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研究进展(传染性腺胃炎)

合集下载

《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整合指南模块1:结核病预防性治疗》解读

《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整合指南模块1:结核病预防性治疗》解读
一,推荐意见 !一#鉴定 NQN 目标人群!推荐意见("()# (/C#X 感染者 !推荐意见 ("U#-*-)-) 版指 南+基本维持了*-)(,版指南+对于 C#X 感染者目 标人群的推荐意见-!(#发生活动性结核病风险较低 的成人 和 青 少 年 C#X 感 染 者"应 接 受 NQN 作 为 C#X 综合治疗及管理的一部分内容&无论机体免 疫抑制程度如何"即使无法进行 SNT#检测"也应给 予 C#X 感染兼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91D'2B<DB&I'B9: DE<B9=K"RGN#者,孕妇和既往接受过结核病治疗者 NQN!强推荐#.!-#年龄(-个月的 C#X 感染者" 如果与结核病患者接触"根据适当的临床评估或根
的持续性 免 疫 应 答 状 态$(%& 据 估 算"全 球 现 有 ('U 的人口感染 5NT"最终@V"()V的感染者可能发 展成结核 病"因 此"SNT#人 群 是 一 个 庞 大 的 潜 在 (患者库)"会源源不断产生新病例$-24%&针对 SNT# 高危 人 群 开 展 结 核 病 预 防 性 治 疗 !DH><B?H:&0'0 =B<I<1D'I<DB<9D8<1D"NQN#是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A&B:%C<9:DE!B;91'F9D'&1"AC!#为实现 (终止 结核 病 流 行)战 略 目 标 而 提 出 的 重 要 防 控 措 施 之一$U2@%&
PE'19/ +0%1 2*&3., C@$%1+$,-2)/3 ,/1-2$/(%')'*#1L<?D'&1* QB&D<?D'I< 9;<1D0* P&10<10H0 %<I<:&=8<1D

2022年四川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试题和答案

2022年四川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试题和答案

目录社会药房常见抗感染药物的合理选择与使用 (1)名贵中药燕窝 (3)上呼吸道感染、鼻炎 (5)抗结核药物研究进展 (8)化妆品经营管理实务 (12)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治 (14)零售药店常见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 (15)《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解析 (18)高血压的药物治疗管理技能 (20)肺胀的中药治疗 (22)居家药学服务规范解读 (24)我国现行药事法律责任解读及典型案例分析 (27)中药与中药分类、中药材管理 (29)妊娠期妇女用药安全及药学服务新模式 (30)中医药防治艾滋病 (31)药物制剂新技术 (33)慢病患者药物治疗管理 (35)居家合理用药和处方点评 (37)如何做药学科普传播 (40)糖尿病常见用药咨询问题 (42)药品信息管理 (44)《老年性高血压》 (45)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及注意事项 (46)2022年四川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试题和答案社会药房常见抗感染药物的合理选择与使用1关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A.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抗菌谱广,且耐酶B. 克拉维酸不易透过中枢C. 口服吸收较好,不受胃酸和食物的影响D.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不会诱导细菌产头孢菌素酶2关于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丙烯,说法正确的是(单选)A. 头孢克洛有静脉剂型,可序贯治疗B. 头孢呋辛对β - 内酰胺酶高度稳定C. 头孢克洛对肺炎链球菌效果良好D. 头孢丙烯是头孢菌素中最容易导致速发型超敏感反应的药物3患者,女性,28岁,自诉哺乳期,右侧乳房疼痛、发红,伴发热38.3℃,未形成脓肿且疼痛在可控的范围,患者表示不愿意暂停哺乳,下列不适宜的治疗是(单选)A. 头孢克洛B. 头孢氨苄C. 左氧氟沙星D. 增加哺乳次数4患者,男性,32岁,自诉尿频、尿急、尿痛,下列治疗方案中不适宜的是(单选)A. 磷霉素氨丁三醇B. 左氧氟沙星C. 莫西沙星D. 环丙沙星5患者,男性,45岁,自诉不成型便7次/日,体温38.5℃,有里急后重感,大便常规查见白细胞,无腹部压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A. 患者属于重度腹泻,可选择三代头孢治疗B. 患者属于中度腹泻C. 患者可止泻+补液治疗即可D. 患者属于轻度腹泻6关于大环内酯类药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A. 红霉素为抑菌剂,对非典型菌有效B. 红霉素对胃酸稳定,因此有红霉素的口服制剂C. 克拉霉素可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D. 阿奇霉素有抗生素后效应7关于妊娠期患者用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A. 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应用较多,妊娠期患者使用较为安全B. 法罗培南为β内酰胺类药物,因此其临床应用较多,妊娠期患者使用较为安全C. 喹诺酮类药物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影响胎儿发育D. 克拉霉素为妊娠B级药物8下列药物中,老年患者使用对心功能和肾功能影响最小的是(单选)A. 头孢氨苄B. 莫西沙星C. 头孢克肟D. 阿米卡星9喹诺酮类药物中,对结核分枝杆菌无效的是(单选)A. 左氧氟沙星B. 环丙沙星C. 莫西沙星D. 奈诺沙星10在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时,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多选)A. 感染的部位和感染的过程B. 抗感染药物的抗菌谱和药代动力学特点C. 可能感染的致病菌D. 患者的病史和用药史名贵中药燕窝1产燕窝的金丝燕大都分布在:(多选)B. 马拉西亚C. 泰国D. 越南2燕窝的加工流程不包括以下的哪个步骤?(单选)A. 分类B. 磨削C. 洗刷D. 晒干E. 挑毛F. 风干3燕窝按形状分,主要包含:(多选)A. 三角盏B. 平盏C. 圆盏D. 大三角盏4燕窝按颜色分,主要包含:(多选)A. 白燕B. 黄燕C. 血燕/红燕D. 紫燕5燕盏的挑毛方式:(多选)A. 干挑B. 半干挑C. 湿挑6燕窝的制成品包括以下哪些形式?(多选)A. 固体燕窝B. 冲泡型纯燕窝C. 即时型燕窝7燕窝常见的掺伪造假手段有?(多选)A. 染色B. 混淆D. 增重8燕窝的重量特征为:(单选)A. 4-7gB. 5-8gC. 7-9个D. 9-10g9以下不属于涂胶燕窝鉴别特征的有:(单选)A. 燕盏密不透风B. 具有不正常反光特点C. 质感略硬D. 水浸后稍膨胀、略具胶性10干燕窝的保存条件应为:(多选)A. 冰箱冷藏密封保存(0-3摄氏度)B. 每15天检查是否受潮,并更换朝向C. 阴凉干燥通风,密封保存。

鸡传染性腺胃炎

鸡传染性腺胃炎

发病原因与流行病学
发病原因
鸡传染性腺胃炎主要由呼肠孤病毒引 起,但也可能与其他病毒或细菌有关 。
流行病学
该病主要在肉鸡中流行,特别是在2-6 周龄的鸡只中。该病可通过直接接触 感染,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和 器具传播。
临床症状与病变
临床症状
患病鸡只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生长迟缓、羽毛凌乱 和消瘦。部分鸡只可能出现腹泻、绿色水样粪便等症状。
通过灭活病原体,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好的
特点。
02
减毒活疫苗
利用减毒或无毒的病原体,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具有免疫效果好、接
种方便的优点。
03
基因工程疫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病原体特异的抗原基因插入载体病毒或质粒中,
转染细胞或微生物,表达出相应的抗原,制备出基因工程疫苗。具有 鸡传染性腺胃炎概述 • 鸡传染性腺胃炎的诊断与防治 • 鸡传染性腺胃炎的疫苗研究 • 鸡传染性腺胃炎的防控措施 • 鸡传染性腺胃炎的研究展望
01
鸡传染性腺胃炎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鸡传染性腺胃炎是一种由特定病 毒引起的鸡消化道疾病,主要影 响腺胃和肌胃。
特点
该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可在鸡 群中迅速传播。患病鸡只表现为 生长迟缓、饲料转化率降低和较 高的死亡率。
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免疫增强剂等进行治疗, 同时对症治疗如补充营养、控制继发感染等。
免疫调节
通过免疫调节剂调节鸡群免疫状态,增强机体抵抗力, 减少疾病发生。
隔离与淘汰
对病鸡进行隔离治疗或淘汰,防止病毒传播,保护健 康鸡群。
03
鸡传染性腺胃炎的疫苗研究
疫苗种类与特点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研究进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研究进展
同时新的血清型不断 出现 , I 给 BV的预防带来 了诸多困难 。 随
2 I B弱毒疫 苗
弱毒疫苗是由抗原性良好的毒株连续通过鸡胚 2 以上 5代
获得 的 。用 于制 备 弱 毒苗 的 毒株 包括 M4 株 、荷 兰株 、 1
C n et a 株 、 A k na 株 、Foia 、J o nc ct i rass lr 株 d MK 株 、D 7 2 4株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 v fciu o c is 1 ) 由 A mn net s rnht ,1 是 i o b i 3
型传支 )等 。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 毒 (B 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 、高度接触 IV) 性传染的病毒性疾病 , 以气管罗音、 咳嗽 、 打喷嚏为主要特 征 , 是危害养鸡业 的主要疫病之 一。IV血清型众 多 ,目前 已报道 B 的血清型 有 3 0余种 ,不 同血清型毒株在毒力 、致病性和组 织 嗜性上存在着很大差异 ,相互 间没有或仅有部分交叉免 疫性 ,
随后 , i e 等研究表 明 1 _f ̄能刺激良好 的抗体反应 ; F ny n 1- r 3. 7
王红宁 、张联盟等 19 试制出传染性 支气管炎 ( 94年 呼吸型 、
株和 H 2 5 株 10毒力弱 , H 2毒力较强, ,H 2 5 两者要配套使
用 。H1 0用于 3 2 0日龄 以下的雏鸡 ,H5 2只能用于 3 0日龄 以
肾型 ) 多价 油乳 剂灭 活疫苗“ ;经区域试验证 明,该疫苗对鸡 安全无副作用 , 能有效 地预防肾型 m ,提高肾型传染性 支 并 气管炎疫区鸡群的成活率和生产效益。
灭活疫苗 安全性 好 ,不存在散播病原和毒力返强的问题 , 且能激发 良好 的体液 免疫反应 。灭活疫苗的不足之处 是使用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

14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陈志染,导致疫情不断扩大。目前 来看,AIV的主要的传播形式是横向传播,但也不能否定 没有垂直传播的可能性,呼吸道和消化道是AIV感染的主 要途径。 2.3.3 潜伏期
1 禽流感的研究进展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 的一种急性禽类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家禽和野鸟之间, 存在多种表现形式,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 以及急性致死等,高致病性AI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确定为 A类急性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2]。 1.1 AI的发现
1878年,Perroncito[3]首次报道在意大利鸡群中暴发AI 的情况,最初怀疑是鸡瘟病毒,而在1901年,Centannic 和Sarunozzi[4]两位研究者分离了该病的病原并对该病原进 行了详细描述,直到1955年,Schafer[5]证实这种疑似鸡瘟 的病原实际上就是现在的A型流感病毒。 1.2 AI的分布
AIV的主要易感群体是家禽,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均广 泛感染,一些野禽也属易感动物。家禽包括鸡、火鸡、 石鸡、珍珠鸡、鹤鹑、雉、鹅等,野禽包括天鹅和燕鸥 等都是AIV的易感动物群体[18]。 2.3.2 传播途径
AIV的传染源主要包括病禽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禽 尸体。当AIV的传染源污染到饮用水、饲料或者其他禽类 能接触到的物体时,正常健康的易感动物就会通过直接
第13卷第18期 Vol.13 No.18
南方农业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2019年6月 Jun. 2019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
陈志雄1,姜 平2,赵志辉2
(1. 原南京军区司令部农副业基地,江苏南京 210016;2.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 524088)

我国I群禽腺病毒流行趋势和防控要点

我国I群禽腺病毒流行趋势和防控要点

我国I群禽腺病毒流行趋势和防控要点作者:林婷婷张翔朱伟民来源:《家禽科学》2021年第10期摘要: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根據群特异性抗原的不同分为三个群:I 群、II 群和Ⅲ群。

I 群禽腺病毒分为 A、B、C、D、E 5 个基因型,按照血清型可分为 12 个血清型。

I群禽腺病毒可感染多种禽类,是家禽常见的传染病原之一且普遍存在,各日龄各品种的鸡均可感染发病。

当前我国鸡群发病主要是鸡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HHS)、包涵体肝炎(IBH),病死率高、病程长、危害大。

关键词:禽腺病毒;流行趋势;防控要点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1)10-0017-03收稿日期:2021-09-151 I群禽腺病毒在我国流行的三个阶段1.1 2009~2014年发生蔓延阶段2009年,山东某白羽肉鸡企业发生了一种以肝脏黄染出血为主要病变的“黄肝病”,造成14日龄内雏鸡1%~10%的死淘,后确诊为包涵体肝炎(IBH),属于I群禽腺病毒E-8b血清型;2009~2011年,该病随后又在山东和江苏、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白羽肉鸡养殖省份陆续发生,给白羽肉鸡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012~2014年,江苏、山东等地区青年蛋鸡、麻鸡、白公鸡发生了一种以心包积液为主要病变的高死亡疾病,鸡群发病后持续时间较长,死亡率5%~30%,后确诊为心包积液综合征(安卡拉),属于I群禽腺病毒C4血清型,且该病在我国有快速蔓延的趋势[1]。

1.2 2015~2016年普遍流行阶段2015~2016年,包涵体肝炎和心包积液综合征在我国各养鸡地区蔓延流行,蛋鸡、种鸡、麻鸡、肉鸡发病率均较高,给家禽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3 2017年至今不断斗争阶段2016年开始随着对I群禽腺病毒的重视,家禽养殖企业开始从生物安全、饲养管理和疫苗防控等方面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来控制I群禽腺病毒[2],但由于I群禽腺病毒具有血清型复杂、传播途径多、环境抵抗力强等特点,使I群禽腺病毒至今仍在某些地区出现暴发流行。

马铃薯卷叶病毒基因功能的研究进展

马铃薯卷叶病毒基因功能的研究进展

e c d d y L n o e b P fV.T e e e PL n ce t e s q e c a d p oen e pe s d r ie s y tm s i s h f  ̄s o f RV u loi e u n e n r tis x rs e o l s a e s mp o .vr d d u
p s iit lm a eo ed v lp n fh c n lg f r n g o i re igf ie s e it n eo o t . o sblywewi i l k nt e eo me t et h oo yo a s en ssb e dn ds a erssa c f t o h ot e t or pa Ke o d : ’e r n I e u n e vr I rt i e o e 1 k d; rt i u cin yW r s 5 t r a q e c : i o eng n m .i e p enf n t s ni s a p n o o
1 基 因组稳定 性、变异性、致病性
不同来源 的 P R L V基因组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和
稳 定 性 。 由 图 2可 以 看 出 ,除 了 澳 大 利 亚 株 系
毒( e a o oa i s病毒粒体混合后可以机 Pa ntnm si v u) e i c r 械传播f 1 1 。田间常现 P R L V和 P Y混合侵染 ,症状 V
马铃薯 卷叶病毒基 因功能的研究进 展——刘俊莹 ,张剑峰 ,张华鹏 ,等 中图分类号 :¥3 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7 —6 52 1) 6 0 7 - 6 6 2 3 3 (0 0 - 3 0 1 1
马铃薯 卷叶病毒基 因功 能的研 究进展

3种常发冠状病毒的反向遗传技术及应用进展

3种常发冠状病毒的反向遗传技术及应用进展

·综述·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Infectious Diseases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3种常发冠状病毒的反向遗传技术及应用进展摘 要:冠状病毒是一类引起动物和人类疾病的有包膜RNA 病毒,可导致人和动物发病,危害严重,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尤其是2019年末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更是呈现全球大流行,严重危害了人健康和阻滞了全球经济发展。

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则是2种常见的严重危害家禽和生猪养殖的病原。

本文简述了新型冠状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3种冠状病毒的流行趋势,着重介绍了反向遗传学技术在这3种病毒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以期能为冠状病毒等单股正链RNA 病毒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的意义。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反向遗传学中图分类号:S852.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6422(2023)06-0184-10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Reverse Genetics of Three CommonCoronavirusesXIONG Ting 1, LIU Dingxiang 3, CHEN Ruiai 1,2(1.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2. Zhaoqing Branch Center of Guangdong Laboratory for Lingnan Modern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aoqing 526238, China; 3. Integrate MicrobiologyResearch Center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收稿日期:2021-09-07基金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21B0707010009);肇庆市科技计划项目(2021C001);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肇庆分中心自主立项项目(P2*******-0301)作者简介:熊挺,男,博士,主要从事动物传染病学研究通信作者:陈瑞爱,E-mail:*****************.com Abstract: Coronaviruses represent a type of enveloped RNA viruses that cause diseases in animals and humans, such a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SARS-CoV),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MERS-CoV), and s 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The outbreak of SARS-CoV-2 at the end of 2019 has been showing a global pandemic, which seriously harms human health and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Chicken i 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 and p 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 are two common pathogens that seriously harm poultry and piglet. This review briefl y described the epidemic trends of SARS-CoV-2, IBV and PEDV , and mainly focused the advanced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of reverse genetics technology in the research of coronaviruses.Key word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reverse genetics2023,31(6):184-193熊 挺1,刘定祥3,陈瑞爱1,2(1.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州510642;2.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肇庆分中心,肇庆526238;3.华南农业大学群体微生物中心,广州510642)冠状病毒是一种有包膜单股正链RNA病毒,外形似日冕般外围的冠状,因此被称为冠状病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腺肌胃炎是由幽门螺杆菌协同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腺胃肿大、鸡内金坏死、消化平衡紊乱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

一、病原幽门螺杆菌(HP),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

具有以下特性:含粘附素,可与上皮细胞牢牢地连接在一起,避免随食物一起被胃排空。

可分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以保护其不受中性粒细胞的杀伤。

富含尿素酶,通过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以抵抗胃酸。

二、流行特点各种年龄的鸡均易感,雏鸡和青年鸡最易感,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也最严重。

以免疫抑制性疾病如传染性贫血、网状内皮增殖病为诱因发病。

三、临床症状1、消化不良,细条样便2、精神不振、羽毛松乱3、生长不达标且严重大小不均。

4、无继发下,多不直接引起死亡四、大体变化1、腺、肌胃的比例增大、腺胃肿大2、腺胃乳头扁平至消失,呈水晶状3、鸡内金变性或坏死、严重者溃疡4、肠壁菲薄,肠粘膜不同程度出血根据鸡内金病变确定病情:一度:一条线,鸡内金靠近腺胃端有一条白线。

二度:两条线,鸡内金里侧有两三条白色突起。

三度:是个圆,鸡内金上有不明显黄豆大圆点。

四度:像火山,鸡内金的溃疡灶像火山口一样。

五、防控措施自配药:西咪替丁+阿莫西林+痢特灵+甲硝唑+庆大霉素+维生素U中药:大青叶25g穿心莲30g栀子30g白头翁15g,每250g兑100斤料专用于腺胃炎的前期市面上也有成药。

是由幽门螺杆菌协同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腺胃肿大、鸡内金坏死、消化平衡紊乱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

一、病原幽门螺杆菌(HP),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

具有以下特性:含粘附素,可与上皮细胞牢牢地连接在一起,避免随食物一起被胃排空。

可分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以保护其不受中性粒细胞的杀伤。

富含尿素酶,通过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以抵抗胃酸。

二、流行特点各种年龄的鸡均易感,雏鸡和青年鸡最易感,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也最严重。

以免疫抑制性疾病如传染性贫血、网状内皮增殖病为诱因发病。

三、临床症状1、消化不良,细条样便2、精神不振、羽毛松乱3、生长不达标且严重大小不均。

4、无继发下,多不直接引起死亡四、大体变化1、腺、肌胃的比例增大、腺胃肿大2、腺胃乳头扁平至消失,呈水晶状3、鸡内金变性或坏死、严重者溃疡4、肠壁菲薄,肠粘膜不同程度出血根据鸡内金病变确定病情:一度:一条线,鸡内金靠近腺胃端有一条白线。

二度:两条线,鸡内金里侧有两三条白色突起。

三度:是个圆,鸡内金上有不明显黄豆大圆点。

四度:像火山,鸡内金的溃疡灶像火山口一样。

五、防控措施自配药:西咪替丁+阿莫西林+痢特灵+甲硝唑+庆大霉素+维生素U 中药:大青叶25g穿心莲30g栀子30g白头翁15g,每250g兑100斤料专用于腺胃炎的前期市面上也有成药。

传染性腺胃炎病原学研究进展自1994年以来,我国的江苏、山东先后流行了一种以腺胃肿胀、腺胃乳头溃疡为特征的传染病。

临床上,本病多发生于雏鸡,主要表现为生长阻滞、羽毛生长不良和消瘦;剖检除较常见的腺胃炎变化外,尚可见胸腺、法氏囊萎缩,胰腺坏死。

常因继发感染其它疾病而造成大批量的死亡。

由于该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表现不尽相同,病原众说不一,临床上常有多种名称,如直升飞机症、脆骨病、股骨头坏死病、苍白鸡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僵鸡综合征和传染性矮小综合征等。

每一种病名均强调各自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

传染性腺胃炎,或称传染性腺胃病是1978年由Kouwenhoven等人[1] 首次根据荷兰的发病鸡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提出的,这种提法似乎更接近于我国目前流行的这种传染病的主要特征。

目前,该病已传播到安徽、河南、河北、浙江、福建、上海、四川、天津、北京、大连等十多个省市,给养鸡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使广大禽病研究者更快速的认识和研究本病,我们将能引起传染性腺胃炎的有关病原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病因本病的病因非常复杂,常有很多种病原共同作用引起。

禽病学第十版M.A.Goodwin[2] 对本病的病因进行了综述后指出:此病的病原为一种未分类的病毒TVP-Virus(Transmissible viral proventriculitis-virus),另外还有一些病因也与此病有关,如低纤维素日粮、生物源胺及真菌毒素、呼肠孤病毒、肿瘤诱生病毒、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冠状病毒、多瘤病毒、腺病毒、双RNA病毒和细菌等。

尽管病因很多,但总有一种或几种会成为本病流行和传播的主要病原,否则为什么在近两年来本病在我国的流行面积又如此之广呢?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与传染性腺胃炎有关的传染病病原学的研究现状,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将几个主要病原的研究现状作进一步的阐述。

自1995年在胶东地区先后从肉鸡和蛋鸡发生了一些以腺胃炎为特征的传染病的发生以来,我们已从发病的肉仔鸡中分离到呼肠孤病毒(Reovirus,REO),从蛋鸡中先后分离到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及冠状病毒(Coronavirus)。

本文就以此三种病毒为主介绍一下此病的病原学研究进展。

*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二、能引起腺胃炎的主要传染病病原的研究进展1.禽呼肠孤病毒,为呼肠孤病毒科的成员,双股RNA,分10个节段,无囊膜。

F.D.Clark(1990)按REV的致病性不同将它分成三群,第一群导致短暂性消化系统紊乱(Transient digestive system disorder.TDSD),可引起腺胃炎病变,第二群导致病毒性关节炎,第三群则可引起以上两种病,呼肠孤病毒常能从发病鸡中分离到,但其在本病中的作用目前尚无定论[3] 。

Vetommen(1980)在荷兰的感染鸡肠道中分离到了一株呼肠孤病毒,尽管并不能完全证明呼肠孤病毒在此病中起多大作用,但当用此分离毒接种1日龄雏鸡时,可产生暂时性生长停滞,并伴发腹泻,血浆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类胡萝卜素浓度下降[4] 。

V.D.Heide(1981)从来自有此病的鸡场的腹泻鸡的肠道中分离到了一株呼肠孤病毒,用1日龄SPF及商品肉鸡接种此病毒可产生除滑液囊炎以外的肿头症状,在总共28只接种鸡中有2只表现为羽毛缺损,但并未观察到传染性腺胃炎的其它症状(生长迟缓及肠道病变)[5] 。

R.K.Page(1982)报道了发病鸡增重减慢,腺胃增大、坏死、出血,肌胃缩小,卡他性肠炎,脑软化,庶部色素消失等病症,并从几个鸡场中均分离到了呼肠孤病毒,将此病毒接种带有低水平抗关节炎病毒的母源抗体的1日龄雏鸡可以复制出腺胃炎的类似症状及病变[6] 。

临床上,患有传染性腺胃炎的病鸡表现出明显的免疫抑制现象(如胸腺萎缩、法氏囊萎缩),为了克服试验鸡中其它致病因子对试验的影响,许多学者用小鼠作为试验材料。

Bennette(1967)的试验证明呼肠孤病毒3型可以使小鼠生长停滞并导致类似于此病的胸腺病变[7] ;Papadimitrion(1967)证明呼肠孤病毒3型可使小鼠胰脏萎缩及坏死,类似于鸡发病时的病变[8] 。

而Kouwenhoven(1988)认为呼肠孤病毒在此病中只是起了一个触发因子的作用,而其它因子如腺病毒则可能起到病原因子的作用,在他们的试验中,用分离自6个不同病例的6株呼肠孤病毒口腔接种新生雏鸡,并不能复制出此病;把病鸡的肠道内容物经过氯仿处理,使内容物中只包含呼肠孤病毒及其它无囊膜病毒后接种1日龄雏鸡也不能复制此病,用抗呼肠孤病毒血清处理后的病料接种,致病性不变;接种了呼肠孤病毒疫苗的鸡群也不能保护其免于发病[9] 。

Villegas(1981)从有腺胃肿大的肉鸡中分离到了4株呼肠孤病毒,其中3株与S-1133株无明显差别,1株有细微差别,单独用呼肠孤病毒攻毒,只能复制出部分症状,主要病理学变化是短暂的血浆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上升及类胡萝卜素浓度下降[10] 。

我们实验室曾从临床上表现腺胃炎症状的肉仔鸡的父母代种鸡胚胎中分离到一株呼肠孤病毒,各种生物学特性、理化特性、核酸结构与S1133株无明显区别,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其导致腺胃炎的机理。

2.禽网状内皮增生症:是由反转录病毒科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群引起的鸭、鸡、火鸡和其它禽类的一组综合征,包括致死性网状细胞瘤、生长抑制综合征(或称矮小综合征)以及淋巴组织和其它组织的慢性肿瘤。

本病的主要传染方式为垂直传播和接触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用被REV污染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在本病的的传播上具有重要作用。

供作生产高质量疫苗的SPF鸡胚、病毒毒种和商品疫苗被REV污染曾见于多种情况,在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因使用污染REV的马立克氏病(MD)或禽痘疫苗免疫鸡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REV为反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的成员,其复制缺陷型病毒可引起以网状内皮组织增殖为特征的鸡、鸭、火鸡的肿瘤性疾病,而其非缺陷型病毒则可引起以腺胃炎为特征的“矮小综合征”,病鸡生长停滞、羽毛粗乱、消瘦衰弱。

该病病毒由Robinson于1958年首次从火鸡中分离到,定名为REV-T株[11] 。

在正常的鸡体内及很多疫苗中常会污染此病毒,造成本病的流行。

Jackson(1977)报道HVT疫苗及MDV致弱毒株中污染REV可导致腺胃炎[12] 。

在1971年的一次田间试验中,1日龄时免疫疫苗的鸡群到2-3周龄时死亡率达15%,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发现是由REV导致的死亡。

主要症状是羽毛异常、有神经症状、腿部麻痹,还有一些有腺胃炎症状,并且生长不良,对疫苗反应较弱;病理学检查可见出血性腺胃炎和/或慢性溃疡性腺胃炎,胆囊扩张、粘膜下单核细胞浸润,脑血管周围出现"袖套",在大多数外周神经中有单核细胞浸润和水肿,在肝脏及肾脏出现网状细胞,胸腺皮质及法氏囊髓质的淋巴细胞减少而代之以网状细胞。

HVT、致弱MDV和REV都可在相同来源的禽细胞培养物生长,污染REV的MD疫苗接种鸡群后8周可用IFA查到REV抗体。

H.Koyama(1977)在HVT疫苗中分离到一种c-型病毒粒子,大小约80nm,在囊膜表面有很多短纤突,为RNA病毒,密度为1.16g/cm。

交叉中和试验证明C-型病毒粒子不仅在抗原性上,而且在生物学活性上与REV类似[13] 。

REV于1987年由何宏虎等从表现为矮小综合征的病鸡白细胞中首次在中国分离到,证实我国也存在此病[14] 。

1988年庄景新从三个鸡场随机采集了250份鸡血清,用ABC-ELISA检出44份为REV抗体阳性,阳性率达到17.6%;从80份鸭血清中检测,阳性率可达21%[15] 。

由此看来,REV潜在的危险已在十年前就存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