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小儿神经系统的解剖特点主要包括髓鞘发育、神经元数量和连接、突触可塑性等方面。

首先,小儿神经系统中的髓鞘发育还不够完全。

髓鞘是由神经细胞的突起形成的一层脂质绝缘层,能够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然而,在儿童期,髓鞘的形成尚未完成,特别是在出生后的几年里,髓鞘逐渐形成并逐渐改善神经传导的速度。

其次,小儿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数量和连接也有所不同。

与成年人相比,小儿神经系统的神经元数量可能更多。

在儿童期,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这些增加的神经元和神经连接为儿童的感知、学习和记忆能力提供了更丰富的基础。

另外,小儿神经系统的突触可塑性也是其重要的特点之一、突触可塑性是指神经元之间连接强度和效率的可调节性。

在儿童期,由于脑发育的不断变化和突触的重塑,儿童的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更加敏感,并且更容易形成新的神经连接。

这种突触可塑性为儿童的学习和记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综上所述,小儿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儿童在感知、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特殊优势。

首先,髓鞘的发育不完全使得神经传导的速度较慢,这可能影响到一些神经功能的正常发展。

其次,神经元数量和连接的增加为儿童的感知、学习和记忆能力提供了更丰富的基础。

最后,突触可塑性的存在使得儿童更容易形成新的神经连接,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总之,小儿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髓鞘发育、神经元数量和连接、突触可塑性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儿童在感知、学习和记忆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

了解和理解小儿神经系统的特点对于医学和教育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供更好的医疗和教育条件。

神经生理课件.ppt

神经生理课件.ppt
骼肌受到外力牵 张使其伸长时, 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肌肉收缩, 此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牵张反射分 两种类型:一为肌紧张,另一为腱反 射。
肌紧张(muscular tension):是 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所发生的牵张 反射。
腱反射(tendon reflex):指短 暂快速牵拉肌腱时所发生的牵张反射。
三、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
特异投射系统(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 丘脑的感觉接替核接受除嗅觉外,躯体各种特异性感觉传 来的神经冲动,再通过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其主 要机能是引起特定感觉,称为特异投射系统。 非特异投射系统(un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 :
1. 胆碱能受体
M型受体 N型受体 N1受体
N2受体 2. 肾上腺素能受体
α受体
α1受体 α2受体
β受体 β1受体 β2受体
3. 中枢内递质的受体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reflex) 反射弧(reflex arc)(图)
二、中枢内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聚合式(图) 辐散式(图) 链锁式(图)
动力定型(dynamic stereotype):动物在一 系列有规律的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的作用下, 经过多次反复的强化,神经系统能够相当巩固地建立 起一整套与刺激相适应的功能,并表现出一整套有规 律的条件反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所形成的整套条件 反射,称为动力定型。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
三、神经活动的类型
(一)神经递质
1. 外周神经递质 (1)乙酰胆碱 (2)去甲肾上腺素 (3)肽素 2. 中枢神经递质 (1)乙酰胆碱 (2)单胺类 (3)氨基酸类 (4)肽类 肾上腺突触的递质化学

医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专题课件

医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专题课件

爪形手
易损部位:肱骨中段或中、下1/3交界处。
损伤后的主要运动障碍是前臂伸肌瘫痪,表现为抬前臂时呈“垂腕”状态。感觉障碍以第1、2掌骨间隙背面“虎口区”皮肤最为明显。桡骨颈骨折时,也可损伤桡神经深支,其主要症状是伸腕能力弱和不能伸指。
垂腕征
胸神经前支:12对 肋间神经:T1~T11 肋下神经:T12 分布:分布于肋间肌、腹肌前外侧群; 胸、腹壁皮肤及胸、腹膜壁层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神经系统的功能
(一) 控制和调节其他系统的活动, 使人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 维持机体与内、外环境统一
神经系统活动方式
reflex
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聚 集在一起。 皮质: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聚集在大脑和小脑表面。 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轴突聚集在一起。 神经核: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聚集在一 起,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称~。 神经节: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聚集在一 起,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称~。
感觉 运动
躯体传入纤维(皮肤及深层的肌腱) 内脏传入纤维(内脏、心血管、腺体)
躯体传出纤维 (骨骼肌) 内脏传出纤维 (平滑肌、心肌、 腺体分泌)
脊神经走行和分布规律 1 按体节排列 2 上、下两节段脊神经的范围相互 重合 3 与血管伴行 4 分支:分前支、后支、脊膜支、交通支
脊髓内部结构
1.灰质
2.白质
3.网状结构
功能
反射
传导
深反射
脊髓横切面(颈髓)
脊髓灰质
后角
前角
侧角
(T1--L3)
脊髓灰质和白质
前索
侧索
后索
固有束

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

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

一、神经系统--解剖特点
• 3.小脑发育
晚 • 3岁左右小脑 小脑功能逐 渐完善。 • 1-3岁婴幼儿 平衡能力差, 易摔跤、动 作协调性不
一、神经系统—生理特点
• 1.脑功能发育不全: 6岁儿童的大脑在重量上
已接近成人水平,但功能不完善,在运动、语 言、思维等各方面都不及成人,需要用大量的 信息刺激,来帮助婴儿建立起各种感觉通道; • 2.大脑易兴奋、易疲劳:精力不集中、易疲劳; • 3.自主神经发育不全:内脏(呼吸、心跳、消 化等)功能活动不稳定。
二、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2.鼻泪管和咽鼓管: • 鼻泪管短,鼻腔感 染易引起眼部疾病; • 咽鼓管短、宽、直, 呈水平位,咽部炎 症易引起中耳炎。
二、呼吸系统
• 3.喉:喉腔狭窄,
声门狭窄,粘膜下 组织疏松,炎症易 引起喉头水肿、声 音嘶哑、呼吸困难、 窒息(急性喉炎)。 声带薄,音调尖 高,声音易疲劳 。
三、消化系统—解剖特点
1.口腔: • 口腔黏膜非常细嫩, 血管丰富,易于受伤, 清洁口腔时,需谨慎 擦洗。 • 唾液腺发育差,分泌 量极少,口腔比较干 燥;生后3-4个月时唾 液分泌开始增加,5-6 个月时显著增多,由 于口底浅,故常发生 流涎,称为生理性流 涎。 • 牙齿发育变化大,婴
三、消化系统—解剖特点
扭转。
三、消化系统—生理特点
• 1.新生儿有吮吸和
吞咽反射; • 2.唾液分泌:新生 儿少,口腔易干燥, 3-4个月时增多, 5-6个月最多,易 流涎。淀粉酶分泌 少,3个月以内不 易添加淀粉类食物。
淀粉类食物
• 主要指富含碳水化合物
的食物,以及根茎类蔬 菜。 • 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大米、玉米、小麦等; • 根茎类蔬菜:土豆、山 药、薯类等。 • 此外,各种豆类和香蕉 等含淀粉比较多的水果 也包括在淀粉类食物中。

小儿学龄前幼儿儿童生理解剖

小儿学龄前幼儿儿童生理解剖
(三)幼儿耳的卫生保健 1.不要用锐利工具给幼儿掏耳朵。 2.预防中耳炎。 3.减少环境中的噪音。
● ●
第三章 运动系统
一、概述 运动系统由骨骼、肌肉和骨连接构成。可以活 动的骨连接叫关节。肌肉跨过关节,由两端的肌腱 与骨相连,并包围着骨骼。肌肉收到脑发出的信号 而收缩,通过肌腱牵拉骨骼,以关节为支点,产生 相应的动作。此外,骨骼还起着支持人体、保护内 脏器官和造血等功能。

6.骨盆是由髋骨与脊柱下部的骶骨和尾 骨围成的骨性腔。婴幼儿时期,髋骨由髂 骨、坐骨和耻骨借软骨连接起来,一般在 18~25岁左右才骨化成为一块完整的骨。
(二)肌肉 ● 1.幼儿肌肉中水分较多,蛋白质及储存的糖原较 少,因此肌肉柔嫩,收缩力较差,力量小,易疲劳。但 由于幼儿新陈代谢旺盛,疲劳后恢复较快。 2.婴幼儿时期,支配大肌肉群活动的神经中枢发 育较早,故大肌肉动作发育较早,躯干及上下肢活动能 力较强;支配小肌肉群活动的神经中枢发育较晚,手部 腕部小肌肉群活动能力较差,难以完成精细的动作。
一、概述 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循环系统。血 液循环指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再从全身回到心脏的 过程,该系统包括血液、心脏和血管。淋巴循环是指 全身淋巴液进入血管、参加血液循环的过程,淋巴系 统包括淋巴液、淋巴管和淋巴结。
● ●
(一)血液循环系统 1.血液 血液存在于心脏和血管中,由血浆和血细胞 组成。 血浆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它是血细胞生 存的环境,并起着运送血细胞、养料、细胞和代 谢废物等作用。 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一)骨骼 人体有206块骨。骨的基本构造包括骨膜、骨 质和骨髓三部分。骨的成分主要包括无机盐和有机 物。无机盐丰要是钙、磷化合物,使骨坚硬;有机 物主要有骨胶原等蛋白质,使骨有韧性和弹性。

儿科护理学-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小儿神经系统特点1.大脑小儿出生时大脑的重量约370g,占体重的1/8~1/9。

小儿出生时大脑的外观已与成人相似,脑表面有主要沟回,但较浅且发育不完善,皮质较薄,细胞分化较差,髓鞘形成不全,对外来刺激反应缓慢且易泛化。

大脑皮质下中枢发育已较为成熟,而大脑的皮质及新纹状体发育尚不成熟,故出生时的各种活动主要靠皮质下中枢调节。

小儿的脑耗氧量,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占总耗氧的50%,而成人则为20%,缺氧的耐受性较成人更差。

2.脊髓小儿脊髓的发育,在出生时已较为成熟,约重2~6g,是成人脊髓的1/4~1/5,脊髓的末端在第二腰椎下缘,新生儿时达第3腰椎水平,随年龄增长,4岁时达1腰椎上缘。

所以腰椎穿刺时注意,应以3~4腰椎间隙、新生儿以4~5腰椎间隙为宜。

小儿脑脊液检查正常值(二)神经反射1.终身存在的反射(1)浅反射:出生时即生存,终生不消失的反射,包括角膜反射、瞳孔反射、结膜反射、吞咽反射。

提睾反射到出生4~6个月后才明显。

(2)腱反射:从新生儿期可引出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等。

腱反射的减弱或消失提示神经、肌肉、神经肌肉结合处或小脑病变。

2.小儿时期暂时性反射随着年龄增长,在一定年龄反射消失。

(2)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并终生存在的反射3.病理反射巴宾斯基(Babinski)征(2岁以下小儿巴宾斯基征阳性可考虑为生理现象)、戈登(Gordon)征、霍夫曼(Hoffmann)征、查多克(Chaddock)征等。

4.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凯尔尼格(Kernig)征、布鲁津斯基(Brudzninski)征等。

(三)小儿神经系统检查1.一般检查检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精神发育和行为,皮肤有无异常素斑、脊柱有无畸形、叩击痛、异常弯曲等。

可根据小儿对外界声、光、疼痛、语言等刺激的反应来判断其意识障碍的程度。

2.头颅检查应注意检查头颅大小(头围)、形状、前囟是否闭合与张力、颅骨透照试验是否阳性等。

小儿麻醉ppt课件

小儿麻醉ppt课件
50
五 术中输血输液
原因:小儿代谢快,成长快,体内水份多 (胞内水分少,胞外水份多);细胞外液 在术中易丢失
水的生理需要量与代谢有关 水需要量:<10kg 100ml/kg/d,
41
注意事项
①插管前面罩充分供氧 ②放置喉镜、显露声门及插管时,动作应轻柔,
避免创伤 ③导管通过声门及环状软骨时应无阻力 ④插管后听诊两肺呼吸音应一致,如改变体位
应再次听诊,以防导管脱出或插入过深
42
全麻装置: 小儿全能麻醉机 无效腔小 专用回路:新鲜气流量>分钟通气 量的2.5倍
43
LMA的应用: 损伤小、生理干扰小、 漏气、不能吸痰、反流误吸 禁用:饱胃、肠梗阻、体位不当、 食道过短,重度肥大的扁桃体
20
五 肝脏及胃肠系 统
肝酶:发育不成熟。 药物的结合能力差,降解 反应减少,清除半衰期延长
肝糖原:储备少,处理蛋白的能力差,低血糖和 酸中毒倾向
血浆中蛋白:含量低,结合力低,血浆游离药物 浓度高
胃肠:吞咽协调差,胃食管易反流
21
六 神经系统
神经髓鞘:发育不完善,脂溶性药物作用增强 血脑屏障:通透性高,药物在脑内的浓度高,
5 Benzodiazepines
Diazepam 肝脏疾病 <6m 不用 Midazolam 水溶性 无注射痛,唯一用于婴儿
与阿片类合用, 增加呼吸抑制
31
(三)阿片类镇痛药 1 Fentanyl 起效快,延迟性呼吸抑制,
呼吸遗忘
2 Sulfentanil 心动过缓及无节律 3 Remifentanil 超短效,术后疼痛
9
3 呼吸功能
1)肺容量小,潮气量小,减少无效腔 呼吸做功增加时,RR增快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甘氨酸。 *谷氨酸的受体分型
①促代谢型受体:11种 ②促离子型受体:海人藻酸受体5种,AMPA-R4种 , NMDA-R6种。
46
三、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一)反射的分类
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生
来就有、数量有限、比较固定和形式低级的反射。 包括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
30
递质和调质的分类
分类 家族成员
胆碱类 乙酰胆碱
胺类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 胺
氨基酸 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γ-氨基丁酸 类
肽类
下丘脑调节肽、血管升压素、催产素、阿片肽、脑 -肠肽、血管紧张素II、心房钠尿肽等
嘌呤类 腺苷、ATP
气体 一氧化氮、一氧化碳
脂类 花生四稀酸及其衍生物(前列腺素类)
糖尿病
6
2、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①生理完整性 ②绝缘性
③双向性 ④相对不疲劳性
7
(二)神经胶质细胞
1.在周围神经:
卫星细胞,又称被囊细胞 (Satellite cell;
Capsular cell)
施万细胞,又称神经膜细胞 (Schwann’s cell;Neurolemmal cell)
胞体
N元
树突
突起
轴突
4
神经元基本功能
接受刺激、传递信息 ①感受刺激 ②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③可将神经信息传给效应器
5
2、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
功能:传导兴奋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 0.4~120m/s 影响因素: ①直径:正比; (有髓f)6×直径(m); ②有无髓鞘: 有髓Nf快(跳跃式传导); ③髓鞘厚度: 轴索/总直径=0.6时最佳 ④温度:一定范围内正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