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初中历史九上《通向整体世界的“新航路”》教案
5.15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阅读《航海家的故事》,了解航海家的生平和成就,引导学生学习航海家的勇气和智慧,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观看《新航路的开辟》纪录片,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体验,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和对世界的影响。
使用《探寻新航路的历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图,理解航海家的航线和探险区域,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新航路的开辟》:这是一部纪录片,通过实景拍摄和历史资料的结合,生动地展示了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和对世界的影响,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新航路的重要性。
《探寻新航路的历史地图》:这是一组历史地图,展示了15-16世纪欧洲航海家的航线和探险区域,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地图,更好地理解航海家的探险历程和航线的重要性。
2. 欧洲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包括对东方财富的渴望、欧洲商品的输出和资本的输出、欧洲科技的发展等。对欧洲的影响包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兴起,加速了欧洲的殖民扩张,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对世界的影响包括加速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对殖民地的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与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包括贸易联系的加强,殖民扩张的推进,文化交流的加速,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影响,如对美洲殖民地的掠夺和剥削。
2. 对于选择题,批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并解释正确答案的依据。
3. 对于简答题,批注学生的答案是否完整,是否涵盖了题目的所有要求,并给出改进建议。
4. 对于论述题,批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并给出改进建议。
5. 通过作业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作业的完成,并对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历史学科的在线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
1. 历史相关的电子书籍和学术文章。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材以人类历史发展为背景,讲述了欧洲探寻新航路的过程以及这一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课主要内容涵盖了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探寻新航路的动机、过程以及所引起的殖民扩张和全球化进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对于探寻新航路这一事件,学生可能对其背后的动机、过程以及影响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探寻新航路的背景、过程以及主要航海家;掌握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探寻新航路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寻新航路的过程及主要航海家;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探寻新航路的动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环节。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概念,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已知的航线,进而提出问题:“如果让你去探寻一条新的航线,你会选择怎样的路线?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探寻新航路的背景,然后呈现主要航海家的生平事迹,如哥伦布、麦哲伦等。
第16课 通向整体世界的新航路

概述:学校七中学科:历史主备人:郭修福审核人:审批人:内容:第16课通向整体世界的新航路课型:新授课(探究活动课)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哥伦布等人的名字和新航路的路线;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意义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使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伟大斗争,新航路开辟的成功,促进了各国的交流,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形势。
教学重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航海家及其航海路线成功开辟的原因及其影响反思与评价1 内容提要时间关键项、方法、策略反思与评价2【导入】【新课】一、预习自学,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单(课前15分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检测(课前15分钟)→产生困惑。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课中前25分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合作、讨论解疑(课中前10分钟)→展示点评、拓展提升(课中后10分钟)。
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与人交流、协作的能力,使每人都体会成功的快乐。
三、总结提升(课中第11~第15分钟+课堂最后10分钟)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反刍、当堂检测(课中第25~30分钟)→自我完善、训练提升(课堂最后10 分钟)。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设计思路:1.课程选择“课题导学-自主探究-成果展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既利用了课前学习任务单(前置性研究作业)让学生了解基本学习内容,把重点及难点知识做成微视频辅助学习自学,从而实现了课堂的翻转,又重视了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合作学习和巩固性练习内化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2.通过随机抽取式的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与点评,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有效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和意识,积极参与小组探究活动,增强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内在学习潜力。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5.15 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课标解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托勒密《地理学指南》中的世界地图。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来说说这幅世界地图反映了当时欧洲人逐渐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提示:这幅世界地图反映了当时地圆说在欧洲的流行,伴随着这一学说的流行,欧洲出现了许多勇于冒险的航海家去证明地圆说,去发现未知的大陆,去寻找梦寐以求的财富。
思考:这样做的航海家都有哪些?他们都成功了吗?通过本课,你将走进“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二、探究新知(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1.材料展示:材料一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生,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贵金属黄金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
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
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
”材料三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秦海(中国南海)中共有7 459座岛……爪哇大岛甚富,出产黑胡椒、肉豆蔻、高良姜、生姜、丁香及其他类香料……黄金之多,无人能信。
小爪哇岛出产世界最多之樟脑,质极细,其量值等黄金……其地饶有金银、一切香料,如沉香、苏木、乌木等物,多如牛毛。
——《马可·波罗行纪》材料四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
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苛以重税。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教师提问:阅读材料,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提示: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海外市场;②欧洲人对财富的渴望,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物质动力;③《马可·波罗行纪》描绘了东方的富庶,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④奥斯曼帝国阻碍了东西方贸易。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学教案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教案换手段。
商人和手工工场主需要更多货币扩大经营,开拓新的市场,而黄金是最贵重的交换手段,因此,许多欧洲人都渴望黄金。
而当时恰好有一本书告诉他们可以去哪里找更多的黄金,它就是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纪》,我们一起看看马可·波罗是怎么说的:材料二: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行纪》冯承均[译]【设问】哪里有大量的黄金呢?没错。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可·波罗向欧洲人描述了东方国家无穷无尽的财富,包括无限黄金、还有当时在欧洲极受欢迎的香料。
除了这些,《马可·波罗行纪》中还描述了东方国家尤其是中国巨大的商业城市,华丽的宫殿建筑。
这些吸引人的描绘更激起欧洲人到东方寻找黄金、获取香料等商品的热情,使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社会的热潮。
以上就是欧洲人为什么有一个“东方梦”的主要原因。
我们可以看出欧洲人的梦想很美好,不过,现实又是如何呢?请同学们看看下面这则材料:材料三: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比原价高8-10倍)。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教师:可惜,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
首先,由于有印度商人、阿拉伯商人和意大利商人这些中间商赚差价,欧洲人购买东方商品要付很高的价格;其次,令欧洲人更头疼的是,在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掉拜占庭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道,土耳其人向商人征收高额的关税,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更加昂贵了。
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即使遇到困难、更大的困难,欧洲人还是没有气馁。
既然传统陆路无法行通,欧洲人决定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总结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原因。
另外,展示迪亚士的话,补充探寻新航路的宗教原因。
第16课 通向整体世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
高峰中学
陈兴全
活动目标
• 学习设计绘制示意图及收集筛选资料的方
法。 • 学习航海家的创新、勇敢无畏、挑战自我 自然的胆识和意志。 • 探究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活动资源
• 课本插图资料,地图册、地理书还是灾难?
强调曙光——从各民族的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
不忘灾难——殖民扩张和残酷掠夺……
精神财富-------航海家的大胆创新、勇敢无畏、 挑战自我、挑战自然的胆识和意志。
船队性质 中国
经费来源
航海目的 船队成员
皇朝特谴船 国库支付 队 私人航海探 股份公司 险队 和私人集 资为主、 王室赞助
航海技术的提高 可能 性
客观条件:
造船技术的发展 地理知识的提高
2、条件
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主观条件:
多桅帆 船
“地圆说”的疑
展示航海家的风采
迪 亚 士
哥 伦 布
达 伽 马 ·
麦 哲 伦
北美洲 1492-1493年
欧 洲 亚 洲
太 平 洋
大
南美洲
非洲
1498年
太平洋
大洋洲
西 1487-1488年
哥伦布航海日记
• 哥伦布航海日记〔西班牙〕 • 哥伦布十月二十九日,星期一远征军司令率船队从该
•
港起航向西航行以寻找据印第安人所告国王居住的城市。 西北六里格处有一个海角,正东十里格处也有一海角, 行一里格后,见一条河流,河口狭窄,远征军司令命之月 亮河。黄昏时,又发现另一条河流,附近房屋甚多,印第 安人以手势相告,它比当地其他河流皆大,故远征军司令 称此河为海河。他派人乘两只小艇登陆进村找村民交谈。 在其中一只小艇上-还派了一名随船带来的印第安人。此 时,那些印第安人已稍懂我们的语言,表示愿与基督徒们 在一起。村里男女老幼逃得踪影全无,但屋内东西却原封 未动。远征军司令下令不准动任何东西。据进村的人报告, 这些房屋系迄今所见最漂亮的建筑。他认为越接近大陆, 房子会越好。这些房屋极似原野上的帐篷,开间很大,但 分布散乱,毫无章法,形不成街道。屋内干净清洁,陈设 整齐,所有房屋皆用漂亮的棕榈枝搭成。屋内有很多女性
5.15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 航海家们面对未知的海域和困难,展现出了坚定的探索精神和勇气。
- 他们克服了恶劣的天气、疾病、食物短缺等困难,完成了历史性的航行。
6.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东西方文化开始交流和碰撞,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
- 欧洲的宗教和科学知识传入东方,而东方的哲学、艺术和科技也被欧洲人所了解和学习。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探寻新航路的知识点和方法。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哥伦布的航海地图、达伽马的航海路线图、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图等,以直观地展示航海家的探索历程。此外,还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新航路对世界影响的历史文献资料,供学生进行深入研究。
3. 实验器材:如果课程中涉及实验,如模拟航海家的航海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如船模、航海图、指南针等。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探寻新航路”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新航路的开辟背景等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引发了殖民扩张:欧洲国家纷纷在新航路上建立殖民地,对当地进行统治和资源掠夺。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通向整体世界的新航路》课件1

南美 洲
欧 洲 亚洲
非 洲
大洋 洲
“新”航路的开辟
既然是“新”的路线,那就意味 着以前就有东西方交通道路,一起 回忆……
——亚欧大陆贸易往来史实
丝绸之路 陶瓷之路
——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问题一:西欧人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呢?
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控制 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
1、商路不畅,阿拉伯、意大利商人操纵对东方的贸易
问题一:图画中的主人公在 做什么?女主人手下的书是 什么书?她的目光在看什么? 说明了什么? 引发该现象 的根源何在?
借贷者和他的妻子
2、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材料1: “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 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 家的乐园。”
据统计,从15~17世纪的三个世纪里,西班牙从拉 丁美洲掠取了255万千克的黄金和一亿千克的白 银,葡萄牙仅从巴西就掠夺了至少价值六亿美元 的钻石,这是新航路开辟后带来的消极影响之一。
贩奴贸易
史料链接1
一个黑奴在非洲约值70~100法郎,贩过重洋 可卖到1000~2000法郎。殖民者在西非海岸构筑 了近50座囚奴堡,其中有一段海岸就称为“奴隶 海岸”。在这里,6.25平方米的囚室里往往要关 押15~20名奴隶,一个强壮的奴隶只能换一桶酒, 而一个儿童只值一面镜子。奴隶上船后都关在底 舱里,在大西洋上航行两三个月,凡有重病的往 海里一扔了事,奴隶的死亡率高达30%~50%。罪 恶的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不下1亿的精壮劳动 力 ,相当于1800年非洲人口的总和,使非洲成 了一个“黑暗的大陆”。
南美洲 西
洋
印度洋
大洋洲
好望角
在上述世界地图中用不同颜色或线条 画出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通向整体世界的“新航路”
活动目标
1、学习设计和绘制示意图以及收集、筛选资料的方法,提高绘制历史简图的基本技能。
2、领略航海的艰辛与挑战自我、挑战大自然的胆识和意志。
3、理解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是与殖民暴力、掠夺相伴的过程。
活动形式
绘制新航路航线示意图。
导入新课
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第一次出现了东西两个半球不同文明的汇合,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让我们沿着“航海轨迹”来共同感受15、16世纪之交,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探究“地理大发现”究竟发现了什么?
活动资源
1、教材上的插图和资料。
2、学生用的地图册。
3、课外和图书馆的有关图文资料。
4、相关的地理书籍。
5、彩色笔、画纸、尺等制作示意图的工具材料。
活动准备
1、组织学生查阅新航路开辟前各地区绘制的“世界地图”,进一步了解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各地区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的状态。
2、收集、整理参考材料,绘制示意图,要求能绘出三条航线: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航线。
3、为示意图配文字说明,文字说明可围绕以下主题,也可以自定:
A、“航海的诱惑”(新航路开辟的主要目的)
B、“航海日志”(某一条航路开辟的过程)
C、“航海交往”
D、“航海点评”
4、上述活动可分组分工进行。
课堂展览
1、在黑板和墙壁上悬挂示意图和新航路开辟前的世界地图。
2、推选解说员进行解说
3、由师生共同对绘制的示意图进行鉴赏并投票评比,以鼓励为主。
活动说明
1、绘制示意图前,可请地理、美术老师作一定的绘制指导。
2、示意图的尺寸一般以A4纸大小为宜。
3、通过对比世界地图,提高对“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走向整体”的感性认识
4、示意图配文字说明,可以锻炼筛选、提炼资料的能力,锻炼文字表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