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美术热点三问

合集下载

中国民间美术史问答题

中国民间美术史问答题

中国民间美术史问答题1、民间美术相对定义是什么?P22、理清民间工艺与民间美术同和异?P23、不同阶层美术创作目的、审美旨趣、题材选择、风格追求有何不同?P2-34、为什么说当今民间美术生存面临严峻挑战?P3从南通蓝印花布的发展看民间美术的与时俱进。

5、在现代设计中怎样体现民族性与时代性?P3-4设计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是需要结合发展的,传统是设计的基础和产生的条件,时代是设计的发展基础物质,只有二者有效的结合,才能创造完美的艺术设计,为人类的生活提高质的飞跃例如中国联通的标志,采用的就是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

这种吉祥寓意的沿用,使我们的现代设计少了一些商业气,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

将传统图形背后的吉祥意味沿用在现代设计之中,从而延展出更新、更深层次的理念精神,使其更具有文化性和社会性,这也是现代设计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中国艺术注重传神,对神的描写高于对形的描写,2008年的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借用传统艺术印章的表现形式,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写意手法,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物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该标志不仅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

”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无视他民族艺术精华;吸收他民族艺术精华也不是将民族个性消解。

6、从功能学的意义上将民间美术大体可归纳哪九个方面或门类。

P4-57、民间美术的特征包含哪些方面?自娱性是何函义?了解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

P5-68、影响民间美术生长的环境有哪两个方面?两个方面各包含哪些因素(要能举一例)?P7-129、经济富裕地区民间美术呈现怎样面貌?P810、反映伦理道德内容的主要有哪些题材?(了解二十四孝主要有什么孝道)天神地祗祖宗先贤宗祠家庙历史人物风俗画、戏出画、民俗品。

中国工艺美术史问答

中国工艺美术史问答

、元代工艺美术的时代特色?里,并没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总的来看,:一是蒙古二是汉族的源远流长另外,由于版图的扩展和中外还出现一部分传来的并未消化的外但是作为文化之一的工艺美术,其代表时代风貌的是一种豪放、疏野的特色。

器形的简略,色彩的放映了游牧民族的雄健粗犷的审美要采棉的推广,工艺技术的交六朝画像砖和汉代画像砖的区别?而六朝则成为整一个题材.这种大型不仅在整体设计上,而且在生产上是制作不出的.题材内容的发展.六朝画像砖除了汉代流行的车马出行、四神仙人,还表现了圣贤高士,更除动物纹外,莲花卷草、山石树木、都是具有清秀雅致的艺术特色。

:主要采用饕餮纹和兽面纹,还有回纹、即以兽面并用对称式显示此种格式也与合格的制:的装饰饕餮纹已居于组成的二方连续形式,地纹减少,无地纹,:商代青铜器多用于祭祀或酒具,而周故多出现长比如歌颂周王美德或贵族功绩赏赐简述宋代的时代特色?尚理学,所以是一个重理性的时代。

反映在工艺美术风格上,它具有内蕴恬淡,赋予理性的美。

在造型上端庄令人寻味;色调多用冷色,青、绿、更多的是素朴无华.宋代实文抑武的政策,因而也是个文治的时文学艺术的发达,强烈影响着商品经济在制作中考虑大量生产,并力求降低成以扩大工艺美术的社会效能,在这一点宋代工艺美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简述唐代工艺美术风格从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而是具有近代装饰风貌适用主要表现于造型,他们的造型都与、因为圆无棱角,无论使用、携行、均难2、圆还可以承受最大的压力,用作3、烧造中,4、圆的造型还最经济。

原始陶器的适用还表现于器物的尺度和1、陶盆的口径通常在30~40厘米之2、碗的口径、足2:1:1上下:(1)人的意识的解2)装饰生活的情趣化。

唐代的装饰,一变以前以动物纹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特点,开始面向自然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3)唐人们充采取开放的策略,人的思想意识得这是唐代工艺美术在装饰意匠上追(4)拓印等印染法;从造型看多运用较从色彩看,多运用色彩有富丽华美从装饰纹样看,植物纹中多以有撇丝晚期则比较洗练、简容,由于它富于情趣化,也可用“清”字形容。

设计艺术史高频简答问答题

设计艺术史高频简答问答题

1.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间的关系1.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本质1.1传统工艺美术的本质著名民艺家张道一先生解释传统时认为 “‘传’即传布和流传 ‘统’即一脉相承的系统。

”格罗皮乌斯也曾经说过:“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 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

”传统工艺美术源远流长 从严格意义上讲 它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是与人类的起源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步的 中华民族概莫能外。

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不仅形成丰富的理论体系 而且创造出许多精湛的艺术品。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200万年前的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石器时代强调实用 讲究功能致人利用的思想。

最初 人类只会用天然的石头或棍棒工具 称为砍砸器。

后来出于实际需要 人类开始制作各类刮削器和尖状器 并赋予其美的形态。

这是人类早期第一次将实用功能与美观结合起来 即人类设计活动的起点。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强调功能美 可谓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 传达了传统的道器思想。

它不拘泥于一时一地之见 而是在本源与自然的灵感中创造出一种鲜活灵动的艺术。

同时 它更注重人性化的表现,强调物质与精神的结合,表达人类原始本能和情感以及对世俗意愿的追求。

陶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最突出、艺术成就表现最集中的品种。

无论是它的形制还是它的装饰纹理 都与原始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其大多都是原始人类生活的直接表现或反映 对生活的寄予的向往。

从仰韶文化起 人们在陶器的纹饰上就会选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物作为原形 如动物纹 人面纹等。

这是因为他们在渔猎生活中 对这些动物比较熟悉。

客观上有利于表现 主观上一般对某些动物有某种原始宗教性的崇拜 寄托他们对生活的某种向往。

而在往后的几千年里 人们将征服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一一诉诸传统工艺美术。

因此,在传统工艺美术作品的题材中,以反映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多子多福、夫妻恩爱、平安吉祥等愿望为多,从总体格调来说,都是是乐观向上、富有美满理想的 并且形成了尽善尽美这一我国传统文化独特的审美形式。

对传统工艺美术创新发展的思考

对传统工艺美术创新发展的思考

对传统工艺美术创新发展的思考钟诗敏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是生活的艺术,生活文化的“活化石”。

传统工艺美术具有丰富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尤其是传统工艺美术以其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深邃的含义透射出的古典审美价值,更是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艺美术是生活的艺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体现出的民俗意蕴,既是民风世俗,又是民间生活的习俗,具有丰富的特定的意义。

因此,传统工艺美术也可以说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道“人文景观”,其主要门类有烧造、煅冶、染织、编扎、雕刻、木工、髹饰工艺等。

其中,烧造工艺包括陶瓷和玻璃料器;染织工艺有刺绣、织锦、缂丝,所有传统工艺产品的背后,都蕴涵着非物质的技术内容和文化艺术内容;传统工艺美术作为商品,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经济价值,至今仍维持着一个以手工生产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群,作为工业生产的互补。

可以说,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传统工艺美术的价值和历史意义都有再认识的可能。

另一方面,进入新世纪的传统工艺美术,其创新与发展遭遇到了发展经济、技术更新和文化变迁的诸多矛盾,产生了不少新的问题。

传统工艺美术面临的生活环境和市场状况的改变,特别是在技术层面上遭遇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机械加工工艺取代了不少的传统手工技艺:二是一些传统工艺技术已经失传或消亡。

这些问题都是导致传统工艺美术在当代失传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

面对如此问题,我们提出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更新与改造,实际上是一项涉及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品种更新、技术换代,以及重新打开市场销路诸多领域的发展问题。

传统工艺美术本质上说是旧时代的产物,也是旧文化的产物。

在科技主导的现代社会中,作为传统手工业生产的工艺美术,不仅其生产具有一定的守旧性,而且在文化层面上也如此。

有的产品在形式、风格、趣味诸方面已不能适应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要;传承的目的是文化保持,同时它亦有为当代生活服务的要求,创新因此而具有必然性。

传统工艺美术总是随着每个历史朝代的更替而转变,总是与当时当地的材料工艺、艺术技巧、社会风尚相适应,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

中国民间美术史问答题

中国民间美术史问答题

中国民间美术史问答题美术作为一种文化表达方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民间美术是指大众群体中传承并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丰富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内涵。

下面是一些关于中国民间美术的问答题,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问:什么是中国民间美术?答:中国民间美术是指广大农民和工人群众创作的艺术品,它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剪纸、泥人、窗花、面塑等,传承并表达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问: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答: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周朝时期,就有人们用编织、陶制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

在明清时期,民间美术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人们通过制作民间艺术品来丰富生活,传承民族文化。

问:中国民间美术与宫廷艺术有何不同?答:中国宫廷艺术是皇家贵族的艺术表达方式,它受到官方的支持和保护,并在宫廷中得到大规模的发展。

而中国民间美术是广大农民和工人群众的创作,它更加贴近日常生活,更加注重表达真实的生活与情感。

问:中国民间美术有哪些代表作品?答:中国民间美术有很多代表作品,其中包括:1. 剪纸:剪纸是一种闻名世界的中国民间艺术,它是用剪刀在纸上剪出花纹或形象,形成艺术品。

剪纸具有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常用于喜庆的场合。

2. 泥人:泥人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一种,以黄土为原料,通过手工捏制成各种形象。

泥人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常被用作礼品或装饰品。

3. 窗花:窗花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民间装饰品,用剪纸和彩纸制作而成,常贴在窗户上,透过阳光照射下来,形成美丽的光影效果。

4. 面塑:面塑是以面粉为基本材料,通过手工塑造,创作出各种造型的艺术品。

它具有丰富的寓意和祝福之意,是中国婚庆和喜庆场合的重要道具。

问: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现状如何?答: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现状存在一定的挑战。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市场需求逐渐减少,民间艺人的生活困难增加。

龙泉·三问——龙泉青瓷的“视觉之美”考

龙泉·三问——龙泉青瓷的“视觉之美”考

龙泉·三问——龙泉青瓷的“视觉之美”考作者:席玉成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摘要:在中国陶瓷史上青瓷名窑址分布最广,烧制年代最长和外销范围最大的当属龙泉窑。

它将色彩上升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龙泉青瓷无疑在古今中外的各色瓷器中独领风骚。

青瓷之青,正是大自然与生命力的表现。

青瓷之美,在于那清静世界中缓缓跳动的生命脉搏。

为此,2016年3月,我们走访了浙江西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龙泉。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法等方法,采访龙泉青瓷工艺美术大师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龙泉青瓷视觉之美的艺术特色,试图更全面地展现龙泉青瓷的釉色和开片,若能够妙地利用,可为龙泉青瓷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龙泉;青瓷;釉色;开片;视觉之美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5-0124-03一、釉色之问接触龙泉窑青瓷,通常有人会问什么是粉青?什么是梅子青?两者的区别在哪里?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相关问题。

龙泉青瓷在一千六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以温润如玉的釉色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粉青与梅子青都是龙泉窑的经典釉色,对于这两者的解读,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体会:从原料上看,龙泉青瓷胎有白黑两种,它们出土在同一层次之中,表明它们是在同一窑中烧制的;胎的色调对釉色有一定的衬托作用,宋代龙泉青瓷一般都在胎配方中掺加一定量的紫金土,以降低胎的白度,如粉青釉要求胎色白中带灰,梅子青釉要求胎的白度高一些或白中略带灰,而黑胎青瓷则要求灰到灰黑色胎。

龙泉青釉大体分为石灰釉及石灰碱釉两类。

北宋粉青釉属石灰釉,窑工控制烧成温度和还原气氛,可以获得青玉般效果,粉青的烧成温度大约在1180℃~1230℃之间;南宋梅子青釉为石灰碱釉是另一成功作品,烧成温度则在1250℃~1280℃之间。

其玻化程度比粉青釉高。

石灰釉在高温中黏度比较小,烧成中易于流釉,釉层比较薄;石灰碱釉在高温中比较粘稠,不易流釉,釉层较厚。

采访大纲

采访大纲

采访提纲一、关于传统文化艺术1.苏州刺绣艺术的价值?苏绣历史悠久,享誉中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代表之一,与粤绣、湘绣、蜀绣一起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并居“四大名绣”之首。

苏绣以“精、细、雅、洁”的艺术特征闻名中外。

苏绣作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不容低估。

2.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价值的重要性表现?中国工匠精神的传承在非遗文化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苏绣的历史悠久,刺绣技术十分兴盛,工艺成熟。

苏绣吸收西洋画的特点,创造出光线明暗强烈、富有立体感的风格。

3.在苏州刺绣艺术中认识到什么?刺绣即生活,并为之不断学习。

艺术的可能性总会让人想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院训。

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困境与突破?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下,文化艺术与商业结合后迸发出的创造力与巨大的商业价值,对非遗的社会意义进行明确认识。

二、关于镇湖苏绣1.为什么会想到去镇湖?2006年,镇湖苏绣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同年,镇湖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使镇湖成为全国最著名的刺绣产业基地。

2.苏绣在传承经典技法的过程中遇到最大困难是什么?真正了解过苏绣的人少之又少。

相信人都会喜欢美的东西,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提供一个让他们接触苏绣的机会,是否能够很好地推广苏绣文化。

并将跨界的多元创想融入到苏绣中来,让它不再是那么沉重、昂贵的纯粹艺术品,而是成为一种能够让人感觉到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

3.工匠精神对于苏绣意味着什么?千针万线,绣的是深植于胸的匠心,更是新一代手艺人敢于打破传统不拘一格的创新。

在“模仿绣”及“架上艺术”的沉潜中忽闻惊雷,踏上了创新开拓的文化之旅,这一场没有终点的文化旅行,不仅刺绣大师去走,应该由更多的苏州绣娘们共同去走,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4.通过不断学习改变,从简单绣娘到现在的艺术工作者身份变化?四十年前,做刺绣是家教和修养;三十年前,做刺绣是学手艺和生计;二十年前,做刺绣是追求工艺技术的不断精进;十年前,做刺绣是表情达意,观念转换;如今,做刺绣是重归生活,一针一线,一开一合,即是一呼一吸。

美术类非遗 -回复

美术类非遗 -回复

美术类非遗-回复题目:美术类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摘要:美术类非遗文化作为我国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本文将以[美术类非遗]为主题,从传承与发展的角度,探讨如何继承与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瑰宝。

一、什么是美术类非遗?美术类非遗是指在美术领域传统工艺技艺与文化的非物质遗产,包括绘画、雕塑、工艺陶瓷等等。

这些技艺世代相传,传承人通过不断的培养学员,将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二、美术类非遗的传承问题1. 传承人老龄化:许多传统美术类非遗文化的传承人逐渐面临老龄化问题,他们缺乏合适的继承人。

2. 人才培养不足:现代社会的发展导致对美术类非遗的需求下降,学生不再主动选择传统美术类非遗作为自己的专业。

3.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传承人面临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观的冲突,变得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美术类非遗的传承方式1. 学校教育:学校应设立相关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吸引并培养更多对美术类非遗感兴趣的学生。

2. 师徒传承:现有的传承人可以担任导师角色,亲自指导学生,并与学生一同参与一些非遗项目的创作。

3. 社区参与:社区组织美术类非遗文化展览、培训班等活动,增加非遗传承的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

四、美术类非遗的发展路径1. 融入现代生活:传承人需要以创新的心态,将传统美术类非遗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使之与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相契合。

2. 利用互联网平台:传承人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建设美术类非遗的网上展览、教学平台,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3. 地方政府扶持:地方政府应加大对美术类非遗的扶持力度,提供相关的补贴和奖励,帮助传承人更好地发展和传承。

结论:美术类非遗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审美体验。

传承与发展是美术类非遗文化的重要课题,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创新传承方式和发展路径,才能为美术类非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使之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当代产业和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是历史的活化石,又是当代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工艺美术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

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忽视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手工技艺与机器生产的矛盾加剧,这一切都使得传统工艺美术面临着严峻挑战。

该如何界定传统工艺美术
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四大发明,其实大多与中国传统工艺相关,或者说就是传统工艺文明的产物。

久远的工艺美术历史留给今人的,既有无数令世人惊羡的产品,还有亟须传承的传统工艺文化及其精神。

如今工艺美术种类繁多,哪些才算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赵之硕指出,传统工艺美术蕴涵着精湛的技术与丰富的知识,更负载着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特别是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功用价值,使得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绚烂多彩的外在形式和深远厚重的文化内涵,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意识。

从陶瓷、丝绸到今天涵盖整个生产生活领域的传统工艺美术,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长期扮演着重要角色。

该算经济产业还是文化事业
新中国成立至1953年前,国家文化部主管工艺美术,当时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都亲切会见了当代的艺人(现称工艺美术大师),十分重视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1953年后,新中国需要发展经济,扩充外汇,根据上级要求,工艺美术被划分到当时的工业部门,以出口创汇为主。

据统计,1950年至1983年,全国工艺美术出口创汇达110亿美元;从1973年至1983年的11年间,出口创汇达94.47亿美元。

截至上世纪80年代末期,传统工艺美术的作用不再突出,取而代之的是制造业。

直至2009年,国家统计局不再对工艺美术单列一项,原因是经济指标达不到国家要求科目统计的数值。

“前不久出了个事情,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评瓷都,桂冠指向潮州,结果公布后,在国内一下引起轩然大波。

景德镇是中国陶瓷的名片,为何瓷都却是潮州?因为评价标准不一样,潮州出口产值在700亿~800亿人民币,而著名的景德镇在出口和生产方面连全国三甲都排不到,到底是谁错了?这确实值得思考。

”赵之硕说,“2010年初,我做了课题,国外如何保护传统工艺美术。

日本这方面做得很好,在产业经济方面由日本经济产业省管,在评定技艺方面和代表方面由日本厚生劳动省管,我们应该借鉴和学习,不要让‘经济怪圈’成为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诟病。


该怎样发展传统工艺美术
政府重视不重视,是对民间工艺美术的一种姿态和导向。

尤其是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日益渗透到各个领域的今天,传统工艺技艺的保护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

1997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法律和法规的层面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提供了保障。

《条例》指出:“国家对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
技艺实行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工作的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和促进本地区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条例》颁布以后,江苏、河北、浙江、上海、北京、广东、四川、安徽、重庆等9个省市先后制定和颁布了相应的地方工艺美术保护条例或办法。

10多年来,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在政策的引导下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已经不同于以往,要做好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的工作,既有前所未有的基础和机遇,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为此,解决中国目前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和发展的问题,还需要从公共政策入手。

“除了政策方面的支持,工艺美术自身也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悠久的民族文化、卓越的艺术和精湛的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提高。

同时处理好经济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创新与传承的关系,解决技艺失传和后继无人的问题,从而实现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推动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辉煌局面。

”赵之硕说。

镜头一
工艺美术大师吴维清,这位近年来精品不断、作品多次获奖的泥塑大师,却无力供养女儿读书。

精彩的作品为什么卖不出好价钱,为什么少人问津?有人戏称吴维清是“中国最穷的工艺美术大师之一”。

吴维清的泥塑作品富有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人物形神毕现,幽默生动,欣赏者都称赞其“捏出了精彩”,然而“一个人的战争”到底行得通吗?
镜头二
20世纪初,广东省阳江生产漆器的有20多家,其中著名的有“老义和”和“广泰成”两家。

20世纪30年代,阳江县长李伯振派人到福建考察漆器,创立官办“阳江县立改良漆器传习所”,促进了阳江漆器生产的发展。

解放后,阳江漆器获得了新生。

1956年成立了漆器社,1958年转为阳江县地方国营漆器工艺厂,扩大生产规模,品种由解放前的20多种增加到500多种。

上世纪60年代以后,屡获各类奖项,好评如潮,产品远销日本、法国、美国、东南亚及港澳等17个国家和地区。

但近年来却只能勉强维持生存,而且有日趋没落和萧条态势。

然而,一味的坚守到底守得住吗?
镜头三
在明、清两代,象牙雕刻业极为繁盛,工艺技术和生产经营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随着1990年1月18日起执行禁止象牙原料及制品贸易的禁令,牙雕趋近绝唱。

面对困境与挑战,牙雕艺人经过10年努力,一种仿如象牙色质的新型骨雕终于创制成功。

事实证明,骨雕虽没有象牙雕的名贵,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象牙雕那么贵,问津者少;骨雕价廉物美,大多数人买得起,因此市场需求量大。

广州骨雕现在已逐步打开海内外市场。

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象牙雕到骨雕的转型将传统工艺美术品推向市场,博得满堂彩?
镜头四
“石湾公仔”走过了一段又一段辉煌的历程,点燃于明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历五百余年而薪火依旧未熄,还在熊熊燃烧。

据统计,在佛山从事美陶生产的企业共880多家。

可以说,如今佛山的“石湾公仔”已真正做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