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几点思考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思考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思考当前,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如何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强化城市生态功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因此,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成为了城市规划机构和设计师广泛探讨和倡导的方向之一。
一、人文环境的营造城市规划与建设是为人服务的,因此需要优先考虑人文环境的营造,让市民能够感受到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美好的生活环境。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应该以人为本,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公园的重要性城市公园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提供了绿地空间以及完善的城市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等多种功能。
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该重视城市公园的建设,以增加城市绿地率、创建城市森林、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2)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区域的独特魅力所在。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该优先考虑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并在新建规划和设计中尽可能融入历史文化元素,打造有文化底蕴的城市空间。
二、自然环境的保护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的另一个重点是自然环境的保护。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城市空气质量、水质以及生态系统的恢复被破坏。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城市绿地空间增加城市绿地空间,是保护城市自然环境的有效措施。
同时,绿地可以吸收城市废气,提高空气质量,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引进植被优化技术植被优化技术可以帮助城市绿化保护,提升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并能够创造出独特的城市景观。
例如,采用绿色屋顶、绿色墙体、河道植被化等技术,都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三、智能化的城市规划建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引入更多的智能化技术,以适应城市发展趋势的转变。
智能化城市规划建设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交通智能化城市交通现状往往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思考智能化交通的建设,以增加交通管理的效率。
园林生态城市建设思考

关于园林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摘要】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客观要求。
本文就如何建设园林生态城市谈几点思考意见。
【关键词】园林;生态城市;建设0.引言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目的是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协调统一。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客观要求。
本文就如何建设园林生态城市谈几点思考意见。
1.园林生态城市建设遵循的原则1.1因地制宜每座城市的生态条件都各俱特点,所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就应该因地制宜,创造自身城市的特色,选育本地特产的乡土树种为本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服务。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按照乔木、灌木、草本结合的原则,大面积地推广种植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乔木、灌木、草本多层森林植被的立体绿地,增加空间绿量,降低管理成本。
而不顾各地的自然和气候条件,过分地强调奇花异草,盲目将南树北移,照搬异地和他国种植模式,其结果是生态和景观功能达不到保证,这种做法是极不可取的。
1.2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处于顶级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的平衡,从而系统的生态效益最佳。
在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中,应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近些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园林结合、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大园林道路的探索,如北京、天津等。
1.3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必须以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资源循环过程作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前提,即人为的设计应最大限度地适应自然景观,以确保城市景观的完整性。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思考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思考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的理念和方法。
在这种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人们注重维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使城市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地方。
要注重保护和恢复城市的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如湿地、河流、森林等,同时也要注重增加和完善人工生态系统,如公园、绿化带、景观廊道等。
通过保护和恢复城市的生态系统,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力,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要注重提高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
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是指自然资本为城市居民和经济活动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服务。
在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中,要注重提高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如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和品质来提高城市的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空气净化和风景欣赏等功能;通过修复湿地和河流来提高城市的水净化和洪水调节功能;通过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来提高城市的生物控制和生态适应功能。
要注重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中,要注重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通过提高城市的能源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通过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废弃物产生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通过促进低碳交通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来推动城市的绿色出行和能源转型。
要注重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态素养。
生态素养是指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包括对生态环境的价值、原理和规律的认识,以及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行为和习惯。
在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中,要注重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态素养,如通过加强生态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意识;通过推广和鼓励居民采取环保行动,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培养居民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和行为。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任务,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和合作。
建设现代生态园林城市的思考

建设现代生态园林城市的思考摘要:生态园林城市是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
目前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系统全面进行城市建设,建立多元主体参加的城市管理模式,培养鲜明城市景观特色。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策1.生态园林与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作用,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是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生态园林城市是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建设生态城市,不仅仅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表征。
2.目前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作为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生态园林城市以能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能源,实现资源消耗与再生的平衡而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
但近几年来我国部分城市简单的认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的就是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手段就是简单地增加绿地,结果适得其反,陷入“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误区。
2.1 袖珍园林多要素化一块不大的公共绿地,却运用过繁过多的手法,使其成为设计者倾吐张力的实验场。
某些局部可能精彩,但这种做法使节奏过于紧张,韵律缺乏统一,就像一篇文章有多个主题,有失章法。
2.2 设计标准豪侈化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景观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2.3 简单设计复杂化一些道路绿化和城市空地,实际上只需简单设计,甚至栽上几排树就很不错,不必套上这样那样的理念。
上个世纪50年代英雄纪念碑周边的油松,80年代北京机场路的杨林大道都是简单设计的典范,大气、恢弘。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思考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思考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是指在城市的整体规划中,将生态和园林元素融入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保护自然资源,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进行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下文将从城市绿化规划、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对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进行思考。
城市绿化规划是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
城市绿化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基础和保障,有效的城市绿化规划可以改善城市气候环境,净化空气质量,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在绿化规划中,要遵循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则,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增加植被覆盖,提供合适的栖息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要注重城市绿化的生态功能,将水生态、空气净化、土壤保护等生态功能考虑进去,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生态链条。
水资源管理是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规划城市水资源的收集、储存、利用和排放等环节,确保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方面,可以通过规划水体景观、建设人工湖泊等方式改善城市景观;要加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推广海绵城市建设,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监管,控制城市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用水的消费,防止过度开发和污染。
生态保护是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内容。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城市规划中,要考虑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如湿地、森林、水源地等,形成生态廊道和生态纽带,保持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要加强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和措施,给予生态环境相应的保护地位。
环境污染治理是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城市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是难以避免的问题,但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来减轻和治理。
在城市规划中,要考虑污染源的分布和传输,合理规划工业区和居民区的空间布局,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扩散。
要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和推广,减少非点源污染的产生,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治理污染源,保护城市环境的质量。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思考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生态园林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绿色发展、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就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进行思考,探讨如何通过生态园林规划建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促进城市生态平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生态园林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减缓城市内部的气候变暖,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
合理的生态园林规划建设可以为城市注入绿色,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 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可以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增加居民的休闲娱乐选择,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还可以改善城市的视觉环境,丰富城市的景观,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
3. 增加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排放,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
这样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二、生态园林规划建设的关键问题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要符合城市整体规划,与城市的交通、水利、供水、排水、供热等基础设施相协调。
同时要考虑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城市的绿地。
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要注重生态设计,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植被配置,促进城市的植被恢复,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
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要加强生态管理,加强生态监测,完善生态保护制度,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
要注重生态教育,加强市民的生态意识,促进市民的环保行为。
1. 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要加大对城市绿地的建设力度,增加城市的绿地用地指标,提高城市的绿地率。
通过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要加强城市的生态景观建设,提升城市的生态意识,增加城市的生态景观。
通过开展城市的生态景观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的景观品质,丰富城市的文化底蕴。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思考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思考【摘要】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是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本文从生态环境与城市规划、绿地建设与城市生态平衡、生态园林城市规划案例分析、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园林建设以及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思考。
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可以明显看出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良好影响。
而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将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将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主要方向。
实施生态园林城市规划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还可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未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视,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必将成为城市规划的主流趋势,为城市的绿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生态环境、绿地建设、生态平衡、城市规划案例分析、生态园林建设、重要性、实施效果、发展趋势。
1. 引言1.1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思考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思考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理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态园林城市规划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生态环境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
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还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思考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置于重要位置,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创造出更加宜居、宜游、宜创业的城市空间。
绿地建设是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空气清新和水体净化,还能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案例分析显示,合理规划绿地空间,打造绿色景观,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缓解城市压力。
在城市规划中,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通过合理规划生态园林空间,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2. 正文2.1 生态环境与城市规划生态环境是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思考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城市绿色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考虑如何保护现有的自然资源、生态系统,还需要思考如何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将自然与城市融合,打造宜居环保的城市。
一、保护现有生态资源生态园林是保护现有生态资源的重要手段。
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该首先对城市周边的自然生态资源进行科学评估,保护自然风貌、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
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保留重要的生态节点和生态走廊,减少土地利用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整合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绿地系统的整合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规划设计,统一城市绿地系统,形成绿地连续、布局合理的生态网络,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品质。
城市绿地系统还可以发挥调节气候、改善空气质量、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等重要作用。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该注重绿地系统的整体性规划,提高绿地系统的协同性和可持续性。
三、提升城市景观品质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不仅仅是关于保护生态环境,还要注重提升城市景观品质。
通过科学的景观规划设计,打造独特的城市景观,为城市增添魅力和活力。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尊重自然环境的特性,创造性地利用自然风光、地形地貌和水系资源,为城市景观营造更多元化的空间体验和视觉感受。
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应该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能耗、减少排放,促进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也需要注重建设智慧、绿色、低碳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还需要积极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市民环保意识,促进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化。
五、树立城市生态文明理念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要树立城市生态文明理念,构建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几点思考【摘要】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之于城市发展的意义在于提高城市文明化程度,把城市从一般性的功能体和人类聚集体的物质为主的形态,升华到更多地体现人类精神文化的高级形态。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以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为其绝对永恒的自然基础。
城市人也不例外,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使其能永续提供城市人世代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当代城市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关键词】生态园林;生态规划;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abstract:build an ecological garden city on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 development is to enhance the urban civilization degree of function of the city from the general body of material and human-based aggregate form, raising it to be reflected in more advanced form of spiritual culture of mankind.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need for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ources, natural basis for an absolute eternity. urban people are no exception, protecting the city’s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natural resources, so that it can provide sustainable urban generation the material basis fo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ities have a duty and obligation is to urban planning, construction of the primary task and work key.key words:ecological garden; ecological plann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前言简单地说,生态园林城市的含义就是指生态上健康的城市。
这里的“生态”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二是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
换句话说,就是指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即高效、和谐的人类栖息地。
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形象。
2007,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争创省级园林城市的工作目标,目前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滨州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步伐,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现让“城市环抱在森林中,让人民生活在花园里”的目标。
滨州市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近年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形象,与2004年重新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结合自身经济特点、自然条件,规划了建设生态滨州的宏伟蓝图,并在申报省级园林城市。
城市合理发展,规划务必先行,建设好生态园林城市必须要有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城市生态规划来指导。
作为一名规划工作者,现就如何建设好生态滨州市,谈一点个人想法,供同仁参考。
、滨州市概况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渤海湾西南岸,北通大海,东临东营市,南连淄博市,西南与济南市交界。
总面积9444.65平方公里,2004年全市总人口368.9万人。
目前,城市绿化总面积2640.42万平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566.15万平米,道路绿化面积431.96万平米,居住区绿地面积440.19万平米,单位附属绿地面积523.39万平米,防护绿地297.6万平米,生产绿地160.14万平米,其它绿地200.99万平米。
城市植乔木2万株,植灌木5万株,建植各类草坪约100万平米。
城市绿化覆盖率37.80%,人均公共绿地10.26平米,绿地率33.53%。
、生态滨州的规划对策建设好生态园林城市的根本途径是依据科学、高效的城市生态规划进行各项建设。
生态城市建设是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
城市生态园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它在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方面起积极作用,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滨州市当前城市环境现状城市气候:由于城市下垫面多数是水泥或沥青铺装的街道广场和由疏密相间的高低错落的建筑群形成的屋顶和墙面,以及城市雾障而使热量不易扩散等,形成城市气候有以下特点:气温较高,空气温度低并多雾,云多、降雨多,形成城市风,太阳辐射强度减弱,日照持续时间减少。
1)大气污染:有毒气体也大量增加,光化学污染:臭氧、二氧化氮、乙醛、过氧酰基硝酸酯等影响严重;粉尘及有毒的重金属颗粒,如铅、锡、铬、砷、汞等以及一些放射性物质都有所增加。
由于城市中的微尘、煤烟微粒以及各种有害气体,有许多是吸湿性核或冻结核,使水汽凝结形成城市雾障。
2)热岛效应:城市下垫面多数是水泥或沥青铺装的街道广场和由疏密相间的高低错落的建筑群形成的屋顶和墙面,人为的建筑物面积占绝对优势,植被相对较少,消耗于蒸腾的热量少;城市上空污染物质多,产生了保温作用,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市区风速较弱,热量的水平输送少;同时城市下垫面的热容量也较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城市内部的气温常比周围高0.5 -2摄氏度,湿度低、地表辐射少、风速小,从而出现热岛效应。
3)城市风:“狭管效应”使风速增大,建筑物阻挡,摩擦减弱风力、改变风向。
(二)城市的水和土壤1)城市的水:随着城市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剧增,城市所排放的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城市地面径流,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当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自净能力,使水质、物理、化学、生物群落变化,降低使用功能和价值。
河水水质和地下水水质变坏,尤其是饮用水水质下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
2)城市的土壤:由于城市建设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改变了土壤原来的结构,使土壤一般缺乏完整的发育层次,在此环境中的树木生长不良,易发生风倒。
许多园林树木地下根系发育不均,地上茎干易弯曲不直,高、径生长缓慢,甚至容易表现枯黄、早衰,开花结实较少等现象。
用以栽培花卉,表现为黄瘦,生长不良,另外还有以下土壤污染物:有机物质,氮、磷化肥,重金属,放射性元素,污泥、矿渣、粉煤灰,有害的微生物等都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严重的损害。
(三)环境噪声随着城市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的飞速发展,城市噪声来源增多,噪声分贝增大。
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城市生态规划对现状城镇体系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进行研究,发现目前的生态规划因为没有其统一的标准与规范,所以规划模式五花八门,十分混乱。
故对目前的生态规划模式进行分析与评述,得出统一与合理的规划做法。
目前的生态环境规划类型分为三类。
第一类强调环境保护规划,核心内容是环境污染的防治。
通过污染源调查和环境质量的评价,分析提出主要的环境问题和应控制的主要污染因素,强调区域内大气、水体、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等物理环境质量的评价、规划调控与管理。
第二类:强调生态分区,把全县划分“自然保护区、农田保护区、生态工园区、生态林业建设区、水资源保护区与生态环境重点建设镇”。
确定了各生态区保护、控制、治理的范围,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但在城镇体系建设中孤立确定了几个需要保护的生态重点镇,因生态规划主要是从区域范围内考究的,并且各生态系统是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的关系,故明显有点不合理。
第三类:强调对生态敏感性区进行保护与重点生态城镇的建设。
生态敏感区是指对区域总体生态环境起决定性作用的大型生态要素和生态实体,并指出其保护好坏决定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高低,其主要特征是对较大的区域具有生态保护意义,一旦受到人为破坏将很难有效恢复,也可是规划用来阻隔城市无序蔓延、防止居住环境恶化的非城市化地区。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生态规划在建设“四环五海”工程的基础上,加强滨州市生态工程的建设,因此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角度着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确定规划目标遏制生态破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最终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人口、资源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系统。
使滨州大地天蓝、地绿、水碧,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确保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加强废污水收集、废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全部收集进入城市管网集中处理后排放,建成滨州市截流、治污、导流的污水处理格局。
结合水环境功能区划,调整入河排污口布局,充分利用水环境容量,保证重点水域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划要求,彻底解决滨州市水体有机污染问题。
实现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相对平衡,充分发掘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潜力,大力开展水生态建设,不断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全面保障滨州市人民生活、工业生产和生态保护水源质量,建设环境优美的海河之滨。
(2)生态县建设根据六县二区各自的生态特点,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优化配置农业资源,防治农业污染,建设各具特色的生态县。
滨州名优特产众多,如沾化冬枣、无棣金丝小枣、阳信鸭梨、邹平水杏、惠民蜜桃、丰年虫、香椿、文蛤、牡蛎、梭子蟹、紫花苜蓿、渤海黑牛、洼地绵羊等,紧紧围绕名优特产品的生产,重点发展特色农业、畜牧业,打造各地的精品农业和绿色产业,同时要因地制宜,加快农田林网、环城林、环村林、绿色通道等的建设,为建成凸显自然风貌和人文特色的生态县奠定坚实的基础。
(3)滨城市区“四环五海”湿地森林生态廊道四环景观:环城国道以及公路的外围林带景观---密林叠翠;国道、公路与河道之间的防护林带景观---林荫绿障;由环城河所形成的河湖水景景观---碧波清流;以及靠近城市内侧的滨水游憩绿地景观---绿茵花径。
景观特征为: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潜力,突出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风光旖旎的特色。
五海景观:东海以“水”为主题,利用3.40平方公里的东郊水库为基面规划沿水库的250米宽的松林防护带,形成大水面、大绿地的景观效果;南海以“情”为主题,突出“黄河风情”的设计理念,以南海坐佛的意象为其设计形态,景点布局有:莲花池、滨河风情带、黄河科普中心、黄河风情村、工艺作坊、菩提树、渔村、翠堤春晓、娱乐休闲中心、密林仙踪、修剪灌木园、南入口广场等景点;北海:以“人”为主题,突出人与自然相融的设计理念,该绿地主要作为市民游憩、运动的场所,景点布局有:生命起点、生命意义、水上彩虹、温馨家园、滨水休闲、水波广场、渔人码头、水上漂流、野外探险、彩弹游戏等景点;中海:以“天”为主题,突出日月星晨的设计理念,规划布局以相应的形态将绿化小岛散布在宽阔的水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