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磁性和顺磁性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磁性材料ppt_图文

磁性材料ppt_图文

1.组织结构与磁性 能关系
1)性能指标:.矫顽 力Hc,剩磁Br,最大磁能 积(BH)m,居里温度Tc, 剩余磁化强度Mr。
2)硬磁材料的4大特 性:高的矫顽力,高的剩
余磁通密度和高的剩余磁
化强度,高的最大磁能积, 高的稳定性。
硬磁材料
2.硬磁材料及其应用
(1)稀土硬磁材料:这是当前最大磁能积最高的 一大类硬磁材料,为稀土族元素和铁族元素为 主要成分的金属互化物(又称金属间化合物)。 如钕铁硼稀土合金硬磁材料。
磁性橄榄球
司南
永磁材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软磁材料
软磁材料的特点是高的磁导率,低的矫顽力(一 般Hc<100A/m)和低铁芯损耗。
1.组织结构与性能关系
1).通过提高材料的均匀性来降低 矫顽力。
2).通过降低磁各向异性来提高磁 导率,降低铁芯损耗。
软磁材料——铁粉芯
2.软磁材料及其工程应用
软磁材料大概分类为:纯铁和碳钢,镍-铁合金,磁性陶瓷 材料,非晶态合金,纳米晶软磁材料。
3)常用软磁磁芯
磁粉芯是由铁磁性粉粒与绝缘介质混合压制而成的一种软磁 材料。由于铁磁性颗粒很小(高频下使用的为0.5~5 微米),又被 非磁性电绝缘膜物质隔开,因此,一方面可以隔绝涡流,材料适用 于较高频率; 另一方面由于颗粒之间的间隙效应,导致材料具有 低导磁率及恒导磁特性;又由于颗粒尺寸小,基本上不发生集肤现 象,磁导率随频率的变化也就较为稳定。主要用于高频电感。磁粉 芯的磁电性能主要取决于粉粒材料的导磁率、粉粒的大小和形状、 它们的填充系数、绝缘介质的含量、成型压力及热处理工艺等。
总的来说有两大方面的应用:
1.强电流器件的应用,一般在准静态或低频,大电流下使用; 如电磁铁,功率变压器,电机等的铁芯。

《顺磁和反磁》课件

《顺磁和反磁》课件

1
定义:
在外磁场作用下反向排斥
特性:
2
被排斥
3
实例:
银、金等
顺磁和反磁的区别与联系
虽然顺磁和反磁都对外磁场表现出不同的响应,但它们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例如,它们的磁化强 度和临界温度等方面的不同。
1 概念差异:
表现出不同的响应
2 基本特性对比:
磁化强度、临界温度等
3 实际应用场景:
在材料工程和电子器件设计中有不同的应用
实验和应用
磁性在科研领域和实际应用中都有广泛的运用。无论是最早的复写机等文具制品,还是最新的磁浮列车 等高科技产品都和磁性的应用有关。
实验演示:
使用磁性漏斗等实验室实验
应用领域:
电子器件、材料工程、运输工具、医疗等
发现历史
磁性是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物性之一,自古即被运用。苏门答腊岛的地磁现象很早就吸引了人类的注意。 在杜伯尼和吉尔吉斯坦,考古学家在土墩街发现了两个使用磁石牵制的灯笼和磁针。
外磁场的作用、原子磁矩的方向等
3
应用前景:
电子插件、磁路元件、电机等
顺磁和反磁
磁性是一种神奇的物性,它们在我们周围存在却往往被忽视。今天我们来了 解一下顺磁和反磁两种磁性。
什么是磁性
磁性是一种介于电性和重力之间的特殊性质。通过其特性,物质可以相互吸引或排斥,表现出微小的磁 效应。常见的磁性物质有铁、镍、钴等。
磁力的特性:
吸引和排斥
常见物质的磁性:
铁、镍、钴等
磁极和磁场的关系:
磁极产生磁场
顺磁
顺磁被一个外加磁场时,其原子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外加磁场同向,表现出吸引的性质。顺磁物质如Cu、 Al等,在外磁场作用下会具有一定程度的磁化。

12-1顺磁性和抗磁性

12-1顺磁性和抗磁性
一个附加磁矩l 。因电子
带负电,故附加磁矩方向 与外磁场方向相反。附加 磁矩又称为感应磁矩。
演示动画:拉莫进动
12.1 顺磁性和抗磁性
三、顺磁性和抗磁性
介质的分子(原子)中的所有电子的轨道磁矩 和自旋磁矩的矢量和,称为分子(固有)磁矩
m (μL μS )
抗磁质
磁介质的分子磁矩为零,在外磁场中,各个分子
向排列起来,在宏观上呈现出附加磁场,这个附加磁 场的方向与外磁场方向相同,使介质中的磁感应强度 增加。
顺磁场在外磁场中的磁化过程称为取向磁化
三、顺磁质和抗磁质的区别
抗磁质:附加磁矩是抗磁质产生磁效应的唯一原因。
顺磁质:分子磁矩>>附加磁矩,分子磁矩是产生磁效 应的主要原因。
12.1 顺磁性和抗磁性
12.2 磁化强度和磁化电流
12.2.1 磁化强度 12.2.2 磁化电流
12.1 顺磁性和抗磁性
12.2.1 磁化强度
磁化强度表征物质的宏观磁性或介质的磁化程度。
磁化强度矢量M:单位体积内分子磁矩的矢量和


mi
外磁场越大,磁
M i
化强度越强。
V
磁化强度的单位:安培/米 (A/m)
磁化强度矢量M与描述电介质的极化强度P相当 有外磁场时
en
1. 磁介质表面某处磁化强度的切向分量等于此处单
位长度的磁化面电流。M

en
2. 在不均匀磁介质中,磁介质内部各点都有磁化电流
3. 磁化强度对任意闭合回路L的线积分等于回路所
包围的面积内的总磁化电流

M
L
dl
I
12.1 顺磁性和抗磁性
小结
一、在外磁场B0中,与电子的轨道运动相应的圆 电流受磁力矩作用而进动(以外磁场方向为轴

顺磁性PPT课件

顺磁性PPT课件

量的增多,CuAl2相的数量随之增多。曲线bf所对应的组织是铜与铝所组成的单
相固溶体。据计算,在合金固溶体中一个铜原子可影响14~15个铝原子的顺磁
性。因此,与两相混合物相比,它的磁. 化率随着含铜量的增加,迅速地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低4 。
(2)研究铝合金的分解
对于顺磁性合金,可以通过磁化曲线
的改变研究其分解的情况。 由于淬火状态铜和铝形成了过饱和固溶 体,铜的抗磁作用对铝的顺磁影响较大 ,使合金的顺磁磁化率显著降低。退火 状态的合金中,有94%的铜以CuAl2相的 形式存在,组织不变,因此铜对铝的顺 磁性影响较小 ,只是受到温度的影响。
这类金属的离子所产生的抗磁性大于自由电子的顺磁性, 表现为抗磁性。
• Ti、V、Cr、Mn的过渡元素
Ti 3d24s2 ; V 3d34s2; Cr 3d54s1; Mn 3d54s2
3d层未被填满,自旋磁矩未被抵消,因而产生强烈的顺磁 性。
.
7
2.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顺磁性的影响很大 一部分物质x=C/T, 另一部分物质x=C′/(T+△) 可以说,顺磁物质的磁化是磁场克服原子和分子热 运动的干扰,使原子磁矩排向磁场方向的结果
(a)
(b)
(c)
顺磁磁化过程示意图
(a)无磁场 (b)弱磁场 (c)强磁场
.
3
影响材料顺磁性的因素
1.原子结构的影响
• 氧与臭氧分子是具有顺磁性的单质分子,O2分子中存在两 个三电子派键,导致了其顺磁性。
• 常见的非金属顺磁物质有氧气、臭氧、一氧化氮、含掺杂 原子的半导体{掺磷(P)或砷(As)的硅(Si)}、由辐照产生位 错和缺陷的物质等。
• 顺磁体的磁化率小,一般为10-5。含有奇数个电子的原子

12-1顺磁性和抗磁性

12-1顺磁性和抗磁性

12.2.2 磁化电流
磁介质的磁化,还可用磁化电流来表示。
磁化电流与电介质极化时在电介质上产生的极化电荷相 当。极化电荷产生附加电场,磁化电流产生附加磁场。 特例 一载流长直螺线管,管内充满均匀磁介质。 磁介质边缘的磁化面电流
顺磁质
抗磁质
演示动画:磁化面电流
12.1 顺磁性和抗磁性
磁化强度与磁化电流间的关系 取一长为 l 面积为 S 的磁 S l 介质。则:
演示动画:拉莫进动
12.1 顺磁性和抗磁性
三、顺磁性和抗磁性
介质的分子(原子)中的所有电子的轨道磁矩 和自旋磁矩的矢量和,称为分子(固有)磁矩
m ( μ L μ S )
抗磁质
磁介质的分子磁矩为零 ,在外磁场中,各个分子
中的电子都因拉莫进动而产生感应磁矩。感应磁矩的 方向与外磁场方向相反。这样抗磁质体内的感应磁矩 激发一个和外磁场方向相反的附加磁场,使介质中的 磁感应强度减弱。
mi
i
四、磁化电流
三、磁化强度
V
L
M dl I
12.1 顺磁性和抗磁性
概念检测
磁介质有顺磁质、抗磁质和铁磁质三种, 用相对磁导率表征它们各自的特征时 A. 顺磁质r >0 ,抗磁质r <0 ,铁磁质r >>0 B. 顺磁质r >1 ,抗磁质r =1 ,铁磁质r >>1 C. 顺磁质r >1 ,抗磁质r <1 ,铁磁质r >>1 D. 顺磁质r >0 ,抗磁质r <0 ,铁磁质r >1
磁化强度矢量M:单位体积内分子磁矩的矢量和
M
mi
i
V
外磁场越大,磁 化强度越强。

抗磁性和顺磁性共36页

抗磁性和顺磁性共36页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抗磁性和顺磁性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第十二讲 抗磁性及顺磁性

第十二讲 抗磁性及顺磁性
泡利有成就的研究还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相对论量子电动力 学、基本粒子的自族与统计分布律的关系、气体和金属的顺 磁性(导致了金属中的电子量子论)、把单粒子的波动理论 推广到多粒子、介子的解释及核力等等。在理论物理学的每 个领域里,泡利几乎都做出过重要贡献。
朗道(1908~1968)
苏联著名的物理学家。最著名的贡献有 “朗道十诫”:量子力学中的密度矩阵和 统计物理学 (1927);自由电子抗磁性的理 论(1930);二级相变的研究(1936~1937); 铁磁性的磁畴理论和反铁磁性的理论解释 (1935);超导体的混合态理论(1934);原 子核的几率理论(1937);氦Ⅱ超流性的量 子理论(1940~1941);基本粒子的电荷约 束理论(1954);费米液体的量子理论 (1956);弱相互作用的CP不变性(1957)。 因凝聚态特别是液氦的先驱性理论,被授 予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固体物理 “在恒定磁场中电子的运动”一节中已经 解释了这种能量量子化的起因,并且以此解释了磁化率随 磁场倒数呈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德·哈斯-范阿尔芬效应)。 具体内容这里不再重复,下面两张图生动地反映了朗道能 级以及随磁场的变化。
E k2 2 m kz 2n2 2 m kz 2n1 2 c
c
eB m*
另一经典的图象:
在外磁场作用下形成的环形 电流在金属的边界上反射, 因 而使金属体内的 抗磁性磁矩 为表面 “破折轨道”的反向 磁矩抵消,不显示抗磁性。
1930 年朗道最早指出,在量子力学理论内,这个结 论是不正确的。他首先证明,外磁场作用下的回旋运动使 电子的能量量子化,从连续的能级变为不连续的能级,正 是这种量子化引起了导体能量随磁场强度的变化,从而表 现出抗磁性。这种量子化的能级被后人称为朗道能级,由 于存在朗道能级而产生的抗磁性称作朗道抗磁性。

《抗磁性和顺磁性》PPT课件

《抗磁性和顺磁性》PPT课件
1.0105 试分析出它们所指磁化率的具体意义及单位。 ,m,mol
附录:磁化率的单位: 体积磁化率无量纲,无单位
SI:
M(Am1) H(Am1)
CGS:
m (m3kg-1) mol (m3mol-1)
CGS 单位值乘以4π给 出SI 单位值。
(再换质量,体积单位)
M(Gs)
H(Oe)
m (g1cm 3)(gcm 3) m ol(cm 3m ol1) A(gm ol1)m(g-1cm 3)
l
e
pl
和磁场方向成左旋(顺时针 方向)的电子轨道在磁场中 依然是产生右旋进动,进动 产生的附加磁矩依然和磁场 反向。
所以不管pl 的方向如何,它 们的进动方向是一致的,因 此所有轨道电子所产生的进 动附加角动量 pl具有相同 的方向,可以相加,即便是 原子的总轨道矩为零,电子 在外磁场中产生的
pl 0也不为零,呈现
磁学理论在固体理论中有典范意义,对于每种理论, 我们都要从五个方面来理解:
1.理论的物理图像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2.推导思路和数学依据,特别是做了些什么简化; 3.得到的主要结论; 4.和实验结果的比较; 5.评述其成就和不足,思考继续改进的方向。
2.1 正常抗磁性的经典解释; Langevin 理论 一. 物理图像:
e
e 2
N
4
N
sinh
双曲函数: sinhxex ex 2
G kBT lnZ
G H T,V
0M
Z4sinhN
M kBT ln Z
0 H
N
kBT
0
4
0a
kBT
2
sinh 1 cosh
4 sinh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地和实验结果是一致的,(见下页图)
4. 计算一个自由原子的抗磁磁化率,归结为计算原子中 电子轨道半径数值,但这是经典理论不能完成的,量
子力学也只能精确计算氢原子等少数物质。已有一些 计算结果,见姜书p26表1-4中数据。经典公式利用量 子力学结果也可以称之为半经典理论。
更严格的量子力学推导见 2.3节
抗磁性和顺磁性
2.1 正常抗磁性的经典解释:Langevin 理论 2.2 正常顺磁性的半经典解释:
Langevin 经典顺磁理论 Langevin 模型的修正--半经典理论 离子磁距测定值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晶场效应和轨道角动量冻结 2.3 原子磁性的量子理论:Van Vleck 顺磁性 2.4 传导电子的磁效应:Pauli 顺磁性和 Landau抗磁性
同的方向,可以相加,即便 是原子的总轨道矩为零,电 子在外磁场中产生的
pl 0 也不为零,呈现
PPT课件
抗磁性。
6
pl mvr, v l r
pl mL 2 2 是轨道电子到z轴距离平方的平均值
一个轨道电子相对应的附加磁矩:
l


e 2m
pl


0e2
PPT课件
11
5. 经典公式并使用 r2 1020 m 数值,可以给出抗磁 磁化率与温度无关的结论以及数量级上的符合。对于 稀有气体原子及具有满壳层电子壳层的离子,计算是 适用的。但经典公式不适合于计算抗磁性气体分子, 因为要考虑到离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只能利用量子 力学才能给出严格的数值。
1. 理论的物理图像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2. 推导思路和数学依据,特别是做了些什么简化;
3. 得到的主要结论;
4. 和实验结果的比较;
5. 评述其成就和不足,思考继续改进的方向;
PPT课件
2
2.1 正常抗磁性的经典解释; Langevin 理论 一. 物理图像:
在与外磁场相反的方向诱导出磁化强度的现象称为 抗磁性。它产生的机理是外磁场穿过绕原子核运动的电 子轨道时,引起的电磁感应使轨道电子加速。根据楞次 定律,由轨道电子的这种加速运动所引起的磁通总是与 外磁场变化相反,因而磁化率为负。 显然,这种抗磁现 象是普遍的、是所以物体无例外的都具有的。但是在很 多情形,微弱的抗磁效应被更强的顺磁效应所掩盖了。 在原子、离子或分子没有总磁矩时,才可以观察到这种 抗磁现象。 ( Kittel 把这种外磁场感生的轨道矩改变和电子自
e
l 2m pl
思考!磁矩绕磁场 进动,如何理解磁 矩会沿磁场取向?
5
l
e
pl
和磁场方向成左旋(顺时针 方向)的电子轨道在磁场中 依然是产生右旋进动,进动 产生的附加磁矩依然和磁场 反向。
所以不管 pl 的方向如何,
它们的进动方向是一致的, 因此所有轨道电子所产生的
进动附加角动量 pl 具有相
PPT课件
4
在外磁场中,轨道 电子将受到力矩
0l H 的作用:
d pl dt

0 l
H
pl
0 e
2m
pl H
做右旋进动
l
H

0 e
2m
H
电子轨道角动量 绕磁场做右旋进 动,进动产生的 附加磁矩和磁场 反向。
elPPT课件沿磁场方向右旋(反 时针)运动的轨道电 子相应的 pl , l
r2
2.83106 z 取:NA 6.0231023, r2 1016cm2
两个单位制的数据相差4π倍。
PPT课件
8
附录:另一种推导方法:(共2页,取自物理所课件)
假定电子轨道半径为r(m)的园,磁场H(Am-1)垂直于 轨道平面,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将产生电场E(Vm-1)
因而 电子被磁场加速,在时间间隔Δt内速度的变化Δν由 下式给出
4m
H2
l
H

0 e
2m
H
设每个原子有
z
个电子,设电子轨道球对称,x2

y2

z2

r2 3
2

2 3
r
2
r2 是第 i 个电子轨道半径平方平均值
故,一个原子在外磁场中产生的感生磁矩为:
Langevin 经典理论结论
z
d
PPT课件
l


0e2
6m
H
z
r2
旋磁矩、轨道磁矩都作为原子磁矩的来源,见中文版p206)
PPT课件
3
二.理论推导:
每个原子内有 z 个电子,每个电子都有自己的运动轨 道,在外磁场作用下,电子轨道绕磁场 H 进动,进动频 率为ω 。称为拉莫尔进动频率。由于轨道面绕磁场 H 做 进动,使右旋的电子运动速度有一个增量变化 dv。因此 带来电子轨道磁矩的增加△μ,方向与磁场 H 相反。如果 是左旋方向的电子轨道,则进动使电子运动速度减小,从 而在磁场 H 方向的磁矩减小,所得磁化率仍是负的。总 之,由于磁场作用引起电子轨道磁矩减小,表现出抗磁性。 简单说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外磁场方向相反,与这个 电流相联系的磁矩是抗磁性磁矩。”
PPT课件
1
本章开始解释物质磁性的起因,先分析两种弱磁性的起因, 虽说它们的磁性很弱,不能作为磁性材料得到广泛应用,但 绝大多数物质都具有弱磁性,理解它们的起因,对于我们了 解物质结构,很有帮助,更是我们理解有机物和生物磁性的 基础。
磁学理论在固体理论中有典范意义,对于每种理论,我 们都要从五个方面来理解:
a2是对所有轨道电子运动半 径a2的平均。
PPT课件
10
三. 理论结果分析:
1. d 0 所有物质都具有抗磁效应,数量级是符合的。
2. 也无d 表关达,式则中抗不磁含磁磁化场率H与和温温度度和磁T,场如也果无关r2,与d 它是们一
个常数。
3. d 和核外电子数成正比,和原子半径 r2 成正比,定
轨道绕磁场进动但不改变轨道形状,进动的角速度为
运动产生的磁矩为
PPT课件
9
对闭合壳层的情况下,电子分布在半径为a(m)的球表面, r2=x2+y2,而z轴平行于磁场。考虑到球对称,x2=y2=z2=a2/3, 因而 r2=x2+y2=(2/3)a2
单位体积里含有N个原子,每个原 子有Z个轨道电子时,磁化率为:
7
求出克分子磁化率:
近似: z 个电子轨道相同
mol

NA
0e2
6m
z
r2

NA
z0e2
6m
r2
3.55105 z 取:NA 6.0231029, r2 1020m2
按CGS单位制计算:
mol

NA
e2 6mc2
z
r2

NA
ze2 6mc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