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源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放射源分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5年第62号

放射源分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5年第62号

放射源分类办法正文:----------------------------------------------------------------------------------------------------------------------------------------------------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5年第62号)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关于放射源实行分类管理的规定,我局组织制定了《放射源分类办法》,现予发布。

附件:放射源分类办法二00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附件:放射源分类办法根据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制定本放射源分类办法。

一、放射源分类原则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V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一)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二)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三)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四)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

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五)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

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二、放射源分类表常用不同核素的64种放射源按下列表进行分类。

放射源分类表┌─────┬──────┬──────┬──────┬──────┬──────┐│核素名称│ I类源│ II类源│Ⅲ类源│ IV类源│ V类源││├──────┼──────┼──────┼──────┼──────┤││(贝可)│(贝可)│(贝可)│(贝可)│(贝可)│├─────┼──────┼──────┼──────┼──────┼──────┤│Am-241 │≥6×1013 │≥6×1011 │≥6×1010 │≥6×108 │≥1×104 │├─────┼──────┼──────┼──────┼──────┼──────┤│Am-241/Be │≥6×1013 │≥6×1011 │≥6×1010 │≥6×108 │≥1×104 │├─────┼──────┼──────┼──────┼──────┼──────┤│Au-198 │≥2×1014 │≥2×1012 │≥2×1011 │≥2×109 │≥1×106 │├─────┼──────┼──────┼──────┼──────┼──────┤│Ba-133 │≥2×1014 │≥2×1012 │≥2×1011 │≥2×109 │≥1×106 │├─────┼──────┼──────┼──────┼──────┼──────┤│ C-14 │≥5×1016 │≥5×1014 │≥5×1013 │≥5×1011 │≥1×107 │├─────┼──────┼──────┼──────┼──────┼──────┤│Cd-109 │≥2×1016 │≥2×1014 │≥2×1013 │≥2×1011 │≥1×106 │├─────┼──────┼──────┼──────┼──────┼──────┤│Ce-141 │≥1×1015 │≥1×1013 │≥1×1012 │≥1×1010 │≥1×107 │├─────┼──────┼──────┼──────┼──────┼──────┤│Ce-144 │≥9×1014 │≥9×1012 │≥9×1011 │≥9×109 │≥1×105 │├─────┼──────┼──────┼──────┼──────┼──────┤│Cf-252 │≥2×1013 │≥2×1011 │≥2×1010 │≥2×108 │≥1×104 │├─────┼──────┼──────┼──────┼──────┼──────┤│Cl-36 │≥2×1016 │≥2×1014 │≥2×1013 │≥2×1011 │≥1×106 │├─────┼──────┼──────┼──────┼──────┼──────┤│Cm-242 │≥4×1013 │≥4×1011 │≥4×1010 │≥4×108 │≥1×105 │├─────┼──────┼──────┼──────┼──────┼──────┤│Cm-244│≥5×1013 │≥5×1011 │≥5×1010 │≥5×108 │≥1×104 │├─────┼──────┼──────┼──────┼──────┼──────┤│Co-57 │≥7×1014 │≥7×1012 │≥7×1011 │≥7×109 │≥1×106 │├─────┼──────┼──────┼──────┼──────┼──────┤│Co-60 │≥3×1013 │≥3×1011 │≥3×1010 │≥3×108 │≥1×105 │├─────┼──────┼──────┼──────┼──────┼──────┤│Cr-51 │≥2×1015 │≥2×1013 │≥2×1012 │≥2×1010 │≥1×107 │├─────┼──────┼──────┼──────┼──────┼──────┤│Cs-134 │≥4×1013 │≥4×1011 │≥4×1010 │≥4×108 │≥1×104 │├─────┼──────┼──────┼──────┼──────┼──────┤│Cs-137 │≥1×1014 │≥1×1012 │≥1×1011 │≥1×109 │≥1×104 │├─────┼──────┼──────┼──────┼──────┼──────┤│Eu-152 │≥6×1013 │≥6×1011 │≥6×1010 │≥6×108 │≥1×106 │├─────┼──────┼──────┼──────┼──────┼──────┤│Eu-154 │≥6×1013 │≥6×1011 │≥6×1010 │≥6×108 │≥1×106 │├─────┼──────┼──────┼──────┼──────┼──────┤│Fe-55 │≥8×1017 │≥8×1015 │≥8×1014 │≥8×1012 │≥1×106 │├─────┼──────┼──────┼──────┼──────┼──────┤│Gd-153 │≥1×1015 │≥1×1013 │≥1×1012 │≥1×1010 │≥1×107 │├─────┼──────┼──────┼──────┼──────┼──────┤│Ge-68 │≥7×1014 │≥7×1012 │≥7×1011 │≥7×109 │≥1×105 │├─────┼──────┼──────┼──────┼──────┼──────┤│ H-3 │≥2×1018 │≥2×1016 │≥2×1015 │≥2×1013 │≥1×109 │├─────┼──────┼──────┼──────┼──────┼──────┤│Hg-203 │≥3×1014 │≥3×1012 │≥3×1011 │≥3×109 │≥1×105 │├─────┼──────┼──────┼──────┼──────┼──────┤│I-125 │≥2×1014 │≥2×1012 │≥2×1011 │≥2×109 │≥1×106 │├─────┼──────┼──────┼──────┼──────┼──────┤│I-131 │≥2×1014 │≥2×1012 │≥2×1011 │≥2×109 │≥1×106 │├─────┼──────┼──────┼──────┼──────┼──────┤│Ir-192 │≥8×1013 │≥8×1011 │≥8×1010 │≥8×108 │≥1×104 │├─────┼──────┼──────┼──────┼──────┼──────┤│Kr-85 │≥3×1016 │≥3×1014 │≥3×1013 │≥3×1011 │≥1×104 │├─────┼──────┼──────┼──────┼──────┼──────┤│Mo-99 │≥3×1014 │≥3×1012 │≥3×1011 │≥3×109 │≥1×106 │├─────┼──────┼──────┼──────┼──────┼──────┤│Nb-95 │≥9×1013 │≥9×1011 │≥9×1010 │≥9×108 │≥1×106 │├─────┼──────┼──────┼──────┼──────┼──────┤│Ni-63 │≥6×1016 │≥6×1014 │≥6×1013 │≥6×1011 │≥1×108 │├─────┼──────┼──────┼──────┼──────┼──────┤│Np-237 (Pa│≥7×1013 │≥7×1011 │≥7×1010 │≥7×108│≥1×103││-233)││││││├─────┼──────┼──────┼──────┼──────┼──────┤│ P-32 │≥1×1016 │≥1×1014 │≥1×1013 │≥1×1011 │≥1×105 │├─────┼──────┼──────┼──────┼──────┼──────┤│Pd-103 │≥9×1016 │≥9×1014 │≥9×1013 │≥9×1011 │≥1×108 │├─────┼──────┼──────┼──────┼──────┼──────┤│Pm-147 │≥4×1016 │≥4×1014 │≥4×1013 │≥4×1011 │≥1×107 │├─────┼──────┼──────┼──────┼──────┼──────┤│Po-210 │≥6×1013 │≥6×1011 │≥6×1010 │≥6×108 │≥1×104 │├─────┼──────┼──────┼──────┼──────┼──────┤│Pu-238 │≥6×1013 │≥6×1011 │≥6×1010 │≥6×108 │≥1×104 │├─────┼──────┼──────┼──────┼──────┼──────┤│Pu-239/Be │≥6×1013 │≥6×1011 │≥6×1010 │≥6×108 │≥1×104 │├─────┼──────┼──────┼──────┼──────┼──────┤│Pu-239 │≥6×1013 │≥6×1011 │≥6×1010 │≥6×108 │≥1×104 │├─────┼──────┼──────┼──────┼──────┼──────┤│Pu-240 │≥6×1013 │≥6×1011 │≥6×1010 │≥6×108 │≥1×103 │├─────┼──────┼──────┼──────┼──────┼──────┤│Pu-242 │≥7×1013 │≥7×1011 │≥7×1010 │≥7×108 │≥1×104 │├─────┼──────┼──────┼──────┼──────┼──────┤│Ra-226 │≥4×1013 │≥4×1011 │≥4×1010 │≥4×108 │≥1×104 │├─────┼──────┼──────┼──────┼──────┼──────┤│Re-188 │≥1×1015 │≥1×1013 │≥1×1012 │≥1×1010 │≥1×105 │├─────┼──────┼──────┼──────┼──────┼──────┤│Ru-103 (Rh│≥1×1014 │≥1×1012 │≥1×1011 │≥1×109│≥1×106││-103m)││││││├─────┼──────┼──────┼──────┼──────┼──────┤│Ru-106 │≥3×1014 │≥3×1012 │≥3×1011 │≥3×109 │≥1×105 │├─────┤││││││ (Rh-106) ││││││├─────┼──────┼──────┼──────┼──────┼──────┤│S-35 │≥6×1016 │≥6×1014 │≥6×1013 │≥6×1011 │≥1×108 │├─────┼──────┼──────┼──────┼──────┼──────┤│Se-75 │≥2×1014 │≥2×1012 │≥2×1011 │≥2×109 │≥1×106 │├─────┼──────┼──────┼──────┼──────┼──────┤│Sr-89 │≥2×1016 │≥2×1014 │≥2×1013 │≥2×1011 │≥1×106 │├─────┼──────┼──────┼──────┼──────┼──────┤│Sr-90 │≥1×1015 │≥1×1013 │≥1×1012 │≥1×1010 │≥1×104 │├─────┤││││││(Y-90) ││││││├─────┼──────┼──────┼──────┼──────┼──────┤│Tc-99m │≥7×1014 │≥7×1012 │≥7×1011 │≥7×109 │≥1×107 │├─────┼──────┼──────┼──────┼──────┼──────┤│Te-132 (I-│≥3×1013 │≥3×1011 │≥3×1010 │≥3×108 │≥1×107 ││ 132) ││││││├─────┼──────┼──────┼──────┼──────┼──────┤│Th-230 │≥7×1013 │≥7×1011 │≥7×1010 │≥7×108 │≥1×104 │├─────┼──────┼──────┼──────┼──────┼──────┤│Tl-204 │≥2×1016 │≥2×1014 │≥2×1013 │≥2×1011 │≥1×104 │├─────┼──────┼──────┼──────┼──────┼──────┤│Tm-170 │≥2×1016 │≥2×1014 │≥2×1013 │≥2×1011 │≥1×106 │├─────┼──────┼──────┼──────┼──────┼──────┤│ Y-90 │≥5×1015 │≥5×1013 │≥5×1012 │≥5×1010 │≥1×105 │├─────┼──────┼──────┼──────┼──────┼──────┤│ Y-91 │≥8×1015 │≥8×1013 │≥8×1012 │≥8×1010 │≥1×106 │├─────┼──────┼──────┼──────┼──────┼──────┤│Yb-169 │≥3×1014 │≥3×1012 │≥3×1011 │≥3×109 │≥1×107 │├─────┼──────┼──────┼──────┼──────┼──────┤│Zn-65 │≥1×1014 │≥1×1012 │≥1×1011 │≥1×109 │≥1×106 │├─────┼──────┼──────┼──────┼──────┼──────┤│Zr-95 │≥4×1013 │≥4×1011 │≥4×1010 │≥4×108 │≥1×106 │└─────┴──────┴──────┴──────┴──────┴──────┘注:1.Am-241用于固定式烟雾报警器时的豁免值为1×105贝可。

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参考内容)

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参考内容)
5、辐射工作人员须按规定配备个人剂量片,每季度定期送 检,并按规定建立个人剂量管理档案。
—1—
6、辐射工作人员进入机房控制室前须佩戴个人剂量片,开 机前须检查辐射防护设备运行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切断电 源,报告管理部门,待异常状况排除后方可开机工作。
7、辐射工作场须配备“当心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工作状 态指示灯、通排风设备等防护设施,开展日常检查和维护,保证 其正常运行,并制定辐射工作场所监测计划。
1、关于成立辐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的决定文件; 2、放 射源和射线装置销售管理制度;3、销售人员岗位职责;4、 销售人员培训管理制度;5、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程序。
XXXXX(盖章) XXXX 年 XX 月 XX 日
(二)辐射工作设备操作规程
1、辐射设备操作人员应熟悉所操作设备的技术性能及 操作规程。
2、辐射设备操作人员在开展辐射作业前,应先启动机 房通排风设施 15—30 分钟,将机房内的有害气体排出。
3、启动辐射设备电源,检查机房进出口门上方工作状 态指示灯等防护设施运行正常后,按照设备操作规程开展辐
辐射安全管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度(参考内容)
一、使用Ⅳ、Ⅴ类放射源和Ⅲ类射线装置的单位 需制定下列 9 项管理制度
(一)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1、严格遵守《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等法规要求, 依法履行本单位辐射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体责任。
2、强化操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 规程,切实落实辐射安全各项防护措施,有效避免人员超剂量照 射和辐射事故的发生。
1、辐射工作人员须参加由环保部门组织的辐射安全防 护知识及法律法规培训,且取得《培训合格证》后,持证方

放射源检测方案三篇

放射源检测方案三篇

放射源检测方案三篇篇一:放射源监测方案为了估算和控制公众及工作人员所受辐射剂量,保证公众和工作人员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以及发生放射源破损事故时,确定污染的程度和范围,估算公众和工作人员所受辐射剂量,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辐射防护监测1、环境监测⑴运行前对本地区的环境γ辐射本底进行调查,掌握运行前环境中的辐射水平数据。

⑵运行期间对γ辐射和空气放射性污染物进行监测,对水、土壤和代表性的生物样品中关键核素进行分析。

2、工作场所的外照射监测⑴我厂的放射源运行期间,监测的主要内容为贯穿辐射剂量率监测。

因我厂工作场所的辐射场不轻易变化,外照射监测频率每年1次。

除此之外,在交付使用时或进行重大维修以后,对放射源进行全面的监测,查明各放射源周围的剂量场分布。

⑵在各放射源附近各安装一套x-γ辐射报警仪,保证工作场所的外照射超剂量时,及时报警,使工作人员免遭大剂量照射。

3、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⑴为了对接触放射源工作人员受照射的主要器官或组织所接受的平均剂量当量或有效剂量当量作出估算,确定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同时提供工作人员所受剂量的变化趋势、工作场所的防护条件以及事故照射情况下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等有关资料。

⑵根据我厂的辐射场的强度,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周期为3个月。

⑶监测时,让工作人员佩带个人躯干剂量计对其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进行测量。

二、放射源的监测1、使用前环境辐射水平调查⑴在装源前进行辐射环境监测,调查范围以放射源安装位置为中心,半径30—300m以内。

监测对象是环境γ辐射。

监测布点为放射源安装位置四周室内、外。

监测项目是空气吸收剂量率。

⑵监测频次是1年/次。

2、使用期间辐射环境监测按使用前环境辐射水平调查方案进行,并进行工作人员剂量监测。

三、放射源失控而引发的事故监测发生事故时,在场人员应立即撤离事故现场,并立即向领导及主管部门报告。

发现放射源破损造成环境污染时,进行如下监测:1、污染区及其周围剂量率,表面放射性污染水平。

1137 放射源分类办法

1137 放射源分类办法

放射源分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5年第62号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关于放射源实行分类管理的规定,我局组织制定了《放射源分类办法》,现予发布。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放射源分类办法根据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制定本放射源分类办法。

一、放射源分类原则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V 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一)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二)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三)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四)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

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五)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

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二、放射源分类表常用不同核素的64种放射源按下列表进行分类。

放射源分类表注:1.Am-241用于固定式烟雾报警器时的豁免值为1×105贝可。

2.核素份额不明的混合源,按其危险度最大的核素分类,其总活度视为该核素的活度。

三、非密封源分类上述放射源分类原则对非密封源适用。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分为甲、乙、丙三级,具体分级标准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标准》(GB 18871-2002)。

甲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Ⅰ类放射源。

乙级和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Ⅱ、Ⅲ类放射源。

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

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

延长石油安源化工辐射相关管理制度二〇一四年二月放射源装置维护、维修制度1、对放射源装置进行维修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必须有防护用品(铅服、防护眼镜、手套等);严禁非专业人员私自拆装、移动或变动相关设施,对违反规定而造成设备和人身事故的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主管人员的责任。

2、源窗口上方剂量偏大,操作中尽量使身体特别是眼睛避开该处。

3、安装操作时配带防护眼镜,穿防护服,源窗口放置厚2~5mm塑料板和铅板遮挡。

4、禁止擅自修理放射源快门以与电磁控制阀的修理和更换或其它作业;禁止将手指等身体任何部位伸入定量传感器的测量间隙。

5、应急处理过程必须佩戴辐射剂量计,最好为具有报警功能的剂量计,无剂量计,禁止进行任何操作。

6、在发生密封源丢失,应立即安排人员采取各种途径尽快寻找被丢失的密封源,并与时将事故情况上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并联系密封源生产厂家。

7、技术人员处理被丢失的密封源时,应配备铅衣、铅手套、防护眼镜等防护措施和必要的剂量监测设备,并严格控制与被丢失的密封源近距离接触时间。

将距被丢失的密封源至少5m的围设为警戒区,设置明显的电离辐射标志,禁止公众入。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加强放射源的环境安全管理。

放射源装置操作规程1、放射源装置必须有专人进行操作。

2、使用前点检放射源装置各项技术性能与安全防护装置运行是否正常,异常时不能使用并与时报告上级领导。

3、每周对放射源装置各项装置与安全防护装置进行定期检查与校对,并做详细的检查与校对记录备案。

4、放射源装置的使用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严禁和杜绝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违反者予以教育、检查、处罚。

5、放射源装置使用完毕前要与时对数据进行备份,使用完毕后也须有使用记录备案。

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1、放射源的使用场所应有相应的辐射屏蔽,在放射源设备周围设置安全防护围栏,放射源申购、检查、验收、存放、保管、状况登记由专人负责。

2、存放和使用放射源场所应当设置警示标志,附近不得放置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

放射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5篇)

放射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5篇)

放射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一、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和《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监督部门开展工作。

二、建立放射防护管理机构,设置专(兼)职放射防护管理人员,并有效地开展工作。

三、放射工作场所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健全的操作规程、岗位职责、辐射防护措施和辐射事故应急措施。

四、对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及时办理预防性审批和验收手续。

五、放射工作人员按时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并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体检工作;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持《放射工作人员证》上岗。

六、放射工作场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其他入口处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设置安全和防护设施以及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

七、射线装置的生产调试和使用场所,配备具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

八、当发生辐射事故时,立即保护好现场,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环保部门报告;防护负责人,主管人员,防护人员应迅速提出全面处理事故控制和救治方案,认真配合做好事故的调查、并协助组织实施;将可能受到辐射伤害的人员送至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医院或者有条件救治辐射损伤病人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或者请求医院立即派人赶赴事故现场,采取救治措施。

放射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2)是指为了确保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设备的安全使用,防止辐射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伤害,制定和实施的一套管理制度。

1.法律法规依据:制度应当基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包括《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辐射防护法》等。

2.组织结构:应明确放射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确保管理的有效实施。

3.责任分工: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包括监督、检测、记录等。

4.放射质量控制:规定放射性物质的采购、存储、使用和处置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放射性物质的质量符合标准,且不会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伤害。

放射性同位素使用、储存、防护管理办法

放射性同位素使用、储存、防护管理办法

放射性同位素使用、储存、安全防护管理办法一、放射性同位素管理职责(一)总经理是公司安全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公司放射源的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具体职责为:1. 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放射源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2. 加强放射环境管理队伍建设,对放射源管理体系提供支持。

3. 对使用和贮存放射源的场所,督促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制度,采用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

4. 对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的运行程序提供支持和保证。

5. 任命管理者代表,授权有关职责和权限,并定期检查、评审其工作绩效。

(二)分管副总经理职责1. 对公司放射源的管理工作负领导责任。

2. 负责批准发布放射源管理制度,并督导、检查贯彻落实情况。

3. 监督放射源管理机构的运行和工作落实情况。

4. 确保放射源安全环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

5. 保证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的有效实施,并督促相关部门落实。

(三)安全环保部职责1. 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放射源管理的方针与政策,落实公司领导的工作部署。

2. 负责放射源使用过程的安全监管及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协调工作。

3. 督促使用单位制定放射源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

4. 负责放射源使用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隐患整改监督工作。

5. 组织对放射源操作人员进行相关职业培训教育。

6. 负责放射源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报批工作的具体落实。

7. 负责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的具体运行工作。

8. 负责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组织、审核工作,负责组织、协调放射源污染事故的调查工作。

(四)保卫科职责1. 对全公司放射源依法进行管理,建立登记制度。

2. 依法进行防盗、防流失为主的安全管理,督促单位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不发生被盗、流失;督促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保卫制度和相应安全措施。

3. 对放射源进行安全检查,督促整改各类隐患,并做好检查记录。

4. 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紧急报警措施,提高对事故的应对能力。

2023年放射源管理制度

2023年放射源管理制度

2023年放射源管理制度2023年放射源管理制度1一、与放射源有关的人员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防护条例》及国家和省内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并采取有效措施使本单位的放射防护工作贴合有关规定和标准,不得违法违规。

二、专(兼)职放射性防护人员要相对稳定。

其职责是:建立、健全辐射防护规章制度,检查执行状况,完成其交办的工作任务。

三、定期组织本单位辐射工作人员学习辐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标准,加强管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四、放射源暂时存放场所要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防泄露的安全防护措施,实行双人双锁,严格登记。

发现放射源丢失、被盗立即向环保、公安部门报告,不得迟报、瞒报。

五、建立放射源巡视制度,班组每一天巡视,车间每周巡视,公司(厂)每月巡视一次,填写巡视记录。

为确保放射性作业人员每年理解的照射剂量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相关作业人员每年工作不超过280天,每一天不超过8小时。

六、理解监督部门的安全检查,并认真汇报本单位的辐射防护状况,带给有关资料。

2023年放射源管理制度2为了加强辐射污染防治工作,预防和减少辐射污染事故危害,有效控制辐射污染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放射源的安全使用,维护职工、群众身体健康,持续社会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在购置新源时,应与放射源生产单位(或原出口国或废源集中贮存设施)签订废弃放射源贮存和处置协议。

新购放射源务必有国家统一编号。

二、机构管理与操作人员培训1、放射源使用单位,要设立放射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安全组织,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2、管理与操作人员要进行岗位培训,获得上岗证书。

每年进行辐射安全方面的环保专业培训,资料为:辐射安全知识、放射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处理等。

3、放射源实行专人保管,实行管理、使用分离的原则,杜绝“以使带管”现象,防止放射源失控现象发生。

三、日常安全管理制度与事故应急响应措施1、建立放射源使用登记制度,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源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源管理办法汇编
批准:
审核:
初审:
专业审核:
编写:
武乡和信发电有限公司
目录
1、放射源管理制度
2、放射源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
3、巡点检制度及点检周期
4、放射源和射线装置明细表
5、设备定期检测申报日期及记录
6、放射源检查记录
7、隐患治理整改计划及完成情况汇总表
放射源管理制度
我公司输煤系统6#皮带机装设两台入炉煤煤质在线分析仪,其中含有137Cs 、241Am 两种放射源各两个。

具有放射性危险,为了加强管理,防止发生放射事故,根据GB 4792-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的规定,特制定如下制度:
1、放射源由专人管理登记,其购进日期、型号、编号、售出日期要记入台帐。

2、现场辐射源固定牢固,并加装锁具,钥匙交由保卫部门保管,任何人员禁止私自开启锁具,更严禁私自拆卸该装置。

3、6#皮带机安装煤质在线分析仪处悬挂“辐射危险,禁止靠近”标识牌。

4、仪器在工作状态时,其射线输出方向(垂直)2米内严禁有人,防止造成辐射伤害;打扫卫生时禁止进入辐射区域,应使用长柄掸子或抹布站在侧面进行清扫。

5、经常向工作人员(包括设备维护人员和皮带机巡检员)讲授设备操作规范和放射性危害知识,防止人身伤害。

6、设备维护和运行人员,按照国家规定定期进行体检,防止放射物质对人产生危害。

7、放射源的放射性应每隔半年或一年请辐射站工作人员抽查一次。

8、设备维护人员及运行人员定期进行巡检,发现有异常现象及时联系环保部门进行监测,若发生放射源密封装置破损,必须及时联系厂家进行处理,同时在现场做好防护措施,防止辐射伤害。

9、放射源所在的6#皮带机值班员不仅要检查巡视设备的运行情
况,还要负责当班查看放射源是否存在,并在交接班记录本上认真做好记录。

10、放射源检修、贮存、退役等严格按照国家放射防护规章制度办理。

武乡和信发电有限公司
2008年4月15日
放射源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
一、放射性同位素严格遵守外照射防护原则:
1、时间防护――缩短受照射时间:
人所受到的辐射剂量大小与接受照射的时间成正比,因此工作时,要做到熟练操作,减少操作时间,从而减少所受辐射剂量。

平时没有任务时,尽量不要长时间在放射源附近停留。

2、距离维护――增大与源的距离:
人所受到的辐射剂量大小与人到放射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因此应尽量远离放射源,工作需要接近放射源时,应配备放射防护器具。

3、屏蔽防护——设置防护屏障:
现场安装放射性同位素检测设备后,应请放射性监督部门测量现场周围的放射性剂量大小,若测出剂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应根据不同放射源采取相应屏蔽措施,用屏蔽材料加以防护。

二、放射性同位素安全保卫制度:
(一)放射源日常维护管理:
1、设备不工作时,必须关闭放射源的电源。

2、放射源使用地点必须设有辐射危险标志。

3、距离放射源头2米以内不允许电焊作业,若必须进行电焊时,应暂时将放射源的电源关闭,并采取必要的防辐射应急措施后,才能进行电焊作业。

(二)放射源的存放管理:
1、放射源应单独存放,不能与易燃、易爆、易磨损性物品放在一起。

2、放射源存储现场必须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防射线泄露的安全防护措施。

3、放射源属危险品,必须指定专人看管,以防遗失。

4、放射源不使用或已不能使用时,按放射性废物进行处理,送交山西省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处置,并承担处置费用。

5、放射源的储存、领取、使用、归还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帐物相符。

(三)看守守护制度:
1、看管责任人员:
(1)放射源的日常管理工作由放射管理员负责。

(2)对放射源的看管的负责人是放射源设备专责人。

(3)放射源24小时看管由放射源所在皮带的岗位司机负责。

2、看守护措施:
(1)将放射源固定焊接在支架上,防止丢失。

(2)放射源所在皮带的岗位司机是具体的看管人,负责当班查看放射源是否存在,并在交接班记录本上认真作好记录。

(3)放射源的看管负责人,要定期查看放射源是否存在,并在看管记录本上做好记录。

(四)安全措施:
1、使用放射源之前,必须先办理申请登记手续,取得使用许可证后
方可安装使用。

2、密封源射线装置必须有专人管理,放射源铅罐必须上锁,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可随意移动和打开。

3、密封源射线的铅罐塞子,不许随意从铅罐中拨出,以防放射源从铅罐中掉出。

4、在皮带输送机维修时,必须关闭放射源并上锁,以确保安全。

5、定期监测密封源射线装置周围环境的射线辐射强度。

6、放射性同位素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储存、领取,使用放射性源时必须进行登记、检查、做到帐物相符。

7、核子秤在开启的状态下,严禁从秤体支架中间通过或停留。

8、发生放射源泄露、丢失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执行放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采取防护措施,控制事故影响,保护事故现场,2小时内及时向上级环保、卫生、公安部门报告。

9、要做到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充分考虑时间、距离、屏蔽设施等因素,采取各种防护措施,使受照剂量控制在尽量低的水平。

武乡和信发电有限公司
2008年4月15日
巡点检制度及点检周期
一、每月进行一次剂量测定,发现异常,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二、当射线源被拆下时,要专人专管,一个礼拜进行一次检查,并对剂量进行测定记录。

武乡和信发电有限公司
放射源和射线装置明细表
一、装于6A皮带:
1、镅-241 活度37GBq(1c)
密封型(装在固定源室中源室装在工作铅罐中)
2、铯-137 活度3.7Bq(100mc)
密封型(装在固定源室中源室装在工作铅罐中)
二、装于6B皮带:
1、镅-241 活度37GBq(1c)
密封型(装在固定源室中源室装在工作铅罐中)
2、铯-137 活度3.7Bq(100mc)
密封型(装在固定源室中源室装在工作铅罐中)
武乡和信发电有限公司
2008年4月15日
设备定期检测申报日期及记录1、每年请长治市辐射所进行一次剂量鉴定。

附表一
放射源检查记录
附表二
隐患治理整改计划及完成情况汇总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