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策略与争议

合集下载

肝门部胆管癌PPT资料

肝门部胆管癌PPT资料

诊断
▪临床表现
▪ 阻塞性黄疸 ▪ 无疼痛和发热 ▪ 血清胆红素波动性改变 ▪ 胆囊空虚
▪影像学诊断 ▪ B-us ▪ CT ▪ MRCP ▪ ERCP ▪ PTC
临床特征
肝门部胆管癌病理生物学特点所带来的挑战 :
高度侵袭性 特殊的解剖部位
难以获得根治性 切除
肝门部胆 管癌
诊断
临床表现:进行性加重的无痛 性黄疸等
Jarnagin WR et al. Staging, resectability, and outcome in 225 patients with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Ann Surg 2001;234:507–519
几种分型分期的优缺点比较
优势:达到R0切除
(1)
P术r中eo冰pe冻ra尽tiv量e p保o证rta切l v缘e–in阴性e术mb前oliz的ation影for像hep学ato分cell型ular与car术cino中ma.所见术后病理有差距
– 与切除率,生存率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 早年的分型目的并未从手术切除的角度考虑
几种分型分期的优缺点比较(2)
肝门部胆管癌ppt
复习文献
• 胆管癌占人类癌症2% • 报告:7500例/年 • 肝门部胆管癌占胆管癌半数以上(
56%~67%) • 术前1/3患者评估不可切除 • 2/3术前评估可切除,但术中仅有一半可达
根治性切除,20%病理报告为阳性切缘 • 根治切除的5年生存率9%~33%,其手术死
亡率为3%~18%
– 汇合部胆管或尾状叶胆管 门静脉尾和状叶/、或胆肝管切动除脉切除等
–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
– 联合胰十二指肠及周围脏器切除等

肝门胆管癌的局部解剖与根治性切除

肝门胆管癌的局部解剖与根治性切除
判 断扩 大切 除有无 可能 。
沿管 壁纵 向吻合 和 形 成 动脉 环 , 而肝 外 胆 管 的静 脉 回流 则是 管道 两侧 的两 条边 缘 静 脉 , 即通 常所 说 的
3点 和 9点 边 缘 静 脉 , 它们 分别 汇 入 肝 内 或肝 外 静 脉丛 中 。 I 5 根治性 切 除需联 合尾 状 叶切除 , . 尾状 叶左右 段 肝管 分别 开 口于左 右肝 管者 占 7 % , 分 引 流 到左 0 部 肝管 者 ( 6 7 ) 到右 肝 管 者 ( 3 3 ) 1.% 和 1. % 。尾 状 叶 的 Gio l sn系统 连接 于肝 脏 G i o 统 的一 二级 分 s lsn系 s
和右前 叶胆 管 , 右 后 叶 和左 外 叶胆 管则 不 宜从 肝 而 的脏 面连续 切开 而 达之 , 从 肝 脏 膈 面进 路 切 开肝 但 方 叶或 正 中裂 , 沿 右后 叶胆 管 投 影方 向切 开 肝实 再 质, 则较 易显 露和 切开 右肝 内各 叶 、 段胆 管汇 合部及 狭 窄部 , 左外 叶胆 管则从 膈 面经肝 实质 显露切 开 , 这 样才 能避 免损 伤 门静脉矢 状部 J 。 1 3 门静脉位 于肝 十二指 肠 韧带 内 , 主干抵 达肝 . 其 门处 分为 左右 两支 , 而左 右 支 再 分 出左 内 、 外 、 进 左 右前 、 右后 , 而少 部 分在肝 门即分成 3支 , 形成 为 : 其 门静 脉 主干在 肝 门呈 三 又状 直 接 分 为 左支 、 右前 支 和右 后支 ; 门静 脉 主干发 出右 后支 , 而右 前支起 自左 支, 这种 情况在 术 中相 当危 险 , 尤其 在决定 行 扩大到 根治 手术 时 , 因此 , 术前血 管造 影分 析及术 中对 血管 的骨 骼化 游离探 杏显 得极 为重要 』 。 14 胆 管 的血液 至少 7条 动脉供 应 , 中主要是 胆 . 其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是指累及胆囊管开口及以上的1/3肝外胆管,并常扩展至肝管汇合部和一侧或双侧肝管的恶性肿瘤,约占肝外胆管癌的60%~70%,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由于肝门部胆管癌特殊的解剖关系及生物学特征,易早期侵犯肝门区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邻近的肝组织,故手术切除率低。

发病率高和手术切除率低影响着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效果,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就其治疗展开了深入广泛的研究。

1 根治性切除是治愈肝门部胆管癌的惟一方法,这是公认。

根治性切除一般要求至少肿瘤上缘1 cm以上切断左右肝管,远端切除范围包括胆囊切除、胆总管低位切断、门静脉及肝动脉周围的淋巴、脂肪、神经及结缔组织一并切除。

肝门部胆管癌具体术式要视肿瘤部位、大小、周围脏器受侵犯等情况而定。

按Bismuth-Corlette分型,对I型肿瘤可采取局部切除,II型行局部切除加尾叶切除,ⅡI型行局部切除附加尾叶和右半肝(IIIa)或左半肝(IIIb)切除,Ⅳ型行全肝切除及肝移植术。

但应该明确有下列情况者应视为手术切除的禁忌证:①局部转移、腹膜种植;②肝门部广泛性淋巴结转移;③双侧肝内转移;④双侧二级以上月十管受侵犯;⑤肝固有动脉或左右肝动脉同时受侵犯;⑥双侧门静脉干或门静脉主干为肿瘤直接侵犯包裹。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是一复杂而创伤大的手术,加之患者有重度黄疸及胆道感染等,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都较高。

(1)术前准备:梗阻性黄疸手术前是否常规地作胆道引流,使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接近正常,历米都有不同的意见。

国内普遍认为:手术前使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只在遇有需右肝广泛切除或肝、胆、胰、十二指肠切除时的极少数病例中使用。

但在日本则行积极的术前准备。

术前门静脉栓塞能够扩大病人承受扩大根治性肝叶切除的范围,使因余肝不足而要放弃根治性手术的患者顺利通过根治手术。

(2)尾状叶切除是否应该常规施行:尾状叶胆管开口于肝门部胆管分叉处,肝门部胆管癌如何处理尾状叶一直是讨论的焦点,如果按根治性切除需要离癌的前沿纵轴和横轴的距离不能少于5mm原则,应该切除尾状叶,但是切除尾状叶明显增大了手术风险和复杂程度。

肝门部胆管癌21例根治术式选择分析

肝门部胆管癌21例根治术式选择分析
1 姑 0 其 术 径路 有助于 提高根 治性 切除率 。19 年2 9 8 月一 2 0 术 。根治性 切 除 1 N , 息性 切 除 1 例 , 中姑 息性 09
年 1月 我科通 过 不 同的手 术径 路 和肝 切除术 行 肝 门 左半 肝+ 2 肝外胆 管切 除2 。 例
部 胆管癌 手术 , 现报 道如下 。




[ ]庄 心 良 , 1 曾凶 明 , 陈伯 銮 . 代 麻 醉 学 [ . 3版 : 京 : 现 M] 第 北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06 10 . 2 0 : 14
PP D H,除 可 以 确认 脑 脊 液 和 治 疗 注入 的液 体 分 布 外 , 可 以引导 穿刺 , 还 以选择 最合 适 的穿刺 径 路 。本
收稿 1期 :0 O 0 — 0 3 2 1- 6 1
肝 门部 胆 管癌 2 例 根 治术 式 选 择分 析 1
陈 勇 浙江省 临安 市 中医 院普 外科 临安 3 0 13 0 1 程 向 东 浙 江省 肿瘤 医院腹部 肿瘤 外科
关键 词 胆 管癌 肝 切 除术 肝门
由于肝 门部 胆管癌 特 殊 的解剖 位 置和 早期 侵犯 2 治 疗方 法
h aah atr ns f rndetnd rl u c tr[ edcei pr i tat avr t ua pn —ueJ. n u e ei e j
A eteilg , 0 4, 0 ( :4 2 1 2 . n sh s o y 2 0 1 1 6)1 2 - 4 7 o
术 出版 社 ,0 2 99 2 0 :4 .
[ ] cvn M, n A,ulvn Te aEf ay fPrp y 3 S aoe B Wo g C S li , 1 fcc a h — a J t . i o o

肝门部胆管癌分型困难给治疗选择带来的困惑

肝门部胆管癌分型困难给治疗选择带来的困惑

明显不足之处 , 最新修订 的 T N M分期可能更合理且
结合临床实际。然 而, 新的肝 门胆管癌 U I C C T N M
分期仍缺乏对患者预后分析的分层设计 。而且新的

分 期对 术前 评估 手术 切除 的可行 性方 面仍 显不 足 。
肝 门部 胆管 癌 的治 疗 策 略 中 , 外科 根 治性 切 除
( R 0切 除 ) 仍 然 是 获得 治 愈 的唯 一 方 法 。也 是 提高 患 者术 后长 期生存 的一个 重要 的 因素 。要 获得 根治 性 R 0切 除 术 前 的评 估 , 将 肿瘤分期 , 分 型 尤 为 重 要。 但 临 床上仍 然 缺 乏 一 个 完 善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期 、 分 型 的方
这种 分 型与 生 存 期 无关 。MS K C C分 期 系 统 主 要 在 美 国被 应 用 于 肝 门部 胆 管 癌 手 术 病 人 的选 择。 MS K C C T分期 标准 是基 于肿 瘤位 置 、 胆 管 浸润 的程
度、 是否合 并 门静 脉 累 及 、 以及是 否合 并 肝 叶 萎缩 ,
管肿瘤侵犯到肝门部。这两种类型的肿瘤都能归为 肝 门部胆 管癌 是 因为它 们在 胆管 造影 中表现 出 了相
似 的特点 , 且 手术 治疗 的方 式也 相 同 。临床实 践上 , 有些 中心 不将 肝 内胆 管 癌 归 结 为 肝 门部 胆 管癌 , 是 因 为它们 在生 物学 行 为上潜 在 的差异 。因此难 以准
数 目, 与肿 瘤 的恶 性 程 度不 完 全 一 致 。另 一 个 的 问
括 围肝 门部 胆 管癌 和远 端胆 管癌 。而 在最 新 的第七 版U I C C T N M 分期 中 , 把 肝 内胆 管 细胞 性 肝 癌 和肝 细胞性 肝 癌分 开 , 并 且把 肝 内胆 管 细 胞 癌 归 结 为 胆 管癌 。 因此如 上述 , 胆 管癌 被 分 为 三 种 类 型 即 肝 内 胆管癌 , 肝 门部 胆 管 癌 和 远 端 胆管 癌 。先 前 的 分类

胆管癌治疗方案

胆管癌治疗方案

胆管癌治疗方案导言:胆管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肝内外胆管的上皮细胞,通常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胆管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通常在晚期被发现,使得治疗和预后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本文将探讨胆管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旨在通过切除肿瘤来达到治愈的效果。

具体手术方法包括肝叶切除术、胆总管切除术和胆管重建术。

肝叶切除术适用于位于肝段的胆管癌,通过切除受累的肝脏组织来彻底清除肿瘤。

胆总管切除术适用于位于胆总管的胆管癌,主要是切除胆总管及其周围组织,以彻底去除肿瘤。

胆管重建术在胆总管切除术后进行,旨在恢复胆管通道并促进胆汁排泄。

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胆管癌患者的生存率,但手术适应症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通过应用高能放射线来杀死癌细胞和控制肿瘤的生长。

对于胆管癌,放射治疗通常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在手术后或化学治疗前进行。

放射治疗可以帮助清除术后残留的癌细胞,预防局部复发,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此外,放射治疗还可以缓解胆管癌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放射治疗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放射性皮炎、恶心和呕吐等,因此,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常用的化学药物包括铂类药物、5-氟尿嘧啶和伊立替康等。

化学治疗可以作为胆管癌的辅助治疗或姑息治疗的手段,帮助控制肿瘤的生长和减轻患者的症状。

化学治疗通常与手术治疗或放射治疗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化学药物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和免疫抑制等。

针对不同的患者,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肿瘤类型、分期和身体状况来确定最合适的化学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胆管癌的治疗通常采用综合治疗的方式,即通过联合应用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来提高治疗效果。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治疗方式之间的优劣势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围肝门切除联合左三区切除治疗BismuthⅣ型肝门部胆管癌

围肝门切除联合左三区切除治疗BismuthⅣ型肝门部胆管癌

对进展期肝门部胆管癌,多需要在围肝门切除的基础上联合肝叶切除[1]。

与联合左半肝切除相比,联合左三区切除可以获得更长的阴性胆管切缘和更高R0切除率[2],但考虑到预留肝叶体积较小且肝实质离断平面较难控制,此种术式被认为是12种定型肝切除术式中最难的一种,在文献中报告较少[3,4]。

近年来作者团队对该术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将我们的做法和技术细节报告如下。

1手术指征、术前评估及术前预处理主灶偏左的肝门部胆管癌如明显侵犯右前叶胆管,预计切断右前叶胆管不能重建,则有本手术的指征。

另外,部分肝内胆管细胞癌不但浸润了门静脉左支,也侵及门静脉右前叶支与右后叶支的分叉部,只有合并切除门静脉的左三区切除才是唯一根治性切除的手术方式。

术前评估需要注意:①胆道受累范围的评估:接受此类手术的患者属于进展期肿瘤,多需要胆道造影确定肿瘤的进展范围和预切线(图1);②肝右后动脉的解剖:肝右后动脉一般为南绕型,如右后动脉或7段动脉为北绕型则易于受累(图2),此时需要仔细评估肿瘤与动脉的关系并慎重考虑是否施行该手术方式;③门静脉右后支的解剖(图3A ,B ):右后支如为工字型则右后叶占全肝的体积比较大,加上此时右后动脉均为南绕型,则适合施行左三区切除[5]。

此外,如门静脉右后支未形成主干,则解剖肝门时勿将7段门静脉支误认为粗大的尾状叶支予以切断(图3C ,D );④肝右静脉的解剖:如无粗大的右后下静脉和优势型肝中静脉,则能在肝切除后的断面上显露出肝右静脉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930119);和黄科研基金项目(CCP2005001P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102218;2.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江苏连云港222061;3.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江苏淮安223300*通讯作者:项灿宏,Email:**************围肝门切除联合左三区切除治疗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黄鑫1,王良1,张跃伟1,严哲1,王开宇1,肖鸣1,张琪佳1,尚皓1,葛夏青2,宋研3,项灿宏1*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1.01.004中图分类号:R735.8;R657.4文献标识码:A·手术详解·图2肝右后动脉的解剖注:RPHA :肝右后动脉;A6:6段肝动脉;A7:7段肝动脉的全长(图4A ,B ),反之则仅能在断面的头侧显露出肝右静脉(图4C ,D )。

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型分期与可切除性评估

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型分期与可切除性评估

分型;
分期;
可切除性
期为19.4个月,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的中位生 存期明显高于未手术和未达到根治性切除的患者。
Classification,staging,and resectability
assessment for hilar
根治性手术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最佳方法[1]。因 此,对每例患者,都应进行准确的术前评估判断。有 机会根治性切除的病例,尽量不要错失手术的机会。 然而也有研究表明,对于无法根治切除的病例,姑息 性手术与放置胆道支架的效果相当[3]。所以,准确 的术前评估,可以使无法根治切除的患者避免不必 要的手术和盲目探查。运用现代影像学技术准确判 断肿瘤的侵犯范围与程度,对肿瘤进行分型分期,不 但可合理规划手术方案,提高根治性切除率,而且可 剔除不可切除的肿瘤,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探查,减 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二、影像学评估 影像学评估是肝门部胆管癌分型分期的主要依 据,也是进行可切除性评估的基本方法。运用影像
of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evaluate the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In fact,some new classification and
staging
systems
review
tumor.This
proposed will discuss the recent
tomography,PET/CT):
18F一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是检查
万方数据
主堡壁堕丛型盘查!!!!生!旦笙!!鲞!卵期Chin
J Hepatobiliary Surg,Junc 201 3,V01.1 9。N。,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格式文档 专业整理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策略与争议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策略与争议 肝门部胆管癌由Klatskin在1965年首次描述,因此又被命名为Klatskin瘤,是发生在左肝管、右肝管、左右肝管分叉部和肝总管上段的胆管黏膜上皮恶性肿瘤。肝门部胆管癌解剖位置特殊,肿瘤易侵袭、浸润转移,外科手术治疗颇为棘手,而根治性切除仍然是目前惟一可能获得治愈的方法,但相关文献报道的手术治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也存在较多争议。本文简要介绍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策略与争议。 一、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 肝门部胆管癌确诊时多为中晚期,为了达到根治的要求,必须扩大手术范围,联合肝叶、门静脉、肝动脉,乃至胰十二指肠切除也就在所难免。虽然扩大切除范围可提高手术切除率,但在解剖结构复杂的狭小区域内,真正做到根治性切除仍十分困难。根据手术切缘有无癌细胞可将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程度分为:R0切除:切缘无癌细胞;R1切除:切缘肉眼未见癌组织,但镜下可见癌细胞;R2切除:切缘肉眼见癌组织。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包括肝外胆道切除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血管“骨骼化”,切除十二指肠韧带上脂肪纤维组织、神经、淋巴,以增加切除的彻底性,必要时切除一侧肝叶,包括尾状叶,以达到R0切除,当肿瘤侵及肝门部血管时,word格式文档 专业整理 对门静脉多采用部分门静脉前壁切除和修补,必要时可作血管移植,重建胆管空肠吻合。Sakamato等发现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标本黏膜下浸润长度通常<10 mm,切缘距肿瘤边缘>5 mm是适宜的。 影响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是R0切除,随着切肝技术的发展,联合肝叶切除的根治性切除和扩大根治性切除的逐渐开展,手术切除率逐步提高,生存率得到改善,日本一些医疗中心联合肝叶切除率为60%~90%,R0切除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10%~44%,常见的复发部位有肝门、肝内、后腹膜淋巴结,中位复发时间为12~43个月,影响复发的因素包括肿瘤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手术切缘状况。 二、联合尾状叶切除 尾状叶紧贴于胆管分叉的后方,两侧尾状叶的胆管直接汇入左右肝管。肝门部胆管癌呈浸润性生长,黏膜下层浸润多于黏膜层,癌肿易侵犯尾状叶。过去的20年间,联合肝叶切除手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联合尾状叶切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献报道是否合并尾状叶切除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相关因素之一。肝门部胆管癌侵犯尾状叶胆管术前评估及术中探查时难以明确,往往在标本病理学检查时才能发现。Nimura等对因高位胆管癌切除的尾状叶标本进行了详细的病理检查,结果证实46例中95.7%尾状叶检查出肿瘤细胞,证实肝门部胆管癌尾状叶切除是必要的。Ogura等报道66例肝门部胆管癌,发现肿瘤细胞向肝word格式文档 专业整理 脏扩散多于十二指肠扩散,侵犯尾状叶者高达42.9%,行肝段切除联合尾状叶切除可显着提高切除率与长期生存率,但有较高术后并发症。 联合肝叶切除已成为提高R0切除、延长无瘤生存期和降低肝内肿瘤复发的基本手术策略,多数文献报道显示联合肝叶切除患者生存期有明显改善,而仅施行胆管切除患者的预后较差。Dinant等[6]在54例患者中比较联合切除尾状叶与未联合切除尾状叶的两组之间在肿瘤类型、其他联合手术方式、患者特征、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切除尾状叶者的切缘阴性率和长期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后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zzaniga等也发现联合尾状叶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25%,而未联合尾状叶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0。Tsao等[8]报道联合尾状叶切除能达到较高切除率(89%),根治率达79%,根治组的10年生存率为18%。同时,因为尾状叶位置特殊,毗邻重要血管,手术难度大,若尾状叶浸润癌与下腔静脉紧贴,难以充分游离肝短静脉。因此如何在尾状叶切除的优缺点中进行平衡取舍是外科医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进一步取得突破的关键。 三、淋巴结清扫范围 肝门部胆管癌淋巴结清扫的范围也是近年来讨论的重点。肝门部胆管癌多为腺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30%~60%,淋巴结清扫是提高疗效的最重要措施之一。但关于淋巴结清扫范围仍没有统一标准,根word格式文档 专业整理 据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的胆管癌分期标准,区域淋巴结包括胆囊管、胆总管旁、肝门部、门静脉旁、十二指肠旁、胰腺旁、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旁淋巴结。对于淋巴结清扫的范围,目前主流的观点是从肝总动脉开始,整块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上的淋巴、神经和纤维脂肪组织,包括肝动脉和门静脉的骨骼化。但是否需要清扫肠系膜上动脉旁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仍有争议。Kitagawa等对110例肝门部胆管癌区域性淋巴结和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的2652枚淋巴结检查发现,其中47.3%未见淋巴结转移,35.5%有区域淋巴结转移,17.3%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罕见,其淋巴结阳性率甚至低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因此,在肝门部胆管癌中可将腹腔干、肠系膜上淋巴结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一并视为远处转移。研究还发现,术中探查发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即使完成了扩大根治术,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仅为7.6个月,5年存活率为0,因此建议有选择性地施行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扩大性手术。 四、联合门静脉切除 肝门部胆管与肝动脉、门静脉的平均间距不足2 mm,血管受侵多见。肝门部胆管癌浸润肝动脉或门静脉以往被认为是手术禁忌证,随着血管外科技术的提高,这些禁忌已被打破。Ebata等[10]总结了52例联合门静脉重建的肝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发现其手术死亡率(9.6%)与108例非门静脉切除组(9.3%)无显着差word格式文档 专业整理 异。门静脉切除组中病理证实肿瘤浸润达69.2%,说明如不切除重建门静脉很难达到R0切除。联合部分门静脉切除可明显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切除率,随着血管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保证,但这一手术的治疗结果尚未获得认可,联合门静脉切除的疗效有待于进一步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等[11]的研究结果显示联合门静脉切除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而未累及门静脉的患者肿瘤切除后中位生存期为32个月,两组患者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0%、22%、22%和70%、47%、38%。根据肿瘤侵犯程度的不同,门静脉切除的方式包括:部分静脉壁切除修补;门静脉楔形切除修补;门静脉主干切除后对端吻合;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部分切除后主干与左(右)支对端吻合:门静脉切除后自身血管移植或人造血管替代。门静脉主干或左干、右干单独受累小于3 cm时,可与肿瘤一并切除后行直接对端吻合或血管移植,自体静脉移植常用的有髂内静脉、髂外静脉和颈静脉。一旦门静脉主干及分支同时受累、分叉部受累或门静脉主干受累超过3 cm,肿瘤切除将十分困难。 五、联合肝动脉切除 近年来部分肝切除联合门静脉切除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接受,动脉切除的报道虽然逐渐增多,但仍缺乏大宗病例的实践经验积累,治疗价值和手术适应证尚需研究总结。基于肝脏血供特点,联合门静脉切除后血管重建word格式文档 专业整理 是必需的,但肝动脉切除后是否需要重建存在较大争议。部分学者认为肝动脉切除后不需重建,理由是动脉重建后有一定的吻合口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尤其对于肿瘤较大、肝动脉有可能已经闭塞,侧支循环已经形成。但对于动脉仅局部受侵者,多数的学者主张行肝动脉切除后重建。因为多数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黄疸程度较重,肝功能较差,联合半肝切除会失去较多的有效肝体积,失去肝动脉血供对剩余肝脏功能恢复十分不利,并且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和对肝脏的游离使肝动脉交通支完全离断,此时再切断肝动脉,侧支循环很难建立,还会影响胆管的血供而导致胆道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因此,应当尽量保留肝动脉对剩余肝脏和胆管的供血,肝固有动脉或双侧肝动脉切除应进行重建。 Miyazaki等报道肝动脉切除组的病死率为33.0%,远高于非肝动脉切除组的6.8%;肝动脉切除组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11%和0,非肝动脉切除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15%和0,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mazaki等报道37例未行肝动脉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胆肠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11%。4例肝门胆管癌肝动脉切除后未重建患者,全部出现胆肠吻合口漏,而5例进行肝动脉重建的患者仅1例出现胆肠吻合口漏。术中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发现,单纯阻断门静脉或胆总管下段对近端胆管的血流无显着影响,而阻断肝动脉上段胆管血流下降至正常水平的70%word格式文档 专业整理 (P<0.05),同时阻断肝动脉和下段胆管,上段胆管血流下降至正常水平的34%(P<0.01),所以认为术后胆肠吻合口漏与胆管血流显着下降有关。 六、原位肝脏移植 肝移植为无法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方向,但由于移植后肝脏仍具有高复发率和预后不良,肝移植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尚存有争议。反对者认为肝移植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长期生存时间较其他病因的肝移植差,且目前供体短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肝移植后51%~53%出现肿瘤复发,5年生存率为28%~30%,甚至有学者认为肝门部胆管癌是肝移植的相对禁忌证。赞同者则认为肝移植使一部分无法根治性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获得延长生命,甚至长期生存的机会。Rea等对38例Ⅰ、Ⅱ期的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辅助化疗、放疗后再施行肝移植,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92%、82%和82%,而单纯手术治疗组相应的生存率分别为82%、48%和21%,术后复发率也低于单纯手术组,分别为13%和27%。肝移植治疗的优势在于完整切除肝内肿瘤,达到R0切除,且便于肝门区清扫,因此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早期患者是较理想的肝移植受体候选者。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手段,虽然还存在一定争议和挑战,但尽可能选择手术切除已得到临床一致认可。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各种治疗新观念的提出,患者的5年生存率逐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但是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