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承接台湾动漫产业转移对策研究
厦门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厦门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来源:作者:厦门市广播电视局课题组发布日期: 08年09月16日发展影视动画产业,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具体体现。
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适应市场需求,逐步形成鲜明的产业发展特色,发挥厦门区位优势,拓展厦门作为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闽南文化中心城市的产业空间布局,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带动力强、充满生机活力的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具有厦门风格和国内外影响的文化创意品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进一步提升厦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我们当前应着力研究和探讨的一、厦门市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状况(一)厦门影视动画产业的基本特点近年来,随着厦门经济特区各项工作的迅速发展,加速影视动画产业发展步伐,尽快改变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不协调的现状,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是厦门文化创意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推动下,厦门市相关部门增强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政府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推动下,厦门市影视动画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截止2007年12月,厦门市累计批准设立具有制作资质的影视、动画企业16家,投资额为l0168.23万元人民币,注册资金l2640万元,从业人员323人。
并呈现以下五方面特点:1.产业结构较为合理。
目前,厦门市l6家具有制作资质的影视、动画企业中,涉及电视节目生产的l0家,涉及电视剧生产的2家,涉及动画生产的6家。
影视制作企业数量虽少,却基本涵盖了影视动画制作领域,制作企业的分布结构较为合理。
2.投资以民营资本为主体。
在已批准注册并核准制作的影视动漫制作企业中,民营资本11家,投资总额为8733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为10618万元人民币,分别占总数的68.8%、85.9%和84%;国有资本3家,投资总额为1435.23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人民币,分别占总数18.8%、l4.1%和l5.8%。
台湾动画产业的发展与转型策略

排球 队 》和 《 巨人 之 星》 ,成 为 台湾 为 E 本 动 画 代 工 的 先 锋 。 l
34 2 0 年第 l 期 07 1
总第 2 3 6 期
维普资讯
产 业 综 述
全 球 科技经 济 嘹望
影 人 引 入 了 日本 动 画 技 术 的训
《 头伯 伯 的信 》这 样 的 少数 几 石 部 影集 。 但 是 ,它 不 仅 培 养 了 蔡 志 忠 等 对 台湾 后 来 的 动 画 发 展 有 重要 影 响 的 动 画人 ,也 正
资水 平 的 限制和 人才 的缺乏 ,
l E本 动 画 界 开 始来 台 寻 找 代 工
段跌 宕起伏 的历史 风云
式 的 把 动 画 带 人 了 台湾 ,使 台
湾 动 画 在6 年 代 末 和7 年代 初 0 0 有 了初 步发 展 。 由 于 当 时 台 湾 的 社 会 环 境 缺 乏动 画生 存 和发 展 的土壤 .
6 年 代 ,有 志 于成 为 台 湾 的 沃 0 特・ 迪斯 尼 的赵 泽 修在 一 个美 国 神 父 卜 辉 的帮 助 下 ,从 美 国 立
但 是 自影 人 倒 闭后 ,台 湾 广 告 公 司却 如 雨 后 春 笋 ,卡 通 人 遍 地 开 花 . 台湾 卡 通 产 业 等 待 新
的 生 机
成本 低 下 的 时 代 背 景 下 ,相 对
尚 未成 熟 的 自制 动 画 ,表 现 出 明显 而 及 时 的优 势 。 和 台 湾 的 其 他 许 多 产 业 一 样 ,台 湾 动 画 产 业 从 8 年 代 开 始 向代 工 模 式 O 倾 斜 ,并 很 快 成 为 主 流 ,直 接 影 响 台 湾 动 画 产 业 的未 来 发 展
厦门承接台湾动漫产业转移对策研究

0 翎 嘲 鹳
。
维普资讯
科 技 论 坛
旗舰 计划 , 重点 扶持龙 头企业 。培 育出 西基 电脑 动 画 有限 公 司和 大 宇资 讯股 份 有 限公 司等 一批 龙 头
序号
表 1 厦 门现 有 主 要 动 漫 企 业 情 况
企 业名称 业务类型 动画为主 游戏为主
游戏为主
主 要作品 fah 1 动画节目 s 二款休闲游戏 ( 开发中)
小游戏
企业 . 其影 响力在 岛内 及 国际 上都享 有 盛誉 。20 05
年 .西基公 司仅在 国际 的接单 量就 超过 1 美元 . 亿 同时 大 宇 资讯 的 多部 游戏 作 品 也获 得 了 中 国游 戏 年会 的多项 大奖 。通过 龙头企 业 的带动效 应 , 成 形 “ 鸡带 小鸡 ” 母 的发 展模 式 . 现产 业 分 工和 整 合 . 实
维普资讯 htt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动 漫产 业 由于 科技 含 量 高 、 附加 值 大 、 源 能
消耗少、 带动 效应强 而 被誉 为文化 产业 中最具 潜
厦
JJ _
质 的朝 阳产 业 。台湾动 漫产 业经 过数年 的发 展 .
在 研发 、 运营 、 才 、 息和 融资 等方面 形成 了 自 人 信 身的 比较 优 势 , 业链 条完整 并形成 若 干知名 品 产
业 管理 方 面拥 有 一定 优 势 。2 0 0 6年 台湾 动漫 产
值估 计达 新 台币 20亿元 左右 , 3 增长 率 达到 9 %
动 漫 产业 已成 为支撑 台湾 经 济发 展 的 核心 产业
之一, 对社 会和 经济 的带 动达 到动漫 产业 本身产
借鉴台湾经验实现厦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争压 力 . 台湾 当局 相 关部 门 总结 出了 产 业发 展 的趋
势—— “ 制 造 业服 务化 . 服 务 业 科技 化 ” , 并 协 助 制
造 业企 业往服 务 化发 展 、 协 助服 务业 企 业朝 服 务创 新发 展 、 协助 企业 发 展 智慧 科技 。台湾 主要 做法 包
价值 . 从 产 品 延伸 到 配 套 服 务 . 以 市场 及 客 户 的 需
求 为 出发 点 . 以实 际 应 用 为动 力 . 使产 业 发 展 显 示 出强 大 的生命 力 和 竞争 力 。与此 同时 , 台湾服 务 业
上世纪 8 0年 代 在 全 球 2 4个 国 家 拥 有 1 1 3家 制 造
台湾 制 造 业 服 务 化 与 服 务 业 科 技 化 的 先 进 经 验
制 造 业服 务 化 与 服 务 业科 技 化 在 推 动 产 业 结
构战 略性 调整 方面 的作 用是 重大 的 . 这从 台湾 近 年 来产 业结 构调 整 的成 功经 验可 以得 到 很好 的启 示 。
调 的是 产 品功能 和相 应 服 务 , 而 非 产 品本 身 。服 务
更 多 潜在 价 值 .增 加服 务创 新 对 制 造 业 产 品 的升
值 .具 体 表现 在 先 进 制 造与 多 功 能 服 务 的 有机 结
合 ,如 云计 算服 务 、网络通 信 产 品与 增值 服 务 、 I T 系统 解 决方 案 、机 顶盒 增加 教 育和 网络功 能 等 , 强
目前 厦 门市人 均 GDP约为 1万美 元 . 与 台湾 2 0世
纪9 0年 代初极 为相 似 。 当时 由于全 球化 分 工 的不 断加 剧 , 以及 大陆 、 印度 等 制 造业 的不 断 崛起 , 以 制
承接台湾产业外移 实现两岸资源互补与共赢——台湾产业外移动因与福建的承接

2006年第6期总第100期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 urnal of Fuji an School of Administ ratio n and Fujian In sti tut 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6,2006G e neral No.100承接台湾产业外移实现两岸资源互补与共赢———台湾产业外移动因与福建的承接王知桂,黄淑玲(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 要:近10多年来,台湾向大陆转移产业的趋势明显,且规模逐渐扩大,呈现出新的特点,在为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和机遇的同时也对福建省进一步吸引台资、深化闽台合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福建省应对此作出相应的措施,使福建省在承接台湾产业外移中达到两岸资源的互补与共赢。
关键词:台湾;大陆;产业转移;投资中图分类号:F121.3(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84X(2006)06009305收稿日期:20061016作者简介王知桂(63),女,湖北荆州人,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博士;黄淑玲(8),女,福建漳州人,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产业外移是指一国(或地区)厂商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国(或地区)外设立新厂或分厂,将资本、设备,连同其他管理技术和专业人才等移往国(或地区)外,从事生产和销售等国际商业活动,是一种动态的空间转移现象。
产业外移是全球化下资本加速流动的大势所趋,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国际间的产业转移形成国际区域产业结构的相互关联、互相波及的互动传导机制。
台湾作为国际产业转移梯度上的一个梯层,在接受外来资本的同时,也在向外转移产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大陆为台湾外移的资本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台湾产业外移大陆明显加速,规模逐渐扩大。
作为海峡西岸的福建,应及时把握台湾产业外移的现状和特点,充分利用两岸地缘人缘等优势,主动对接整合其转移产业,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厦门承接台湾汽车零部件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厦门承接台湾汽车零部件业转移的对策建议欧阳元生蔡纯一众所周知,汽车工业作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素有“火车头产业”之称,可带动机械、电子、塑胶、石化、玻璃及油漆等产业的全面发展,其发达程度通常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水平高低的标志。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市场空间广阔。
但随着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国内汽车零部件的产销量却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量零部件仍需从国外进口。
据有关部门研究,一台整车生产和汽车零配件的生产常规比为1:1.3,而目前国内此比例仅为1:0.1~0.2,可见,我国汽车零部件业基础依然十分薄弱。
此外,随着汽车电子应用领域的日益广泛,汽车电子占整车的比例逐年增高。
据相关权威部门预测,到2010年汽车电子占整车产值的比例将从目前的20%上升到40%。
可见,汽车零部件产业特别是汽车电子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前,台商对大陆投资布局进入新一轮调整期,产业转移力度加大,台湾的汽车零部件厂商正在着力拓展大陆市场。
厦门应抓住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分析台湾产业转移大陆的原因和趋势,创造条件,吸引台资汽车零部件企业落户厦门,迅速做大台商在厦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为厦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构筑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历史性贡献。
台湾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1、台湾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概况历经50多年的发展,台湾汽车产业已具有良好的基础,是亚洲汽车工业基础最雄厚的地区之一。
目前台湾拥有裕隆、中华、国瑞、福特六和等汽车组装厂商11家,汽车零部件厂商2300多家,共同组成台湾多层次的汽车产业合作体系。
近年来,台湾汽车销量每年维持在40多万辆,汽车市场已趋于成熟,其中台湾当地产车市场份额占90%左右(见下表)。
2004年台湾汽车生产量为43万辆,较2003年增长11.4%,其中小客车占69.6%;全年汽车销售量超过48万辆,汽车业产值规模突破新台币2000亿元。
在整车生产的带动下,台湾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少量多样、弹性制造的专业细化分工模式,零部件研发力量和品质已具国际竞争力。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166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166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日期】2024.02.28•【字号】厦工信建函〔2024〕11号•【施行日期】2024.0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166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尊敬的汤韵代表:《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市涉台营商环境的建议》(第0166号)收悉。
市工信局作为协办单位,现答复如下:一、办理工作背景市工信局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市涉台营商环境的建议”,局领导迅速研究部署,相关处室结合工作强力推进。
二、措施与成效市工信局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精神,立足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实际,多措并举积极推进涉台营商环境建设,为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推动两岸公共服务平台和企业研发平台融通发展。
深化与台湾集成电路产业资源融合,打造“芯火”双创基地(平台),已入驻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219家。
打造闳康监测分析平台,开展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分析等电子技术检测服务,为两岸企业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及服务。
重点策划闽台化妆品创新与检测服务平台,建成后将成为福建省首家承接化妆品功效评价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平台已经过专家咨询会。
(二)建立两岸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
探索建立“集成电路保税监管创新模式”,依托“芯火”双创基地(平台)开展集成电路保税监管,有效解决集成电路中小微设计企业在研发初试阶段的税费和通关效率问题。
目前通过平台享受集成电路保税监管模式试点的研发保税企业14家,量产保税企业12家,保税进口额3458.3万美元,累计对外付汇8119.7万美元,企业通关时间缩短50%以上。
(三)加大财政资金对台企支持力度。
发布2023年《厦门市技术创新基金(软件企业)办事指南》。
厦门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

府 和深 圳 市政 府 很 重 视 通过 一 系 列 的经 济发 展计
其 是 资讯业 的投 资与 发展 . 成 为了 台湾经 济 新 的增
高达 9 2 %。 目前 . 香 港 已成 为 亚太地 区 主要 的贸 易 、
航运 、 航空 、 金 融 以及旅 游 中心 。 ( 3 ) 台湾产 业演 变
上 世纪 8 0年代 中期 后 .台湾 高 科技 产 业迅速 发展 . 迈 入 后工 业 社会 . 工 业结 构 进 行 了裂 变 式 的
谴遐
市 的产 业 结构 与此还 相差 甚远
产 业 为主 导 的阶 段 2 0 1 1 年 .台 湾服 务业 比 重达
71 %。
国 内外 中心 城 市产 业 结 构 的 分 析 和 启 示
分析 和 总 结 新加 坡 、 香港 、 台湾 和 深 圳 等具 代
表性 的 国家 、地 区和城 市 的产 业演 变 的轨 迹和 经 验. 对 厦 门 的产业发 展具 有一 定 的借鉴 意 义 。 1 . 新加坡 、 香港 、 台湾和 深圳 产 业的演 变 ( 1 ) 新 加坡 产业 演变 ,
融、 贸易 、 运 输 及 信 息 的支 撑使 得 第 三 产 业 达 到 支
柱 的战略 地位 2 0 1 1 年. 第 二和 第三 次产 业增 加 值
优先发 展服 务业 . 尤 其是 国际服 务 业 ( 如: 国际金 融
服 务业 ) . 而 工 业 生产 向高 工 艺 、 高技 术 、 高 增值 转
2 . 对厦 门城 市产 业发 展 的借鉴 意义 ( 1 ) 以港 口区 位优 势 . 转 化 为产 业优 势 经典 的城 市 经济学 理论 认 为 “ 决定 城 市存 在 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承接台湾动漫产业转移对策研究
陈国清
动漫产业由于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能源消耗少、带动效应强而被誉为文化产业中最具潜质的朝阳产业。
台湾动漫产业经过数年的发展,在研发、运营、人才、信息和融资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比较优势,产业链条完整并形成若干知名品牌,但由于本土市场空间小,发展受限,台企正加速向大陆转移。
为此,探索厦门承接台湾动漫产业的转移对策,吸引更多的台湾动漫企业落户,对于促进厦门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台湾动漫产业发展概况
1、台湾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台湾动漫产业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产业发展较早。
如今台湾动漫产业已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在创意人才、设计理念、投资机制以及创意企业管理方面拥有一定优势。
2006年台湾动漫产值估计达新台币230亿元左右,增长率达到9%。
动漫产业已成为支撑台湾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之一,对社会和经济的带动达到动漫产业本身产值的20倍。
因此,台湾格外重视动漫产业的培育,将其重要性提升到与半导体、影像显示及生物科技同等重要的地位。
2、台湾动漫产业成功的原因分析
(1)政策助力
台湾动漫产业的发展与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大力扶持密切相关。
2002年,政府推出“两兆双星计划”,将数位内容产业列为“双星”产业之一,其中动画产业与游戏产业被列为优先发展的项目。
随后制订了《数位内容产业发展条例》和《加强数位内容产业发展推动方案》等多项政策加以推动,并设立了“行政院数位内容产业发展指导小组”和“数位内容产业推动办公室”,成立“数位内容产业推广和辅导中心”及“产业资源中心”等服务机构。
为切实推动产业政策的执行力度,台湾相关部门陆续编列超过100亿元新台币的扶持经费,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的集聚和带动。
(2)龙头带动
在产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台湾特别重视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工业局通过规划和实施旗舰计划,重点扶持龙头企业。
培育出西基电脑动画有限公司和大宇资讯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其影响力在岛内及国际上都享有盛誉。
2005年,西基公司仅在国际的接单量就超过1亿美元,同时大宇资讯的多部游戏作品也获得了中国游戏年会的多项大奖。
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形成“母鸡带小鸡”的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分工和整合,资源统筹运用,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技术外溢
台湾动漫产业与国际市场结合紧密,多以欧、美、日外包加工出口为主。
根据研究调查显示,台湾动画产业主力在于电影动画、电视与影带动画类别,这几项中约九成产值来自于国外的代工。
台湾动漫产业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接受欧美动画与日本代工的洗礼,在动画描绘技术与质量上出现大幅度提升,具备国际一流水准的原创能力。
(4)人才培育
由于动漫产业具有知识经济的特性,台湾在发展该产业时非常重视产业人才培育。
据资料显示,台湾岛内已有16所大学院校。
开设多媒体、动画、视觉设计等相关课程。
此外,2003年“台湾经济部工业局”成立了“数位内容学院”,该学院整合了台湾各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产业界的教育资源,并编列了四年14亿新台币培训1000名中高阶层人才计划,其中包括2D、3D动画、游戏、程序、音乐、编剧、企划、行销等各类人才,成为了台湾动漫产业中高端人才的培育摇篮。
厦门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及引进台资情况
1、厦门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厦门是全国发展动漫产业最早的城市之一,动漫产业发展基础良好,被喻为动漫游戏产业的“黄埔军校”。
20世纪90年代中,以盘古、火凤凰、新瑞狮等为代表的企业,创造了中国单机版游戏的鼎盛时代。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厦门动漫产业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一些企业已经拥有2D/3D和国际一流的制作技术,并在国内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缘台”产业特色。
据统计,截至2006年,厦门动漫企业共有21 家(详见表1)。
表1 厦门现有主要动漫企业情况
当前,厦门原创的动漫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已在国内舞台上崭露头角。
以盘古、荣耀、奇域、御风行为代表的一批网络游戏企业,近年推出的产品屡获“十佳国产网络游戏”、“最受期待十大网络游戏”等殊荣。
厦门青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美德花园》被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推荐为国产优秀动画片,《小海豚历险记》和《快乐精灵》成为国家广电优秀国产动画片规划立项项目,开创了省内动漫创作的先河。
厦门的动漫产业正迎来发展黄金期。
2、引进台资情况
随着动漫产业的发展,为降低成本,拓展市场,台湾动漫产业有逐步向大陆转移的趋势。
目前,台商在厦门的动漫企业有五六家,其中不乏台湾地区营收前五名的龙头企业。
例如,最近来厦落户的西基电脑动画公司,这个成立于1998年的台湾顶尖3D电脑动画制作公司,与全球最具规模的动画公司NelvanaLimited合作多年,为好莱坞制作了众多3D电视影集,获得过许多国际大奖,西基的入驻为厦门带来了上亿美元的动画制作外包项目,对厦台动漫产业合作有重要的指标性意义。
同为台湾动漫知名企业的泰伟电子、哈乐吧、草莓资讯、“大拇哥”等也陆续在厦门软件园动漫基地“筑巢”。
厦门承接台湾动漫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
厦门承接台湾动漫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分析如下:
表2 厦门承接台湾动漫产业转移的分析
厦门承接台湾动漫产业转移的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威胁同在。
随着台湾动漫产业西进大陆高峰期的到来,正处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厦门,应抓住机遇,从营造适合台湾动漫企业发展的环境入手,进一步完善人才、资金、服务等保障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吸引台湾龙头企业落户;利用对台政策先行先试的优势,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扶持政策,借助台湾动漫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发展厦门动漫产业,实现合作双赢。
承接台湾动漫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1、营造产业发展氛围
(1)塑造创意软环境。
激发市民创意热情,创造一个宽容善待失败的社会环境,培育一个诱发灵感、激发创意的城市文化。
(2)注重媒体宣传引导。
媒体在舆论导向、宣传鼓动等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应积极引导全社会对动漫产业的喜爱、关注、认同和参与,消除传统观念束缚。
扩大传播途径、丰富传播手段,形成全民热爱动漫的局面。
(3)注重动漫产品宣传推广应用。
首先,经常性地组织举办一些动漫行业活动,如举办海峡两岸动漫艺术节、海峡两岸动漫产业论坛、“动漫嘉年华”、COSPLAY演出或卡通行业衍生产品的展卖等活动。
其次,鼓励本地动漫产品在电视新闻媒体、政策公益宣传、商家促销活动、教学培训、国际重大赛事展会等领域中的应用。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1)成立领导机构。
建议成立市动漫产业发展促进机构,由市领导挂帅,聘请台湾相关专家为顾问,专设一个对台招商办公室,具体负责对台引资、选资与协调工作,推进对台动漫产业的承接转移。
(2)开展多渠道招商。
利用“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和“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平台,宣传、推介厦门动漫产业,寻求厦台动漫的对接;研究制定台湾动漫主要厂商(详见附录)的招商计划,吸引台湾龙头企业来厦,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3)落实跟踪服务机制。
明确专门的机构跟踪服务,与台湾的主要从业厂商保持密切的联系,在整个招商过程,进行沟通与衔接,做好全程服务工作。
3、完善产业扶持体系
(1)注重人才引进培育。
制定引进人才政策,重点引进创意设计等艺术人才和市场营销等管理人才,并建立职业技能评价标准,对认定合格者分档次给予补贴和优惠政策。
支持厦门高校设立动漫专业和课程,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台湾动漫龙头企业与厦门高校合作进行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2)设立扶持基金。
动漫产业属于资金、知识密集的产业,建议借鉴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设立动漫产业专项扶持基金,对台湾动漫企业实行税收、产值、先进性、出口创汇等补贴优惠。
(3)建设产业基地。
以软件园二期动漫园的建设为依托,构建影视动漫游戏播出、研发、制作、节目交易、衍生产品开发和人才培训平台,建设厦台动漫产业对接基地。
同时,积极向国家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委申报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以取得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进一步支持。
(4)争取政策空间。
厦门要积极争取在管理权限方面的试点改革,争取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在厦门范围内实行台资动漫企业国民待遇试点,在有关项目审批权限、台资企业(或资金)兴办动漫企业生产经营许可、动漫产品进出口报关、对国产原创作品和出口产品实行减免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先行先试的政策。
4、引入市场运作机制
(1)拓宽投融资渠道。
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型动漫企业在境内外融资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商业银行和风险投资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动漫企业要提供融资支持,鼓励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等各类资本通过参股、控股或兼并等方式进入动漫产业。
(2)构建动漫产业链。
动漫产业链条包括原创生产、加工制作、运营和衍生产品开发等,厦门在对接台湾动漫业、发展动漫产业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动漫产业链,特别要重视
动漫产业链两端的培育,即注重有原创性、本土的漫画形象的创造和动漫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
要整合各方资源,借助在厦台湾动漫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大中小企业紧密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具有竞争优势的动漫产业集群。
附录
台湾电脑动画与数位游戏主要从业厂商
(作者单位:厦门市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