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综合主观评价介绍共41页文档
汽车整车运动性能的主观评价方法

很差
差
及格
1 2 34 56 不期望区间 分 界 线
好
出色
7 8 9 10 期望区间
非常坏 坏
1
2
稍坏 3
一样 4
稍好 5
好 非常好
6
7
不期望区间
分界线
期望区间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主观评价打分方法
将每项性能的各评价项目分为性能品 质和不良影响(存在问题)进行评价
评分分值 1
2
3
性能品质 评价
不及格
驾驶要求:从静止起车加速到最高高速90%,感受各档为加速 性及加速平顺性,以及高速去发动机性能。 测量参数:车辆加速度、车速、加速时间、档位信息。
4 转弯加速
评价内容
评价车辆转弯时的牵引力和加速性能,转弯 加速时存在纵向和侧向的耦合,保证侧向稳 定性的前提下车辆的加速性应尽量好
打分依据
在保证侧向稳定性前提下车辆的弯道加速性 如何
3 各档加速性
评价内容
评价各个档位加速性能感觉,一般从静止起车加速到高速区 ,推荐为最高车速的90%,中间连续换档感觉各个档位的加速 性。以及高速区域发动机的平稳性。
车辆在此速度区间中各个档位的加速性和加速平顺性,高速
打分依据 区域发动机运转的稳定性如何。
试验方法
行驶工况:用沥青或混凝土铺装高燥道路。
冲击舒适性
车体运动
振动舒适性
汽车运动性能的主观评价方法
车身俯仰(Pitch)
在汽车通过长波路面时,车身应尽量保持平
评价内容 齐,只是车轮在跳动;人在车内只是随车体
上下运动,没有俯仰运动为最好
根据俯仰运动感觉的大小来打分
打分依据
试验方法
汽车的主观评价标准

汽车的主观评价1. 乘坐舒适性评价1.1 连续激励(Continuous Events)车辆行驶在不平路面上造成汽车的振动,路面分为Smooth road和Rough Road。
Smooth Road包括:非常平滑的路面、微量路面激励、少量连续或不连续激励的路面。
Rough Road是指:有波长不等的凸起路面,起伏和Dips路面造成车辆剧烈的振动。
Primary Ride/Body motion由于路面不平引起的车辆低频振动,判断你感受到的车体垂直振动、俯仰量,是否有车辆间断漂浮的感觉,是否有车体加速度的迅速改变,是否感受到由于车体侧倾造成头部横向颠簸不舒服的感觉。
Secondary Ride/Vibration (high frequency)振动由各种不平路面激励引起,驾驶员和乘客可从座垫、靠背、方向盘、地板、变速杆等。
判断路面激励造成的持续和不规则的车体俯仰及垂向运动,如车辆好象是在直接Copy不平路面,或感觉到象是与车轮一起跳动,或路面冲击使驾驶员臀部在座椅上跳动。
考察车体、副车架、悬架、动力总成和座椅的振动谐波,考察方向盘和转向柱的振动谐波。
是否感觉到车辆在传递路面冲击给乘客。
1.2 间断激励(Discrete Events)间断激励是指每次路面冲击的产生间隔足够长的距离,这样在下次冲击来之前,车辆的振动已充分衰减,如路面凸块、铁路交叉口、斜坡、路面凹坑、路面连接处、减速带等。
间断激励造成汽车以下振动:一阶振动(Primary/Bump)当汽车通过Bump或Dips路面时车体的刚体振动响应。
是否Bump造起乘客加速度的突然改变,是否清晰地感受到或听到撞击悬架限位块引起的冲击或声音。
冲击(impacts)考察车辆隔离路面个别剧烈冲击的能力。
车辆是否有强烈的振动或剧烈的路面冲击能否被车辆平滑地吸收,是否有伴随冲击的噪音产生,冲击是否使车体上下运动速度迅速改变,考察冲击发生后振动衰减的幅度。
汽车的主观评价准则

精心整理汽车的主观评价1. 乘坐舒适性评价1.1? ?? ?? ?冲击使驾驶员臀部在座椅上跳动。
考察车体、副车架、悬架、动力总成和座椅的振动谐波,考察方向盘和转向柱的振动谐波。
是否感觉到车辆在传递路面冲击给乘客。
1.2 间断激励(Discrete Events)? ? 间断激励是指每次路面冲击的产生间隔足够长的距离,这样在下次冲击来之前,车辆的振动已充分衰减,如路面凸块、铁路交叉口、斜坡、路面凹坑、路面连接处、减速带等。
间断激励造成汽车以下振动:一阶振动(Primary/Bump)? ? 当汽车通过Bump或Dips路面时车体的刚体振动响应。
是否Bump造起乘客加速度的突然改变,是否清晰地感受到或听到撞击悬架限位块引起的冲击或声音。
? ? 评价车辆以非常低的速度前进或倒车行驶时方向盘自动回到直线行驶的状态。
考察方向盘回正是否平滑、一致、稳定,自动回正后方向盘位置接近直线行驶状态的程度,自动回正的速度,回到直线行驶状态是否需要驾驶员辅助。
操控性(Maneuverability)评价在行驶空间狭小时车辆的操纵性。
在泊车时考察方向盘转动的角度大小,是否感觉到车辆受狭窄道路、转向轮转角及车体外伸部分(转向半径)的限制。
2.2 直线行驶可控性(Straight Ahead Maneuverability)? ? 直线行驶可控性是指方向盘在直线行驶附近时汽车的转向特性,在该位置时驾驶员是否可以精确、自信地进行转向控制;该特性反映了驾驶员为保持汽车直线行驶进行方向修正时,汽车的响应和转向力矩反馈的大小。
在不同的车速下评价。
在小的转向修正(直线行驶)时转向力是否合适,是轻还是重。
转向精确度(Modulation/Precision)考察转向盘力矩、转向盘转角与车辆响应的联系(直线行驶,小方向盘转角输入)。
在中心附近,转向力矩与车辆响应是否匹配,是否有缺乏与车辆及路面关系的转向感觉,是否有转向修正的精确感。
2.3 转向可控性(Cornering Controllability)转向可控性是指转向时的转向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如何使驾驶员精确、自信地控制汽车,转向特性包括转弯时车辆响应、力矩反馈,使车辆既进入弯道又使车辆按预定线路行驶的转向盘转角调整,也包括车辆出弯道时的自动回正特性。
整车主观评价参考标准

及关闭 踏板力的大小、踏板行程及离合分离点是否清晰
试验
换档与选档力的大小、行程、档位是否清晰、换档过程是否发涩、变速杆在挡位的可靠性,是否晃动、脱档
漏雨和漏灰等
一定车速行车时车内声音的分贝值或直观感受静谧性。 乘员感觉车内振动情况。
试乘 试乘
正常直线行驶异响、转向异响、转弯异响、急加速或急刹车异响等。 音质和收音机的收音效果及抗电磁干扰能力 空调系统是否能在短时间内达到乘员所设定的温度。
达到欧洲碰撞标准的程度(4/5星)仅供参考。
50% 油耗指标 经济性 10% 20% 车辆自重
百公里油耗:一定运行工况下,汽车行驶100公里所消耗的汽油量。也可参考等速油耗指标。 比较车辆整备质量,越轻越有利于节油。
评价方法
试车,与同类车比较 参考参数表(功率指标),越高越好。 参考参数表,车速越低越好。 试车同类型车比较 试车,与同类车比较 试车 试车
试用
试车
试车或参考参数表 参考产品手册 参考参数表
参见车型参数表 参见车型参数表
整车外观 10% 舒适性 10% 总分
30% 动力传动系统技术
40% 外观 30% 发动机舱 30% 底盘 5% 车内空间 5% 内饰感觉及工艺 10% 座椅的乘坐感觉 5% 人性化设计
15% 操纵力
5% 离合踏板 10% 换档操纵 10% 整车密封性 10% 车内噪声 10% 振动感觉 5% 整车异响 5% 音响或收音机效果 5% 空调效果
操控性 (主动安 35%
全)
安全性 (被动安 15%
全)
10% 高速稳定性
10% 直线行驶能力
5%
转向盘力的大小
5%
转向的回正力
5% 转向 转向反馈
对整车综合主观评价的六何分析

都是衡量标 准。 ( C ) 公 司战略需求 。公司 的每一款产 品 都应该达到公司的战略意图。 当一 个新 产品项 目研 究启动 后,开发 流 程 的第一 步就是 定义 目标用户 群体 ,对 产 品 进 行定位 ,即我们 打算 销售产 品 的对 象。第 二 步就是 研究 目 标 用户 群体 的消费者 需求 ,
表1
描述
客户满意度
没有功能 i ; 几乎 没有功能 i
:
很差
;
:
差
边霁线
有点不满意
可以 接受 !
较好
好
缀满意
非 常好 ! i
:
完美
j 常不满意
相当不谮
非常满意
效 指 标 分 类 就 是 基 本 因素 、绩 效 因 素 和 激
励 因素 。
能表 现感 觉可 以通过 客观 的测 量 ,用数 据将 每一个细节分解记录 ,用牛 顿 、 毫米 、角度 、 力矩 、时 间 、速度 、加 速 度等 一系 列众多 的
物理 量分别 从频 域 、时域上 来描 述 的综 合 ,
组织的。
( a ) 基本 型需求是 消费者 认为产 品 “ 必 须 有” 的属性 或功 能 。当其特 性不 充足 ( 不 满 足消 费者 需求 )时 ,消 费者 很不满 意 ;当 其 特性充 足 ( 满 足 消费者 需求 )时,无所谓
无法在 市场 上销售 。所 以,所有 的法 规要求
为 了关联客 户需求 与整车 性能表现 ,当客户 需求 与整车 性能表现 关联 之后 ,才着 手进入
数据 量化 过程 。当产 品开 发完成 ,最终 工程 验 收的 时候 ,还需要 通过主 观评价确 认 产品
乘用车新车型开发主观评价体系-文档资料

型之前的整车和零部件电脑模拟仿真试验确认,发现与当初新车型开发目标
设定的不同之处,特别是开发缺陷、开发遗漏等重大失误,以便及时补救和 整改。防止新车型正式量产后,在市场上出现开发缺陷、开发遗漏以及各相
关领域目标设定的不达标,客户抱怨极大的现象;给今后的车辆整改带来极
大的成本上升和市场份额的丧失,公司损失巨大。
20
5.3 整车NVH声源/振源
动力总成 进气系统 辅助总成 驱动系统
声源/振源
轮胎 坏路面激励 排气系统 气流激励 舒适性装备
21
5.4 整车NVH传播路径
摘自邓兆祥教授的《汽车噪声控制技术》
22
5.5 NVH研究内容
• 主要研究车辆的噪声和振动对整车性能与舒适型的影响。
• 整车NVH问题处处存在 ,根据问题产生的来源可分为发动机NVH、车身 NVH和底盘NVH三大部分,进一步还可细分为空气动力NVH、空调系统NVH
也有人认为是声震粗糙度,即粗野的,刺耳的或不和谐的感觉。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NVH作为衡量车辆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越来越多的受到厂家和市场的关注。
19
5.2 整车NVH试验评价项目
内部噪声 路面噪声 轮胎噪声 风噪声 评价项目 高速抖动 怠速舒适性 外部噪声 装备噪声 车外噪声(法规) 定置噪声
6
二、主观评价内容
1、操纵稳定性 2、乘坐舒适性 3、动力加速性 4、制动性 5、NVH
7
1、操纵稳定性
1.1 操稳基本概念
1.2 整车NVH试验评价项目 1.3 整车NVH声源/振源
1.4 整车NVH传播路径
1.5 NVH研究内容
1.6 NVH问题分析方法
8
1.1 操稳基本概念
整车主观评价简述

整车主观评价简介Subjective Vehicle Evaluation Introduction整车主观评价流程Subjective Vehicle Evaluation ProcessR201整车评分系统Subjective Rating systemR202整车评价结构Subjective Evaluation StructureR20X-CETP 00.00 R20X C orporate E ngineering T est P rocedure企业工程测试流程00.00整车级别R-Road路试/L-Lab试验室测试/C-CAE仿真X-序列号R201主观评分系统Subjective Rating SystemR201主观评价系统Subjective Rating System1.十分制(1-10分,分数与性能为正相关关系)2.全局性。
评价需要遍布车内所有位置,反应客户期望3.相对性。
客户期望值相对,主要与市场、车辆级别等有关4.绝对性。
8分代表OK,低于8分,需要提供相应解释说明R20112345678910性能满意度不可接受较差边界接受可以好很好杰出客户满意度非常不满意不满意相对满意非常满意完全满意提升请求人所有客户平均客户挑剔客户受训客户N/AR202主观评价流程Subjective Evaluation Structure主观评价性能驱动相对性主观行为团队行为主观评价特点DNA-D eoxyribo N ucleid A cid 脱氧核糖核酸福特DNA可靠性。
时尚性驾驶质量PALS 决定☐生物学定义-指导细胞分化生长☐制造业定义-定义品牌特点PALS-项目性能领导策略P roject A ttribute L eadership S trategyU -平庸者UncompetitiveC -竞争者CompetitiveA -领导者Among the leadersL -王者Leader☐核心-标准正态分布Nominal Distribution ☐PALS 功用-制定整车性能目标R202Who评价人What评价对象Why评价目的Why评价目的When评价时间How评价流程5W1HWHAT-评价内容VDRide Steering Handling Brake NVHPT NVHRoad/WindNoiseElectro/MechNoiseVEMEPerformanceFeelDrivabilityTransmissionPerformance评价对象:整车评价内容:☐VD-Vehicle Dynamic☐NVH-Noise Vibration Harshness☐VEME-Vehicle EnergyManagement engineering驾驶质量核心 NVH2.座椅性能3.视觉&空间4.功能5.娱乐系统6.维护保养7.夜间操作WHY1.定义客户,满足客户需求2.并非所有客户需求均可被量化3.主观评价可以考虑到整车性能间的交互作用4.客户期望与客观性能并非线性关系Why •法规(外部)客户1•消费者(外部)客户2•企业(内部)客户3R202对象Who-评价人员,GPDS决定☐VP-Vice President副总裁☐Director-总监☐VEM-Vehicle Engineering Manager整车性能经理☐Expert-技术专家☐Engineering-工程师When-评价时间,GPDS决定Pre-PEC设计验证阶段(DV)主观评价1.目标设定阶段-竞争车2.工程设计阶段-M13.设计验证阶段-DCVPost-PEC生产确认阶段(PV)主观评价1.投产阶段评价-TT2.试生产阶段-PP3.预生产阶段--MP公共道路Public Road 1.开放性2.高代表性3.危险性4.低重复性5.低保密性试验场Proving Ground1.封闭性2.低代表性3.安全性4.高重复性5.高保密性Where-试验场中国知名试验场(Proving Ground in China)☐广德试验场(安徽)-上汽通用SGM☐高淳试验场(江苏)-福特南京REC ☐盐城试验场(江苏)-中汽研CAERI ☐襄阳试验场(湖北)-东风汽车DFM ☐垫江试验场(重庆)-长安汽车CAAC 。
汽车主观评价

评价车辆转弯时车辆的侧倾度。在初始阶段是否感觉到车辆容易(或轻松)控制;在整个瞬态过程侧倾运动量应控制到多大?评价侧倾转向角的幅度。
3.3 瞬态/单移线运动稳定性(Transitional/Lane change stability)
瞬态/单移线运动稳定性是车辆各种变换车道状况或烦人类似工况下车辆的可控性和稳定性。注意:这些操纵性能可由有经验的驾驶员在安全性试验车道上测试出
扭振(Nibble)
由于车轮不平衡,在平滑路面上行驶时导致方向盘扭振。
3. 操控性(Handling)
3.1 直线行驶的稳定性
直线行驶稳定性是指汽车在没有驾驶员干预的情况下沿直线行驶的性能,它也包括汽车加速和制动时车体姿态的改变。
直线行驶(Straight Running)
考察转弯时转向盘力矩、转向盘转角与车辆响应的联系(直线行驶,小方向盘转角输入)。车辆响应对转向盘输入是否直接和精确;在整个转向操作范围内转向盘力矩反馈与车辆响应是否匹配;是否有转向修正的精确感。
2.4 转向扰动(Steering Disturbance)
转向扰动是指由其它原因(驾驶员输入除外)导致的不希望的转向响应或反馈力矩转向(Torque Steer)
考察在光滑路面上在没有驾驶员方向控制的情况下,汽车维持直线行驶的性能。在光滑路面上车辆是否随机地向一边偏移(Wandering);车辆是否摆尾(Fishtailing);有路面扰动时汽车是否保持直线行驶;纵向光滑的Groove或Ridge(类似卡车车辙)是否会导致车辆偏离行驶路线(Truck nut wander);车辆通过路边缘或纵向连接处(如Rain Groove)时车辆反应;通过凹坑、凸起或起伏路面时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Bumper Steer)。