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乐山时期的国立武汉大学(中)

合集下载

武大历史上的四次院系调整

武大历史上的四次院系调整

武大历史上的四次院系调整夏斌我国立武汉大学自晚清历民国而至今日,在百余年校史上书写着一幕幕合-分-合的历史。

重温这一幕幕历史,将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这所百年名校有容乃大、自强不息的个性魅力。

武汉大学的最早前身自强学堂从1890年开始动议筹办,1893年正是建成定名。

她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建成的新式高等学堂之一。

甲午战争以后,湖广总督张之洞深感“方言一门洵为救时要策”①,遂决定将自强学堂四门中的算学移归两湖书院,停办格致、商务,仅留方言一门。

他认为算学在中国古书及译出的西书中多有记载,所以可以放入书院教习,而格致和商务两门在中国仅能学其皮毛,无法深研,不如停办。

倒是不学外文往往会使对西学“得粗遗精”,以致“所知之有限”。

一年后的1896年,汉阳铁厂招商承办,张之洞决定将铁政局所办矿物学堂和化学学堂并入自强学堂,别为一门。

这是武大历史上有史可查的第一次“院系调整”。

辛亥革命爆发前夕,张之洞一手创办的武昌方言学堂(即原自强学堂)被湖广总督瑞澄以经费困难为由强令停办。

武昌起义后,黎元洪将方言学堂校舍移作武昌军官学校。

1913年教育部令贺孝齐就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馆及原有师资筹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9月升格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4年9月又改为国立武昌大学。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下武汉,武汉国民政府将原国立武昌大学、国立湖北商科大学、国立湖北医科大学及省立文科大学、省立法科大学和私立中华大学、北京中俄大学合并成为武昌中山大学(也称为第二中山大学)。

1928年,国民党政府决定彻底改组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

1929年到30年代初,武汉大学新校舍依次竣工,国立武汉大学由武昌东场口(今阅马场附近)迁至今天的珞珈山。

至1936年,国立武汉大学已建设成有文、法、理、工、农五大学院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

抗日战争期间,武汉大学西迁四川乐山。

1946年10月,武汉大学建立医学院,至此,武汉大学已经成为国内少有的拥有六大学院的享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著名高等学府,民国五大名校②独占其一。

武汉大学介绍ppt

武汉大学介绍ppt

2013年“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中武汉大学 排行第七。
武汉大学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 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 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频地波监测雷达、GPS 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 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武汉大学最好的专业是2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历史学、物理 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法语、法学、新闻学、 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口腔医学、 哲学、汉语言文学、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 数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书馆学、核工程 与核技术、环境工程、经济学、生物技术。
历史 80-85
地理 80-85
樱花城堡
校园掠影
流山东珞 风高湖珈 甚水之之 美长水山
秋日里 红枫满地
樱顶老图
“心胸之磊落更如风光霁月,足以昭彰千古”
韩德培(1911- ), 江苏南京人(生于江苏 如皋),中国国际私法 学的一代宗师,1934 年毕业于中央大学, 1942年获加拿大多伦 多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随后以“特别研究生” 的身份转入美国哈佛大 学法学院继续从事法学 研究,1946年任教于 国立武汉大学法律系, 现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 科学资深教授,主要代 表作有《国际私法中的 实质与程序问题》、《 国际私法上的反致问题 》、《国际私法》 (主 编)等。
易中天,1947年2月8日出 生于湖南长沙,1981年毕 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 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 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中国 知名作家、学者、教育家。 1992年起任教于厦门大学 人文学院中文系。2015年 4月声明已经退休。

典藏中华建筑史的武汉大学汇编

典藏中华建筑史的武汉大学汇编

典藏中华建筑史的武汉大学武汉大学资料图片位于东湖之滨珞珈山的武汉大学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其校舍建筑华丽,远看如仙山琼阁,近看似楼台宫殿,校园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2001年国务院确定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无疑,武汉大学的魅力和秘密,都写在那一座座历尽沧桑的建筑之上,探寻这些“凝固的音乐”正是解读武汉大学文脉厚重的关键词。

堪称大学校园建筑的典范之作的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由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亲自选址与规划,聘请美国建筑师凯尔斯设计,从1929年3月破土动建,到1936年竣工,这座占地面积200多公顷(3000余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是中国高校建筑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

主要建筑包括文、法、理、工学院大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学生饭厅及俱乐部、华中水工试验所、一区十八栋教授住宅、半山庐,以及街道口牌楼和后来建设的六一纪念亭、李达故居共15处26栋早期建筑。

在3条南北轴线与2条东西轴线相交会的网络上,形成以图书馆、理学院、工学院为主体的三个建筑群组,三条南北轴线为:中心花园(小操场)至图书馆;理学院至工学院和水工试验所;理工二院至大礼堂(今为人文科学馆)和办公厅(今为电讯学院楼)。

二条东西轴线为:学生俱乐部至图书馆和理学院;体育馆至中心花园和大操场、大礼堂。

构成轴线分明、变化有序的整体之美。

在建筑整体上,遵循了“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又引入西方的罗马式、拜占庭式建筑式样。

在建筑单体造型上,更是形式各异,互不雷同。

是我国近现代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武汉大学的前身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1902年更名为方言学堂。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以方言学堂为基础,于1913年11月2日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5年又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

1926年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大学与其他几所学校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王星拱校长

王星拱校长

同学,您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在武大历史上,与王世杰校长并称为二王校长的王星拱校长。

王星拱校长主政国立武汉大学12年,为国立武汉大学招揽贤才、发展学术做出重要贡献。

在抗战期间,王校长带领着武大学子西迁乐山,创造了一段武大历史上极为艰难却辉煌的历史。

《西望乐山》中那位尽职尽责,为武大建设呕心沥血的校长就是王星拱先生。

——武汉大学校史研究会一代完人——王星拱武大建校初期,王星拱与王世杰、李四光等一起负责筹建国立武汉大学,任国立武汉大学化学系首任系主任。

1933年5月出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于1945年调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

1949年10月8日,病逝于上海永川医院,被上海市长陈毅誉为“一代完人”。

王星拱(1887--1949)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哲学家。

字抚五,安徽怀宁县高河埠王家大屋(今高河镇凌桥村)人。

早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科学技术学院。

在英国留学期间,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清进步运动,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欧洲支部。

1916年获硕士学位回国,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在《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宣传科学知识,反对宗教迷信。

1925年"科学与玄学"论战中,主张"科学万能"。

1929年任省立安徽大学校长。

后又与王世杰、李四光等一起负责筹建国立武汉大学,任国立武汉大学化学系首任系主任。

1933年5月出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后因得罪战时教育部长陈立夫,于1945年调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

1949年10月8日,病逝于上海永川医院,被上海市长陈毅誉为“一代完人”。

遗体后被运回,与其妻叶玉芝的遗体合葬于故里。

王星拱主政国立武汉大学12年,为国立武汉大学招揽贤才、发展学术做出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星拱率校西迁四川乐山,曾拒绝国民党在校内建立区分部,并保护进步学生,支持学生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1947年中山大学不少学生在“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反蒋游行示威中被捕,他多次向广州军政当局据理力争,要求释放被捕的爱国进步学生,遭拒绝后,王星拱愤然离校,以示抗议,并在香港公开发表反蒋、反独裁、反内战讲话。

从抗战时期的内迁到交大西迁

从抗战时期的内迁到交大西迁

从抗战时期的内迁到交大西迁——兼论中国大学精神陈立珍(福建省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福建厦门 361000)摘要:上个世纪50年代,交大为了适应中国发展西部工业的需要,使我国高等教育布局更为合理,从上海举校西迁至西安,自此成为了西安的一所重点高校,从上海交大变为了西安交大,这一事件中,形成了较多极具时代意义的西迁精神,如无私奉献以及艰苦创业等。

现如今,该精神得以大力弘扬,已是我国高校师生学习并践行的大学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而事实上在20世纪30年代抗战时期,中国高校史上也曾有过一次西迁。

本文拟从历史背景和精神实质入手,分析两次高校西迁所体现的中国大学精神,并探讨其对当下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抗战时期;交通大学;西迁;大学精神1955年至1959年,发生了一个较为著名的历史事件——交大西迁,此次西迁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新中国将高校教育作为重点发展对象,积极进行改办工科工作,但实力较强的工科大学仅有三所,交大就是其中的一所,与其他两所相比,交大教授最多,因此最终选择了交大。

这次西迁事件其实并不是我国唯一的一次高校迁移事件[1],早在30年代时,我国大学也发生了一次西迁,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存国家元气以及教育文化命脉,并且通过这一次的西迁,我国大学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对于这两次西迁而言,虽然存在不同的目的,但同样具备深远的时代意义,在不同的时空里体现出了我国高校的家国情怀,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民族精神。

1 抗战时期的内迁1.1 抗战时期内迁的历史背景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之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在部分国土相继沦陷的情况下为保存“读书种子”,当时战区大学纷纷内迁。

七七事变发生后,南开、清华、北大向湖南常常进行转移,在长沙地区组成了临时性的大学,开展临时教学活动。

随后在第二年的四月份,该临时学校进行了再次转移,最终达到昆明,命名为西南联合大学,继续发挥着育人功能。

在一九三六年的六月一号,中共中央为对将要发生的抗日战争做准备,在瓦窑堡地区创办了红军大学[2],次年的一月份,这所大学被迁至延安,新中国成立后又被迁至北京,其总共经历了三次命名,第一次是成立时的红军大学,第二次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三次是国防大学,这一命名沿用至今。

武汉大学介绍ppt

武汉大学介绍ppt
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航工程专业、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和全 球健康学专业。
2013年“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中武汉大学排行第七。
武汉大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33 项,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在第 一、二、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均居全国高 校第三位,第四届居第二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社科课题均居 全国高校前列,并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 五个一 ”工程奖、国家图 书奖、中国图书奖。
武汉大学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 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 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地波监测雷达、GPS 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 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经管楼
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985工程” 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与法国同行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
泛的中国高校之一。武汉大学学科涵盖了哲学、经学、法学、教育学、 文学、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共11个学科门类。设 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6个 学院(系)。有119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 共覆盖了29个二级学科,另有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 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6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 权,250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342个学科专业具有 硕士学位授予权。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1-2]2012年武汉大学经教育部批准新增设5个专业,分别为数字出版专
12级八校回访母校寒假实践活动

校史学习手册

校史学习手册

1目录01学校简介01历史沿革08建筑历史13杰出人物23武大樱花 24语录·记录 24趣事·往事26题型示例学校简介武汉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1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珠峰计划高校之一。

武汉大学由四大校区组成,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武汉大学因为如画的校园风景,每年4月的樱花更是吸引百万的游客,被誉为“世界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截至2012年12月,武汉大学有普通本科生32925人,硕士研究生13896人,博士研究生7499人,其中包括港澳台侨学生1022人,有外国留学生1422人。

武汉大学共培养了30百年栉风沐雨、艰苦奋斗,武大正乘风扬帆,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

历史沿革清朝自强学堂1893年11月29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清朝光绪帝上奏《设立自强学堂片》。

他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

这座名为自强学堂的新式高等专门学堂位于湖北武昌三武汉大学的校园风光2佛阁大朝街,开办之初,设方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

由曾任中国驻美联社使馆翻译、师从李善兰的蔡锡勇担当首任总办。

由此揭开了近代湖北高等教育的序幕。

1896年,鉴于中日甲午战争的教训,张之洞对自强学堂进行改章。

1898年,方言一门扩大为英语、法语、德语、俄语、东文(日语)5种语言。

同年2月,自强学堂派遣总稽察姚锡光率团赴日考察学习。

方言学堂1902年10月自强学堂迁往武昌东厂口正街,改名方言学堂。

课程设有地理、历史、算术、公法、交涉等。

方言学堂不设总办,由曾任岳麓书院学监、自强学堂末任提调的程颂万出任方言学堂提调。

辛亥革命前夕的1911年3月,新任湖广总督瑞征认为学堂“风气不端”,湖北提学使王寿彭认为经费无法支持,遂以教育经费紧张为由强令停办。

此后湖北时局逐渐紧张,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清朝迅速灭亡,方言学堂无法立即复校,武汉大学办学中断。

武汉大学ppt课件

武汉大学ppt课件

复旦大学 78.83 上海市 2 综合 4
南京大学 78.13 江苏省 1 综合 5
吉林大学 72.06 吉林省 1 综合 6
中山大学 71.4 广东省 1 综合 7
华中科技大 学
70.97
湖北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理工
3
10
校园掠影
山水
流 风 甚
高 水 长

珞 珈 之 东山 湖

11
12
东湖风光 13
鉴湖雪景
14
樱花城堡
15
樱顶老图
16
阳春三月 樱白胜雪
17
秋日里 红枫满地
18
快看!武大的樱花美哭了!与雪夜更配哦
【快看!武大的樱花美哭了!与雪夜更 配哦】白天,从空中俯瞰,如一片粉色 云彩。而昨夜的武汉下了点小雪,春樱 冬雪,那又是另一番风情,如果你实在 无法亲临赏樱,那就戳图一睹为快吧~!
19
7
8
2013年“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中武汉大学排行第七。
武汉大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33 项,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在第 一、二、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均居全国高 校第三位,第四届居第二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社科课题均居 全国高校前列,并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 五个一 ”工程奖、国家图 书奖、中国图书奖。
武汉大学
1
2
校园简介

上江
武 汉 大 学
有 黉
珞 珈 独 秀
城 多 山
3
张之洞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 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 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 汉大学,至今已有120年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