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导则
云南省城市规划2050一览表

云南省城市规划2050一览表2020年,是云南省“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云南省城市总体规划(2020-2035年)》实施之年。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20〕23号)、国务院《“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国办发〔2021〕4号),以及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印发了云南省城市总规(2020-2035年)(以下简称:“总规”)。
《“总规”》是在坚持新发展理念基础上的云南省规划制定。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为实现“十四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做出更大贡献。
•01.总体定位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现代产业新高地为目标,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打造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旅游目的地。
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原特色田园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
国际门户枢纽的重要支撑。
国内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滇中城市群重要的战略支点国家。
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的服务保障基地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接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国际旅游胜地,国际健康生活目的地。
科技创新中心。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人文生态高地。
•02.发展目标发展目标:到2035年,全省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全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窗口,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现代产业新高地。
全省经济总量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2万亿),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2020年),实现经济强省、美丽省份宏伟目标、高质量跨越式。
其中: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50万人以上;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万元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
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

做特小城镇。继续发展旅游小镇,结合各地资源特点、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区位、产业和风貌等独具特色的省级重点镇。
2.城镇集群发展战略
立足区域协调发展,发展区域产业集群,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增强配套能力,推动优质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聚集,推进城镇集群化发展进程,引导区域城镇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保、经济共荣、社会共进,提升区域合作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第3条
沿边开放城镇带包含8个州(市)25个县(市),是云南省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毗邻、以沿边口岸和沿边城镇为重要支点、以小城镇为主体的边境城镇带。
沿边开放城镇带是与东南亚南亚物资交换、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和带动沿边地区发展的政策扶持经济带。
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为空间发展重点,完善跨境交通、口岸和边境通道等基础设施,重点促进境外资源、产业等生产要素向口岸城镇和沿边重要节点城镇集中。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重点建设瑞丽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积极建设中缅瑞丽-木姐、中越河口-老街、中老磨憨-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和麻栗坡(天保)、耿马(孟定)、腾冲(猴桥)、孟连(勐阿)、泸水(片马)、盈江(那邦)等边境经济合作区。符合条件的地区积极争取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重点发展加工制造业。规范并促进边民互市贸易区的发展,积极发展保税物流和跨境旅游。推进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便利化合作,建设云南电子口岸,推进通关便利化,改善对外贸易软环境,提高口岸通行能力。建设口岸联检设施、查验货场等基础设施,提高检验检疫能力和监管水平。
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1目录第一章总则11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12第三章城乡空间布局与发展15第一节城乡发展总体布局15第二节各级中心城市镇发展21第三节村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要求32第四节特殊类型地区发展要求37第四章资源保护与利用38第一节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38第二节水资源保护与利用40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41第四节其他资源保护与利用44第五章城乡发展支撑体系49第一节区域产业布局49第二节区域综合交通体系51第三节区域性市政基础设施57第四节城乡公共服务体系62第五节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65第六章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70第一节山地城镇用地选择空间布局与特色要求70第二节山地城镇的支撑保障体系规划建设要求73第七章空间管制76第一节管制分区分级与事权划分76第二节区域空间管制要求80第八章次区域规划指引84第九章近期行动计划90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101第一节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的实施管理措施101第二节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城的实施管理措施103第三节其他实施管理措施105附则111附表112图纸目录1286目录条文备览第一章总则11第条编制目的111第条编制依据211第条规划范围311第条规划重点411第条规划期限511第条强制性内容611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12第条指导思想712第条发展原则812第条发展目标912第条发展战略1013第三章城乡空间布局与发展15第一节城乡发展总体布局15第条城镇空间结构1115第条滇中城市集聚区1215第条沿边开放城镇带1316第条城镇群1416第条沿对内对外经济走廊的城镇带1518第条城镇规模等级结构1619第条城乡居民点体系1721第二节各级中心城市镇发展21第条区域性国际门户城市1821第条区域中心城市1922第条州市域中心城市2026第条县域中心城市2129第条省级重点镇2230第条发展镇2331第三节村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要求32第条建设原则2432第条发展重点2532第条中心村2633第条基层村2734第条村庄规划要求2834第条农村居民点搬迁及移民安置要求2935第条山地和坝区村庄分类建设要求3035第四节特殊类型地区发展要求37第条老少边穷地区发展要求3137第条革命老区发展要求3237第条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要求3337第条沿边地区发展要求3437第条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地区发展要求3537第条农垦系统发展要求3637第四章资源保护与利用3
建议书之交通运输规划建议

交通运输规划建议【篇一:昆明市呈贡新区交通现状分析及交通规划建议】胡明武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051【摘要】以昆明市呈贡新区的发展建设为基础,简单的介绍了呈贡新区的经济、人口发展情况及交通现状,分析了制约新区未来发展的交通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改善换乘环境和按功能性路网规划分流四点交通规划建议。
【关键词】交通规划昆明市呈贡新区轨道交通公交优先按功能规划1.概述城市交通是城市社会经济的骨胳系统,是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及城市交通的不合理导致越来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城市交通问题或城市交通危机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1]。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推进,特别是大城市规模的扩张,带来了城市交通需求,特别是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长。
尤其是在“九五”计划中,国家将汽车工业列为优先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中国私人小汽车发展十分迅速,城市居民乘坐摩托车、出租车和私人小汽车上下班的比重在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大城市由于人口和建筑密集,且以高层建筑为主,原有以非机动车为主时期的交通规划标准、城市结构和城市用地均已无法满足机动车发展的需要,因此交通堵塞现象已日趋严重。
在中国大城市所面临的各种交通问题中,交通堵塞和拥挤成为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2]。
本文以昆明市呈贡新区的发展建设为基础,简单的介绍了呈贡新区的经济、人口发展情况及交通现状,分析了制约新区未来发展的交通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建议。
2.呈贡新区简介2.1 昆明市发展瓶颈昆明市为云南省会,“满城山色半城湖、一年春光四季花” 是昆明的独特魅力。
但昆明城区面积狭小而人口众多,市区一环路内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达到2.2万人,人口密度超过北京和上海,交通堵塞现象已日趋严重,不可避免的降低了主城区的生活居住品质,明显影响了春城的独特魅力。
为降低建筑和人口密度,改善交通环境,优化主城功能布局,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现代新昆明”的战略部署,建设率先在昆明市主城东南部的呈贡新区启动[3]。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〇一〇年五月目录序言 (1)1. 总则 (1)1.1. 目的 (1)1.2. 作用 (1)1.3. 编制原则 (1)1.4. 规划范围与期限 (2)2. 工作阶段与要求 (2)2.1. 工作阶段 (2)2.2. 工作要求 (2)3. 规划内容 (3)3.1. 交通发展战略 (3)3.2. 综合交通体系组织 (3)3.3. 对外交通系统 (4)3.4. 城市道路系统 (4)3.5. 公共交通系统 (5)3.6. 步行与自行车系统 (5)3.7. 客运枢纽 (5)3.8. 城市停车系统 (6)3.9. 货运系统 (6)3.10. 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 (6)3.11. 近期规划 (6)3.12.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4. 技术要点 (7)4.1. 现状调研 (7)4.2. 交通调查 (8)4.3. 现状分析 (10)4.4. 需求分析 (11)4.5. 方案制定 (13)4.6. 方案评价 (13)4.7. 强制性内容 (13)5. 成果要求 (14)5.1. 成果形式 (14)5.2. 规划文本 (14)5.3. 规划说明书 (15)5.4. 规划图纸 (16)5.5. 基础资料汇编 (17)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序言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明确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定位及作用,规定了编制的基本要求、主要编制内容、规划成果组成,以及编制管理与审查制度。
为了指导各城市做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本《导则》提出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目的、原则、主要内容、技术要点及编制程序,并明确了规划成果形式和要求。
1.总则1.1.目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旨在科学配置交通资源,发展绿色交通,合理安排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统筹城市内外、客货、近远期交通发展,形成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曲靖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

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曲靖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9.13•【字号】曲政办发〔2022〕77号•【施行日期】2022.09.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曲靖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曲靖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9月13日曲靖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快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曲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结合曲靖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机遇,按照“铁路和公路为骨干、水运为补充、航空逐步发展”的思路,着力补短板、优结构、促融合、强服务、提质效,着力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曲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目标任务通过3年时间,会泽至巧家、陆良至寻甸、宣威至富源、宣威至会泽、师宗至丘北(曲靖段)、富源至罗平6条“互联互通”工程项目建成通车,宣威永安机场高速(沾益炎方至花山)开工建设,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570公里。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10-15章)-杭州20190401

• 新版规范编制时,自行车作为独立的交通方式、其交通出行量已急剧下降,全球正兴起 自行车交通复兴的浪潮。自行车交通作为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原来的“问题制 造者”转变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因此,新版规范删除了控制城市自行车出行量的相 关条款,强调优先保障步行、自行车交通的资源分配。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宣贯材料
中国大城市自行车出行比例演《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宣贯材料
3
10. 步行与非机动车0.1 本章总体说明
• 大背景对本章影响:职住平衡模式打破,城市出行距离扩张,非机动交 通工具助力化、多样化
滑板
旱冰鞋
助动车
电平衡车
独轮车
电动自行车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行人不得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
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 树立行人优先理念,倡导绿色出行,切实转变过度依赖小
〔2013〕36号)
汽车出行的交通发展模式。
《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2013〕37号)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2014年)
二、标准条文 的解读
• 10.1 本章的总体说明
• 与95规范的差异:7、步行交通从注重环境设计转变为注重网络整体与系统 综合
95规范着重对步行交通的交通环境设计进行了规定,关键指标包括:人行道宽度、 通行能力、过街间距,并专门给出了商业步行区的交通设计要求。
新标准从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角度,对城市道路上人行道的设置、步行设施网络密 度、步行道宽度等方面给出设施规划控制指标/要求。更加注重服务便利性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都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住房和城镇建设部二〇一〇年五月目录序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目旳.................................................................................................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编制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规划范围与期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工作阶段与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交通设计导则解读

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
2014.06——南京、再次形成拼合稿件,各单位代表集中讨论
参编单位:
深圳交研中心、南京城交院、同济大学、天津 市规划院、重庆交通院、天津市政院、杭州交 研中心、广州交研院等
2014.06-2014.09——分头工作,持续调整完善 2014.08、09、2015.01——北京,主编单位三次封闭工作 2015.02——北京、专家评审 2016.08——征求意见稿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挑战五:目前的规范内容存疑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对自行车网络密度没有规定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步行和自行车路网密度规定如下: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自行车专用路路网密度
城市所有地区是否
1.5~2.0(km/km2),道路间 均能按此标准实
站点与周边用地脱节 出入口数量少、距离地块过远 接驳设施数量不足、使用不便
北京公主坟地铁站,名副其实的“换乘站” 地铁1号线与10号线的换乘站 1号线:日均客流100百万人次; 10号线:日均客流约200万人次 所有的出入口,均设在立交内
北京公主坟地铁站
对于多数城市而言,轨道交通仍然作为缓解拥堵的方式, 仅仅是一种交通方式而已
以问题为导向编写详细交通设计内容
强调精细化、人性化的交通 设计理念和方法
既有规范的内容存疑问题 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归纳和研究
针对关键指标提出建议
应对一:将交通设计“嵌入”既有规划设计体系
原有体系必要的有益补充和衔接手段
纵向拓展、承上启下 向上承接综合交通规划和各类交通专项规划
(道路网、公共交通、轨道交通、货运、慢 行等…) 向下指导具体交通基础设施的施工设计和实 际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中心城市层面重点内容及指引
区域中心城市——停车设施
• 以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停车设施 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 车结构,完善停车换乘系统。
口岸型城市 • 货运停车场站布设应与城市公
域,可设置专用的人行梯道、扶梯、电梯设施。
州(市)域中心城市层面重点内容及指引
州(市)域中心城市——停车设施
有轨电车、 小时3万人以上。
快速路0.3-0.5、主
区域 中心 城市
私家车、出 租车、常规 公交、城际 公交、自行
干路1-1.2、次干路 轻轨:城区人口在150 1.5-2.5、支路3-5 万人以上,规划线路客 (km/km²); 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
车、电动自 时1万人以上。
道路面积率:为15-
行车、步行
造街区“微路”。
山地型城市
• 道路网应尽量避免穿越自然生 态保护用地,避免破坏生态斑 块,保证自然生态完整性。
州(市)域中心城市层面重点内容及指引
州(市)域中心城市——城市公共交通
• 加强以中运量公交为骨架的公共交通发展模式。
州(市)域中心城市——步行与自行车交通
• 结合城市功能布局,构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网络 。 •山地型城市 应结合地形,研究依山就势的慢行系统,高差较大的区
25%。
有轨电车:地形坡度小
于6%。
第二层面 州(市)域中心城市
分级
城市
特点 典型城市
安宁、嵩明、宣威、会泽、通 一般
州(市) 域中心
城市
海、禄丰、祥云、宾川、腾冲、 芒市、开远、个旧、弥勒、砚 山、富宁、水富、镇雄、宁洱、山地 景谷、临沧、云县、耿马、香
安宁、嵩明、宣威、 芒市等
水富、镇雄、云县、 宁洱等
城 市 公 共 交 通
步 行 与 自 行 车 交 通
停 车 设 施
城 市 内 部 客 运 枢 纽
物 流 与 货 运 交 通
一图
规划成果要求 一表 一报告 一指引 一行动计划
总则
编制目的
• 在满足《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和《城市综合交通体 系规划编制导则》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城市特点,制定本导则。
步 行 与 自 行 车 交 通
停 车 设 施
城 市 内 部 客 运 枢 纽
物 流 与 货市 道 路 系 统
城 市 公 共 交 通
步 行 与 自 行 车 交 通
停 车 设 施
城 市 内 部 客 运 枢 纽
物 流 与 货 运 交 通
城 市 对 外 交 通
城 市 道 路 系 统
2017年城乡规划工作暨规划改革培训研讨会
云南省城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导则
(省规委会管理文件 )
组织编制: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
2017.0417
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瑞士LEP规划咨询事务所
内容框架
总则
区域中心城市
州(市)域中心城市
县域中心城市
城 市 对 外 交 通
城 市 道 路 系 统
城 市 公 共 交 通
区域中心城市层面重点内容及指引
区域中心城市——城市公共交通
• 加强以大中运量为骨架的公交发展模式。 • 保障公交路权优先,保障轨道站点周边公交接驳用地,高效利用
地下空间。 旅游型城市 • 应结合景区景点的游览线路,研究公交旅游专线的布局。
区域中心城市层面重点内容及指引
区域中心城市——步行与自行车交通
区域中心城市
州(市)域中心城市
县域中心城市
一 口旅 般 岸游 型 型型
一 口旅 山 般 岸游 地 型 型型 型
一 口旅 山 般 岸游 地 型 型型 型
第一层面 区域中心城市
分级
城市
特点
典型城市
昆明(区域性国际门户城 区域 市)、曲靖、玉溪、楚雄、 一般
中心 大理、保山、瑞丽、蒙自、 城市 文山、昭通、普洱、景洪、 口岸
适用范围
• 适用于云南省各级城市和交通型乡镇。
编制范畴
• 云南省各州(市)、县(市)中心城市,要求编制城市现代综合交 通体系专项规划;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群规划及城市 总体规划须有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专题。
总则
• 根据《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进行城 市分级及类型特点划分。
• 对具有多重特点的城市,以“一般型城市+特点城市”叠加进行 分类规划指引。
共停车系统分离。 旅游型城市 • 结合重要景区、景点设置公共停 车场和自行车服务站。
区域中心城市层面重点内容及指引
区域中心城市——城市内部客运枢纽
• 枢纽宜与城市其他用地结合布置,立体开发,高效利用地下空间, 集约使用土地。
• 建立枢纽信息平台,提高整体运营能效。
区域中心城市层面重点内容及指引
区域中心城市—物流与货运交通
昆明(区域性国际门户 城市)、曲靖、玉溪、 楚雄等
瑞丽
丽江
旅游 昆明、大理、丽江等
区域中心城市层面重点内容及指引
区域中心城市——城市对外交通
• 衔接国家及区域交通网络,构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重点研究城 市内部与外部交通的接口,合理设置对外放射出口通道。
口岸型城市
• 应注重客、货运通道与 境内外交通系统的联系。
旅游型城市
• 应加强重要景点、景区 与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 联系。
区域中心城市层面重点内容及指引
区域中心城市——城市道路系统
• 体现云南高原坝区城市空间特点,因地制宜进行道路交通组织。 • 研究新老城区不同交通发展策略,加强交通组织方式研究。
口岸型城市 • 应研究出入关通道与城市道路网的衔接。 旅游型城市 • 应加强城市道路与景区、景点的便捷联系。
• 协调物流空间分布、物流运输与城 市交通发展的关系,形成高效货运 网络。
• 区域性货运中心应与大型居民区应 保证距离,一般不宜小于1km。
区域中心城市层面重点内容及指引
分级 城市交通方式
轨道设置条件
路网密度指标推荐值
地铁:城区人口在300
万人以上,规划线路的
地铁、轻轨、 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 路网密度:
格里拉、泸水
口岸 腾冲
州(市)域中心城市层面重点内容及指引
州(市)域中心城市——城市对外交通
• 加强城市对外出入口与过境交通通道布局研究,减少过境交通对 城市内部交通的干扰。
州(市)域中心城市——城市道路系统
• 体现云南高原坝区和山地城镇特点,因地制宜进行道路交通组织。 • 强化城市精明增长,按照“窄马路、密路网”进行路网布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