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一般包含着六要素
叙事六要素

一、复习预习一篇记叙文,无论写人、记事、状物、绘景,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场所,必定有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就有了“记叙文六要素”的说法。
这六要素便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要素交代得清楚明白,文章才能完整、具体。
二、知识讲解考点1六要素1.时间。
一般地说在文章开篇时就应交代。
时间可用某年某月某日表示,也可用自然时令或节日表示,还可用景、物去表示。
如“五月五日”、“一个夏天的傍晚”、“大年初一”、“当荷花开了的时候”、“月儿爬上树梢”等等,都是对时间的交代。
2.地点。
地点一般也应在文章的开头交代明白。
3.人物。
人物必须交代清楚,因为任何事情都是由人去做的,人物是构成叙事文的主要要素之一。
4.起因。
任何事情都有起因,它是事情全过程的“头”,是不可缺少的。
5.经过。
它是构成叙事文的主体,是“六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突出文章主题的主要部分,是笔墨用力的重点。
因此,不但要交代清楚,还要具体地、详细地写清楚、写完整。
6.结果。
“结果”在文章中举足轻重,它是鉴别文章完整与否的显著标志。
考点2 方法准确交代时间,一般有两种方法:直陈和暗示。
直陈:就是直接交代时间。
直陈看似简单,其实也应注意。
你可以简单明了,但切不可落入俗套。
如很多同学动辄:“记得那是XX年前……”同样也是直陈,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这样交代的:“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
”如果我们把它改成:“记得那是五十七年前七月的一个闷热的日子……”很明显,改文就不能像原文一样体现事情对“我”的深刻影响了。
当然,直陈时间你也可以使用一些运用了修辞的语言,如课文《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作者就是通过重复和拟人来交代时间的。
运用修辞句子交代时间,要求同学们能放飞思维,大胆创新。
三、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平凡的感动早上起来天阴沉沉的,让人觉得很压抑。
送女儿回来的路上下起了大雨,早晨走得匆忙忘记带雨具了,又急着赶时间上班,结果淋得透湿,狼狈不堪。
记叙文六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目录1记叙文六要素2作用2.1 记叙顺序2.2 表达方式2.3 人物描写2.4 环境描写2.5 记叙文的写法1记叙文六要素一般的看法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有人认为此提法不妥,一般的记叙文中经常出现时间模糊、地点不明甚至不交代的情况。
其实此处的“要素”是写记叙文时必备的,孩子从小写习作必须交代清楚六要素,至于现在文学的模糊性,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可是这些基本的文体知识还是需要严格掌握的。
2作用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大家千万要记住,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人物描写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记叙文的写法1:时间2:地点3:人物4:事件与事件背景5:反映的道理(主题)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少了其中任意一点,就不是记叙文了。
常用修辞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记叙文知识点总结

记叙文一、概念1、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语文课本中的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概念: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新闻: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和特定的环境来反应一定的社会生活。
二、知识点1、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箭头形式3、表格的形式(例如猫、植树的牧羊人概括情节内容的表格)1、无字数要求:写六要素有字数要求:人物+事件(谁干什么)2、补充故事情节:形式一致,保证内容3、补充故事情节:形式字数,内容2、描写人物描写方法:外貌、动作、神态(面部)、语言、心理作用(好处):刻画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人物细节描写内容分类自然:自然景观、景物、天气时令(景物描写)环境社会:社会背景、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环境描写的作用:1、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渲染了、、、、、、的气氛3、烘托了人物、、、、、、的心情4、交代了天气、、、、5、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正面描写形式分类侧面描写:烘托、衬托、反衬3内容写人:以人为主,通过一系列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写事:以事情发展的过程为主,通过一定的时间,反映一个道理/给人、、、、的启示写景:以景为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按照一定的顺序状物:以物为主:借物喻人、托物言志4、人称判定作用(好处)第一人称:我真实可感、亲切自然第二人称:您、你(们)亲切自然(书信体,对话形式)第三人称:他/她/它(们)、老妇人不受时空限制5、线索:贯穿全文时间线:地点线:人线:事线:物线:情线:明线:形式暗线:情感6、记叙顺序:判定作用(好处)1、顺叙:从头到尾一次记叙条理清晰2、倒叙:把结局、最重要的故事情节摆在开头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插叙4、补叙5、平叙:平行于记叙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发生的事情7、主旨8、标题。
关于记叙文的六要素

•
20、刻画人物用了哪些方法?一般有概括介绍 和具体描绘,具体描绘中又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 写,正面描写中又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 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 21、文章给你的启示、读了文章的感受、你 对事情的看法等发挥类的题,首先要做到观点鲜 明,观点有时也可以有相关的多个,语句之间不 要重叠、交叉、包含。 • 22、某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要根据全文的 内容说明作者赋予此句的意思。
二、记叙的顺序:
• 1、倒叙: • ①把事件的结果先写出来,然后再顺叙事 情。 • ②提到前面来叙述的并不是事情的结局, 而只是后面发生的事情。叙述由倒转顺后,并 不是叙述到开头写的那件事情为止,而是可以 发展下去写更多的事情。 • 倒叙的作用:①开篇点题;②造成悬念、 引出下文、引起阅读的兴趣;③使文章更生动、 灵活;④使结构更紧凑。 •
•
•
十四、分析词、句、段的表达作用。
• (1)解词或句的意思;(2)分析其对表 现中心思想的作用,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 用,对表达感情的作用;(3)分析其对语 言表达效果的影响;(4)所用修辞及作用; (5)对读者影响;(6)与上下文的关系。
• 记叙文(含散文、小说) • 1、依次写出文中的事情。 • 2、文中详写了哪一件事。 • 3、题干中有“为什么”的问法,一般有下面几种情况 • • ①作者为什么选了这些内容来写? • 从写作目的的角度来回答,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突出人物、 表达情感,起衬托作用、铺垫作用等等。 • ②作者为什么这样认为? • 一般出现在散文中,要从找理由的角度来回答,所有的理由都 在原文中能找到,要找得全面、完整。 • ③人物为什么这样做? • 这里的“为什么”要分解成“因为什么”和“为了什么”两个 方面,即要从“原因”和“目的”两个方面去思考“原因”部 分,又要按下面的方式来思考: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或增加 社会原因,或增加根本原因。
如何把事件写具体

如何把事件写得具体详细,清楚明白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一般包含着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
一般情况下,一篇完整的文章都要体现出这六个要素,否则我们的文章就说不明白。
六要素之中如何把事件写具体又是重中之重。
如何才能写具体呢?1.注意事件发生的顺序。
要把一件事情交代明白,必须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依次来写,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
有的人认为这还不简单么?能做到这一点真的不简单,有顺序的记述首先是建立在很好的观察的基础上的,还与学生对时间的了解程度有关系。
比如,打扫教室卫生这件事,记述的时候就要按照上凳子、扫地、下凳子、拉齐桌椅这样的顺序来写。
如果先扫地再上凳子就不行了,事件的顺序就乱了。
2.写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注意抓住细节,也就是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文章就写具体了。
举例:一个学生写自己在教室中拣到五角钱这件事时,有这样一段描写:教室里冷冷清清的,外面不时传来一阵阵欢笑声,这是同学们游戏的声音。
我挺了挺身子,想走出去。
突然之间,我看到了那五角钱,于是又不由自主地坐了下来。
向四周望了望,只有三五个人趴在地上拍纸片,他们都没有注意到我。
我看看那五角钱,心里不住地想:如果这是我的该多好啊,我可以买三大张拍片。
想着想着,我就禁不起诱惑了。
我还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用直打颤得手将那五角钱迅速拾起来,塞进了衣兜,边塞便装着如无其事的样子四处张望,确信的确没有人知道我做了什么,才哼着歌走出教室。
这一段描写具体生动,作者主要是抓住自己的动作和心理两方面来的,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的场面。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心理活动只能写自己的,不能替别人想。
孩子们的作文中总出现替别人思考的现象,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再看一个同学们经常写的活动的例子——《拔河比赛》“嘟——”随着一声短促的哨声,比赛开始了。
“三一班加油!”“三五班加油!”双方啦啦堆都在使劲为自己的班级加油。
你看三一班的那个小胖子,脸都喊得通红,恨不得自己冲上去祝队员们一臂之力。
写记叙文六要素范文

写记叙文六要素范文
记叙文是文学作品的一种重要体裁,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叙事的方式,以真实的事件或者虚构的情节,展示人物形象和事物变迁,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与思考。
以下是记叙文的六个要素,它们是:主题、情节、人物、描写、语言和结构。
人物是一篇记叙文的灵魂和形象载体。
人物的形象塑造不仅可以通过对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的描写来进行展示,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来表达。
一个好的人物形象应该是立体的、具有独特性和可信度的,能够让读者对其产生共鸣和情感投射。
描写是一篇记叙文的视听性和感官性表现。
它通过对环境、人物、事件等各种事物的细腻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作品的真实感和画面感,进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描写手法可以多样化,如通过对细节的捕捉、对色彩的运用、对气氛的烘托等等,使作品更加生动、具体。
结构是一篇记叙文的组织模式和逻辑关系。
结构的合理性决定了作品的整体性和可读性。
较常见的记叙文结构有线性结构、环状结构、倒叙结构等等。
一个好的结构安排能够使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增加作品的吸引力和思考性。
另外,良好的段落结构也能提升作品的可读性和观赏性。
综上所述,六个要素是记叙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筑了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使之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一个优秀的记叙文必须在这六个要素的结合和协调下,才能创造出经典之作,触动读者的内心和思绪。
记叙文记事六要素

记叙文记事六要素,大家千万要记住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住处第三要素是人物,不写人物是糊涂,第四要素是原因,为何发生找原因;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结局别含糊记叙文记事六要素,大家千万要记住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1)记叙文1记叙文从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为主,以---为主,以---为主,以--为主这四类2记叙文在表达方式上一般以------为主,兼以-----,-----,有时还用---3记叙文的六要素是-----4记叙文常用的时间顺序是--和---(2)说明文1-----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事物的成因关系功用等的文章是说明文2.阅读说明文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3.说明事物必须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4.说明的方法主要有---,----,------,-------,-------,-----,------,------,5.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说明文可分为---说明文和------说明文6.说明文的语言要求是------,------7.说明问的结构主要有------,------,------等人物事景记叙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顺序倒叙介绍解说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列表格,摹状茂明事物的阐明事理准确科学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及并列式,递进式[思路分析]写好叙事写人的文章事和人在文中是很难分离的,因为事是由人来做的,表现人离不开具体的事,所以说,任何叙事写人的文章都是为了写人,以叙事为主的文章要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归结看还是写社会风貌,是在写人是有道理的[解题过程]一. 把握情境,真实地叙事写什么?叙事指叙述各类事件,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表达内容事,必须有具体的情节,情节是指事件的变化和发展经过,是构成记叙文的基本内容一个完整的情节就应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当然,这六个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备,而且表现形式也可以灵活多变叙事要真实地反映生活现实,重要的是把握情节,因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是靠情节来表现的,情节在文章中又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这些生活事件是从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情节是表现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具体连贯,突出思想意义怎样把握情节呢?(一)选择和提炼情节是重要的一步选择提炼有代表性情节,就是抓住生动新颖能揭示生活深刻意义的人和事我们讲过生活中的素材是题材的基础,但题材(情节)不是素材的简单堆积,而是对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的结果情节的真实性丰富性典型性,都要求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以生活素材为依据,从中选择提炼出富有思想意义的情节来这个选择提炼的过程也是你对生活深入思考加深认识的过程(二)其中抓住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情境,就是情景境地抓住情境,就是在文章中着重渲染具体的生动的情景状况,如人物遇到了怎样紧急的境况,怎样危难的处境,怎样一种复杂矛盾的局面,怎样一种特殊的困难,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等,抓住情境进行具体的渲染描述这样写一方面可以使人物的性格品质感情等在特殊的困难或考验面前表现得更鲜明,更可信;另一方面可以抓住读者,读时对文中的人物关注,产生阅读兴趣一个情境描述渲染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物的活动的背景,在此后,再来通过刻划人物就更具有典型性如七根火柴中对草地气候变化的情境描写,小桔灯中对小姑娘家境的描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美女蛇故事中的描写二. 以小见大,挖掘深远取材虽然是身边的一些小事,但生发出的意义应是深远的,这就是以小见大以小见大题材小,不要就事论事,而要把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义写出来,也就是从局部反映整体古人说管中窥豹,时见一斑,通过一个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个花斑,却能想象出整只豹子尝一脬(po)肉,而知一镬(huò)之味,一鼎之调从锅里舀取一块肉尝一尝,可以知道一锅肉的味道,这一锅肉烹调的好坏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道理我们同学们经历的多是小事,我们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局限,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小事,具体写,才容易写好以小见大的写法,还便于细节描写,写得深入,写得生动,表现出深刻认识如藤野先生选材小,写藤野先生批改作业修改插图,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等,这些小事却能看出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对中国留学生的诚恳,治学严谨认真的态度菜园小记选取的是在延安种菜的一些小事,而且又都是许多片断,可是小中见大,把延安大生产运动和军民与困难作斗争的光荣传统表现出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一件珍贵的衬衫从一件衬衫的小事,我们看出周总理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伟大人格生活中的小事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重要的是要留心,善于发现,注意搜集,积累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罗丹说的这种对美的发现,正是从生活认识中得来的,是挖掘出来的没有收集到丰富的材料,怎么能有精,有深三. 选取若干材料,行文注意结构安排1. 以时间为序事件在一定的时段中发生发展变化,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如童年少年青年三个生命时段发生的事;早晨上午下午一天的时间段;上课前上课下课后;一节课的时段等按照时序安排材料,发生在不同时段的事件(或片断),要标明时间的变换,给读者鲜明的时间印象和事物发展的状况2. 以空间转换为序空间(或者说地点环境)是事物发生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事物总是存在在一定的空间中,在空间中发展变化的,因此,叙事离不开空间这个条件空间有比较大的地域,如洲际,有比较小的某个具体的城市乡村街道学校操场等,用不同场所不同景观的转换等来安排结构,需要在文中标明空间的转换,给读者空间变动和空间印象,能帮助读者把握不同空间的不同风貌的变化如多收了三五斗,从河埠头的万盛米行粜米到街上购物,不同的处所,不同的场景,有空间转换的交待街道上见得热闹起来了不同的场景中,叙述的对象内容也有所不同3. 场面分段标题式场面是由人物在一定的场合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也就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它由人事景三个因素构成,在文中选取了若干个场面,那就要将这几个场面有机地组合起来,可以用分段加标题的形式,也可以用过渡衔接的段落或句子分段加标题的形式比较鲜明,也省略了设计过渡的问题4. 线索贯穿文章选取若干事件或片断,就需要用一条线索来贯穿,把大大小小的事件或片断有机地串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有的文章以物为线索,主要是在事物上寄托了作者的情感,用某物把生活片断有机地联起来,如记一辆纺车七根火柴等有的文章以意为线索,也就是以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认识为线索,串连各个片断如春抒发我对春天的热爱和追求,选择了盼春绘春颂春等一系列片断,寄托了作者的感情,用作者对春天的感情贯穿全文有的文章以人物为线索,如孔乙己中的小伙计,以他的所见所闻所想为线索,把文章若干片断情节贯穿起来还可以按作者(或我)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为序,将前后的事件或片断联接起来如荔枝蜜四. 点面结合点,是指事物局部,重点;面,是指事物的全局和整体状况叙事写人既有对事或人的全貌和整体情况的概括介绍或一般描述,又有对人或事物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特别是重点情况的详细叙述和描写,并且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点面结合,叙事写人既有全貌又有重点,就能给人既全面又具体,既完整又形象的感觉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百草园的部分,既有全貌又有局部一面中写鲁迅的肖像就是对点的描写,又有面的概括,就是鲁迅的伟大精神藤野先生中写藤野先生与鲁迅相识相处告别的若干事件片断,是点,概括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大而言之,小而言之,是面五. 开头引入渲染铺垫,结尾引出照应升华古人说:凤头,猪肚,豹尾(元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乔梦符的话)意思是要重视文章的开头,设计一个好的开头会使文章增加色彩,凤头的意思是美要美,不能单纯认为就是词藻美,语句美,而是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这也是美开头引入的要求是切题,美,吸引读者渲染就是能用简要的语句将其意突出,抓住读者,正如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当然这是写诗的要求,写文也如此,不是奇而是真,逼真,如同在眼前铺垫就是做些必要的铺陈和垫衬引入渲染铺垫的方式很多,如:交待环境,引入人物事件如孔乙己点出所写的对象人事如我的老师开门见山,点明题旨,交待写作动机如背影一件珍贵的衬衫解题,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如白杨礼赞紧扣叙事,直抒胸臆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描写环境,渲染气氛,为情节发展作铺垫,如多收了三五斗故乡设置疑团,制造悬念,引人入胜结尾要引出照应升华,就是把读者从具体的事件人物中引出,使记叙完整,并把读者引回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引向更为深远的境界古人说豹尾,就是结尾要有力,且画龙点睛,有精神,有神采,就是余味无穷,发人深思,给读者以精神境界或思想认识上的飞跃提高这就是升华结尾引出照应升华的方式很多,如:自然收束,回味无穷如小桔灯背影富有感染力的抒情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含蓄深刻带有启发式,发人深思如荔枝蜜故乡多收了三五斗呼应开头,点明主题如一件小事一件珍贵的衬衫古人讲究首尾圆合,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白居易新乐府序标其目就是揭示文章的题旨卒章就是文章结尾志就是主旨强调开头夺目,结束升华清朝李渔闲情偶寄中务使开门见山,不当借帽覆顶,形象地说明开头不应该把山,题旨遮挡住宋朝沈义父乐府指迷中强调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须要必须要放开,结尾要长留余味,要响亮,像唐朝白乐天金针诗格中说落句欲似高山放石,一去不回我们写文章也应注意用回顾之笔,兜裹全篇,首尾一体。
如何掌握好记叙文的六要素

三一文库()〔如何掌握好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掌握好记叙文的六要素,欢迎大家阅读!1.记叙文一般都具备六要素,但有的记叙文,如果其中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
2.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如《小桔灯》《孔乙己》等。
采用第一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如《皇帝的新装》。
其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3.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1以时间转移为线索2以一人3以一事4以一物为线索。
多数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如《藤野先生》,文章除了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外,还有作者爱国主度思想感情这一暗线。
4.记叙的顺序要求掌握的是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前因后果、条理很清楚。
如《一面》;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先把结局说出来,吸引读者了解其起因和过程,如《背影》;插叙,指在记叙过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如《驿路梨花》。
5.记叙文常用的层次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事件和发展过程来划分《皇帝的新装》(2)按空间转换来划分,如《老山界》(3)按内容变化来划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按人物、场景变化来划分,如《分马》(5)按感情变化来划分,如《荔枝蜜》不太喜欢蜜蜂—想去看蜜蜂—赞美蜜蜂—想变成蜜蜂。
(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抒情—记叙—抒情、议论。
6.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和作用。
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记叙性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六要素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一般包含着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
一般情况下,一篇完整的文章都要体现出这六个要素,否则我们的文章就说不明白。
六要素之中如何把事件写具体又是重中之重。
如何才能写具体呢?
1.注意事件发生的顺序。
要把一件事情交代明白,必须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依次来写,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
比如,打扫教室卫生这件事,记述的时候就要按照上凳子、扫地、下凳子、拉齐桌椅这样的顺序来写。
如果先扫地再上凳子就不行了,事件的顺序就乱了。
2.写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注意抓住细节,也就是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文章就写具体了。
举例:一个学生在写自己在教室中拣到五角钱这件事时,有这样一段描写:
教室里冷冷清清的,外面不时传来一阵阵欢笑声,这是同学们游戏的声音。
我挺了挺身子,想走出去。
突然之间,我看到了那五角钱,于是又不有自主地坐了下来。
向四周望了望,只有三五个人趴在地上拍纸片,他们都没有注意到我。
我看看那五角钱,心里不住地想:如果这是我的该多好啊,我可以买三大张拍片。
想着想着,我就禁不起诱惑了。
我还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用直打颤得手将那五角钱迅速拾起来,塞进了衣兜,边塞便装着如无其事的样子四处张望,确信的确没有人知道我做了什么,才哼着歌走出教室。
这一段描写具体生动,作者主要是抓住自己的动作和心理两方面来的,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的场面。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心理活动只能写自己的,不能提别人思想。
再看一个同学们经常写的活动的例子——《拔河比赛》
“嘟——”随着一声短促的哨声,比赛开始了。
“三一班加油!”
“三五班加油!”
双方啦啦堆都在使劲为自己的班级加油。
你看三一班的那个小胖子,脸都喊得通红,恨不得自己冲上去祝队员们一臂之力。
别管他们喊得多响,丝毫不能分散队员们的注意力。
你看双方队员都把脸绷得紧紧的,咬着嘴唇,眼睛盯着前方,胳膊夹着又粗又长的拔河绳,两手一前一后抓着,身体向后倾斜着,使劲把绳子往自己这一边拔……
如此,语言、动作、神态相结合,把热闹的拔河场面真实的呈现在大家面前。
3.把一件事分解成一个个阶段观察。
写具体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写,但是写的时候丢三拉四,要么忘记了环节,要么忽略了人物的某种表现。
为什么呢?是观察和记忆在和同学们捉迷藏。
事情不可能像景物一样静止下来让你随便观察,它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事情过去了有的同学就忘记了。
所以,写不具体也就很正常了。
怎么办呢?有两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让正在发生的事情定格。
这种方法主要适合于在室内进行的小型活动。
为了便于同学们观察,
不要让一个活动连续进行完,在活动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阶段的时候,叫停。
让正在发生的事情定格,帮助学生回忆刚才活动中大家的表现,并把刚才发生还十分“新鲜”的事情记下来。
比如说,老师领着学生进行画鼻子比赛,就可以在几个地方定格:(1)宣布举行画鼻子比赛时,同学们一定欢呼雀跃,好!定格,观察自己和别人;(2)画鼻子的过程。
无论谁上台画鼻子,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观看同学的情绪是根据上台画鼻子人的表现起伏的。
这其中一定有把鼻子画得离头万里,也一定有画的端正漂亮的;在这样的典型时候就定格。
(3)比赛结束后,把镜头定格在全体同学的议论和余兴未尽上。
这样,在断断续续的活动中,学生就写出了一个个片段,然后把这些片段连起来就是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了。
需要注意的是,连缀成文的时候要注意详略,不要写得面面俱到。
(2)把已经发生的事情分解。
很多事情是发生以后才被我们拿来作为作文素材的,这个时候回忆起事情的经过和事情发展过程中的细节就十分关键。
那么,如何能更加完整的再现当时的情况呢?我的经验是不要囫囵吞枣的回忆事情的大概,要把事情分解成一个个阶段,逐一回忆,重点部分详细回忆。
比如说在家里打扫卫生这件事情,在写的时候如果你仅仅回忆“看到家中脏了,就想要打扫卫生。
先拿起笤帚把每一间房子的地都扫了一遍,然后,又拖了一遍,最后看着干净的地面很高兴。
”这么个事情大概是写不好作文的。
怎么办?可以把这件事分成这样几个环节回忆1.起意打扫卫生。
在这个过程中一要回忆地如何脏,二要回忆自己
当时的感受——看着这么脏的地面自己心中想什么。
2.然后回忆如何扫地。
这一环节一要回忆自己是怎么扫地的,有没有边扫地边做的其他事情(例如,看着电视啊,哼着歌……)二要回忆扫地过程中遇到的麻烦(尘土没有扫净啊,地上的头发要么飞得远,要么向后倒……)三要回忆扫地中和扫完地以后自己的表现和心情。
3.回忆如何拖地。
这一环节的回忆可以从放水,涮拖把开始,到拖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自己的心情和解决的方法。
4.回忆卫生打扫完以后自己的心情、行为。
这样,一件也许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做完的事情,在分阶段的回忆中就清晰呈现在了我们心中。
回忆是个有趣的过程,最大的趣处就是曾经做过的事情犹如电影一样在自己眼前播放,而自己就好像是一名观众。
观看“电影”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自己详细观察的过程。
有了这样详细的观察和自己当时劳动是亲身体验,作文一定能写得具体生动。
4.如果文中人物有对话,就把对话分行写,这样叙述清晰条例。
写人记事的文章经常要写到人物的对话,孩子们总是把几个人的语言在一个自然段中写完,这样写出来很不清晰,如果对话的回合多了,不仅读者搞不清哪一句谁说的了,连作者自己也会糊涂。
那么怎么写才能让对话清楚明白呢?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分行写。
一个人说的话一个自然段,这样就清晰明了啦。
举例:
我把镜头对准了妈妈。
“一、二、三……”妈妈笑眯眯的看和镜头。
“咔——”闪光灯一闪,我把妈妈的姿势定格在相机里。
“妈妈,这
儿有一根白发……”我小心把这根白发拔了下来。
“老了——”妈妈幽幽叹息一声。
“不!妈妈永远不会老!妈妈永远年轻!”我撒娇地晃着身子,摇着妈妈的胳膊。
“傻丫头……”妈妈笑着刮我一个鼻子。
这是一对母女的对话,母女深情在文字中荡漾,很美。
下面我把这段对话分开行,我们再看看效果。
我把镜头对准了妈妈。
“一、二、三……”妈妈笑眯眯的看和镜头。
“咔——”闪光灯一闪,我把妈妈的姿势定格在相机里。
“妈妈,这儿有一根白发……”我小心把这根白发拔了下来。
“老了——”妈妈幽幽叹息一声。
“不!妈妈永远不会老!妈妈永远年轻!”我撒娇地晃着身子,摇着妈妈的胳膊。
“
傻丫头……”妈妈笑着刮我一个鼻子。
这一比较就很明显地发现,分行写对话能够让文章清晰明了。
5.不要把一件事情用一个长长的段落写完,这样,让阅读者感觉思维疲劳,读不下去,要把一件大事分割成小的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分段来写。
举例:
我从一篇习作中随意找到一段话,把这段话分成这样四个自然段:
表叔过生日,我们到他家里去吃饭。
在表叔家里,我东瞧瞧,西看看,一点也不老实。
突然,我这个调皮小子搜索到一个目标。
那是一盆与众不同的花!
这盆花不仅叶子绿的可爱,而且接了几个更可爱的红果果……(接下来是对果子和自己心理活动的描述。
)
分开段以后,让读者更清楚地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尤其“那是一盆与众不同的花”这一关键句得到了强调,集中起读者所有的注意力继续向下阅读。
6.如果可能就在文章中加进自己的议论,也就是对这件事、这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