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验证规范

合集下载

产品认证实施规则(通用要求)

产品认证实施规则(通用要求)

文件编号:PCR-0000(0706)产品认证实施规则(通用要求)20071/0版中国船级社目录前言 (3)第1章总则 (4)第2章认证依据 (8)第3章认证模式 (9)第1节一般规定 (9)第2节设计评估 (10)第3节型式试验 (11)第4节工厂审查 (14)第5节制造检验 (18)第6节出厂检验 (19)第7节单件/单批检验 (20)第4章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 (21)第1节认证申请 (21)第2节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24)第3节获证后的监督 (26)第5章认证证书 (28)第1节认证证书的有效性 (28)第2节认证证书的增项与更改、换新、取消 (30)第6章认证标志的使用规定 (33)第7章认证收费 (34)前言中国船级社(以下简称本社)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有关法令注册登记的、为社会利益服务的专业技术机构/组织,并在国内外建立了多个网点,形成了遍布全球的服务网络。

本社的服务宗旨是:对船舶、海上设施、集装箱以及相关的工业产品提供合理和安全可靠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并通过本社独立、公正和诚实的检验、认证和技术服务,为交通运输、海上开发及相关的制造业和保险业服务,为促进水上和相关工业领域人命和财产的安全与保护海洋及其他环境服务。

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以下简称本规则)是本社根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要求,为适应相关产品认证业务开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文件。

它阐明了本社对相关产品的认证及有关活动所规定的条件和要求。

本规则由通用要求和专用要求两部分组成,各部分不能单独使用。

本规则自生效之日起执行。

第1章总则1.1 适用范围1.1.1 本规则适用于本社发布的认证产品目录中的产品。

1.2 定义1.2.1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规则:1)本社——中国船级社。

2)申请方——是指申请产品认证的组织。

通常,申请方在获得认证证书后就成为获证方。

3)工厂——申请方所代表的或与本社产品认证有关的产品生产厂或生产车间。

4)认证证书——在本社名义下颁发并经本社盖章的用来证明对产品给予认证的正式文件。

产品检验流程标准

产品检验流程标准

产品检验流程标准产品检验的标准流程是什么,产品的质量标准是什么。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产品检验流程标准,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产品检验流程标准一、目的规范生产中心出货检验流程,提高检验力度,确保出货产品品质以及质量可控性。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生产中心产品出货的检验。

三、产品检验规范1. 检验的必要性检验是实施品质管理的基础,通过检验工作,可以了解产品质量现状,以采取及时的纠正措施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其主要目的就是“不允许不合格的产品件进入下一道工序”。

亦是最古老最实在的质量保证方法之一。

2. 建立预防措施(1) 首先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这是取得质量体系成效的先决条件。

(2) 明确存在的主要潜在问题,提出可行的改进目标。

(3) 决定采取预防措施的实施计划。

(4) 应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改善)循环的科学方法,保证措施的具体落实和有效执行。

(5) 实施预防措施,并加以验证。

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6) 将采取措施的有关信息提交管理评审,以评定措施的适宜性。

3. 检验措施(1) 检验项目如有不合格项,立即通知相关处理人员,对其问题进行确认。

(2) 确认无误后对其不合格品进行退换货处理。

(3) 如问题可自行修复,通知相关处理人员查验,待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再次检验,合格后方可出货。

产品质量标准涵盖方面完整的产品质量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两个方面: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事物制订的技术准则。

根据其内容不同,技术标准又可分解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三方面的内容。

1、基础标准:是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是制订产品标准和其他标准的依据。

常用的基础标准主要有:通用科学技术语言标准; 精度与互换性标准; 结构要素标准; 实现产品系列化和保证配套关系的标准; 材料方面的标准等。

2、产品标准:是指对产品质量和规格等方面所作的统一规定,它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依据。

产品标准的内容一般包括:产品的类型、品种和结构形式; 产品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产品的包装、贮运、保管规则; 产品的操作方法说明,使用注意事项说明等。

车载高清Camera UV胶粘接力验证规范

车载高清Camera UV胶粘接力验证规范

文件名称Camera UV胶粘接力验证管理规范1.目的:为规范新产品新材料UV胶粘接力验证流程,确保交付品品质可靠和验证流程可控。

2.范围:新品开发或供应商材料(lens、holder、UV胶)工艺变更、供应商变更之 plasma参数和UV胶粘接力验证。

3.定义:3.1胶为粘接介质之lens轴向或径向粘接力3.2粘接力标准为纵目科技自行定义,接受标准:粘接力和断裂面均符合要求。

各机型标准对照表,新增机种定时更新机型Holder Lens UV胶轴向力材质:ADC12 颜色:黑色舜宇AT106B材质:PPS+45GFDELO OB786 ≥70kg材质:ADC12 颜色:黑色舜宇AT106C材质:A6061DELO OB786 ≥100kg材质:ADC12 颜色:灰色舜宇AT106C材质:A6061DELO OB786 ≥100kg材质:ADC12 HOLDER灰色舜宇AT106C材质:A6061DELO OB786或Fuller AD2103≥100kg材质:S sw 15045 材质为PBT-GF30 DELO OB786或Fuller AD2103M≥70kg断胶面判定标准合格图示(金属:holder 360度从胶层断裂,塑料:塑料层拉裂或胶层断裂)文件名称Camera UV胶粘接力验证管理规范不合格图示:( holder或lens胶面残余<360度,无残胶部位平滑)4.职责:研发部:负责提请新品导入的验证需求,参与验证过程的技术支持,验证计划评估及验证结果的评审。

供应链:负责提请物料变更导入的试验需求,负责提供物料材质,加工工艺说明,请购验证所需物料。

生产部:PE负责拟定验证计划、实施验证计划和验证过程的总结,物料申请。

质量部:负责组织验证计划评估、验证结果评审,相关文件标准化管理。

5.流程、内容:NO.流程作业内容责任单位备注1 需求提出RD:新品开发阶段提出验证需求,并提供接受标准供应链:对物料有变更时提出验证需求,及物料材质和加工工艺等信息研发部-新品供应链-变更2 制定计划PE收到验证需求后,制定验证计划和物料需求数量同步评估验证所需工装生产PE3 物料采购供应链确认库存物料,库存不足提请采购供应链4 计划调度计划依物料准备情况安排制定调试计划计划5 实施验证展开验证生产PE文件名称Camera UV胶粘接力验证管理规范5-1 Holderplasma处理调整plasma转速、高度,处理后通过60#(含以上)达因液检测生产PE5-2 Lensplasma处理调整plasma转速、高度,处理后通过60#(含以上)达因液检测由于plasma无法独立设计轨迹转速,一种物料转速确定后,另一种采用相同转速验证生产PE5-3 DOE验证依据5.1/5.2验证结果,holder,lens选取3组高度(每组样品10PCS共30pcs)进行组合后做推力(常温放置1H),推力和断裂面需满足标准测试样品需进行编号,并和测试结果一一对应生产PE质量、研发共同会判5-4 粘接力测试依据DOE测试推力结果,选取最佳一组参数,再进行验证,采用镜筒样品制作12PCS,lens样品制作10PCS,固化完成分别做常温1H/24H/48H/7天/30天测试样品需进行编号,并和测试结果一一对应生产PE6 组织会判验证完成组织研发,品质等进行会判,并确定工艺参数制造PE 研发品质7 标准化工艺人员作成总结报告,并OA发布报告依ZM-WI-PD-055 A0《工艺试验报告撰写及文件管理规范》。

产品质量检验规范

产品质量检验规范

产品质量检验规范SY/ZG01-02一、总则:1、为了确保和提高产品质量,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下序或用户,有效的开展质量检验工作,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规定了产品检验全过程的要求、检验依据/标准、检验内容等,各检验过程必须严格按着要求,开展检验工作。

二、职责:1、生产部:按检验规范,对生产操作人员的自检记录、产品加工“流程卡”进行管理和要求,必须认真、如实的填写自检记录和“流程卡”,配合质检人员开展质量检验工作。

1.1、操作者:操作者加工的首件产品,必须自检合格后,由巡检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对产品加工的质量负责;1.1.1、对于需要三坐标检验的产品,应清理干净,自行送检;1.1.2、操作者正常生产的产品,必须按自检记录要求的检验频次,进行产品检验并记录;2、质检部:负责产品检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编制产品检验标准、检验记录及相关的质量管理文件,规范和监督质量管理的执行、实施。

2.1、终检员:负责产品、成品的质量检验,对最终出厂的产品质量负责;2.1.1、为了保证交付产品的质量,应适时的对在线生产产品进行巡检,早期或及时的发现产品质量问题;2.1.2、产品检验:a. 按“产品终检记录”要求的检验内容,对加工完成品进行尺寸、外观、清洁程度等检验,验证最终产品与要求的符合性。

b. 按“产品终检记录”的检验频次,对产品进行抽检,根据产品加工“流程卡”进行抽检,应保证当日产品生产的首末件所在托盘的产品被抽到并检验;c. 当检验发现产品不符合要求时,应退回生产班组,查明原因,进行全检或返工、返修。

d.认真、如实的填写“产品报检单”和“最终检测报告”。

对发出产品的合格与否负责。

2.2、巡检员:对在线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确保早期、及时的发现质量问题,避免产品的批量不合格;2.2.1、及时对操作者的首件产品,进行检验确认,对首件产品的合格与否负责;2.2.2、对关键工序按检验频次要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巡检,杜绝批量产品的不合格,并做好巡检记录;2.2.3、对操作者的自检记录的规范、完整、真实、准确性,予以监督,巡检产品合格后,在自检记录表上,加盖确认章或签字;2.2.4、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操作者调整或改进,如不能现场处理,应及时通报工艺主管和有关领导,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2.2.5、规范操作者的产品检验,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操作和行为,应予以制止,对不服从管理和要求的,应提出警告、严重警告或处罚;2.3、三坐标检验:按产品工艺文件,对送检产品的检测结果负责;2.3.1、按操作规程操作设备,做好三坐标测量机的日常保护(养)工作,使检验设备处于正常检验状态,确保检验精度;2.3.2、检测完毕,需出具检验报告的,要将产品信息填报完整,日常检验的结果,应在保存电子文档,以便于追溯;2.3.3、配合巡检人员,对在线生产产品,进行不定期的巡检,三、记录的管理:1、对产品的各种检验所形成的“检验记录”,必须清晰、洁净,不得涂抹。

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

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

xxxx 有限公司GMP管理文件一、目的:建立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使公司的确认与验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确保确认与验证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所有确认与验证活动。

三、责任者:验证领导小组组长、验证领导小组成员、生技部经理、质管部经理、各部门及车间。

四、正文1、定义1.1确认:证明厂房、设施、设备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1.2验证: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本文所涉及的“验证”包括确认、验证。

1.3安装确认:为确认安装或改造后的设施、系统和设备符合已批准的设计及制造商建议所作的各种查证及文件记录。

1.4关键质量属性:指某种物理、化学、生物学或微生物学的性质,应当有适当限度、范围或分布,保证预期的产品质量。

1.5工艺验证:为证明工艺在设定参数范围内能有效稳定地运行并生产出符合预定质量标准和质量特性药品的验证活动。

1.6模拟产品:与被验证产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非常相似的物质材料。

在很多情况下,安慰剂具备与产品相似的理化特征,可以用来作为模拟产品。

1.7清洁验证:有文件和记录证明所批准的清洁规程能有效清洁设备,使之符合药品生产的要求。

1.8设计确认:为确认设施、系统和设备的设计方案符合期望目标所作的各种查证及文件记录。

1.9同步验证:在商业化生产过程中进行的验证,验证批次产品的质量符合验证方案中所有规定的要求,但未完成该产品所有工艺和质量的评价即放行上市。

1.10性能确认:为确认已安装连接的设施、系统和设备能够根据批准的生产方法和产品的技术要求有效稳定(重现性好)运行所作的试车、查证及文件记录。

1.11用户需求:是指使用方对厂房、设施、设备或其他系统提出的要求及期望。

1.12运行确认:为确认已安装或改造后的设施、系统和设备能在预期的范围内正常运行而作的试车、查证及文件记录。

1.13最差条件:在标准操作规程范围内(或超出),由工艺参数的上、下限和相关因素组成的一个或一系列条件。

新产品导入流程规范

新产品导入流程规范

新产品导入流程规范1.产品开发:确定新产品的研发目标、功能特点等,并与研发团队合作进行产品研发与设计。

2.市场调研:对目标市场进行调研,了解竞争对手、市场需求以及消费者的反馈意见等。

3.商业计划书:编制新产品的商业计划书,包括市场分析、销售预测、竞争策略等,为产品导入提供决策参考。

4.技术验证:对新产品进行技术验证,并与相关部门合作进行样品测试和验证,确保新产品符合技术要求。

5.生产准备:基于市场需求和销售预测,制定生产计划,并与生产部门合作进行生产准备工作,包括原材料采购、设备调整、生产线布置等。

6.包装设计:与包装设计部门合作进行产品包装设计,确保包装与产品相匹配,同时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喜好。

7.质量控制:与质量控制部门合作,制定新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确保新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8.市场推广:与市场部门合作制定市场推广方案,包括广告宣传、促销活动、渠道建设等,以提高新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

二、新产品导入流程具体步骤1.产品开发(1)确定新产品的研发目标和功能特点。

(2)进行产品原型设计和模型制作。

(3)测试原型并进行改进。

(4)确定最终产品设计。

2.市场调研(1)调查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

(2)分析目标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程度。

(3)收集消费者的反馈和需求意见。

3.商业计划书(1)编制商业计划书,阐述新产品的市场分析、销售预测、竞争策略等。

(2)提供商业计划书给上级管理层进行评审和决策。

4.技术验证(1)对新产品进行技术验证,包括样品测试和验证。

(2)确保新产品的技术要求得到满足。

5.生产准备(1)制定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数量和生产周期等。

(2)采购原材料、调整设备配置,并进行生产线布置。

(3)分配生产任务给各个生产环节,并追踪生产进度。

6.包装设计(1)与包装设计部门合作,进行新产品的包装设计。

(2)确保包装与产品相匹配,同时满足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喜好。

7.质量控制(1)与质量控制部门合作,制定新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产品质量检验要求规范

产品质量检验要求规范
5.6 全尺寸检验和性能试验的结果在顾客要求时,应可供顾客评审。
5.7 检验标准:《产品全尺寸检验和性能试验计划》、《国家、行业标准》。
4 相关文件
《国家、行业标准》《检验作业指导书》《控制计划》《设备操作规程》
《生产作业指导书》《产品质量检验规范》《包装规范》《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 相关表单
《产品报检单》《进货检验报告单》《不合格品报告、评审、处置单》《不合格品返工/返修通知单》
仓管员
1.5.4仓管员按《进货检验报告单》的结果办理相关手续。未经检验的产品不得投入使用、加工,原则上公司不允许“紧急放行”。
1.6 进货检验不合格处理流程:
相关单位
操作流程
注解
检验员
1.6.1检验员发现不合格品时,由质量部检验员对产品状态标识好后,填写《不合格品报告、评审、处置单》交质量经理。
质量部
b) 盖总成分离特性;
c) 分离指(杆)安装高度及分离指(杆)端面跳动量
d) 盖总成的不平衡量;
e) 从动盘总成的分离拖曳转矩或分离拖曳行程;
f) 从动盘总成的不平衡量;
g) 从动盘总成的工作夹紧厚度;
h) 从动盘总成扭转减振特性;
i) 外观质量。
3.4.3检验员按《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 》、《控制计划》及《包装规范》要求进行检验,检验后对检验产品黏贴合格证作为检验记录,并在《成品入库单》上签字并并附出厂检验报告方可入库。
应对生产的第一件产品进行自检。原则上是自检合格并经检验员确认后方可继续生产,根据公司的实际情
况和存在的客观因素,允许在连续3件产品自检合格的前提下同步生产,如测量结果不能判定或自检能力不足、检测设备不齐全时,必须送检验员确认合格后才能生产。首件检验不合格,则调整工装、加工方法等,直到生产出合格的首件产品才能批量生产。检验员在《首、巡检记录单》上记录检验结果。

gmp标准的验证准则

gmp标准的验证准则

GMP标准的验证准则一、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产品质量的框架,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活动。

在验证过程中,应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一致性和有效性,确保其满足GMP标准的要求。

二、设施和设备设施和设备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验证的目的是确保其功能正常、符合生产要求,并能保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验证时应检查设施和设备的配置、维护和清洁情况,以及其操作和维护规程的完整性。

三、物料管理物料管理涉及原材料、包装材料和其他与产品相关的物料的采购、验收、存储、发放和使用等环节。

验证时应关注物料的来源和质量保证,以及物料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物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验证时应评估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工艺参数和操作规程的符合性,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和可追溯性。

五、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对产品进行检测、评估和保证其符合预设质量标准的过程。

验证时应检查质量控制体系的完整性,包括检测方法的验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以及不合格品的处理等。

六、文件管理文件管理涉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记录、报告和证明文件的控制和管理。

验证时应评估文件管理制度的合规性、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文件使用和保存的规范性。

七、人员培训和资质人员培训和资质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验证时应评估人员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的有效性,以及人员资质的符合性和更新情况。

八、卫生和环境卫生和环境条件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验证时应关注生产场所的卫生状况、环境监控措施以及污染物处理等环节,确保符合相关法规和GMP标准的要求。

九、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涉及对产品生命周期中可能出现的危害和影响的识别、评估和控制。

验证时应评估风险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包括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措施。

十、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企业不断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产品验证规范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制定部门 制订日期 文件编号 版次 页数 页码 産品工程部 2009/01/08 QC060 1 8 1

发行章 核 准 审 核 制 定 单 位 制定人

新産品验证规范 公司文件,非经许可不得翻印.复制或电子邮件等方式传送,否则将以公司规定论处 文件履历表 版次 变更 日期 变更原因 变更内容说明 1 2009/01/08 文件制定

一. 目的: 对新产品可靠性测试作业规范化。 二. 范围: 适用於精密五金有限公司所有产品。 三. 职责与权限: 3.1 産品工程单位负责制定可靠性测试规范。 品保单位负责依可靠性测试规范对産品进行验证测试。 3.2 其他单位负责提供物料及安排人力支援。 四. 作业内容: 测试时机及频率: 4.1.1 每季度安排选取在制产品和新开发的産品做可靠性测试。 4.1.2 当有其他特别要求时,可对特定产品做可靠性测试。 测试判定标准: 4.2.1 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 4.2.2依连接器EIA或协协会规范。 4.3 可靠性测试步骤: 4.3.1电气性能测试 (Electrical Performance): 4.3.1.1低功耗接触阻抗Contact Resistance (Low level): a. 测试目的:验证弹片或端子接触状况是否良好。 b. 测试设备:微欧姆计 (Q0031) 。 c. 测试数量:2PCS。 d. 测试条件及判定标准: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1.2绝缘阻抗 (Insulation Resistance): a. 测试目的:验证端子间的绝缘性能。 b. 测试设备:超绝缘计 (Q0030)。 c. 测试数量:塑胶主体全模穴数。 d. 测试条件及判定标准: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1.3 耐电压 (Dielectric Withstanding Voltage): a. 测试目的:验证相邻端子间的耐电压性能。 b. 测试设备:耐压测试机 (Q0032) 。 c. 测试数量:8PCS。 d. 测试条件及判定标准: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2 机械性能测试 (Mechanical Performance): 4.3.2.1 耐久性 (Durability): a. 试目的:模拟验证在规定下压次数范围内,公﹑母座弹片或端子接触的可靠性。 b. 试设备:相应产品的耐久性测试治具﹑测试机。 c. 试数量:塑胶本体全模穴数。 d. 试条件: 1> 次数: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2> 插拔速度: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e. 测试程序: 1> 将产品固定在测试治具台上。 2> 将治具台固定在测试机上。 3> 设定测试速度。 4> 耐久测试。 f. 测试条件及判定标准: 1> 测试後: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2> 测试後: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2.2 电源端子耐久性:(Durability(Battery Terminal)) a. 测试目的:模拟验证在规定下压次数范围内﹐电源端子接触的可靠性。 b. 测试设备:相应产品的电源端子耐久性测试治具﹑测试机。 c. 测试数量:塑胶本体全模穴数。 d. 测试条件: 1> 插拔次数: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2> 插拔速度: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e. 测试程序: 1> 将产品固定OK。 2> 设定测试速度。 3> 电源端子耐久性测试。 f. 判定标准: 测试後: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2.3 振动 (Vibration): a. 测试目的: 验证在机械振动的条件下端子间的接触状况是否良好。 b. 测试设备:振动测试机 (Q0238)。 c. 测试数量:塑胶本体全模穴数。 d. 测试条件: 1> 振动频率: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2> 振动时间: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3> 振幅: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f. 测试程序: 1> 连接测试样品的电路与振动测试机的电路。 2> 将测试样品固定在振动测试机台治具上。 3> 设定测试条件。 4> 振动测试。 e. 判定标准: 1> 公/母座端子间的瞬间断路时间: 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2.4 正应力(Contact Normal Force) a. 测试目的:测试端子弹片能承受的正应力是否符合要求。 b. 测试设备:立式推拉力计 (Q0035)。 c. 测试数量:2PCS。 d. 测试条件: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f. 测试程序: 1> 将产品固定在测试机上。 2> 转动测力计的手柄使推拉力计的针头正对住端子弹片。 3> 正应力测试。 e. 判定标准: 正应力: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2.5 端子保持力(Contact Retention Force) a. 测试目的:验证产品的每PIN端子与塑胶间的固定状况是否良好。 b. 测试设备:卧式推拉力电子测定台 (Q0036)。 c. 测试数量:塑胶本体全模穴数。 d. 测试条件: 1> 测试方向:施力方向顺着端子从塑胶中拔出的方向; 2> 测试速度: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e. 测试程序: 1> 将产品的端子用测定台的夹子夹紧。 2> 用手摇动测定台手柄直到将端子从塑胶中拔出。 f. 判定标准: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2.6 整体插入力,拔出力(Mating Force&Unmating Force) a. 测试目的:测试公、母座对插配合及拔出分离的难易性。 b. 测试设备:自动插拔力试验机 (Q0034)。 c. 测试数量:2PCS。 d. 测试条件: 1> 插拔速度: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2> 插拔状态: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e. 测试程序: 1> 将产品固定在测试治具上。 2> 将测试治具固定在测试机上。 3> 设定测试速度。 4> 插拔测试 。 f. 判定标准: 1> 插入力: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2> 拔出力: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3 环境性能测试 (Environments Performance): 4.3.3.1 沾锡性 (Solderability): a. 测试目的:验证端子焊接脚沾锡性。 b. 测试设备:锡炉 (Q0037) 。 c. 测试数量:2PCS。 d. 测试条件: 1> 纯锡:100% Sn。 2> 锡温度: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3> 时间: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e. 测试程序: 将产品放入锡炉浸锡。 f. 判定标准:测试後端子表面被锡覆盖区域超过95%。 4.3.3.2 高温寿命 (Temperature Life ( Heat )): a. 测试目的:模拟验证产品在实际使用中耐高温的能力。 b. 测试设备:恒温恒湿试验机 (Q0236) 。 c. 测试数量:2PCS。 d. 测试条件: 1> 温度: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2> 时间: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e. 测试程序: 1> 将产品放入测试机。 2> 设定测试条件。 3> 耐热测试。 4> 室温下放置时间: 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f. 判定标准: 1> 产品外观要求: 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2> 测试後: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3.3 低温寿命 (Temperature Life (Cold )): a. 测试目的:模拟验证产品在实际使用中耐低温的能力。 b. 测试设备:恒温恒湿试验机 (Q0236) 。 c. 测试数量:2PCS。 d. 测试条件: 1> 温度: 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2> 时间: 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e. 测试程序: 1> 将产品放入测试机。 2> 设定测试条件。 3> 耐低温测试。 4> 室温下放置时间: 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f. 判定标准: 1> 产品外观要求: 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2> 测试後: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3.4 耐湿性 (Humidity): a. 测试目的:模拟验证产品在实际使用中耐湿的能力。 b. 测试设备:恒温恒湿试验机 (Q0236) 。 c. 测试数量:2PCS。 d. 测试条件: 1> 相对湿度: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2> 温度: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3> 时间: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e. 测试程序: 1> 将产品放入测试机。 2> 设定测试条件。 3> 耐湿测试。 4> 室温下放置时间: 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f. 判定标准: 1> 产品外观要求: 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2> 测试後:依相应的产品规格书或依连接器EIA或协会规范。 4.3.3.5 盐水喷雾(Salt Spray): a. 测试目的:模拟验证产品在实际使用中耐盐雾腐蚀的能力。 b. 测试设备:盐水喷雾试验机 (Q0041)。 c. 测试数量:2PCS。

d. 测试条件: 1> 盐水浓度:5±1%。 2> 温度:35℃±2℃。 3> 试验用水PH值:~。 4> 试验室温度:35±2℃。 5> 盐水桶温度:35±2℃。 6> 饱合桶温度:47±2℃。 7> 试验室相对湿度:85%。 8> 压缩空气压力:±0.01kg/cm2。 9> 样品放置角度:15~3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