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教案)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都江堰》教案 孙晋

《都江堰》教案  孙晋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材版本:人教版2. 学科:语文3. 年级:八年级4. 课时:2课时5. 编写人:孙晋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都江堰》;(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3)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了解都江堰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和文化的情感;(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历史遗产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都江堰》的朗读和背诵;(2)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都江堰工程的精确数据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都江堰的历史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都江堰在当今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都江堰》,感受作品的语言美;(2)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都江堰的建筑特点和作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难懂句子;(2)分析都江堰工程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如都江堰的建造过程、工程特点等;(2)解释都江堰在当今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回答有关都江堰的问题;(2)让学生进行都江堰工程的相关计算。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都江堰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家庭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都江堰的作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都江堰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都江堰的壮观和宏伟。

2. 比较教学:将都江堰与其他水利工程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都江堰的独特之处和优势。

水利工程施工教案

水利工程施工教案

水利工程施工教案第一章:水利工程施工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水利工程施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水利工程施工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 了解水利工程施工的组织和管理。

教学内容:1. 水利工程施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水利工程施工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 水利工程施工的组织和管理。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水利工程施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水利工程施工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了解水利工程施工的组织和管理。

教学资源:1. 教材或相关资料;2. 案例分析;3. 小组讨论。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2. 学生完成案例分析的情况;3. 学生对水利工程施工的组织和管理的理解程度。

教学目标:1. 掌握水利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2. 了解施工图纸的阅读和理解;3. 掌握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教学内容:1. 水利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2. 施工图纸的阅读和理解;3. 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水利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习施工图纸的阅读和理解;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掌握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教学资源:1. 教材或相关资料;2. 案例分析;3. 小组讨论。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2. 学生完成案例分析的情况;3. 学生对施工图纸的阅读和理解程度;4. 学生对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的理解程度。

教学目标:1. 掌握水利工程施工的基本技术;2. 了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3. 掌握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和施工进度的控制。

教学内容:1. 水利工程施工的基本技术;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3. 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和施工进度的控制。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水利工程施工的基本技术;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掌握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和施工进度的控制。

教学资源:1. 教材或相关资料;2. 案例分析;3. 小组讨论。

优秀高中历史教案

优秀高中历史教案

优秀高中历史教案10篇优秀高中历史教案1《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掌握其修建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古代水利设施修建的重要意义,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设施的修建的学习,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水利设施的代表和治黄的措施。

难点认识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大禹治水的影视片段,提问学生:视频当中,大禹治理的是哪个地方?学生回答:黄河。

教师引导:大禹治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以后的历朝历代也在为兴修水利工程而努力。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还有哪些?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呢?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设施教师引导: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利设施的兴建。

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为战胜自然灾害、发展生产而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

教师展示都江堰、芍陂、郑国渠等的图片,并引导: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有哪些主要的水利工程呢?学生结合图片,回答问题:都江堰、芍坡、郑国渠等。

教师出示都江堰的结构示意图,并引导:春秋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那它位于哪里?是由谁修建的?由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

公元前3世纪,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率领民众完成了这项大型水利工程。

都江堰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它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既利排洪,又利灌溉。

飞沙堰起到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

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广袤农田。

优秀高中历史教案2教师继续出示史料,安排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用5分钟的时间思考:都江堰的修建有什么意义呢?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总结: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都江堰》教案

《都江堰》教案

《都江堰》教案《都江堰》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都江堰》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都江堰》教案1一、教材依据鲁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7课《都江堰》二、设计思想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新课改的精神,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讨论、表达形成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分析文章,体味作者蕴藏其间的文化思考,拓展形象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及都江堰的有关知识,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2、理清作者思路,品味富有意蕴的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1、学习作者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来展示文本内容的表达技巧2、通过诵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富有意蕴的语言,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领会并感受作家对都江堰特殊文明和中华文明的情感体验,体会作家深邃的文化思索,和从文化视角对历史文化、人类文明的反思与审视。

四、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文本富有意蕴的语言五、教学难点体味作者对文化的深邃思索和审视,感悟文章博雅的文化内涵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历史情怀不独让人享受学问,而且享受辽阔的空间和邈远的时间,享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悠悠岁月史,上下五千年。

悠久的历史,浩瀚的文化,一经作家巨笔的浸润便产生一种超常的力度和亘古未有的高度。

余秋雨作为以为富有使命感的文化旅行学者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在探寻中遴选,再遴选中关照,在关照中体悟,在体悟中传达,用现代文化意识关照历史文化遗迹,反思传统文化,构建宏阔的人文精神。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余秋雨笔下的《都江堰》来体味蕴涵其间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体会文化散文独有的文化特质。

(二)解题1、作者简介: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

《三峡》教案:文化遗产保护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平衡

《三峡》教案:文化遗产保护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平衡

【前言】《三峡》是中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河流,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

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三峡的保护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本教案将探讨三峡文化遗产保护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平衡。

【教学目标】1.了解三峡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意义;2.理解水利工程建设对文化遗产的影响;3.掌握文化遗产保护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平衡策略;4.提高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三峡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意义;2.水利工程建设对文化遗产的影响;3.文化遗产保护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平衡策略。

【教学难点】1.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进行水利工程建设;2.如何平衡文化遗产保护与水利工程建设之间的矛盾。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峡》教案:文化遗产保护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平衡。

你们知道在文化遗产和现代化建设之间如何平衡吗?2.引导学生谈谈他们所知道的三峡文化遗产。

如:三峡大坝、神女峡、巫山神女等。

【Step 2】主体部分1.三峡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意义在古代,三峡是贸易必经之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三峡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古民俗等,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因此,三峡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2.水利工程建设对文化遗产的影响虽然水利工程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三峡大坝的建设也带来了文化遗产的破坏。

其中,移民问题表现得最为突出,许多古老的文化和习俗因为人们迁徙而消失,这是一项难以恢复的文化损失。

3.文化遗产保护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平衡策略国家对三峡的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重视,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和规划、加强科研和宣传、保护古建筑和文化遗址等手段来达到文化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平衡。

同时,要加大对水利工程对文化遗产的影响评估力度,减少对文化遗产的损害。

例如,在三峡大坝建设中,特别考虑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最初的三峡大坝设计和规划时,就对水库面积和移民状况进行了评估,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大型水利工程——三峡工程的背景、重要性和建设过程。

2. 了解三峡工程对当地人民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3. 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者幻灯片,包含三峡工程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2. 学生教材或其他阅读材料,介绍三峡工程的背景和建设过程。

3. 小组讨论材料,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三峡工程对人民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 引起学生对话题的兴趣,例如:三峡工程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你们知道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给学生展示一些三峡工程的图片,让他们猜测这是哪里?了解过三峡工程的同学可以尽情分享。

2. 概述(10分钟):- 通过PPT或者幻灯片,向学生简要介绍三峡工程的背景和重要性,包括解决长江上游的洪水问题和发电等方面的作用。

- 解释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包括大坝建设、船闸和发电站的建设等。

3. 阅读与理解(15分钟):- 提供学生教材或其他阅读材料,让他们独立阅读关于三峡工程的文章。

- 学生需要回答几个问题,例如:三峡工程是在什么时间开始建设的?最初的目的是什么?经过多少年的建设,三峡工程终于建成了吗?4.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三峡工程对当地人民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 每个小组需要撰写一个总结报告,介绍讨论结果。

5. 分享与总结(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回答其他小组的问题。

-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三峡工程在人们生活和环境方面的重要影响。

6. 结束(5分钟):-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例如:三峡工程对当地人民生活和环境有哪些影响?为什么三峡工程被称为中国的骄傲?教学扩展:1. 组织学生到三峡大坝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三峡工程的壮丽景色和巨大规模。

2. 设计小组项目,要求学生研究其他国家类似的大型水利工程,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课文《都江堰》教案范文

课文《都江堰》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都江堰》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3)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了解都江堰的景象,增强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3)懂得珍惜水资源,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都江堰》的阅读与理解。

(2)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古文言文的翻译。

(2)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原理及其在现代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都江堰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们对都江堰有哪些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都江堰》,理解课文内容。

(2)布置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3. 课堂讲解:(1)讲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2)解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2)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发言,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课文《都江堰》。

2. 深入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原理,分析其在现代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都江堰》的理解程度,包括对课文内容、主旨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教案

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教案

汕头市潮阳建筑职业技术学校中外建筑史科教案地上悬江,而且悬得十分利害。

成都平原的整个地势从岷江出山口玉垒山,向东南倾斜,坡度很大,都江堰距成都50km,而落差竟达273m。

在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

岷江水患长期祸及西川,鲸吞良田,侵扰民生,成为古蜀国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

都江堰的创建,又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

战国时期,刀兵峰起,战乱纷呈,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国尽快统一。

适巧,经过商鞅变法改革的秦国一时名君贤相辈出,国势日盛。

他们正确认识到巴、蜀在统一中国中特殊的战略地位,“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秦相司马错语)。

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战国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国郡守。

李冰上任后,首先下决心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造福成都平原,为秦国统一中国创造经济基础。

二修建过程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

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1、宝瓶口的修建过程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

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

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

之所以要修宝瓶口,是因为只有打通玉垒山,使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才可以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区,灌溉那里的良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中国地图上指认都江堰、南水北调工程、三峡水利工程的地理位置,并初步了解它们的巨大作用,感受中国古代、当代人民创造水利工程奇迹的胆识。

2.知道都江堰在世界水利工程上的地位。

感受李冰父子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为民造福的精神品质以及非凡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3.搜集我国古今重大水利工程方面的资料,能利用资料介绍某一项工程的作用和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1.阅读书籍、上网查询、询问家长或朋友等方式搜集我国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南水北调工程、三峡水利工程的相关资料。

2.按“解决问题方案”中承担的任务各司其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南旺分水枢纽是京杭运河全线科技含量最高的分水枢纽工程,是古代水利建设的奇迹。

在神州大地上,除了京杭大运河之外,聪慧而勤劳的中国人民还兴建了很多著名的水利工程。

2.(课件出示课题: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3.组织学生交流方案的执行情况(出示相应课件:问题解决方案)
师:上节课,大家将“都江堰、南水北调工程、三峡水利工程”作为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内容,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出了选择,并组成了现在的新的小组,讨论、制定了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案的执行情况如何呢?交流一下。

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1.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师(过渡):同学们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查询,询问家人、朋友的形式搜集了大量的资料,通过探究,你们解决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呢?(出示相应课件)请各小组交流一下!
(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所探究的水利工程的大致位置。

(2)各组员交流查找到的资料。

(3)围绕探究主题讨论:解决了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4)思考:用什么方式呈现探究结果?)
2.组织学生交流探究结果
学生分组交流时,教师随机落实以下要点。

·都江堰:
(1)了解都江堰的巨大作用
师:(课件出示都江堰示意图,分步点击出示都江堰组成部分名称)都江堰由鱼嘴(又称分水堤)、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组成。

鱼嘴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飞沙堰起到排沙的作用,(课件指出宝瓶口)这是宝瓶口,它是都江堰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部分,瞧!宝瓶口是什么形状?(梯形),通过它把内江的水引到广阔的川西平原,川西平原会怎样呢?(点击课件演示内江的水通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是呀!都江堰通过神奇的“宝瓶口”,既消除了水患,又灌溉了田地,使川西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开凿宝瓶口是整个工程的关键。

在当时没有火药爆破的情况下,他们是怎么炸开岩石的呢?
师:在开凿宝瓶口的过程中,有人建议,先在石头上凿一条沟,然后铺上干草,再点燃它,石头被烧得滚烫,然后浇上冷水,石头随之便裂开了,这样就能顺利地将石头凿开了。

这其实运用的就是热胀冷缩的原理,两千多年前,劳动人民能想出这个办法,你看出了什么?(生交流,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3)议一议,李冰父子为什么能够不顾辛劳、不顾危险和水患作斗争?他们为了什么?
师:是呀!李冰父子一心为民造福,他们不知流了多少汗,费了多少心思,坚决与水患斗争到底,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建造成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出示课件)它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
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已有2000多年历史,至今仍创造着巨大效益。

它不愧为世界文明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李冰父子真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随机出示以下水利工程课件)
·南水北调工程:
(1)(课件出示南水北调工程录像及示意图)从录像及示意图中了解工程的三条线路及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

师:(边点击课件播放南水北调工程录像,出示示意图,边作介绍)南水北调工程的东路干渠将沿用运河的古道修建,古运河再获新生。

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线、西线和中线,它的三条水源分别来自长江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这是人类水利史上的壮举,从此长江开始浸润着中国的北方。

(2)组织学生谈感受:感受当代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创造水利工程新奇迹的胆识。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几乎每年夏季,长江总是会出现水患,给周边的人们带来了难以抵挡的自然灾害,而北方又常常是干旱,如何变水患为水利,于是我国政府决定,自2002年起,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

可见,不仅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了不起,当代劳动人民同样很棒!
·三峡水利工程
(1)大致了解三峡水利工程的意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师(随机点击课件播放录像:三峡水利工程的作用)三峡水利工程利用水能来发电,它所产生的电能可以照亮半个中国。

除此之外它还兼有防止洪涝灾害、让万吨级船只航运的功能,作用可真不小呢?
(2)在建造三峡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建设者们会遇到哪些困难?
师(随机点击课件播放录像:建设三峡水利工程中对文物的保护)从录像中我们知道,在建造三峡水利工程中,搬走原先的文物要比当时建造它还要困难,那为什么还要搬走,有的地方甚至是整体搬迁?(预设:让后人了解历史)在搬迁过程中,为什么要先拆分再重组?(预设:文物太大,难以整体搬迁,只能先拆分再重组。


3.师:同学们,“都江堰、南水北调工程、三峡水利工程”这三大水利工程,在建成的时间,所处的地理位置,工程的特点方面都有着不同之处,但是它们也有着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呢?(生交流)是呀,这些水利工程都是中国劳动人民建造的,它们凝聚着古代和当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我们为他们感到由衷的自豪。

4.师小结:在这一单元中,我们从大禹治水讲起,全面认识了京杭大运河,又一起去了解了都江堰、南水北调、三峡工程。

(出示相应课件)在这一个个伟大的工程中,我们还认识了一个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远载入史册。

三、回归交流,深入探究
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不仅了解了“都江堰、南水北调工程、三峡水利工程”这三大水利工程,而且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下面就请你们带着你的收获和成果回到原来的小组,与大家一起分享,如果对某一学习内容特别感兴趣,还可以进一步作深入的探究。

(出示相应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