颧骨弧形牵张成骨修复部分上颌骨缺损的体外模型模拟研究
牵张成骨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ppt课件

-
8
• 二、牵张成骨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 DO术即利用这一基本生物学原理
• 将切断后仍保留骨膜、软组织附着及血供的两骨 段
• 通过安置其上的牵张器,施予特定强度与频率,以及 方向恒定而缓慢的牵引和张力,使两骨段按预定计 划分开
-
9
• (二)牵张成骨术的基本治疗程序与技术
• 包括颅颌面骨在内的DO术的治疗程序可归纳为四 个阶段:
• 4.固定期 • • 即结束牵张
• 在矫正位固定至拆除牵张器的时期
术的模式及临床应用 • (一)牵张成骨术的三种典型模式
• 以下颌骨短缩
• 采用口内牵张器为例
• 1.单切开线(点)式牵张成骨术(monofoc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
14
• 三、牵张成骨术的模式及临床应用 • (一)牵张成骨术的三种典型模式以下颌骨短缩,采用口
内牵张器为例。
• 2.双切开线(点)式牵张成骨术(bifocal distraction • osteogenesis)(先在骨缺损错位愈合部作一骨切开 • 线复位错位骨段并用牵张器固定后,再于第一切开线 • 远中侧按设计作第二骨切开线形成一定长度,带有软 • 组织及血供的小骨段,称骨运送盘(transport disc)。 • 继将连于同一牵张器的中组固位体固定其上,原位固 • 定。其后,按前述程序完成牵张治疗。
• 1.骨切开术
• 在患者计划部位施行骨切开术(osteotomy)
• 或骨皮质切开术(corticotomy)并安置牵张器。
-
10
• (二)牵张成骨术的基本治疗程序与技术包括颅颌
• 2.原位固定期
• 亦称间歇期或潜伏期
• 借助牵张器
内置弧形牵张成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 关键词 】 牵 张成 骨
下颌 骨缺损 弧形 牵张 器
近 年来 , 在颌 骨 缺损修 复 领域 , 颅颌 面牵 张 成骨
技 术 由于具 备无 需植 骨 , 手术操 临床 资料 .
患 者 1例 , 女性 , 1岁 , 3 因炸 伤 致右 下颌 骨 粉 碎 性骨 折 , 曾于 我科 行 清 创 、 骨折 复位 、 型钛 板 内 固 小
维普资讯
口腔 材 料 器 械 杂 志 2 0 0 7年 第 1 6卷 第 4期
・ 3・ 21
・
临床 报道 ・
内置弧形牵张成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Cln c la i i a ppl a i n o a di a f c s r pa r d b n e na ur e i to fm n bul r de e t e i e y i t r lc v c dit a to o t o e ss s r c i n se g ne i
小 , 骨期抗 感染 能力 强 , 成 成骨 质量 好 , 、 组织 同 软 硬 期修 复 等优 点 , 为研 究 和应用 热 点【】 成 l。 ' 2 牵 张成 骨术需 要依 靠 骨牵 张器 来完 成 ,牵 张器
的状况 对于牵 张 成骨术 的成败 、 效果 至关 重要 。 期 早
定术 。术 后一 年 , 右下颌 牙 槽嵴 中后 部粘 膜不 愈 , 骨
了内置 弧形 骨牵张器 . 并首次 应用该 骨牵 张器 为一 位
动 I , 4颊 侧见 小块 骨块 外露 , 度触 痛 ( 1 。 。C 轻 图 )全
口曲面 断层 片 : 下颌 骨尖 牙 、 磨 牙 、 一 磨 牙 区 右 前 第
下 颌 骨 中上 区域 不规 则 阴影 , 缘 未见 异 常 ( 2 。 下 图 ) 诊断 : 右下颌 骨 炸伤 术后 死 骨残 留 。
上颌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

上颌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摘要】目的探讨上颌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的方法。
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治疗上颌骨缺损2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修复后功能良好率87.0%(20/23)。
结论通过快速原型技术制造缺损的上颌骨模型,并按照面部对称原则,设计制作出“修复后”的颌骨模型,以此为模板,从而精确指导个体化上颌骨塑形,能有效地恢复患者面容。
【关键词】上颌骨缺损口腔修复上颌骨重建上颌骨是维持面中部外形和行使口腔功能的重要骨骼结构,具有复杂而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邻近有口腔、鼻腔、眼眶等重要结构。
上颌骨缺损对患者面容及功能的影响举足轻重。
其缺损往往伴随周围重要结构的破坏或缺失,面部畸形及口腔功能丧失,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严重打击,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临床资料:2007年~2009年在本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上颌骨缺损病例23例。
按Brown分类:Ⅰ类18例,Ⅱ类1例,Ⅲ类1例,Ⅳ类1例,Ⅵ类2例。
男15例,女8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47岁。
一上颌骨缺损修复与重建的要求上颌骨缺损修复与重建应兼顾功能和外形的恢复,根据缺损的原因、部位、范围和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理想的修复与重建方法必须能满足以下的要求:①填补肿瘤术后或外伤造成的缺损,关闭口鼻交通;②恢复面中部组织器官的功能,如语音和咀嚼功能;③提供面中部软组织如上唇、鼻、颊等必要的骨性支持;④修复与重建面部具有重要特征性的组织器官。
二上颌骨缺损修复的原则1.原发性上颌窦晚期肿瘤应采用开放式修复原发性上颌窦晚期肿瘤因侵及邻近部位等原因,对根治性切除的安全缘造成一定影响。
恶性肿瘤手术切除的同时,通常要将邻接骨,如部分颧骨、眶骨、鼻骨和筛骨一并切除。
组织缺损范围大,并且肿瘤术后易复发,开放式修复方式有利于复发病灶的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2.肿瘤能彻底根治者可采用闭合式修复上颌骨肿瘤彻底切除后,由于颧骨、眶骨、鼻骨等骨组织常同时缺损,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容貌,为最大限度恢复外形和功能,采用闭合式修复方法为宜。
第十四章 牵张成骨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第十四章牵张成骨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提要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近年来在颅颌面外科和整形外科领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
牵张成骨属于内源性的组织工程学,通过机械牵张力使新骨不断地形成,牵张成骨不仅是骨愈合的过程,而且还是骨再生的过程,新骨生成速率可达儿童期自然生长率的4~6倍。
近几年来随着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展现了该技术在颅颌面整形、肿瘤术后重建、牙槽种植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牵张成骨的生物学基础、颌骨牵张成骨的适应证;熟悉颌骨牵张器的类型和基本组成、颌骨牵张成骨的临床经过、颌骨牵张成骨的并发症等。
通过系统复习正颌外科和正畸学,将有助于熟悉和掌握牵张成骨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第一节概述一、牵张成骨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应用的发展史20世纪之初意大利学者Codivilla首次在斜行切开股骨后通过外部骨骼牵张实施下肢延长。
随后,Magnuson、Putti、Haboush和Finkelstein等外科专家通过其他术式和方法尝试对Codivilla的“持续牵张”外科方法进行某些改良。
早期由于缺乏严格的无菌操作以及有效的抗生素,该技术常导致术后骨延迟愈合、骨不连、骨感染等许多并发症而影响其发展与推广。
使其成为一项可以成功应用的临床技术则应归功于俄罗斯学者Ilizarov在20世纪50年代所进行的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工作。
Ilizarov在矫形外科领域所进行的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被世界各国学者所认识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他不仅通过实验研究奠定了牵张成骨的理论基础,而且通过临床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和技术细节。
迄今为止这些基本原则仍是指导各国学者临床应用牵张成骨所遵循的基本准则。
颌骨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for jaws)是由肢体长骨牵张成骨技术发展而来。
文献记载显示,最早颅颌面骨牵张成骨病例报道见于德国著名口腔颌面外科医师Was-smund 出版的《口腔外科学》,书中描述了1927年Rosenthal用牙支持式口内弹簧牵张装置成功矫治1例小下颌畸形病例。
用CT资料构建上颌骨缺损区实体模型的研究

用于上颌骨缺损伴张 口受 限患者赝复体修复 。结果 :6例上颌 骨缺损伴 中度 以上张 口受限患者 ,利用构建 的缺损
区三维实体模型进行赝复体修 复 ,患者的赝复体 固位 良好 ,面部外形 、语音和咀嚼功 能恢 复 良好 。结论 :采用螺
旋 C T数 据 能 构 建 准确 的上 颌 骨 缺 损 区 三 维 实 体 模 型 ,能 解 决 上 颌 骨 缺 损 伴 中 度 以 上 张 口 受 限 患 者 赝 复 体 修 复 的
r so a in o ma i ay d f csi a in swi mi d mo t p n n b l y M e h d :T e — i n in l d l f x e t r t f x l r ee t p t t o l n e t l t u h o e ig a i t . h i e i t o s h e d me so a r mo e ma — o
口腔颌面修 复学杂志 2 0 0 9年 1月第 1 0卷第 1 期
・
论著 ・
用C T资料构建上颌 骨缺损 区实体模型 的研究 串
陈 良建 黄 冬 梅
【 摘要】 目的 :探 讨采用螺旋 C T资料构 建上颌骨缺损区三维 实体模型 ,及 在上颌骨缺损 伴张 口受限 患者 赝 复体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 :采用螺旋 C T扫描数据三维重 建和快速 成型技术制 作上颌骨缺损 区三维实体模型 ,应
C NLa g j n HU NG D n — i Deat n s m tlg, hr i gaH si lC nrl o t U i r t HE in -i , A o g me a .r p r me tf t aoo y T i Xa y opt , et uh nv sy o o d n a aS e i,
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研究概述

社区卫生管理何防止移植后的骨吸收;如何进一步恢复上颌骨各窦腔结构。
为此,各国学者正在不懈地努力,为重现患者原有的颌面部功能及面容而努力。
参 考 文 献[1]赵铱民.颌面赝复学(上卷)[M ].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4:2-3,6-21.[2]W ang RR.Secti onal p r osthesis f or t otal maxill oct omy patients:aclinical report[J ].J Pr osthet Dent,1997,78:241-244.[3]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82.[4]许君武,徐杰,郑昆华,等.前臂皮瓣联合腓骨肌瓣修复上颌骨大型缺损[J ].现代肿瘤医学,2004,12(6):539-540.[5]张彬,徐震纲.游离腹内斜肌-髂骨骨肌瓣修复双侧上颌骨术后缺损[J ],整形再造外科杂志,2004,1(1):7-10.[6]B r own JS .Deep circumflex iliac artery free flap with internal ob 2lique muscle as a ne w method of i m mediate reconstructi on of maxil 2lect omy defect[J ].Head Neck,1996,18(5):412.[7]孙坚,李军,张志愿,等.上颌骨大型缺损的个体化三维闭合功能性重建[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3,1(1):3-7.[8]张富强.口腔修复基础与临床[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9]牛学刚,赵铱民.上颌骨缺损的种植赝复体修复治疗[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6,33(4):306.[10]牛学刚,韩小宪,王寒冰.颧骨弧形牵张成骨修复部分上颌骨缺损的体外模型模拟研究[J ].华北国防医药,2006,18(5):308-309.[11]高勃.快速成型技术及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J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0,27(5):263.[12]于擎,顾晓明,龚振宇.游离髂骨加前臂皮瓣修复上颌骨缺损(附4例报告)[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1,17(3):215-216.[13]Pollice P A,Ft odel JL.Secondary reconstructi on of upper m idfaceand orbit after t otal maxillect omy[J ].A rch O t olaryngol Heak Neck Surg,1998,124(7):802-808.[14]Tideman H,Sa mman N,Cheung LK .I m mediate reconstructi onf oll owing maxillect omy:a ne w method [J ].I nt J O ral Maxill ofac Surg,1993,22(4):221-225.(收稿日期:2007-12-13)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研究概述冯毅1,罗娅2 (1.遵义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贵州遵义563003;2.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03级预防医学专业重庆400016)[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208(2008)03-0060-03 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是卫生系统政策与体制的基础。
“上颌骨切除术后上颌骨缺损的修复”点评

Comment on reconstruction of maxiHectom y defects LI Hua—bin. SUN Xi—cai. Department or
Otorhinolaryngology,Eye Ear Nose and Throat Hospital ofFnd 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1,China
2 上颌 骨缺 损 的修 复方 法
上颌 骨缺损 的修 复 主要考 虑功 能 的重建 和 外 观 的 恢复 2个 方 面 ,其 修 复 的 主要 目标 为 :① 填 充 缺 损 ;② 恢复功能 ;③为面颅部重要结构提供支撑 ;④面部美学 外观 的恢 复 。该 文 根据材 料来 源从 自体组织 修 复 和赝 复体 修复 2个方 面 对 目前 的修复方 法进 行 了综述 。 2.1 自体 组织 修 复 自体 组 织 修 复 主 要包 括 游 离 组 织瓣 和带 蒂组织 瓣修 复 2大类 。随着显 微外 科 技术 的 进步 ,各种 游离 组织 瓣广 泛应 用 于上颌 骨缺 损 的修 复 , 包 括 腓 骨肌 皮 瓣 、髂 骨 肌瓣 、肩胛 骨 组 织瓣 、颅 骨组 织 瓣 、前臂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和腹直肌皮瓣等 。各种游 离组织瓣 主要根据上颌骨缺损的范围、部位等进行选 择 ,优 点 为 组织 成 活 率 高 ,骨瓣 可 提 供 骨性 支 持 ,甚 至 可 根据需 要 行牙 齿 种 植 ,利 于 患 者 术 后 咀 嚼功 能 的恢 复 ,提 高患 者 的生 活 质 量 。缺 点 为 显 微外 科 技 术 需 要 一 定 的学 习 曲线 ,操 作 时间较 长 ,以及 影响供 区的 外观 和功 能等 。颞肌 筋膜 瓣 和颞 肌瓣是 常 用 的局 部 带 蒂组 织 瓣 ,其 中颞肌瓣 广 泛用 于上 颌骨 缺损 的修 复 ,优 点为 局部带 蒂 组织瓣 血 供丰 富 、操 作简 便 ,缺点 为有 潜 在影
牵张成骨在腭裂畸形矫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牵张成骨在腭裂畸形矫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腭裂是颌面部较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其原发或继发畸形均会影响患者的口颌系统功能和身心健康。
牵张成骨(DO)是矫治颌面部骨骼畸形和组织缺损的新型外科技术之一,利用其矫治先天性腭裂的原发或继发畸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效果。
本文对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的术期选择、手术方式、牵张装置的设计、牵张时机、可能的并发症及其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以诠释DO技术在关闭原发性腭裂裂隙、延长硬腭长度、矫治牙槽突裂、矫治继发性上颌骨发育不全中的研究和应用。
标签:腭裂;骨缺损;牵张成骨术Research progress on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 treatment of cleft palate deformitiesYu Ruixue1, Wang Dawei1, Chen Yiyang2.(1. Dept. of Orthodontics,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Guanghua School of Stomatology,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55, China; 2. Dept. of Stomatology, Guangzhou Children’s Hospital, Guangzhou 510120, China)[Abstract]Cleft palat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ngenital deformities, which may do harm to the function of stomatological system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Repairing bone defect of cleft palate has been focused by researchers.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is one of the new techniques of repairing maxillofacial deformity. Using DO to repair bone defect of cleft palate i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device of distraction, timing, design of the operation, complications and prognosis. We also reviewed the investig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O on hard palate closure and lengthening, alveolar cleft closure and maxillary retrusion correcting.[Key words]cleft palate;bone defect;distraction osteogenesis腭裂是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其患病率为0.013%~0.253%不等[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el sM,Branemark PI,0hrnell L0,e£口z.Remote implant anchorage for the rehabilitation Prosthet Dent,2001,86:377—381. of maxillary
defects[J].J
洪流,周继林,洪民,等.用力学原理分析义颌用颧区承力 及颧区口内种植的作用[J].口腔领面修复学杂志,2002,
209—211.
刘洪臣,周继林.上颌颧区及齿槽的测量研究[J].中华口 腔医学杂志,1986,2l(5):272.275.
骨技术则有可能将位于高位、术后剩余的颧骨和上颌 骨颧突牵引至低位修复颧区,并使之尽量接近牙槽嵴, 从而为种植体植入创造更佳条件,为义颌修复提供骨 性支持结构。为此,作者专门研制了颧骨内置弧形骨 牵张器,并在实验外科的基础上¨1进一步以体外模拟 的方式考察该牵张器与人体颧骨、上颌骨区域骨性结 构的拟和性,并对牵引过程进行多角度、更直观的观察 和分析,预判其应用于人体的可能性,为其进一步临床 应用做准备。 体外模拟可知,骨转移盘在内置式弧形骨牵张器
was to
Abstract:objective:The aim of the study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was
evaluate the clinical applicability of the segmental reconstruction of maxillary defects by arced
a—
to
be fixed in the expected
to set up
position.Condusi蛐:In
to restore
the
case
of large maxillar)r defects,the
intem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of
zygo—
ma could be ped-ormed
mm
到达预定部位,骨转移盘与对侧上颌骨颧突对称、协调。结论:上颌骨大型缺损时可利用颧骨内置式弧形牵张成骨技术在修复面容 的同时,修复部分上颌骨,重建骨性支持,为后期功能性修复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上颌骨缺损;颧骨;修复外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R782.23
SegmentaI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_0878(2006)05_0308旬2
[1] 赵铱民,主编.颌面赝复学[M].上卷.西安:世界图书出 版西安公司,2004.2-3,160—168.
Muza£fhr AR,Adams w’P Jr,Hanog JM,et oz.Maxiuary construction:fhnctional and aesthetic Reconstr Surg,1999,104:2172-2183.
2
实验结果 骨牵张器与人体颧骨、上颌骨区域骨性结构匹配
性良好,骨转移盘在滑块带动下由颧骨与上颌骨颧突 交界部沿弧形轨道运动约20 mm抵达颧突基部,即上 颌骨颧突与上颌骨体交界部,骨转移盘与对侧上颌骨 颧突对称、协调。而在直线式器械作用下,骨转移盘直 线运动,随前行距离加大不断背离原有弧形骨面,与对 侧骨质结构显著不对称。若在活体,牵引后将造成明
心螺杆组成,前两者由Tc4钛合金制造,轨道全长
35 0.6
mm,最大高度6 mm,最大宽度7 mm,固位板厚 mm,中心螺杆由超弹性钛镍合金丝制造,每旋转l
万方数据
坐j!垦堕匿垫!!Q!堡!!旦箜!!鲞釜!塑丛盟!些坐旦!堡鲤堕g!!竺竺!!盟!丛垦坚!!:Q!!:!!旦!!!坐:!!!盟!:i 显面部畸形(图4见封3)。 3讨论 上颌骨大型缺损甚至全部缺失时,缺损区通常是 一个口鼻穿通腔,缺损腔内壁为薄弱且可动的黏膜,上 方往往仅存留眶底、筛板,其自身及其被覆的黏膜薄 弱,难以承力。因而,在义颌设计、制作过程中必须寻 求有效的承力方式,否则患者的咀嚼功能将大部甚至 全部丧失。 3.1颧区承力的发现 周继林、刘洪臣等卜j1提出并 利用颧区(即上颌骨颧突和颧骨底部的前端)作为义 颌的承力区,颧区位于无牙颌原主承力区中心的颊侧, 由颧牙槽嵴起始向颊侧约2 cm与颧骨相连,其位置适 中,面积较大,行颧颊沟成形术后,在义颌的颊侧添加 颧颊翼,成为颧颊翼义颌,从而充分利用颧区承力,改 善义颌的固位与稳定,有利于一般咀嚼功能的修复。 3.2颧骨种植体的应用 上颌骨大型缺损时,由于延 伸悬臂的存在,剩余牙列及牙槽骨中植入的种植体长 期承受杠杆作用易于受创。而种植体在缺损区的应用 则可使这种不利状况得到明显的改观,有利于形成稳 定的支架结构,可使应力向剩余骨组织中传导并分布 合理,从而明显改善赝复体的固位、稳定和支持¨1。赵 铱民…于1991年开始将种植体技术、磁性固位赝复体 技术应用于上颌骨大型缺损修复,即在两侧颧骨和剩 余上颌骨颧突内下方各植入2枚14—16 mm钛合金螺 旋型种植体,并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制作义颌,从而很大 程度上实现了功能性重建。 3.3改进措施 由于颧骨种植体只能斜向植入,其长
由于上颌骨形态结构特殊,毗邻关系复杂,而且外 伤、肿瘤、炎症等造成的上颌骨大型缺损尚难以利用自 体组织重建,故上颌修复体一直是上颌骨修复的主要 方法¨’2’。但缺损严重时,由于骨组织缺乏,义颌在缺 损侧难以获得有效支持,咀嚼功能重建效果欠佳。如 能实现颧骨牵张成骨修复部分上颌骨,在缺损侧再造 骨性支持结构,则可望显著改善上颌赝复体的承力状 况,提高咀嚼功能重建水平。;由于颧骨和上颌骨成弧 线连接,欲有效地修复上颌骨尚需实现弧线式颧骨牵 张成骨,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骨牵张器。为此,作者 自行研制了新型颧骨内置弧形骨牵张器,并通过动物 实验对其进行了检验口1。本文采用树脂人体头颅模型 进行体外模型模拟实验,以进一步考察该骨牵张器临 床应用可能性。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①自行研制的颧骨内置弧形骨牵张器(图 1~3见封3):该牵张器全长47 mm,可牵引量最大值
bony support
the midface appearance and prepare for the laler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Key words:Maxillary defect;Zygoma;Reconstmctional surgical pr09edure
[2]
.309.
作用下弧形运动,其前缘抵达上颌骨体与上颌骨颧突 交接部,骨转移盘与对侧相应部位骨组织位置、走行基 本一致,若在活体及规范操作下,骨移动盘后缘与颧骨 固定区前缘的骨牵张区应有新骨生成,从而在无需植 骨的情况下,恢复面容的同时修复部分上颌骨,尤其是 上颌骨颧突。由于上颌骨缺损后,骨牵张器只能单端 固定,转移盘为游离端,因此固定务求坚强可靠,可利 用多枚双皮质自攻钛钉行三角架式固定,以同侧颊脂 垫及剩余软组织完整包裹牵张器,牵引到位后可靠固 定4个月以上,以利于牵张区新骨生成、成熟及周围软 组织的适应性改建,防止骨转移盘移位及新生组织退 缩。牵张区顺利成骨,取下骨牵张器后,应视具体情况 施行相应的治疗。可按原计划在骨转移盘及牵张区植 入种植体,然后合理设计,制作义颌。在患者身体、经 济状况许可情况下可行二次牵引,即在已牵引到上颌 骨低位的骨质上二次截骨制作骨转移盘并将其向中线 区牵引。单侧缺损时,骨转移盘与对侧剩余骨质相连, 双侧缺损时,尽量使两侧骨转移盘在中线处结合(必要 时少量植骨),从而改变骨转移盘游离状况;也可利用 重建的骨组织支持行钛网及腓骨瓣移植修复。 总之,尽管颧骨牵张成骨不可能完整修复上颌骨, 但可在颧区重建骨组织支持,必要时可辅以植骨等技 术以弥补骨量不足、承力欠佳的状况。 参考文献:
were
width
posterior to
made and the
intemal arced 8nd straight distractoIs
bar.R髂ultS:The arced distractor round
an arc
fixed.The imjlation star£ed with lhe
w8s
of
zygoma
with the
seBinvented distractor.MethodS:The study
pe而瑚ed
in
on
resin
model of human skull.First,most the defect
was
of the right maxilla
excised
to
make maxill舭y defect,then the bony transport disk 17 mm
On
Maxillary Regeneration by Arced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Of ZygOma:an Imitation Study
Resin Human SkuU
NIU xue—gang,HAN
xiao—xian,wANG Han.bing(Depanment of stomatology,252nd Hospital of PLA,Baoding,Hebei 071000,China)
tI丑nsport
disk moVed forward along lhe orbit driVen by the central
transport
was
fit for the bony anatomy of zygoma and maxilla.The zygoma
disk
was
distracted about 20 mm
[5] [3]
consideration[牵张成骨修复犬部分上 颌骨的实验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14(4):
322.325.
[4]周继林,洪民.颧区承力的发现及其应用:上颌骨大型缺 损咀嚼功能的恢复[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8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