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性物质及环境的解释
爆炸和火灾环境危险区域划分

爆炸、火灾危险环境分区-------GB50058-92部分内容解读在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的第二章中,对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做出了规定,其中涉及到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分区。
在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中,对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划分和火灾危险区域划分做出了规定。
爆炸危险环境包括爆炸性气体环境和爆炸性粉尘环境。
爆炸性气体环境指含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是大气条件下气体、蒸气、薄雾状的易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燃烧将在全范围内传播。
爆炸性粉尘环境指含有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
爆炸性粉尘混合物是大气条件下粉尘或纤维状易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燃烧将在全范围内传播。
火灾危险环境:存在火灾危险物质以致有火灾危险的区域。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的划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2.2.1条: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一、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二、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三、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注1: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易燃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
)在对具体建筑物进行判断、划分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采取排除法,首先根据非爆炸危险区域的各项条件,判断现场是否属于非爆炸危险区域。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2.2.2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域:一、没有释放源并不可能有易燃物质侵入的区域;二、易燃物质可能出现的最高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值的10%;三、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的设备附近,或炽热部件的表面温度超过区域内易燃物质引燃温度的设备附近;四、在生产装置区外,露天或开敞设置的输送易燃物质的架空管道地带,但其阀门处按具体情况定。
物理爆炸的定义

物理爆炸是指由于物质的突然释放大量能量而产生的瞬时性爆发现象。
以下是对物理爆炸的定义解释:
物理爆炸是一种快速释放能量的过程,通常涉及到燃烧、化学反应、核反应或其他能量释放机制。
在爆炸中,能量以极高的速度在短时间内被释放出来,导致剧烈的物质运动和压力波传播。
爆炸过程中,能量的突然释放导致周围物质的迅速加热和膨胀,形成冲击波和高温气体。
这些冲击波和高温气体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和能量释放,造成爆炸的破坏性效应。
物理爆炸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化学物质的燃烧反应,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以及高压气体或液体的突然释放等。
这些过程中的能量释放导致爆炸现象,其规模和破坏力取决于能量的大小、速度和物质的性质。
物理爆炸在多个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包括军事、矿业、建筑、化工等。
在爆炸物的合理控制和安全防护下,物理爆炸技术可以用于爆破岩石、清除障碍物、破坏目标等。
然而,物理爆炸也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环境影响。
因此,对于爆炸物的安全储存、运输和使用,以及对爆炸现象的研究和控制,都是重要的科学和工程领域。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安装技术

目录
1
概念和定义
2
防爆电气安装工程规范
3
防爆电气设备选型
4 工程案例:联合安能液体石化码头工程
Page 2
爆炸危险环境概念
爆炸危险环境是指生产、使用、储存易燃易爆物质,并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且 有爆炸危险的场所。按照爆炸性物质的物态,分为爆炸性气体危险环境和爆炸性 粉尘危险环境。爆炸性气体环境是指在大气条件下,可燃性物质以气体或蒸气的 形式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被点燃后,能够保持燃烧自行传播的环境。爆炸性粉 尘环境是指在大气条件下,可燃性物质以粉尘、纤维或飞絮的形式与空气形成的 混合物,被点燃后,能够保持燃烧自行传播的环境。 本次培训从我公司参建的工程类型及特点等实际需要出发,重点解读爆炸性气体 危险环境电气安装技术。
光辐射式设备和传输系统的保护 隔爆型 增安型
本质安全型 浇封型 油浸型 正压型 充砂型
本质安全现场总线概念(FISCO) 光辐射式设备和传输系统的保护
Page 12
防爆形式 ia ma
——
op is d e ib mb o
px、py q
—— op pr
防爆电气设备的保护级别EPL和防爆结构的关系应符合下表:
分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应按引燃温度分组,引燃温度愈低的物质愈 容易引燃,危险性愈大。按照危险性大小,6个组别排序为: T6>T5 >T4>T3>T2>T1。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可查询
Page 14
②防爆电气设备的分级和分组。(判断安全性高低) 分级:防爆电气设备的分级对应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分级。按照安全 性高低,3个级别排序为:ⅡC> ⅡB> ⅡA。 分组:防爆电气设备的分组亦对应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分组。按照安 全性高低,6个级别排序为:T6>T5>T4>T3>T2>T1。 防爆电气设备的级别和组别不应低于该爆炸性气体环境内爆炸性气体混 合物的级别和组别。(也就是,设备的安全性要高于环境的危险性)
爆炸危险环境的划分

危险物质、危险环境的划分(GB3836-2000)一、危险物质的类、级、组划分:危险物质分为三类六级九组,即:Ⅰ类:矿井甲烷,分Ⅰ级、T1组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汽,分为ⅡA、ⅡB、ⅡC 级,T1~6组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分为ⅢA、ⅢB级,T11~13组二、危险环境的级(区)划分:危险环境分为三类八级(区)Ⅰ类:0、1、2级(气体环境)Ⅱ类:20、21、22级(粉尘环境)与火工品生产环境的F0、F1、F2区相对应(其特点是按危险工作间划分),DIP——A(B)20、21、22(A型:尘密;B型:防尘)Ⅲ类:31、32、33级(火灾环境)三、防爆型式1、隔爆型(d)、增安型(e )、充油型(o)、充砂型(q )、本质安全型(ia /ib )正压型(p )、无火花型(n)、特殊型(s )、浇封型(m)2、粉尘防爆型DIP——A(B)20、21、22(A型:尘密;B型:防尘)四、爆炸性气体引燃温度及设备允许最高表面温度分组五、危险环境的气体、蒸汽分级/允许使用设备级别六、防腐电工产品标志七、引入装置通径对应表八、国际防护等级的标准九、防爆标志:完整的防爆标志为:防爆型式+类别+级别+组别铭牌上应有“EX”凸纹标志。
十、名词解释1)、危险环境划分根据爆炸性环境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把危险场所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气体环境分为:0区、1区、2区0区:爆炸性环境中的爆炸混合物以气体、蒸汽或薄雾形式连续出现或长期存在的环境。
1区:在正常运行时,爆炸性环境中不太可能出现爆炸混合物以气体、蒸汽或薄雾形式的环境,1区是防爆电气设备的典型应用场所。
2区:在正常运行时,爆炸性环境中不太可能出现爆炸混合物以气体、蒸汽或薄雾形式,或偶尔出现并短时间(不多于2小时)存在的环境。
粉尘环境分为:20区、21区、22区20区:在正常运行时,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长期存在,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或无法控制的环境及容器内。
2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粉尘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但未划入20区的环境。
爆炸的概念解释

爆炸的概念解释爆炸是一种迅猛而剧烈的化学或物理反应,它产生了大量的能量、高温和气体体积的急剧扩大。
爆炸通常是由于能量的突然释放而引起,这种能量可以来自于化学物质的燃烧、核反应或其他高能量源。
对于一个爆炸事件,有几个关键要素是不可缺少的,包括燃料、氧气和点火源。
燃料是指能够燃烧的物质,例如炸药、燃料油或天然气等。
氧气是燃烧所必需的气体,可以是来自空气中的氧分子或化合物中的氧离子。
点火源是引发燃烧反应的因素,如火花、高温或电子激发等。
当燃料和氧气混合在一起,并接触到点火源时,爆炸就可能发生。
在点燃时,燃料和氧气将发生快速的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和气体。
这个氧化反应所释放的能量会引发燃料周围的更多反应,形成连锁反应的过程。
在爆炸中,能量迅速释放,导致剧烈的气体膨胀和高温。
爆炸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诱发、点火、初始压力和能量释放、气体膨胀和光亮。
首先,在诱发阶段,点火源使燃料和氧气混合,并且达到了燃点。
接下来是点火阶段,点火源引发了反应,燃料开始燃烧。
在初始压力和能量释放阶段,化学反应迅速释放出能量,导致气体的扩展和压力的增加。
然后,在气体膨胀阶段,燃料周围的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并形成冲击波。
最后,在光亮阶段,由于能量释放而产生的高温和光亮表现出来,形成了火焰和闪光。
爆炸不仅能够造成可见的火焰和冲击波,还产生大量的声波和热能。
火焰是可见的燃烧产物,由红、橙、黄、蓝等颜色的光子组成。
冲击波则是由于气体的迅速扩张而产生的压力波,可以引起建筑物的破坏和人员的伤害。
声波是由爆炸产生的压力变化导致周围空气的振动,引起的空气压缩和膨胀形成的,可以传播很远并引起听觉上的震动。
热能是在爆炸中产生的高温物体所具有的能量,能导致燃烧物体和周围环境的加热。
爆炸在军事、工业和民用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军事领域,爆炸能够用于炸药、弹药和火炮等武器的制造。
在工业领域,爆炸被用于炼铁、炼油、化工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
在民用领域,爆炸还被用于控制岩石和土壤、拆除建筑物和矿井以及破坏物的清理等工作。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性质的化学物品或场所。
为了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需要制定相应的防火防爆制度。
1. 分类管理:根据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性质和危险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类别,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2. 安全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存放在专用储存设施中,并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分区、分隔储存,确保安全间距和通风条件。
3. 防火防爆设施: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存放区域内,应设置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电气设施等,以防止火灾蔓延和爆炸发生。
4. 消防设备: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包括灭火器、消防喷淋系统、防火卷帘门等,以应对突发火灾。
5. 防静电措施:对于易产生静电的物品,应采取相应的防静电措施,如接地装置、静电导电屏蔽等,以避免静电引发火灾或爆炸。
6. 监控和报警系统: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应安装监控和报警系统,及时监测和预警可能的火灾或爆炸风险。
7. 员工培训:对从事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管理和操作的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火防爆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8. 定期检查和维护: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消除潜在的火灾和爆炸隐患。
9. 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火灾和爆炸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人员和具体执行措施,以便在发生火灾或爆炸时能迅速有效地应对和处置。
10. 管理监督:建立健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的管理制度,进行定期的安全评估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和安全管理的长效性。
爆炸危险区域

DOCS
DOCS SMART CREATE
爆炸危险区域概述与安全措施
01
爆炸危险区域的定义与分类
爆炸危险区域的定义及成因
爆炸危险区域是指存在潜在爆炸危险的场所
• 爆炸物质的存在,如气体、粉尘、液体等 • 爆炸环境的形成,如高温、高压、静电等 • 爆炸能量的释放,如化学反应、物理过程等
爆炸危险区域的个人防护
• 佩戴防爆头盔,保护头部安全 • 穿戴防爆防护服,保护身体安全 • 使用防爆工具,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爆炸危险区域的个人防护培训
• 开展个人防护培训,提高员工的自救互救能力 • 制定个人防护规定,确保员工正确使用防护装备
爆炸危险区域的应急防护
爆炸危险区域的应急防护
•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责任 •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对爆炸事故的能力 • 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如救援车、救援器材等
爆炸危险区域的应急处置方案
• 制定应急处置程序,明确应急处置责任和措施 • 建立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对爆炸事故的能力
爆炸危险区域的应急处置演练
• 开展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应对爆炸事故的能力 • 分析应急处置演练结果,不断完善应急处置方案
爆炸危险区域的人员疏散与救援
爆炸危险区域的人员疏散与救援
• 制定人员疏散计划,确保人员安全疏散 •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提高救援能力和效率
• 采用醒目的颜色和明确的图案 • 标识应易于识别和理解
爆炸危险区域的警示措施
爆炸危险区域的警示措施
• 设置警示标识,如警示带、警示牌等 • 采取隔离措施,如护栏、警戒线等 • 制定安全规定,如进入许可、操作要求等
爆炸危险区域的警示宣传教育
• 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 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爆炸事故的能力
爆炸性环境的基础知识详解

3 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的主要参数
所谓爆炸性气体/蒸气的分组,是便于防爆电 气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根据各种气体/蒸气的点燃 温度不同,而划分为6个组别:T1、T2、T3、T4 、T5、T6,当然,防爆电气设备在设计制造中, 其可能点燃的发热部件或设备表面温度应满足各 个组别的要求。
我国国家标准GB3836.1、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标准和欧洲EN标准等均采用上述的分组方
法。美国NEC500标准却划分的更加详细,见表3 。
表3
GB、IEC、EN、NEC505
温度组别
最高表面温度(℃)
3.4爆炸性混合物的点燃温度 点燃爆炸性混合物所需的热表面最低温度。
3 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的主要参数
3.5爆炸性气体的级别
爆炸性气体的级别是便于Ⅱ类隔爆型电气设备和本 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制造,根据其特性而划分为 ⅡA、ⅡB、ⅡC三个等级。它们是根据气体/蒸气 的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和最小点燃电流比 MIC来划分的。
可燃性粉尘环境是指:在大气环境条件下,粉尘 或纤维状的可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燃 烧传至全部未燃混合物的环境。
1 气体/蒸气类爆炸性物质及环境的解释
1.3 爆炸危险场所
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出现或预期可能出现的数量 达到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 用专门措施的区域。具有爆炸危险、有人员作业 或设备运行的区域。
目录
1. 气体/蒸气类爆炸性物质及环境的解释 2. 爆炸的基本观点 3. 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的主要参数 4. 可燃性粉尘的主要参数
3 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的主要参数
3.1闪点 闪点是指在标准条件下,使液体变成蒸气的数量能够形成可燃性气体/空 气混合物的最低液体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爆炸性物质及环境的解释
(气体/蒸气类)
北京华荣伟业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供应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认证防爆电器、国际认证防爆灯具,国际认证防爆格兰等上千种防爆产品,能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防爆电气的需求。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等文件整理出以下防爆基础理论,供参考,有整理的不对之处,欢迎交流。
爆炸性物质是指可燃性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
可燃性物质在防爆技术中,是指物质(这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本身是可燃性的,并能够产生可燃性气体、蒸气或薄雾。
可燃性液体又包括:可燃性液体和易燃性液体。
爆炸性环境是指可能发生爆炸的环境。
爆炸性气体环境是指:在大气环境条件下,气体或蒸气可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被点燃后燃烧将传至全部未燃混合物的环境。
可燃性粉尘环境是指:在大气环境条件下,粉尘或纤维状的可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燃烧传至全部未燃混合物的环境。
爆炸危险场所是指: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出现或预期可能出现的数量达到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用专门措施的区域,也是具有爆炸危险、有人员作业或设备运行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