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外科护理学教案
外科护理学教案(骨科部分)

外科护理学教案(骨科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骨科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疾病特点。
了解骨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护理技术。
熟悉骨折、关节置换和矫形手术等骨科疾病的护理要点。
2. 技能目标:能够进行骨科患者的评估和护理计划制定。
能够运用正确的护理技术进行骨科患者的护理,如伤口护理、石膏固定、牵引护理等。
能够进行骨科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
3. 情感目标:培养对骨科患者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
二、教学内容:1. 骨科基本概念:介绍骨科的定义、分类和疾病特点。
2. 骨科护理原则:讲解骨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
3. 骨折护理:介绍骨折的分类、诊断和治疗,重点讲解骨折患者的护理要点。
4. 关节置换护理:介绍关节置换的适应症、手术过程和护理要点。
5. 矫形手术护理:介绍矫形手术的类型、手术过程和护理要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骨科基本概念、分类和疾病特点,骨折、关节置换和矫形手术的护理要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病例,讨论骨折、关节置换和矫形手术的护理措施。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骨科护理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病例分析的深度和护理措施的合理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骨科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外科护理学教材,相关章节。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内容。
3. 案例资料:提供具体的骨折、关节置换和矫形手术的病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4. 视频资料:播放骨科护理操作视频,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六、教学内容:6. 骨科常见疾病概述:介绍骨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7. 骨科患者的评估与护理计划:讲解如何对骨科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8. 骨科患者的营养支持:讨论骨科患者营养支持的必要性、评估方法和护理措施。
外科护理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外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
(2)使学生了解外科常见疾病、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
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外科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无菌操作、伤口护理、静脉输液等。
(2)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
3. 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激发学生对外科护理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外科护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
2. 外科常见疾病及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
3. 外科护理管理、护理伦理和法律法规。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外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病例,分析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 角色扮演法:模拟临床场景,让学生扮演护士、患者等角色,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护理技能。
4. 实践操作法:在实验室或模拟病房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外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外科护理基本理论:系统讲解外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病例,分析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4. 角色扮演:模拟临床场景,让学生扮演护士、患者等角色,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护理技能。
5. 实践操作:在实验室或模拟病房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互动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考核: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
外科护理学教案1

外科护理学教案1
一、教学目标
- 了解外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掌握常见外科手术的护理原则和技术操作- 培养外科护理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
2.1 外科护理学基础
- 外科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外科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内容
- 外科护理学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2.2 常见外科手术的护理原则
- 感染控制和无菌操作
- 术前准备和患者安全
- 术中监护和危重病人处理
- 术后护理和并发症预防
2.3 外科手术的技术操作
- 动脉插管和中心静脉穿刺
- 创面处理和缝合技术
- 引流管的管理和护理
- 管路置换和腹腔冲洗
三、教学方法
-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将外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传授给学生
- 演示:利用模拟器材和人工模型进行动手演示,让学生了解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 实践:组织学生参与临床实,在实际护理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方法
-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
- 实评价:根据学生在临床实中的护理技能和全面素质进行评价
- 考试:组织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检查学生对外科护理学的掌握情况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 主教材:《外科护理学教程》
- 参考资料:1. 《外科护理学导论》
2. 《外科护理手册》
3. 《外科手术护理指导》
以上为《外科护理学教案1》的内容概述,希望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并提供帮助。
外科课程说课教案范文模板

一、课程名称:外科护理学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外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外科护理学的最新发展动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外科护理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团结协作、关爱生命、敬业奉献的职业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外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教学难点:外科护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特别是对于复杂病例的护理处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外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护理技能。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临床实践法:在临床教学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外科护理操作,提高实践技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结合实际案例,引入外科护理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 讲解外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 结合临床案例,分析外科护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 分组讨论典型案例,分析病例特点,提出护理方案。
- 教师点评,总结分析过程,强调护理要点。
4. 小组讨论- 围绕某一外科护理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结果,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5. 临床实践- 安排学生在临床实习,亲身体验外科护理操作。
- 教师现场指导,纠正操作错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6. 总结与反馈-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学生反馈学习心得,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课堂参与、提问等。
2. 案例分析:根据小组讨论结果,评价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护理技能。
3. 临床实践: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评价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外科护理学教案(全)

外科护理学教案(一)章节名称:外科护理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外科护理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
2. 掌握外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3. 熟悉外科护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4. 理解外科护理学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外科护理学的定义和范围。
2. 外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3. 外科护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4. 外科护理学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教师讲解外科护理学的定义、范围、基本原则、目标、历史和发展。
2.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案例,学生分析并讨论外科护理学在案例中的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外科护理学教案(二)章节名称:外科患者评估教学目标:1. 掌握外科患者评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熟悉外科患者评估的内容和重点。
3. 理解外科患者评估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外科患者评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外科患者评估的内容和重点。
3. 外科患者评估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教师讲解外科患者评估的基本方法、步骤、内容和重点。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外科患者评估的过程。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模拟评估过程中的表现和能力。
外科护理学教案(三)章节名称:外科患者护理计划教学目标:1. 掌握外科患者护理计划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熟悉外科患者护理计划的内容和重点。
3. 理解外科患者护理计划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外科患者护理计划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外科患者护理计划的内容和重点。
3. 外科患者护理计划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教师讲解外科患者护理计划的基本方法、步骤、内容和重点。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制定一个简单的护理计划。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护理计划:评估学生制定的护理计划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外科护理学教案-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精选全文

3、肝介人治疗术后,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搏动及伤口有无渗血,观察血压变化;
4、放化疗术后,应密切观察各种副作用的发生,做好对症处理。
(四)健康教育 (Health Education)积极戒烟、戒酒;
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合理饮食;
定期复诊。
教学活动
回顾知识
重点强调
原发性肝癌(PLC、PHC)指原发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癌肿。
(二)流行病学: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死亡11万/年;消化系恶性肿瘤第三位;在我国江苏启东、广西扶绥县发病率最高;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毒性肝炎(B、C型)
(二)肝硬化PLC合并肝硬化者占50%~90%;
(三)黄曲霉毒素
三病理
划线内容
举例说明
复习基础知识
重点内容
举例
重点
强调要点
课后小结:
参考资料及教具:
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外科护理学》
参考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一版《外科护理学》
本科《外科护理学》第四版
五、治疗原则
(一)治疗目的 早期:提高根治切除率、术后5年生存率
晚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六、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2、休息与营养强调卧位的重要性,三高一低饮食
3、疼痛护理转移注意力; 舒适的环境和体位;适当的止痛剂;
4、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护理
5、其他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教案
第次课
授课课题
第二十一章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
授课时数
外科护理学教研室课程教案

外科护理学教研室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外科护理学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3. 学时安排:总学时数为72学时,其中包括理论授课48学时,实践操作24学时。
4.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外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外科患者的护理工作。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外科护理学概述教学内容:外科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外科患者的护理特点等。
2. 第二章:外科患者的一般护理教学内容:外科患者的评估、外科患者的护理计划、外科患者的术前和术后护理等。
3. 第三章:外科患者的营养支持教学内容:外科患者的营养评估、外科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法、外科患者的饮食护理等。
4. 第四章:外科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的监护教学内容: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的监护方法、外科患者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护理等。
5. 第五章:外科患者的伤口护理教学内容:伤口分类、伤口愈合过程、外科患者的伤口护理方法等。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外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实践操作:采用演示法、模拟法、学生互相练习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外科护理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30%。
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占总评的7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外科护理学教材。
2. 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学术资料和案例,供学生自主学习。
4. 实践基地:提供临床实践基地,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六、第六章:外科患者的感染控制教学内容:感染的基本概念、外科患者的感染风险、感染控制的策略和措施、手卫生、无菌技术和无菌区域的管理等。
七、第七章:外科患者的疼痛管理教学内容:疼痛的评估、疼痛的分类、疼痛管理的原则、常用止痛药物和止痛方法、疼痛护理的注意事项等。
外科护理学教案(骨科部分)

外科护理学教案(骨科部分)第一章:骨折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骨折的定义、分类和病因。
2. 掌握骨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 熟悉骨折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1. 骨折的定义和分类2. 骨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 骨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4. 骨折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骨折的定义、分类和病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骨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 小组讨论法:讨论骨折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外科护理学教材相关章节。
2. 案例:骨折患者病例。
3. 投影仪:用于展示骨折的图片和动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骨折定义、分类和病因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骨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的掌握。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骨折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的理解。
第二章:骨折的诊断与评估一、教学目标1. 掌握骨折的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2. 学会评估骨折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局部症状。
3. 熟悉骨折的并发症及其护理。
二、教学内容1. 骨折的诊断方法:X线片、CT、MRI等。
2. 骨折患者的全身状况评估:生命体征、血常规、电解质等。
3. 骨折患者的局部症状评估:疼痛、肿胀、出血等。
4. 骨折的并发症及其护理:休克、感染、血管损伤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骨折的诊断方法和并发症。
2. 演示法:演示骨折患者的评估流程。
3. 小组讨论法:讨论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外科护理学教材相关章节。
2. 投影仪:用于展示骨折的诊断方法和并发症的图片。
3. 评估工具:用于示范骨折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局部症状评估。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骨折诊断方法的掌握。
2. 评估演示:评估学生对骨折患者评估流程的掌握。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骨折并发症及其护理的理解。
第三章:骨折的治疗原则与方法一、教学目标1. 掌握骨折的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相关生理知识,加深学生对水钠代谢紊乱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处理原则的理解。
(2)《外科学》本科统编教材:自学水钠代谢紊乱,水中毒。
4、介绍学科进展内容
(1)外科手术新进展。
教研室或
课程负责人
意见
合理安排授课时间、授课内容,教学目的要求清新,重点难点突出,符合大纲要求。
一、体液组成及分布 4′
二、体液平衡及调节 8′
第二节 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一、等渗性缺水 概念/病因/病生/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15′
二、低渗性缺水 概念/病因/病生/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13′
三、高渗性缺水 概念/病因/病生/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12′
四、水中毒 自学
五、小结 3′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法.比较法.归纳法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实施情况
分 析
按照计划实施,时间内容比较合理。同学们能够认真听课,做记录,用提问的方法介绍护理诊断时,积极发言,有一定的评判性思维。讨论分析时,能够较好地运用护理程序,提出护理问题,制定出对应的护理措施。学生学习态度认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好。
年 月 日
程名称
外科护理学
5、掌握等渗性缺水.高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的护理评估/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安排
教学目的要求及课程介绍 5′
第一章 绪论
一、外科护理学发展简史 8′
二、外科护理学的范畴 8′
三、学习外科护理学的指导思想 10′
四、外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4′
第二章 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2、指导学生自学方面
(1)自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相关生理知识,加深学生钾代谢异常、酸碱平衡失调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处理原则的理解。
主要
参考书
裘法祖《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
吴在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
陆以佳《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学习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目的
与
要 求
1、掌握外科护理学定义。★
2、熟悉外科护理学的学习方法。
3、了解外科护士应具备的素养。
4、熟悉体液的含量.分布和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2、用比较法讲解钾代谢异常,启发同学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3、采用归纳法讲解酸碱平衡失调,帮助同学们比较各种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区别点。
思考题
及
作业题
1、静脉补钾的注意事项包括哪些内容?
2、请比较代谢性酸中毒与代谢性碱中毒的临床表现。
教学中的
创新点
1、采用专业英语词汇
低钾血症 hypokalemia、高钾血症hyperkalemia、代谢性酸中毒 metabolic acidosis、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呼吸性酸中毒 respiratory acidosis、呼吸性碱中毒 respiratory alkalosis。
年 级
专业/层次
护理/中专
教 师
总学时
102
本章节学时
2
授课题目
第二章 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
教学安排
课 型:
理论√ 实验 见习 其它
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指导 演示 案例法√ 其它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标本 实物 音像 其它
教 材
刘东升《外科护理学》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主要
参考书
裘法祖《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
教学重点
1、外科护理学的定义及范畴。
2、 等渗性缺水/高渗性缺水的护理评估/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教学难点
1、水电解质的平衡与调节。
2、 等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高渗性缺水的病理生理及处理原则。
师生互动
环节
1、采用提问法复习体液的平衡.电解质平衡。
2、用比较法讲解水和钠的代谢紊乱,启发同学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课程名称
外科护理学
年 级
专业/层次
护理/大专
教 师
总学时
102
本章节学时
2
授课题目
绪论/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
教学安排
课 型:
理论√ 实验 见习 其它
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指导 演示 案例法√ 其它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标本 实物 音像 其它
教 材
刘东升《外科护理学》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五节 酸碱平衡失调
一、代谢性酸中毒 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 18′
二、代谢性碱中毒 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 5′
三、呼吸性酸中毒 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 5′
四、呼吸性碱中毒 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 3′
五、病案分析 10′
六、小结 5′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法、比较法、归纳法
教学重点
1、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低钾血症补钾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1、酸碱平衡的调节。
2、各型酸碱失衡的病因/病理生理变化/治疗。
3、各型酸碱失衡辅助检查中血气分析值的判断。
师生互动
环节
1、通过典型病例分析,启发学生应用护理程序向病人提供整理护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考题
及
作业题
1、等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及高渗性缺水三者之间能互相转化吗?
2、低渗性缺水如何补钠?
3、水钠代谢紊乱的补液总原则?
教学中的
创新点
1、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系
通过复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相关生理知识,帮助同学们学习和理解水钠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采用专业英语词汇
等渗性缺水 isotonic dehydration、 低渗性缺水 hypotonic dehydration、 高渗性缺水 hypertonic dehydration。
吴在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
陆以佳《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学习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目的
与
要 求
1、掌握水钠代谢紊乱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2、了解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3、掌握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4、熟悉高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5、了解呼吸性酸、碱中毒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安排
教学目的要求介绍 2′
第二章 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
复习:水钠代谢紊乱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并对三种类型缺水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8′
第三节 代谢紊乱
一、低钾血症 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 20′
二、高钾血症 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