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品社下册《大自然的诉说》课件

合集下载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四单元2《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2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四单元2《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2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四单元2《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诉说》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四单元的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不够深入。

他们在生活中能接触到一些环保现象,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2.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环保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脆弱。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案例分析题。

3.小组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然后,切换到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脆弱。

2.呈现(10分钟)呈现案例分析题,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环保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解决办法,强调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让学生复述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大自然的诉说》课件3

《大自然的诉说》课件3
全球暖化使南北极的冰层迅速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世界 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即使海平面只小幅上升1米,也足以导 致5600万发展中国家人民沦为难民。而全球第一个被海水淹 没的有人居住岛屿即将产生——位于南太平洋国家巴布亚新几 内亚的岛屿卡特瑞岛,目下岛上主要道路水深及腰,农地也全 变成烂泥巴地。
沙漠化是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
• 5、森林锐减 化
6、土地荒漠
•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 9、海洋污染 染
10、பைடு நூலகம்体废物污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
• 大气中的有些气体,如二氧化碳、 甲烷等,能让阳光照到地球表面, 同时,有阻挡热量从地球表面散 发出去。当这些气体太多时,地 球好像穿了件保暖外衣,成了一 个大温室,这就是温室效应。
• 气候干旱:沙漠化现象可能是自然的。作为自 然现象的沙漠化是因为地球干燥带移动,所产 生的气候变化导致局部地区沙漠化。
• 人类活动: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农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等造成的。
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调节农林牧副渔的关系 3、利用生物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当地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6、推广作物的轮休制度 7、推进土壤保护制度 8、多植树造林 9、退耕还林还草 10、加强教育。
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引起生态 系统的破坏,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 似沙漠环境的变化过程。在干旱和亚干旱 地区,在干旱多风和具有疏松沙质地表的 情况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 原非沙质荒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 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 境退化过程。
沙漠化形成的原因
除了这些面临灭绝危机的物种,还有 785种动植物被正式归入“灭绝”(EX) 类别。此外,还有65种物种处于“野外 绝灭”(EW)状态,即仅存在于人工环 境下。

教科版-政治-六年级下册-【实用】大自然的诉说 课件

教科版-政治-六年级下册-【实用】大自然的诉说 课件
发怒的大自然
• 一、交流家乡气候变暖现象,并探究 其形成原因。
• 二、交流温室效应还会给人类带来哪 些危害?
• 谈谈自己了解的沙尘暴 • 沙尘暴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交流:
(1)深入了解大自然,及动物的现状。 (2)哪些动物已经灭绝了或正在遭受人类的
伤害
(3)人类伤害动物的原因。
大自然从哪些方面对人类进行了沉 痛的诉说呢?
温室效应 沙尘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稀动物濒临灭绝 人口增长过快 环境污染
……
思考:
作为一名小学生,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应 该如何保护我们共同的大自然 。

教科版大自然的诉说

教科版大自然的诉说

教科版大自然的诉说在这个广袤的地球上,大自然是一位沉默而伟大的诉说者。

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我们传递着无数的信息,讲述着一个个或精彩或悲壮的故事。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着它赋予的一切。

清新的空气让我们自由呼吸,温暖的阳光给予我们能量,辽阔的大地承载着我们的足迹。

然而,在我们追求现代化和发展的道路上,却常常忽略了大自然的声音。

大自然的诉说,有时是轻柔的微风。

当微风拂过面庞,带来花朵的芬芳和草木的清香,那是它在告诉我们,生命正在绽放,世界充满生机。

春天里,大地从沉睡中苏醒,草木抽芽,花朵争艳,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它告诉我们,生命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有新生就有凋零,有成长就有衰老。

有时,大自然的诉说又是汹涌的洪水。

当暴雨倾盆,江河决堤,淹没了农田和村庄,这是大自然在愤怒地呐喊。

它在指责我们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对河道的肆意侵占。

我们为了短期的利益,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得大自然失去了自我调节的能力。

洪水的肆虐,是大自然对我们的警示,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能肆意妄为。

大自然的诉说还体现在日渐恶劣的气候中。

极端的高温、严寒、干旱和暴雨等天气现象越来越频繁地出现。

夏天的酷热让人难以忍受,冬天的严寒又超乎寻常,这些都是大自然在向我们表达它的不满。

它在告诉我们,温室气体的排放、对能源的无节制消耗,已经让地球的气候系统失去了平衡。

如果我们再不采取行动,未来的日子将会更加艰难。

除了这些明显的灾害和气候变化,大自然的诉说还隐藏在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中。

许多珍稀的物种正在从地球上消失,曾经热闹的森林变得寂静,曾经清澈的河流不再有鱼儿嬉戏。

这是大自然在默默地哭泣,它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的活动。

我们的过度捕捞、过度狩猎、侵占动物栖息地,让无数的生物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大自然也通过土地的贫瘠向我们诉说着它的痛苦。

过度的开垦和不合理的农业种植方式,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地沙漠化加剧。

曾经肥沃的农田变成了荒漠,无法再孕育出丰富的粮食。

大自然的诉说》

大自然的诉说》

一、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由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温室效应、沙尘暴、珍贵物 种濒临灭绝等问题挑战着人类,使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2、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状况,并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课时:2 课时三、教学准备:课件、资料四、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由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感受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 1、思考:你身边的环境有哪些被破坏的地方?地球在向你诉说些什么? 2、板书课题:大自然的诉说二、进行学习1、板书:热!热!热!出示事例:(1)温室效应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易散热。

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 的温室。

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会造成以下几种严重后果: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海平面上升; 气候变暖,海洋风暴增多; 增大。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 升 2 — 4 摄氏度; 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 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 市将被水淹没,其中包括几个着名的国际大城市,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2)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以及我们有什么对策?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造成的,这些燃料燃 烧后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层,形成如棉被一样的保温层,从而造成“温室”。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大气中增多,形成一个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 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散发, 地球表面温度变热。

因此, 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 体。

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能源,另一方面要保护好森林和 海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不践踏草 坪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2、思考: (1)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2)温室效应的危害还有哪些? 由温室效应引起的地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已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也是当今世 界必须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四单元2《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3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四单元2《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3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四单元2《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诉说》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通过大自然的声音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大自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课文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生物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机,从而意识到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懂得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本课适用于六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环境意识,但对于大自然的重要性可能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体、生动的事物来引导,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的观念。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陌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认识大自然的重要性,理解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倾听、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赋予的一切,树立环保观念,自觉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重要性,理解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必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热爱大自然,自觉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大自然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大自然的声音和景象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大自然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准备大自然案例,以便进行课堂讨论。

3.准备环保相关资料,以便进行拓展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和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大自然的诉说教材课件

大自然的诉说教材课件

动物的行为和习性
鸟类
鸟类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它们有着独特的飞行技巧和美妙的歌声。不同种类的鸟类有着不同的行为和习性,如燕 子的捕食、鹦鹉的模仿、天鹅的求偶等。了解和观察鸟类的行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鸟类。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级的门类之一,它们有着发达的大脑和复杂的社交行为。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有着不同 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如狮子的捕猎、猴子的群居、北极熊的冬眠等。了解这些动物的行为和习性,可以帮助人们 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哺乳动物。
PART 05
保护大自然的行动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节约能源
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采用太 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
碳排放。
绿色出行
鼓励步行、骑行或使用公共交通 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降低空
气污染。
循环利用
推广垃圾分类和回收,促进资源 的循环利用,减少浪费。
风声
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它吹过树叶、草丛和建筑物时, 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如“沙沙”、“呼呼”、“嗖嗖”等。 这些声音是大自然的音乐,能够给人带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
水声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河流、瀑布 、溪流和海洋等水体在运动时,会产生各种声音,如“哗哗 ”、“轰轰”、“咕嘟咕嘟”等。这些声音具有治愈和舒缓 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和疲劳。
环保政策和法规
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
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处罚,限制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推广环保政策
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对绿色产业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
参与国际合作
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推动国际环保政策的制定和实 施。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四单元2《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1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四单元2《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1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四单元2《大自然的诉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诉说》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大自然的事物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课文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相关的品德与社会知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对环境保护的行动不够积极,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2.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爱大自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大自然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2.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培养环保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多媒体资料,如大自然的美景图片、环保视频等。

2.准备环保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垃圾分类袋、植物种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如山水、花草、动物等,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大自然美吗?为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大自然的诉说》,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课文学习过程中,教师提问:“课文中描述了哪些大自然的事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个地方叫瀑布泉
过去的瀑布泉
现在的瀑布泉
看了之后你想说什么呢?
沙尘暴的自述
在人们的一片抱怨声中,我又来啦!我叫
“沙尘暴”,出生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我所 到之处,飞沙走石,天地间一片浑浊,行人 掩面而行,呼吸困难,甚至出现人员伤亡。 然而,我的得意是暂时的,人类已警觉到我 的危害,正想方设、“濒危”、“易危”三个级别, 都属于生存“受威胁”的物种。
除了这些面临灭绝危机的物种,还有785
种动植物被正式归入“灭绝”类别。此 外,还有65种物种处于“野外绝灭”状 态,即仅存在于人工环境下。
由于受“埃博 拉”病毒的攻击, 过去在非洲常见 大猩猩,尤其是 西部低地大猩猩, 现在离全球大灭 绝“仅一步之 遥”。在过去的 15年间,这种病 毒已经令1/3的大 猩猩消亡。
小资料
大气中的有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
能让阳光照到地球表面,同时,又阻挡热量 从地球表面散发出去。当这些气体太多时, 地球好像穿了一件保暖外衣,成了一个大温 室,这就是温室效应。
干死的庄稼
干涸的河
没 有 河 流
怎么种庄稼?
土地是万物之母。
有人认为,全球变暖的危害仅次于核战争的灾 难。想一想,温室效应还会造成哪些危害?
环境警示牌
在过去的50年里,非洲的撒哈拉沙漠速度向南推进, 扩张面积达65万平方千米,许多人因此而丧失土地, 失去家园,沦为难民。 近20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以每年近3000平方千米 的速度增加…… 人类拥有的土地正在以每年10万平方千米的速度迅 速沙漠化! 全世界现有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4560万平方千 米,100多个国家的10多亿人口正在遭受沙漠带来 的困苦。
请欣赏古诗
请欣赏古诗《画》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认真观察四幅图,回答以下问题:
这四幅图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人类生存环境被严重破坏,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比一比,谁跑得快些?
我1秒钟最多能跑
米?
风沙1秒钟能跑60米。
土地荒漠化原因
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 叫“沙漠化”。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的概念作 了这样的定义:“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 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 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 。 今日世界各地沙漠化原因,多数归咎于人为原因; 人口急速增长,所居土地被过分耕种以及牧畜,导致土 地枯竭不适合耕种。
冰川、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拔较低的国家或地 区会被淹没 。 有的地方越来越干旱,有的地方水灾越来越频繁。 水温升高会使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 熊和海象将灭绝, 许多小岛将无影无踪。 将感染疟疾等传染病……

全球气候的变 暖,对植物和 动物有巨大的 影响。如果人 类再不采取措 施,地球上的 生物将会逐渐 消失,地球将 真的成为“灰 色地带”。
沙尘暴和荒漠化的原因——滥伐森林
沙尘暴和荒漠化的原因——过度放牧
沙尘暴和荒漠化的原因——滥采滥挖
土地荒漠化危害
物种减少 耕地减少
水资源短缺
能源匮乏
动植物的控诉
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乱捕和环境污染,全世 界的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
你都知道哪些濒临灭绝的动物?
根据统计,1/3的两栖动物、1/4的哺乳动
中国长江独有的白鳍豚仍被列在“极危”类别中,而且被注明 “可能已灭绝”。中外科学家相信,最乐观的估计,现存的白 鳍豚也不会超过100头,可以认为属于“功能性灭绝”状态。
珊瑚虫也出现在“红名单”上,其中在厄瓜多尔加拉 帕戈斯群岛发现的两种珊瑚虫被列入“极危”类。
印尼泗水玫瑰鱼 也面临灭绝危险。
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
大自然的诉说
热 ! 热 ! 热 !
你感觉到地球在变暖吗?
你发现了吗?
我们这儿冬季几
乎不下大雪了。
夏天好像越来越
热了。
英国气象局指出,1988年 是近百年来全球气温最高的一 年。希腊雅典的最高气温达45 摄氏度。
1990年,世界各地的气象部 门发出“警报”:1990年为世界 高气温记录以来地球温度最高的 一年。这一年,几乎地球的每一 个角落没有逃过炎热的侵扰。
2003年的夏天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5月至6月上旬,印度大部分地区持续 高温,个别城镇的最高气温接近50度, 有1300人在热浪中丧生。
6月,热浪袭击欧洲,部分地区的气 温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最高记录。 我国福建、浙江、上海、江西和湖南 等地,35度以上高温天气持续了一个 多月,有些地方的气温高达40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