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中风的辨证施护
中风的中医护理查房

中风的中医护理查房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阻塞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症状性突发疾病。
中风后的护理对于患者康复至关重要,中医护理在中风的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关于中风的中医护理的查房的相关内容。
首先,中风的中医护理查房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病程等。
中医护士需要了解中风的种类,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其次,中医护理查房需要进行中医辨证施护。
中医辨证施护是中医治疗的核心内容,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可以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中医护士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而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在中医护理查房中,还需要了解患者的中医诊断。
中医诊断是针对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护而制定出来的,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病症,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护士需要对患者的诊断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案。
另外,中医护理查房过程中还需要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的治疗效果也需要一段时间来观察。
中医护士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舌苔的变化、脉象的变化等,来判断治疗的效果。
只有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医护士才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中医护理查房中还需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评估。
中风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遵循中医的治疗原则,包括保证营养均衡、限制高脂食物、禁止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中医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然后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
最后,在中医护理查房中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评估。
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中医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及时进行干预。
可以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综上所述,中风的中医护理查房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中医护士通过查房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辨证施护、中医诊断、治疗效果评估、饮食评估和心理评估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中风(中经络)的中医护理

吞咽困难的护理
1.主要是要防止饮食、饮水的呛咳,造成病人窒息或吸 入性肺炎。 2.尽量避免卧姿饮水、进食,而应采取坐姿进食和饮水。 3.病人可以先使用吸管食用流质,慢慢地吸入,逐步训 练咽部协调动作。 4.出现进食呛咳时要让病人侧卧,拍背以帮助病人把呛 入物咳出。
饮食护理
为了避免病人偏瘫侧感觉障碍加 重,必须创造条件使偏瘫侧受到 最大刺激。 1.病房内电视机、床头柜应摆放 在病人患侧,以吸引患者将头转 向患侧,避免患侧忽略。 2.家属、陪人、医生、护士应站 在病人患侧与其交谈及握手,以 提供更多的刺激。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病人的仰卧位睡姿
④ 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 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 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 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⑤ 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 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 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 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⑥ 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5、情志护理
中风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 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 绪,避免不良刺激。 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 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 绪,积极治疗。
6 、临证(症)施护
高热者给予头部冰袋冷敷。 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 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 救治 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 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第二章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的 具体内容
中风急性期的中医护理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预防并发症的 发生。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控制血压:监测血压情况,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降温处理: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冰敷、酒精擦浴等,降低体温,预防高 热惊厥。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目录
壹 述中
医 护 理 方 案 概
贰 案中
的风 具中 体医 内护 容理
方
叁 评案中
价的风 实中 施医 与护 效理 果方
肆 注案中
意的风 事适中 项用医
范护 围理 和方
第一章
中医护理方案概述
中风的定义和分类
添加 标题
中风定义:是指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的以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 木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中风恢复期的中医护理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中药调理: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治疗方案,以调节气 血、疏通经络。
推拿按摩:通过手法按摩,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 康复训练等。
优化护理流程: 简化护理流程, 提高护理效率, 确保患者得到及 时、有效的护理 服务。
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有效的监督 机制,对中风中 医护理方案的实 施情况进行定期 评估和反馈,及 时发现问题并进 行改进。
第四章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的 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的适用范围和适用人群
中风的中医辨证施护

对 患 者 要进 行 耐 心 的解 释 和 说服 ,增强 患者 对 于 治 疗 的信
心 ,减少 对患 者 的烦 扰 ;对 于半 身不 遂 的患 者 ,特 别要 注 意 患
肢 的护 理 ,保 持肢 体 的功 能位 置 ,防 止 患肢 的受 压 变形 ;患者 病 情稳 定后 可 协助 患 者适 当 活动 ,进 行 肢 体 按 摩 。加 快患 者
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O.o5)。
2.3 两 组 护 理 满 意 度 比较
观 察 组 患者 家属 对 于护 理 的满 意 度 为 95.0% ,明显 高于 对 照 组 的 82.5% (火 0.05)。见 表 2。
合 口张 、鼻 鼾 息微 、手 撒尿 遗 、汗 出肢 冷 、肢体 软瘫 、舌 痿 、脉 微 欲绝 。对于 闭证 患者 .应 该 时刻 保 持 病 室 的安 静 通 风 ,嘱
表 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JJ
咐患 者 尽量 少 活 动 ,防止 脑 出血 的再 次 发生 ;可 以让 患 者 的
头偏 向一 侧有 利 于 呼 吸通 畅 ,呼 吸困 难 的患 者给 予 氧 气 吸 人 ,并 保 持 鼻 导 管 通 畅 ;做 好 口腔 护 理 ,每 日用 盐 水 清洗 口
注 :与 对 照组 比较 , P<O.05
腔 2~3次 ;保 持 患 者 的二 便 通 畅 ,对 于 便 秘患 者 可 采 取 中药 灌 肠 法 ;双 眼 闭 合不 全 者 可用 氯 霉 素 眼药 水 。对 于脱 证 的护 理 ,给 予 患 者 平 卧位 ,鼻 饲 流 食 ,给 予 氧 气 吸 入 ;二 便 自溢 患 者 ,要 经 常 对 患 者 进 行 擦 洗 和 换 衣 。保 持 被 单 和褥 单 的 清 洁 ,预 防 褥 疮 的发 生 ;密 切监 视患 者病 情 变 化 ,如 出现 血 压 下 降 、呼 吸 急 促 、脉 细 微 等 危 象 ,应 该 立 即 通 知 医 生 进 行 抢 救 。 1.3 疗 效 标 准
中风的辨证施护规范

中风的辨证施护规范【概述】中风以突然昏仆, 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或不经昏仆而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证。
病位在心脑肝肾。
是在内伤积损,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老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诱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而发病。
临床分为中脏腑、中经络。
西医学中的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及面神经麻痹等病,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评估】1、评估病人的起病情况。
2、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舌象、脉象的变化。
3、评估有无神经功能受损①观察有无精神、情感、智能、失用障碍。
②观察有无“三偏征”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③了解有无失语及失语类型。
④有无眼球运动及视力障碍。
⑤有无口角斜或鼻唇沟变浅,有无饮水反呛。
⑥有无大小便失禁。
【辨证】1、中经络①风痰阻络证②风火上扰证③阴虚风动证④气虚血瘀证⑤痰浊瘀阻证2、中脏腑①闭证②脱证(阴竭阳亡)【症状和体征】(一)中经络1.风痰阻络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蹇,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数。
2.风火上扰证: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3.阴虚风动证: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手指瞤动,甚或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4.痰浊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舌暗紫,脉滑。
5. 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中脏腑1.闭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2.脱证(阴竭阳亡):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手汗,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

2024-01-09
目录
• 引言 • 病情观察与评估 •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 饮食调养与营养支持 • 心理护理与康复训练 • 家庭护理指导与健康教育
01
引言
中风及脑梗死恢复期定义
中风
中风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 为主症的病症。
脑梗死恢复期
过难关。
语言及认知功能康复训练
语言训练
针对患者的语言障碍,制定个性化的语言训练计 划,如发音练习、词汇扩展等。
认知功能训练
通过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洗漱 、进食等,提高其自理能力。
运动功能康复训练
被动运动
02
病情观察与评估
生命体征监测
体温
定时测量体温,观察热 型及发热原因,注意保
暖。
脉搏
观察脉率节律及强弱 ,判断病情轻重及变化
。
呼吸
观察呼吸频率、深浅度 及节律,保持呼吸道通
畅。
血压
定期测量血压,观察血 压波动情况,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神经系统功能评估
01
02
03
04
意识状态
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清晰,有无 嗜睡、昏迷等表现。
预防复发
中医护理注重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通过调理身体 、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预 防中风的复发。
护理目标与原则
护理目标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 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调节患者 情志,增强康复信心。
护理原则
以患者为中心,全面评估患者的状况 ;注重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 方案;综合运用各种中医护理技术, 如针灸、推拿、拔罐等。
中风(中经络)中医护理

加强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研 究: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护 理模式在中风(中经络)治疗 中的应用,发挥中西医各自 的优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 的中风(中经络)护理体系。
提高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知 度和接受度:通过宣传教育 和科普活动,提高患者对中 医护理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增强患者选择中医护理的意 愿和信心。
感谢您的观看
推荐食谱
如山药粥、薏米粥、木耳炒肉片、清 蒸鱼等,具有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滋阴润燥等功效,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
康复训练指导与建议
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方案,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 训练、认知训练等。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应保持积极乐 观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争 取早日康复。
发病机制探讨
肝阳化风
素体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 上亢;或情志失调,恼怒太过, 气火内盛,阳气升动无制,气血 上逆,挟痰挟火,横窜经络,蒙
蔽清窍而发病。
热极生风
邪热内盛,则热极动风;或外感 邪热入里,燔灼肝经,煽动内风
而发病。
阴虚风动
年老肾亏,或房室劳倦、七情过 极、饮食失调等耗伤肾阴,阴虚 则阳亢,水不涵木而致肝阳上亢 ,复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触
03
中医护理原则与方法
整体观念指导下的护理原则
01
02
03
平衡阴阳
通过调节饮食、起居、情 志等因素,使人体阴阳平 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调整脏腑功能
根据中风患者脏腑功能的 失调情况,采取相应的护 理措施,如调理脾胃、疏 肝理气等。
扶正祛邪
在护理过程中,注重扶助 正气,祛除病邪,提高患 者的抗病能力。
预防复发
中医护理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的思想,通过调整患者生活方式、 饮食习惯等,预防中风的复发。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存在问题和挑战分析
患者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存在差异,对中医护理方案的 反应也不尽相同,需要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更加精细化的治 疗方案设计。
中医疗法标准化
目前中医疗法的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不同医师的操作手 法和治疗效果可能存在差异,需要加强中医疗法的规范化 和标准化建设。
中西医结合治疗将成为未来中风治疗的重要趋势,中医护理方案将与西医治疗手段相结合 ,形成更加综合、有效的治疗方案。
智能化辅助诊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中医诊疗将更加智能化,通过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为患者提 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诊疗服务。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镇肝熄风汤
适用于肝肾阴虚型中风患者,具 有滋阴潜阳、熄风通络的效果。
针灸、拔罐等非药物疗法在康复过程中作用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减轻疼痛、 麻木等症状。常用穴位包括合谷、曲池、足三里等。
拔罐疗法
通过在患处拔罐,形成负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 ,有助于消除肿胀和缓解疼痛。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和执行
01
制定方案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中医治疗方
案。
02
调整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3
执行方案
确保患者按照治疗方案进行规范的治疗和护理,包括按时服药、定期针
灸、拔罐等。同时,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提高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中风患者在恢复期需要全面的教育和心理支持,以帮助其 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身心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患者教 育和心理支持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辨证
中风的发生,主要在于患者平素阴阳失调,气血亏虚,调养失摄,忧思恼怒,饮食失节,劳累伤正,外受时邪等诱发。
发病的主要病理为阴不恋阳而致肝阳暴涨,阳化风动,气血逆乱,挟痰挟火,窜扰经脉,闭寒心窍而致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症。
临床上常将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
中经络者一般无神志改变而病轻,中脏腑常有神志不清而病重。
(1)中经络:大部分患者神志清楚,少数患者有轻度的意识障碍。
证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口角流涎,半身不遂,舌质红,苔白腻,脉弦细。
(2)中脏腑:根据正邪情况有闭证和脱证之分。
①闭证:邪闭于内,以痰浊为主,为实证。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禁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
可见气粗,鼻鼾,痰鸣。
舌苔黄腻,脉弦滑数;②脱证:气脱于外,以正气外脱为主,为虚证。
突然昏迷,面色苍白,目合口张,手撒汗多,遗尿,四肢厥冷,舌痿,脉细弱或微欲绝。
2施护
(1)按急症一般常规护理。
(2)病室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噪声,强光刺激。
(3)绝对卧床休息。
中经络者宜去枕平卧,中脏腑者头部略高,不要随意搬动。
(4)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痰阻者,随时吸痰。
中脏腑者应避免舌下坠,舌咬伤。
(5)做好口腔、皮肤、眼睛护理。
用复方佩兰漱口液清洁口腔每日2~3次。
眼睑不能闭合者应给予凡士林纱布或生理盐水纱布敷盖,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尿管,每日清洁消毒尿道口一次,预防尿路感染。
定时翻身,按摩骨突处预防褥疮发生。
(6)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神志、瞳孔、体温、呼吸、舌苔、脉象、血压及四肢活动等病情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
如患者血压速升,呼吸变深,脉缓为早期脑疝的表现。
血压急剧下降,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表示病情严重。
若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血压测不到,呈阴阳离决的表现。
出现上述症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7)口眼歪斜者,可针刺大迎、地仓、颊车、下关等穴。
语言障碍者应早期进行语言训练。
半身不遂应注意局部保暖,受压部位用2%红花酒精液按摩。
一切注射应在健侧进行。
(8)饮食宜清淡。
给予少油、低盐、低糖、易消化食物。
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食物不宜过冷或过热。
鼻饲时头偏向一侧,不宜过多过快。
(9)恢复期应指导患者坚持功能锻炼,保持心情舒畅,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避免疲劳和情感所伤,防止复发。
中风之症重在预防。
对40岁以上,平素血压偏高经常头痛、眩晕或感肢体麻木以及一时性语言不利等症,多属中风先兆。
注意加强防治。
应嘱其平时节肥腻、烟酒、忌辛辣、戒躁怒、节房事,适当增加体力锻炼增强体质,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