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记事类记叙文 阅读答题规律总结
记叙文阅读基本题型答题技巧和公式

欢迎阅读记叙文阅读基本题型答题技巧和公式一、概括题【试题呈现方式】①请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②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答题技巧】①答案的主体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即“什么人”+“做了什么”,概括题的答案时记叙文六要词句子的含义也就迎刃而解了。
③语言总是暗含感情的,因此答完含义后,最好在后面加一点揭示其中感情的内容。
【答题公式】①某词是……意思;在句中表示……意思。
②该句的含义是……,表达了作者……感情。
三、词语和句子的作用【试题呈现方式】①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在内容和表达上的作用。
【答题技巧】①词语的表达效果:先判断词语的类别,动词还是形容词?再考虑词语的语境义,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然后揣摩在表达上的效果,也就是为表现主题,或者是表现人物品格,该词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句子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是为表现中心和突出人物服务的。
常见的答案:揭示主题,深化中心……结构上的作用主要看句子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句子在开头,作用一般是: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情节做铺垫;面【答题公式】手法+效果+情感五、描写方法及其作用【试题呈现方式】请你说说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答题技巧】①先把描写的性质判断准确,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还是人物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②再概括一下该描写的主要内容,这段描写写了什么?③再说作用:渲染了什么氛围?突出了人物……情感或者品质(和上下文联系、和主人公内在情感和品质联系,和文章主题联系)【答题公式】手法+内容+作用六、插叙及其作用【试题呈现方式】文中某段使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手法+看出人物什么性格。
【答题公式】相关言行+相关性格八、文章线索及其作用【试题呈现方式】①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②文中,或者题目中的某个词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题技巧】①如何找线索:看题目、看文中多次出现的词语、看抒情议论段。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19.怎样补写心理活动
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符合具体语境。
20.主要表达方式
1.记叙;2.描写;3.议论;4.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5.说明。
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
1.象征手法:借助具体的事物寄托某种概念或思想感情。委婉含蓄,把抽象的思想具体化,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天气/地点等;5.突出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6.题目有双关含义,内涵丰富,耐人寻味;7.文章文眼,揭示文章主旨。
9.评价人物形象
方法: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答案格式:1、评价人物:概括人物(言或行) + 人物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
2.理解词语
基本原则:依据具体语境,“词不离句”,避免望文生义。基本方法:1、联系具体语境理解词义;2、结合修辞手法理解词义; 3、结合文章主旨理解词义
答题格式:本义 + 语境义 + 表达作用。(如果本义与语境义不一致,应解释本义)
3.理解重要句子
【方法一】瞻前顾后找答案。【方法二】深入理解深层含义。
2.对比手法:把相反或对立的事物进行比较,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烘托)手法: 用其他物或景从正面或方面陪衬主体事物,突出主题事物的特征。
4.欲扬先抑: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其意义,再对事物进行肯定、褒扬。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特征,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二)答题格式:赏析角度 + 具体内容(或对象特征) + 情感(心情、心理、性格)。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规律归纳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规律归纳记叙文阅读题答题规律归纳(精选3篇)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记叙文是作文的一种,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记叙文阅读题答题规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记叙文阅读题答题规律归纳【篇1】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
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
(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记叙文阅读题答题规律归纳【篇2】1.题目含义技巧:先介绍*大体内容+主题思想+可能的修辞(一语双关、生动形象、比喻、拟人、线索、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理解句子或词语技巧:句子/词语本身讲的意思+深刻的含义(=主题思想)+我的感悟3.根据*内容填空(*讲的内容大体意思)技巧:先理清顺序,然后寻找每一段的中心句子,提炼中心句子的关键词(开始---发展--高潮--结果)4.分析人物形象技巧:找*中的议论段提炼关键词语+我的感受5.特殊用法(括号里是特点)1)顺序:倒叙(特点:设置悬疑)、插叙(内容充实,主题突出)2)修辞:比喻、拟人(生动)、排比反问重复(突出……)3)侧面描写(从__的角度描写了……突出了……)4)环境描写:写了……+技巧(渲染了……突出了……)记叙文阅读题答题规律归纳【篇3】一、考点之一叙事线索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的线索是什么?”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者主要内容技巧概说以写人记事类为主的记叙文,通读全篇后,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考题形式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题方法一、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一:将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语句通顺即可。
例如:《热爱生命》记叙了一个冬天(时间),一位美国西部的淘金者(人物),在荒原(地点)上被朋友抛弃了(起因),他与饥饿疼痛和狼做斗争(经过),最后他咬死了狼,喝了狼血获救(结果)的故事。
方法二:套用“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的公式。
公式中的“何人是表现中心的人物;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用“我”或主人公代替,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的名字代替。
例如:《蜡烛》文记叙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何人),在炮火烧灼的战场上(在什么情况下),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燃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做何事,使苏联红军士兵深受感动的事(结果如何),歌颂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抒发了什么感情)。
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找文章的中心句或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重点关注文章结尾的抒情、议论语句)。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梳理文中人物、事件,找出主要人物及事件,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
三、概括中心思想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事件),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例如:《范进中举》描写了范进中举之后喜极而疯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同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3篇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3篇一、概括内容要素归纳法(抓住“二主要”:人+事)(2)做了什么事或怎么了(3)补充起因、结果、时间、地点(有必要交待哪个便交待哪个)要求:语言简洁。
可以用反推文章内容的方法检验正确与否。
答案模式:××人+为了××目的(在××情况下)+××时间××地点+做了××事+结果二、明确中心(1)看标题(2)看首尾(3)看议论、抒情句三、记叙的线索(1)时间(2)行踪(3)人物(4)物件(5)事件(6)情感变化(7)见闻和感受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一些词语或一些事物;抒情议论句出现的关键语句。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模式: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四、分析词的含义和作用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五、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果的时间顺序来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一些最突出、最重要的情节提到前面来写,然后顺着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次序往下记叙。
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使行文曲折,增强文章的生动性;突出中心;内容集中,对比鲜明;(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交待了……,使叙述更加充分,内容更充实;为下文的……做铺垫。
插叙和倒叙的区别:(1)把中心事件的结局或一些重要情节提到前边来,然后再顺着中心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次序往下记叙,是倒叙。
这种写法是先倒叙,后顺叙。
如果全文的结构是顺叙,中间插入了另一件事,显然它也可能是以前发生的事,但在全篇中仅是一个片段,而不是全文的中心事件,那么插入的这段事情就是插叙部分。
写人叙事文答题思路

写人叙事文(小说)答题思路
1.情节概括题: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强调事件特殊性
(若是情节补充,可根据已给情节框定补充情节的范围,尽量用文本中原话)
2.人物形象分析题:踩点得分,多层次,结合文本,靠主旨的形象必答,形象具体化3.心理想像题:字数、第一人称、两个心理、分层次、清晰表述、联系上下文
4.赏析题(写人类):解字+手法(细节)+效果词+人物心理(状态)——性格分析——人物情感+作者情感
5.语段作用题:句意+手法+主旨作用(小说几类人几类主旨)+情感(环境类渲染氛围;
奠定人物情感基调;交代人物活动时代或自然背景;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衬托作用;
题目开篇类交代时令、时代背景、人物身份;结尾留白、留给读者思考空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倒叙设悬激趣娓娓道来;插叙:补充说明交代原因;第一人称:真实感,情感抒发;第二人称:拉近距离,亲切;第三人称客观真实)形式:设悬激趣+线索贯全文+为下文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结构:开: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中:承上启下尾:总结全文,深化主旨、首尾呼应6.发表观点题:顺从作者观点,结合文本分析,审题是否需要结合实际
7.含义理解:手法,表层意思,内在含义(与主旨挂钩,小说中有几类人可能有几类主旨),作者情感,人物情感。
(题目含义理解也是如此)。
记叙文答题口诀

记叙文答题口诀一、概括内容口诀
人物何时何地做啥事,起因经过结果要清晰。
主要人物先确定,围绕他的故事来梳理。
不要啰里又吧嗦,简洁概括才可以。
二、分析人物形象口诀
言行神态心里想,这些描写细端详。
正面侧面相结合,人物性格里面藏。
做的事情看一看,品德好坏能判断。
三、理解句子含义口诀
句子本意先搞清,联系上下文才行。
若是有啥修辞法,透过表象挖深层。
象征比喻和双关,特殊意义在其中。
四、分析记叙顺序口诀
顺叙事情按顺序,条理清楚好梳理。
倒叙开头设悬念,吸引读者好奇心。
插叙补充小情节,丰富内容作用奇。
五、分析标题作用口诀
标题作用不简单,点明内容第一关。
吸引读者来阅读,眼球抓住很关键。
暗示主题和情感,就像线索把文穿。
六、分析环境描写作用口诀
环境描写有两类,自然社会要学会。
渲染气氛先做到,烘托人物跑不了。
推动情节来发展,暗示主题真巧妙。
写人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写人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写人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细读题目
阅读前,先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目要求,确定题目类型。
如果是判断题,要注意题干中的信息词,如"是"、"不是"等;如果是填空题,要注意题干中的空格,看看空格前后有什么提示性词语。
2.重点阅读关键句
阅读记叙文时,一般要重点阅读关键句,这些句子通常包含了文章的核心信息。
如果是判断题,一般会出现在文章中间,如果是填空题,一般会出现在文章开头或结尾。
3.注意人物的性格特征
记叙文中的人物通常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特征往往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描写的。
因此,在阅读记叙文时,要注意人物的言行举止,从中推断人物的性格特征。
4.运用常识判断
记叙文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熟悉的地名、人名、事件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人记事类记叙文阅读答题规律总结——
1、如何阅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或归纳人物形象?
根据文章开头或结尾以及每一段开头或结尾的关键性语句提示,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
从对人物的各种描写及人物所参与事件性质中分析,并结合中心推测。
或充分利用文章中已出现的有关人物品质精神词语。
2、如何分析文章,抓出文章中心?
从题目、事件性质、首尾的抒情议论性文字中揣摩,也可以结合所给材料或题干,答时求同存异。
3、如何落实字音字形的掌握?
平时多读多写,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增加知识积累。
另做过题目中出现的一定多写记牢。
4、如何解答“标题含义”?
浅层:在文章中具体指什么;深层:指向文章中心。
5、如何解答“标题作用”?
概括内容加揭示中心,如果题目是线索或运用了什么写法等,也要写出。
6、如何解答圈注题(即如何分析加点或划线词语的含义及作
用)?
先解词,此词形象写出了什么,表现或表达出了什么。
7、如何解答语句赏析题(即划线句对人物进行了怎样的描
写,又有怎样的作用)?
通过对某一人物的什么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表达或表现出什么。
8、如何理解出现在文章开头结尾或中间的划线句的作用?
内容上写出了什么。
文章中间的句子结构上一般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为某一内容做补充交代,为下文某一情节作铺垫;开头的语句结构上统领全文;结尾的语句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突出中心。
首尾同时出现时首尾呼应。
9、如何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如何理解插叙作用?
写出了怎样的景物特点,渲染了怎样的气氛,烘托出人物怎样的心情、为下文什么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
(插叙是叙述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既不依时间顺序而插入有关的另一故事片断或事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文章中心得到强化。
插叙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
10、如何理解不同人称的表达作用?
第一人称“我”“我们”:线索人物,通过“我”的见闻和感受推
动情节发展,突出强化中心;增强故事真实性。
第二人称“你”“你们”:便于直接抒情,使人感到亲切自然,拉近与读者距离。
第三人称“他”“他们”:便于客观全面地叙写。
11、如何进行情景描写(人物心理描写、情节补充描写、评价
感悟描写)?
人物心理描写: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结合上下文具体情境,设身处地把自己假设成文中人物,具体细致描写。
情节补充描写:要合情合理,可适当地联想想象,不可过度夸张或虚假,回答时最好模仿文章的语言风格。
评价感悟描写:对人物的品质和精神作总结,或对事件性质写出感悟。
12、如何进行语句仿写?
结构相似,修辞相同,内容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