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上海)历史第六分册第25课 初登国际舞台(学案设计)无答案
高中历史华师大版第六分册课件初登国际舞台1 精品

1954年4月中苏美英法等国家在瑞士日内瓦,周恩来总理出席。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
三、万隆会议——“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 1、召开: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在印度尼西亚万隆, 召开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万隆会议。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定
1949.10—1950.10与17国建交
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越南 印度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芬兰
第25课
初登国际舞台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 遏制,维护世界和平; 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政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访问印度时 3、内容: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是对当代国际关系的贡献,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反映了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共 同接受的指导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得到了国 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日内瓦会议(略)
第八单元
中国走向世界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 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 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1950年2月毛泽东与斯大林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 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 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六分册全册课件

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六分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现代世界的形成与发展1.1 两次世界大战1.2 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3 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2. 中国近现代史2.1 辛亥革命2.2 五四运动2.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国共合作2.4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3. 当代世界与中国3.1 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3.2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3.3 21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理解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2. 掌握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与国共合作、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3. 认识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过程,理解21世纪世界与中国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中国共产党成立与国共合作。
2.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现代世界的形成与发展。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包括两次世界大战、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与国共合作、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等。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再现重要历史事件。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典型例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六分册全册课件2. 内容:1)两次世界大战2)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3)中国共产党成立与国共合作4)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5)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6)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7)21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分析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3)论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与国共合作的过程及意义。
华师大版历史第六册《初登国际舞台》ppt

得通过。这样,日内瓦会议关于朝鲜问题的讨论以未通过任何协议而结束。但正如周
恩来外长所指出:它使大家了解到美国代表如何阻挠日内瓦会议,并阻止达成即使是
最低限度的、最具有和解性的建议。
周恩来巧妙推广梁祝:中国的罗密 欧与朱丽叶
• 1954年5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 日内瓦国际会议。为了让与会代表和新闻记者了 解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气象, 中国代表团带去了国内新拍出的第一部彩色(越剧) 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外国人对中国的越 剧究竟感不感兴趣?”作为新闻联络官的熊向晖 的心里很茫然。在无计可施时,技高一筹的周恩 来指示在请柬上写上:“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 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如周 恩来所料,《梁山伯与祝英台》受到了外国观众 的喜爱。一位美国记者甚至说:“这部电影太美 了,比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更感人!”
•
由于与会各方对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存在着原则分歧,到6月15日仍难达成协
议,朝鲜、中国、苏联再次提出一些有利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建议,以打破僵局,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案本节课是高一历史课程中的第25课,主要讲述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历程。
通过四个子目(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全面内战的爆发、___政权的统治危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阐述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研究唯物史观和辩证分析理论,分析___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教材中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探究和分析___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课前准备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提前准备课程资料,并提出问题以增加教学的目的性。
同时,学生也应该在课前预,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和搜集有关资料。
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相关图片来导入本课研究。
通过观察渡江战役和人民解放军开进南京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这场战争的背景、爆发原因和最终结果,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
在讲授新课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入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这个话题,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所学知识,指出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
通过自主研究的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到重庆谈判的背景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
___主张成立___,力争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___则坚持和内战的方针。
重庆谈判的时间是1945年8月至10月。
教学重点是___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和___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难点是如何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分析理论看待历史问题。
1946年6月,___军队开始对___的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标志着解放战争的爆发。
为了粉碎___的进攻,___采取了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___军队进攻的方针,并在1946年7至10月期间共歼灭___军队约30万人,成功粉碎了___的全面进攻。
此后,___军队又于1947年3月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采取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的策略,成功粉碎了___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并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上海初中历史会考资料:初登国际舞台

20XX年上海初中历史会考资料:初登国际舞台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强大,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小编收集整理的上海初中历史《初登国际舞台》的会考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学习。
上海初中历史会考资料:初登国际舞台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
2、提出: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对当代国际关系的重大贡献。
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共同接受的指导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
二、万隆会议万隆会议与万隆精神1、1955年,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相聚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与的亚非会议,亦称“万隆会议”。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
2、中国倡导的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推动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使会议取得了成功。
上海初中历史会考资料:外交舞台的拓展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 背景: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奉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蒋介石集团继续占据着联合国的中国席位。
(2) 重返: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驱逐蒋介石的代表。
3、意义:中国重新参与联合国事务,成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的中坚力量。
2.尼克松访华与中美建交(1) 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美建交: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建交三原则为:(美国)同台湾断绝外交关系,从台湾撤军,废除同台湾的共同防御条约。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第25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测试题(无答案)-教学文档

第 1 页第25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单项选择题:1.它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第一个完整的理论和实践纲领,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光辉的革命宣言。
马克思和恩格斯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A .《人民宪章》B .《独立宣言》C .《大宪章》D .《共产党宣言》 2.2019年,英国广 播公司通过国际互联网公开投票,评选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在众多候选人中名列榜首,其主要原因是( )A .领导了巴黎公社B .创立了唯物主义史观C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D .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 3.“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这一名言出自( )A .《人权宣言》B .《独立宣言》C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 .《共产党宣言》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独立宣言》的发表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 .《人权宣言》的发表D .巴黎公社的成立 5.1848年以后,“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里的科学理论是指( )A .《人权宣言》B .《权利法案》C .《独立宣言》D .《共产党宣言》 6.美国教育部曾经公布了一份“美国中学生必读书日”,《共产党宣言》赫然在列,究其原因,四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同学甲:《共产党宣言》是开辟新时代的宣言B .同学乙:《共产党宣言》是世界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C .同学丙:《共产党宣言》是工人阶级夺取权利的尝试D .同学丁:《共产党宣言》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7.请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历史上著名的文献( ) ①《人权宣言》 ②《独立宣言》 ③《法典》 ④《共产党宣言》 ⑤《权利法案》A .①②③④⑤ B.⑤②①③④ C .①⑤③④② D.⑤②①④③8.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其理论依据源自( )A .《权利法案》B .《人权宣言》 B .《独立宣言》 D .《共产党宣言》 9.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高中历史_ 华东师大课标版_ 高三下册_ 第八单元 中国走向世界 _ 第25课 初登国际舞台 (共29张PPT)

王祖康老师的课切合当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主题, 追溯中国外交历史融入国际大舞台的初始。课堂教学展示新中 国如何走出外交困境,突破制度与意识形态的藩篱,走向广泛 交友。新中国终于摆脱了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体系,与大国 建立平等外交关系,大国风采初见端倪。王老师谨慎又广泛地 选取了文献、图片、地图等各类史料,引领学生汲取历史信息, 获得对新中国50年代外交成就的历史认识。同时基于历史唯物 史观,对历史现象进行全面的诠释与评价,使学生认识到影响 大国关系的多种因素和世界格局演变的和平、发展的历史趋势。 总而言之,王祖康老师的这节课具有鲜明的历史学科特点,又 契合十九大精神,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时代价值。
第八单元 中国走向世界 第25课 初登国际舞台
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 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 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 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我们呼吁,各国人 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国民党当局在港特务用60万港币买通 香港启德机场清洁员周梓铭,在周恩 来预定搭乘的印度国际航空公司洛克 希德星座式749A型飞机"克什米尔公 主号"的右翼轮舱处,安装了一颗定 时炸弹。而暗杀目标周恩来本人却因 刚刚做完阑尾炎手术,临时秘密改变 行程,经昆明取道缅甸前首都仰光赴 万隆参加会议。最终,克什米尔公主 号起飞约5小时后爆炸,11名乘客全 部遇难,只有3名机组人员生还。
——陈敦德:《迈步:周恩来飞往万隆》,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版,第20页。
材料三:我国历届政府同22个外国签订了 745个不平等条约。其中清朝政府从1841年5 月至1912年2月共70年,签411个;北洋政府 从1912年3月至1927年5月共15年,签243个; 国民党政府从1927年9月至1949年6月共22年, 签91个。同我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主要是17 个资本主义列强,即英、美、法、俄、德、 葡、荷、西、比、卢、意、奥、日、挪、丹、 瑞典、瑞士还有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秘 鲁、刚果这5国则是依仗大国,也通过签约 在中国享有特权。
高中历史_ 华东师大课标版_ 高三下册_ 第八单元 中国走向世界 _ 第25课 初登国际舞台 (共41张PPT)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共
处
核心、基础
保证
条件 出发点和目的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目 的
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过 ①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程 ②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再次提出
内 容
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 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各国主权平等;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会员国不得侵犯它国的领土 完整或政治独立;
不得干涉它国内政;
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 全的必要范围内应确保非 会员国遵循上述原则;
联合国组织不得干涉在本质 上属于任何国家内管辖的 事项,但这项规定不应妨 碍对威胁和平、破坏和平 以及侵略行径采取强制行 动
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 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 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的话啊!’”
感悟伟人
“ 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啥尔德
“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
—— 美国前总统夫人杰奎琳
“ 如果认为我难以对付的话,那你们就等着 与周恩来打交道吧。”
——苏联前外长莫洛托夫
“如果世上能多一些像周恩来一样的领导人 ,世界和平就有希望了”
意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对当代国际关系 义 的重大贡献,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
思考
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会为众多国家接受, 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⑴ 符合1945年“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旨 ⑵ 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⑶ 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课初登国际舞台新中国的外交关系史学案
一、学习目标
识记与理解: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万隆会议与万隆精神;
③重返联合国;
④尼克松访华与中美建交;
⑤《联合声明》与中日建交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三、学习过程:
(一)、阅读教材120-末尾页,完成下列问题(知识整理)
一、血雨腥风磨砺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1、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
①美国等西方国家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对中国进行军事、经济封锁
②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有十几个国家
③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状态
探究1:思考新中国建立后外交政策的调整?
①另起炉灶;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一边倒
2、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3、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探究2:何谓五项基本原则?体现了新中国怎样的建交理念?起到了怎样积极历史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中国的外交关系史
1、50年代的外交关系:
(1)1954年日内瓦会议
(2)1955年万隆会议与万隆精神★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
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
2、70年代的外交关系
(1)1971年第26届联大,中国重返联合国★
(2)尼克松访华与中美建交★
①毛泽东接见美国记者斯诺;②乒乓外交;③基辛格秘密访华;④尼克松访华
探究3:尼克松访华和中美正式建交一回事吗?中美建交在新中国外交关系史上具有怎样的积极意义?你如何理解第26课的标题《外交舞台的拓展》?
★关于中美《上海公报》与台湾问题的展望
(3)《联合声明》与中日建交★
3、新时期外交关系(一大片):
(1)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收获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