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教案不求甚解优秀教案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求甚解教案不求甚解优秀教案内容

地区:湖北省 - 荆门市 - 钟祥市

学校:钟祥市第四中学

共1课时

不求甚解初中语文人教xx课标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要诀、不求甚解、咬文嚼字、开卷有益”等词的意思。2、熟读课文,知道作者是怎样水到渠成的确立自己的主张,达到反驳对方的目的。3、了解驳论文的特点,会写一般的小驳论文。

情感价值态度:学会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本文怎样反驳对方的。

2重点难点

引导理解本文的反驳方法

3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不求甚解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谈读书》,谁能说说文中哪种读书方法你最喜欢?其实,我们读书没有固定的方法,不能一概来论哪种方法好哪种不好,有时得根据文章内容、个人习惯来论。就像我们平时说话,有时得留余地,否则,别人有会找出漏洞反驳我们。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当代作家马南村的《不求甚解》,看看作者是怎样反驳对方的不当说法。

活动2【讲授】不求甚解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本文是反驳哪种错误观点。

2、文中作者拿什么来反驳对方?

引导明确:

敌论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拿“读书”一事来反驳

(过渡)作者是怎样反驳对方的?现在,我们继续看课文

二、再读课文,明白作者怎样反驳

1、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

(1)课文说“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在文中划线。

(2)“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好吗?课文是怎么样论说的?

(3)文章说的哪些读书方法类似于“不求甚解”?

2、小组代表自由回答,老师指点明白:

涛渊明读书“不求甚解”,一是表谦虚,二是告诉人们读书不要固执,不要咬文嚼字,只顾局部,不看整体。应该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课文为了反驳对方,列举了正反两个例子:“普列汉诺夫因为读书不能做到不求甚解,所以曲解了 * 著作。”“诸葛亮能够不求甚

解,所以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另外,还引用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话来佐证。

文中的“观其大略”“未晓处且放过”跟“不求甚解”很相似。

3、熟读第5、6、7、8段,熟悉文章怎样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进而反驳对方。

4、作者反驳对方的观点后,提出了什么主张?读课文最后一段,划出正面观点的句子。

5、回头修改课文一开始对方的话,让它显得合理。

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怎么修改对方的论点才显得合适?(对有的问题可以不求甚解:比如读书)

小结:课文先不急忙反驳对方,而是从解释“不求甚解”的意思开始,然后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例子,用事实说明“读书可以不求甚解”,反驳对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说法的错误。达到反驳的目的。

三、拓展延伸

读课后第三题,明白本文的看法和叶圣陶先生的看法不同。因为他们各代表着儒道两家的读书方法。

四、总结

由此可见:读书方法没有一定之规,主要看自己的习惯和文章内容。本文主要是为了反驳对方而说的一种读书法,不是说凡是书都要用“不求甚解”法来读。

五、拓展训练

学习本文的写法,对你身边的说法进行反驳。比如:谦虚使人进步。

不求甚解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不求甚解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不求甚解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谈读书》,谁能说说文中哪种读书方法你最喜欢?其实,我们读书没有固定的方法,不能一概来论哪种方法好哪种不好,有时得根据文章内容、个人习惯来论。就像我们平时说话,有时得留余地,否则,别人有会找出漏洞反驳我们。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当代作家马南村的《不求甚解》,看看作者是怎样反驳对方的不当说法。

活动2【讲授】不求甚解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本文是反驳哪种错误观点。

2、文中作者拿什么来反驳对方?

引导明确:

敌论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拿“读书”一事来反驳

(过渡)作者是怎样反驳对方的?现在,我们继续看课文

二、再读课文,明白作者怎样反驳

1、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

(1)课文说“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在文中划线。

(2)“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好吗?课文是怎么样论说的?

(3)文章说的哪些读书方法类似于“不求甚解”?

2、小组代表自由回答,老师指点明白:

涛渊明读书“不求甚解”,一是表谦虚,二是告诉人们读书不要固执,不要咬文嚼字,只顾局部,不看整体。应该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文中的“观其大略”“未晓处且放过”跟“不求甚解”很相似。

3、熟读第5、6、7、8段,熟悉文章怎样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进而反驳对方。

4、作者反驳对方的观点后,提出了什么主张?读课文最后一段,划出正面观点的句子。

5、回头修改课文一开始对方的话,让它显得合理。

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怎么修改对方的论点才显得合适?(对有的问题可以不求甚解:比如读书)

三、拓展延伸

读课后第三题,明白本文的看法和叶圣陶先生的看法不同。因为他们各代表着儒道两家的读书方法。

四、总结

由此可见:读书方法没有一定之规,主要看自己的习惯和文章内容。本文主要是为了反驳对方而说的一种读书法,不是说凡是书都要用“不求甚解”法来读。

五、拓展训练

学习本文的写法,对你身边的说法进行反驳。比如:谦虚使人进步。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