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说课稿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说课稿说课者刘海如亳州市第十八中学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刘海如,来自亳州市十八中学,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探究实验“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部分来阐述我的报告,即:析教材、讲教法、论学法、说过程和谈反思。
一、析教材1.本课题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实验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的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高中生物教材中,该实验一直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既是本节课程的重要部分,也为后面种群与群落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且在实际中的农林渔业方面应用广泛,故本节内容在生物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实验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尝试、模仿调查种群密度。
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活动,完成模拟的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生物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积极性。
3.重难点通过我对教材的认真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分别为: 重点:模拟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方法难点:样方法中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二、讲教法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他们经历模拟探索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着这一原则,再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活动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我认为教材中本探究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时间与金钱、课程安排、出行安全问题、样方划定、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老师和学生能够真正野外探究活动的很少很少,这就违背了现代教学的目标。
基于以上问题,我所做的本实验创新和改进之处:1、变探究实验为模拟实验,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对相关生物学知识的认知和运用迎刃而解,从而达到双重的学习效果。
实验十七: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实验十七: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①逐个计数,②估算:样方法(双子叶植物、昆虫);标志重捕法(动物)1、样方法:①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②双子叶草木植物样方大小为ImXIm;③常用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2、标志重捕法:①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时②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设该种群数量为N,第一次捕获并标志数量M,第二次捕获数量为n,其中有标志m,N:M=n:m二、种群特征:1、出生率:在单位时间里新产生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死亡率:在单位时间里死亡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接表现。
物种的内部和外界因素都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及密度。
2、某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或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3、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4、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性别比例也一般分三种类型:①雌雄相当型:多见于高等动物;②雌多雄少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象海豹等群体动物;③雌少雄多型: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三、方法步骤:1、确定调查对象:选定调查对象一一双子叶植物;2、选取若干样方:①确定样方数量、大小、取样方法;3、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量,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4、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各个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四、实验结论:直接反映种群的数量的是:种群密度;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能够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方向的是:年龄组成;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是:性别比例.五、考点提示:1、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主要有: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群密度高;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种群密度周期性变化。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五
等
点
距
取
取
样
样
法
法
调查群体为非长条形 调查群体为长条形
4.计数 ------计算每个样方内所调查种群的数量
——蒲公英
——其他植物
方框内+左边和上边及两边的夹角
计数原则: 无论大小都要数,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 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一块车前草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10 个样方统计的结果,请分析数据,该地块的车前
草种群密度是 3 株/ m2。
样方 1 2 3 4 5 6 7 8 9 10
株数/ 3 1 2 3 4 12 4 2 5 3 m2
计算平均值时应舍弃悬殊的数据,减少误差。 种群密度=3+1+2+3+4+4+2+5+3∕9=3
课题名称: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 作者:廖琼 学校:九江县第一中学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步骤:
1.准备 选择调查地点(校园、公园)
2.确定调查对象 选定一种双子叶植物(车前草、一年蓬、蒲公英)
3.取样
样方数目: 一般来说样方数越多,调查结果越准确 样方大小:样方的大小以1m2的正方形为宜 取样方法: 五点取样方和等距取样法
高中生物实验(六)

高中生物实验(六)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①逐个计数,②估算:样方法(双子叶植物、昆虫);标志重捕法(动物)1、样方法: ①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②双子叶草本植物样方大小为lm×lm;③常用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2、标志重捕法:①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时②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设该种群数量为N ,第一次捕获并标志数量M ,第二次捕获数量为n ,其中有标志m,N:M =n:m2、种群特征:1、出生率:在单位时间里新产生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死亡率:在单位时间里死亡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接表现。
物种的内部和外界因素都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及密度。
2、某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或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3、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4、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性别比例也一般分三种类型:①雌雄相当型:多见于高等动物;②雌多雄少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象海豹等群体动物;③雌少雄多型: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3、方法步骤:1、确定调查对象:选定调查对象--双子叶植物;2、选取若干样方:①确定样方数量、大小、取样方法;3、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量,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4、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各个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4、实验结论:直接反映种群的数量的是:种群密度;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能够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方向的是:年龄组成;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是:性别比例。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课堂模拟实验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课堂模拟实验作者:邓淑媚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第95期【摘要】“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是一项高中生物户外探究实验。
在广东梅县东山中学现有的教学条件下,考虑到安全等诸多限制因素,该项实验难以开展。
而学生如果没有亲历该探究实验,容易对该部分内容印象不深,理解不透,掌握不牢,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为解决这一矛盾,本人指导学生改进该探究实验,用学生的课桌桌面模拟草地,将实践场地从室外移向室内,利用铁线圈自制若干个4cm×4cm的样方,用10种易购得、易于分辨的豆子模拟草地中的10种植物,以其中1种豆子代表被调查种群密度的某种双子叶植物。
学生在一节课40分钟内就能在自己的桌面上利用少量的材料工具完成全部操作,最终成功实现了户外实践的课堂模拟实验。
【关键词】样方法;课堂模拟一、研究背景“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的探究内容。
该内容要求教师带领高中生们,准备和携带卷尺、尼龙绳、木楔、签字笔、笔记本和植物分类图鉴等材料用具,到户外作业。
在广东梅县东山中学现有的教学条件下,考虑到操作条件、安全隐患、课务安排等诸多限制因素,师生们能够真正走到户外实践操作的可能性不大。
而如果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演示,学生通过做习题来巩固知识点,教学效果就非常有限,学生没有亲历动脑动手参与的探究过程,没有通过具体的活动将理论联系实际,没有建立起科学探究思维,容易对该部分内容印象不深,理解不透,掌握不牢,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实为一种遗憾。
为解决这一矛盾,本人指导学生改进该探究实验,最终成功实现了户外实践的课堂模拟操作。
二、研究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科学方法之一——样方法。
三、科学原理1.调查种群密度时,如果调查的种群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可以逐个计数。
当逐个计数非常困难时,需要采取估算的方法。
高中生物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目的要求1、初步学会用样方法探究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方法。
2、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学会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3、通过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方案设计一、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是校园草坪植物的种群密度。
二、猜想假设你的假设是校园草坪中植物的种群密度。
三、设计实验将校园草坪分成个样方并记录你所探究的种群个体数量--------计算种群密度--------得出结论实验过程一、材料用具皮尺(或卷尺),尼龙绳,木橛子,钢笔(或圆珠笔),计录本等。
二、方法步骤及结果记录1.确定调查对象本探究所调查的种群是。
2.选取样方(等距取样法)等距取样法是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采用的方法,是在长方形地段上,先将调查总体分为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后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
例如:长方形总体为400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40个样方,那么抽取的比率为,抽样距离为,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m的前1m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3.样方的大小为;样方数量为个。
三、观察现象1、计数各样方内该种群的数量分别是:2、计算种群密度各样方种群数量的平均值是。
四、实验结论校园草坪中种群密度。
五、实验评价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各小组的调查结果有差异?2、哪个小组的调查结果与实际情况更接近?误区警示本探究中应注意的问题是:①调查时,要选熟悉的,又容易计数的植物。
这样不容易认错植物,计数才是准确的。
②调查时应注意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心理作用,以免造成结果偏差较大③等距取样法是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采用的方法,是在长方形地段上,先将调查总体分为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后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
例如:长方形总体为400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40个样方,那么抽取的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m的前1m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结合年段社会实践,开展生物调查活动厦门六中生物组陈丽环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实验虽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课时及师资不足、安全问题等诸多原因,教师很难带学生到野外做实地调查,有关知识的应用也只是服务于书面练习。
其实让学生尝试、模仿调查种群密度,.学会初步整理分析资料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校高二生物备课组在教科室李钢主任的大力支持下,巧妙利用高二年段周末组织学生到园博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寻求生物组内教师的协作,组织指导学生顺利圆满地完成了用样方法调查园博园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最大限度挖掘生物教学资源,让学生在适合探究的环境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取得了不错的探究效果。
活动前师生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共同讨论本次探究中应注意的问题:①调查时,最好选熟悉的,又容易计数的植物。
这样不容易认错植物,计数才较准确;如不熟悉的请认真拍好照片回去好查资料核对。
②调查时应注意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心理作用,以免造成结果偏差较大。
③选取样方的个数要依总面积的大小而定,总面积大的选取的样方应多些。
④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偏差。
⑤计数时,若有正好在边界上的,只计样方左上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
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
各小组计数都要如实,不能多报或少报。
⑥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强调注意排查并远离安全隐患;避免损伤植被、破坏公物。
其次,制定了周密的计划,本课题的计划主要是围绕着如何确定“样方”来制订,也即为了获取真正具有代表性样本的信息。
有代表性样本的一般原则应该是:随机取样、样本数量足够大、取样过程没有主观偏见等。
制订计划还包括对学生进行分组(原则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确定各小组的组长,讨论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合作,包括团队如何合作以提高工作效率。
团队合作是开展本项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在活动之前就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活动过程中要求教师留意各组团队合作的情况,对其计划性、协调性、有效性等作出评判。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1、实验原理: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这种方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2、材料用具:绳子、笔、纸
3、实验步骤:
①准备:来到调查地点后,先大致观察一下地形,分析有没有安全隐患,提出安全注意事项。
②确定调查对象:观察该地段中有哪些双子叶草本植物,记录下这些植物的名称。
确定本小组要调查的种群。
③观察调查对象的分布状况和地段的形状,根据观察结果,讨论确定样方的多少、样方大小和取样方法。
④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用五点取样法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4、实验结果:33 37 34 35 41平均密度:36
5、分析与讨论:
a、取样随机:所选取的样方必须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出自一个该种群分布较均匀的地块。
b、计数原则:Ⅰ、样方内的个体全部计数;
Ⅱ、位于样方边线交叉点的计数;
Ⅲ、位于样方边线上的,只记相邻两边上的个体,即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C、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一、实验目标
1、初步学会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
2、帮助学生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3、通过亲身调查周边植物,帮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自然,培养热爱自然、保护
环境的情操。
二、实验原理
样方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计算每个样方内的平均个体数,然后将其平均数推广,来估计种群整体。
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形状的调查地段选择相应的取样方法。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一下几种:五点取样法,样方的形状可以是方形的、长方形的、条带状的或圆形的,但样方必须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这可以通过随机取样来保证。
等距取样法。
当调查的地段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
先将调查地段按纵向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样方之间的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样法。
长条形的总体为100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那么抽样的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m。
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m的前1m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五点取样法。
当调查地段为方形时,可以按梅花形取五个样方:先做该地段的两条对角线,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确定一个样方的中心,在每条对角线上距边角1/4对角线长处,各确定一个样方的中心,共五个样方。
样方面积一般为1m²,如果该种群的密度较小,样方面积可适当扩大。
三、材料用具
卷尺、尼龙绳、木楔、钢笔、记录本、植物分类图鉴
四、实验准备
1、调查前教师先进行实地考察,找出比较典型的地块。
2、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容易识别而且分布比较均匀的双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
象,这样有利于数据的分析、比较。
像一年蓬这类单株生长特征明显的双子叶植物,就是很理想的调查对象。
3、教师事先对该地块进行种群密度取样调查,并可采集好有关植物并制作成
标本,使学生掌握好调查对象的形态特征。
4、如果遇上样方边界的压线个体,按左上原则处理,压线个体出于线的左侧或上方,则计入样方内。
五、方法步骤
1、确定调查对象。
2、选取样方(等距取样法)。
先将调查总体分为若干等分,有抽样比率决定距离
或间隔,然后按这一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
3、学生对照植物分类图鉴掌握调查对象的形态特征。
计数(附种群调查记录表)
4、计算种群密度。
六、结果分析
计算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该种群算术平均数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该算术平均值即为调查区域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应结合调查区域相关情况对该估计值做出生物学解释。
七、注意事项
1、选取地势开阔、平坦、植被茂盛的地点作为调查地点,如校园草地、公园、
田埂等都是比较理想的地点。
注意避免有深水、陡坡、毒虫等有安全隐患的地点;
2、根据调查对象划定调查地段的大小。
调查地段应大小适中,面积过大则费时
费力,面积过小则失去调查意义;
3、地段形状可以是规则或者不规则,地段边界按植被分布或地理边界划定;
4、选取样方的个数根据地段总面积而定,地段较大的,样方数可相对多些;
种群密度调查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