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说现实主义流变
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

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摘要:“新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小说不断涌现出新的潮流。
新时期小说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探索期、高潮期和转型期,每个历史时期又展现出不同的特点。
从一开始借鉴西方艺术形式到转型进行自我调整,中国小说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目前的小说更加重视故事情节,追求价值深度,刻画人物性格。
新时期小说与传统小说相比,加入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开启了全新的艺术实践,打破了文学封闭的格局,对艺术审美、表达方式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小说;发展流变;现实主义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上,现实主义成为小说的主潮,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小说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随着新时期西方文化的不断渗入,众多作家开始丢弃传统的文化,将小说写作与现实脱节,呈现出过分西化的错误认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众多作家开始正视本土化创作,开始了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
因此,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新时期小说的发展流变,目的就在于厘清小说的发展脉络,重视传统文化在今后小说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探索期(1979——1984)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是改革开放初期,虽然人们对外界的文化不再是排斥和否定,但是对于小说是否要融入现代化还是有一定的争论,对西方现代派文学还是持有一种观望的态度。
因此这时期的作家主要还是借鉴西方小说的艺术形式,在观念上并没有展现出完全性的改变。
这就导致在这一阶段,中国小说虽然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加入了西方小说的色彩,但是仍旧是保持了一定的理性姿态,有着自身的价值导向和深刻内涵的。
“荒诞”、“象征”作为西方小说的主流特征,所以在这一时期,中国小说开始引入这些手法,将自己的小说加入了这些“现代化”的因素。
虽然在艺术形式上有所借鉴,但是作家们也没有按照西方小说照搬照抄,而是将社会责任感、理性感有所保留。
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是有很强的逻辑情节框架,虽然在内容上体现出一定的错乱性,但这种错乱是由于作者部分借鉴西方艺术形式。
CJC 第五章 新时期的现实主义小说潮流 (二)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 •
•
• •
其次,有些新写实作家虽然没有写过先锋小说,但他 们受过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因而作品中表现出与先锋文 学的亲缘关系。 方方的《风景》,以家庭中一个死孩子的眼睛来观照其 他活着的家庭成员的生活情况,对生活每一细部的描写都极 其细致真实,但这些逼真的生存图景却嵌在一个总体上是荒 诞不经的结构框架之中,也就是说它把细部上的写实与总体 上的荒诞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写作规范结合在一起,典型地展 示出新写实小说在融合现代主义之后所形成的艺术特色。 刘恒的《虚证》借助于真实细致绵密的叙事构成了一篇 典型的心理分析小说,明显带有先锋小说叙事迷宫的色彩; 而《伏羲伏羲》结尾处的“无关语录”三则则像是新写实为 自己装上了一条先锋的尾巴。 再次,由于对作品观照和解读的眼光不同,即便是从 最具“生活流”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现代主义”因素。 池莉、刘震云的许多作品一般被认为离先锋最远、最无 技巧操作,但如果仔细分析他们的《烦恼人生》、《单位》 等小说,同样不难发现其中的反讽性因素,感受到存在主义 意味。
二、 刘恒的小说
•
•
㈠、作者及创作简介
刘恒(1954-)原名刘冠军,北京人。中学毕业后在海 军服役六年,退伍后当了四年工人,后调入北京市文联。 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发表短篇小说《狗日的粮 食》引起了文坛注意,接着相继推出了《白涡》、《虚 证》、《伏羲伏羲》等中篇和《黑的雪》、《逍遥颂》、 《苍河白日梦》三部长篇及《本命年》、《菊豆》、《秋 菊打官司》等电影剧本。90年代中后期又创作了《贫嘴张 大民的幸福生活》及据此改编的电视剧和电影《没事偷着 乐》等作品,出版有《刘恒自选集》等。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第二,革命现实主义中“生活的故事”为“活着的故事” 所取代。 新写实小说家普遍看重人的基本生存境遇,着力表现顽 强的生命欲望和本能冲动,但由于他们以最基本的生命欲望 的满足来阐说生存的意义和人性的本质,因而其作品不仅摆 脱了对生存状态的政治和伦理性判断(即有关生活的判断), 而且把具有形而上意味的“生存”转变为对形而下的“活着” 的过程性展示。 刘恒的《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都涉及人的 “原欲”,前者写“吃”,后者写“性”,二者都属于生命 欲望的本能冲动,作者有意淡化时代性和社会性因素,写出 一个个“为生而死”的故事。 第三,革命现实主义中的典型化、纵深感被零散化、 平面感所取代。 新写实小说倾力罗列琐屑的日常生活片断和细碎的感性 经验,对平庸的世俗人生作不厌其详的现象描绘,以图还原 “生活本相”,拒绝向典型化提升和向生活的纵深切入。 池莉的《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等 “人生三部曲”是这方面的典型文本。
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

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摘要:新时期势必存在一些对应的变化,如何去应对这些变化,也是如今人们会思考的一个问题,但是我们需要去考虑到如今在新时期的影响下,对应组织内容的变化。
新时期下小说的发展也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这是因为,小说这一文体,一般定义为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意味着新时期的到来,会影响到小说的发展,未来进行小说创造的人,也并不能一味的按照以往的方式来进行思考。
那么究竟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呢,又有着什么样的现象呢?接下来本文就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进行一个简单的探讨,希望对广大读者有着一定的启发性和帮助。
关键词:小说发展;新时期我国的古代小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三千余年的发展历程造就了我国古代小说意义夺目的光辉成就。
在先秦时期,文学呈现出一种综合的形态,文学、史学、哲学相交融,文体界限相对模糊。
但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一批神话传说和哲史故事已经奠定了我国小说发展的基础。
神话传说是原始氏族社会人类生活斗争的反映,马克思这样指出:“在野蛮时期的低级阶段……已经开始创造出还不是用文字来记载的神话、传奇和传说的文学,并且给予了人类以强大的影响。
”从这里我们其实就不难看出小说发展存在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阻止外界的相关变化,所以自然是无比避免会导致一些组织内容的更新换代。
但是从小说发展的整个历程来看,我国的小说发展是比较完善的,并且有着质的飞跃,每个阶段都有着很大的挖掘性。
其实从小说的发展来看,也就是从先秦两汉萌芽、魏晋南北朝的雏形、唐代的成熟、宋元的开拓:话本小说、明清的繁荣这些来看,每个阶段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从先秦两汉开始,就是一些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与史传文学等。
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已出现雏形,多是一些志怪与志人,实录。
短小,语言精炼,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注意人物言行的描写。
为后来的小说发展打下重要基础,但它们还不是成熟的小说作品,只是粗陈梗概的小说雏形。
第八讲 新时期小说

新时期小说概观
一、沿着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文学呈线 性向前发展(1977——1984年)。
小说创作经历了伤痕小说(刘心武 、卢新华等) →反思小说(王蒙、张贤亮、茹志鹃等)→改革小说 (蒋子龙、何士光等)三个阶段。它们以反映社会时 代的变动,展示社会中人的命运而归属于现实主义创 作潮流。
三、90年代文学状况
1、新女性小说 林白、陈染、徐小斌、徐坤等的“私人化小说”。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陈染的《私人生活》等。 主要表现了作者的“自恋”情绪,一种对女性身体和 情感的眷恋。女性小说的极端是“另类小说”(卫慧、 棉棉的小说),表现自虐和放纵的情感。 2、新历史小说
它不再严守“写史”的创作准则,而强调对历史的 拆解和颠覆。苏童的《我的帝王生涯》、刘震云的 《故乡相处流传》。
卢新华的《伤痕》通过知识青年王晓华在主流意 识形态的影响下与“叛徒”母亲决裂但仍然无法被主 流意识形态真正接受的故事,反映了“血统论”思想 对两代人身心造成的巨大创伤(无法愈合的心灵伤 痕) 。作品不仅表达了“伤痕”主题,而且对当时文 学界的几大禁区如悲剧、爱情和人性问题进行了有力 的突破。 刘心武的《班主任》中的谢惠敏形象具警世作用。
5、长篇小说的兴盛——“陕军东征”引 发的创作热
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 张承志的《心灵史》、张炜的《九月寓言》
/xiandai/bailuyuan/
3、形式的追求——先锋小说 指的是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马原、洪峰、格非、 余华、苏童等人的作品(271—290页)。如马原的 《冈底斯的诱惑》、《虚构》,洪峰的《极地之侧》, 格非的《迷舟》、《褐色鸟群》,余华的《现实一 种》,苏童的《罂粟之家》等。
先锋小说总体上以形式和叙事技巧为主要目的, 致力于颠覆故事、解构意义的游戏,通过叙述和语言 的操作彻底地表达带有神秘、悲观和虚无色彩的某种 情绪。
第六章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三、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1、现实主义的回归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中的现实 主义倾向。 主要是对文革文学(假大空)和文学价值 观念(政治工具)的颠覆,反映历史与现 实的苦难,批判历史。
2、新写实小说对传统现实主义的超越
1989年第3期《钟山》“卷首语”中 ,编者对什么 是新写实小说的说明:“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 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 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 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 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 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 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 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 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 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3、90年代现实主义冲击波(新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冲击波”是对90年代中期刘醒龙、谈 歌、和申、关仁山等关注现实的一批作品的统称。 后引发了90年代后期以“现实主义”方法写乡镇、 工厂、城市现实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热潮。 代表性作品主要有:刘醒龙的《分享艰难》,谈 歌的《大厂》《车间》《天下荒年》,和申的 《信访办主任》,关仁山的《大雪无痕》《九月 还乡》,周梅森的《绝对权力》,陆天明的《苍 天在上》等。
二、中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
1、五四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写实主义、泛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结 合。
自然主义一词指学者从事的博物史工作,尔后指自然科学和生物学, 19世纪,该词进入美术领域。1865年,左拉以“自然主义”指称初露 端倪的一种文学流派,“自然主义”一词进入文学领域。它得益于实 证主义哲学的理论先导。自然主义追求现实主义经验与科学意识的结 合,把文学的真实性推到纯客观化,对人的描写更加着意生物性一面, 既对浪漫主义的主观性作了有效的反拨,又背弃了现实主义典型化的 原则。自然主义偏重对人的原欲的展现,曾遭到非议。自然主义的现 实客观和冷静态度,使“五四”时期在引进时把它和现实主义混为一 谈。
新时期小说评论

浅谈新时期小说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2级对外汉语班吴大印 20121105497一、新时期小说的定义和特征:新时期小说新时期小说指文革后写作或文革中写作文革后发表的小说。
新时期小说创作领域充满活力,兴盛多变,从艺术创作的整体走向而言,清晰地勾勒出从沉重的记忆走向叙事幻想的轨迹。
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二、新时期小说的产生与发展:1、伤痕小说指的是1977年开始出现的以“文革”时期社会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其主旨在于展示极左思潮对同一时期的中国人身心所造成的摧残。
这一小说现象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命名,刘心武的《班主任》则是这一小说现象的开山之作。
伤痕小说开启了现实主义复归的潮流。
《班主任》在思想内容上否定文革、反个人崇拜;在审美形态上开启悲剧意识、回归现实主义。
《班主任》以其老师的敏锐观察控诉四人帮的愚民政策,揭示极左对青少年的戕害,否定文革的文化大倒退。
其独特性在于刻画出年轻一代的精神状态和心灵伤痕。
其中,宋宝琦、谢惠敏分别代表了不同类型的学生,一个人生形态扭曲,一个思维方式僵化。
特别是后者,更有警世的作用。
《班主任》在新时期小说中起了开拓奠基的作用,初步奠定刘心武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他的《钟鼓楼》集大成者,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刘心武视人道主义为中心议题,以其敏锐性取胜,使之在各个文学潮头中都有地位。
2、反思小说指的是1979年开始出现的对中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文革”结束20年间的社会历史进程进行回顾和反省的小说。
反思小说是伤痕小说的延续和深化。
它不仅展示了极左思潮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巨大危害,而且努力探讨极左思潮得以实行的社会历史根源。
如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通过砍树运柴草和砍树种麦子两个事件展示40年代到50年代干部和群众关系的变异,以50年代干群关系疏离的事实表达了对极左思潮的思考。
新时期小说流派及其特征

A、结合小说流派的发展,谈一谈新时期文学创作对现实主义的超越?新时期小说流派繁多,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手法,融入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的思想观念,文学价值观多样化,创作方法多元化。
使得现实主义得到升华。
一.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这一时期是现实主义的复归与深化。
由于“五四”现实主义传统和俄苏现实主义的长期影响,现实主义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始终是主导性潮流。
从70S后期到80S初期,相继出现的伤痕,反思,改革文学的热潮,重新恢复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基石和主轴地位。
但这种“复归”并不简单地复归到“十七年”的革命现实主义,而是通过真实的描写和大胆的批判来重振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因此这种复归也是一种深化。
《班主任》、《伤痕》都通过现实主义对真实生活做了真实的再现。
尽管作为过渡时期的作品,这些作品不尽完善,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但它们以过去的“十年浩劫”作为批判对象,揭露伤害,反思社会,追求现实性,这些都标明现实主义的复归。
《乔厂长上任记》为代表的改革文学,并不是被动地阐释政策图解口号,一味地讴歌赞颂,而是能动的介入现实,批判现实,改造现实。
作家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对现实生活做出自己的描绘和评价。
新时期小说创作在向生活真实的挺进中,也促进现实主义创作的不断深化。
二、寻根小说:这一时期小说创作更具多元化,融入了现代主义等创作手法。
寻根文学突破了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文学创作朝多元化发展,“寻根文学”及吸收了传统艺术表现方法,又包含现代艺术表现方法,更注重艺术探索,是文学自觉的体现。
这一时期的作品如《爸爸爸》、《棋王》、《小鲍庄》、《人生》在艺术表现上都一定程度上受到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影响,在表现技巧上也采用象征、寓言等。
韩少功的《爸爸爸》以寓言、象征的现代主义叙述方式,塑造了主人公“丙崽”这一形象来代表文化畸形、丑陋、愚顽的一面。
对于原始部落鸡头寨的构建,也是借鉴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
新时期小说笔记 文理学院版

绪论一、新时期小说概况(一)新时期小说的特征(自由、自觉、文体自觉)(二)新时期的小说主潮1、现实主义的复归(1976—1979)第一阶段伪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特点:反传统、反理性第二阶段(1980—1985)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从再现到表现,从现实真实到心理真实,从客观世界到主观世界第三阶段(80年代后期)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反崇高、反自我、反中心、反结构创造英雄—消解英雄贵族化—平民化雅文学—俗文学二、新时期小说的小说流派1、现实主义小说流派(1977—1984)(1)伤痕小说(复归)——反思小说(深化)——改革小说(张洁《沉重的翅膀》《花园街五号》开放)寻根文学:韩少功《爸爸爸》、阿城《棋王》、王安忆《小鲍庄》、郑万隆的《异乡异闻》、张承志《黑骏马》、贾平凹的《商州初录》、张承志的《北方的河》、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儿》(2)什么是新写实小说:是以传统现实主义为基础,继承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真实性,但抛弃了传统现实小说的典型化,注重写生活流,消解了英雄,写普通的人民众生,它融合了现代派小说的特点,学习了荒诞变形等,它接受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观,零度情感。
新现实主义小说:(陈思和把90年代后小说命名为新现实主义小说)题材以工厂和乡镇为主。
代表作家:谈歌《大厂》、何申《年前年后》、关仁山《九月还乡》被称为“河北三驾马车”,湖北刘醒龙的《天行者》《分享艰难》新官场小说:王跃文《国画》李佩甫《羊的门》阎真《沧浪之水》2、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小说流派新潮小说:广义的现代主义小说,包括意识流小说—象征哲理小说—意象小说张承志《北方的河》,邓刚《迷人的海》荒诞小说:宗璞《我是谁》陈村《美女岛》黑色幽默小说:徐星《无主题变奏》魔幻现实主义:马原《冈底斯的诱惑》扎西达娃《西藏,隐密的岁月》和《西藏,系在皮绳上的魂》3、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小说流派的特征(1)反传统、反自身、反英雄、反结构、反中心、反崇高;(2)消解深度模式,认为事物没有现象和本质的区别;能指和所指的不同,意识和潜意识的区分;(3)零度情感介入;(4)零散化、指故事情节被分散了;(5)语言的粗鄙化4、先锋小说(80年代后期):狭义的现代小说,代表作家马原、洪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现实主义流派源远流长,与浪漫主义流派并列为中国的两大文学流派。
从诗经开始,中国的现实主义作品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品格。
随着历史的演进和发展,文学作品中的现实主义流派也在一直发展变化之中;到了近现代,更是集中反映在小说创作之中。
这也是我们从小说之中看现实主义当代流变的原因。
应该说,新时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复苏,从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问世便开始了。
这部小说提出了在思想文化领域批判左倾思潮的问题。
作品通过谢慧敏和宋宝琦两个发人深省的人物形象,大声疾呼“救救孩子”,渴望把孩子从“四人帮”的坑害中解救出来。
这一声惊雷炸响了当时的文坛,在社会思想的转变中充当了排头兵。
此后,随着“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文学思潮的嬗变,一批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批判意义的小说纷纷出现。
这些小说坚持正视现实,直面人生问题,不回避社会阴暗面,充分发挥了文学作品指引生活的作用,极富意义。
我们认为,现实主义小说在当代呈现出一种复苏、更新深化和变异的特点。
虽然现实主义创作在当代饱经沧桑,曲折发展。
但是只要文化氛围允许,中国的现实主义立刻就呈现出一种复苏、更新深化和变异的形态,显示出现实主义流派在中国文学中的强大生命力。
中国当代小说所体现的现实主义的复苏就是指现实主义本来面目的还原。
具体来说,就是小说内容的现实生动、细节描写的真实丰富和艺术形象的典型深刻。
比如,方之的《内奸》便以独特的艺术构思,拉开长达四十年的历史幕布,生动地塑造了从同情革命到真心实
意支持革命的商人形象。
这样一个形象无疑开阔了新时期小说的表现内容,起到了还原现实主义本来面目的作用。
再如《赤橙黄绿青蓝紫》中,蒋子龙把人物形象刘思佳的聪明、正直、坚强、倔强以及富有心计、偏执、玩世不恭糅合在一起,异常鲜明。
在新时期,作家无论塑造什么形象,都更加注意其现实性和真实性,上到革命领袖,下到工农兵知识分子,无不鲜活在纸上。
中国当代小说所体现的现实主义的更新深化表现在多个方面。
其一,主题由单一到复杂,由明确到朦胧。
比如高晓声的《陈焕生进城》和陆文夫的《井》,都是主旨诙谐幽默的优秀作品。
而且通过故事情节,我们又很难说出它们当中的明确主旨。
其二,人物由单一到复杂。
主人公不再只是单纯的好人和坏人,恨不能一出场脸上都写着字,表明自己正派或者反派的角色定位。
其三,结构由单一发展为多线交错。
比如王蒙的《春之声》,就采用的是放射型的结构形态。
这部作品几乎没有情节可言,但是密集多变的辐射线索却非常引人入胜。
中国当代小说体现的现实主义的变异表现在后现代现实主义流派的产生和发展。
后现实主义流派不仅仅满足于对于现实一丝不苟地描摹,更强调一种浪漫和现实的交融。
这些作品强调抓住生活的方方面面,将现实中的苦涩与生活的戏剧、浪漫和琐碎相融合;有些时候甚至将魔幻的色彩引入到现实的生活之中,创设一种生活中没有但是却能更加深刻反映现实的行为模式。
比如刘震云的《单位》和《一地鸡毛》,就是以一个走向社会的大学生的平淡生活为蓝图,描绘一种理想被现实逐渐磨平的悲剧图景。
大学生小林,最终甘于平庸,生活
的无奈和悲哀跃然纸上。
再如叶兆言的《追月镜》和《状元楼》,将隐蔽的历史宿命和魔幻的传奇故事相结合,有力地展示了中国的社会变迁。
总之,中国当代小说中印证了现实主义流变的方方面面。
我相信,作为文学作品的主要流派,现实主义还将继续展示它的魅力,显示自己的不老神话;而作为现实主义主要实践基地的小说创作,在现代的文学发展环境中也会愈加丰富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