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1-2第一单元第2课《物体的内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课件《1.2物体的内能》 (共44张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课件《1.2物体的内能》 (共44张PPT)

练习:
3.两滴水银接近时能自动结合为一滴较 大的水银滴,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物质间有扩散现象
● ● ● ●
2、判断: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所以没有内能。 ( ×) B、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和机械能。( ×) C、甲物体比乙物体的温度高,则甲比乙的 内能大。(×) D、物体不一定都有内能。(×) E、某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大。 (√ )
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子间还存在排斥力
分子间的 相互作用
思考:究竟是吸引还是排斥与什么有关呢?
几个分子大小 引力 斥力 基本没有相互作用
分子间 的距离
规律
大约一个分子大小 超过10个分子大小
空中飞行的足球 具有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 具有的能叫动能
分子动能 不停地热运动的 分子也具有动能
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
一小杯水和一大桶水,它们的温度 相同,它们的内能是否相同?如果 不同,哪一个内能大?
答:不同,一大桶水内能大。 物体的内能还跟质量( 分子数的多少) 有关
请你比较内能与机械能的不同
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宏观的机械运 动情况有关, 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等微观粒子 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 关。
课前热身:
1、关于功和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能做功,就具有能量
B、一个物体没做功,就没有能量
C、一个物体能量越大,做的功一定越多
D、一个物体能量越小,做的功一定越少
2、指出下列各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
被拉伸的橡皮筋
水平路面上行进的火车
正在下落的石子
课前热身:
1、关于功和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一个物体能做功,就具有能量

物理物体的内能教案

物理物体的内能教案

物理物体的内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让学生了解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

3.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内能变化规律的能力。

4.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内能的因素。

2. 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内能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1.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 内能变化与热量传递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利用实验法和数据分析法研究内能变化规律。

3. 运用讨论法加深学生对内能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内部能量的存在和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对内能的兴趣。

3. 探究影响内能的因素: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了解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

5.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明确内能是物体内部的一种潜在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外部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内能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关系,如机械能、电能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内能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关系,理解热量传递的原理。

七、实例分析1. 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烧水、做饭等,让学生了解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内能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识。

八、内能与环境保护1. 让学生了解内能对环境的影响,如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等。

2. 引导学生关注节能减排,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九、内能的实际应用1. 让学生了解内能在工程、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热机、制冷设备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内能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高二物理教案:《物体的内能》

高二物理教案:《物体的内能》

高二物理教案:《物体的内能》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成绩分化的分水岭,成绩往往形成两极分化:行则扶摇直上,不行则每况愈下。

下面本文库为您推荐高二物理教案:《物体的内能》。

【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组成物质的分子具有动能及势能,并且了解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物体的内能以及物体内能由物体的状态所决定。

教学重点物体的内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重点。

学生只有正确理解物体的内能才能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及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教学难点分子势能。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什么样的能是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关系怎样二、新课教学1.分子动能。

(1)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着,所以运动着的分子具有动能,叫做分子动能。

(2)启发性提问:根据你对布朗运动实验的观察,分子运动有什么样的特点应答:分子运动是杂乱无章的,在同一时刻,同一物体内的分子运动方向不相同,分子的运动速率也不相同。

教师分析分子速率分布特点--在同一时刻有的分子速率大,有的分子速率小,从大量分子总体来看,速率很大和速率很小的分子是少数,大多数分子是中等大小的速率。

教帅进一步指出:由于分子速率不同,所以每个分子的动能也不同。

对于热现象的研究来说,每个分子的动能是毫无意义的,而有意义的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此平均值叫做分子的平均动能。

(3)要学生讨论研究。

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分析冷、热水的区别。

讨论结论应是:组成冷、热水的大量分子的速率各不相同,则其动能也各不相同,但就冷水总体来说分子的平均动能小于热水的分子平均动能。

教师指出:由此可见,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1)根据复习提问的回答(地面上的物体与地球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发生了形变的弹簧各部分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在它们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它们之间便具有势能)说明分子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由它们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称之为分子势能。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5篇)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5篇)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5篇)高二物理《内能》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做功、热传递.2.知道内能的变化可以分别由功和热量来量度.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难点:对做功和热传递等效性的理解.三、教与学教学过程:我们知道,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对给定的物体其内能跟温度和体积有关,温度和体积的变化导致物体的内能变化,那么通过怎样的物理过程来达到物体内能的变化是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演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棉花,尽快压下活塞,可看到棉花燃烧起来.1.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演示】厚壁容器的一端通过胶塞插进一只灵敏温度计和一根气针;另一端有一可移动的胶塞(用卡子卡住),用打气筒慢慢向容器内打气,增大容器内的压强.当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读出灵敏温度计的示数,打开卡子,让气体冲开胶塞后,再读出该温度计的示数,实验时可以观察到,胶塞冲出容器后,温度计的示数明显变小.2.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二)热传递可改变物体的内能【演示】点燃酒精灯,将铁丝的一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让一名同学手握铁丝的另一端,一会就觉得发烫.此实验说明:热量从铁丝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这一端的温度升高了,内能增加了.1.热传递:没有做功而使内能改变的物理过程叫做热传递.做功使物体内能发生改变的时候,内能的改变就用功数值来量度.外界对物体做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对外界做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减少多少.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的时候,内能的改变是用热量来量度的.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减少多少.2.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3.做功和热传递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做功使物体的内能改变,是其他形式的能量和内能之间的转化(不同形式能量间的’转化)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改变,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同种形式能量的转移)【例1】金属制成的气缸中装有柴油与空气的混合物,有可能使气缸中柴油达到燃点的过程是()A.迅速向里推活塞B.迅速向外拉活塞C.缓慢向里推活塞D.缓慢向外技活塞【解析】物体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而且两者是等效的.迅速向里推活塞,外界对气体做功,而且没来得及进行充分热交换,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如果达到燃点即点燃,故A正确.迅速向外拉活塞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B错.缓慢向里推活塞,外界对气体做功,但由于缓慢推,可充分进行热交换无法确定温度情况,故C错.同理D错.正确答案是A.【例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质量的两种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内能增量一定相同B.一定量0℃的水结成0℃的冰,内能一定减少C.一定量气体体积增大,但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内能一定减少D.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而保持体积不变,内能一定减少【解析】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相互作用的势能之和.相同质量的两种物体,分子数不同,初始温度及分子间相互作用都不尽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内能增量不一定相同,选项A不正确.0℃的水结成0℃的冰,既放出热量,又增大体积对外做功,因此,其内能一定减少,选项B正确.一定量气体经历绝热膨胀过程,对外做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减少,选项C正确。

高中物理-高二物体的内能教案

高中物理-高二物体的内能教案

高中物理-高二物体的内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体的内能的概念及其意义;2. 掌握物质内能的计算方法;3. 理解内能和热量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 内能的概念及其意义;2.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3. 内能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内能和热量的区别和联系;2. 内能在不同物质中的体现;3. 内能计算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大屏幕播放一段火车前进的视频,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火车在行驶中漆面会渐渐变暗、温度会渐渐升高?让学生回过头来思考为什么物体在运动中会发生一些变化,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

2. 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意义(1)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加热物体时,其温度会升高,物体内部的分子振动、旋转和运动会加速?(2)讲授内能的概念及其意义:物质的内能指的是由物质分子内部的不同运动方式所带来的能量之和,即分子内部的动能、势能之和。

(3)通过实验展示或演示过程,让学生感受物质内部能量的变化:取出一杯加了热水的水杯,教师让学生触摸杯中热水的温度,再触摸杯子的侧壁,问学生为什么热水比杯子热?教师解释原因:热水温度高,能量大,内能大,所以热水比杯子热。

3. 内能和热量的关系(1)问题出发:热是怎么传递的?(2)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往锅里加水,水会煮开?为什么往热水里加冰块,冰块会融化?为什么在冬天,加热器前面的空气会暖和,加热器后面的空气依然寒冷?(3)教师讲解:热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热由高温物体分子的热运动对低温物体的分子进行了“碰撞”,使得低温物体分子热运动加速,分子振动、旋转和运动加快,随着热源的作用持续加强,物质内部的分子也一直在运动,同时也就意味着物质内部的内能在不断地变化和转移。

4. 内能的计算方法(1)讲解物质内能的体现形式和计算方法:内能可以通过物质的温度和物质的热容来计算。

在计算内能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Q = m c ΔT,其中Q表示的是物质内能的变化量,m表示的是物质的质量,ΔT表示的是物质温度变化,而c则是物质的热容,表征物质每单位质量温度改变时,所需要的热量的大小。

物理物体的内能教案

物理物体的内能教案

物理物体的内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体的内能概念,知道内能与温度、体积等因素的关系。

2.掌握内能的传递方式,了解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基本原理。

3.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传递方式。

2.难点:内能与温度、体积的关系,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教具:热水瓶、冰块、金属棒、酒精灯、温度计、热敏电阻等。

2.资料图片:地球内部结构、热传导示意图、对流示意图、辐射示意图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物体为什么会热胀冷缩吗?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能有什么关系呢?(二)新课讲解1.讲解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运动的总能量,包括分子的动能和势能。

2.讲解内能与温度、体积的关系:温度升高,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内能增加;体积增大,分子间距增加,分子势能增加,内能增加。

3.讲解内能的传递方式:a.热传导:物体内部微观粒子之间的能量传递,主要发生在固体中。

b.对流:流体内部由于温度差产生的能量传递,主要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

c.辐射: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电磁波,传递能量,主要发生在高温物体表面。

(三)案例分析1.分析热水瓶的保温原理:热水瓶内部真空,减少热传导;瓶盖密封,减少对流;瓶体表面涂有反射层,减少辐射。

2.分析冰块在水中融化过程:冰块吸收水中的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直至冰块完全融化。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内能的概念和传递方式,谁能给我举个例子?(二)实验演示1.演示金属棒加热实验:将金属棒一端加热,观察热传导现象。

2.演示酒精灯加热水实验:观察水的对流现象。

3.演示热敏电阻实验:观察温度变化对电阻的影响。

(三)拓展延伸1.讲解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等,内能的来源和传递。

2.讲解生活中的热现象:太阳能热水器、空调、暖气等。

(四)课堂小结2.强调内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课件高二1.2物体的内能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课件高二1.2物体的内能

20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S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4.利用弹簧模型,巧记分子力的变化规律
弹簧模型
分子间的作用力
弹簧处于原长 r0 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r<r0 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r>r0
如果分子间距离约为 10-10 m 数量级时,分子间的 作用力的合力为零,此距离为 r0
Z S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提示:由题图可以看出,分子力随分子间距存在以下变化规律: (1)当 r=r0 时,其中一个分子所受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分子力表现为 0。 (2)当 r<r0 时,分子之间的引力小于斥力,此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3)当 r>r0 时,分子之间的引力大于斥力,此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当 r≥10r0 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很微弱,可认为分子之间的作用 力为 0。
15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S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问题导引●
如图所示,根据分子力曲线,你能得出哪些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的变化规 律?
16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4
一二三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物理教案之《物体的内能》

物理教案之《物体的内能》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物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让学生掌握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包括温度、质量和状态等。

3. 让学生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以及吸热和放热的特点。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内能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及吸热、放热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内能的微观解释。

2.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做饭等,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内部能量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是物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让学生理解内能的微观含义。

3. 分析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讲解温度、质量和状态等因素对内能的影响,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4. 讲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解释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熔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内能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内能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比较不同物体的内能:让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不同物体的内能差异。

2. 探究内能的转化: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实例,了解内能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化,如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

七、教学重点:1. 不同物体内能的比较。

2. 内能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化。

八、教学难点:1. 内能转化的现象及原理。

2. 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

九、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1-2第一单元第2课《物体的内能》优
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
教学目标

1.了解组成物质的分子具有动能及势能,并且了解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都与哪些因素有
关。
2.理解物体的内能以及物体内能由物体的状态所决定。
2
重点难点

物体的内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只有正确理解物体的内能才能
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及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
教学过程

3.1.1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物体的内能
一、复习提问
什么样的能是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关系怎样
活动2【讲授】物体的内能
1.分子动能。
(1)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着,所以运动着的分子具有动能,叫做分子动能。
(2)启发性提问:根据你对布朗运动实验的观察,分子运动有什么样的特点?
应答:分子运动是杂乱无章的,在同一时刻,同一物体内的分子运动方向不相同,分子的运动
速率也不相同。
教师分析分子速率分布特点——在同一时刻有的分子速率大,有的分子速率小,从大量分子
总体来看,速率很大和速率很小的分子是少数,大多数分子是中等大小的速率。
教帅进一步指出:由于分子速率不同,所以每个分子的动能也不同。对于热现象的研究来说,
每个分子的动能是毫无意义的,而有意义的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此平均值叫做
分子的平均动能。
(3)要学生讨论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