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制图步骤
土地整治项目设计作图流程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流程(适用于MAPGIS制图软件)二○○八年二月十八日目录规划图、现状图制作整体要求 (1)一、现状图的制作要求 (1)二、规划图的制作要求 (4)项目制图流程 (13)三、可研现状图 (13)四、可研规划图 (15)五、设计现状图 (16)六、设计规划图 (17)七、土方调配图 (18)八、图幅整饰中注意的问题 (21)规划图、现状图制作整体要求一、现状图的制作要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是指反映项目区地形、地物和土地利用状况的图件。
现状图不仅要能反映出项目区的地形地貌,而且要能反映最新的地类变更数据,当前,我省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是在以实测地形图与最近更新过的建库现状图叠加的图件为基础进行制作的。
1、比例尺的选取土地利用现状图我省一般采用1:2000的比例尺,对于规模超过600公顷的平原地区项目可以采用1:5000的比例尺。
2、现状图的图面要素1)实测地形图应作淡化处理(推荐图层颜色为灰色RGB(192,192,192)),作为背景以反映出项目区的地形地貌。
2)应明确绘制出项目建设区边界,边界上的主要控制点应标注经纬度坐标。
3)基本农田保护区界线、地类界符号、土地权属界线、所涉及的行政乡镇和村组的名称应在图上标注清楚,各地类符号与权属界线应与图例一致。
4)项目区的主要现状地物(道路、水系及流向、沟渠、机井、蓄水池、居民点、堤坝、电力设施、地下管线、桥梁、大型涵闸等建(构)筑物)应在图上准确标注。
5)项目区与周边的相对关系,如项目区内的排灌沟渠、道路与外界的连接关系应标注清楚,水源地和排水承泄区不能在图内反映的应标注出水源来源和排水去向。
6)在图上适宜的位置绘制土地利用现状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1年8月21日国土资发[2001]255号印发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的分类标准细分到三级地类按村进行统计,统计的各地类面积应与图面上各类用地面积比例相符。
3、图幅图式1)图幅幅面图幅的幅面可根据项目的大小确定,当幅面过大时可分幅绘制,不做严格的限制,图幅的整体布局如图1:2)图名图名应与项目名称一致:***县(市/区)***镇(乡)土地整理(开发/复垦)项目现状图。
土地整治项目设计作图流程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流程(适用于MAPGIS制图软件)二○○八年二月十八日目录规划图、现状图制作整体要求 (1)一、现状图的制作要求 (1)二、规划图的制作要求 (4)项目制图流程 (13)三、可研现状图 (13)四、可研规划图 (15)五、设计现状图 (16)六、设计规划图 (17)七、土方调配图 (18)八、图幅整饰中注意的问题 (21)规划图、现状图制作整体要求一、现状图的制作要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是指反映项目区地形、地物和土地利用状况的图件。
现状图不仅要能反映出项目区的地形地貌,而且要能反映最新的地类变更数据,当前,我省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是在以实测地形图与最近更新过的建库现状图叠加的图件为基础进行制作的。
1、比例尺的选取土地利用现状图我省一般采用1:2000的比例尺,对于规模超过600公顷的平原地区项目可以采用1:5000的比例尺。
2、现状图的图面要素1)实测地形图应作淡化处理(推荐图层颜色为灰色RGB(192,192,192)),作为背景以反映出项目区的地形地貌。
2)应明确绘制出项目建设区边界,边界上的主要控制点应标注经纬度坐标。
3)基本农田保护区界线、地类界符号、土地权属界线、所涉及的行政乡镇和村组的名称应在图上标注清楚,各地类符号与权属界线应与图例一致。
4)项目区的主要现状地物(道路、水系及流向、沟渠、机井、蓄水池、居民点、堤坝、电力设施、地下管线、桥梁、大型涵闸等建(构)筑物)应在图上准确标注。
5)项目区与周边的相对关系,如项目区内的排灌沟渠、道路与外界的连接关系应标注清楚,水源地和排水承泄区不能在图内反映的应标注出水源来源和排水去向。
6)在图上适宜的位置绘制土地利用现状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1年8月21日国土资发[2001]255号印发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的分类标准细分到三级地类按村进行统计,统计的各地类面积应与图面上各类用地面积比例相符。
3、图幅图式1)图幅幅面图幅的幅面可根据项目的大小确定,当幅面过大时可分幅绘制,不做严格的限制,图幅的整体布局如图1:2)图名图名应与项目名称一致:***县(市/区)***镇(乡)土地整理(开发/复垦)项目现状图。
土地整治项目设计作图流程

⼟地整治项⽬设计作图流程⼟地开发整理项⽬制图流程(适⽤于MAPGIS制图软件)⼆○○⼋年⼆⽉⼗⼋⽇⽬录规划图、现状图制作整体要求 (1)⼀、现状图的制作要求 (1)⼆、规划图的制作要求 (4)项⽬制图流程 (13)三、可研现状图 (13)四、可研规划图 (15)五、设计现状图 (16)六、设计规划图 (17)七、⼟⽅调配图 (18)⼋、图幅整饰中注意的问题 (21)规划图、现状图制作整体要求⼀、现状图的制作要求⼟地开发整理项⽬现状图是指反映项⽬区地形、地物和⼟地利⽤状况的图件。
现状图不仅要能反映出项⽬区的地形地貌,⽽且要能反映最新的地类变更数据,当前,我省的⼟地开发整理项⽬现状图是在以实测地形图与最近更新过的建库现状图叠加的图件为基础进⾏制作的。
1、⽐例尺的选取⼟地利⽤现状图我省⼀般采⽤1:2000的⽐例尺,对于规模超过600公顷的平原地区项⽬可以采⽤1:5000的⽐例尺。
2、现状图的图⾯要素1)实测地形图应作淡化处理(推荐图层颜⾊为灰⾊RGB(192,192,192)),作为背景以反映出项⽬区的地形地貌。
2)应明确绘制出项⽬建设区边界,边界上的主要控制点应标注经纬度坐标。
3)基本农⽥保护区界线、地类界符号、⼟地权属界线、所涉及的⾏政乡镇和村组的名称应在图上标注清楚,各地类符号与权属界线应与图例⼀致。
4)项⽬区的主要现状地物(道路、⽔系及流向、沟渠、机井、蓄⽔池、居民点、堤坝、电⼒设施、地下管线、桥梁、⼤型涵闸等建(构)筑物)应在图上准确标注。
5)项⽬区与周边的相对关系,如项⽬区内的排灌沟渠、道路与外界的连接关系应标注清楚,⽔源地和排⽔承泄区不能在图内反映的应标注出⽔源来源和排⽔去向。
6)在图上适宜的位置绘制⼟地利⽤现状表,按中华⼈民共和国国⼟资源部2001年8⽉21⽇国⼟资发[2001]255号印发的全国⼟地分类(试⾏)的分类标准细分到三级地类按村进⾏统计,统计的各地类⾯积应与图⾯上各类⽤地⾯积⽐例相符。
土地开发整理作图步骤

土地整理现状图成图步骤一.图形转换及处理1.cass打开(dwg格式)图----sjw.zdh关掉---另存为Dxf格式(注:cass打开文件后双击—滚动轴---复位窗口)2.1)mapgis—图形处理—文件转换---输入---装入DXF格式的图。
-打开---选择不转出的图层(SJW,ZDH)选中---ok---(系统库为一般好用的CAD库)-----复位窗口——-保存2).新建文件夹,工程(现状)--将点、线添加入—Mapgis中---根据图层分离文件------(分离完后)--删除点线。
--保存工程,保存所选项。
3.对照实测图修改现状单文件参数(名称,参数,等)注:regen重画屏幕(坎小时不关,坎大时勾线,区表示。
)(换系统库)---删除植被土质。
高程点前的标记通过修改子图号,关所有层,只开新改的那层---删掉)4.cass勾线—新建层(地类线)输入PL—勾(居民点、天然草地、林地、园地)-----c+空格闭合);注勾绘点时关闭高程点,---勾完后保存为DXF4.转---项目区边界和地类线----(可用ctrl+c将项目区边界粘入地类线里面。
5.换系统库-----拓扑造区-----按要求更换点线面的参数。
--完成后区在最上面。
注:造区后前面的线可以删除。
6.备注(测量控制点可删、房屋的点文件暂关。
特殊房屋—独立坟必须有。
有通讯线时管井电力线可删。
);高程点统改参数,注释高1,宽5,间隔0,颜色1,图层7.注意 cass-绘图处理----高程点过滤----绘图处理。
二.绘制图框及处理1.建立文本文档编辑状态-----整图变换----选点、线、面输入坐标参数应用-----生成36(注:庆阳36;东乡34)2.生成图框—投影变换—打开项目区边界—系列标准图框的生成—鼠标生成x=350,y=350(1:2000);x=450,y=450(1:5000).内间距10,外间距8,边框宽1,标准图形坐标。
利用ArcGIS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流程

用ARCGIS制图土地利用现状图
1.新建数据库:
用ArcCatalog工具在预先建好的文件夹中新建xxx.MDB的数据库;
2.导入数据:
在ArcMap中添加作图所需要的基础shp数据。
包括点(县、乡镇、街道所在地标注)、线(行政界线、线状地物)、面(地类图斑、行政区、行政乡镇等)图层。
将添加的图层导进前面新建的xxx.MDB数据库中。
或;在ArcCatalog中选中新建的mdb,右键→导入→要素类多个,将所需数据导入mdb。
3.添加数据:
将导入数据库数据添加到ArcMap中,内容列表中按照点、线、面顺序依次排列。
4.确定比例尺及图幅大小:
①在ArcMap界面选择视图→数据框属性→数据框→固定比例,
按照图件要求确定比例尺,本教程选取1:50000。
②在ArcMap界面选择视图→布局视图→选中数据框→属性,调整位置和大小,使整个数据放在数据框内部;在页面空白处右键→页面和打印设置,按照自定义尺寸将整个数据框放在图纸中,保持左右距离匀称,上下距离要稍宽一点,标注图名及相关作图信息。
5.符号化:
选中要符号化的图层,右键→属性→符号系统→类别→唯一值→选择要在图中显示的字段→添加所有值→确定。
注:按照图件要求修改图层中各要素的表现形式。
6.图面整饰:
在ArcMap界面选择插入→数据框/标题/文本/比例尺/图例等,按照成图要求,完善相应的图面信息。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要求规范

实用文案文案大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国土资源部目录前言1 适用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总则5 土地利用现状图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7 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8 土地整治规划图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用途分类及含义附录B(规范性附录)采用土地用途分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规划要素及含义附录C(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现状用途要素表达图式附录D(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规划要素表达图式附录E(规范性附录)建设用地管制与基本农田保护图表达图式附录F(规范性附录)土地整治规划图表达图式附录G(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基础地理要素表达图式附录H(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注记表达图式附录I(资料性附录)图幅配置示意图附录J(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内容说明附录K(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用途分区最小上图面积表附录L(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备图件样图附录M(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样图文案大全文案大全前言为 加 强 对 乡( 镇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编 制 工 作 的 指 导 ,保 证 乡( 镇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制 图 质 量 ,推 进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制 图 标 准 化 、规 范 化 建 设 ,根 据《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土 地 管 理 法 》及 有 关 法 律 、法 规 、技 术 标准 ,制 订《 乡( 镇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制 图 规 范 》,明 确 乡( 镇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有 关 图 件 制 图 要 素 及 其 表 达要求。
本 规 范 的 附 录 A 、附 录 B 、附 录 C 、附 录 D 、附 录 E 、附 录 F 、附 录 G 、附 录 H 为 规 范 性 附 录 ,附 录 I 、附录 J 、 附 录 K 、 附 录 L 、 附 录 M 为 资 料 性 附 录 。
使用测绘技术绘制农田分布图的关键步骤

使用测绘技术绘制农田分布图的关键步骤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而测绘技术的应用在农田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绘制农田分布图能够帮助农民和政府更好地了解农田现状,制定种植计划、进行土地评估和决策等。
本文将介绍使用测绘技术绘制农田分布图的关键步骤。
一、数据收集在绘制农田分布图之前,第一步是收集相关的数据。
农田分布图所需的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农作物种植、用地利用等。
其中,地形和地貌数据可以通过卫星遥感图像获取,土壤类型可以通过采集土壤样本并进行实验室测试得出,农作物种植数据可以通过农户调查或相关农业部门提供的资料获得。
二、数据处理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得出农田分布图所需的信息。
地形和地貌数据可以通过数字地形模型(DTM)和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处理,以获取地面几何信息。
土壤类型数据可以通过地统计学方法进行分类,根据土壤质地、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等特征,将土壤分为不同类型。
农作物种植数据可以通过聚类分析和分类算法进行处理,以确定不同农田的种植类型。
三、调查和采样为了确保农田分布图的准确性,需要进行实地调查和采样工作。
实地调查可以通过人工巡视等方式,了解不同农田的实际情况,例如土地利用方式、农田边界等。
采样工作可以通过采集农田土壤样本和农作物样本,以验证实地所得数据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
四、地图制作在所有数据处理、分析和调查采样完成之后,就可以开始制作农田分布图了。
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将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农作物种植等要素叠加在一起,形成综合的农田分布图。
确保地图的精确性和可视化效果是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五、地图更新和维护绘制农田分布图不是一次性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农田的利用和变化是不断发生的。
因此,定期更新和维护农田分布图是必要的。
地形和地貌变化可以通过定期获取新的卫星遥感图像来完成,土壤类型和农作物种植等数据可以通过再次采集样本进行更新。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目录前言1 适用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总则5 土地利用现状图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7 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8 土地整治规划图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用途分类及含义附录B(规范性附录)采用土地用途分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规划要素及含义附录C(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现状用途要素表达图式附录D(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规划要素表达图式附录E(规范性附录)建设用地管制与基本农田保护图表达图式附录F(规范性附录)土地整治规划图表达图式附录G(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基础地理要素表达图式附录H(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注记表达图式附录I(资料性附录)图幅配置示意图附录J(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内容说明附录K(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用途分区最小上图面积表附录L(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备图件样图附录M(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样图前言为加强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保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质量,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制订《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明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图件制图要素及其表达要求。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附录I、附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为资料性附录。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制作。
本规范规定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数学基础、图件内容、图件种类、要素表达、图幅配置等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新增规划用地在ArcCatalog新建(或直接导入)“GH**(乡镇代码)_**乡(镇)_新增规划用地“图层开始“Editor”,Target:GH**(乡镇代码)_**乡(镇)_新增规划用地根据乡镇调研成果,找到准确的位置,通过复制现状地类图斑等命令规划新增用地。
单击右键,打开“Attributes”,根据“Shape_Area”调整图斑面积,单位:平方米。
(调整结果“Shape_Area”个位数字5以下,最好是0,十位百位必须都是0)规划规模与之对应保留一位小数,单位:公顷。
具体调整方式:选中图斑,使用Task:Cut Polygon Features命令,割去多余的面积。
双击图斑,调整结点位置。
可以单击右键insert vertex或者delete vertex增加或删除结点。
注意:适当割补,不要出现尖角和小块图斑。
打开“Attributes”,根据“乡镇规划用途分区代码一览表”修改图斑属性。
(ps:个人建议,在这一步,只修改XMMC、规划规模、乡镇村名三条属性,出图代码、出图分类、用途分区以及管制分区四项属性可以在规划图层完成后,open Attributes Table,使用“Field Calculator”命令,统一修改,汉字写在英文状态的””里)(1)县级重点项目上图导入“县级规划新增建设用地等”图层复制该图层图斑到“新增规划用地”图层Tips:A.县级重点项目以乡镇调研确定的位置为准,形状根据具体地类图斑情况以及边界作调整,面积不变;B.有勘界资料的,将勘界范围导入Arcgis中进行处理。
(2)高速公路铁路等上图导入“GH面状地物_高速公路和铁路用地”图层,选择”县级新增规划中的高速公路”, 将其复制到“GH 面状地物_高速公路和铁路用地”中. 选中高速公路, Data managemeng tools 再features 再polygon to line,这样就把面转为一个新线图层. 在这个新图层中,再用split tool 把线打碎,删成一条线. 导入“GH线状地物_高速公路和铁路用地”图层, 把这条线导入其中,即可. 再对线的位置作一定调整. 完成!(3)场镇范围允许建设区以及有条件建设区上图参考场镇规划基本范围制图(有CAD规划图的要先将.dwg文件导入Arcgis)。
将现状场镇作为允许建设区,将规划场镇作为有条件建设区。
Tips:A.将场镇规划.dwg文件导入Arcgis步骤:1.提取场镇边界。
打开场镇规划.dwg文件,选中场镇边界即规划红线,复制到新.dwg文件,并缩放另存到规划图数据文件夹中2.打开Arcgis,拖入场镇边界文件。
“export data”完成转换3.配准。
缩放到图层,打开spatial adjustment 选四个点,修改点坐标,进行配准。
X坐标复制到X,前加36(36度纬度带)Y坐标复制到Y(看CAD图的经纬度,如果经度位数为6,纬度位数为7,则用上述方法,否则另取方法)4.设置图层,可以将处理好的图层设置为透明,方便“新增规划用地”图层的处理(4)规划农村居民点上图规划农村居民点一般要注意:A.农村居民点一定不能是现状农村居民点,也不能占用采矿用地等。
尽量沿图斑边界走。
(因为农村居民点一般占用的都是耕地,可在地类图斑中,设置显示耕地的边界线,一般0.1灰色)B.规划农村居民点的位置一般在公路沿线,尽量把零散的小的居民点做连片处理C.成片的规划农村居民点要把里面小的坑塘水面、小块林地、小块园地包含进来。
不要留下过小的图斑和尖角等。
(5)其他独立建设用地等上图(略)(6)图层检查A.新增规划用地完成后,添加一个长度为10的“Text”字段,命名为编号。
可以按地类编码大小顺序编号1、2、3、……B.属性表中,不要的字段,删除C. 根据“乡镇规划用途分区代码一览表”核对、修改新增规划用地图斑的属性D.核对检查“用地规模”和“Shape_Area”字段能够相互对应,“用地规模”保留一位小数,“Shape_Area”个位数字5以下,最好是0,十位百位必须都是0E.核对检查每块图斑位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否沿现状图斑边界走,是否存在小的尖角F.核实出图代码,出图分类,管制分区等是否正确2.复垦区域在ArcCatalog新建(或直接导入)“GH**(乡镇代码)_**乡(镇)_复垦区域“图层开始“Editor”,Target:GH**(乡镇代码)_**乡(镇)_复垦区域根据乡镇调研的情况,从“GH**(乡镇代码)_**乡(镇)_地类图斑”图层复制图斑到目标层。
复垦区域一般包括:调研时划定的复垦区域、地灾规避区域、交通不便以及偏远的高山移民区域。
3.基本农田在ArcCatalog直接导入“GH**(乡镇代码)_**乡(镇)_基本农田“图层开始“Editor”,Target:GH**(乡镇代码)_**乡(镇)_基本农田(1)新增规划用地占用的基本农田,小块的基本农田调为一般农田、大块的基本农田先切后调(2)基本农田包裹的一般农田,调为基本农田(3)单独的面积不大的、离居民点很远的基本农田调为一般农田(4)把乡镇驻地加上去,场镇周围30m范围内不设基本农田,设为一般农田(5)把线性道路加上去,公路两边30m范围内基本农田改为一般农田(6)所有的基本农田全部合并然后打散,查面积:净耕地面积计算公式:round( [TBDLMJ] * [Shape_Area] / [pd] /10000,2)根据比例尺不同,删除小图斑例如,在1:10000比例尺中,删除2000平米(0.2公顷)以下的小图斑(7)与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乡镇基本农田保有量指标进行对比,面积不足的,复制现状耕地进来补充到基本农田中;面积多的,注意检查面积小的、距离远的、质量差的,删掉(基本农田多的乡镇,指标很可能需要补充到其他乡镇中去,面积可以暂时不管)Tips:A.基本农田连片,居民点图斑相对较小的,居民点和基本农田之间可以不留空隙B.河沟水渠周围基本农田质量相对较好,应予以保留4.检查图层5.出图准备1.检查“新增规划用地”、“基本农田”和“复垦区域”是否有重合2.Arctoolbox—Analysis Tool—Extract—chip:地类图斑、基本农田,得到“基本农田2”在ArcCatalog中删除原先的基本农田图层,将“基本农田2”命名为“基本农田”复垦区域同理得到新的复垦区域图层。
“复垦区域2”同样在删除掉之前的“复垦区域”图层之后,命名为“复垦区域”,属性表中的“出图代码”改为“1100”,“出图分类”改为“耕地”,“用途分区”改为“一般农地区”,“管制分区”改为“限制建设区”。
3.检查“基本农田”和“复垦区域”图层中“权属代码”字段,看是否有其他乡镇的图斑,有就删掉。
之后进行“净耕地面积”的计算,计算公式为:round( [TBDLMJ] * [Shape_Area] / [PD] / 10000,2)4.对“基本农田”图层进行“Editor”使用“Field Calculator”命令,出图分类=”基本农田”;用途分区=”基本农田保护区”5.将“新增规划用地”图层中的“有条件建设区”单独提出,作为一个独立图层,随即删除原来的“有条件建设区”一般来说,”场镇规划用地”都是”有条件建设区”。
先在”新增规划用地”属性表中,选中“有条件建设区”,在右击“新增规划用地”,再“DATA”,再“EXPORT DATA”,在EXPORT中输入“SELET FEATURES”,翻找文件,换名子,再把原来“新增规划用地”中的“有条件建设区删除”,就可以了。
(注意要在STOP EDITING 状态下编辑)6. Arctoolbox—Analysis Tool—Overlay—Erase:A.地类图斑-Erase-基本农田,得到Erase1B. Erase1- Erase-复垦区域,得到Erase2C. Erase2- Erase-新增规划用地,得到Erase3D.复制基本农田、复垦区域、新增规划用地,到Erase37. Arctoolbox—Data management Tools—Gerealization—dissolve:对“Erase3”图层中的同地类合并,勾选“出图代码”、“出图分类”、“用途分区”和“管制分区”四个字段,得到“规划用途”图层,然后“打散”。
8.“新增规划用地”图层,“新增规划用地”如与“规划用途”的居民点位置相交或重合,则在“规划用途”图层中把新增的农村居民点的“管制分区”字段改为“允许建设区”(注意,新增居民点与原来的连成一块,一起选中,修改属性)9.把“规划用途”图层中的“允许建设区”导出一个单独的图层(同第5步),注意不要将“规划用途”图层中的“允许建设区”删掉,否则会造成后期图斑填充的错误。
农村居民点面积小于的1500M2要删除。
10. 新建一个图层为GH500240***_**乡(镇)_新增地类注记,新增字段包含“出图代码”(string,4个字节)和“出图分类”(string,60个字节)Tips:A.需要打点的:其他独立建设用地、采矿用地、水库水面、坑塘水面、风景名胜设施用地、特殊用地B.在新增规划用地图层属性表中选中需要打点的,使用Arctoolbox—Data management Tools—Features—Features to Point 修改名称,得到点文件C.复制、黏贴属性到GH500240***_**乡(镇)_新增地类注记图层D.在Layer Properties—Symbology中修改出图图案等11. 新建一个图层为GH500240***_**乡(镇)_新增规划用地注记A.打开新增规划用地图层—Layer Properties—Labels—Label features—XMMCB.单击右键勾选Label featuresC.单击右键—Convert Labels to Annotation —修改新图层名称—将新文件中的属性复制黏贴到“GH500240***_**乡(镇)_新增规划用地注记”图层12.边框:规划用途,无边框;新增规划用地:0.1;地类图斑:0.1默认;有条件建设区和允许建设区都是1.5新增地类注记和地类注记是12(交通用地14)行政边界县1.5 乡镇0.8 村0.313.有条件建设区,允许建设区,地类图斑,新增建设用地,规划用途都要给对应要素上图斑.如:地类图斑和规划用途是:出图代码和出图分类。
新增规划用地是:规划类型。
等具体步骤是:右击图层(地类图班),Properties 再symbology 再categories 再unique values(单个)或unique values,many fields(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