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电子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第二章 全部教案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涵义(2)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
2.能力目标:(1)通过有关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计算,掌握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提高有关计算的能力。
(2)提高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判断、比较和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能力,掌握比较化学反应快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过程、实例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计算。
2.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速率计算。
三、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在学生已有的物体运动速度的基础上,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困难,但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却将是一个难点。
在学生自己阅读后,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然后,通过简单的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
进而,进入三段式的学习,做、讲例题,探究化学反应速率与计量数的关系。
接着,尝试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最后,练习,总结,下课。
四、教学过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2.初步运用有效碰撞、撞碰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的概念等来解释浓度、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观察能力、记录实验现象及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2.在利用碰撞理论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解释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过程,初步学会从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同时还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从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碰撞理论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及计算,知道不同的化学反应具有不同的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选修4第二章速率与平衡考题考题

第二章测试题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一、选择题1.在可逆反应中,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A .增大反应物的量B .升高温度C .增大压强D .使用催化剂2.在2A +B 3C +4D 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υ(A )= 0.5 mol/(L·s)B .υ(B )= 0.3 mol/(L·s)C .υ(C )= 0.8 mol/(L·s)D .υ(D )= 1 mol/(L·s)3.右图曲线a 表示放热反应X(g) + Y(g) Z(g) + M(g) + N(s)进行过程中X 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 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A .升高温度B .加大X 的投入量C .加催化剂D .增大体积4.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 2C(g)+D(g) 。
若最初加入的A 和B 都是4 mol ,在前10秒钟A 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 mol/(L·s),则10秒钟时,容器中B 的物质的量是A. 1.6 molB. 2.8 molC. 2.4 molD. 1.2 mol5.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 A 2(g)+B 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 2,同时消耗2n molABB .容器内,3种气体AB 、A 2、B 2共存C .AB 的消耗速率等于A 2的消耗速率D .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6.已知反应CO(g)=C(s)+O 2(g)的△H 为正值,△S 为负值。
设、△H 和△S 不随温度改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低温下能自发进行B 、高温下能自发进行C 、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高温下能自发进行D 、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7.对可逆反应4NH 3(g )+ 5O 2(g4NO (g )+ 6H 2O (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 2)= 5υ逆(NO )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 的同时,消耗x mol NH 3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 3)= 3υ正(H 2O )X 时间8.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 1<P 2)下,可逆反应2X(g) 2Y(g) + Z(g)中,生成物Z 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9.已知反应A 2(g )+2B 2(g 2AB 2(g )△H <0,下列说法正确的A .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B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 .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10.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 2(g)+Y 2(g)2Z(g),已知X 2、Y 2、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 、0.3mol/L 、0.2mol/L ,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 . Z 为0.3mol/LB . Y 2为0.4mol/LC . X 2为0.2mol/LD . Z 为0.4mol/L11空气,现分别进行下列两上实验:(N 2O4 2 △H> 0) (a )将两容器置于沸水中加热(b )在活塞上都加2 kg 的砝码在以上两情况下,甲和乙容器的体积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A .(a )甲>乙,(b )甲>乙B .(a )甲>乙,(b )甲=乙C .(a )甲<乙,(b )甲>乙D .(a )甲>乙,(b )甲<乙12.反应:a L(s)+b G(g) c R(g) 达到平衡时, 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图中压强p 1>p 2,x 轴表示温度,y 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 的体积分数。
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练习题:1.化学平衡问题研究对象主要是A.化学反应B.可逆反应C.离子反应D.气态物质的反应(g)+I2(g)2HI(g)的平衡常数为49,则该温度下2HI(g)H2(g)+2.已知428℃时,HI2(g)的平衡常数是A.1/49 B.1/7 C.492 D.无法确定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A.高压有利于氢气与氮气合成氨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Cl2C.用V2O5催化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D.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4.对于2A(g)+B(g) 2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图像正确的是5.某化学反应中,反应混合物A、B、C的物质的量浓度(c)与时间(t)关系如下表所示: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 = 2B+C B.4 min末A的转化率约为31%C.4 ~ 6min时,反应停止了D.正反应是吸热反应(g) + 3H2(g) 2NH3(g),2 min末N2的物质的量由6.在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0 mol减小到8 mol,则2 min末N2的反应速率为A.1.2 mol/(L·min) B.1 mol/(L·min) C.0.6 mol/(L·min) D.0.4 mol/(L·min) 7.下列措施中,一定能使化学平衡移动的是A.改变温度B.改变压强C.使用催化剂D.改变容器体积8.在一定条件下,把一定量NH3充入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H3 (g)3H2(g)+N2(g)。
达到平衡时,如果保持温度不变,增加N2的浓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化学平衡常数不变C.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平衡常数增大9.在2A(g)+B (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min) B.v(B)=0.3 mol/(L·min)C.v(C)=0.8 mol/(L·min) D.v(D)=1 mol/(L·min)10.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2SO 2(g)+O2(g)2SO3(g),若改变下列条件:①升高温度②增大压强③增大反应物浓度④加入催化剂,可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A.①B.①④C.②③D.①③11.图中a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Y(g)2Z(g)+W(s)(正反应为放热)的反应过程。
人教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化学新人教选修4第二章单元测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一个体积为2L的密闭中,合成氨。
已知在时间t内,氨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mol。
在此时间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45mol/(L·s)。
求t是多少秒?A。
0.44sB。
1sC。
1.33sD。
2s2.在一定条件下,在2L的密闭中充入2mol SO2和一定量的O2,发生反应2SO2 + O2 → 2SO3,进行到4分钟时,测得n(SO2) = 0.4mol。
若反应进行到2分钟时,中n(SO2)为多少?A。
1.6molB。
1.2molC。
大于1.6molD。
小于1.2mol3.二氧化氮能形成二聚分子:2NO2(g) → N2O4(g);ΔH<0.现欲测定二氧化氮的摩尔质量,应采取的措施是?A。
低温、高压B。
低温、低压C。
高温、低压D。
高温、高压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 + 2B(g) → C(g) + D(g) 已达平衡的是?A。
混合气体的压强B。
混合气体的密度C。
B物质的分子量D。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5.某反应2C(g) → A(g) + 2B(g),已知ΔH<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仅常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B。
仅高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C。
任何温度下反应均可以自发进行D。
任何温度下反应均难以自发进行6.可逆反应2NO(g) ⇌ O2(g) + N2(g);ΔH=-180 kJ/mol,对此反应的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增大B。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减小C。
增大压力则平衡移动D。
增大N2浓度,则NO分解率增大7.在一定条件下,反应CO + NO2 → CO2 + NO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教学案

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教学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使用理科方向选修班教学案编号421课型学案课题(选4)二单元课题1化学反应速率【学习目标】.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2.会设计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知识梳理】一、化学反应速率。
.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物理量,通常用来表示。
表达式:。
其常用的单位是或。
2.化学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可以用反应体系中单位时间内任一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反应速度。
例如:340k时,N2o5的分解2N2o5=4No2+o2表示反应速率v=v=v=其中△t表示时间间隔,△c=/c始-c末/,表示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消耗的浓度或生成物增加的浓度的绝对值,常用单位mol/L。
v表示平均速率,因为大部分反应不等速进行,随着各组分浓度的变化,反应速率也会变。
开始时,速率快,随着反应的进行速率会减慢。
所以我们在表示反应速率使用的是平均速度,我们定义也是平均速率。
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min内由6mol/L变成了2mol/L,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注意:①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以何种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
②化学反应速率实际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③不能用固体和纯液体来表示反应速率。
④化学反应速率都是正值。
⑤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相同,但其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
如:aA+bB=cc+dD则:v∶v∶v∶v=a∶b∶c∶d或v/a=v/b=v/c=v/d3.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参与反应的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时,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在比较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大小时不能只看数值大小,要把二者换算成用同一物质表示,再进行比较。
比较化学反应速率时要注意:①仅限于同一反应的各种速率(不同条件或不同时段)之间进行比较。
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卷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计18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B.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C.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D.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2、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s)+O2(g)=CO2(g);△H1C(s)+1/2O2(g)=CO(g);△H2②S(s)+O2(g)=SO2(g);△H3S(g)+O2(g)=SO2(g);△H4③H2(g)+1/2O2(g)=H2O(l);△H52H2(g)+O2(g)=2H2O(l);△H6④CaCO3(s)=CaO(s)+CO2(g);△H7CaO(s)+H2O(l)=Ca(OH)2(s);△H8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3、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B.由C(石墨)→C(金刚石) ΔH = +1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在稀溶液中:H++OH-===H2O ΔH = -57.3 kJ· mol—1,若将含1mol CH3COOH的醋酸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 O2(g)===2H2O(l)ΔH = +285.8 kJ· mol—14、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 )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D。
单位时间消耗0.1mol X同时生成0.2mol Z5、在2升密闭容器,发生反应:2A(g)+B(g )2C(g)+D(g)。
选修4第二章测考试试题有答案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反应X(g)+Y(g)2Z(g);△H <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B.加入催化剂,Z 的产率增大C.增大c(X),X 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Y 的转化率增大00100⨯=理论产量实际产量产率 理论产量:完全反应得到的产量【答案】D2. 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 和气体Y 各0.16 mol 充入1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g )+ Y (g )2Z (g ) △H < 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A. B .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 (逆)>v (正) C .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 =1.44D .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 mol Z ,平衡时X 的体积分数增大 【答案】C3.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MgO ·MgSO 3(s ) + CO (g )MgO (s ) + CO 2(g )+SO 2(g ) △H >0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x 的值,重新达到平衡后,纵坐标y 随x 变化趋势合理的是4.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 SO 2(g)+2CO(g)催化剂2CO 2(g)+S(l ) △H <0 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B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C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 2的转化率D .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平衡常数不变 答案:D5.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 CO(g)+H 2O(g)催化剂CO 2(g)+H 2(g) △H < 0反应到达平衡后,为提高CO 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 .增加压强 B .降低温度 C .增大CO 的浓度D .更换催化剂答案:B6.温度为T 时,向2.0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PCl 5,反应PCl 5(g) PCl 3(g)+Cl 2(g)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资料讲解

人教版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测试题一、选择题(17 x 3分=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在2A + B -一- 3C + 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 v (A) = 0.5 mol L・1・s 1B . v ( B) = 0.3 mol L・1・s 1C. v (C)= 0.8 mol L^1s 一1D. v ( D)= 1 mol L 一1s 一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几率增大B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若增大压强(缩小容积) ,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C .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 .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3.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气)+ B(气)-一-2 C (气)+ D(气)。
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 L 一1s 一1,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A . 1.6 mol B. 2.8 mol C. 2.4 mol D . 1.2mol4.下列变化过程中,A H V 0的是A .氯化钠在水中电离B. NH3(g)和HCI(g)反应生成NH4CIC.干冰的升华D. CaC03(S)分解为CaO(S)和C02(g)$ .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下(P1V P2),可逆反应2X(g) 2Y(g) + 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A . a1、a均减小B . a1、a均增大C. a1减小,a增大 D . a1增大,a减小7.对可逆反应4NH3 (g) + 5O2 (g)4NO (g) + 6H2O (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达到化学平衡时,4 u正(O2)= 5 u逆( NO )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 3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 2 u正(NH3) = 3 u正( H2O)8.已知反应A2 (g) +2B2 (g) = 2AB 2 (g)的厶H<0,下列说法正确的A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B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大,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 .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9・常温常压下,在带有相同质量活塞的容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里, 进行下列两项实验:(N 2O 4=^2NO 2 △ H > 0)(a) 将两容器置于沸水中加热 (b) 在活塞上都加2 kg 的砝码在以上两情况下,甲和乙容器的体积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 ( a )甲〉乙,(b )甲>乙C. ( a )甲v 乙,(b )甲> 乙A • pq/m t mol L -1s -1C • pm/qt mol L -1s -1 11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气)〒^cC(气)+ dD(气),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 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7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A 的转化率增大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D 的体积分数变大D • a < c + d 12 •对于可逆反应 A (g ) +2B(g) —' 2C(g)(正反应吸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C13 •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 的是( )CQ(g)+H 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②已达平衡的反应 N 2(g)+3H 2(g)^ 2NH 3(g),当增大N 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率一定升高③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减小容器容积,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④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14.将2.0 mol SQ 气体和2.0 mol SQ 气体混合于固定体积 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15 •某化学反应其△ H== — 122 kJ/mol , ?S== 231 J/(mol • K),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 )B •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D •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分别充有二氧化氮和空气,现分别)甲〉乙,(6甲=乙 甲〉乙,(b )甲v 乙10 •在A (g ) + pB ( g ) ——qC(g)的反应中,经 的反应速率是t 秒后C 的浓度增加m mol/L ,则用B 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B • mt / pq mol L -1s -1 D• pt/mq mol L -1s -1500®:①已达平衡的反应 C(s)+H 20(g)二动 N 2的转化2SQ(g)——2SQ(g),达到平衡时 SQ 为n mol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A .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因而反应速率增大B .升高温度,一般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C .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一定为有效碰撞D .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2.用3g 块状大理石与30mL3mol/L 盐酸反应制取CO 2气体,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再加入30mL3mol/L 盐酸 ②改用30mL6mol/L 盐酸 ③改用3g 粉末状大理石 ④适当升高温度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3.下列情况下,反应速率相同的是A .等体积0.1 mol/L HCl 和0.05 mol/L H 2SO 4分别与0.2 mol/L NaOH 溶液反应B .等质量锌粒和锌粉分别与等量1 mol/L HCl 反应C .等体积等浓度HCl 和HNO 3分别与等质量的Na 2CO 3粉末反应D .等体积0.2 mol/L HCl 和0.1 mol/L H 2SO 4与等量等表面积等品质石灰石反应4.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pC(g) + qD(g),当m 、n 、p 、q 为任意整数(不为零)时,不能说明mA(g) +nB(g)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B.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C.反应速率υA : υB : υC : υD = m : n : p : qD.单位时间内m mol A 断键发生反应,同时p mol C 也断键发生反应5.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 .红棕色的NO 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B .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 3的反应C .由H 2、I 2(g)、HI(g)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D .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6.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 =c c 2c 2c 2。
恒容时,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浓度一定减小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H 2OCO 2+H 2催化剂 高温7.常温常压下,在带有相同质量活塞的容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里,分别充有二氧化氮和空气,现分别进行下列两项实验:(N 2O42NO 2 △H > 0)(a )将两容器置于沸水中加热(b )在活塞上都加2 kg 的砝码 在以上两情况下,甲和乙容器的体积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A .(a )甲>乙,(b )甲>乙B .(a )甲>乙,(b )甲=乙C .(a )甲<乙,(b )甲>乙D .(a )甲>乙,(b )甲<乙8..已知反应m X(g)+n Y(g)q Z(g)的ΔH <0,m +n >q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B .X 的正反应速率是Y 的逆反应速率的m /n 倍C .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D .增加X 的物质的量,Y 的转化率降低9.对于可逆反应A (g )+2B(g)2C(g)(正反应吸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10.将4 mol A 气体和2 mol B 气体在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
若经2 s 后测得C 的浓度为0.6 mol·L -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 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 -1·s -1②用物质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 -1·s -1③2 s 时物质A 的转化率为70% ④2 s 时物质B 的浓度为0.7 mol·L -1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1.反应:L(s)+a G(g)b R(g) 达到平衡时, 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图中压强p 1>p 2,x 轴表示温度,y 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 的体积分数。
据此可判断A .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B .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C.a >b D .a <b12.在一定条件下,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 2 和一定量的O 2 ,发生反应2SO 2(g)+O 2(g)2SO 3(g),进行到4min 时,测得n(SO 2)=0.4mol ,若反应进行到2min 时,容器中n(SO 2)为A .1.6molB .1.2molC .大于1.6molD .小于1.2mol13.金属钾和金属钠的金属性相近,但K 比Na 略强,当利用金属钠与KCl 共熔制金属钾时,甲yx p 1 p 2 乙发现钾与钠的共熔体难以分离,如调整温度到一定程度,则可利用钠与KCl反应制取K,下面是四种物质的熔沸点:熔点(℃)沸点(℃)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推知用Na与KCl反应制取金属钾的适宜温度是A.低于770℃B.850℃高于882.9℃ D. 1413~1500℃14. 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4(g)+2H2(g)===Si(s)+4HCl(g) ΔH=+Q kJ·mol-1(Q>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的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中进行以上反应(此条件下为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 mol,则达到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 kJC.反应至4 min时,若HCl浓度为0.12 mol·L-1,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 mol·L-1·min-1D.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 kJ时,生成的HCl通入100 mL 1 mol·L-1的NaOH溶液中恰好反应15. 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①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④A、B、C的压强不再变化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⑦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⑧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A.②⑧B.①⑥C.②④D.③⑧16. 根据下列有关图象,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Ⅰ知,反应在T1、T3处达到平衡,且该反应的ΔH<0B.由图Ⅱ知,反应在t6时刻,NH3体积分数最大C.由图Ⅱ知,t3时采取增大反应体系压强的措施D.若图Ⅲ表示在10 L容器、850℃时的反应,由图知,到4 min时,反应放出51.6 kJ 的热量17. 温度为T℃,压强为1.01×106Pa条件下,某密闭容器内,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A(g)+ B(g) 3C,测得此时c(A)=0.022mol•L-1;压缩容器使压强增大到2.02×106Pa,第二次达到平衡时,测得c(A)=0.05 mol•L-1;若继续压缩容器,使压强增大到4.04×107Pa,第三次达到平衡时,测得c(A)=0.75 mol•L-1;则下列关于C物质状态的推测正确的是A.C一直为非气态B.C一直为气态C.第二次达到平衡时C为非气态D.第三次达到平衡时C为非气态18. 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SO2与1.100mol O2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到600℃发生反应:2SO2+O2催化剂加热2SO3;△H<0。
当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0.315mol时反应达到平衡,在相同的温度下测得气体压强为反应前的82.5%。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当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B.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减小程度大C.将平衡混合气体通入过量BaCl2溶液中,得到沉淀的质量为161.980gD.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是90%19. 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ΔH<0,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
a与b的关系是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20. 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 H2O(g) −−−→←−−−催化剂CO2(g) + H2(g) △H <0。
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 增加压强B 降低温度C 增大CO 的浓度D 更换催化剂二、填空1.通过实验测定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多种,如比较锌粒与不同浓度硫酸反应时的速率,可通过测定收集等体积H2需要的____________来实现;在KMnO4与H2C2O4反应中,可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测定该反应的速率;在Na2S2O3和H2SO4反应中,该反应的速率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测定。
写出KMnO4与H2C2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速率:(1)集气瓶中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发生爆炸:_____________________。
(2)熔化的KClO3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MnO2很快产生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分别放入同样大小的锌粒和镁条,产生气体有快有慢:_______。
(4)夏天的食品易霉变,而冬天不易发生该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SO 2+O22SO 3, △H < 0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 b 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b c 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若增大压强时,反应速度变化情况画在c~d 处.。
4.在80℃时,将0.4mol 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2L 已抽空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s )C (mol/L )0 20 40 60 80 100 C (N 2O 4)0.20 a 0.10 c d e C (NO 2) 0.00 0.12 b 0.22 0.22 0.22反应进行至100s 后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发现气体的颜色变浅。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表中b c (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