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考点小结
高中历史的归纳世界两次世界大战总结

高中历史的归纳世界两次世界大战总结世界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对全球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这两次大战的发生和结果不仅改变了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格局,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本文将对两次世界大战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帮助高中历史学习者全面了解这段重要的历史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被认为是世界历史上的一次全面战争。
主要的交战国家包括了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意大利、美国等几乎所有的大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民族主义方面进行归纳。
重要的原因有:帝国主义的竞争、军备竞赛、复杂的同盟关系、民族矛盾等。
这场战争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亡,许多国家的经济都遭受了损失,战争对社会产生的冲击也是巨大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促使了国际关系的重构。
《凡尔赛和约》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正式停战协议。
德国被迫承担了沉重的赔款和军备约束,同时失去了领土。
然而,此次和约对德国的不公正处罚,以及后来的经济大萧条对德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这些因素最终为纳粹党的崛起创造了条件,间接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毁灭性的一场战争。
这次战争同时在欧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爆发。
主要交战国家包括了德国、日本、意大利,以及由英国、美国、苏联和中国等盟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一定的关联,但也存在新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了纳粹德国的扩张主义、日本对亚洲的侵略、全球经济危机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的侵略行径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纳粹德国的种族灭绝政策导致了数百万犹太人和其他少数群体的大屠杀,这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的耻辱之一。
盟国最终通过了战略性的军事行动,如诺曼底登陆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最终战胜了纳粹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标志着全球格局的重新调整。
联合国成立,旨在通过国际合作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
冷战的爆发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之一,将世界分为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世界大战知识点归纳总结

世界大战知识点归纳总结世界大战是指涉及多个国家、影响范围广泛、破坏性极大的战争。
历史上,最著名的两次世界大战分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又称为“大战”,是20世纪初的一场全球性冲突。
战争的直接导火线是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继承人弗朗茨·费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
这场战争主要在欧洲爆发,但影响波及全球。
战争的主要参战方分为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阵营。
同盟国主要由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保加利亚王国组成;协约国则包括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战争初期加入协约国)和美国(1917年加入)。
战争的结果是同盟国的失败,奥匈帝国和德国帝国解体,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衰落。
战争结束后,1919年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制裁,这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大规模的战争,涉及全球大部分国家。
战争的爆发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有关,随后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
战争的两大对立面是同盟国和轴心国。
轴心国主要包括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而同盟国则由英国、苏联、美国、中国等国家组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红军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1945年,随着德国和日本的投降,战争最终结束。
战后,联合国成立,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防止类似战争的再次发生。
影响与教训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不仅导致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物质损失,还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和国际关系的重塑。
战争结束后,国际社会开始重视和平与合作,通过建立国际组织和签订各种条约来维护世界秩序。
同时,两次世界大战也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教训,提醒人们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宝贵。
它们促使国际社会不断寻求通过外交和合作来解决争端,避免战争的发生。
总结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们不仅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三历史外国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外国知识点总结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近代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场战争,它发生在1914年至1918年之间,全面爆发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伤亡。
这场战争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导火索- 1914年6月28日,波斯尼亚首都萨拉热窝发生维也纳大公弗朗茨·腓特烈和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的事件,成为导火索。
2. 交战方- 协约国(包括英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等)与同盟国(包括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等)。
3. 战争过程- 战争开始时,各国互相对抗,形成了西线战场和东线战场。
- 塌方突破战争陷入了胶着状态。
- 1917年,俄罗斯爆发十月革命,沙皇制度被推翻。
- 美国在1917年加入战争,对协约国起到了重要支援作用。
- 1918年,德国经济崩溃,签署了停战协议。
4. 战争结果- 1919年6月,凡尔赛和约签订,德国被迫承认其政治和经济上的失败。
- 战争结束后,国际秩序发生了重大变革,盟国间的矛盾也埋下了二战的伏笔。
二、俄国革命(1917)俄国革命是指1917年俄国人民推翻沙皇制度和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历史事件。
这次革命标志着沙皇统治的结束,拉开了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
1. 二月革命- 由于战争的持续,俄国爆发了面包暴动,工人和士兵纷纷参加示威活动。
- 1917年2月,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临时政府成立。
2. 十月革命-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以工人和农民为主力,发动了一场武装起义。
- 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成功夺取政权,成立了苏维埃俄国。
3. 革命结果- 俄国内战期间,布尔什维克政权战胜了反革命势力。
- 1922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后成为苏联。
三、法国大革命(1789-1799)法国大革命是发生在法国的一场重大社会政治运动,其目的是推翻君主制度,确立民主政权。
这场革命深刻地影响了法国社会及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知识点汇总【时代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它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
2.俄国崛起: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斯大林把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先进的工业国。
苏联模式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很大。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等条约,建立了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国际新秩序。
这一新秩序是建立在强权之上,不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一体系极其不牢固。
4.民族独立运动:战争还激化了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在战后兴起了新一轮的民族独立运动和民主改革。
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及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影响深远,各具特色。
【核心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2.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重要战役是被称为“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
3.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事件:美国参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参战。
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战争目的)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战争性质)。
特点是时间长、国家多、伤亡大。
5.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6.在列宁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7.1928—1937年,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8.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形成。
高考史上一战至二战东西方考点回顾

高考史上一战至二战东西方考点回顾高考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西方考点述评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西方世界。
(1917-1939)这个阶段的历史很重要,一直是高考命题的xx。
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1)1917-1923年:两个部分:一是以十月革命为xx的世界革命高潮(三个小部分:俄国、欧洲、美洲和东方);另一个是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战利品的制度:范思哲-华盛顿制度的建立。
(2)1923-1929年:一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二是帝国主义“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和隐藏的尖锐矛盾。
(3)1929-1939年:一是在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帝国主义阵营分为民主阵营和法西斯阵营;第二,苏联和斯大林体系的建设;是三个法西斯的疯狂扩张和大战的酝酿。
总的来说有三条基本线索:一是帝国主义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动荡转变为暂时的稳定局面,再到大危机后的动荡,走向xx,爆发了xx世界大战。
核心是帝国主义之间深刻而复杂的矛盾;第一,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后,俄国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一,东方的革命运动进入xx时期,在30年代与反法西斯结合。
理解这一阶段的关键是要明确这一阶段是一战和十月革命影响下的20年。
1.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经济、xx、阶级、政治X、战争、演习)。
十月革命的历程(两次过渡: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从和平愿景过渡到暴力夺权。
集中在四月大纲。
掌握二月革命后俄罗斯复杂的局势。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如何理解苏俄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xx经济政策)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建立、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xx经济特点和对斯大林体系的评价*)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意义和内容(屠杀战败国;再殖民化;协调大国利益和矛盾;针对俄罗斯的计划;建立国际联盟。
如何评价系统(主要是反动;但是注意它的三个积极意义)?通过分析系统中隐含的复杂矛盾,我们可以理解它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的必然性。
高一战二战知识点总结

高一战二战知识点总结在高一历史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二战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
二战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对高一战二战知识点的总结。
一、战争爆发的原因1.1 一战后的不平等条约:《凡尔赛和约》等不平等条约给德国等战败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国际上的巨大压力。
1.2 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经济大萧条导致全球经济崩溃,在这种背景下,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迅速兴起。
1.3 殖民地争夺:各国争夺殖民地资源,加剧了冲突和紧张局势。
1.4 意识形态对立: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法西斯主义与民主主义产生对立。
二、战争发展的主要阶段2.1 波兰战役(1939年):纳粹德国发动的闪电战,标志着二战正式爆发。
2.2 华沙起义(1944年):波兰人民对德军占领的起义,虽遭失败,但表达了对法西斯侵略的坚决抵抗。
2.3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1943年):苏联红军成功阻击德军进攻,扭转了战局。
2.4 达豪解放运动(1944-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阶段,中国取得了对日本侵略者的胜利。
2.5 诺曼底登陆(1944年):盟军发动的大规模登陆行动,成功开辟了第二战场,在欧洲战场上对德军形成了巨大威胁。
2.6 伦敦空袭(1940-1941年):纳粹德国对英国伦敦等城市的大规模轰炸,加剧了战争的惨烈性。
三、战争的影响和意义3.1 人类灾难: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重大灾难,造成了巨大的死亡和财产损失。
3.2 结束了法西斯主义:二战的胜利彻底终结了法西斯主义的统治,打破了法西斯国家的战争野心。
3.3 重新划分国际格局:二战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国家,冷战的格局逐渐形成。
3.4 世界多极化:二战导致了世界上多个国家的崛起,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明显。
3.5 联合国的成立:为了防止战争的再次发生,联合国成立,致力于国际间的和平与合作。
四、二战的教训4.1 和平至上:和平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期望,通过国际合作、外交手段解决矛盾和争端是必要的。
高中历史:东西方主要国家知识点

英国(一)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表现:①手工工场建立并得到发展;②农村中出现资本主义农场和牧场。
(2)原因: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地处大西洋航运的中心;②圈地运动的推行;③海外贸易和海外掠夺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和成长(有共同利益)①资产阶级构成:银行家、大商人、手工工场主②新贵族构成:牧场主和农场主、兼营工业和商业3、斯图亚特王朝(1603年——)的专制统治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相信“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触犯资产阶级利益;4、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有通过征税法案的权力,同国王展开斗争5、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二)过程1、革命爆发:1640年11月新议会的召开①目的:筹措军费讨伐苏格兰人;②斗争:国王企图由议会通过法案,征收新税;议会:拒绝通过征税法案,并要求限制王权,得到群众支持。
③意义:揭开革命的序幕。
2、内战爆发;议会军和王军著名人物:克伦威尔;战役:纳西比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
3、处死国王:1649年1月4、革命高潮:成立共和国(1649—1653年)①克伦威尔掌握大权,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②建立护国主政治:1653年底,克伦威尔被宣布为护国主,多次解散议会,成为军事独裁者。
5、斯图亚特王朝复辟:①背景:克伦威尔死后,政局动乱。
②目的:保护革命成果。
③复辟: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④政策:实行反攻倒算,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满;6、革命完成:1688年“光荣革命,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入主英国,1689年初,威廉和玛丽共同登上英国王位。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三)结果: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目的:限制王权;2、过程: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作为。
3、影响: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四)意义1、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世界史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世界史一.中世纪欧洲1.罗马帝国衰落和民族大迁徙:罗马帝国衰落后,西欧进入了动荡的民族大迁徙时期,如日耳曼民族的迁徙。
2.查理曼帝国的建立:查理大帝通过一系列战争和征服,建立了查理曼帝国,统一了西欧。
3.封建制度的确立:在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得到了广泛的实施,封建主义成为社会的主要形态。
4.十字军东征:中世纪时期,欧洲基督教国家发起了数次东征,试图夺回耶路撒冷,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5.封建分权和宪政思想: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分权成为常态,宪政思想开始发展,英国的《大宪章》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艺复兴与宗教1.文艺复兴的起源: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场思想和文化革命,起源于意大利。
2.人文主义的兴起: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兴起,强调人的自由和尊严,对古代文化的追求。
3.宗教的背景:宗教起源于对罗马天主教教会的批判,十六世纪初,马丁·路德等人开始反对教会的腐败。
4.宗教的影响:宗教导致了基督教的分裂,为新教的兴起和欧洲宗教战争埋下了伏笔。
三.启蒙运动与资本主义发展1.启蒙运动的理论基础:启蒙运动是欧洲十八世纪的一场思想运动,主张以理性和科学为基础改造社会。
2.自由主义的兴起:启蒙运动倡导人权和人民主权,自由主义逐渐兴起。
3.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革命是一场以机械化生产为特征的巨大变革,起源于十八世纪的英国。
4.资本主义的背景和特征: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崛起,资本主义以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为特征。
5.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经济自由主义认为市场的自由竞争是最有效的经济方式,主张最小政府干预。
四.殖民扩张与民族独立1.殖民扩张的背景:十五世纪以后,欧洲列强开始进行殖民扩张,以获取资源和市场。
2.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大航海时代是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的一段时间,欧洲探险家开启了一系列探险和殖民活动。
3.殖民主义的影响:殖民主义使得殖民地经济依赖于母国,加剧了殖民地和殖民国之间的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历史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考点总结
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1917-1939年)此阶段的历史相当重要,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此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1)1917-1923:两块内容:一块是以十月革命为中心的世界性革命高潮(三小块:俄国,欧美,东方)一块是帝国主义战后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凡尔塞-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2)1923-1929年:一块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块是帝国主义"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和隐含的尖锐矛盾。
(3)1929-1939年:一是大危机沉重打击下帝国主义阵营分化成民主阵营和法西斯阵营;二是苏联的建设和斯大林体制;三是法西斯的疯狂扩张和大战的酝酿。
总的来说是三条基本线索:一是帝国主义由一战后的动荡调整到形成暂时稳定局面,再到大危机后走向新的动荡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核心是帝国主义彼此间深刻而又复杂的矛盾;一是俄国经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后经过曲折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是东方的革命运动进入新时期,到三十年代和反法西斯结合起来。
理解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明确此阶段是在一战和十月革命影响下的20年。
1、理解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阶级、政党、大战、演习)十月革命的经过(两个过渡: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由和平设想过渡到暴力夺权。
集中体现在四月提纲中。
)熟练掌握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复杂形势。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如何理解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建立、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体制的政治经济特点和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内容(宰割战败国;重分殖民地;协调大国利益和矛盾;策划反俄;建立国联)。
如何评价该体系(反动性为主;但注意其三个积极意义?)通过分析该体系隐含的复杂矛盾理解其必不能持久的必然性。
5、掌握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公约的内容和作用。
理清英,法,美,日之间的关系。
6、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7、大危机下美德不同选择的历史原因。
(经济,政治,思想,历史传统,外交,个人因素。
)
8、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特点,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
(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理论意义。
)
9、日本法西斯和德国法西斯上台的不同点。
10、三十年代后期世界形势的特点。
各主要政治力量的活动和影响。
11、慕尼黑阴谋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2、理解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表现,影响。
1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同盟建立后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
大战后期召开的会议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