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无菌操作

合集下载

基础护理第六版无菌操作

基础护理第六版无菌操作

基础护理第六版无菌操作在医疗卫生领域,无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必要措施之一。

基础护理第六版中对无菌操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规范,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无菌操作的相关内容。

什么是无菌操作呢?无菌操作是指在医疗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措施,确保操作区域不受外界微生物的污染,以保证手术或治疗过程的无菌状态。

无菌操作的关键在于防止微生物的传播和污染,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

在进行无菌操作时,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步骤是必须要遵守的。

首先是进行手部消毒,这是无菌操作的第一步。

护士在进行任何无菌操作前,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手部消毒,以确保自己的手部没有细菌。

其次是穿戴无菌手术衣和手套,以防止自身的细菌污染操作区域。

另外,在操作过程中要避免与非无菌物品接触,以免引入细菌。

除了以上基本原则外,还有一些具体的无菌操作技巧需要注意。

比如,操作人员在打开无菌器械包时要注意不要触碰包装内部,避免污染。

另外,在使用无菌器械时要注意不要接触非无菌物品,以免造成污染。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操作区域干燥,避免细菌的滋生。

操作完毕后要及时清理和处理无菌器械,避免再次使用造成交叉感染。

在无菌操作中,护士的态度和专业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在进行无菌操作时要端正态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持专注和细心。

任何马虎或疏忽都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因此,护士在进行无菌操作时要保持高度的专业性和责任感。

总的来说,无菌操作是医疗卫生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基础护理第六版对无菌操作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和说明,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做好无菌操作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不受感染的困扰,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每位护士都能认真对待无菌操作,做到细致入微,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优质的护理服务。

无菌操作及院感相关知识

无菌操作及院感相关知识

无菌操作及院感相关知识:1.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是指在医疗、护理、科研等活动中,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使环境中病原体微生物的数目减少或控制在最低限度,从而防止病原体微生物的扩撒和传播的操作。

无菌操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2.院感: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很多,常见的有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共同媒介物传播、呼吸道传播和胃肠道传播等。

因此,在医疗活动中,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3.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包括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等。

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活动前、后都应当进行手卫生,以减少病原体微生物的传播。

4.消毒灭菌:消毒灭菌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包括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医疗器械消毒、医护人员手的消毒等。

在消毒灭菌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浓度,确保消毒效果。

5.隔离防护:隔离防护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等。

医护人员应当根据不同的隔离要求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减少病原体微生物的传播。

6.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可以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传播,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血液透析器等。

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时,应当注意检查包装是否完好,使用后应当进行正确的处理和销毁。

7.职业防护:职业防护是预防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包括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工作环境的安全管理等。

医护人员应当遵守相关的职业防护规定,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穿隔离衣等。

护理工作中的消毒与无菌操作规范

护理工作中的消毒与无菌操作规范

护理工作中的消毒与无菌操作规范消毒与无菌操作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们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正确的消毒与无菌操作规范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这一主题。

一、消毒的概念和作用消毒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外部环境或物品中的病原微生物杀死或灭活的过程。

在护理工作中,消毒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病原微生物对患者的侵害,保障患者的安全。

二、消毒的分类消毒可以根据其作用范围分为低、中、高三级。

低级消毒主要用于表面的清洁,中级消毒常用于物品的消毒,高级消毒则适用于体外物品和器械的消毒。

三、无菌操作的重要性无菌操作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避免引入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确保操作环境维持无菌状态的操作方法。

在护理工作中,无菌操作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四、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无菌操作时,护士需要做好手部消毒、穿戴好无菌手套和口罩等工作。

同时,要保持操作区域干净整洁,避免细菌的污染。

五、消毒与无菌操作的步骤进行消毒与无菌操作时,护士需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

通常包括清洁、消毒或灭菌等多个环节,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六、消毒与无菌操作中的危害如果消毒与无菌操作不规范,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可能带来患者的交叉感染。

因此,护士需要时刻注意这一问题。

七、消毒与无菌操作中的技巧在实际操作中,护士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比如正确使用消毒液、掌握好消毒的时间和方法等。

只有技能熟练,才能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八、消毒与无菌操作的检测方法为了确保消毒与无菌操作的效果,护士需要进行检测。

比如利用生物指示剂来检测灭菌效果,或通过培养基来检测手部细菌数等方法。

九、消毒与无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在日常工作中,护士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比如定期更换消毒液、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定期培训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十、消毒与无菌操作的质量控制为了提高工作质量,护士需要进行消毒与无菌操作的质量控制。

通过定期检查、评估和反馈,不断完善操作流程和提高工作标准。

护理学无菌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护理学无菌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分
(二)无菌治疗巾包使用法
目的
1分
从无菌包内取出无菌物品,供无菌操作使用。
1分
操作过程
8分
1、开包打开无菌治疗巾包时,手不可触及无菌包内面。
2、确认无菌治疗巾包内消毒指示条码变色。
3、取巾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无菌治疗巾放治疗盘内。
4、包裹无菌治疗巾包内物品未用完时,按原折痕包裹,系带横向结扎。
5、记录打开日期,时间并签名、有效期为24小时。
2、倒液手持溶液瓶,瓶签朝向掌心、倒出少许溶液旋转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至无菌容器中。
3、盖塞倒好溶液后立即塞好瓶塞,常规消毒瓶塞,以防污染。
4、记录在瓶签上注明开瓶日期及时间并签名,有效期为24小时。
2分
2分
2分
2分
事项
注意
2分
1、无菌溶液只能倒取使用,不可将物品伸进无菌溶液瓶内蘸取使用。
2、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
1分
1分
(七)戴无菌手套法
目的
1分
执行无菌操作或接触无菌物品时戴无菌手套,以保护患者,预防感染。
1分
操作过程
13分
1、打开手套袋将手套袋平放于桌面上,外包装放入生活垃圾桶内。
2、取.戴手套
※分次取、戴法
(1)一手掀开手套袋开口处,另一手捏住一只手套的反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
(2)未戴手套的手掀起另一只袋口,再用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反折内面(手套外面)取出手套,同法戴好。
放入无菌物品
2、覆盖双手捏住扇形折叠层治疗巾外面,遮盖于物品上,对齐上下层边缘,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分别向下折一次,露出治疗盘边缘。
3、注明铺盘日期,时间并签名,有效期为4小时内。

无菌技术操作试题及答案

无菌技术操作试题及答案

无菌技术操作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无菌技术操作的基本要求?A. 环境清洁B. 操作者穿戴整齐C. 所有使用物品必须无菌D. 操作时可以不戴口罩答案:D2. 在无菌操作中,以下哪个动作是不正确的?A. 使用无菌物品前需检查无菌包装B. 打开无菌容器时,容器边缘应远离操作区C. 无菌物品取出后,可以放回原包装D. 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快速移动手臂答案:C3. 无菌技术中,无菌区域通常指的是什么?A. 操作者的身体前部B. 操作台的表面C. 无菌物品的包装内部D. 无菌包布覆盖的区域答案:D4. 在无菌操作中,以下哪个行为是正确的?A. 直接用手接触无菌物品B. 在无菌区域上空讲话或咳嗽C. 使用过的无菌物品可以再次使用D. 无菌操作前应清洁双手答案:D5. 下列哪项不是无菌技术操作中常用的消毒方法?A. 紫外线照射B. 酒精擦拭C. 高温高压灭菌D. 化学溶液浸泡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无菌技术操作中,无菌包布可以随意打开,无需遵循无菌原则。

(错误)2. 无菌操作区应保持清洁,避免污染。

(正确)3. 在无菌操作过程中,可以随意触摸无菌区域以外的物品。

(错误)4. 无菌技术操作中,无菌物品一旦被污染,应立即丢弃。

(正确)5. 无菌技术操作中,无菌物品的包装可以重复使用。

(错误)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无菌技术操作中,无菌物品的储存方法。

答案:无菌物品应储存在干燥、清洁、温度适宜的环境中,避免直接日光照射和潮湿。

无菌物品的包装应完整无损,存放在专用的无菌柜或容器中,且应定期检查包装的完整性和无菌标识的有效性。

2. 描述无菌技术操作中,无菌区域的维持方法。

答案:无菌区域的维持方法包括: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操作者穿戴无菌衣帽和口罩,避免在无菌区域上空讲话、咳嗽或做出大幅度动作,操作过程中应使用无菌技术,如使用无菌持物钳取物,避免接触非无菌区域。

护理人员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制度

护理人员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制度

护理人员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护理人员的手卫生和无菌操作,以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质量。

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之一,而无菌操作则是执行操作室和救护车现场工作的必要要求。

2. 护理人员手卫生规范2.1. 手卫生前的准备- 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手部无明显污垢,如血迹、分泌物等。

- 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2.2. 手卫生方法-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

- 注意清洁手指间、手背、手腕以及指甲周围的污垢。

- 冲洗干净后,用单次性纸巾或肘部遥控关闭水龙头。

2.3. 使用酒精洗手液- 在无法使用肥皂和流动水的情况下,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 取适量酒精洗手液,涂抹双手并在整个手部表面进行揉搓。

- 等待手部彻底干燥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2.4. 手卫生的时机- 护理人员需要在以下情况下进行手卫生:- 接触患者之前和之后。

- 进食、喂食、咳嗽、打喷嚏、使用厕所后。

- 接触污染的物品或表面后。

3. 无菌操作制度3.1. 环境要求- 执行无菌操作的场所应保持清洁,无尘、无灰尘、无异味。

- 加强通风,确保空气流通。

- 确保工作台面、手术器械等清洁无菌。

3.2. 空气净化- 使用空气净化设备,过滤和杀灭空气中的微粒和微生物。

- 定期维护和更换空气净化器滤网。

3.3. 器械和物品消毒- 所有器械和物品在使用前都应进行必要的消毒或灭菌处理。

-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按照说明进行消毒或灭菌。

3.4. 人员要求- 执行无菌操作的人员应穿戴专业无菌服装和手套。

- 严禁吸烟、喷嚏、咳嗽等可能污染无菌操作的行为。

4. 总结本文档旨在规范护理人员的手卫生和无菌操作,以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并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质量。

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手卫生,并遵守无菌操作制度来保证医疗环境的卫生和无菌化状态。

护理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护理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护理无菌技术操作流程无菌技术操作流程是指在医疗卫生领域中,采用一系列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以确保病人在各种医疗手术和治疗过程中能够避免感染。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准备好所需的无菌工具和材料,如手术包、手术刀、手套、无菌液等。

确保无菌包装完整且没有破损,无菌液也需要在有效期内。

2.手卫生首先进行手卫生,洗手过程需要注意使用无菌的肥皂液,并确保将手臂完全浸泡在水里,用刷子清洗手的所有部位,时间不少于2分钟。

之后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手臂,并确保手臂完全干燥。

3.穿戴无菌衣物穿戴无菌衣物,需要先穿戴无菌手套,然后穿戴无菌的衣物和帽子,确保把头发和耳朵完全遮盖住。

同时,注意不要碰到无菌衣物的外面部分,以免造成污染。

4.无菌区域准备准备无菌操作区域,确保操作区域没有杂物和灰尘,可以用消毒剂擦拭操作台面和周围的区域,然后设立无菌区域,通常是在操作台上铺上无菌巾,用来放置无菌工具和材料。

5.打开无菌包打开无菌包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方法,首先确认无菌包上标有无菌日期和名称,然后检查无菌包是否有破损,如果有破损则需要更换新的无菌包。

打开无菌包时要注意不要触碰无菌包内部的无菌物品,可以使用无菌夹子或指甲钳等工具将物品取出。

6.操作过程在进行手术或治疗时,需要注意保持手术区域干净,在操作过程中不要碰到无菌区域外的物品或人员,避免穿过无菌区域。

同时,注意无菌工具和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和顺序,避免造成交叉污染。

7.污染处理一旦发现操作过程中出现无菌区域的破损或污染,应立即停止手术或治疗,采取相应的污染处理方法。

处理污染的方法可以是更换新的无菌工具和材料,也可以通过重新布置无菌区域来恢复无菌环境。

8.结束工作手术或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清理和消毒工作。

清理过程要采用无菌方法,将无菌工具和材料进行分类处理,清洗时要使用无菌液,并保持手术区域干净。

清洗后的无菌器械和材料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确保在下一次使用时不会引起感染。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无菌技术是医疗、护理等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操作,旨在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物体,以保持无菌状态,预防感染的发生。

以下是无菌技术操作的一些基本原则:一、环境要求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

在进行无菌操作前,需要对操作区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以减少环境中的微生物数量。

保持操作区域的安静,避免人员频繁走动和不必要的干扰。

操作台面应平整、干燥,物品摆放整齐有序。

二、人员准备操作人员必须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并戴口罩。

洗手要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确保手部清洁无菌。

在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大声说话、咳嗽、打喷嚏等可能产生飞沫或气溶胶的行为。

三、无菌物品的管理无菌物品必须存放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并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和有效期。

存放无菌物品的容器或包布应保持干燥、清洁,一旦受潮或有污染,应立即更换。

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或镊子,避免用手直接接触。

四、无菌操作的过程在进行无菌操作前,必须再次核对无菌物品的名称、有效期和包装是否完整。

操作时,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

无菌物品一旦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能放回无菌容器内。

五、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无菌持物钳应浸泡在消毒液中,液面应浸没轴节以上 2-3cm 或镊子的 1/2 处。

使用时,应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以免消毒液倒流污染钳端。

用后应立即放回容器中,如需到远处取物,应将持物钳和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

六、无菌容器的使用打开无菌容器时,应将盖子内面朝上放置于稳妥处,或者拿在手中。

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物品时,应避免物品触碰容器边缘。

容器关闭时,盖子应由侧面覆盖整个容器口,以确保无菌状态。

七、无菌包的使用打开无菌包时,应先查看名称、灭菌日期和指示胶带是否变色。

解开系带时,应将系带卷放在包布下,避免污染。

打开包布时,手只能接触包布的四角外面,不可触及包布内面。

八、铺无菌盘铺无菌盘时,应选择合适大小的无菌治疗巾,避免治疗巾在操作过程中受到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护理技术项目考核要点
目录
一、手卫生 (4)
二、无菌技术 (6)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10)
四、口腔护理技术 (15)
五、鼻饲技术 (16)
六、导尿技术及护理 (17)
七、胃肠减压技术 (19)
八、灌肠技术 (21)
九、氧气吸入技术 (22)
十、换药技术 (23)
十一、雾化吸入疗法 (25)
十二、血糖监测 (26)
十三、口服给药法 (27)
十四、密闭式输液技术 (28)
十五、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29)
十六、静脉留置针技术 (31)
十七、静脉采血技术 (32)
十八、静脉注射法 (33)
十九、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 (35)
二十、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 (38)
二十一、肌内注射技术 (40)
二十二、皮内注射技术 (41)
二十三、皮下注射技术 (42)
二十四、物理降温法 (43)
二十五、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 (45)
二十六、经鼻/口腔吸痰法 (47)
二十七、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 (49)
二十八、心电监测技术 (51)
二十九、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 (52)
三十、输液泵/微量输注泵的使用技术 (53)
三十一、除颤技术 (55)
三十二、轴线翻身法 (56)
三十三、患者搬运法 (57)
三十四、患者约束法 (61)
三十五、痰标本采集法 (63)
三十六、咽拭子标本采集法 (64)
三十七、洗胃技术 (65)
三十八、"T"管引流护理 (67)
三十九、造口护理技术 (68)
四十、膀胱冲洗的护理 (70)
四十一、脑室引流的护理 (72)
四十二、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73)
四十三、产时会阴消毒技术 (75)
四十四、早产儿暖箱的应用 (76)
四十五、光照疗法 (77)
四十六、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 (79)
四十七、听诊胎心音技术 (80)
四十八、患者入/出院护理 (81)
四十九、患者跌倒的预防 (82)
五十、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83)
一、手卫生
一般洗手
(一)目的
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二)实施要点
1.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
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

2.洗手要点:
(1)正确应用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也可以将洗手分为七步,即增加清洗手腕。

(2)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一次性纸巾/毛巾彻底擦干,或者
用干手机干燥双手。

(3)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关
闭水龙头。

(三)注意事项
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4.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总分100分
操作时间:3分钟
外科手消毒
(一)目的
1.清除指甲、手、前臂的污物和暂居菌。

2.将常居菌减少到最低程度。

3.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

(二)实施要点
1.外科手消毒指征:
进行外科手术或者其他按外科手术洗手要求的操作之前。

2.操作要点:
(1)修剪指甲、锉平甲缘,清除指甲下的污垢。

(2)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3)取适量皂液或者其他清洗剂按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用无菌巾擦干。

(4)取适量手消毒剂按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至消毒剂干燥。

(三)注意事项
1.冲洗双手时,避免水溅湿衣裤。

2.保持手指朝上,将双手悬空举在胸前,使水由指尖流向肘部,避免倒流。

3.使用后的海棉、刷子等,应当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一用一消毒。

4.手部皮肤无破损。

5.手部不佩带戒指、手镯等饰物。

总分100分
操作时间:7分钟
二、无菌技术
点击播放flash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一)目的
取用或者传递无菌的敷料、器械等。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无菌持物钳包有无破损、潮湿、消毒指示胶带是否变色及其有效期。

3.打开无菌钳包,取出镊子罐置于治疗台面上。

4.取放无菌钳时,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

5.标明打开日期及时间。

(三)注意事项
1.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

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到物品旁使用。

3.使用无菌钳时不能低于腰部。

4.打开包后的干镊子罐、持物钳应当4小时更换。

戴无菌手套法
(一)目的
执行无菌操作或者接触无菌物品时戴无菌手套,以保护患者,预防感染。

实施要点
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选择尺码合适的无菌手套,检查有无破损、潮湿及其有效期。

3.取下手表,洗手。

4.按照无菌技术原则和方法戴无菌手套。

5.双手对合交叉调整手套位置,将手套翻边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
面。

(三)注意事项
1.戴手套时应当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者另一手套的里面。

2.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应当立即更换。

3.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

取用无菌溶液法
(一)目的
保持无菌溶液的无菌状态。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对所使用的无菌溶液进行检查、核对。

3.按照无菌技术要求取出无菌液体。

4.手握标签面,先倒少量溶液于弯盘内,再由原处倒所需液量于无菌容器内,盖好治疗巾。

5.取用后立即塞上橡胶塞,消毒瓶塞边缘。

6.记录开瓶日期、时间,已打开的溶液有效使用时间是24小时。

(三)注意事项
1.不可以将无菌物品或者非无菌物品伸入无菌溶液内蘸取或者直接接触瓶口倒液。

2.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

无菌容器使用法
(一)目的
保持已经灭菌的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打开无菌容器时,应当将容器盖内面朝上置于稳妥处,或者拿在手中。

3.用毕即将容器盖严。

4.手持无菌容器时,应当托住底部。

5.从中取物品时,应将盖子全部打开,避免物品触碰边缘而污染。

(三)注意事项
1.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盖内面、容器边缘及内面。

2.无菌容器打开后,记录开启的日期、时间,有效使用时间为24小时。

铺无菌盘法
目的
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无菌区,放置无菌物品,以供实施治疗时使用。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无菌包有无破损、潮湿、消毒指示胶带是否变色及其有效期。

3.打开无菌包,用无菌钳取出1块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

4.双手捏住无菌巾上层两角的外面,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内,上层向远端呈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外。

5.放入无菌物品后,将上层盖于物品上,上下层边缘对齐,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翻折一次。

(三)注意事项
1.铺无菌盘区域必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

2.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面。

3.注明铺无菌盘的日期、时间,无菌盘有效期为4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