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4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 课件(共21张PPT)(最新版推荐下载)

条件:不能有较多的迁入和迁出
不能有较多的出生和死亡
标记注意事项: 1.标志符号能维持一定时间; 2.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3.标记物和标记方法对个体无伤害; 4.标志物不能影响动物正常活动。
三、种群数量的其他特征
检查P62-63页的自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出生率及死亡率? 2.什么是迁入率、迁出率? 3.什么是年龄组成,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几种类型 ,分别是什么? 4.什么是性别比例? 5.种群的空间特征有哪些?
练习
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 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 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请估计 这个池塘中共有多少条鲫鱼。
106 25
=
N
91
N=386条
N :种群总数量(未知) N1: 第一次捕获个体数 N2:第二次重捕个体数 N0: 重捕中被标记数量
N1
N0
=
N
N2
N= N1×N2 N0
(5)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70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龄组成为
图 甲 所示。为此我们要严格执行人口的 计划生育 政策。
(6)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鱼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这将会使鱼群的年
龄组成为图 甲 所示类型。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再见!
课堂达标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C)
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A.控制人口增加 B.提高人口素质 C.鼓励多生育 D.延长教育年限
课堂达标
图为一种生物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 请据图回答: (1)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种 群A和种群B未来个体数量的 变化趋势是:
种群的特征(课件)

种群密度 2.调查方法: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表示方法: ①小范围的水生生 物——单位体积
②大范围及陆生生物— —单位面积
问题探讨
怎样估算这块 草地中蒲公英 的数量(用★ 表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公开课课件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但多数动物在被 捕捉过后变得的更难捕捉了,那么估算值和
实际值相比如何变化? 偏大 思考3:若所用标记使个体易被天敌捕食,情况又 会如何?若在重捕前部分个体的标志脱落,情况 会怎样? 偏大 偏大
精品PPT
典例1 P209 对点小练
(1)300只/KM2 (2)活动能力 活动范围 (3)偏大 偏大 偏小 不变 典例2 学案 A
精品PPT
思考3 计数时要注意的问题? 1. 计数原则:样方内和样方顶边、左边及夹角 2.要大胆舍弃特别悬殊的数值,取多组临近的 求平均值。
精品PPT
典例1. P209 命题角度2 C
典例2. (1) 0.16株/㎡ (2)在本实验中测定的结果并不可靠, 原因有二:一是样方数目太小,使计 算结果不准确;二是样方太小,因为 测定的是山毛榉的种群密度,山毛榉 是高大乔木,样方为25m2太小,应为 100m2。
精品PP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②标志重捕法 a. 适用对象: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b. 操作过程
捕获
标志
放回
精品PPT
重捕
计算方法:
假定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M个,标记, 第二次重捕数为n,有标记的为m,
即 N∶M=n∶m
N=M×n/m
特别提醒,大家特别需要关注m的值,所有能够影响m的大 小的操作都将使调查结果产生误差。
围 大 的动物。 (3)显微计数法:适用对象__微__生__物___ 3.意义:农业害虫的 监测和预防,渔业上捕捞强
精品PPT
度的确定。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①样方法 a. 调查对象: 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 备注:宜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不宜选择 蔓生或丛生单子叶植物为调查对象。因为 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植物地上部分往往难 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
实际值相比如何变化? 偏大 思考3:若所用标记使个体易被天敌捕食,情况又 会如何?若在重捕前部分个体的标志脱落,情况 会怎样? 偏大 偏大
精品PPT
典例1 P209 对点小练
(1)300只/KM2 (2)活动能力 活动范围 (3)偏大 偏大 偏小 不变 典例2 学案 A
精品PPT
思考3 计数时要注意的问题? 1. 计数原则:样方内和样方顶边、左边及夹角 2.要大胆舍弃特别悬殊的数值,取多组临近的 求平均值。
精品PPT
典例1. P209 命题角度2 C
典例2. (1) 0.16株/㎡ (2)在本实验中测定的结果并不可靠, 原因有二:一是样方数目太小,使计 算结果不准确;二是样方太小,因为 测定的是山毛榉的种群密度,山毛榉 是高大乔木,样方为25m2太小,应为 100m2。
精品PP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②标志重捕法 a. 适用对象: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b. 操作过程
捕获
标志
放回
精品PPT
重捕
计算方法:
假定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M个,标记, 第二次重捕数为n,有标记的为m,
即 N∶M=n∶m
N=M×n/m
特别提醒,大家特别需要关注m的值,所有能够影响m的大 小的操作都将使调查结果产生误差。
围 大 的动物。 (3)显微计数法:适用对象__微__生__物___ 3.意义:农业害虫的 监测和预防,渔业上捕捞强
精品PPT
度的确定。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①样方法 a. 调查对象: 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 备注:宜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不宜选择 蔓生或丛生单子叶植物为调查对象。因为 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植物地上部分往往难 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
种群密度取样调查ppt课件

取样方法 等距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调查时间 1996年6月2日。 年 月 日 种植物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调查结果 5种植物种群密度的估计值(株/m2):
独行菜29.9,刺儿菜8.1,打碗花4.4, 独行菜29.9,刺儿菜8.1,打碗花4.4, 29.9 8.1 4.4 苦荬菜3.8 抱茎苦荬菜3.9 3.8, 3.9。 苦荬菜3.8,抱茎苦荬菜3.9。 该案例中采用的是什么取样方法? 问:该案例中采用的是什么取样方法? 等距取样法
在标志重捕法中,标志技术极为重要 在操作中 在标志重捕法中 标志技术极为重要,在操作中 标志技术极为重要 应注意以下几点: 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 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 产生对于寿命和行为的伤害。如选用着色标志时, 产生对于寿命和行为的伤害。如选用着色标志时 要注意色素无害而溶剂可能有毒如果用切趾、剪 要注意色素无害而溶剂可能有毒如果用切趾、 翅等方法标志动物时,不能影响被标志动物正常的 翅等方法标志动物时 不能影响被标志动物正常的 活动或者导致疾病、感染等。 活动或者导致疾病、感染等。 2.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因为过分醒目的个体 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因为过分醒目的个体, 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最终 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 最终 有可能改变样本中标志个体的比例, 有可能改变样本中标志个体的比例,而导致结果 失真。 失真。 3.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 在调查 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 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 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示例(模拟捉放法) 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示例(模拟捉放法) 材料用具:绿豆一包,红豆50 50粒 大小烧杯各1 材料用具:绿豆一包,红豆50粒,大小烧杯各1个。 方法步骤: 方法步骤: 1.从一包绿豆中取出50粒 换上50粒红豆(代替标志), 从一包绿豆中取出50 50粒红豆 1.从一包绿豆中取出50粒,换上50粒红豆(代替标志), 然后将这包豆子放入大烧杯中,充分搅拌, 然后将这包豆子放入大烧杯中,充分搅拌,使两种豆子混 合均匀。 合均匀。 2.闭上眼睛抓取豆子 闭上眼睛抓取豆子, 2.闭上眼睛抓取豆子,每次从大烧杯中随机抓取一粒 豆子,放入小烧杯中。依此方法,连续抓取豆子20次。 豆子,放入小烧杯中。依此方法,连续抓取豆子20次 20 3.数一下小烧杯中共有多少颗红豆(a)。 数一下小烧杯中共有多少颗红豆(a) 3.数一下小烧杯中共有多少颗红豆(a)。 4.按照下列公式计算纸包中的绿豆总数:x为纸包中 按照下列公式计算纸包中的绿豆总数:x 4.按照下列公式计算纸包中的绿豆总数:x为纸包中 的绿豆总数(代表种群总数) 的绿豆总数(代表种群总数) 则x=1000/a 5.重复测算3次,求平均值。 5.重复测算3 求平均值。 重复测算 6.数绿豆总数 将大烧杯中的豆子倒在桌上, 数绿豆总数。 6.数绿豆总数。将大烧杯中的豆子倒在桌上,数清共 有多少粒绿豆。将步骤5 有多少粒绿豆。将步骤5中测出的平均值与这个数字做比 看是否相近。 较,看是否相近。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 2020种群的特征(共39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那么a与b的数量关系是( B )
A.a>b B.a<b C.a=b D.a≈b
2、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
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
山羊,这块草原上的8群羊是( 问:如果一个种群中老年年个体所占比例多于幼
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老年 成年 幼年
衰退型
③衰退型的特点:
老年期个体数目较多而幼 年期的个体数目偏少。新出生 的个体不能补偿衰老死亡的个
体数。一般说种群密度越来 越小。
如德国、日本等
(4.年龄组成的意义: 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趋势)。
例如:下图为两个国家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 设墨西哥人口增长率为a, 瑞士的人口增长率为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猪、鸡)及蜜蜂、象海豹等。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有多少只?
(1) 样方法 1、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 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 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 值作为该种群的 种群密度估计值
计数原则: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计右
例1、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 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 为1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那 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 (单位:只/hm2)?
N=(4+6+8+8+9)/5=7只/m2
=70000只/hm2(注意:1hm2=10000m2)
(2)标志重捕法
1、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 体 ,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 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 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A.a>b B.a<b C.a=b D.a≈b
2、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
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
山羊,这块草原上的8群羊是( 问:如果一个种群中老年年个体所占比例多于幼
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老年 成年 幼年
衰退型
③衰退型的特点:
老年期个体数目较多而幼 年期的个体数目偏少。新出生 的个体不能补偿衰老死亡的个
体数。一般说种群密度越来 越小。
如德国、日本等
(4.年龄组成的意义: 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趋势)。
例如:下图为两个国家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 设墨西哥人口增长率为a, 瑞士的人口增长率为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猪、鸡)及蜜蜂、象海豹等。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有多少只?
(1) 样方法 1、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 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 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 值作为该种群的 种群密度估计值
计数原则: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计右
例1、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 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 为1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那 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 (单位:只/hm2)?
N=(4+6+8+8+9)/5=7只/m2
=70000只/hm2(注意:1hm2=10000m2)
(2)标志重捕法
1、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 体 ,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 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 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202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效优质课件3

N
④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被捕获且
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被捕获 ⑤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被捕获且
N=
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被捕获 ⑥标记物影响被标记个体的活动,使其被再次捕获的机会增大 以上_①__②___③__④_估算值将偏大, ___⑤__⑥__估算值将偏小。
m =n
样方法 标记重捕法 估算法(抽样调查) 黑光灯诱捕法
①样方法
活动范围小和活动能力弱
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 个体数目易于辨别的双子叶
随机
适中
五点
总面积 等距
方形地块
狭长地块
全部计数 样方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
注意:单位面积 带单位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标记重捕法
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步骤: 捕获
调查范围为500hm2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 的个体数目比例。
预测 可
种群密度和数量的变化趋势。
年龄结构通过影响 出生率 和 死亡率 来影响种群密度。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 的个体数目比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v
v
稳定型
增长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2015年,我国科学家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查明:在我国东 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共监测到东北豹42只,其中,幼体2只, 雄性和雌性的成体分别为21只和17只,未能判断性别的成体2只。
数量特征
年龄组成和性 别比例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 迁入率和迁
死亡率
出率
(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P1黑体字)
高中生物 4.1.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年2月6日星期
8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之一——样方法
6.5株/m2
例4:如果调查一块蒲公英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10个小组各统计 一个样方的结果如下表: 组别 株数 1 0 2 3 3 3 4 2 5 2 6 3 7 3 8 9 9 4 10 3
经实际询问,有2个组所报数值是不真实的,这两个组最可能是第 1和8 组。如果这两个组的实际数之和为5株,则该地的蒲公英 的种群密度为 3株/m2 。
1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指
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D
。
2019年2月6日星期
2
1、种群的概念:
例2: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D ) A、一个池塘中的鱼 B、一座山上的树 C、一个公园里的草地 D、一块油菜地里的油菜
对种群概念的理解: (1)种群是宏观、群体水平上研究生物的基本单位,种群不等于 个体简单累加,种群内个体之间通过特定关系构成一个整体,表 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 (2)个体生命有限,而种群一般不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 (3)同一区域中往往生活着多个生物种群,不同的种群构成一个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群体。
2019年2月6日星期 3
2、种群密度的概念:
种群在 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019年2月6日星期
4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之一——样方法
1、提示:可采用课本介绍的两种取样方法取样,用样方法进行估 算。也可以将模拟草地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求得其中一份的数量后, 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2019年2月6日星期 5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之一——样方法 1、提示:“问题探讨”中调查对象 是完全随机分布的,且调查区域是 2、提示: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 规则的,调查对象与其他物体的区 3 、提示: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 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4 、提示:不同小组对同一种群的种 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采用样方 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一般而言, 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 群密度调查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 法得到的估算值与真实情况比较容 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 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应当允许在一 易接近(误差小)。而在实地调查 情况。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 定范围内波动,例如 5%以内。如果 中,调查对象的分布往往不是随机 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从 超过了此范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 的,调查区域也往往不是规则的, 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 情况下,造成不一样的原因应当首 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会干扰和影响调 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先归结为采取不同的样方法所致。 查的准确性,因此,采用同样的方 所以,要针对实际情况,讨论取样 法其结果误差会比较大一些。但是, 方法是否存在问题。 只要掌握了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 其误差会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ppt课件

13.96亿,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依据 是什么?为什么可以预测?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 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
a.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b.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c.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草本:1m2 乔木:10×10m2 灌木:5×5m2
样方的数量:一定数量的样方
取样的方法:随机取样,保证样方具有代表性
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7)计数方法:
样方1 样方2
样方内均计数 边缘计数方法: 相邻两边及其顶角 一般:上、左及其
样方3 顶角
样方4 样方5
(4)实地调查与模拟调查有什么异同?取 样时应注意些什么?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多选) ()
A.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 只/hm2 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 3∶2 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统计土壤中蚯蚓的数量
例2: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某一草原进行调查.下 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2)类型:雌雄相当型、雌多雄少型、雌少雄多型
(3)意义:影响种群密度。
五.年龄组成
中国人口
0-14岁:19.4% 15-59岁:69% 60岁或以上:11.6%
印度人口
0-14 岁: 31.5% 15-64 岁: 63.3% 65 岁以上: 5.2%
幼年数>老年数→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
雌少雄多型:
♀:♂≈1:1 多见于高等动物。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 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
a.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b.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c.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草本:1m2 乔木:10×10m2 灌木:5×5m2
样方的数量:一定数量的样方
取样的方法:随机取样,保证样方具有代表性
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7)计数方法:
样方1 样方2
样方内均计数 边缘计数方法: 相邻两边及其顶角 一般:上、左及其
样方3 顶角
样方4 样方5
(4)实地调查与模拟调查有什么异同?取 样时应注意些什么?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多选) ()
A.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 只/hm2 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 3∶2 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统计土壤中蚯蚓的数量
例2: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某一草原进行调查.下 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2)类型:雌雄相当型、雌多雄少型、雌少雄多型
(3)意义:影响种群密度。
五.年龄组成
中国人口
0-14岁:19.4% 15-59岁:69% 60岁或以上:11.6%
印度人口
0-14 岁: 31.5% 15-64 岁: 63.3% 65 岁以上: 5.2%
幼年数>老年数→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
雌少雄多型:
♀:♂≈1:1 多见于高等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保证混合均匀),
3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 计种群密度。
注意事项:(1)标记不能太醒目;(2)不会影响动物的正 常生命活动;⑶标记不易损坏和脱落
例1: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
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 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的概念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Q: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 B.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 C.东湖和南湖的鲤鱼 D.武汉一中内所有的雌鼠 E.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1、怎样估算这 块草地中蒲公英 的数量?
2、估算的结果 差别大吗?如何 改进?
草本:1m2 乔木:10×10m2 灌木:5×5m2
样方的数量:一定数量的样方
取样的方法:随机取样,保证样方具有代表性
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7)计数方法:
样方1 样方2
样方内均计数 边缘计数方法: 相邻两边及其顶角 一般:上、左及其
样方3 顶角
样方4 样方5
(4)实地调查与模拟调查有什么异同?取 样时应注意些什么?
Q: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一个种群的迁入其实对于另一个种群就是迁出。
迁入的个体实际上还是其他种群出生率的产物。所以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根本原因。
:
♀ :♂ > 1:1 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
蜂、象、海豹等群体动物。
♀ :♂ <1:1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 如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 动物。
草原类型 10 20 4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 × ××× × × × × × 10 20 4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物种数量 3 5 6 9 11 18 13 13 13 ··
调查该草原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 骤: (1)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本面积 (2)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选取5个样方 (3)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统计结果由多到少依 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上述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调查对象的难以区分 调查区域的不规则 调查对象分布的不随机
分层取样
如何东湖鳙鱼的种群密度?
模拟实验2
问题1:你能否用已知数量的黑棋(50枚), 推算一包未知数量的白棋?
问题2:用记号笔,估算一包未知数量的白棋?
标志重捕法
根据模拟实验,推导出标志重捕法的方法、注 意事项及推导公式?
方法:1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 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 (已知数量黑棋)
增加 降低 不变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 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
四.性别比例
性引诱剂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 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从而降低出生率,达到杀虫效果。
(1)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1 多见于高等动物。
肯尼亚某草原上斑马种群
神农架保护区金丝猴种群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2)使用范围:多用于植物、活动力弱的动物。如
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昆虫卵的密
度等
峨眉山的大熊猫种群
13.96亿,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依据 是什么?为什么可以预测?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 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
a.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b.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c.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 阅读课本P62—P63,思考下列问题:
(1)东北虎、大熊猫等动物在人为保护措施下,种群数 量仍不能迅速增长;而蚊子、苍蝇等动物,尽管人们 采取各种治理措施,却仍然数量繁多、屡屡为害,为什 么?
(2)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密度在近些年内显著上 升,为什么?
(3)生产中利用性引诱剂可以防治害虫,为什么? (4)美国人口普查局预测印度人口到2025年将达到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多选) ()
A.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 只/hm2 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 3∶2 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统计土壤中蚯蚓的数量
例2: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某一草原进行调查.下 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2)类型:雌雄相当型、雌多雄少型、雌少雄多型
(3)意义:影响种群密度。
五.年龄组成
中国人口
0-14岁:19.4% 15-59岁:69% 60岁或以上:11.6%
印度人口
0-14 岁: 31.5% 15-64 岁: 63.3% 65 岁以上: 5.2%
幼年数>老年数→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
模拟实验1
样方法
(1)什么是样方法? (2)探究哪些因素会影响估算结果的准确性?
阅读课本P61,思考下列问题:
(1)定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 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 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 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哪些因素会影响估算结果的准确性? 样方的大小:依据调查对象的大小与分布情况
(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P63思考与讨论
繁殖后期 (老年)
繁殖期 (成年)
繁殖前期 (幼年)
A
B
C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保持稳定
越来越小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3)意义: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
Q:死亡和迁出对于种群来说,有何意义?
3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 计种群密度。
注意事项:(1)标记不能太醒目;(2)不会影响动物的正 常生命活动;⑶标记不易损坏和脱落
例1: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
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 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的概念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Q: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 B.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 C.东湖和南湖的鲤鱼 D.武汉一中内所有的雌鼠 E.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1、怎样估算这 块草地中蒲公英 的数量?
2、估算的结果 差别大吗?如何 改进?
草本:1m2 乔木:10×10m2 灌木:5×5m2
样方的数量:一定数量的样方
取样的方法:随机取样,保证样方具有代表性
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7)计数方法:
样方1 样方2
样方内均计数 边缘计数方法: 相邻两边及其顶角 一般:上、左及其
样方3 顶角
样方4 样方5
(4)实地调查与模拟调查有什么异同?取 样时应注意些什么?
Q: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一个种群的迁入其实对于另一个种群就是迁出。
迁入的个体实际上还是其他种群出生率的产物。所以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根本原因。
:
♀ :♂ > 1:1 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
蜂、象、海豹等群体动物。
♀ :♂ <1:1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 如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 动物。
草原类型 10 20 4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 × ××× × × × × × 10 20 4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物种数量 3 5 6 9 11 18 13 13 13 ··
调查该草原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 骤: (1)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本面积 (2)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选取5个样方 (3)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统计结果由多到少依 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上述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调查对象的难以区分 调查区域的不规则 调查对象分布的不随机
分层取样
如何东湖鳙鱼的种群密度?
模拟实验2
问题1:你能否用已知数量的黑棋(50枚), 推算一包未知数量的白棋?
问题2:用记号笔,估算一包未知数量的白棋?
标志重捕法
根据模拟实验,推导出标志重捕法的方法、注 意事项及推导公式?
方法:1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 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 (已知数量黑棋)
增加 降低 不变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 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
四.性别比例
性引诱剂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 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从而降低出生率,达到杀虫效果。
(1)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1 多见于高等动物。
肯尼亚某草原上斑马种群
神农架保护区金丝猴种群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2)使用范围:多用于植物、活动力弱的动物。如
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昆虫卵的密
度等
峨眉山的大熊猫种群
13.96亿,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依据 是什么?为什么可以预测?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 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
a.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b.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c.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 阅读课本P62—P63,思考下列问题:
(1)东北虎、大熊猫等动物在人为保护措施下,种群数 量仍不能迅速增长;而蚊子、苍蝇等动物,尽管人们 采取各种治理措施,却仍然数量繁多、屡屡为害,为什 么?
(2)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密度在近些年内显著上 升,为什么?
(3)生产中利用性引诱剂可以防治害虫,为什么? (4)美国人口普查局预测印度人口到2025年将达到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多选) ()
A.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 只/hm2 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 3∶2 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统计土壤中蚯蚓的数量
例2: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某一草原进行调查.下 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2)类型:雌雄相当型、雌多雄少型、雌少雄多型
(3)意义:影响种群密度。
五.年龄组成
中国人口
0-14岁:19.4% 15-59岁:69% 60岁或以上:11.6%
印度人口
0-14 岁: 31.5% 15-64 岁: 63.3% 65 岁以上: 5.2%
幼年数>老年数→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
模拟实验1
样方法
(1)什么是样方法? (2)探究哪些因素会影响估算结果的准确性?
阅读课本P61,思考下列问题:
(1)定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 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 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 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哪些因素会影响估算结果的准确性? 样方的大小:依据调查对象的大小与分布情况
(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P63思考与讨论
繁殖后期 (老年)
繁殖期 (成年)
繁殖前期 (幼年)
A
B
C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保持稳定
越来越小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3)意义: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
Q:死亡和迁出对于种群来说,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