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核算方法

合集下载

国家gdp核算方法

国家gdp核算方法

国家gdp核算方法
国家GDP的核算方法主要有三种: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1.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将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2.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

按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对货物和服务的实际最终分配来计算GDP。

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增加值。

计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加总,得到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3. 支出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核算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去向的一种方法。

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

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理论上,通过三种不同方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结果应当一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不同计算方法所得出的结果会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统计误差,统计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允许存在。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在国际上,GDP已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1.生产法:生产法是指通过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个部门(农、工、建、服务等)的产出、增加值,并将它们进行加总得到GDP的核算方法。

生产法可以分为增加值法和产出法。

增加值法:按照产业部门分别核算各部门的增加值,再将所有部门的增加值相加得到GDP。

增加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产出法:按照产出部门分别核算各部门的最终产品的产值,再将所有部门的产值相加得到GDP。

产值是指一个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总价值。

2.支出法:支出法是指通过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最终消费支出、国内固定资本投资、存货变动和对外贸易出口额、进口额等因素,得出GDP的核算方法。

最终消费支出:指个人和家庭为了满足自己生活和消费的需要,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国内固定资本投资: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固定资本形成的价值,包括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

存货变动:指企业货物的进出口净值。

对外贸易出口额、进口额: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额。

3.收入法:收入法是指通过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个人、家庭和企业的各类收入,如工资、利润、利息、房屋租金、税收等,得出GDP的核算方法。

工资:指个人通过劳动创造收入所得。

利润: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获得的收益。

利息:指个人或企业通过提供借贷资金而获得的收入。

房屋租金:指个人或企业通过出租房屋而获得的收入。

税收:指政府从企业和个人所征收的各类税费。

通过以上三种核算方法,可以得到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GDP。

这三种方法互相印证,构成了GDP的核算体系,同时也为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GDP的计算方法

GDP的计算方法

GDP的计算方法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1、生产法生产法是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

从国民经济各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和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从而得到各部门的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计算公式为: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GDP=各行业增加值之和(1)总产出:也叫总产值,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反映一定范围内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规模。

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各主要行业总产出的计算方法见各行业相关内容)。

(2)中间投入:是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在生产过程中,消费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如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各种服务的价值。

(3)增加值:是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是生产单位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超过了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投入价值后的差额部分。

反映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2、收入法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创造收入的角度计算GDP的一种方法。

即各常住单位的增加值等于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四项之和。

这四项在投入产出中也称最初投入价值。

各常住单位增加值的总和就是GDP。

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1)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而从生产单位得到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包括劳动者通过各种渠道从生产单位获得的一切货币形式和实物形式的收入和个体劳动者通过劳动而获得的收入。

(2)固定资产折旧:是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中所消耗固定资产而提取的价值。

固定资产折旧并非本期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而是生产中消耗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是属于转移价值。

(3)生产税净额:是指各部门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与政府向各部门支付的生产补贴相抵后的差额。

三种GDP核算方法

三种GDP核算方法

GDP核算方法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生产法:用生产法核算GDP,是指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生产法又叫部门法。

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

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时,各生产部门要把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只计算所增加的价值。

商业和服务等部门也按增值法计算。

卫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务等部门无法计算其增值,就按工资收入来计算其服务的价值。

收入法:收入法核算GDP,就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来计算的GDP,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得到的利润相加来计算GDP。

这种方法又叫要素支付法、要素成本法。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第一项为劳动者报酬。

是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全部报酬。

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等。

第二项为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

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生产、销售和从事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划费。

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是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的收入转移,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亏损补贴、粮食系统价格补贴、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等。

第三项为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

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第四项为营业盈余,是指常驻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

支出法:支出法核算GDP,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核算方法公式

gdp核算方法公式

gdp核算方法公式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它代表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的核算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支出法、产出法和收入法。

一、支出法支出法是通过统计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最终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即出口减去进口)来计算GDP的方法。

支出法的计算公式为:GDP = C + I + G + (X - M)其中,C代表最终消费支出,I代表投资支出,G代表政府支出,X 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

这个公式表明了一个国家GDP的主要构成部分。

最终消费支出是指个人和家庭用于购买消费品和服务的支出。

它包括耐用品(如汽车、电器)、非耐用品(如食品、衣物)和服务(如医疗、教育)三个部分。

投资支出是指企业和政府用于购买设备、建筑物等资本品的支出。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的货物和服务以及政府工资等开支。

净出口是指一个国家的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差额。

二、产出法产出法是通过统计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各个产业所创造的价值来计算GDP的方法。

产出法的计算公式为:GDP = 第一产业产值 + 第二产业产值 + 第三产业产值其中,第一产业产值是指农、林、牧、渔业等原材料和资源的产出;第二产业产值是指工业和建筑业的产出;第三产业产值是指服务业的产出。

产出法的核算方法是通过对各个产业的产出进行统计,最后将它们加总得到GDP。

这种方法更侧重于从产业角度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

三、收入法收入法是通过统计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各个经济主体的收入来计算GDP的方法。

收入法的计算公式为:GDP = 国民收入 + 净税收其中,国民收入是指全国居民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等;净税收是指政府从居民和企业收取的税收减去向居民和企业支付的转移支付和补贴。

收入法的核算方法是通过对各个经济主体的收入进行统计,最后将它们加总得到GDP。

GDP是怎么计算的?

GDP是怎么计算的?

GDP是怎么计算的?
GDP所代表的意义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范围是指在大陆的范围内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工厂或者住宅),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经营时间在一年以上的企业或者用户。

GDP核算范围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

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计算得到: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企业和个人所创造的价值,包括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转移价值的总和,然后进行相加。

计算公式如下:
增加值 = 总产出 - 中间消耗。

GDP = ∑各行业增加值
收入法:
企业和个人所创造的价值终归会分配。

就一个企业来说,其一年的利润要分为:工人工资、上交的税款、固定资产(房屋厂房等)以及公司最后剩下的净利润。

将这几种相加,也可以得到企业所创造的价值。

计算公式为:
GDP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固定资产折旧
+ 营业盈余
支出法,居民和企业赚来钱得花,不然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无法生存下来。

将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消费支出累计相加,也可以得到GDP总值。

计算公式为:
GDP = 居民消费
+ 政府消费
+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 存货增加
+ 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
从理论上讲,上述三种方法计算得到的GDP数字应该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统计方式的不同,统计范围为整个内陆,基础数据众多难免会有所误差,通过三种方法计算得来的统计数据往往并不一致。

意义:
GDP统计就和太空卫星对整个地球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测一样,他可以告诉决策者整体经济情况是好是坏,是萎缩还是通胀,从而令决策者做出合适的判断和举措。

没有天气预报,明天的出行计划怎么安排呢?。

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内容

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内容

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内容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1、生产法。

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物质产品投入+服务投入)。

2、收入法。

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支出法。

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理论上三种方法的核算结果相同。

每个时段发布的gdp都存有其特定阶段的含义和特定的价值,无法因为在相同时间发布的数据相同,而猜测统计数据存有问题。

当然,中国在gdp的排序体系上也存有一些缺憾,比如中国长期使用的原产出生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统计数据核算体系,从实际情况看看,不少地方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了。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一)生产法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新创造价值的方法.即从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GDP。

1、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

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2、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中间投入也称为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计入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保持一致;二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二)收入法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形成收入的角度来计算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

计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GDP。

1、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应得到的全部报酬.包括货币工资、实物报酬、社会福利缴款。

(1)货币工资是以现金或类似现金形式的工资、奖金、津贴和其他劳务收入。

(2)实物报酬是生产单位提供的、劳动者可以在自己的时间里享用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如发放的实物商品、出差补助、上下班交通服务等。

(3)社会福利缴款是为了保障劳动者未来的福利水平,企业替劳动者在当期所做的各种支付,包括劳动保险、失业保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2、生产税净额生产税是生产单位在生产、销售、转移或以其他方式处理货物和服务时应交纳的产品税,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拥有和使用固定资产、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应交纳的其他生产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街道)、开发区GDP核算方法
第一产业现价增加值(季度核算方法) 镇(街道)、开发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上年度镇(街道)、开发区的农、林、 牧、渔、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全 市比重×季度我市的农、林、牧、渔和 农林牧渔业服务业的增加值 资料来源:农业产值、增加值统计报表
镇(街道)、开发区GDP核算方法
镇(街道)、开发区GDP核算方法
(2)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计算公式: 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GDP年快报中核定的全市规下
工业增加值×镇(街道)、开发区规模以下工业从业 人员占全市规下工业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
规模以上工业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劳动者报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第二产业现价增加值(年度核算方法) 1、工业 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规模
以下工业(包括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户) 增加值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公式: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GDP快报中核定全 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1月镇(街道)、 开发区收入法增加值/1-11月全市收入法增加值)
镇(街道)、开发区建筑业增加值核算方法是: 以全市的建筑业增加值为总控制数,利用本镇 (街道)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占全市建筑安 装工程投资比重计算。计算公式为:
某镇(街道)、开发区建筑业增加值=全市建 筑业增加值×(本年度该镇(街道)、开发区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占全市建筑安装投资 总额的比例
GDP核算方法
海宁市统计局 张鹏
镇(街道)、开发区GDP核算原则
镇(街道)、开发区GDP统一核算的总 体原则是:统一领导、统一方法、市县 联动、分级负责。在市、县(市、区) 统计局统一领导下,根据国家、省制定 的年度和季度GDP核算制度方法,结合 嘉兴市和海宁市实际情况,制订镇(街 道)GDP核算方法、质量评估、数据上 报发布程序,分级负责组织实施,保障 全市镇(街道)GDP核算工作过程规范、 方法科学,数据准确。
生产税净额=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本年应交增值税 固定资产折旧=本年折旧
营业盈余=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财务费用-管理费用
资料来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状况表(B202表)、 县(市、区)GDP快年报、统计名录库
镇(街道)、开发区GDP核算方法
2、建筑业(年度核算方法)
镇(街道)、开发区GDP核算原则
镇(街道)、开发区GDP核算范围原则 上按“在地统计”进行核算,具体核算 范围应包括镇(街道)、开发区域内除 金融、保险、邮政和电信等行业外的所 有经济活动单位,包括企业、事业、行 政单位、个体户和产业活动单位。
镇(街道)、开发区GDP实施方式和 数据发布
1、组织实施方式:镇(街道)、开发区GDP 数据由所属县(市、区)统计局统一核算。县 (市、区)统计局应成立镇(街道)GDP统一 核算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成员应包括镇 (街道)统计中心负责人。
2、数据公布:镇(街道)GDP核算数据经县 (市、区)统计局GDP核算领导小组评估,并 报市统计局审定后,由县(市、区)统计局统 一发文予以公布。
镇(街道)、开发区GDP核算方法
第一产业现价增加值(年度核算方法)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当年镇(街道)的
农、林、牧、渔、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总 产值×当年各县(市、区)对应的农、 林、牧、渔和农林牧渔业服务业的增加 值率 资料来源:农业产值、增加值统计报表
资料来源:县(市、区)GDP快年报、固定资 产投资报表
镇(街道)、开发区GDP核算方法
第二产业现价增加值(季度核算方法) Nhomakorabea1、工业
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规模 以下工业(包括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户) 增加值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公式: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GDP季报中核定的 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GDP季报中核定我 市工业增加值-规下抽样调查专业季报中核定的 我市规下工业增加值)×(季度镇(街道)、开 发区收入法增加值/季度我市收入法增加值)
1-11月份镇(街道)、开发区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 单位增加值=1-11月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 收入法增加值+1-11月份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 业收入法增加值
镇(街道)、开发区单位增加值=全市批发零售、住 宿餐饮业单位增加值×(1-11月镇(街道)、开发区 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单位增加值/1-11月全市批发零 售、住宿餐饮业单位增加值汇总)
全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单位增加值=GDP快报中 全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加值*经济普查年度批发 零售、住宿餐饮业单位增加值占行业增加值的比重
镇(街道)、开发区GDP核算方法
(2)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计算公式:
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规下抽样调查专业季报 中核定的我市规下工业增加值×镇(街道)、 开发区规模以下工业从业人员占我市规下工业 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09年上半年核算时,从 业人员数以经济普查数据为准)
资料来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状况表 (B202表)、县(市、区)GDP季报、统计名 录库、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季报表
镇(街道)、开发区GDP核算方法
2、建筑业(季度核算方法)
镇(街道)、开发区建筑业增加值核算方法是: 以全市的建筑业增加值为总控制数,利用本镇 (街道)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占全市建筑安 装工程投资比重计算。计算公式为:
某镇(街道)、开发区建筑业增加值=全市季 度建筑业增加值×(季度该镇(街道)、开发 区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占全市建筑安装投 资总额的比例
资料来源:县(市、区)GDP季报、固定资产 投资报表
镇(街道)、开发区GDP核算方法
第三产业现价增加值(年度核算方法) 年度核算方法主要分以下三大块进行核
算: 1、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 2、房地产业 3、其他服务业
镇(街道)、开发区GDP核算方法
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单位增加值核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