世纪以来,地球一直在变暖。

25年以来,南极气温上升了1℃。

这些都说明一个现象:地球在变暖。

(1)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都与_______________相适应。

(2) 请推测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是______。

(3)燃烧煤和石油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种气体像玻璃温度的玻璃一样能捕获阳光使地球变暖。

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它是造成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4)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极地狐将会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直至濒危灭绝”)(5)请你想一个好办法让地球“退烧”?四、实验与探究26、(2006年泰安中考)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蜜蜂是过群体生活的。

其中蜂王的职责是_______________。

(2)请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昆虫触角的作用。

材料用具:活蚂蚁10只、糖、木屑、两个玻璃缸、解剖剪、镊子。

方法步骤:①在两个玻璃缸内各放一小堆糖和一小堆木屑;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C 3A 4B 5C 6B 7D 8B 9D 10D 11A 12B 13D 14B 15D 16A 17D 18C 19D 20A二、理解与应用:21、(1)先天性学习(2)遗传物质(基因/DNA)遗传环境适应变化的环境(3)美国红雀通过飞行捕虫喂食金鱼金鱼通过游泳到水面求食22、(1)复眼(2)只能看见活动的物体(3)不完全变态发育变态发育(4)玉米—蝗虫—青蛙—蛇蛇23、(1)2 蛹(2)4 幼虫(3)遗传物质(4)一样24、(1)气囊与肺相通,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有的还突入到骨的空腔里帮助呼吸(2)鸟类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高,心跳快,供给鸟类充足氧气,与飞行生活相适应25、(1)其生存环境 (2)B (3)温室效应 (4)减少直至濒危灭绝 (5)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减少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等。

26、(1)产卵,繁殖后代(2)②取5只蚂蚁放入一玻璃缸中,用玻璃板盖好,观察这5只蚂蚁的行为;取另外5只蚂蚁,剪掉它们的触角,放入另一玻璃缸内,也用玻璃板盖好,观察它们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