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课 时间的脚印-学易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解析版)

合集下载

第8课 时间的脚印-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读

第8课 时间的脚印-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读

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陶世龙学习目标1.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重点)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难点)文题解读说时间有脚印是拟人,把时间比成脚印是比喻,本文标题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抽象的时间,具体化、形象化,更能吸引读者,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

作者简介陶世龙(1929—),生于四川省安岳县。

1949年开始创作科普文章,主要从事自然科学与中国文化融合的研究。

参与主编了《科普创作》《科技写作》《科普创作概论》和《黄河文化》。

部分作品结集为《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写作背景课文主题本文通过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以及认识这一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说明了自然界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改变着,人类社会也一样。

因此我们应该具有探索精神,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读读写写掸dǎn 踪迹zōng 烘烤hōng 腐蚀shí沙砾 lì山麓lù沟壑 hè龟裂jūn 帷幕wéi时间的脚印陶世龙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文章开头引用高士其的话开头,一方面把时间拟人化,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生活实际,吸引读者。

】①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②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③然而,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

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④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

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课文详细解析

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课文详细解析
概括评价上一段的叙述内容。
⑥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 史的发展过程。(27)
承上文,化石的作用;启下文,说明化石是 怎样帮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的。
文章解析
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
1.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 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话?
雨水的作用 生物的作用
具体
原因
第14段
人的作用
第15—17段 岩石生存的原因 第18—21段 岩石生存的结果
原因 分
结果
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 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是否偏离了文 章的主题?
没有偏离主题,原因:①增强文章吸引力,使人联想 到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也会很有趣;②这是一种做铺垫 的写法,人类记录时间的方式有如此奇异的,那么大自 然记录时间的方式会更奇妙,更具内涵。
合作探究
试分析第5—21自然段的说明顺序?
提示:解题思路 简括各自然段意思——合并相关段落—— 对照顺序类型进行发现
第5段: 总领下文
第6段: 自然界中岩石的各种现象

第7段: 过渡,引起下文
第8段: 岩石毁灭所呈现的现象
结果
第9段、 概说呈此现象的原因
概括
第10、11段:空气和水中酸的作用
第12段: 第13段:
文章感知
朗读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4): 引出话题
岩石是大自然记录 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详细阐述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分两层) 第一层(5—2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8 时间的脚印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沙砾.(lì) 琥.珀(hǔ) 粗糙.(zāo) 山麓.(lù)B.低洼.(wā) 踪.迹(zōng) 崩.落(bēng) 烘.烤(hōng)C.龟.裂(jūn) 腐蚀.(shí) 帷.幕(wéi) 楔.形(qì)D.湖泊.(bó) 沟壑.(hè) 扫帚.(zhou) 钟鼎.(dǐng)2.下列句子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细中造成破坏。

B.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

C.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D.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楔形文字更困难些。

但是, 有多么困难,我们总有办法来读懂它。

而在读懂以后, 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

A.或者尽管因为所以B.和尽管不仅而且C.或者不管不仅而且D.和不管因为所以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因为当时的森林多生长在水陆交汇的沼泽附近,树木死后遗骸沉入水下,与空气隔绝,可以防止被氧化分解。

②总之这些植物遗骸年复一年堆积在地层中,经过3亿年的化学、物理作用,最终变成了黑漆漆的煤炭。

③为什么石炭纪能出这么多煤?④有些科学家猜测,石炭纪时的真菌、细菌,或许还没有能力分解树木里的木质素……⑤数百万年的稳定气候,又使一代代植物在当地周而复始地生长,大量堆积。

A.⑤③①④②B.③①⑤④②C.③④①⑤②D.⑤④③①②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借由一个个故事,让读者可以洞察复杂而真实的世界。

B.有效的科学探测数据对于科学研究来说非常重要。

C.实现干部自身能力与任职情境的匹配,需要完善和建立相应的制度。

第08课 时间的脚印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同步讲义

第08课 时间的脚印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同步讲义

08 时间的脚印1、文学常识2、字音字形(课后“读读写写”)3、文章思路:时间的脚印岩石1、读懂课文思路2、掌握读懂说明文的方法。

有趣味性的语言。

多处运用拟人、比喻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如: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块的运动情况。

1.下列词语的书写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烘烤 沟壑 低洼 龟裂(guī )B.腐蚀 山麓 山涯 沙砾( l ì )C.裂缝 孔隙 粗糙 帷幕( wéi )D.包裹 沉淀 掸子 倾斜( qĭng )【答案】C【解析】A. 龟裂(guī)----gui B. 山涯---崖 D. 倾斜(qĭng )----qīng2.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A. 世上有一种情最伟大,就算斗转星移、海枯石烂也不动摇,这便是亲情B. 生活中的幸福如一缕温暖的阳光,如一席徐徐的春凤,如一曲首优美的乐章,无时无刻滋润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在成长的路上一路花开!C. 此地山势陡峭,悬在半山之间的道路两侧都是悬崖绝壁....,经过令人惊心动魄的穿越石缝间隙的旅程,再往前行,就到达景色最为壮观的地带。

D. 世人的偏见根深蒂固....,往往掠影浮光,不知自己的闲言碎语有多么伤人【答案】B.【解析】无时无刻:没有时刻。

常与否定词连用,指时时刻刻、随时的意思。

应该为:无时无刻不滋润着人们的心灵。

3.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

B.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C.由于这次交通事故,淮海路宛平路地段的交通为此封闭了近三个小时。

D.学校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之后,校园掀起“尊师重教,团结互助”的风气。

【答案】D【解析】A. (“达到”的宾语中心语残缺,“损失”后加“的目的”)B. 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必要条件,应为“只有……才”。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含答案)基础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腐蚀.(shí)棘.手(là)迥.乎不同(jiǒnɡ)B. 喑.哑(yīn)稽.首(qí)楔.形文字(xiē)C. 龟.裂(ɡuī)枯涸.(hé)骇.人听闻(hài)D. 狡黠.(xiá)山麓.(lù)锲.而不舍(qì)2. 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B. 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

C. 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D. 就好像一丙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3. 下列各句中,省略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湖边、海边……形成的岩石就常常是这样的。

B.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

C. 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D. 在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4.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扫过上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________(2)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________(3)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

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________ (4)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________阅读题(一)可燃冰是天使还是魔鬼?①21年前的夏天,德国科学家在北太平洋海底800米深处,第一次取出可燃冰样品,并使人类第一次看到,冰雪般的东西被点燃后,发出魔幻般淡红色的火焰,耗尽能量后,硕大的冰块竟变成了一摊清水…… 可燃冰的由来②可燃冰的学名叫甲烷水合物,它的形状像石蜡遇热未融化前的样子,洁白而绵软。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0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及课件(2024)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0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及课件(2024)

03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争
取更大的进步。
30
下一讲预告及预习提示
下一讲内容
《诗经》两首
预习提示
提前阅读课文,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和背景;预习生字词,为课堂学习做好 准备。
2024/1/29
31
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建议
多读多背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背诵经典诗文,提高语感和
2024/1/29
33
教学方法上,采用讲解、讨论、 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
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本课还将安排一些实践活 动,如制定个人时间表、分享时 间管理经验等,以帮助学生将所
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6
课时安排与教学重点
本课计划安排2课时,其中第一 课时主要进行课文讲解和相关知 识点的介绍,第二课时则进行实
情感表达
文章以诗意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 ,传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表 达了对人类智慧和力量的赞美。
10
精彩段落欣赏与解读
• “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因为水、大 气和生物等的作用,大自然就像一个勤奋的书写员,每天在天幕上、在大地上、在石头上写着自己的作品。”
魅力。
阅读理解技巧
通过课文实例,讲解了如何抓 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主旨和
作者情感。
2024/1/29
29
学生表现评价及鼓励
2024/1/29
课堂表现
01
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认真听讲,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态
度。
作业完成情况
02

第8课 《时间的脚印》(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8课 《时间的脚印》(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8课《时间的脚印》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计时的变迁漫奇①“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是千百年来教诲人们珍惜时间的格言。

光阴即时间,怎么用长度“寸”来计量呢?②在古代,钟表还没有发明,没有时、分、秒之称。

但人们利用“观天”“测地”,白天看太阳量阴影,晚上望月亮数星星。

寸阴、分阴表示短暂的时间也就流传于今了。

公元7世纪,我们祖先利用日影变化制成的圭来测量时间,以后又创造了沙斗、漏壶等计时工具。

这些就是钟表的“老祖宗”吧!③在现代生活中,时间观念强了,再也不能“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了,而必须是“7点15分,老地方见面”。

对计时的要求高了,争分夺秒,分秒必争。

几分钟的差别,上班就会迟到或赶不上火车;几秒钟内会决定一场球的胜负;电视和电影的画面每秒变化二十几幅;1/10秒乃至1/100秒决定了短跑运动员谁是冠军。

几百年来,以重锤的重力或发条的弹性力为动力的机械钟表,独霸了钟表世界,尽管它的外貌千姿百态,但万变不离其宗,“内脏”都是由游丝、平衡摆和齿轮等组成,以机械周期性运动作时间的基准,但机械工艺限制了它的准确度,日差变化保持在数秒之内。

④电子技术“闯入”钟表世界后,计时的准确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不同凡响的石英电子钟,以俊秀潇洒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它用高稳定度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作时间基准,造型新颖,走时准确。

层出不穷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使电子钟表的功能日臻完美。

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除时、分、秒、日、月、星期、上下午外,还有音乐报时、测时秒表、世界时转换等,成为钟表世界中的一颗明星。

⑤但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了。

为了研究电子运动、同位素各种粒子的寿命、天文大地测量、空间天文导航、激光测距以及人造卫星的飞行、定位和导弹跟踪,都需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

现代化的地震台网在地震的监视和预报中,测试时间上1微秒(1/1000 000秒)误差相当于距离上的300米。

最新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同步测试及答案解析

最新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同步测试及答案解析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同步测试及答案解析一、字词书写1.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踪.迹(____)腐蚀.(____)粗糙.(____)龟.裂(____)砂lì(____)山lù(____)wéi(____)幕二、选择题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沙橘洲音乐艺术节上,五色斑斓....的灯光,光芒四射的焰火,把整个橘子洲头的上空辉映得无比绚烂。

B.湖南省首届“青少年国学知识大赛”在长沙隆重举行,通过观看比赛,我们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国学知识。

C.电影《摔跤吧,爸爸》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电影院竟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D.远亲不如近邻......,很多老人与邻里结成对子,互相帮助,自发形成了“互助养老”的模式。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一旦中东地区局势出现动荡,我国的燃油市场也将随之出现波动。

B.我们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让他们在亚太市长峰会期间各显其能,使来宾们从中感受到中国青年的友好。

C.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师,调到北京去了。

D.他清楚地记得,一周前,一个人背着一个黑色的皮包,从这条小路匆匆地走进村子,径直走进了王明那有些破败的小院。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B.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C.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D.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二单元
第8课*时间的脚印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腐蚀.
(shí) 棘.手(là) 迥.乎不同(jiǒnɡ) B .喑.
哑(yīn ) 稽.首(qí) 楔.形文字(xiē) C .龟.
裂(ɡuī) 枯涸.(hé) 骇.人听闻(hài ) D .狡黠.
(xiá) 山麓.
(lù) 锲.而不舍(qì)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B .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

C .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D .就好像一丙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答案】D
【解析】D 项,“丙”应当是“柄”。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沙橘洲音乐艺术节上,五色斑斓..
的灯光,光芒四射的焰火,把整个橘子洲头的上空辉映得无比绚烂。

B .湖南省首届“青少年国学知识大赛”在长沙隆重举行,通过观看比赛,我们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国学知识。

C .电影《摔跤吧,爸爸》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
,电影院竟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D .远亲不如....近邻..
,很多老人与邻里结成对子,互相帮助,自发形成了“互助养老”的模式。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