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课程标准.doc
声乐课程标准

音乐表演(声乐方向)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适用专业】音乐表演(声乐方向)专业【授课单位】声乐教研室【开课学期】五学期【学时数】142节【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声乐课程是音乐表演(声乐方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与实际演出过程高度一致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情景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声乐表演的基本发声技巧及作品分析的能力,达到能够在舞台上演绎相关曲目的技术水平。
本课程与视唱练耳、中西方音乐史等前导课程和音乐写作小常识、合唱、指挥等后续课程共同形成“演、编、教、评、组”一专多能人才培养系统,在讲练结合的行动学习和真实的舞台实践中,使学生获得音乐表演岗位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发展职业关键能力,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同步提高。
本课程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基于职业工作过程、以培养职业能力和素质为本位,结合项目教学培养学生舞台实践能力。
在教学内容选取中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中国歌曲为主体,培养适合区域文化市场需求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采取“做中学”的培养模式,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学习任务的安排者、检查者和引导者,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观,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智力、性格特点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做到因材施教。
二、课程目标1.工作任务目标能够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一定的演唱技巧,灵活演绎不同风格与体裁声乐作品,具有具备在舞台上完整演唱歌曲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即兴伴奏、合唱的排练与指挥以及简单文艺娱乐节目的策划与编排,能够预测并完善的处理舞台表演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保证舞台表演的成功。
2.职业能力目标(1)专业能力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良好的视唱听辨能力、分析阐释声乐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恰当表现歌曲内涵与意境的演唱技能。
(2)方法能力具有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具有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自学获取新技术的自我更新能力;利用网络、文献等获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3)社会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协商,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幼儿学前教育)《声乐》课程标准(五专)

《声乐》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208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性质《声乐》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训练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进行唱歌的教育教学实践性专门强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几年的时刻学习训练,掌握歌曲演唱的全然技能技巧,内容包括唱歌理论知识的学习,发声方法的学习,幼儿歌曲的学习与演唱方法,全然合唱指挥与训练。
在幼儿歌曲上侧重让学生了解幼儿歌曲特点和演唱方法以及如何培养幼儿唱歌的兴趣。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为《乐理与视唱练耳》,后续课程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紧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学生今后从事幼教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具有正确引导幼儿在音乐生活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歌曲演唱的发声原理与生理机能;●歌曲演唱发声方法的全然理论与训练;●合唱指挥的全然方法与合唱训练;●学前儿童歌曲的特点及演唱方法;2.能力目标:●能够利用所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曲的演唱;●能够依据学前儿童的特点进行儿歌演唱;●能够进行简单的合唱指挥及排练;3.素养目标:●初步形成正确发声的观念,激发学生演唱的兴趣,逐渐形成积极的职业认同感,形成职业理想,同时获得研究学前教育相关学科的乐趣。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四、实施建议〔一〕教材及参考书教材选用与编写应表达专科学生的特点,既要表达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又要考虑专科学生的可同意性。
本课程选用教材选自复旦大学出版社杨丽华夏艳平主编的全国学前教育专业系列《声乐》-5-1版参考教材1.《中外优秀歌曲选》胡郁青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中外经典儿歌钢琴弹唱精选》刘红主编湖北青年儿童出版社〔二〕教学建议声乐是一门实践性专门强的专业必修课程,他要求学生与老师能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学生更需要全程全身心的参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状态。
采纳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1.采纳讲解、示范、练习、讨论、展示、反响、多元评价等多种教学方法及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整版)《声乐》课程标准

完整版)《声乐》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声乐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前言:随着经济建设步伐加快,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凸现。
为满足用人单位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尽快培养掌握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和各种教育手段的高素质幼教人才,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通过参考其他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情况并进行网上调研等其他形式获取数据,我们明确了本专业的培养定位、职业岗位、培养规格以及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
课程标准:声乐是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是训练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进行歌唱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要求学生经过两年的时间研究训练,掌握歌曲演唱的基本技能技巧,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和娴熟的发声技巧。
设计思路:本课程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抓好基本功的训练,反对拔苗助长的教学方式。
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反对千人一面、千人一声。
贯彻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注意选择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作品来进行声乐训练,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品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努力使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舞台演出的机会,提高学生表演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采用集体课、小组课和大班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集体课由教研组所有老师集体研究解决学生的问题;小组课由任课教师开展组内的观摩研究与典型辅导;大班课讲授有关声乐理论知识及专题讲座。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全面提高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质量,突出学前教育学科特点,侧重幼儿歌曲的教唱,鼓励边弹边唱,培养上岗教学能力;侧重成人声乐歌曲的学唱,培养声乐专业能力。
通过两年的研究,学生将掌握歌曲演唱的基本技能技巧,取得优异的成绩和娴熟的发声技巧。
本文旨在介绍声乐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通过不同形式的歌曲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艺术魅力。
同时,教师需要了解少年儿童的嗓音特点和发音器官的有关知识,以更好地教授适合少年儿童演唱的歌曲。
声乐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声音训练,让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并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
《声乐》课程标准

《声乐》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声乐》课程类型:实践课学时:96学分: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三专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声乐》是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的一门专业实践课,是音乐类课程中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
旨在训练学生能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及艺术表现,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幼儿音乐教学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为核心的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技能课程。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1)本课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理念,注重技能、强化能力,加强素质教育。
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2)本课程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渗透,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学生的教师职业需求出发,以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为指导,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3)本课程本课程共开设5个学期,总学时180。
对《声乐》教材第一至三册进行整合,分为六个模块进行教学,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歌曲由浅至深,由易到难,选取了部分初、中级歌曲,同时在“幼儿歌曲”环节中增加了歌曲表演唱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演唱技巧和歌曲教学能力为主线。
在实践教学方面,本课程增开了课外实践环节,以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为辅助阵地来加强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
3、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的状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能分析处理一般声乐作品;有一定的范唱能力;了解幼儿的发声的生理特点、训练方法、保护嗓音的常识以及歌唱教学中的科学方法。
能胜任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和课外儿童声乐活动的辅导工作。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声乐课程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掌握合唱、指挥训练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熟练地演唱初中及程度的中外歌曲,并同时提高声乐作品的分析与表达能力,学习幼儿歌曲的范唱和教学技能,,同时发展创造性参与音乐艺术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声乐课程标准-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声乐》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50324适用专业:音乐表演学时:148学分:9开课学期:第一至五学期第一部分前言1. 课程性质与地位《声乐》是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必修课的专业技巧课之一,是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以工作岗位为出发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融知识性、技能性、艺术性、实践性为一体,按照地方文化娱乐及文艺团体声乐表演工作和中小学音乐课、课外声乐活动辅导等相关行业的工作流程与工作方法,将声乐表演、教学、培训融为一体的一门课程。
2.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深化课程改革,更新课堂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课改要求,探索实践先进的育人理念,融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围绕培养学生歌唱和表演能力为目标,坚持能力目标为导向,积极开展学、练、演三位一体,三线并行教学模式,构建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多维”课程体系。
从教学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分解,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学习基础、专业能力特点及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教学任务,精选课程内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艺术实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快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
具体做法是:成立课改小组,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学生问题会诊、教研活动、课程讲座和“青春1+1”、排练演出等校内外系列实践活动、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大学生艺术展演和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各级比赛活动打造课程理论实践教学平台,全方位提升学生专业发展空间。
针对职业岗位要求,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坚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则。
声乐课是一门艺术性、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的准确性、歌唱性、生动性,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感、旋律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表演才能,使学生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神形兼备,具备正确理解和分析作品的能力,达到能很好的运用科学发声方法完整演唱作品的目的。
7《声乐》课程标准-音乐舞蹈

声乐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声乐二、课程性质、课时《声乐》是音乐舞蹈专业重要的技能课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艺术,是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运用人声进行艺术表现的一门学科。
声乐课要求学生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理解掌握一般中外声乐作品,熟悉作品风格,并具有一定的范唱能力,能胜任幼儿音乐课教学和课外儿童声乐活动辅导工作。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音乐舞蹈专业共144学时。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核心是解决实际的发声,演唱的问题。
在教学中,一定要通过直观的示范、讲解,让学生反复体会、练习,找到用气和共鸣的感觉,使声音具有气息支点、混合共鸣、通畅、圆润、自然。
1、学习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具备一定的识谱(五线谱与简谱)的能力。
2、培养音乐听觉、音乐记忆和音乐感受力,提高普通话水平和音乐表现能力。
3、加强文学修养,扩大知识面。
4、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呼吸、发声、共鸣、吐字。
四、课程内容与学习目标(下表适合于第一学期)(下表适合于第二学期)五、课程考核办法本课程为考查课,采用百分制形式计分。
该课程考核内容与所占比重如下表:六、课程建议1、教学建议(1)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示范讲解法、观摩法、练习法等方法(2)结合理论与实践、兼顾综合性、时效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系统的声乐实践内容训练,培养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学习兴趣2、教材建议七、实训教学资源要求1、配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及相关教学辅助教具;2、应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实物样品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对声乐有更深入的了解。
八、其它说明。
《声乐基础》课程标准

《声乐基础》课程标准专业:高一年级音乐专业声乐学科一、课程简介:声乐基础是音乐专业的的重要课程,也是技能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由于人数多,基础差,学生的声乐知识几乎是空白的,而要使学生对声乐知识的理解、接受变得容易,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习声乐的自信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音乐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教授基本的演唱发声原理,声情并茂的演唱初级曲目,是本学期的教授重点。
二.课程目标歌唱的呼吸能力、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咬字、歌曲的演唱和艺术表现等.三、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模式集中授课与单个授课相结合。
四.课程内容要求和设计学习任务学习项目学习情境学时学习情境1 学习情境2歌唱的发声原理以及歌唱姿势介绍基本发声的理论概念以及歌唱的基本姿势了解发声器官及发声原理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2 歌曲欣赏歌曲《花非花》了解背景,音乐欣赏欣赏歌曲 4歌唱的呼吸训呼吸的速度练习快吸快呼,慢吸慢呼发声曲练习 6学习任务学习项目学习情境学时学习情境1 学习情境2练打嘟噜练习了解掌握打嘟噜的基本要领和目的打嘟噜练习 6歌唱的语言训练元音发声要求U母音练习,i母音练习母音发声练习8口腔打开要求掌握口腔的打开要领.半打哈欠状态练习口腔的打开4歌唱的共鸣训练介绍基本理论概念,进行练习发声练习,共鸣点《思乡曲》曲调学习,共鸣体验6 歌曲演唱《思乡曲》了解歌曲创作背景简谱识谱,气息平稳,共鸣训练4歌唱的呼吸训练声音与气息的对抗i母音练习声音与气息的协调控制4 呼吸的控制歌曲气息控制ia母音的转换练习歌曲练习《故乡的小路》识谱学唱4歌唱的语言训练咬字前后位置发声曲练习《沂蒙山小调》学习中国歌曲的咬字发音方式8歌唱的语言训练五个元音(a.ei.i.o.u)的发声练习发声曲练习歌曲《送别》声音流畅自如,咬字清晰8声音稳定与气息支持中音音区腔体的建立中声区发声曲加强练习歌曲《月之故乡》声音与气息的统一8五、实施建议课程开始部分,主要以示范和教唱为主,后面章节时,自学歌曲是学生学习歌曲的主要方式。
《声乐》课程标准

《声乐》课程标准开设学期:1、2、3、4、5总学时:135课时(9学分)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方向技能必修课程,授课方式以个别授课为主。
(2)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演唱的发声原理、发声性质、发声方法,具备演唱技能和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富有特色的实用型高素质音乐艺术人才,是音乐表演专业(声乐)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一)设计理念本课程始终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因材施教为原则的基本理念,合理选取课程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思路以岗位能力的需求为目标,结合“听、唱、弹”一体化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理解、掌握声乐理论知识和演唱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最终实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团结协作的专业精神,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质量服务意识。
3、培养学生具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及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
(二)知识目标1、掌握声乐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歌唱的发声原理。
2、了解歌唱声部与音域的划分。
3、掌握嗓音的结构与保健常识。
(三)能力目标1、具备基本演唱的能力。
2、具备合唱、重唱的能力。
3、具备分析歌曲的能力。
4、具备与其它器乐协调配合的能力。
5、具备全方位音乐表演的能力。
6、具备艺术实践能力。
四、课程内容五、课程实施建议(一)师资要求1、在校专职教师均具备本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2、本专业任职教师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创新能力。
3、本专业专、兼职教师均具备“双师型”素质。
(二)教学方法建议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2、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点。
3、组织学生观摩名师、名家的专题讲座和音乐会,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五年制幼师专业使用第一部分前言一、指导思想:以校领导对幼师音乐工作的要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幼师声乐教学质量为目标。
突出幼师学科特点,在教学中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侧重幼儿歌曲的教唱,鼓励边弹边唱,培养上岗教学能力;二是侧重成人声乐歌曲的学唱,培养声乐专业能力。
二、课程性质声乐是音乐专业重要的基础课 , 是训练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进行歌唱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要求学生经过三至五年的时间学习训练 , 掌握歌曲演唱的基本技能技巧 , 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和娴熟的发声技巧。
教材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主编的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试用教材。
《声乐》部分包括声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发声练习的学习,幼儿歌曲的学习,在幼儿歌曲上侧重让学生认识如何教学,如何培养幼儿的兴趣。
《中外优秀歌曲选》等参照教材中通过专业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习各种唱法,从初级到高级,是符合学生参加艺术类深造的教材。
三、课程基本理念:1.贯彻“百花齐放 , 百家争鸣”的方针 , 鼓励不同流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 为繁荣我校的声乐教学艺术做出自己的贡献。
2.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 , 抓好基本功的训练 , 反对拔苗助长的教学方式。
3.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 反对千人一面、千人一声。
4.贯彻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 注意选择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作品来进行声乐训练 , 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品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5.努力使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 , 为师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舞台演出的机会 , 提高师生表演的综合能力。
6.采用个别课、集体课、小组课和大班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个别课 : 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教学方式。
集体课 : 由教研组所有老师集体研究解决学生的问题小组课 : 由任课教师开展组内的观摩学习与典型辅导。
大班课 : 讲授有关声乐理论知识及专题讲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掌握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嗓音保护的有关知识。
2、通过演唱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不同形式的歌曲提高歌唱和表现能力,体会音乐的艺术表现和艺术魅力。
3、了解青少年的嗓音特点和发音器官的有关知识,更好的教授适合青少年演唱的歌曲。
1、声乐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声音训练,让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并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
2、通过参加校内组织的晚会、声乐比赛、社会的公益演出,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以巩固所学专业知识。
3、走进中小学进行实践教学,教授青少年演唱歌曲、排练合唱,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1)、音乐教师要当“最佳演员”:教师的各种示范:包括唱歌、弹奏、表演、指挥、语言、教态都要恰到好处。
特别是范唱,它是点燃学生形象思维的“火花”。
(2)、要掌握“最佳学习时机”:有张有弛,劳逸结合的进行教学,不可让学生的大脑和嗓子过渡疲劳。
(3)、要采用“最佳教学手段”:教唱新歌时,可利用教材插图、挂图、剪贴报刊图片、突出画面形象、使学生容易接受。
(4)、要创造新歌教学所需要的“最佳音乐气氛”:要善于启发与引导学生以丰富的联想,准确美好的艺术表现,把音乐艺术形象体现出来。
(5)要力争“最佳教学效果”抓住视唱教学环节,如教唱歌谱与视唱练习,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识谱能力。
(6)能者为师,请优秀的学生独奏或范唱(7)节假日观摩文艺表演等。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课时安排及学时分配:声乐课开课时间:(第一学年至第五学年)(一)理论教学学时分配学期内容学时1 歌唱发音的基础知识和嗓音的保护常识一年 2 连音、顿音发音练习,简易的独唱曲203 连音、顿音、咬字、吐字的发音练习4 扩开音域5 力度变化10 二年6 运用力度、速度、情感的变化,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7 青少年的发音器官及音域三年8 歌唱共鸣种类、运用、调节109 变声期的声音训练及保护(二)实践教学学时分配学期序号内容学时一年 1 声乐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声音训练,首先要求学100 生建立正确的歌唱姿势,逐步培养积极歌唱的心理和良好的歌唱状态。
2 建立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使其体会到气息丢声音的支持作用,做到有气息支持的歌唱。
要求吐字清楚、音准、节奏准确。
3 能较好地演唱一年级的教材,较正确的表达歌曲的4 思想内容。
( 1)发音训练: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选用不同韵律进行训练。
( 2)歌曲:中国歌曲 5—— 6 首,外国歌曲 1—— 2 首。
二年 1 要求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进行演唱。
70 在巩固中声区基础上,适当扩展音域。
2 在发声中要求声音连贯、流畅、圆润,基本做到语3 言清楚,字正腔圆。
本学期应演唱中外歌曲 10—— 15 首。
4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组织的晚会、声乐比赛5三年 1 要求学生有控制的运用气息进行歌唱。
702 根据学生特点,训练换气技巧,扩展音域,逐步获得较好的混合共鸣。
3 演唱中外歌曲 10 首。
4 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公益演出、声乐比赛1 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歌曲能力,在演唱时能较准确80 四年的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五年 2 演唱中外歌曲 5 首。
(上) 3 走进中小学教授青少年演唱歌曲、排练合唱选修二、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一、(一、二)年级1.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歌唱姿势 , 积极的歌唱心理状态 , 逐步树立良好的歌唱习惯。
2.初步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作用 , 逐步训练对气息的控制能力。
3.初步体会喉咙的打开对歌唱的作用 , 喉咙能基本稳定地进行歌唱。
4.以自然声区为基础 , 着重中声区的训练 , 要求声音干净柔和自然通畅 , 没有明显的毛病。
5.歌唱音域上学期在 c1___d2 左右 , 下学期在 c1___e2、 f2 左右。
6.第一学年注重基础的训练 , 不应急于扩大音域 , 应该追求音质的悦耳动听。
7.培养学生理解分析作品的能力 , 较好地演唱本年级的作品。
8.加强学生歌唱的听觉训练 , 逐步树立正确的声乐概念 , 使学生能较科学地进行演唱。
9.曲目数量练声曲 :4~6 首。
中国作品 :6~8 首。
外国作品 4~6 首。
10.考试曲目数量:中外歌曲任选一首二、(三、四)年级1.学生能基本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用于歌唱。
2.在巩固中声区的基础上 , 进行过渡声区的训练 , 适当扩展音域。
3.训练声区的的连接转换 , 使声区基本统一。
4.声音要求连贯流畅圆润自如。
5.歌唱音域女高音在 c1____#f2 、 g2 左右,女中音在a____d2、降 e2 左右 ,6.曲目数量练声曲 :4 首。
中国作品 :6 首。
外国作品 :2 首。
7.考试曲目数量 :中外歌曲各一首8.典型歌曲四、五年级1. 要求学生对气息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较自如地运用在歌唱之中。
2.进行头声区的训练 , 扩展音域。
使三个声区基本统一 , 较自如地转换声区。
3.学会运用混合共鸣进行良好的歌唱。
4.重点进行曲目的选择确定、加工处理 , 要求学生能较好地把握声音的技巧 , 很连贯流畅地演唱作品 , 较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感情 , 语言清晰准确。
5.歌唱音域女高音在 c1____g2、a2 左右 , 女中音在 a_____e2、f2 左右。
6.曲目数量练声曲 :4 首。
中国作品 :6 首。
外国作品 4 首。
第四部分声乐教学参考曲目一、中国部分一年级1. 花非花( 黄自) 1=D (b~e2)2. 踏雪寻梅( 黄自) 1=E (b~e2)3. 问( 黄自) 1=G (d1~e2)4. 买布谣( 赵元任) 1=E (c1~f2)5. 长城谣( 刘雪庵) 1=F (d1~f2)6. 梅娘曲( 聂耳) 1=G (d1~e2)7.铁蹄下的歌女( 聂耳 ) 1=F (c1~d2)8. 塞外村女( 聂耳) 1=*E ()9. 二月里来( 冼星海) 1=G (d1~e2)10. 渔光曲( 任光) 1=G (d1~e2)11. 日落西山( 张曙) 1=G (d1~e2)12. 清流( 贺绿汀) 1=E (e1~e2)13. 牧羊姑娘( 金砂) 1=F (d1~f2)14. 牧羊歌( 李曦) 1=F (c1~f2)16.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 美利其格 ) 1=F (b~e2)17. 半屏山(魏立、王碧云) 1=F (c1~f2)18. 高高太子山( 可义) 1=F (d1~f2)19. 思乡曲( 郑秋枫) 1=*E (b~c2)20. 大海啊故乡( 王立平) 1=F (c1~d2)21. 跑马溜溜的山上 ( 康定情歌 ) 1=F (d1~d2)22. 页里麦( 新疆民歌) 1=*A (f1~d2)二年级1. 叫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 1=E (b~#f2)2. 黄水谣( 冼星海) 1=E (b~g2)3. 延水谣( 郑律成) 1=E (e1~#f2)4. 红豆词( 刘雪庵) 1=*G (*d1~*a2)曲) 坤) 宁)5.阳关三叠(1=*A(*d1~*a2)6.飞蛾(周1=G(b~g2)7.偶然(李1=*E(*e1~g2)8.秋收(张鲁、古书惟瞿维) 耳)1=*E(g~*e2)9.唱支山歌给党听1=A(#c1~#F2)10.天下黄河十八湾(( 践桑桐) 1=D (a~e2)11.毛主席的恩情比山高水长1=珊) 斌) 心)12.茶山1=*B13.黄1=*E14.一个黑人姑1=E(b~d2)15.摇篮鹤娘新曲歌((d1~g2)楼((*e1~g2)在歌唱((施铁罗杜鸣光南) 1=E (b~#c2)16.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施光南17.打起手) 1=D鼓唱起歌((b~d2)施光南) 1=E (b~e2)18.一抹夕阳(施光南) 1=G19.中国的土地(施光南) 1=F20.我爱你塞北的雪( 刘锡津) 1=*B (d1~g2)21.我爱梅园梅( 郑秋枫) 1=D (d1~g2)22.美丽的孔雀河 ( 郑秋枫 )23.长江之歌 ( 王世光 )24. 我和我的祖国( 秦咏成) 1=*E (*b~g2)25. 夕阳红( 张丕基) 1=*E (*b~*e2)26. 拾彩贝( 樊帆) 1=*A (c1~f2)27. 在那遥远的地方 ( 青海民歌 ) 1=*E (f1~f2)28. 太阳出来喜洋洋( 四川) 1=*E (a1~f2)29. 槐花几时开( 四川民歌) 1=F (d1~f2)30. 嘎达梅林( 内蒙民歌) 1=*E (*b~*e2)31. 牧歌 ( 蒙古民歌 ) 1=G32. 嘎俄丽泰( 哈撒克民歌) 1=F (c1~f2)33.送我一枝玫瑰花 ( 新疆民歌 )1=C34. 玛依拉 ( 哈撒克 ) 1=E35. 燕子( 新疆哈撒克民歌) 1=*B (f1~g2)36. 曲蔓地( 新疆民歌) 1=*B (f1~g2)37. 在银色的月光下 ( 塔塔尔民歌 ) 1=*E (d1~g2)38. 三十里铺 ( 陕北民歌 ) 1=C39. 绣荷包( 云南民歌) 1=G (d1~g2)40. 小河淌水( 云南民歌) 1=*E (c1~g2)41. 想亲娘( 云南民歌) 1=*D (*d1~*a2)三年级1. 玫瑰三愿( 黄自) 1=*E (b~*a2)2. 思乡( 黄自) 1=*E (*e~g2)3. 春思曲( 黄自) 1=F (c1~g2)4. 大江东去( 青主) 1=G (e1~e2)5. 我住长江头 ( 青主 ) 1=G6. 点绛唇赋登楼1=F (d1~g2)7. 思乡曲( 夏之秋) 1=E (e1~#g2)8. 黄河怨( 冼星海) 1=*A (*b~*b2)9. 黄河颂( 冼星海) 1=C (c1~e2)10. 松花江上( 张寒晖) 1=*E (*e1~g2)11. 嘉陵江上( 贺绿汀) 1=D (b~#f2)12. 杨白劳( 马可) 1=*D (a~e2)13. 满江红( 古曲) 1=E (b~#f2)14.桂花开放贵人来( 罗宗贤 ) 1=G (e1~b2)15.岩口滴水( 罗宗贤) 1=*B (d1~c3)16. 蝶恋花答李淑一(瞿希贤) 1=*B (*b~f2)17. 生活是这样美好18.我( 郑秋枫 )爱你,1=*E中国((*e1~g2)郑秋枫) 1=F (c1~g2)19.秋——帕米尔 , 我的家乡多么美20.美丽的孔雀河 ( 郑秋枫 )21.乌夜啼 ( 阿镗 )22.驼铃 ( 马俊英 )23.我的祖国妈妈( 施光南) 1=*E (*b~f2)24. 风萧瑟( 施光南) 1=*A (*d1~*a2)25.不幸的人生( 施光南) 1=*A (c1~*b2)26.祖国,慈祥的母亲27.江( 陆在易 )河1=G万古流((d1~g2)王立平) 1=*E (*b~f2)28.长城永在我心上(陆祖龙、王晓君) 1=*E (*b~f2)29.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 ( 王云之、刘易民 ) 1=G(b~e2)30.我爱你,中华(敖昌群) 1=F (c1~a2)31.生命的星( 徐肇基) 1=*A (c1~*b2)32.捎个梦儿回故乡( 杜鸣心 ) 1=G33. 乡音、乡情( 徐沛东) 1=*E (*e1~g2)34. 大森林的早晨( 徐沛东) 1=A (e1~#g2)35. 哦! 我的大东北1=C (e1~a2)36. 二月里见罢到如今 ( 陕北民歌 ) 1=G (d1~a2)37. 小白菜( 河北民歌) 1=*A (*e1~*a2)38. 等你到天明( 哈撒克民歌) 1=F (c1~g2)39.美丽的孔雀河 ( 郑秋枫 )二、外国部分渴望一年级春天( 莫扎特) 1=D (d1~d2)多年以前( 贝利) 1=F (f1~d2)在路旁( 巴西民歌) 1=F (d1~f2)摇篮曲( 勃拉姆斯) 1=F ( f1~f2)虽然你冷酷无情 ( 卡尔达拉 )我多1=F么(d1~e2)痛苦1=*B (d1~e2)(二、三)年级阿玛丽莉1=*B (d1~ e2)胜利啊! 胜利1=C ( c1~f2)围绕着我崇拜的人儿( 切斯蒂) 1=G (d1~f2)你早知道( 托雷利) 1=E (#c1~#f2)恒河上升起太阳( 斯卡拉蒂 ) 在我的1=*A心里((e1~e2)斯卡拉蒂) 1=*A (e1~f2)紫罗兰( 斯卡拉蒂) 1=*B (f1~g2)别在使我痛苦迷茫( 斯卡拉蒂) 1=*B (#f1~f2)(三、四)年级北方的星( 格林卡) 1=D (e1~g2) 你们可知道 ( 莫扎特 )1=*B索尔维格之歌( 格里格) 1=C (e1~a2)我悲伤啊我痛苦 ( 格林卡 )哈巴涅拉舞曲 ( 比才 )(四、五)年级世上没有优丽荻茜怎能活( 格鲁克 )1=C 你再不要去做情郎( (c1~f2)莫扎特) 1=C (c1~e2) 美丽的时刻即将到来 ( 莫扎特 )鞭打我吧 ( 莫扎特 )我亲爱的爸爸( 普契尼) 1=*A (*e1~*a2)主人 , 请听我说 ( 普契尼 )漫步街上 ( 普契尼 )人们叫我咪咪( 普契尼) 1=D (d1~a2)为艺术为爱情( 普契尼) 1=*G (*e1~*b2)晴朗的一天( 普契尼) 1=*G (*d1~*b2)偷洒一滴泪( 唐尼彩蒂) 1=*G (f1~a2)母亲教我的歌( 德沃夏克) 1=D (f1~g2)月亮颂 ( 德沃夏克 )哈巴涅拉舞曲 ( 比才 )二、教材及参考书1.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使用教材2.《声乐》复旦大学出版社杨丽华夏艳平3.《声乐教程》山东文艺出版社徐青茹等4.《中外优秀歌曲选》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胡郁青5.《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声乐卷)》湖南文艺出版社,余开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