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爱迪生救妈妈》教案三篇.doc

合集下载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3篇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3篇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1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30课。

设计理念:《爱迪救妈妈》是一篇讲述科学家爱迪生小时候爱动脑筋,用聪明智慧救了妈妈的动人故事。

课文讲述了童年的爱迪生是多么聪明:妈妈得了阑尾炎,病情十分严重,必须马上动手术,可是,昏暗的灯光急坏了爸爸和医生,多亏小爱迪生急中生智,想出了办法把昏暗的灯光聚集在一起,救了妈妈的命。

这个动人的故事体现了爱迪生小时候聪明,爱动脑筋,善于想办法的可贵品质。

课文与本组《数星星的孩子》张衡一样,意在引导学生从小爱科学,多动脑、多动手,善于新发现。

教学时,通过观看插图,阅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懂得只有从小动脑筋,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人类有所贡献。

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感悟,并注意积累词句。

3、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于发现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多读科学家的故事书籍,养成从小爱动脑、爱动手的习惯。

教学难点:要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领悟内容,体验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出示课题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他发明的吗?(播放彩图:爱迪生的塑像,他发明: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

)2、导入新课:爱迪生的妈妈得了阑尾炎,病情十分严重,送医院已经来不及了,必须马上动手术切除阑尾炎,可是,在昏暗的灯光下,医生无法动手术,多亏了小爱迪生开动脑筋想办法,救了妈妈?那么,爱迪生想什么办法来救妈妈呢?(播放课件,观看课文的插图。

)3、板书课题。

(读课题,并突出“救”这个词)(设计意图: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从小就爱动脑筋,想出了许多好主意。

通过课件演示,观看插图,用镜子把昏暗的灯光聚集在一起,救了妈妈的命,感悟爱迪生是个聪明的孩子,让学生在读课文之前以事半工倍的效果,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34爱迪生救妈妈_鲁教版-精选教学文档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34爱迪生救妈妈_鲁教版-精选教学文档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重点关键词句朗读感悟爱迪生的聪明、多动手、善发现、并注意积累。

3、了解爱迪生救妈妈的办法——镜子聚光的原理,激发孩子在生活中爱动脑筋,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中感悟领会爱迪生的机智,并积累词句。

2、理解爱迪生救妈妈的办法,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课前准备:课件、爱迪生相关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游戏导入1、孩子们,我们来做个猜猜看的游戏。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他是谁?——爱迪生(板书:爱迪生)你是怎么猜出来的?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爱迪生为什么要救妈妈?他是怎么救妈妈的?……)(板书:1、爱迪生为什么救妈妈?2、他怎么救妈妈?)二、研读课文,感悟内容(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爱迪生的妈妈怎么了?妈妈的病情危险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请大家默读第二、三自然段,找找妈妈当时病情严重的句子,用“————”划出来。

2、学生交流:(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医生决定在家里做手术了,但又说家里没法做手术,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看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医生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说:“房间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

”手术没法做,大家着急吗?(着急)都有谁在急?找出相关的句子。

(1)医生急医生为什么急?(房间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医生想办法了吗?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环顾”“迟疑片刻”)医生想到办法了吗?(没有)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医生的话,读出医生的着急与无奈!(2)爸爸急爸爸想到的办法是?(那就多点几盏油灯)着急的时候说话的速度应该怎么样?再读爸爸的话。

爸爸想的办法行吗?(医生还是摇头,连连说不行)除了医生急,爸爸急,在场的每个人,大家都非常着急,大家急得?课件出示:大家急得———团团转他么还有可能急的怎么样呢?课件出示:大家急得——小结。

学习第四、五自然段当大家都急得团团转的时候,爱迪生是怎么做的?找出相关的句子。

《爱迪生救妈妈》教案

《爱迪生救妈妈》教案

《爱迪生救妈妈》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爱迪生的生平事迹,掌握他在发明方面的主要贡献。

1.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爱迪生救妈妈》,使学生了解爱迪生小时候的聪明才智以及他对妈妈的关爱。

2.2 爱迪生的发明事迹介绍爱迪生的一些发明事迹,如电灯、电话等,让学生了解他在发明方面的卓越成就。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爱迪生吗?他有哪些发明成就?3.2 课文讲解让学生朗读课文,逐段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3 实例分享分享一些爱迪生的发明事迹,让学生了解他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杰出贡献。

3.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遇到类似妈妈生病的情况,你会如何解决问题?3.5 总结发言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爱迪生的看法,以及他们从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启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爱迪生发明事迹的掌握。

4.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爱迪生救妈妈》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爱迪生发明事迹资料收集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爱迪生发明事迹的信息。

5.3 科技创新案例库整理一些科技创新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观看关于爱迪生的纪录片,激发学生对爱迪生的兴趣。

6.2 课后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博物馆,让学生亲身感受科技的魅力。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7.2 案例教学以爱迪生的发明事迹为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启示。

7.3 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一些科技创新项目,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爱迪生救妈妈》

小学语文教案《爱迪生救妈妈》

小学语文教案《爱迪生救妈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故事教学,激发学生对于科学和探索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和关心他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会通过阅读故事,领悟故事的寓意。

2.学会进行故事复述,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热爱家庭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堂所需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学生课前阅读故事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爱迪生是什么人?学生会回答他是伟大的科学家。

接着问学生对于科学家的认识,他们做了哪些伟大的发明?引出本课的故事《爱迪生救妈妈》。

2.阅读故事(10分钟)学生阅读故事《爱迪生救妈妈》,并在阅读过程中自主思考以下问题:(1)爱迪生为什么会成为伟大的科学家?(2)爱迪生是如何救妈妈的?(3)爱迪生的母亲对他有什么样的期望?3.故事复述(15分钟)选一名学生来复述故事,并给予肯定的评价。

然后其他学生也可以补充或改正复述的内容。

最后对故事的寓意进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爱和关心对于家庭和他人的重要性。

4.讨论与表达(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表达,分享他们对于爱迪生故事的感受和思考。

教师可以提供以下问题:(1)你如何理解爱迪生为了救妈妈而付出努力?(2)你觉得爱和关心对于家庭和他人来说有多重要?(3)你有没有关心过家人和他人?分享一下你的经历。

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然后选择代表发言。

5.小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再次强调爱和关心对于家庭和他人的重要性。

并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你今天有哪些收获?你有没有被激发对于科学和探索的兴趣?6.作业布置(5分钟)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进行写作,写一篇关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和照顾的作文。

也可以绘制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的爱的图画。

五、教学延伸1.可以进行科学实验课:教师可以带来其中一种简单的科学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演示,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

《爱迪生救妈妈》优秀教案

《爱迪生救妈妈》优秀教案

《爱迪生救妈妈》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爱迪生的聪明才智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

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理解爱迪生的聪明才智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故事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章:爱迪生的聪明才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爱迪生是如何运用他的聪明才智来解决妈妈的病痛。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中关于爱迪生聪明才智的部分。

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爱迪生是如何运用他的聪明才智来解决妈妈的病痛。

2.3 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三章:勇于创新的精神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爱迪生是如何勇于创新,发明了电灯来照亮妈妈的房间。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中关于爱迪生勇于创新的部分。

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爱迪生是如何勇于创新,发明了电灯来照亮妈妈的房间。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故事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四章:学习爱迪生的精神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思考如何向爱迪生学习,培养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向爱迪生学习,培养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4.3 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六章:课堂互动游戏6.1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爱迪生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6.2 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关于爱迪生救妈妈情景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扮演不同角色,如爱迪生、妈妈、医生等。

鲁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爱迪生救妈妈》教案三篇

鲁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爱迪生救妈妈》教案三篇

鲁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爱迪生救妈妈》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篇二教学目的:⑴会认“迪”等11个生字,会写“油”等9个字。

⑵正确、流利、有感的朗诵课文,在朗诵课文中心得积攒词句。

⑶体会爱迪生的聪慧心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于发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准备:⑴学生查阅介绍爱迪生生平事迹极其伟大发明的资料。

⑵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⑶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简介爱迪生,导入新课⑴示爱迪生像,教师板书“爱迪生”三个字,指名认读,说说怎样记“迪”字。

⑵学生介绍课前了解的爱迪生生平及发明。

⑶爱迪生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们想了解他小时的故事吗?⑷把课习题补充完整,齐读课习题。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⑴自由读课文,划出带生字的词语和感兴趣的词语,多读几遍。

⑵同桌互读互查,纠正读音。

⑶教师初识字卡,学生找出带着各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

随机进行音练习。

⑷课件出示“开火车”或“夺红旗”游戏,分组竞赛认读词语、生字。

⑸交流识字方法。

三、演读课文,心得内容⑴小组内举荐读课文。

(整体感知全文内容,让学生听后说说故事大意)⑵教师范读或不播放朗诵录音带,让学生初步心得课文。

⑶小组合作,分角色演读课文。

(当叙述语读到XXXX个角色的活动时,该角色扮演者要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情。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鼓舞学生相互提意见,出主意)⑷选一两个小组进行演读比赛。

台下的同学进行评议,要求说出演读好或不好的原因重点评议医生──动作:“环顾周围”“迟疑”“还是摇头”“夸奖”;表情:“迟疑”“满意的笑容”;语言:“连连------”“今天多亏了这小家伙,它真是个聪慧的孩子。

”在演读中心得医生开始时的束手无策,以及随后对小爱迪生相处的规定感到的满意和夸奖。

爸爸──表情:“又急又气”、“豁然开朗”、语言:“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演读中感受爸爸的心情以及他对小爱迪生前后态度的变化。

爱迪生──动作:“一溜烟似的奔出”“捧着”;表情:“委屈”;语言:“我没胡闹,我想出规定了。

二年级《爱迪生救妈妈》语文教案

二年级《爱迪生救妈妈》语文教案

二年级《爱迪生救妈妈》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和价值观。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爱迪生救妈妈》讲述了爱迪生小时候,他的妈妈突然生病,需要紧急救治。

爱迪生机智地想到了用镜子反射阳光,照亮妈妈房间的方法,最终成功救了妈妈。

2.2 生词和短语:生词:爱迪生、妈妈、生病、镜子、反射、阳光、照亮、成功短语:突然生病、紧急救治、机智地想到、反射阳光、照亮房间、成功救了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学生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2 教学难点: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对故事中道理和价值观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图片和相关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使用卡片或者黑板,展示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书写练习。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爱迪生救妈妈》。

5.2 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3 生词和短语学习:使用卡片或者黑板,展示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书写练习。

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生词和短语。

5.4 故事情节复述: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鲁教版二年级语文《爱迪生救妈妈 第二课时 》WORD版教案

鲁教版二年级语文《爱迪生救妈妈 第二课时 》WORD版教案

《爱迪生救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享受阅读,感悟生命,学会学习以及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以读为本,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通过读促使学生去探究、去合作、去交流,去感悟。

读着读着,聪明可爱、爱动脑、爱动手的小爱迪生便跃然纸上了;读着读着,文中的词语就理解了,积累了;读着读着,平时要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就有了;读着读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感悟,并注意积累词句。

2.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教学重点领会爱迪生多动脑筋,多动手,善于观察:感悟朗读。

教学重点故事性课文的语文文字的感悟,主人公的聪明机智。

朗读中感悟,并积累词句,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课前准备PPT制作的词语投影等。

教学流程一、回顾1.复习生字词语:(投影出示)爱迪生检查急性阑尾炎来不及环顾四周迟疑片刻几盏油灯急得团团转一溜烟似的捧着明晃晃斥责胡闹委屈点燃亮堂恍然大悟(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2.复习第一段。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了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非常的爱动脑筋,非常的聪明。

让我们一起走进爱迪生的家,去看看他究竟聪明在什么地方。

)二、自主探究、自主感悟(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1.生自由读第二段,你了解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抓关键的词句来理解。

(1)那一年,爱迪生刚满七岁。

(师引导:七岁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有的小朋友还在上幼儿园,有的小朋友刚上一年级,有的小朋友……)让爱迪生和自己作比较,拉近爱迪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去体会爱迪生当时年龄的“小”,为下文体会爱迪生的“爱动脑筋和聪明”做铺垫。

(2)抓关键词语“直打滚、几十里外、马上、来不及”等去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

3.朗读指导。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手术顺利地做下来了吗?(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呢?(生默读课文第三段,划出相应的词句)2.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去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爱迪生救妈妈》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感悟,并注意积累词句。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

抓重点词句品读,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实际感受感悟情况危急和爱迪生救妈妈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不同人物l 2、想办法把生字学得又快又轻松,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小组推荐识字好办法,介绍给同学们。

偏旁加熟字:迪性尾溜恍团谈—讠→ 炎(炎热)斤+丶→ 斥(斥责)由+氵→ 油(油灯)大+亏→ 夸(夸奖)4、多种方法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情况。

翘舌音:斥平舌音:责5、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三、细读课文,品词析句,感悟文意(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感悟妈妈病情的危急。

1、过渡:妈妈怎么了?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急性阑尾炎”的知识。

2、她的情况危险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在二、三自然段中勾画出表现当时情况危急的句子,再读一读。

3、学生汇报、交流重点品读:(1)一天,妈妈突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滚。

什么叫“直打滚”?为什么会这样呀?想一想,妈妈在疼得直打滚的同时,还会有哪些表现呢?她可能还会叫些什么?指名读、分小组读、齐读。

(2)爸爸急忙骑马到几十里外去请医生。

“急忙”还能换成哪些词?想象一下爸爸焦急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

(3)去医院已经来不及了,医生决定马上在家里做手术。

医生急吗?你是从哪个词中感受到的?为什么医生决定在家里做手术?(4)大家急得团团转。

团团转是什么样儿的?想象一下,急得团团转时会怎么样?能不能演一演?比较句子:大家急得团团转。

大家很急。

你认为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5)用()得()练习说话。

4、分角色朗读医生和爸爸的对话,体会医生和爸爸的无奈。

(1)大家为什么会这么急呀?指名说,板书:暗(2)医生想过办法没有?结合“环顾四周、迟疑”等词语体会医生的无奈。

医生在向四周看什么呢?他又在迟疑什么呢?爸爸的办法可行吗?你又是从哪儿知道的?结合医生的动作、表情体会爸爸办法的不可行。

(3)分角色表演读对话。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悟爱迪生怎么救妈妈,领会爱迪生的聪明。

1、过渡:就在大家都急得团团转的时候,爱迪生又是怎么做的呢?2、自主、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四自然段;画一画:用直线画出爱迪生救妈妈的句子;说一说:与同桌的伙伴交流交流。

3、学生交流。

品句:(1)(出示)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

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小男孩,每个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

结合“突然、一溜烟、不一会儿”等词语体会爱迪生的速度快。

透过文字,你能体会此刻爱迪生的内心吗?指名读、评价读、自由读。

(2)(出示)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

(板书:镜子)师生合作读,学生想象房间里的情形。

(板书:亮)(课件出示插图)情境表演(师扮演家长)问:孩子,今天你们学了《爱迪生救妈妈》,能不能给我讲讲爱迪生是怎么救妈妈的吗?(引导学生用上文中的词来复述。

)4、爱迪生的办法可行吗?你是从哪儿看出的?文中又是怎么写的?理解“恍然大悟”。

爸爸对爱迪生是什么态度?后来呢?爸爸恍然大悟,医生呢?5、分角色练读爸爸和爱迪生的对话。

抓住“又急又气、斥责、委屈”提示语引导同桌练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1、齐读最后一段。

2、教师随机抽同学读医生夸奖爱迪生的句子。

问:你为什么夸奖爱迪生是个聪明的孩子呢?(板书:聪明)3、学生夸夸爱迪生。

4、师质疑,引出第一自然段。

师:大家都急得团团转时,年仅七岁的爱迪生却急中生智想出办法救了妈妈的命,是什么原因呢?(板书:爱动脑勤动手)四、总结延伸1、师补充爱迪生不同时期的照片、图片、名言,(课件)更全面地了解爱迪生。

2、总结全文,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

3、课外收集有关爱迪生的名言或故事,讲给同学听听。

板书设计:爱迪生救妈妈↓聪明(爱动脑、勤动手)(镜子)暗──────亮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生字词语。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2、朗读课文。

二、写字指导1、出示“我会写”的中的生字词语,让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

说说发现了什么。

(如:“油”“检”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团”字里面的竖勾要写在竖中线上。

“炎”字下面的“火”要比上面的“火”大一些。

“责”字中间一横要写长些……)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窍门、借鉴已有知识分析看如何把字写好。

2、教师指导贝: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了竖弯勾。

斥:联系“斤”的书写,第三笔在横中线,第四笔在竖中线,最后不要忘写点。

责:上下结构,上面要写得扁写,中间横短,第三横最长,下面的“贝”略长,横折的横在横中线上。

夸:大字头撇捺不超过横中线,要盖住“亏”。

奖:大字要托住上半部分,最后笔是捺。

炎:上小下大,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

3、学生认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优秀作业,师生共议。

5、完成课后“我会填”。

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篇二教学目标:1、会认“迪”等11个生字,会写“油”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的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中感悟积累词句。

3、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于发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1、学生查阅介绍爱迪生生平事迹极其伟大发明的资料。

2、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3、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简介爱迪生,导入新课1、示爱迪生像,老师板书“爱迪生”三个字,指名认读,说说怎样记“迪”字。

2、学生介绍课前了解的爱迪生生平及发明。

3、爱迪生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们想了解他小时的故事吗?4、把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1、自由读课文,划出带生字的词语和感兴趣的词语,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查,纠正读音。

3、老师初识字卡,学生找出带着各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

随机进行音练习。

4、课件出示“开火车”或“夺红旗”游戏,分组竞赛认读词语、生字。

5、交流识字方法。

三、演读课文,感悟内容1、小组内推荐读课文。

(整体感知全文内容,让学生听后说说故事大意)2、老师范读或不播放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悟课文。

3、小组合作,分角色演读课文。

(当叙述语读到某个角色的活动时,该角色扮演者要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情。

老师巡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鼓励学生互相提意见,出主意)4、选一两个小组进行演读比赛。

台下的同学进行评议,要求说出演读好或不好的原因重点评议医生──动作:“环顾四周”“迟疑”“还是摇头”“夸奖”;表情:“迟疑”“满意的笑容”;语言:“连连------”“今天多亏了这小家伙,它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在演读中感悟医生开始时的束手无策,以及随后对小爱迪生相处的办法感到的满意和夸奖。

爸爸──表情:“又急又气”、“恍然大悟”、语言:“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演读中感受爸爸的心情以及他对小爱迪生前后态度的变化。

爱迪生──动作:“一溜烟似的奔出”“捧着”;表情:“委l 1、出示“我会写”图标,让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

2、出示“我的发现”图标,说说发现了什么。

3、学生临摹,老师巡视,注意纠正书写姿势。

四、积累运用1、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2、说说你想积累本课那些词语。

可以是带生字的,也可以是不带生字的,写在黑板上,然后读一读。

3、让学生小组内将一件发生在课堂上或家里的小事,争取把课文中学的词语用上几个。

五、拓展阅读1、爱迪生小时候孵小鸡的故事印发给学生阅读。

2、搜集爱迪生的名言,抄在积累本上。

篇三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3、通过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脑、敢于表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迪、检”等11个生字,会写“油、团”等9个字。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理解本课的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准备:制作认读生字和课文插图的幻灯片。

四面镜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爱迪生是世只是闻名的发明家,他一生约有两千多项创造发明,为人类做出了巨大在贡献。

你知道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他发明的吗?(生自由说)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关于他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想办法把生字学得又快又轻松,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小组推荐识字好办法,介绍给同学们。

4、出示幻灯片,多种方法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情况。

三、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感知全文内容。

2、生自由读课文。

要重点引导学生朗读好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

让学生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和段落用心读一读,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体会,看谁读得好。

3、交流感悟。

通过读课文,找出哪些是直接描写爱迪生的,哪些是间接描写爱迪生的,在小组内交流。

4、检查交流情况。

5、实践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的幻灯片,引导学生思考:“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爸爸为什么“恍然大悟”?(2)出示镜子,找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实践“镜子的反光性”(3)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同学自由组合,根据课文内容编成小品演一演,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2、阅读有关爱迪生的书籍。

第二课时一、复习。

1、朗读课文。

2、汇报作业情况。

((1)排演课本剧;(2)说说读了哪些关于学迪生的书籍)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全班读。

二、写字指导。

1、教师指导2、“油”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由+三点水旁)3、“团”要注意和“困”比较;4、“炎”可以用熟字来记,如:把谈、淡去偏旁;5、用“捡”来记“检”6、重点指导好“责”,第三横要长,且不过横中线。

7、“贝”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了竖弯勾。

8、学生认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完成课后练习。

注意分辨要填的字的读音和意思:来不(及)、着(急)、(做)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