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之美阅读试题及答案
大美之美_精品文档

大美之美引言大美之美,指的是世界上那些壮丽、美丽、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色、建筑和自然景观。
这些大美的存在,不仅让我们感叹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智慧,更让我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本文将介绍几个大美之美的例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类建筑等。
自然景观大峡谷大峡谷是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个巨大峡谷,是地质学家们的天堂。
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最壮丽的峡谷之一,长约446公里,宽约29公里,最深处可达1.8公里。
大峡谷以其层层叠叠的红色岩石和壮观的峡谷景色而闻名于世,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游客前来游览。
站在峡谷边缘的观景台上,俯瞰着万丈深渊和绵延的峡谷,令人不由自主地感叹自然的伟大和壮丽。
维多利亚瀑布维多利亚瀑布位于非洲赞比西河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
它的宽度达1.7公里,高度达108米,水量众多,如同天上的瀑布一般。
维多利亚瀑布被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瀑布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站在瀑布前,仰望着蔚蓝的天空和波涛汹涌的瀑布,感受着水雾的拂面,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人类建筑古埃及金字塔古埃及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杰作之一,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金字塔通常是埃及法老的陵墓,为了保护法老的尸体和陪葬品,他们兴建了这些巨大的三角形建筑。
金字塔由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外表光滑,内部复杂且精密。
在古埃及金字塔的内部,不仅有法老的尸体和陪葬品,还保留着丰富的壁画和雕塑,记载了当时的历史和文化。
吴哥窟吴哥窟是柬埔寨国宝级的古迹,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吴哥窟建于12世纪,是吴哥王朝的宫殿和寺庙群。
它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印度教和佛教的元素,如塔型建筑和壁画。
许多建筑都是用红色砖块建造,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
吴哥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吴哥和安哥儿,它们被认为是吴哥窟的代表作品。
结论大美之美是世界上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色、建筑和自然景观。
通过介绍大峡谷、维多利亚瀑布、古埃及金字塔和吴哥窟这几个例子,我们可以欣赏到自然和人类智慧的壮丽之美。
2023年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3年中考素养调研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问卷)(卷面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共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2分)汉字之美在于形,在于骨,在于精髓。
万千汉字,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奔腾不息,演译着数千年来从未间断的历史和文化。
传汉字大美,抒家国情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肩负的责任。
汉字,有粗犷豪放的道劲,亦有行云流水的柔美。
她生动如跳跃的水,泌人心脾,灵动婉转,在指尖、墨迹中欢腾酝酿。
她活泼如一群可爱的孩子,生气蓬勃,玩笑嬉戏,在对称与变幻中神彩飞扬。
在书法家笔下,每一个汉字都如有生命似的,展现出无穷无尽的变化。
有的挺拔如峰,有的清亮如溪,有的浩瀚如海,有的凝滑如脂,令欣赏的人()。
1.请用正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相应的田字格里。
(3分),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精髓(suí)B.血脉(xuè)C.酝酿(niàng)D.对称(chèn)3.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演译B.粗犷C.泌人心脾D.神彩飞扬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眼花缭乱B.叹为观止C.喜出望外D.刮目相看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仲淹,字希文,北朝政治家、文学家。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呐喊》,两篇文章都表达了鲁迅先生对童年时代的深切怀念。
C.法国著名作家茨威格,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成就突出,代表作有《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象棋的故事》等。
D.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6.古诗文名句默写。
(8分,每空1分)(1)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月考试卷二

高三月考试卷二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无言之美,不是以沉默的方式去体物,无言不是不说话,无言乃是放弃“人之言”,而达到“天之言”的境界。
“天之言”乃是不以人的知识去言说,而以生命的本然相去呈现。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这句话是传统美学不言之美的一个代表性观点。
这句话有几个理论层次:其一,不言之美作为一种“大美”,不与“小美”相对,它是根本的美,是美的本体,一切森然毕具的美的形态都是其形相。
其二,天地以“不言”为美的根本特点,美的创造就是归复自然之道,故以“不言”之美为美的最高准则。
“不言”是与人为相对的,人为的美是局限的、片面的,它产生于“言”,由知识所控制,它是相对的美,无言之美是绝对的美。
其三,天地之美并非与人的世界无涉,我们千万不要将此理解成:中国美学强调自然是最美的,人创造的东西不如自然。
因为,在中国哲学中,天地不是纯然外在的物质世界,不是西方美学中所说的感性实在,它是人的生命所映照的世界。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一言而有三,确立了不言之美作为美的本体的地位,确立了天地是不言之美的体现者,确立了以不言为美的美的判断标准。
儒家哲学虽然关心人伦的建构,但总是将人的道德努力归之于天。
天是创造的本体,也是美的本体。
在儒家,如果说有个大美的世界,这个世界不在主观,不在客观,也不在主客观的结合,而在天。
天是什么?天不是自然对象,也不是遥在天国的至上神,天为绝对之创造本体,显而为万物,从而生生化化,有物有则。
当孔子说“予欲无言”,弟子以如果先生不言,何以领教询问时,孔子以“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兴焉”来作答。
在他看来,无言可以合天,天不言,而创造不已。
他对逝者如斯的感叹也包含这样的思想。
天是一无言的创造本体,正所谓江山浑在眼,宇宙付无言。
《诗·周颂·维天之命》说:“维天之命,於穆不已。
中考语文 议论文阅读题库(15篇)

议论文阅读题库15篇人格修养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4 题。
(12分)傲骨“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此言直接透过人的表相,深入骨髓。
“傲气”与“傲骨”,一字之差,含义决然不同。
盛气凌人是傲气,自命不凡是傲气,不可一世、目中无人,当然是傲气的极致表现,如果没有实力做内在支撑,便不免透着一种浅薄,一丝内荏。
用现在的话说,这是性格里一种土豪式的张扬,是人格中低级别的傲态。
而傲骨是不露声色、虚怀若谷的内敛,是有志向、有自信、有定力的品质,是力量和尊严的内蕴,也是对人“貌相”还是“斗量”的依凭。
傲骨是一种风度,一种气质,是高写的人格姿态,是超标于庸俗的自我要求。
有傲气的人,常人觉得难以接近,更难相容,或让人敬而远之,视而疏之,及至因为走不近、看不惯而生反感,见不得、受不了而感压抑。
而有傲骨的人,表面和蔼而沉稳,使人深感有亲和力,有愿与其交往的欲望,发散出一种和谐和包容的气度,流露着从善如流、天高地广但绝不苟同流俗的开阔与坚守。
与有傲骨者相处,便似与善良、正直和真谛相行,不觉难堪而备生尊重,不觉偏狭而可以被他带向高处望远。
傲气看似趾高气扬,一口吐完,若无内里氤氲,顿化作空虚;傲骨不卑不亢,却有定海神针在,是风里浪里屹立不倒的大写人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仙李白此句,把酷爱自由、桀骜不驯的一身傲骨展露得淋漓尽致。
当然这是酒后。
李太白一生怀有远大抱负,毫不掩饰地追求浪漫和自由,黄河决堤似地挥洒着诗情诗意和诗才。
当其政治理想与现实相碰撞时,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他内心是挺立的,是傲慢的,不向权贵低头的本色藏在怀袖和笔墨中,支撑着他不但嘲弄皇帝身边的佞臣有时也让皇帝难堪。
傲骨在内,被人生放逐到哪里,也都是自由。
他时常畅怀痛饮,邀朋呼友足迹遍及名山大川,大半生过着流浪的生活。
奇险的山川与他叛逆不屈的性格相映照,斗酒留诗,留下的是大量仰怀古人、壮思欲飞的佳篇佳句,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尽情无拘地书写逆境中的心路历程,苦闷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久渴后的解放,今人读来,却感受得到李白那愁怀难遣本色不改的铮铮傲骨。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体,完成下面小题。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①大家知道花有这么多种类,康乃馨、百合、玫瑰、桔梗……我们自己认识的花就这么多不同的种类,它们的颜色、香味、造型都不同。
我们好像很难特别说哪一种花很丑。
因为它的形状、颜色、气味都跟它自己成长的生态有关,跟它生存的状态有关,所以我们欣赏花的时候是欣赏它成为它的特性的那个部分。
可是很奇怪,我们用在人的身上的时候,我们会很喜欢一个人,可是我们也会很讨厌一个人,我们会很爱一个人,我们也会很恨一个人。
②当朋友跟我说哪个人多讨厌多可恨的时候,我说你会很恨一朵花吗?他想不起来,那我说会不会因为花跟你没有那么直接的功利的关系?③庄子讲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就表明了这个意思。
真正的美,不是说这个东西对我有没有用。
如果对我有用,我称它为爱;如果对我没有用,我称它为恨,那么恐怕还没有真正达到美的境界。
④我借用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句话来作美的领域的一个总结,常常觉得读《庄子》的时候有一种快乐,那个快乐是他总是把你带到美的现场。
⑤大家翻开《庄子》第一页叫做《逍遥游》,他叙述了一个神话,说北方以前有一个大的水池叫北冥,这个水池里有一只鱼,很大很大的鱼,“北冥有鱼”。
⑥有一天这个鱼突发奇想,说它好想飞起来变成鸟,所以它就变成了大鹏鸟。
然后它一飞就飞了六个月都没有停。
我们觉得这完全是一个神话故事。
⑦在童年的时候多么爱读神话,多么爱读传说,多么爱读童话,因为在儿童的心灵世界里面,没有什么叫做真或假、对或错的问题,所以鱼也可以变成鸟。
庄子觉得他在叙述一个美好的世界,这个世界其实讲的是心灵自由。
⑧他觉得当你心灵自由的时候,你可以是鱼,也可以是鸟。
当你在心灵绝对自由的时候,你自己可以转化自己,你不会被束缚。
《无言之美》精选练习(解析版)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无言之美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A.意蕴.(yùn) 譬.如(bì) 一幅.画(fú) 瞬.息万变(shùn)B.违.背(wéi) 逝.者(shì) 悲哀.(āi) 信手拈.来(zhān)C.流露.(lù) 含蓄.(xù) 擒.住(qín) 目不忍睹.(dǔ)D.怆.然(chuàng) 深巷.(xiàng) 散.碎(sǎn) 惟妙惟肖.(xiāo)【答案】C【解析】譬pì 拈niān 肖xià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逼真摄影丝豪尽善尽美B.姑且笼统谚语瞬息万变C.蛾眉寂寥附丽心旷神贻D.缥缈沉默琵琶栩栩如声【答案】B【解析】A项中“豪”应为“毫”,C项中“贻”应为“怡”,D项中“声”应为“生”。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讲成绩夸大其词,讲问题轻描淡写....,这是很不好的作风。
B.他信手拈来....的打油诗经常为白宫的节日聚会增添不少欢乐气氛。
C.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惟妙惟肖....。
D.在这个并非尽善尽美....的世界上,勤奋会得到报偿,而游手好闲则要受到惩罚。
【答案】C【解析】“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
4.下面句子表达的道理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的道理无关的一项是( )A.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三缄其口。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答案】C【解析】“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第一段引用《论语》入题,从孔子教育方面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无言之美》同步练习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15无言之美分层作业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A.意蕴(yùn) 譬如(bì) 一幅画(fú) 瞬息万变(shùn)B.违背(wéi) 逝者(shì) 悲哀(āi) 信手拈来(zhān)C.流露(lù) 含蓄(xù) 擒住(qín) 目不忍睹(dǔ)D.怆然(chuàng) 深巷(xiàng) 散碎(sǎn) 惟妙惟肖(xiā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逼真摄影丝豪尽善尽美B.姑且笼统谚语瞬息万变C.蛾眉寂寥附丽心旷神贻D.缥缈沉默琵琶栩栩如声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上山顶,放眼望去,山青水绿,树木葱葱,小小的房屋若隐若现,眼前的美景使我心旷神怡。
B.伫立海边,我不禁望洋兴叹:“多美的大海啊!浩渺阔大而又幽微蕴藉。
”C.鲁迅笔下的人物,一个个刻画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D.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严肃认真,不能轻描淡写地走过场。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B.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人们总要用吃粽子、划龙舟等方式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C.“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D.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带我到小说“边城”中故事发生的原型地——湘西茶峒镇去旅游。
5.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我们班的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B.为避免中小学校园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C.去冬以来,各校开展学习雷锋的新高潮,广大学生思想面貌焕然一新。
D.空气质量的好坏,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第一段引用《论语》入题,从孔子教育方面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新高考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考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陶瓷艺术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内续的表达特征与外延的形象表现之中。
就内续表征而言,不同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内在情感不尽相同,不仅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图像及形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更呈现出对美表达切入点不同而形成的多重视角。
就外延形象而言,则传递出雄浑、典雅、洗练的传统审美旨趣和民族情怀,是时代背景下对审美理念的延续、择取及阐释。
特别是彰显时代特征的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以艺术为形式对文化属性的深刻呈现,是传统审美思想的复读与时代表达,以此进行深层次引导,促使观者得以感受到美,明确文化美与艺术美之间相互包容与促进的关系,形成美学心理的定向感知方向。
陶瓷文化与艺术形式的发展体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审美旨趣与内涵。
正如克罗齐说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通过品味陶瓷艺术可以感受到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语境与民族共性。
翻开中国陶瓷史不难发现,中国传统陶瓷器物的每一次进阶,器型、纹饰、材质的创新与发展,都与历史诸阶段的审美情趣息息相关。
从陶瓷器物的造物理念来看,早期的陶瓷造型追求“大巧若拙、大匠不雕”的审美境界,不追求过多的雕饰与设计,符合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儒家追求中庸之道,其反映在陶瓷造物上就是工匠精益求精的心态与中庸之道的融合,这一理念推动着中国古代陶瓷器物逐渐发展成为和谐对称的器物体系。
至明清时期,景德镇作为全国制瓷中心,所产陶瓷的器型构造讲求圆润感和无违和感,特别强调去棱角的造型设计理念。
由此可见,传统技艺不仅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及传统审美旨趣的内涵,更在延续中华美育精神的同时,展现出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
(摘编自成珊珊《论陶瓷艺术的美育特性——以景德镇为例》练崇潮《传统陶瓷器物的民族文化基因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瓷与玉之间存在着无可置疑的隐喻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美之美①西藏的山水只宜远望,不可近瞧。那里的山,多是褐中泛黑的颜色,不长一棵
树。那是一种怎样的山呀,离天那么近,它们的骨和肉,都被太阳烤干了,已没有一丝一毫
阴柔的女儿气,惟存阳刚与雄浑。它们与蓝天、白云\湖泊构成了大跨度、大视角的不加丝
毫修饰的原始之美、宏阔之美。可你近赏它时——就连海拔5000米、巍峨的岗巴拉山,呈现
给你的也没什么惯常的意趣可言,绝对找不到水落珠溅、苔绿花红、芳草萋萋的景致,有的
只是干燥异常的壤土与碎石。 ②在我目力所及的地方,大自然的存在都显得非常简洁,好像
盘古刚完成开天辟地。在内地的时候,每当我看到秃秃的山冈,就惋惜为何不多植一些树,
让它变得苍翠一些;就在我飞抵拉萨的当天,看见这座阳光之城周围山上的荒芜;,也延续着
这样的想法。可是,从我一脚踏上岗巴拉的时候起,我就发现我错了。天下其他所有的山的
确都该葱茏蓊郁,而唯独这里的山就应该是裸露的,骨感的,刚健的,因为只有这样,它才
让人放心——在世界屋脊上撑起我们头顶这片蓝天的大山,难道不应该是一身雄风、力挺万
钧的样子吗?我甚至想,这里的山上即使能种活树,也应不为,让青青翠翠的山为我们擎天,
太秀气了,会让人担忧它的柔弱,难以承受天的重荷。仅仅看了一眼,我几乎就被这雄奇之
美击倒,一时之间竟无法释怀,喉咙有一种噎堵的感觉。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品尝到,美
到了极致让人产生的窒息感。 ③真的,即使你的想象力再丰富,也难相信造物主能把那片土
地打造得如此神奇。站在岗巴拉山顶,就能领略到这瑰丽的一幕。藏语里意为“珊瑚湖”的
羊卓雍错,在岗巴拉的脚下,弯弯曲曲,绿堡这些貌不惊人的山,顿显神采,成了宏大画卷
中不可替代\不能拆分的部分。[乙]湖的那一端,是被一层层的大山扩展到天的尽头,无疆
无界,用一双眼睛来丈量这里的美,显然已远远不够用了. ④有别于辽罢觅过莳所有莳湖光
-山色,这里的山,岑寂龟’肃穆,这里的水,瑞-庄‘;‘圣洁,’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芜”
使人绝然不敢生.出丝毫的狎玩之意,惟恐崇敬不足.在它们面前,你的躯体虽是直立的,
但魂魄实际早巳匍匐在地。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藏族人为何会把自己的信仰与神山圣水组
合在一起,在它们面前,堆放玛尼堆,扯挂经幡,旋起转经筒,一遍遍地把自己的五体投向
大地。 ⑤雪山的影子映在水中,湖水犹如一张专门让它们安睡的蓝色大床。水质洁净无比,
让人不忍濯手足。伫立圣湖之畔,我默默地洗涤自己的灵魂,古人说的“澡雪精神”就是这
样的意思吧。 (选自《人民日报》阿敏/文) 15.阅读第①段,请说说“西藏的山水只宜远
望,不可近瞧”的原因。 (4分) 16.第②段中,作者的思路是怎样逐步展开的?请写出作
者的行文思路。(3分) 西藏的山上也应多种些树→ →
→ 17.第⑧段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语言形象
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请从中任选一句作赏析(可从语言特点、修辞手法、表达作用等方面作答)。
(3分) 选( ),赏析: 18.结尾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9.为什么说西
藏的山水是“大美之美”?请说说你的理解。 (4分) 参考答案: 15.西藏的山远
观时与蓝天、’自云、湖泊构成了大跨度、‘大视角的不加丝毫修饰的原始之美、宏阔之美、
和谐之美,充满阳刚与雄浑:而近看时毫无水落珠溅、苔绿花红、芳草萎萋的景致,有的只
是干燥异常的壤土与碎石,缺乏美感。 (答出山的远观之美得2分,答出近看不美的得2
分,共4分。) 16.上了岗巴拉,觉得这里的山应该是裸露的一这里的山上即使能种活
树,也应不为一我被这雄奇之美击倒。(每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7. [甲]
这句话采用了衬托、拟人、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在白云、碧水的映衬下,濯濯童山也成了美
丽画卷的有机组成部分,显示了西藏山水的神奇。 [乙]这句话采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地描
绘了雪峰在阳光照耀下与蓝天融为一体的美景。 (语言、修辞手法1分,表达作用2分,
共3分,意思对即可) 动地描绘了雪峰在阳光照耀下与蓝天融为一体的美景。 (语言、
修辞手法1分,表达作用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18.总结全文,升华主旨(1分);西藏
山水之美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表达了对西藏山水的崇敬热爱之情(2分)(如答“承接上文”
或“揭示写作目的”可得1分)。19.西藏的山岑寂、、肃穆,阳刚而雄奇;西藏的水端庄、
圣洁,凛然不可侵犯:山水相融,构成一幅气势恢弘的大画面,显出一种和谐崇高的神奇之
美。 (意思对即可。只答“西藏的山水有别于别处的湖光山色,有一种独特的美”,得2
分;若加上独特美的特点概括,得4分;用课文原句回答,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