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蜀道难》课堂实录
《蜀道难》课堂实录

生:作者他在描写蜀道的艰险,他使用了大量的文笔,比如说,“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这些景象都是描写了蜀道的景物。
师:也就是说你读出了李白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激情、豪情,是不是?请坐。
还有吗?生:根据当时的背景,这首诗是作者规劝友人王彦不要进入蜀地,早日回归长安。
师:你说根据当时的背景,是你查了相关的资料,是他送别友人的。
这是背景,那么在文中可以找到依据吗?他是送别友人的!生:倒数第二句,“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师: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还有吗?生:还有第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也可以看出来。
师:这一句也可以看出来。
有没有更加直接的句子?生:问君西游何当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师:不错!还有吗?生: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师: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呢?注意前面的短句“其险也”,后面“也”是表停顿的语气词,对吧?好,请坐。
那么同学们看一下,她说的是用文中这样的三个句子,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意。
可是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啊,老师在诵读的时候,没有丝毫感受到哀婉之情,他在劝诫友人吗?劝诫友人什么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问君西游何时还”,劝友人什么呀?早点回家,不要入蜀,是不是?在劝诫友人,因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嘛。
还有吗?还有没有?没有了。
我们说刚才那位同学结合当时一个与背景相关的资料,老师在课前查阅了李白的生平之资料。
别忘了,我们说,鉴赏诗歌,还要知人论世啊,对不对?那结合李白的生平,能够揣摩出怎样的情感呢?生:从李白的生平来看,这是他第一次出蜀以后到达长安所作,所以其中也可以看出他对于自己怀才不遇、不受重视,然后感叹世事艰险。
也就是说他是从蜀道之难来到世事之难。
师:世事之难,仕途难,人生难,是不是?好,请坐。
那老师也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这首诗大约是创作于天宝初年。
我们说李白二十六岁只身出蜀,怀着他“济苍生,安社稷”的使命,一路来到长安。
可是此时的玄宗已经不是当年励精图治的玄宗了。
高中语文优秀课堂实录——《《蜀道难》教学实录

《蜀道难》教学实录执教:(课前,学生齐背所学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并叔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盛唐早就了李白,李白用诗歌书写了一个个传奇。
是啊,诗仙之诗,传诵古今,深情而超卓。
那么,李白在你心中又是一个怎样的诗人呢?结合老师昨天留的预习作业,“参考以前所学知识或查阅有关资料,为李白写一篇评传。
要点:内容最好涵盖作者的姓名字号、朝代身份、主要经历、地位评价等信息。
文体不限,可诗歌、可散文、可小说、可日记、可文白结合,要有文采,有启示作用和创新性,同时积累写作材料”(多媒体展示“课前篇”习作要求),哪位同学先来把自己对李白的解读和体悟跟大家分享呢?生1:李白,你是花间的舞者,你是山道的隐士。
你,磨针于石上;你,倚剑于天外。
你官场失意,却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你苦闷之时,仍“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你难耐之际,还“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孰能与你同舞?你既不像司马迁那样含垢忍辱,在狱中著完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也不像屈原那样“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的太过执著。
你就是你,如此孤寂之舞者,如此傲骨之侠肠,如此经邦之才华,看透了世间的虚无。
青莲居士,在此能否让我与你在月下小饮,来排解你内心的寂寞,来感化你的落寞,因为今天的我,读懂了你那颗“亘古不变”的诗心!生2:以排比和类比,比照出李白的傲骨和洒脱,娓娓道来,好似李白就是她的知己一般,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生3:我很喜欢她的结尾,试问世人,有谁不想和李白同醉,举杯邀月、对影三人呢?师:老师也很喜欢她的结尾,有谁能读懂诗仙的寂寞?有谁能读懂李白的诗心?而这位同学却读懂了诗仙之心,我想李白此刻一定在倾杯而尽。
还有谁想和大家交流?生4:老师,看着大家积极展示,我也想读读。
但是,就是写得不好,不知道行不行?师:这不是行不行的问题,是敢不敢的问题。
只有你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勇敢的心”,即使我们用一节课来展示大家的作品又何尝不可呢?生4:我不是李白,不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不是李白,不是诗仙,不是青莲居士;我不是李白,没有豪迈的气概和激昂的情怀,不能把反权贵的主题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我不是李白,没有他的洒脱和气魄,也没有他的孤独和寂寞。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 曹志正:重诵读,重鉴赏,重互动——《蜀道难》课堂实录

曹志正:重诵读,重鉴赏,重互动——《蜀道难》课堂实录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教版“笔落惊风雨”板块“诗从肺腑出”专题中李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蜀道难》。
板书课题、作者。
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位诗人吗?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李白?生:李白,字太白,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的美誉,作品集为《李太白集》。
杜甫曾赞扬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师:好。
课文标题“蜀道难”,既是乐府古题,也是这首诗歌描写和咏叹的核心内容。
预习后,觉得这首诗描写了蜀道的什么特点?生1:雄奇险峻,寸步难行。
生2:高、险,还可能有战乱的隐患。
师:很对。
师:那么诗人是如何描写蜀道之难的呢?我先来把诗歌朗诵一遍,请体会老师对诗歌的情感节奏、音强音高、抑扬顿挫的把握。
(声情并茂地朗诵全诗)生:(热烈鼓掌)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全诗,要大声地读、投入地读,津津有味地读,忘乎所以地读!生:(忘情地诵读全诗)。
师:疏通诗歌的文意,是领略其精髓的前提。
同学们预习之后,觉得还有哪些诗句文意不明或吃不准的,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解决。
当然,诗歌的理解和散文不同,一般不求字字落实,而是意译较多,贵在会意。
生:“开国何茫然”的“茫然”是什么意思?师:注释说:“指古史传说悠久难详,茫昧杳然”,表意确实不太清楚,而且说得比原诗句还要艰涩。
谁来意会一下,它是指蜀国开国的历史怎么样啊?生:悠久漫长。
师:对。
生:“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的“钩连”怎么讲呢?师:词典上很难查到“钩连”一词,但我们可以意会呀。
既然天梯,是指险峻的山道;石栈,是指凿石架木所建的栈道。
那么我们整合一下,就是把蜿蜒的山道和险要的栈道互相怎么样呢?(老师以左右两手食指相扣示意)生:(恍然大悟)连接。
师:对,你真棒,它就是连接起来的意思。
生:“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师:“冲波”是指波浪怎么样?生1:波浪冲天,是澎湃的意思。
生2:汹涌吧。
师:都对。
那“逆折”怎么讲呢?这个懂了,“回川”之意就迎刃而解了。
《蜀道难》课堂实录

《蜀道难》课堂实录一、课程导入(3分钟)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曾经令余光中先生大加赞赏,余先生这样写道:“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我们知道这是哪位诗人吗?生:李白。
对,就是李白。
那么我们回忆一下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有哪些?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蜀道难》。
师:课文大家已经课前预习了,预习之后,不懂的字音字义交流一下。
(生没有出声交流)师:看来大家没什么问题。
那老师检测一下二、预习检测(10分钟)预习检测一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填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出生于中亚碎叶,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官到供奉翰林。
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朽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
写出你知道的李白几首诗歌五绝《静夜思》、 _《秋浦歌》_;七绝_《望天门山》__、 __《望庐山瀑布》;五律_《送友人》_、_《塞下曲》_;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行路难》。
预习检测二读准字音一生说,另一生纠错,生齐读Ppt出示:1、不与秦塞通人烟2、猿猱欲度愁攀援3、砯崖转石万壑雷4、飞湍瀑流争喧豗5、扪参历井仰胁息6、胡为乎来哉7、但见悲鸟号古木8、畏途巉岩不可攀9、磨牙吮血10、侧身西望长咨嗟预习检测三解释词语一生说,另一生纠错。
师提示积累方法:借助注释,圈点法。
师生齐读Ppt出示:1、危乎高哉2、可以横绝峨眉巅3、百步九折萦岩峦4、以手抚膺坐长叹5、扪参历井仰胁息6、畏途巉岩不可攀7、使人听此凋朱颜8、砯崖转石万壑雷9、剑阁峥嵘而崔嵬10、侧身西望常咨嗟看来我们的预习情况确实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诗的知识点。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歌也是一样,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诵读对于诗歌来说更加重要。
5.蜀道难.课堂实录

5、《蜀道难》课堂实录师:20世纪美国旅行家泰鲁。
保罗在《游历中国》一书中断言:“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
”公元2006年7月3日22时20分,随着一声汽笛声长鸣,钢铁巨龙穿过昆仑山,翻越唐古拉,骄傲地腾越在世界屋脊之上,青藏线的贯通,让对中国人持怀疑论的洋大人们收回了他们的成见,如果历史真的有轮回,还有一位具有诗坛统治力的大人物也会大跌眼镜。
Who?(生笑)生(齐答):李白。
师:怎么都知道?生:李白写过《署道难》,其实青藏线才是难上加难。
师:你是这样认为的吗?生1:可能在唐朝,生产力比较低,进入四川比现在进入西藏还难。
师:你很有政治辨证思想。
这种想法李白是通过怎样的诗句来表达的?生(齐答):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师:谁上过青天(生笑)就这一句?生(齐答):出现了三次。
也差不多嘛。
师:是差不多,我们品味品味诗仙要表达情感是一样的吗?我们不妨把这三句来念一念。
《蜀道难》是李白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首席代表作,从内容看,此诗应是天宝初年,诗人在长安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
李白是感情极其丰富的男人,诗人天性就是漂泊,一看到月亮,就──生(齐答):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朋友要离开时,诗仙也动了人间真情,送出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生(齐答):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好。
友人的白帆消失了,李白还在远望。
一腔友情,随一片白帆远去;无限神往,与一江春水合流。
真可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今天,离别的钟声又敲响了,诗仙又要送别友人,这次目的地是四川,太白作《蜀道难》送之,意欲何为?生:想表达离别之痛。
或是对友人的祝福。
可能是不想让朋友走,走了会伤心,会孤单。
师:同学们,你们的意思归纳起来就是两种,一是嘱咐和祝福。
二是劝阻和挽留。
到底哪一种更帖切呢?或者说还有第三者?(生笑)我们不妨从文本入手,抽筋剥皮的学习(生笑)大声的厚颜无耻的朗读《蜀道难》,体会“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浪漫主义杰作。
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教学实录

人教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教学实录教学目标:⑴、通过感知、理解,体会本诗的意境及李白飘逸豪放的艺术风格。
⑵、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
教学重点:感性地感受本诗艺术风格的同时能够理性地分析鉴赏。
教学过程:一、导入并出示目标:1、(幻灯片展示游戏“仙剑奇侠传”的场景图片三张片)这些场景美妙又惊险绝异,它们的设计灵感直接来源于千年前那位在西域到长安之间刮起了一股诗歌旋风的诗人李白,他的《蜀道难》。
说起李白,我们已经对他熟悉得像是老朋友一样了,可是他又能时刻带给我们惊异和叹服。
我自己有限的阅读量可以得到一条定律,那就是,我们离李白越近就越需要仰望。
他写落自九天的瀑布,写奔腾咆哮的黄河,又写崎岖险阻的蜀道。
沈德潜说他不是人,是仙,上穷碧落下黄泉,天马行空,意兴遄飞。
杜甫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赞叹,也是唐诗艺术巅峰上一位巨星对另一位巨星在诗风上做出的标准诠释,那就是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豪放飘逸”。
2、咱们这节课学习的目标就是(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⑴、通过感知、理解,体会本诗的意境及李白飘逸豪放的艺术风格。
⑵、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
对于第二个目标需作如下解释:任何艺术形式都需要一定的表达技法。
诗人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到各种艺术手法(幻灯片展示诗歌常用艺术手法)。
我们不仅要读诗爱诗还要学会欣赏诗,来看一看李白在蜀道难中所调动的写作技巧,提高鉴赏诗歌时运用“术语”的能力。
二、教师示范配乐诵读。
提示:老师示范朗诵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感受诗中蕴蓄的意境。
三、赏析课文:1、师生共同研读课文第一段:(幻灯片展示:蜀山难行难在何处呢?请从第一段中找出你认为李白写蜀山难行最精彩的一句,并分析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
)⑴赏析提示:①“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诗歌是以豪放飘逸见长,读这首诗的时候就要读出气势,拿出“厚颜无耻”的精神,不要不好意思,真正投入进去才能领略其中的神髓。
蜀道难语文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及解说
1)导入
师:你们学过李白的哪些诗歌?将其中的名句背出来。
生1:《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2:《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生3:《望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4:《行路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师:那么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呢?
生1: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生2:还有瑰丽神奇的想象。
生3: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语言热情奔放。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就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特点。
你们想知道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是如何评价李白的吗?他说:“白也诗无敌,飘
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他又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清新俊逸〞也是对李白诗风的概括。
2)形式多样的诵读
第一遍:听读,听录音,校正字音句读错误。
第二遍:跟读,读完后结合注释疏通课文。
师:课文中哪一句话出现的次数最多?
生: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师: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突出蜀道难行的?。
蜀道难特级教师教学实录

蜀道难特级教师教学实录1. 导入:蜀道的艰辛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蜀道难》这首诗,提到蜀道,脑海中是不是立刻浮现出高山险路,曲折蜿蜒的山路?没错,这就是诗人李白所描绘的蜀道!它不仅仅是一条路,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情怀。
想想啊,古人要想从长安到成都,真是“步步惊心”啊,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来领略这条神秘而又危险的蜀道,咱们轻松一点,像聊天一样。
2. 细说蜀道的艰难2.1 山高路远蜀道,这名字听上去就像是一个“不易”的挑战,咱们想象一下,没车没路,光靠两条腿走,得翻山越岭,真是“想想就头大”。
那山啊,一座接着一座,像是天上掉下来的巨石,根本没法抬头,简直就是个“无底洞”。
而且,蜀道的路还不是什么平坦的水泥路,都是石头铺的,走上去一个个的都是“磕磕绊绊”,要是个不小心,摔个四脚朝天,那可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2.2 天气也不帮忙而且,天气也是个“大麻烦”。
有时候大太阳,走着走着汗水就像小溪一样流下来,想喝水?没那么简单,周围全是山,连个水源都找不到。
再说说下雨,那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你根本没法躲,湿漉漉的鞋子一脚踩下去,水花四溅,真是让人抓狂!而且山上雾气重,能见度低,走路就像“摸黑”一样,难免会走错路。
3. 教学互动:感受诗中的情感3.1 诗歌的魅力好啦,咱们说了那么多蜀道的艰辛,来看看李白是怎么描述的。
诗中写道:“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哇,这真是写得太形象了!大家想象一下,蜿蜒的山路,就像是一个被山夹着的迷宫,根本不知道前面会有什么等着你。
李白的这句诗就好像在说:“别着急,慢慢来,前面还有很多惊喜呢!”3.2 讨论情感共鸣咱们来聊聊,李白写这首诗时是什么心情。
你们觉得他是高兴呢,还是无奈?我觉得应该是两者都有吧。
想象一下,一个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抵达目的地,那种感觉真是“千辛万苦,终于见到光明”。
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比如说,爬山的时候,快到山顶了,心里那个激动啊,简直像在过年一样!李白就是那种经历,愣是从艰辛中找到了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道难》课堂实录(暑期补课,战高温,迎酷暑,意气奋发,斗志昂扬。
打倒一切拦路虎,从胜利走向胜利。
早自修已充分预习了《蜀道难》,基本能熟读成诵,本人有信心一节课解决战斗。
)师:20世纪美国旅行家泰鲁。
保罗在《游历中国》一书中断言:“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
”公元2006年7月3日22时20分,随着一声汽笛声长鸣,钢铁巨龙穿过昆仑山,翻越唐古拉,骄傲地腾越在世界屋脊之上,青藏线的贯通,让对中国人持怀疑论的洋大人们收回了他们的成见,如果历史真的有轮回,还有一位具有诗坛统治力的大人物也会大跌眼镜。
Who?(生笑)生(齐答):李白。
师:怎么都知道?生1:李白写过《署道难》,其实青藏线才是难上加难。
师:你是这样认为的吗?生1:可能在唐朝,生产力比较低,进入四川比现在进入西藏还难。
师:你很有政治辨证思想。
这种想法李白是通过怎样的诗句来表达的?生(齐答):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师:谁上过青天(生笑)就这一句?生(齐答):出现了三次。
也差不多嘛。
师:是差不多,我们品味品味诗仙要表达情感是一样的吗?我们不妨把这三句来念一念。
(生笑着念)《蜀道难》是李白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首席代表作,从内容看,此诗应是天宝初年,诗人在长安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
李白是感情极其丰富的男人,诗人天性就是漂泊,一看到月亮,就──生(齐答):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朋友要离开时,诗仙也动了人间真情,送出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生(齐答):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好。
友人的白帆消失了,李白还在远望。
一腔友情,随一片白帆远去;无限神往,与一江春水合流。
真可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今天,离别的钟声又敲响了,诗仙又要送别友人,这次目的地是四川,太白作《蜀道难》送之,意欲何为?生2:想表达离别之痛。
生3:我想是对友人的祝福。
生4:可能是不向让朋友走,走了会伤心,会孤单。
师:同学们,你们的意思归纳起来就是两种,一是嘱咐和祝福。
二是劝阻和挽留。
到底哪一种更帖切呢?或者说还有第三者?(生笑)我们不妨从文本如手,抽筋剥皮的学习(生笑)大声的厚颜无耻的朗读《蜀道难》,体会“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浪漫主义杰作。
(生读。
)师:我想李白听了我们的朗读后,定会有知音之感(生笑)谁第一个说一说诗歌中有震撼力的诗句,就好比大地深处熔岩喷涌而出的感觉。
生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生笑)。
师:为何笑?生(部分):太平常了,简单。
师:其实,开头一句难于上青天说简单也不简单。
大家发现了吗?此句前面还有七个特殊的字?生(齐答):噫吁戏!危乎高哉!师:特殊吗?生6:好象语气词多了点?师:哪些语气词?什么意思?生6:噫吁戏!乎哉,五个,大概是四川的方言。
师:如果翻译成绍兴方言──(生笑)生(部分):哎!生(部分):啊!生(部分):阿呦!生(部分):哇,我的妈呀!生(部分):哦!我的上帝。
师:哦,各种版本都到齐了。
我惊叹于同学们的想象力。
按照黄健翔的时髦的话来说,是伟大的诗仙的灵魂附体。
(生笑)据《宋景文笔记》记载:“蜀人见物惊异,輙曰噫嘻。
李太白作《蜀道难》,因用之。
”“难”是一个抽象词语,刘晓庆曾说,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名女人难上加难,那蜀道难到底难在何处?生7:蜀地与世隔绝。
师:莫非是金庸笔下的桃花岛?(生笑)生7: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于秦塞通人烟。
是写隔绝时间之久。
师:对,养养蚕,打打鱼,逍遥自在。
生7:老师,你错了,“蚕丛鱼凫”是两个国王的名字。
师:看来师不必贤于弟子。
生(笑答):生不必不如师。
师:我们班中有叫蚕丛和鱼凫吗?(生笑)。
李白节取了两位蜀王的古怪的名字,是说蜀国的开国史多么悠远。
“茫然”是悠久不可知的意思,和现在的用法稍有不同。
还有吗?生8: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蛾眉颠,有鸟道,而无人道,也是说隔绝之久。
师:好,讲得很精辟。
而蜀道的开辟也具有神奇色彩,谁来说一说这方面的内容?生9:五个大汉拽一条蛇,山崩地裂,大汉被压死,路就通了,生10:还有五个美女也被压死,入蜀之路才通,师:老师曾看到过着这样故事,与课文有些出入,五位大汉压死后,不知为何,秦国的五个美女都奔上山去,化为石人,多浪漫。
这个神话,反映了古代许多劳动人民为凿山开路,牺牲了不少人。
李白运用这个神话,“地崩山摧壮士死”,也可以说是指成千累万为开山辟路而牺牲的劳动人民。
他们死了,终于打开了秦蜀通道,从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栈道连接起来。
总之,写出了开辟之难。
所以,这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应读出──生(齐答):读出惊叹之情。
师:鲁迅曾说,世上本来没什么路,走的人多了,也便自然有了路。
现在路是开辟出来了,好走吗?生11:难,诗中说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波逆折冲之回川,蜀山太高,连太阳神的车子都得绕行!而且天梯石栈的下面是急湍险流。
行路难啊,行路难。
生12:还有黄鹤飞不过,猿猴也担忧。
师:打住,为何写到黄鹤猿猴?生12:用了拟人手法,。
以“六龙回日”的神话和想像,用黄鹤是不飞则已,一飞冲天,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来反衬人行走之难。
师:反衬这词用的很到位。
还有吗?生13:也有直接写行走苦难。
比如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这条山路百步九曲,在山岩上纡回盘绕,行旅极为艰苦。
类似九曲黄河。
师:你的想象太开阔了,曲折越多,说明山势陡峻,写出了度越之难。
行走中的人们的神态,李白也描绘──生14: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着星辰前进。
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着胸膛,为此而长叹。
师:的确,诗人通过摹写攀登者的神情和动作,如手扪星辰、呼吸紧张、可能有高原反应(生笑)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等,来进一步烘托山路纤曲,蜀道因其高而艰险难行。
行走在蜀道上,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也不怎么好,影响人的情绪,(生笑)读一读这样的诗句。
生(齐读):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师:悲能改做飞吗?生15:不能,因为这只鸟内心很痛苦。
(生笑。
)师:你的意思是说好象这只鸟儿失恋了,你怎么知道的。
(生笑)怪不得后面雄飞雌从绕林间,号叫的大概是跟随的那只雌鸟吧(生笑),这当然是我们一相情愿的大胆的猜测罢了。
那来说一说另一种鸟,子规吧。
生15:子规就是杜鹃,常在月下悲鸣。
据说古代有一个蜀王,名叫杜宇,号为望帝。
他因亡国而死,死后化为子规鸟,每天夜里在山中悲鸣,好象哭泣一样。
师:看来蜀地的男人特别脆弱。
杜鹃是四川的特产,哦,叫特鸟。
(生笑)古诗中写杜鹃特别多,比如诗仙曾送好友王昌龄,曾写杨花落尽子规啼──生(齐答):闻到龙标过五溪。
师:我寄愁心与明月。
生(齐答):随君直到夜郎西。
师:阵阵的子规悲啼,空旷孤寂的情绪缠绕在你的灵魂之中,离别之恨,飘零之感渗透在骨髓中。
古人曾评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并无有人迹。
空山古木间,日之所见者,但是悲鸟雌雄威群而飞;夜之所闻,但是子规月下啼血最苦”。
无非烘托环境荒凉、凄清,充满了无限的哀怨与愁苦,使人闻而失色,诗仙发出了人生第二感慨──生(齐答):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师:渗透了哪些情感?生(部分):忧愁,担心。
生16:惊慌、哀愁、担心的脸色都变了,红颜变白脸。
师:怪不得川剧中有变脸,连刘德华也要虚心的学习。
(生笑)这样的细节描写较好地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利的烘托了蜀道之度越之难。
但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无限风光在顶峰。
谁来说一说。
生17:去天不盈尺,是说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讲山壁之险。
师:这好比电影镜头中,先来一个连峰接天的一个长镜头,然后再来枯松的一个特写。
当然,有魅力的镜头需要快慢结合,最好来点音响效果。
诗中有吗?生17:有,飞湍、瀑流、平崖、转石,滚下来的是石头,多壮观。
生18:我觉得有点恐怖,大型泥石流啊。
(生笑。
)生19:还有声响,雷鸣般的声音,排山倒海,惊险万分。
师:这一切产生了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
山势高危使人望而生畏,山川险要令人惊心动魄,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诗仙就质问了──生(齐答):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师:风光变换,现象丛生,在这样惊险的氛围中,作者写了通往成都的剑阁,读一读其地势险要的句子。
(生读。
)师:成都是个好地方吗?生20:只是个军事要地,不是旅行的好地方,没有旅游价值。
师:成都是天府之国啊,怎么不是好地芳?生20:四川人特别厉害,化为豺与狼。
并且野兽横行,猛虎蛇类吓人。
师:夕避长蛇,朝避猛虎句式有点特殊吧?生21:是互文,夕、朝名词或用做状语。
师:你判断得很对。
这一段诗反映了初唐以来,蜀地因所守非亲,屡次引起吐蕃、南蛮的入侵,导致生灵涂炭的战争,使三秦震动。
政治环境相当恶劣,类似现在的伊拉克,恐怖横行,炸弹乱轰。
随时葬身虎口蛇腹之虞。
从战祸之烈,写出安居之难。
所以李白又感叹──生(齐答):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师:包含着哪种感叹?生(部分):恐惧。
生(部分):悔恨,后悔来到四川。
师:由此看来,诗仙三次感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蕴涵着不同的心理体验。
第一次,由隔绝之久,惊呼开辟之难,第二次由山势之危,忧惧诗人以鬼神莫测的笔法,度越之难,第三次由战祸之烈,悔恨安居之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前、中、后出现三次,反复咏叹,内容逐次加深,产生了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
反反复复为哪般?谁来说一说?生22:李白写诗纯粹是为了挽留朋友,希望他留下来。
师:哦,留下来吃大块肉,喝大碗酒。
(生笑。
)生23:可能是劝阻统治者要当心安禄山造反,要及早准备。
师:你的意思说豺狼就是杨贵妃的相好安禄山(生笑),我想李白不太可能有如此政治远见,如有的话,也不会到处碰壁,碰的鼻青脸肿。
生24:我想蜀道难有所寄托。
师:哦,寄托?生24:借送友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时运不济,命运多舛。
借蜀道是说自己仕途之难。
师:真是仕途之难,难于上蜀道。
(生笑)仕途称心,蜀道则易;仕途无成,蜀道则难。
否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干卿何事?中唐姚合《送李余及第归蜀》中说“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子今称意行,所历安觉危。
”这对你的观点是有力的补充。
此种想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也有流露。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生(齐答):使我不得开心颜。
师:我们通过抽筋剥皮的解读,试图掀开蜀道的红盖头,看清庐山真面目。
这是一首慷慨的悲歌,既有历抵卿相的屈辱,又有遍干诸侯的失意,既有报国无门的愤慨,又有败兴而返的伤心。
中国诗坛上最耀眼的一座雕塑──诗仙,他的独特的个性,满怀的抱负,傲岸的反抗,在这里奏一出了最强音,天才极至,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寻,一切都是冲口而出,随意创造,却是如此的美妙奇异,不可思异,这是浪漫文学交响诗的顶峰,这是上天赐给人类最好的礼物之一。
在天才李白面前,一切庸碌无为,一切的怨天艾人是多么的可笑,人生只有永远进取,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